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什么叫「见性」?
就是明白「法性」原理,
「见」就是明白,「性」就是一切原理,就是一切性、法性、佛性、菩萨性、善性、众生性、凡夫性...
「见性」就是对「一切」,不论是佛法、佛经、世俗、任何言语文字,没有疑惑,能深入佛义、明白原理
「见性」是代表「智慧」,就是有明白原理的智慧,这才是「见性」!
「见性」就是明白原理,明白现象(表相),明白本质和变化,而且是以佛法的知见和思维,而迈向解脱成佛的方向,这才是见性!
所以,「眼睛看不看」不是重点,可有可无,闭着眼睛也能回答众生的疑问
因为「见性」就是「懂」,根本在于「智慧」,「见性」就是有智慧能「看清楚」(明白)一切原理和表相 — 什么叫「见性」?
所以,明心见性不可求,而是要放下一切执着,
这样心才会真正清净,才能明心,才能见性,这样才能真正实证 —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根据佛经中说法:(请自行深入经藏就会看到)
娑婆世界是个一般菩萨(小菩萨)都不愿意来的五浊恶世
因为这世界的众生大都充满罪恶,也因此这世界有很多苦的果报
多数的小菩萨因为难以忍受这些世俗罪恶,也深怕感染这些恶习和恶念,所以不愿意来娑婆世界
甚至多数大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也少有发愿在五浊恶世中成佛的,大都发愿在清净佛土中成佛
只有大菩萨才能不怕这些而到娑婆世界普渡众生,而有少数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愿在五浊恶世成佛
因为,五浊恶世实在太苦太恶太邪太黑暗,这里的众生太刚强难化 — 学校或军中或公司或家庭或人生中的种种霸凌
遇到烦恼的时候, 能认清烦恼的本质是虚妄,
(注:情绪欲望有生灭的特性,是可转变的,本质上是虚幻变异的,若能不被影响,当下就能清净自在, 这时候烦恼就变成空)
因为认清烦恼(欲望)是虚妄, 所以能放下, 而能(顿然或渐修)成就菩提, 这才叫做烦恼即菩提, 也就是先找到问题点, 认清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所以说烦恼处就是菩提处, 而不是放纵欲望, 以为纵欲能够得到菩提
这在楞严经初发心二决定义讲的很清楚, 这是从思维上去超越, 所以能放下 — 常见的错解"烦恼即菩提"和“净秽一如”
净秽一如,就是空有一如,善恶一如,是非一如, 就是不执着于空有善恶是非的不二法门
所谓不二并非唯一,这又是另一个错解, 不二是指非二, 也就是非空非有,非是非非
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 — 常见的错解"烦恼即菩提"和“净秽一如”
凡夫应该先学是非善恶, 能分辨是非, 能断恶修善, 能以空破有(第一阶段)
能知道万物生灭虚幻不实, 破除心中对自我和对万物的执着
把执着小我转化成慈悲大我, 这样熟悉后, 才学习法身菩萨的不二法门
也就是用"空有一如"(不二法门)破除空和有(第二阶段), 也就是两边不着, 去除第一阶段的法执 — 常见的错解"烦恼即菩提"和“净秽一如”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