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修行上的初学者喜欢计较修行的数量,却不知道数量只是修行前期的引导
其实,数量并不是心,修行是修「心」,心念的清净才是真正的修行
虽然修行定课的数量能引导和训练心境,但是不应该长久如此而堕入表相执着中
真正的实修者应该反观自照,观察自心,不能让数量和表相取代了真心而本末倒置
若过度执着表相或表法,很明显就是不明白法性(法的原理特性),也就是连「思维」的修行阶段都不足够
所以,这样的修行者大都在表相修行上卯足了劲,不过,因为不能真正入心而得清净,也就是不明白心法,
因此,表法修行者虽然事倍功半,但是定力和理解力的修行次第上,是比不上心法修持者的
而这并不是不公平,而是心法修持者过去世就已经有了心法修行的因缘,也少执着,所以今生和表法初学者当然也有所差异
当然,这也不是说表法不重要(以前说过,表相能显示存在,但却不代表真相),这只是显示不同的修行次第和过程,而在此只是说明——看似退步是向前
因为众生心念和心量的差别,所以对于同一名相和佛法的领悟就不同
所以才有无量义 —— [略说] 修行和实相的原理
众生根器不同,所以对佛经涵义的了解程度就不同,而产生无量义—— [浅谈]学佛解经和实修的关系
就是众生无量,众生心的差别也无量,无量差别的众生心,对佛经、佛法、佛陀说法而有不同无量解,产生无量义 ——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以学佛来说,
就算人人同样都学佛,也会因为众生根器(智慧)次第和累世因缘不同,而对同样的经文或法门产生有所差异的认识和解释
有些可能相信,有些可能怀疑甚至毁谤
就算都相信,信解的次第也可能不同,也可能执着自己次第所能信解的认知和修行方式,甚至诋毁其他法门或修行者
就算都实修学习,也会因为不同的信解和实修方式与心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修行次第成果,甚至误入或堕入魔道
这些情况就是「无量义经」讲的「无量义」,
也就是说,佛陀同样的一句话,众生却因为各自根器次第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信解和不同的修行次第结果 ——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佛陀所有说法只有说一义,,就是要众生能入实相
但是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所以产生无量义(详见,无量义经)
不是法有问题或是法有分别,,而是众生的分别执着 —— [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初学佛弟子的种种分别执着)
如何做到让一切众生都能领受法音呢? 如何以一语而能摄受一切众生呢?
答案就在于心法
其实佛法的重点就在于心法,一切表法和行法都是为了让众生能契入心法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如此才能破除文字相,而领受一切文字,运用一切文字 —— [浅谈]学佛解经和实修的关系
以「菩萨行者」来说,
自己要明白「法性」原理,明白「无量义」,明白修行和法门的深浅「次第」,明白「众生性」
这样才能判定众生根器,才能依照次第说法」——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如「无量义经」所说:众生无量,无量众生心,因为众生心量次第差别,所以产生无量义。也因此普渡众生要依照众生次第,所以佛经说:要依照次第修行、依照次第说法。——辨析:数珠念佛不能越过母珠?!
许多修行上的初学者,或心量狭隘的修行者,总是喜欢询问或寻求最简单容易的法门
其实,烦恼无尽,法门当然就无量,烦恼不同,对治的法门就不同,烦恼有深浅,法门当然也有深浅
所以,哪来一个最简单容易又能对治一切众生一切烦恼和不同深浅的究竟法门呢?
就算有这种法门,或一般人以为就是「念佛法门」,但是,其实,就算是法门的表相表法相同,
但是实修过程中,随着修行者次第深浅的不同,其中法门的心法和深浅次第也是不同的
必定会随着修行者的根器因缘和次第,而存在不同的根本心法,或甚至表法的
所以,同样是「念佛」,有「持名」,或「忆念」,或「观相」,或「观想」,或「实相」等种种不同方法和心法
又例如:不同佛菩萨虽有各自本愿和法门,但是,对于不同众生和烦恼以及一切法和法性原理都是能通达的,所以能普渡众生
因此,如果真正想成佛,那么必定要明白一切众生性和烦恼,就要明白一切法和法性,
那么就要发起「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应该再有所排斥——「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