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转贴]食品真相大揭密~ 第七章 如何与添加剂相处 [打印本页]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0-7-16 15:21
标题: [转贴]食品真相大揭密~ 第七章 如何与添加剂相处
[转贴]食品真相大揭密~ 第七章 如何与添加剂相处
[转贴及解说]:首楞严三昧
作者介绍:
安部司
1951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毕业于山口大学化学系。
曾任职于食品添加物公司,现为自然海盐产品「最进之盐」研究技术部长、有机农业JAS判定员、水质第一种公害防止管理者。
对食品的内幕及食品添加物的真相知之甚详,被称为「食品添加物之神」。
安部先生以食品添加物的真相为主题的演讲在日本场场爆满。
P.S. 这本书的内容总共分为七集,为了帮助大家能对食品添加物的危害能有更完整的了解,请大家务必先从第一集开始观看唷...
第七章 如何与添加剂相处
比毒性更加恐怖的添加剂问题
在前几章里,关于添加剂,我讲述了只有我才知道的食品业界的“幕后”情况。
最后一章,我想基于这种现状,来说说今后我们该怎么办。
说到添加剂问题,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想到的是它的毒性。谁都知道“添加剂是恐怖的”、“对身体是有害的”。
的确,添加剂是有毒性,但这不是个大问题。
前面提到过,国家有关部门用老鼠等动物做添加剂毒性测试的实验,严格地规定了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的食品物件。
但是,老鼠和人的消化能力是不一样的。既然不能进行人体实验,就只能把动物实验作为一个标准,依据其结果来判断添加剂毒性的大小。
另外,复合摄取添加剂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到现在依然是个研究盲点。遗憾的是,也没有这方面的事实依据。
也就是说,要完全确认所有被许可使用的添加剂的安全性,现在还不大可能。既有一直使用、被证实安全性高的添加剂,也有被怀疑有毒性的添加剂,且不在少数。
例如,有些书里经常提到的特别危险的添加剂有山梨酸钾、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合成着色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等数十种。这些都是化学合成的、天然不存在的物质,由国家进行严格管理。
国家严格规定了可以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及添加剂的使用量。这也正说明了添加剂毒性、危险性较高,不可以随便乱用。
虽说经国家许可,但并不能断言使用的添加剂就是绝对安全的,这就是现状。
在添加剂蔓延的世界,我们的饮食生活要做到无添加是不可能的。近几年来,我们依赖使用添加剂做成的食品,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所以,如果厌倦了添加剂,那就只能去无人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了。
“添加剂是危险的,我们要禁止。”
“那个不能吃。”
确实说起来简单,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这个有毒,那个也有毒;不要添加剂,要无添加。光这样控诉,情况是不会有丝毫改善的。
添加剂的毒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一个劲儿地鼓吹其危险性也是没用的。所以,不如辩证地来看待添加剂问题。虽然每年有很多人死于交通事故,但是不能因此就废除汽车———添加剂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不能忘记食品添加剂的好处
前面已经说过多次了,我认为我们不能忘记食品添加剂的好处。
我前一阵去出差。要早上5点从家里出发,乘坐7点的飞机。因为没有时间吃早饭,上飞机前我就在机场买了三明治和咖啡。
乘飞机的时候我一边吃,一边数那个三明治里使用了多少种添加剂。结果有30多种。
午饭也是在行程中吃的。想到必须补充点营养,于是就挑了一份菜比较多的便当。算起来,便当也加入了近40种添加剂。
这样,光早上和中午,我一共摄取了70多种添加剂(包括重复的)。
可事实上我也得到了方便。
妻子不用4点钟就起来给我做早餐,而我也赶得上飞机,还不用空着肚子赶到演讲地点,工作也能够顺利进行。花不太高的价钱就可以轻松解决一顿饭。
现在我们的饮食生活变得如此丰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买到想吃的东西。正是由于食品加工的发达,我们才能够享受到这种“方便”。
促进食品加工发展的无疑就是食品添加剂。
当然,过度使用添加剂确实是个问题。但是“食品添加剂=毒害”这样一刀切的话,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食品添加剂是“敌人”吗?
仔细想来,我们实际上很早以前就已经和添加剂打交道了。
比如,豆腐是把大豆榨取的豆浆用卤水(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凝固制成的,卤水就是添加剂。如果要说添加剂不好,不能用卤水的话,那我们也就吃不到豆腐,只能喝豆浆了。
还有,日本有在婚礼上送客人红白馒头的习惯,红馒头就是用食用红色染成的。如果不能使用食用红色这种添加剂,吃红白馒头的习俗也就不能保留下来了。
此外,做馒头的发酵粉小苏打也是添加剂。凝固魔芋用的氢氧化钙也是添加剂。不用添加剂的话,我们连馒头、魔芋都吃不到了。
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再重复一遍———食品添加剂也是有好处的。本书通篇在说的“便宜”、“便捷”等好处。
“那是不好的。”
“这是危险的。”
“不可以吃。”
“不能买。”
抹杀添加剂带给我们的好处和“恩惠”,一味地吓唬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应该单纯地把添加剂作为敌人加以拒绝,而要想想如何与其打交道、如何面对它,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
这才是关键。
不必记住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名称
在我演讲的时候,听众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你说要看了标示再买,但我没有添加剂的相关知识,连什么是什么都不知道。”
“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很难懂,一点都记不住。”
很多人认为必须记住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学习才行。
但根本没有这种必要。
前文也提到过,下面我再详细说明一下。
“厨房里没有的东西=食品添加剂”。
掌握这个等式,再看看食品的“背面”,只要尽量挑选没有加入“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食品,就可以了。
虽说如此,我们每天都把食物吃进嘴里,却对其“背后”一无所知。学校根本没有教给我们关于添加剂的知识,此外,也没有机会知道最基础的常识。这才是个大问题。
我认为学校应该教授关于添加剂的知识。比如,可以做一些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测验。
大家也趁着这个机会来思考一下。
怎么样,这些问题难吗?
稍微感兴趣的话,这些问题应该都能够回答出来。
假如不知道这些知识也没有关系,只要根据常识来判断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如化学性质等。也没有必要特意记住添加剂冗长难懂的化学名称及其危险度。当然,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记。
即使我们不知道化学名称,也完全能够很好地避开添加剂,与其和平相处。
对待农药问题,也是一样的。
超市里卖的一种胡萝卜,一袋三根、100日元一袋。
“为什么自然培育的蔬菜会这样整齐划一呢?”
究竟有多少人具有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呢?三根胡萝卜大小、形状、颜色完全相同,重量也几乎一样———要培育出这种“标准样品”的胡萝卜,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学肥料。
食品添加剂就是“厨房里没有的东西”
刚才已经提到,食品添加剂就是“厨房里没有的东西”。
但科学家可能会这样解释:
“在食品制造过程中和在以加工或保存为目的的过程中,通过添加、混合、浸润及其他方法,使用于食品里的东西,其作用是……”
但是我的解释很简单,“食品添加剂就是厨房里所没有的东西”。
这样,不管对谁来说都极易理解。
厨房里有各种调味料,包括酱油、砂糖、盐、醋等基本调味料。可能也有化学调味料(谷氨酸钠),此外像是添加剂的东西就是小苏打、发酵粉之类的了。如果是自己腌咸菜,可能还有给萝卜咸菜上色的栀子色素。
但是,在家里腌咸菜的时候,没有人会用防腐剂山梨酸,也不会用苯甲酸、增稠剂、胭脂红、亚硝酸钠和多聚磷酸盐。
凡是厨房里没有的东西、想象不到的东西,就是食品添加剂。
从“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窥探“背后”
那么,请根据这个等式,看一看“背后”。
加工食品上都贴着产品配料表。
上面是某便当的配料。
“有很多很难的名字啊……”
“研究不出来哪个有毒性……”
没有必要这样哀叹。
只要把“食品添加剂=厨房里没有的东西”这一公式记住,一个个确认就可以了。
米饭、咸鲑鱼……都是厨房里有的。
调味料(氨基酸等)、pH 调整剂、甘氨酸……是厨房里没有的。
就这样依次检验。哪一个是添加剂,该食品里使用了多少添加剂,很容易就知道了。
这样,在挑选食品时,尽量不选择含有很多“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自然而然就能够买到添加剂少的食品。
与食品添加剂和平相处的五个要点(1)
接下来,我要讲与食品添加剂和平相处的要点。
(1)仔细看好“背面”再买———先从手腕开始练起
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看“背面”?大家是不是只看价钱和外表,顶多再看看保质期,就轻易地把食品放进了篮子里?
不管怎样,还是先翻过来看看吧。
“首先从手腕开始练起。”
我经常这样说,希望大家买东西的时候,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
然后,依据“厨房里没有的东西=食品添加剂”这一公式,尽量买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少的食品。
当然,要找到一点不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食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找到所含数量少的食品,还是可能的。
以袋装蔬菜为例。
有的在配料表里只写有蔬菜的名字,还有的写有漂白剂、pH 调整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名称。看了“背面”再买和不看就买,区别还是很大的。
这样,就算没有关于添加剂毒性的相关知识,也能够挑选到安全性高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时间和添加剂,你选哪一个
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以米饭为例。
没有加工过的是大米。加工度最高的,是冷冻肉饭和饭团。
自己买来米,用家里的电饭煲煮的话,添加剂为0。
要加工成冷冻肉饭或饭团,需要加进调味料(氨基酸等)、甘氨酸等添加剂。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做饭,也不要轻易地依赖最终产品(冷冻肉饭或饭团),而是选择中间阶段———装在袋子里的米饭,再花点工夫自己稍作加工。
蔬菜也是一样。
新鲜蔬菜是没有添加剂的,但是切好了的蔬菜和袋装沙拉当中,会用到次亚氯酸钠来杀菌。
袋装盖饭加工度更高,它里面含有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类、着色剂、酸味剂等更多的添加剂。
我不是说加工度高的食品绝对不能食用。偶尔吃一两次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建议大家不要频繁地食用。平常尽量买没有切过的蔬菜,自己动手做,实在不行的时候再买现成的。
你是选择花点工夫呢,还是选择添加剂?希望大家仔细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请不要忘记,光线越强,影子也就越深。
(3)“知道”了以后再吃———反省了才能决心自己动手做饭
这与第一个要点里所说的内容相关,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
比方说,如果你今天很忙,决定用蒸煮袋(软罐头食品的一种包装形式)的麻婆豆腐做饭,再配上现成的土豆沙拉。
看了标示,我们就会知道,从这些饭菜中会摄取到几种添加剂。仅做到清楚地“知道”,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对不起。妈妈今天太忙,才用了这些东西。让你们吃进了一些含有连我也没见过的东西。”
知道吃进了什么,就会产生这种反省。
反省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我偷懒了,对不起”,第二层是“让你们吃进了添加剂,对不起”,第三层是“我亵渎了食物的尊严,对不起”。
有了这样的愧疚之情,接下来才会想到要让家人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饭菜。
“根本不可能全部亲手做。”
“没有时间,完全不可能。”
每当我说到添加剂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些声音。
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完全不依赖添加剂,全部亲手做确实有些困难,偶尔使用这些东西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如果知道了自己正在吃些什么的话,就一定会对家里人及自己产生歉疚的心情。
即便不是很清楚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及危害,但只要知道自己今天给家里人吃的、自己吃进嘴里的加工食品里含有添加剂,就一定会产生一种要亲手制作的冲动。
这周有三天都依赖加工食品了,剩下的几天要亲手做———大家是不是会这样想呢?
所以,不要说“根本不可能全部亲手做”这种话,用一周的时间试试看。
(4)不要直奔便宜货———便宜是有原因的
前面我就问过大家,“买东西的时候,你是否只看价钱,只买便宜、特价的东西呢?”
价格便宜又方便的东西,必有其便宜的道理。答案我已反复说过多次了,就清楚地写在“背面”。
超市打价格战,仅通过直接交易,省去中间商佣金的方法,商品价格不会便宜到两三成。在价格战的背后,有像我这样的人以及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
如果有厂商对我们说,香肠以前都卖398日元,明天起想卖298日元,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不改变利润的前提下,做出298日元的东西。也就是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使用添加剂做出“相应的产品”。
但是,对于这种“相应的产品”,消费者只会看价钱,觉得“这么便宜,真走运”,就买走了。
就连卖的水也是这样。
如今掀起了水热潮,超市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水。
海洋深层水、活性水、离子交换水……太复杂了,普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挑选哪种好。
这里希望大家注意,那些卖得便宜的水,只是把自来水通过机器净化,强行加入矿物质而制成的。
当然,把自来水净化后出售不是不行,但是不应该让消费者误认为那是“天然矿泉水”。
就我个人而言,与其喝这样强行加入矿物质的水,还不如喝未经过加热处理的天然水。
比如,选用未受污染的河水、湖水(包括水库)、井水或者泉水制成的水,其中富含的矿物质极其珍贵,是人工做不出来的。
“为什么有的水2升才100日元,而有的要1000多日元?”
在此,也希望大家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
便宜是有原因的。这一点请务必牢记在心。
(5)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与添加剂打交道的开始
我曾反复说过,首先要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这是与添加剂打交道、挑选加工食品的第一步。
“为什么这种明太鱼子的颜色这么漂亮?”
“为什么这种汉堡会这么便宜?”
“为什么这种袋装沙拉一直不会枯萎?”
“为什么奶精在店里是随便取用的?”
“说这是一种只用米做成的酒,难道现在喝的酒不是只用米做的吗?”
具有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是一切的开始。
与食品添加剂和平相处的五个要点(2)
不管怎么说,具备了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之后,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务必翻过来看看“背面”,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厨房里的调味料真的全都需要吗
仿酱油调味料的价格是198日元,纯正酱油的价格则大约是其5倍。
但是,一个标示上只写着“大豆和小麦”,而另一个写着一连串莫名其妙的化学名称。
这样看来,你觉得贵的是哪一个呢?
“选择无添加的东西,伙食费会增加。”
“我们家没钱,根本做不到。”
我也经常听到这种声音。
确实,换成无添加、无农药的有机食品的话,伙食费会增加。但是在说这句话之前,希望大家再环视一遍你的厨房。
现在厨房里的调味料,真的全都需要吗?
你家冰箱里有几瓶调味汁?
其实,调味汁全都可以自己制作,做起来并不难,而且自己做绝对便宜,完全不用添加剂,味道也很好。用纯正酱油、纯正醋做的汤汁,用柚子果汁做的果醋可真是好吃啊!
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看法,使用纯正的调味料,实现丰富的饮食生活绝不是一件难事。
饮食之乱乃国家之乱
现在,孩子们的饮食遭到了破坏。
他们不管吃什么都要沾上蛋黄酱、番茄酱。有的孩子甚至把零食当成了主食,还有的孩子把晚饭吃蒸煮袋食品、桶装面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便利店的饭团比妈妈做的饭团好吃。”
这样说的孩子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孩子们的舌头已经习惯了这些用充斥着添加剂的食品做出来的“家常菜”的味道。
饮食文化正被破坏着。
饮食之乱乃餐桌之乱,餐桌之乱乃家庭之乱,家庭之乱乃社会之乱,社会之乱乃国家之乱———我是这样想的。
现在餐桌上经常摆着市场上卖的汉堡包及副食品。把蒸煮袋的半成品稍微加工一下,在煮好的意大利面里加上灌装肉末,这种饮食已经不再是“手工制作”的了。
于是,也就不可能培育出健全的舌头。舌头尝到的全都是添加剂的味道,也就是前文说过的“黄金三角”的味道。
但偶尔吃一次现成的副食品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是,家常菜的根本应该在于以加工度低的食物为原料,自己进行烹调。
我认为,这么做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大事。
当然,即便这样,也仍会摄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但与完全依赖加工食品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们认为食物轻易就能到手
依赖加工食品的危险性,不仅仅表现在味觉被破坏的问题上。
加工食品让孩子们认为食物是很简单就能到手的。是我们误导了孩子,这是最恐怖的。
不管想吃什么都能轻易到手,这样就不会对食物产生感恩的心情。
吃是一种“获得生命”的行为。我们获得了其他生命体的生命而生存下来。
我出生在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养鸡,我的工作就是给小鸡喂食。小鸡过四个月或是半年就会长大。有一天,父亲说要把鸡杀了。杀鸡的时候,我的眼泪都掉出来了。
第二天,鸡肉饭端出来的时候,虽然前一天的事我已经忘记了,但我想说,孩子也是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与尊严的。
我还在田里帮忙种过蔬菜,在学校的田地上插秧、割稻、拾穗。谁也没有教过我,但我切实感觉到不仅动物,蔬菜也是有生命的。
有这种经验的应该不只我一个人。至少以前的孩子们都有切身学习获得生命体验的机会。
吃是获得生命
而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这种学习环境。
孩子们不知道在牧场上悠闲地吃着草的牛和超市里卖的袋装牛肉的“中间”发生了什么。
我过去曾多次参观过屠宰加工厂,那情景真是壮烈。看了一次就会腿发抖、睡不着觉。我惊愕了,人类为了满足食欲,竟已到了这种地步!
我并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们参观这一现场。但我们必须认真地告诉孩子,牛肉是经屠宰加工的过程才进入自己嘴里的。牺牲了多少生命,我们才能吃到味美的牛肉啊!
今天晚饭吃的汉堡包,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获取了牛的生命得来的。即使是洋葱这一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我们能够选择不吃吗?不能。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我们如果不从它们那里获取生命,就活不下去。
因此,我们应该怀着“牛,谢谢你们”这样一种感恩的心情。不仅仅对牛如此,还要不忘那些养牛、运送牛肉的人。
食物是经过复杂的过程才最终到我们嘴里的。不管什么食物,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到手的。就连洋葱,也是农民早上很早起来,花费时间和工夫培育出来的。
食物的珍贵、培育制作的难度,现在就必须告诉孩子们。
轻视食物的代价
最近,“暴戾儿童”的增多成了一大问题。
有人认为原因在于营养失衡及添加剂的过量摄取。
确实,添加剂及其他化学物质可能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所影响。但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对饮食的轻视。
不懂得珍惜食物的孩子,就不会懂得珍惜生命。
所以,他们才很容易伤害别人。
“认真对待食物的孩子,绝不会危害他人。”
我确信。
因此,希望父母们能首先从日常获得的食物入手,教孩子们学会感恩。
要学会珍惜食物,建家庭菜园是个不错的主意。就算家里没有院子,还能种很多像小番茄、洋葱等可以盆栽的蔬菜。
种菜要每天除虫、浇水,是一项很花工夫的劳动。即使种失败了,菜枯萎了,那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他家上幼儿园的女儿正在给自家菜园浇水。
“你很用心啊。”
我对她说。
“叔叔,为什么叶子只喝水就能长大呢?”
她问我。我想,该怎么去回答她呢。
“啊!不行!”
孩子大叫起来。原来叶子上有一只虫子。
“不行啊,不可以吃大家的蔬菜。”
我以为她会把虫子杀死,一看,她竟悄悄地把它移到小枝上去了。
这是一幅多么温暖的画面啊!
我们就是要培养并珍惜孩子们这种纯真的心灵。
让孩子们也看看父母做饭的情景
为了教给孩子们懂得珍惜食物,我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看看父母做饭的情景。
我希望大家能够告诉孩子蔬菜、肉等被做好上到餐桌之前要经过什么样的加工过程,要让他们知道这一过程不是很简单的。
想教给孩子们某个道理,比起用嘴告诉他们,让他们用眼看、亲身接触更为有效。
因此,展示做饭这一过程便显得十分重要。做饭也是孩子们学习食物重要性的绝好机会。
如果不依赖加工食品而亲手做饭的话,足足要花上一两个小时。但吃饭只要用5~10分钟就够了。
孩子们看到了做饭的情景,就知道今天的菜是妈妈花了1个小时为自己做的,寿司是从前一晚就开始准备的。
我认为这很重要。
在超市,100克土豆沙拉卖128日元。这种土豆沙拉是加工业者使用土豆泥和“仿蛋黄酱”,然后哗啦哗啦地混入pH调整剂、化学调味料、甘氨酸、乳化剂、酸味剂等添加剂做成的。超市购入沙拉,再分成小份出售。
孩子们吃这种土豆沙拉,不但会记住添加剂的味道,还会觉得土豆沙拉非常容易就能做好。
但亲手制作的话,就会知道做沙拉很花工夫。
要先把土豆蒸了、剥皮、碾成泥。把洋葱切细后晾干,把黄瓜切成片,把煮好的鸡蛋剥皮、切成碎末。然后把这些材料混在一起,加入蛋黄酱、盐、胡椒粉拌匀。算上蒸土豆的时间,要花1个多小时。
看了这一过程,孩子们就算吃不完,也不会轻易把饭扔掉。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在副食品卖场买来的土豆沙拉是谁做的。没有这份情义,所以吃剩下的,也就满不在乎地扔掉了。
这就是区别所在。
妈妈花了1个多小时,亲手做土豆沙拉。看到这一情景,不用大人再说什么,孩子们也能够明白很多重要的东西。
要用10年的时间来教育孩子
我虽然主张亲手做饭,但并不是说让大家做一些像鱼糕这样很难做的东西,就做一些普通的家常饭菜就可以。
前几天,我在家为我外甥庆祝12岁生日。
外甥来到我家后,面对一桌的饭菜,惊呆了。
这也难怪。因为餐桌上摆的净是一些我们亲手做的颜色暗淡的腊肉、竹笋、煮蔬菜、鸡肉饭、蒸芋头、煮糖豆等。
说到生日晚会,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色彩鲜艳的、灿烂夺目的餐桌,摆着各种饮料、切成章鱼形状的维也纳肠,插着当红人物头像牙签的鸡肉块,还有很多火腿、奶酪等加工食品。
而我们家全是一些普通的家常菜。我妻子经营蛋糕店,除了那里的手工做的蛋糕之外,其他食物的颜色都是朴素的茶色。
外甥吃完饭,回到家对他爸妈这样说:
“舅舅家好像很穷。”
对此,我和妻子只好无奈地苦笑。
这些家常菜是妻子和我提前采购原料,花很大的工夫做成的,女儿也帮了忙。腊肉是五天前买来的无添加的。家人在生日前一天开始就认真准备,泡豆子,大清早起来剥土豆皮。这桌菜看上去似乎穷酸、朴素,却饱含着我们的真心。
想要做出外表好看的饭菜来,容易得很。
只要花300日元,就能买到很多炸鸡块、虾仁什锦火锅、汉堡包等加工食品。晚会用的色彩鲜艳的沙拉拼盘也有卖的,还有黄色饮料、红色饮料。有了这些,要多鲜艳有多鲜艳。
然而,一桌色彩鲜艳的上了色的加工食品和家里人做的普通的家常菜,哪一个更丰盛,哪一个更用心呢?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但是,就这样把结论强行灌输给孩子们是行不通的。
“添加剂不能吃。”
“零食不许吃。”
这样对孩子说话,他们肯定不会听。
饮食习惯是一天天积累形成的,想凭这一两句话说服孩子们是不现实的。
父母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要让他们看到父母做饭的情景,一点点地花时间去引导他们。这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觉得要花上10年时间。
最近流行“慢餐”,那么,“慢性教育(慢慢教授)”也应该同样流行吧。
我12岁的外甥现在还不明白,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打杂和收拾饭桌也是一种饮食教育
前文说应该让孩子们看到父母做饭的情景。等孩子再大一点,让他们帮忙做饭也是很有必要的。
给土豆、牛蒡削皮,切黄瓜———帮忙做做这些事,也能够让他们体会到食物的重要性。
仅仅是给牛蒡削皮,孩子们也会有小小的发现和惊喜。
“为什么只能用刀背,皮才掉呢?”
“为什么牛蒡一旦切开,马上就会变黑呢?”
孩子们会不断地产生疑问。
把变黑的牛蒡放在加了醋的水里浸泡,就又会变白。这种传统的方法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在往汤里放豆腐的时候,我们会用手掌托着豆腐,用刀轻轻把它切成骰子大小,孩子们就会很吃惊:“这样手不会被切到吗?”
这种小惊喜、小发现,也能培育他们对饮食的兴趣。
另外,收拾饭桌也很重要。
我认为真正的饮食教育,应该做到在我们讲解的同时,让孩子们动手参与,打杂、收拾饭桌都是有效的方法。
现在的父母是不是让孩子们做的太少了呢?
“过来帮忙。”
妈妈一这样说,孩子就会说:
“我还要写作业呢。”
很多妈妈就再也不说什么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试着说:
“作业等会儿妈妈会辅导你一起做,先来帮妈妈做饭。”
做作业是大事,让孩子与食物接触难道不是重要的大事吗?
必须恢复孩子们的味觉
如果你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添加剂,用心亲手做饭,孩子们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在上一章中我们说到了导致孩子们味觉麻痹的“黄金三角”,但绝不是说舌头一旦被麻痹了,一辈子都治不好。
我们必须恢复孩子们的味觉。
我家有三个孩子,现在几乎都不吃速食面和零食。以前他们吃过这些食品,但现在每次吃完都说“嘴里留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感觉不好”。这说明他们的舌头已经厌倦了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的味道。
他们小时候也经常吃以添加剂做成的肉丸为代表的加工食品。然而,自从我从添加剂公司辞职以后,家里的饮食慢慢发生了变化。
饭桌上不再是现成的副食品及加工食品,而是以蔬菜为主的家常菜。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变得崇尚自然和传统饮食了。
这不需要什么苦口婆心的特别教育。
父母变了,孩子们也会跟着变。
爸爸也要做家务
20年前我辞了工作,之后我们家的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父亲的我开始和孩子一起走进厨房,我和家里人的交流也增加了。
在“拼命三郎”年代,我回到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入睡,我起床之前,他们已经出门了。我每天的生活没有交流,连和家人碰面的时间都没有。
我时常还会出差。不止那么一两次,我出差很久回到家后,妻子会问:“啊,他爸,你去哪了?”“噢,去韩国出差了。”我回答。
不让家里经济窘迫,是男人的职责所在。
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现在想来,我错误地理解了富裕的本质。
也不能说是对那个时期的补偿,总之现在我积极地做起了家务。妻子也要上班,所以家务由我们共同完成。不是“协调”,而是共同完成。
我做饭、打扫卫生,还让女儿用抹布给我做了一双抹布拖鞋,可以一边开着吸尘器,一边穿着拖鞋擦地。
刷浴缸、厕所我也很拿手。我尽量不用强性洗涤剂,而是用小苏打、醋,这样就能清洗得干干净净。
有一段时间,我出差一周,儿子发email跟我说:“爸爸,你好吗?爸爸不在,家里厕所臭死了。”
我看了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确实家里清洗厕所要数我最棒了。
不依赖加工食品自己亲手做饭,相当花费工夫和时间。如果负责做饭的是妈妈,那么爸爸就更要多参与家务劳动了。
妈妈一个人要打扫卫生、洗衣服,还要亲手做饭,这样她的负担就太重了。因此,爸爸就必须有共同做家务的意识。
以我们家的经验来说,我打扫卫生时,孩子们竟然不可思议地不乱扔东西了,根本不用对他们大吼。
这可能是因为打扫卫生的一直都是妈妈,换作爸爸打扫时,孩子们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和收敛自己的行为。
有这样一件趣事。
一个星期天,我像平常一样穿着抹布拖鞋擦地。
这时,我女儿的朋友来家里玩。于是,女儿来到我跟前,小声对我说:
“爸爸,这太不象样了啊。”
“不,爸爸打扫卫生没有什么不象样的。”
我毅然回答道。可女儿说:
“不是的,您不要穿着短裤打扫啊!”
我败下阵来,匆匆忙忙地去换裤子了。
呼唤良心标准
虽然离开添加剂公司已经很久了,但现在还有很多业界人士来询问我有关添加剂使用方法等问题。
“我们总是掌握不好用量?”
“这种添加剂该怎么用。”
以前,只要是问我添加剂的问题,使用方法也好,选择方法也好,不管什么我都事无巨细地告诉他们,但现在我已经不再是“添加剂顾问”了。
“告诉你也可以。”
我对来访的客人这样说。
“但是告诉了你,我就是在出卖手艺人的灵魂。所以,在这之前,请再问一问你的良心。”
有时我还会这样回答:
“作为制造商,你使用添加剂来制作食品。但同时你也是消费者,而且你爱的人,对你来说重要的人,也都是消费者。
“你会让你年迈的父母吃你做的食品吗?你会让你的孙子断了奶就吃掺杂了添加剂的食品吗?不要骗人,不要弄虚作假,要做家里人吃着放心的食品。”
使用添加剂比较容易弄虚作假,能够轻松地做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产品,降低价格,也给社会带来了利益。而且,只要严格地遵照规定的标准,就根本不违法。
但是,除了有法律标准,是否还应该加上另外一个标准呢?
我将其称为良心标准。
要有信心让年迈的父母、孩子吃自己生产的食品———现在难道不应该呼唤这种良心标准吗?否则,优良的饮食文化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希望食品加工者们从现在开始具备良心标准,回到制作食物的原点。
如果我们向消费者说明了使用添加剂的产品和无添加产品的区别,相信一定有消费者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对于制造商来说,这种消费者不才正是重要的客户吗?
一定存在有心的消费者
对于制造商来说,不用添加剂制作加工食品,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用添加剂马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用添加剂时,要花上几倍的工夫。少用一种添加剂,就意味着必须解决的问题又增加了一项。
“延长保质期。”
“增强口感。”
“多少带点原材料的颜色。”
“催熟,让它好吃。”
这一系列用添加剂马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用添加剂时,就必须靠智慧和劳动。
希望消费者能够理解我们的这种努力。
不用添加剂,当然就必须使用质量好的原材料,要花工夫,还需要手艺人的技术。这样,成品的价格肯定比含添加剂的加工食品要高。
同时,颜色和形状也可能不好,味道也可能变淡,可能还会存在由此而产生的不方便等问题。但是,这是花费了工夫和时间、真心制作的食物———制造商只要将这个资讯传达给消费者就行了。
肯定会有消费者能够理解的。
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我现在在一家叫做“最先进制盐”的公司从事制盐工作。盐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从本地海域里提取海水,在平底锅里用小火煮。
不需要什么电解离子交换膜,也不需要在进口盐里强行加入矿物质,使用的只是以前那种最原始的方法。
制出的盐味道鲜美,有益健康,媒体还介绍说有降低血压的功能。但由于这种盐是在国内制造的,还必须24小时作业,所以价格会高一些。
遗憾的是,对于价格优先的制造商来说,由于成本较高,这种盐的制作方法根本不被予以采用。有一次,一家生产竹荚鱼干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我们这种盐的好处及其鲜美的味道,说要把现在用的盐全部换成我们“最先进制盐”的盐。
然而,一旦把他们现在使用的盐(进口的晒制盐)换成我们的盐,一年的成本就要增加1000万日元,这样,平均一条竹荚鱼干的价格就会涨15日元。
公司内部反对的声音很多,超市销售的负责人也断言“涨价的话,家庭主妇们当然会选择便宜的,我们的产品绝对卖不出去”。
但是,总经理决心已定。
用好盐,借此机会向无添加转变。不要再和其他公司一样使用化学调味料、抗氧化剂、pH 调整剂、甜味剂等添加剂。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这样一来,产品的颜色也许会稍差,味道也会变淡,保质期会变短,价格也可能要上涨。这全都是无添加的缘故。但如果进行耐心地解释、说明,肯定会有消费者明白的。要让中间商和超市明白价格上涨的原因,然后一起来向消费者解释。
总经理这样下了决心,开始生产无添加的竹荚鱼干。
结果,销路出乎意料地好。大家都说像以前那种地道的味道。
当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支持这种产品。那些只看价钱和外表的人根本不会关注。
然而,确实有一些追求食品安全、高质量的消费者,坚决地支持了我们。
有心的消费者,不管什么时代都是存在的。
不能纵容无添加食品
而同时,我还想对制造商说“不要纵容无添加食品”。
“因为是无添加的,味道差一点也没有关系。”
“很快会腐烂也没关系。”
这样的食品,我是不能忍受的。
难道仅仅因为无添加食品对身体好,我们就要捏着鼻子吃吗?因为是无添加食品,就要勉强咽下去吗?绝非如此。我认为,既然是食品的制造商,就必须做出好吃的东西来。
不能纵容无添加食品。
做无添加食品的难度也在于此。
一家杂志社的记者说他见过真正的“盐海胆”。
“哪里能看出是真的?”
别人这样问他,他回答道:
“因为就用了盐,里面发酵了,一打开瓶盖,气体全都涌了出来。”
那不是真品,只不过是腐烂了而已。
之所以发酵了是因为盐量不足,必须多加点盐以阻止其发酵。如果盐加多而变咸了,只要再好好混合,或延长制作时间,改变温度等条件就行了。
去除了咸味,有点发甜,且耐保存的才是真正的盐海胆,不要搞错了。
“非添加剂=无添加=好东西”。
现在流行这样一个等式,那些由于无添加而不好吃、腐烂的东西也都变成了“好东西”。
这是不对的。既然是食品,当然就应该好吃。
不用添加剂时,欠缺的部分就需要靠时间和智慧来弥补。个人手法、熟练的程度、经验及手艺人直觉的不同,会做出各种不同的味道。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把无添加的食品做得好吃。
这和烹饪的规则是一样的。
大家都喜欢食品添加剂
希望食品制造商们全都具有良心标准。
这是我的恳切愿望,另外,我还有话对消费者说。
制造商们一直说:
“消费者都是看价格买东西,要便宜,我们就不得不使用添加剂。”
“颜色不好的鳕鱼子谁也不会买,因此,我们不得不用着色剂、发色剂等。而且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在用。”
对于这一点,我在不用着色剂、发色剂、化学调味料做完全无添加的明太鱼子的时候,深有体会。大家都不喜欢颜色暗淡的鳕鱼子和没有化学调味料的明太鱼子。
“这个明太鱼子是不是腐烂了。”
“味道好怪。”
我不知受过多少这样的指责。大家都觉得鳕鱼子和明太鱼子理应是漂亮的粉红色,有着化学调味料的味道。
颜色发黑的咸萝卜没人会瞟上一眼,放在店里也卖不出去。因此,不得不用着色剂把它染得黄黄的、亮亮的。
火腿也是一样。无添加的、像叉烧颜色一样的东西是卖不出去的。光颜色好,不便宜也不行。
还有,大家买东西的时候只看价钱,越便宜的越好卖,贵的怎么也卖不出去。但在刚才已经说过了,手工制作的话,价格肯定要高一些。因此,食品加工业者一个劲儿地往便宜的原料里加入添加剂,这样成本低,卖的自然也便宜。
用胶状物增重的火腿,用大豆蛋白增重的汉堡包,都是因为便宜而受到欢迎的。果汁也都是因为简单、方便才大卖特卖的。
谁也不关心在其“背后”发生了什么。
没有为什么,消费者就是非常喜欢食品添加剂。
四个人中有三个人支持食品添加剂
这里有一个有关饮食安全意识的调查。
该调查以177名15岁以上的人为对象,设定了以下四种消费类型,询问参与者“你觉得自己符合哪种类型”。
请读者也考虑一下,对号入座。
①积极型消费者
认为“饮食与农业”是生命之源,安全的东西,稍微贵点也买,有虫子也无所谓。另外,尽量参加援农等活动。
②健康志向型消费者
为了家人的健康和饮食的安全,注意饮食生活,经常去菜市场买菜等。
③不关心型消费者
每天很忙,虽知饮食很重要,但只要能吃到便宜、好吃的东西就满足了。
④分裂型消费者
虽然注意饮食的安全性及家人的健康,但没有采取什么特别举措。
怎么样,你属于哪一种呢?
下面是参与者的回答情况。
①积极型消费者→5.5%
②健康志向型消费者→16.6%
③不关心型消费者→23.0%
④分裂型消费者→52.4%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得知,为了饮食安全肯出稍高价格的“积极型消费者”和“健康志向型消费者”加起来只占22.1%;而虽然注意饮食安全,却没有特别行为的“分裂型消费者”占了整体的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人,在有关饮食安全的意识和行动上不一致。确实,虽然知道农药、添加剂对身体不好,但消费者最终还是会选择便宜、省事的产品。
这种“分裂型消费者”,加上本来对食品安全就不感兴趣的“不关心型消费者”,数量达到了75.4%。
也就是说,大约四个人中就有三个消费者是支持农药和添加剂的。
你的小小选择会改变饮食与心灵
既然现状是消费者也支持添加剂,那么“制造商=加害者,消费者=受害者”的等式也就不成立了。
因为消费者可以说是助长添加剂蔓延的帮凶。
换句话说,消费者的行为正是制造商与销售商行为的原动力。
真的有必要在鳕鱼子里哗啦哗啦混入10多种白色粉末,把它染成不自然的婴儿肌肤一样的粉红色吗?
真的有必要用从碾碎的虫子中提取的物质,把饮料染成鲜艳的颜色吗?
真的有必要把蔬菜放在装有杀菌剂的池子里消毒吗?
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请大家为了自己,为了孩子的未来,做出有价值的选择。
我相信,你小小的选择,会关系到恢复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心灵重建等重大问题。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