[第一义]在很多佛经上都有谈到,例如[维摩诘经]讲[不二法]
[大般涅槃经]上说[中道]就是[第一义],就是[佛性],就是[究竟实义]
[佛性]就是[首楞严三昧]——[六根清净][净觉随顺][第一义]怎么修呢?如何检讨自己的[贪嗔痴][财色名食睡]?
我们都知道教育非常重要
因为从小的观念,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一般人不会不认同这个道理
而我们知道要让一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以便有正确美好的未来
这就要从心性的教育和培养开始
所以心性才是一切的根本,这就是教育成人的道理
同样的,佛陀在楞严经1-5卷就是教导我们这个道理,这是教育成佛的道理
从根本去认识和解决,这就是佛法讲的实义
不是从根本去认识和解决,这就是方便法,方便义,第二义
所以楞严经讲的初心第一决定义,就是认识成佛的因地,也就是根本,也就是佛性
所以如果能够当下体悟佛性,就能不历僧祇获法身
不过这个并不容易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人生病或生气,(或者饥饿,或者欲睡....)
您是当下能显露佛性清净而清净报身,还是堕入病苦和怒气中而呈现苦报身呢?
明白这问题就知道当下佛性显露并不容易了
不过还是可以练习的,所以佛陀在圆觉经讲了三种净观
透过佛陀讲的许多方法可以逐渐显露佛性智慧——[略说]无量义,第一义,方便义
如[圆觉经]所说,这三种方法都是契入实义的方便法,
由这三种方法,大家就可逐渐实修直到实证[不二]
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
这是学习让自己静心的方法,
一般来说就是人或心念先离开问题处,
让自己有时间或空间运用平常练习[奢摩他]的方式来保持稳定
例如夫妻吵架,先离开现场,运用平常实修取静的方式来平息自己
方式例如静坐或念佛或打木鱼
所以,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这并没有觉照,这是取静而定
但是在佛经中更高深的[奢摩他]就并非如此,这边先不做讨论
以初浅的[三摩钵提]来说
这就是学习让自己[转念]的方法,让自己做[正向观照]
让自己转到好的观念和想法和氛围上
例如,夫妻吵架的时候,可以做慈心三昧观照,或观想佛光普照
以[禅那]来说
就是当下心念放下对立两边的执着,就是[不二]
例如,工作上遇到不如意,或夫妻有口角,种种心念上的分别执着
自己要能面对而放下心中对两边的执着
这必须要平常多学习实相义佛经,多思维实相义,多思维体会人生
这样才能在生活中的每个当下都拿出来运用
就是随时入实相义思维,而不执着两边
这就是当下面对问题,当下觉照
老实说,这确实不容易,
但是还是要练习,而且不是做不到,多练习逐渐就会进步,就会清晰
如[圆觉经]所说,以上三种都可练习,或先单独练习一种或两种——[略说]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