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有感?无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0-6-27 11:52
标题: 有感?无感?
有感?无感?

作者:首楞严三昧


最近这词很流行
这是台湾人民用来调侃讽刺政客和执政者的流行话,以显示人民对时政的不满
意思是政客和执政者没有倾听人民的心声,违反民意

在华人历史中,最能表达「有感」的古文就是「于心有戚戚焉」
(以前9年国教的课本就有了,当时的学生应该人人都懂这词)
就是表示:内心深有同感,或内心能起同样的共鸣

上面提到「有感」「无感」,这是为了说明有没有用心
在佛法的修行方面,许多修行者感叹自己不会讲佛法,或不会写文章,其实这就是「无感」
老实说,在佛法的修行过程中,只要有用心实修和体会,就会「有感」,就会有感动和体会(这边不是讲感应)
就能写出许多利益众生的文章,也能讲出长篇大论的道理来利益众生,而不会有任何困难

尤其,如果深入心法,就能体会「法性」和「众生性」,在平常生活点滴中都能领悟佛法的道理,没有困难
所以,「无感」或做不到「有感」(不是指感应),其实就是自己不够努力和用心

提到「感应」,虽然「楞严经」教导修行者不要贪图「感应」(因为容易因此著魔,而且不自知)
但是,其实「感应」也不是错,由「法性」来看,「感应」只是一种感知和现象,这些特性和原理本身没有对错
就像面对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都会藉由「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受外境「六尘」而产生「六识」作用,而有种种感觉
佛法修行的心法实修者对于「心识作用」并不着迷,而且能透析「心识作用」的原理和内涵,进而因此解脱轮回

所以,一般人着迷于外境,这种「贪求感应」就容易著魔,就容易被「外境」或「内心的贪念妄念」所迷惑和蒙蔽,
那就会变成真正的「无感」,无法得到正向的觉知和感觉,而陷入混沌迷惑和邪念邪见之中
不论是「修行著魔」或「政客对人民无感」都是如此,都是因为内心的贪瞋痴,而不能在正向上有利于人民和修行

相反,如果能清楚外境「六尘」和「六根」「六识」的关系,明白这些原理和作用,而不「迷」不「惑」,
这样反而能解脱轮回和利益众生,这才是真正的「有感」

以上属于「毗婆奢那」观行分析(「世俗」「佛法」「因缘」三者相关的原理分析,见「瑜伽师地论」),提供有缘参考

初学者修行应先明白「戒」「定」「慧」修行渐次,避免错误和意外的后果

请务必先详阅上文,斟酌自己的情况,才决定修学「瑜伽师地论」经文和进行观行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