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的观念和实修过程会比较着重在自己身上,心量会比较窄化,心念也比较执着在苦难上——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小乘的观法都建立在苦和负面思维上
因为种种苦难,所以才求解脱之法——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关于「三十七道品」,是小乘的解脱法,但是也是大乘的基础法(因为许多学大乘的人根基很差)
例如:常见的四正勤或八正道,都是一般修行者常学习遵守和运用的
同样是「三十七道品」,在不同次第,就有不同的教导,底下提供两则经文证明: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菩萨善戒经:菩萨[第一义修集三十七品]?[舍摩他]?[毗婆舍那]?————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由法性原理上来说,「信心」、「发心」、「心量」才是修行大乘或小乘的判定根本——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对于「初学大乘者」,要学习共法,强化基础
但是,对于小乘的个别思想,「大乘初学者」不应该学习和接受——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以大乘行者来说,
如果是初学者,那就应该避免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
这在很多大乘佛经中都是这样教导的(请查旧帖,这讲过很多次了)
这是为了避免初发心的大乘行者因为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而退失大乘心或毁谤大乘
如果是久修的菩萨行者,因为已经累世坚固大乘心,不会退失大乘心,而且能明辨大小乘的差异
又为了能普渡一切有缘众生,所以必须学习和明白无量法门,以适应不同众生
因此也应该明白小乘的观念和教法——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