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男女行淫双修是怛特罗外道, 不是密 [打印本页]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0-7-19 12:05
标题: 男女行淫双修是怛特罗外道, 不是密
男女行淫双修是怛特罗外道, 不是密

作者:首楞严三昧


男女行淫双修是怛特罗外道,不是密
怛特罗外道不仅男女行淫双修,还吃肉喝酒杀生
明辨邪魔外道,告诉末法众生不要堕入附佛外道,这是佛弟子的责任


若一念开示楞严于末法众生, 能灭四重十重罪

楞严经云:
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佛陀鼓励大家,将楞严经讲的分辨邪魔外道的经文,公布给末法众生知道
分辨正邪,不用担心害怕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0-7-19 12:08
只要读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就能知道喇嘛教的无上瑜伽根本是错误的

此外,读楞严经也很容易就看出喇嘛教种种谬论


佛弟子可以男女双修?自称佛菩萨转世?杀生吃肉喝酒?吃五辛? 请看佛经怎么说
[这些都是着魔]自称或者默认自己是佛菩萨转世,以男女两根为菩提真处, 将诸猥亵以为传法,男佛女佛男菩萨女菩萨之说,食屎尿俱空

楞严经~把自己当作肉身活佛就是着魔

着魔者(魔师)吸引信徒之法 ~ 常讲前世今生亲属关系

贪求神通冥感悬应, 必定着魔 ~ 楞严经

选择师父很重要,如果没吃素,天魔化作佛身,学魔却以为是学佛 ~ 楞严经

遵照佛说是佛弟子,不遵照佛说是魔眷属~ 请详见楞严经,大般涅槃经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0-7-19 12:09
引用:
佛菩萨每时每刻的都在不停的持续的改造我们这个世界的娑婆众生,包括那些众生的外道宗教。
       佛菩萨随缘度化,善从坚固的堡垒内部突破,随便投胎一个菩萨到外道的内部。便可以把外道邪论,改造成佛部法论。这 ...

佛经当然有说佛菩萨会深入外道去引导众生走出外道邪见
如何引导众生走出邪见呢, 就是要教导正知正见
而不是让外道邪见一直充斥世间,
所以不管在华严或者楞严,涅槃法华般若都是如此
佛都要佛弟子宣扬佛法破除外道邪见
例如,只要阅读[瑜伽师地论]或[楞严经],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喇嘛无上瑜伽的错谬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0-7-19 12:10
转贴:

成观法师论“双身法”

成观法师:台湾“大毘卢寺”住持、美国“遍照寺”住持。台北市人,1947年生,1988年7月于美国纽约庄严寺住持天台宗第45代传人显明老和尚座下披剃,同年于台湾基隆海会寺受三坛大戒。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
台大外文研究所肄业
美国德州克里斯汀大学英研所研究员。

佛学经历:
美国德州闭关三年(1984——1987年)
俄亥俄州闭关半年(1990年)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五十三世传法灌顶阿奢梨(1996年)

关于以淫欲而为佛事,有个教派,传授所谓的“双身法”,亦即男女双修,但他们给它好些个很漂亮、庄严、望之俨然的名称,或称之“无上□□”,或称之“大△△”或称“大○○”。不过他们这套修法,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到的,因此他们说:这是成佛法门,是大菩萨修的;大菩萨修到后来,为了疾速成佛,便必修此法,“在刀口上修”,所以是久修、内行的人,才能得窥其奥,并不是刚进去的人、或稍微修一阵子的人,能有这个“福报”修此法门。并且,如果外人问起他们是否有修双身法,他们多半是否认,因为那是“甚深的秘密法门”,不与外人道。

笔者在家时,曾在美国达拉斯某佛学社待过,那时该社社长常请一位H居士从加州来,此居士即对此教派十分推崇、热衷,他曾私下对我们三个社中干部说:“看哪一天,我带你们到拉斯维加斯去看秀——在刀口上修。”且表示:必须通过这一关,才能成佛。

我出家前曾闭关三年三个月。那时,有一位很有名的S居士来探我,后并寄给我一位在加州的C居士对他弟子开示的手抄稿,题为:“佛法修行者,何时可修禅定”,其中论到修行最后的阶段,亦即他所谓的“证量的阶段”时,他说:“不但要插进去,而且插进去之后还要有乐,并且要把这个乐空掉,这才算成就。”我当时看了那篇文字,就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去给S先生,驳斥此说,并举《楞严经》及《圆觉经》等经文说:这根本不是佛法,而且是违于佛法的;佛正法中,不论显教或密教,其“理”与“事”皆无此说;既无此理,亦无此事——释尊在初发心,未出家仍在宫廷中为太子时,即厌患五欲,见诸采女犹如死尸。后于成正觉前,降伏四魔,魔军魔女来扰,欲以淫事相钩,然菩萨身心不动,并予喝斥:“汝臭秽之身,吾不用,汝速去!”魔女羞愧而退。因此,并未见释迦菩萨与魔女交合(阴阳融合)之后,而成正觉!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某教派之一分支,其教主本来住在英国,后被驱逐出境,才到美国。他在英国时曾娶了一个英国女人为妻(此派教主为世袭,为免断种,教主可娶一妻一妾)。在美国时,此教主不但与女众行淫,且与众多男众行淫,因而其道场中有很多人都得爱滋病,连这位教主本人也得了爱滋病,最后且死于爱滋病!这件事情美国政府当局曾插手调查,闹得掀然大波。

某教授有一本书《涅槃道大△△□□法要》其中说:“汝今当观 三界中一切所有 皆为两性 结合而成 其力用方面 等同佛父之阳性体 则其聪慧方面 等同佛母之阴性体 两者结合 成为不可分离(悲智交融)之双身合一体 达此双身合体 即获究竟道 即大△△也”。此处所谓“佛父之阳性体”,指男根;“佛母之阴性体”指女根。又,什么叫“佛父”、“佛母”呢?

笔者有一位高中同学,他很早就学佛,但他后来却学这一教派。有一次他带我去一个佛教文物流通处,此流通处之老板娘也是修学这教派法的,她称我这个同学为大师兄,他们彼此很熟。她向他抱怨其中派中之某×师,言下十分愤恨。从她的抱怨中,我才知:原来那位×师是他们修双身法的“佛父”,而她则是其“佛母”;然而一个“佛父”并不限只能有一位“佛母”。本来她的“佛父”只有她一个“佛母”,后来他竟然又增加了两个“佛母”;她抗议,但他也不睬她;她一气之下,她说:“我就拿了两支菜刀去追杀那两个,一直杀到门外……。”我这才晓得原来他们的“佛父”、“佛母”是这么回事——还是来“真的”!向来只知道我佛如来正法中所谓的“佛母”,是指般若波罗蜜多,因为“般若波罗蜜多”之无上智能出生三世诸佛,并不是把一个女人跟×师行淫,而得称她为“佛母”。真可谓歪理十八条。又,于佛正法中,也没有所谓“佛父”一词;若说有,那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之父净饭王。

笔者在台湾有一在家女弟子,她到我这里归依之前,曾在台北某道场学了三、四年左右,共花了三十几万台币。有一天,她听了我讲《楞严经》这一段经文后,泪流满面地告诉我,她说:幸亏听我讲了关于淫禅之事,因为她以前去的那个道场,也是属于某教派的,她师母曾教她“大○○”法,但因她是未婚单身女子,所以先修观想;过一阵子再“实修”,“便能成就”。当时她也不知道最后是真的要做那事,“今天幸亏听师父开示,否则,……。”唉!若是已婚之人也还罢了,教一个未婚年轻女子令其“以淫欲而证佛道”,实在太过分了!又,此女子若从此沉迷,而频频为人之“佛母”,乃至为众人之“佛母”,岂不沦为妓女一般?!
两年前,有两个道场的女众法师跟我说:有一阵子她们常在夜里(有时在白天)接到一个自称修某教双修法的男众的电话,那人表示他的同修“道侣“出国半年多了,他快“受不了”了,请她们大发慈悲,与他“共修”。此人常这样来电话纠缠;但如果接电话的人是男众,他就不吭一声即挂上电话。如此历时约两三个月之久。

由于“行淫证道”这问题,在佛法中是很重大的事,且于末法时期越来越严重、普遍,为欲护持正法,并救护众生出于邪说、邪法、邪行,免堕大苦,应该让此事“曝光”,不应让它再暗地里、半遮半掩地以冠冕堂皇的合理化藉口害人、并破坏正法。故兹再引《佛光大辞典》中一条,令大众皆得明了,不再受骗、受苦:
“荼吉尼”:梵语,意译空行母。据《大日经疏》卷十载,荼吉尼系大黑神之眷属、夜叉鬼之一。(按:大黑神系冢间神,即坟墓之神,故荼吉尼即冢间的小鬼神)……荼吉尼后来成为印度左道密教“瑜伽行派”所崇信之神祗、该派行“五摩字瑜伽行”,五摩字为:肉、鱼、酒、印、交合,即食肉、食鱼、食酒、结手印、杂交以得至乐。(因此五字在梵文中字首都是ma,故称五摩字)。其后,该教派传入T地,信徒奉其神为智荼吉尼……。(按:“杂交以得至乐”之“至乐”,又称“空乐”。)——《佛光大辞典·荼吉尼条》
空行母,又译为荼吉尼,吒枳尼等。列于密教胎藏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南方,阎魔天之左侧;计有三天鬼及一偃卧鬼。据《大日经疏》卷十载,荼吉尼系大黑天之眷属,为夜叉鬼之一,亦即飞行母夜叉;有自在之神通力,能于六个月前得知人之死期,遂预先取食其心,而代之以他物,直至此人合当命终时,始告败坏;盖修此法者可得神通、大成就;毘卢遮那佛为除此众,故以降伏三世之法门,化作大黑天神而收摄之,令彼皆归命于佛。

关于荼吉尼(空行母),据《佛光大辞典》言:荼吉尼后来成为印度左道密教‘瑜伽行派’所崇信之神祗,该派行‘五摩字瑜伽行’(panca ma-kara)。此五摩字为:肉(Mamsa)、鱼(Matsya)、酒(Madya)、印(Mudra)、交合(Maithuna),即是食肉、食鱼、饮酒、结印、杂交以得至乐。其后,该教派传入西藏,信徒奉其神为‘智荼吉尼’(见《佛光大辞典》下册4781——4782)。

按,所谓之“××瑜伽”,其所行与印度左道之“瑜伽行派”完全一样,盖 “瑜伽行派”即“××瑜伽”之滥觞,是故连名字都类近。此实愚痴贪着之秽行,而外道却以此为“修行”,乃至于“××瑜伽”中声称以此可证佛道,且言:欲证“无上佛道”,舍此不能,故称为 “××瑜伽”。而此辈人于今末法时期,十分昌盛,许多愚痴贪着之人,趋之若鹜。这情形,佛在本经“四种清净明诲”时,早就预言:“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而且佛很明白地一再教敕、警诫行人:带淫行禅“必落魔道”。佛言:“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佛又记言:“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如自谓为佛、法王、无上师、金刚等,或自称是那尊佛的化身,或那尊菩萨的化身,如是于邪淫外,又加大妄语。

佛又说:“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纱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也就是说:带淫修禅定者,即使让你修出一点境界,还是一定要堕三恶道!佛讲得那么明白,怎么学佛的人却没看到?或虽看到也不信受,而宁愿信受外道邪秽之法?真是可怪!

又,佛最后说:“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所以,不如此说,即是“魔说”、魔王所说。这句经文再明白不过了,为什么佛弟子还迷于外道呢?真叫人不解,也教人痛心!

又,所谓“××瑜伽”是其总名,其下有好几个分枝,于各派行之,且各皆赋与非常好听、而且吓人的名称,然其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欲以淫欲而成“大乐金刚”,以证佛道,真是愚迷颠倒!佛说是为“可怜愍者”!

节选自成观法师撰《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断淫心清净明诲》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0-7-19 12:11
藏密双修的起源“怛特罗”——略解

转载自:网络


摘自佛学大词典、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乙酉年(2005)春三月空行山人编纂于燕麓


怛特罗

【怛特罗(梵Tantra)】
(一)指印度中世以降盛行的怛特罗教之圣典︰又名怛特罗文献。一般而言,是指印度教中性力派的‘怛特罗’圣典。但广义而言,则包含潘遮拉特拉派的‘本集’(Sam!hita^)与圣典湿婆派的‘圣典’(A^gama)。其成立时期不明。此等文献系体系化的记载曼荼罗、印契、真言、种子及其行法,具有秘密的、象征主义的色彩,并发展出特异的语言哲学及人体生理学。从中可以窥出怛特罗教较倾向于普遍化并肯定现世;亦即其成立系于《吠陀》的传统中,增添了印度民俗的信仰。
(二)指密教的圣典︰又译密续、续,或本续。佛教中,如《大日经》、《金刚顶经》等中期密教之前的经典,通常都称作‘经’(Su^tra),但后期密教圣典(Tantra)出现后,则连同其前之密教经典,一并称为怛特罗。在后代的印度及西藏,系将密教圣典分为四类,即︰
(1)所作怛特罗(事续)︰指初期密教的经典,即成立于两部大经之前者,如《苏悉地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除印与真言之外,尚规定一些烦琐的仪轨。
(2)行怛特罗(行续)︰指《大日经》系的密教经典,除仪轨之外,兼说瑜伽观法。
(3)瑜伽怛特罗(瑜伽续)︰指《初会金刚顶经》系的密教经典;重视瑜伽观法甚于仪轨。
(4)无上瑜伽怛特罗(无上瑜伽续)︰指后期密教圣典,即《金刚顶经》系的思想加上‘性瑜伽’之理论所发展而成。又可细分为父、母、不二等三类。母怛特罗(母续)所奉之本尊与转贪毒为觉力有关;父怛特罗(父续)与转嗔毒为觉力有关;不二怛特罗(无二续)与转斩疚觉力有关?br />【怛特罗佛教】
(Tantric Buddhism)即以印度东部之波罗王朝为中心所发展出之密教,乃印度佛教史上之后期阶段。怛特罗(梵Tantra  )原是印度教性力派(梵S/a^kta  )所依准之理论与礼拜文献,据传有六十四种至一百九十二种之多,然多已散佚,现存者其成立年代约在西元八百年左右。内容分为四部:(一)教义之理论,(二)瑜伽,(三)神殿建筑、神像制作法,(四)宗教仪式等,以第四部为主。
崇奉性力派者,又分左道性力派(梵Va^ma^ca^ra S/a^kta  )与右道性力派(梵Daks!in!a^ca^ra S/a^kta  )两种。左道性力派系以十一世纪左右所流行之怛特罗为中心,重视轮座礼拜(梵cakrapu^ja^  ,杂交),即供献人身而行男女杂交,欲于合欢之恍惚中与神合一,得观其解脱境,以此作为修业上之有力阶段与方法。姑不论其神秘主义宗教思想之要素,其行为不免猥杂下流,令人轻视。右道性力派有鉴于此,乃为去除前者之猥杂弊风,而于十三世纪兴起。
佛教受左道性力派之影响,由即身成佛之思想,肯定现世之幸福快乐,非但不主张克制人类之烦恼爱欲,反予以肯定尊重,遂形成所谓‘左道密教’之怛特罗佛教。盛行于东印之波罗王朝(梵Pa^la  )时代。
七世纪前半,怛特罗佛教之学者沙罗诃(梵Saraha  ),居于那烂陀寺(梵Na^landa  ),教化王者及五千民众。据传,八世纪初,瞿波罗王(梵Gopa^la  )之子阿南迦发拉(梵Anan%gavajra  )着般若方便决定成就法(梵Prajn~opa^ya -vinis/caya-siddhi );乌仗那国(梵Ud!d!iya^na  )之王侯因陀罗浦谛(梵Indrabhu^ti  )著有智慧成就法(梵Jn~a^na -siddhi ),其子即为莲华生(梵Padmasambhava  ),曾与寂护(梵S/a^ntiraks!ita  )同赴西藏弘法。又因陀罗浦谛之妹,名罗珂修明迦罗(梵Laks!mi^kara^  ),著有不二成就法(梵Advaya -siddhi )一书,门人颇多。
西元八世纪后半时,多毗赫鲁喀(梵D!ombi^ Heruka  )撰俱生成就法(梵Sahaja -siddhi )。自此,该派之根据地,便迁至达磨波罗王(梵Dharmapa^la  )所建立之超戒寺(梵Vikramas/i^la^  ,毗鸠摩尸罗)。九世纪时,库利修那贾霖(梵Kr!s!n!aca^rin  )有四十余部之著作。
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超戒寺之上座阿提沙(梵Ati^s/a  )曾入西藏,改革当地之佛教,同寺尚有宝藏寂(梵Ratna^karas/a^nti  )、那洛巴(梵Naropa  )等人辈出。十一世纪时,将诸尊之成就法集成,编为成就法鬘(梵Sa^dhana -ma^la^ ),此时,并有南印度之时轮根本仪轨(梵Ka^lacakra -mu^la-tantra )传来,怛特罗学者亦兼修之。所谓时轮,即主张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限制之迷界,能依宇宙本源之本初佛(梵A^di -buddha )而得解脱。
在同时代之东印度,令有从怛特罗佛教分出者,称守护道(梵Na^tha -ma^rga ),该派为准许结婚之教拧J二世纪初,阿布哈耶卡拉笈多(梵Abhaya^karagupta  )撰入时轮(梵Ka^lacakravata^ra  )等著作。
怛特罗佛教受波罗王朝之护持而兴盛,惟至十一世纪中叶,新兴之斯那王朝(梵Sena  ),渐改信印度教,又遭到回教势力之不断入侵,怛特罗佛教遂趋于衰颓。至十二世纪末期,回教徒袭灭斯那王朝,该派之根据地超戒寺亦遭毁坏,学僧四散,残留之僧徒被虐杀,该派即于印度本土绝迹。(参阅‘左道性力派’1899)

【怛特罗教】
大约形成于七世纪之后的印度民间宗教。是对佛教中之密教有重大影响的印度宗教。
梵语tantra,中文音译为怛特罗,有经丝、织物、织机、网、体系、组织等含意。至于印度古典《五卷书》(Pan^ca-tantra)中的tantra,则有寓言之意,因而佛教瑜伽行派所说的依他起性(para-tantra)中的tantra,便有依属的意思。但就作为流派之名的trantra而言,也就是Tantrism(怛特罗教)中的tantra并无此意。现代印度哲学家达斯笈多(DasGupta)根据《Ka^s/ika^vrtti》,而谓‘tantra’一语是由tan(意为弘布、宣传),加上tra^-n!a(有救护之意)的语根tra,所组成的合成语,其意为‘宣传救护者’。又,湿婆派的经典《Ka^mika A^gama》亦承继前述,谓tantra是宣扬救护与真实(tattva)、真言(m antra)有关的广大智,并述其目的。至于佛教徒对于tantra,则有另一番独特的解释。如《秘密集会轨》第十八品谓tantra乃相续之称。其相续有三种,即依持、自性与不夺。自性者无作之因,与不夺同样都是果;其依持者为方便。也就是‘tantra’,是由具持续义的tan,加上使其成为名词的后接语tra所构成,意为持续者,或相续、连续。基于此说,《Visvamitra》条列了四种tantra的定义,即︰
(1)是以连续不断的文字来叙述本有菩提心的真相。
(2)是显示如纲目那样有相互关连的种种方便相。
(3)是纠正经文的杂乱。如实使上下有关连而阐明其意义。
(4)如同缝合布料,制成衣服,将种种相关的部分辑合,而成就佛果。
如上所述,对于tantra的解释,印度教与佛教的解释有所不同,但两者皆认为向一般大众广泛宣扬本教真理且师资相承的教派,就是tantra。
怛特罗教徒本身对自己教派的起源传承有四分时说。此说类似佛教的末法思想,是一种终末相应说法说。亦即太古时代的人或社会皆是完整的个体,但随着时间流逝,世间的混浊也相对增加,因此太古时期人法调合的教法难以在尧季之世实行,也因此,在末世时期不得不用与其相应的怛特罗教法。四分时说便是此一分类。即大体可分为圆满时、三分时、二分时、斗争时等四个时期。
(1)圆满时︰是实行诸《吠陀》及《乱迨椤返氖逼凇?br />(2)三分时︰是盛行《家庭经》与《法典》的时期。
(3)二分时︰是流行两大叙事诗及《往世书》的时期。
(4)斗争时︰是从前的有教法皆失去效力,仅有怛特罗教能与时代相契合的时期,因此,怛特罗负起教化民众的重任?br />怛特罗教以民间信仰为基础,在民间自然成长茁壮,故此一教派并无特定之教祖或创始人,其起源与形成年代亦不详。不过,若依据前述的四分时说所示,怛特罗的出现是在诸《往世书》之后,由于《往世书》系成立于六世纪左右,因此,此教应成立于六世纪以后。今日欧美的印度学者也大多支持此说,认为此教创于七世纪以后。
但是,如果把怛特罗教解释成是以印度民俗信仰为基础,逐渐发展所成的,则其起源便不可说是在《往世书》之后,其萌芽期应在民间对于古《吠陀》的包容与接受中探求。若果如此,则怛特罗教的意义,可依其历史变迁而分为七个时期。即︰
(1)渊源时代(500B.C.~200B.C.)︰随着佛教的兴起,弥曼差、数论、胜论等诸学派相继成立,另一方面吠陀神话中的诸神,如湿婆、毗湿奴也逐渐凝聚其势力范围,而成为汇聚民俗信仰的渊源。
(2)萌芽时代(200B.C.~200A.D.)︰是雕刻毗湿奴及湿婆形像,并安奉在寺院崇拜的时代。此一时期,成立了所谓的《新奥义书》,即吠陀中的众神被浓缩成梵天、毗湿奴、湿婆等三神,而‘唵’(om!)字亦被分解成a、u、m%(三)字,并被配属于此三天。
(3)形成时代(200~550A.D.)︰是印度教中的各个宗教相继成立,各自组织自派的神学,并视自己所奉神祇与《奥义书》中的‘梵’同为一体的时代。崇拜神妃的女神派也在此时成立。此一时期,毗湿奴、湿婆及其配偶的本质被认为即是‘梵’。另一方面,从两大叙事诗而展开的通俗文学《往世书》也告成立。这是以平易的方式述说宇宙的创造、破坏,以及众神的系统,进而论述《吠陀》的起源、世界的支配者以及诸王的传承等。是一般人所谓的圣书。而使《往世书》大众化的怛特罗教便是在此时形成的。
(4)大成时代(550~900A.D.)︰此一时期,印度各个宗派的组织已臻完备,各派为了弘扬自己的教义,遂竭力培养布教师(guru);为了提高信徒的热诚,而创立入门式(diks!a^);为了显示各人所属的宗派,便在自己的额头上附上额标(tilaka)。不仅北方辈出伟大的思想家、注释家,连南方的Tamil也有毗湿奴派及湿婆派的诗人、音乐家一边游历、一边歌颂弘扬自己的宗教。而崇拜铄乞底(s/akti)的性力派也于此时完成其体系,并且成立‘在人体构造中,有神经动脉各种中枢,铄乞底的Kun!d!alini即潜伏于此中枢中’的六轮说;并提出了觉醒铄乞底及发挥其力的修习法。
(5)普及时代(900~1250A.D.)︰系已成型的怛特罗教普及各地、掌握住人心而呈现灿烂纯熟景象的时代。此时,此一教派一方面开始趋向堕落颓废,另一方面则变成其他宗教体系的基础。最后,由于回教徒的侵入,势力逐渐消失。
(6)颓废时代(1250~1500A.D.)︰1203年,回教大军从中印度侵袭东印度,毁灭了波罗王朝以及受其庇护的金刚乘信徒。怛特罗教因而转入地下活动,其教势亦愈加颓废和迷信化。
(7)革新时代(1500A.D.~)︰凋落、颓废的怛特罗再度觉醒,由那纳克(Na^nak,1469~1538)率领的锡克教、达杜(Da^du,1544~1603)所创的达杜派以及其他种种新兴宗派陆续窜起,一新弊风,产生了蓬勃的气象;而怛特罗教内部也有革新的倾向。
部分学者(如Monier-Williams,C. A.Waddell等)将怛特罗教与性力派视为同一教派,认为怛特罗教仅流行于孟加拉一地,乃孟加拉人所创。但是,如前所述,怛特罗教是湿婆、毗湿奴、性力派的基础,因此,只要是这些教派存在之处,便有怛特罗教。而且,此教亦非只在孟加拉流传,它遍及全印度,为印度教各派内在的民俗信仰或基础;不仅成立甚早,范围亦甚广泛。在此一漫长的历史中,佛教怛特罗的金刚乘,经由尼泊尔而普及于西藏、蒙古等地,进而南渡,远传至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印度教怛特罗的性力派及左道性力派等,则与金刚乘共荣直至今日。
在教义方面,如前所述,由于怛特罗教是以印度民间信仰为基础,在民间自然成长茁壮,因此此一教派没有教祖或创始人。但怛特罗教徒认为往昔有圣者(muni)或得成就者(siddha),将自得的灵感与所闻神音向大众阐明;彼时所说者,即是怛特罗教典。神的本质超越男女性别、不二一体,永劫的湿婆同时也是法尔广大的毗湿奴。但因抽象的表现无法用以教化大众,为了使大众容易接受,而将湿婆或毗湿奴具体化、人格化,并配以妃子。这些神祇与其神妃住在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开拉沙山(Kailasa),共享永劫不灭的妙乐,且经常说法。此中所说的雪山(喜马拉雅山)即是须弥山,印度教徒咸信湿婆神系住在开拉沙山的主神。此湿婆神娶此山的女儿Pa^rvati为妃,两人相互问答,即以对谈的方式来说法。若神妃是问者,便是弟子,而湿婆神则以说教师的身份作答;此时称作A^gama。反之,若湿婆神当问者,则由其妃回答,此一方式名为Nigama。此二者因系配偶神(Yamala)之对谈,故亦称作Ya^mala,皆是怛特罗的异名。
怛特罗教经典的主要内容由(1)宇宙的创造,(2)毁灭,(3)对诸神的礼拜,(4)超自然力的获得,(5)与最高存在的合一等五项构成。据说其中尚有诸神的住处、诸圣地、梵及精灵的住处、天国的起源、时代的特质、王的义务等。由于怛特罗教是以普益万机为目的,故其实修方法便有多种。不过大抵可归纳为实践怛特罗的人、实践的方法与目的等三点。修习者称为Sa^dhaka或Sa^dhika。此怛特罗教的特质在于不论阶级或男女性别的差异,只要信奉其教便能成为修习者。修习此教而获致自由飞翔于空中的神通力的女修习者,一般称为荼吉尼(Da^kini,即空行母),为湿婆神妃Ka^li的侍女,在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中均有其席位,是金刚猪天妃的化身。修习的方法称为Sa^dha-na。首先,是上师(Guru)对弟子传入门式,授予入怛特罗教的资格。所谓的入门式是上师对弟子讲授真言,透过真言,上师与弟子的神虑相同,弟子念力与师长相应。入门式终了,上师对弟子提撕,使其心境向上,并授灌顶。其灌顶从入门开始,力量依次增上,净化有漏,及至等持圆满位。此中的阶段共分八种。即︰(1)铄乞多灌顶,(2)圆满灌顶,(3)次第入门灌顶,(4)王位灌顶,(5)大王位灌顶,(6)瑜伽入门灌顶,(7)圆满入门灌顶,(8)大圆满入门灌顶。人本来有兽性、勇性、神性等三种性质存在。此三者以潜伏在人体中的明态、动态、钝态等三德为基础,依年龄、家庭、教养程度不同而有深浅不一的表现,因而,上师须适应时机而予以指导。而因应此种种阶段而修的法,是礼拜、念诵、布字观、五摩字观。其礼拜又有四种阶段,即︰



(1)所有事物皆是‘梵’的展开,除‘梵’之外,无任何事物,悟梵我一如。
(2)依实修统一心灵的瑜伽而不断绝心中神性的冥想。
(3)礼赞、念诵神祇。
(4)外在性的礼拜 神。
其中,第一为最高层次,第四为低层次,各依其性格而实修,第四是最为一般性的礼拜。
修习者所礼拜的神祇是自己的本尊,即︰毗湿奴派徒礼拜毗湿奴、女神派徒礼拜女神、湿婆派徒礼拜湿婆,一般人则礼拜日 天、圣天、女神、湿婆、毗湿奴等五神体(pan~ca-devata),尔后,变成礼拜自己的守护尊。即礼拜属一家守护神的家庭神。礼拜神的行事及用具称为upaca^ra。一般而言,即(1)设尊像座,(2)迎神,(3)上洗足水,(4)献装在容器内的供物,(5)与(6)献上漱口及可饮用的水,(7)献蜜、奶油、牛奶、凝乳,(8)献沐浴的水,(9)献衣服,(10)献宝石,(11)献香料,(12)献花,(13)献香,(14)献灯火,(15)献食,(16)祈祷等十六种程序。在礼拜 神祇时,修习者首先须在神像前心中专念该神,同时以神力或生命力注入彼神像中,将形像本身当作是真神来崇 拜。从这种外在的礼拜进入内在的礼拜,进而到达精神性的礼拜。达到此一阶段时,upaca^ra只是运心,并且要以饮、食、性交等动作代替物质性的供品。最后,超越礼拜者和被礼拜者的二元的立场,到达梵我一如的不二真实的境地。
其次,布字观是一边唱特殊真言,一边用右手的五指接触身体各部分,使修习者的身体成为神的身体。最后的五摩字观,则是使用酒、肉、鱼、炒米和性 交等五实性的行事,由于此五实性的原语均以‘摩’(ma)字为首字,故称五摩字。实行此五者时,行者须因应自己的性格慎重行事,若欠缺慎重,便易蹈入淫祠邪   教。
实修的目的也有多种,例如在流转道者,透过对此世的欣悦而谋求幸福,在还灭道者则追求还灭于母胎的根源,以及与最高梵合而为一。不论是外在的世间享乐或内在的解脱之乐,两者都是由最高神所馈赠,怛特罗即是授与世间乐与解脱的教派。此世间幸福可概括为法、欲、富等三类,加上出世间的解脱,便是怛特罗的实修目的。怛特罗教徒认为若依据因应各人性情而实修种种方法,就可获得圆满的境地。

◎附︰景昌极〈印度密教考〉(摘录自《现代佛学大系》{51})
(一)密教名义
密教梵语称怛特罗教(Tantrika)。怛特罗(Tantra)本义为经纶或网罟,假借为纲领或统系,寖假而成为密教经典之专名。往日译家,或译为教,或译为本续,或译为秘密本咒。
密教之别名,梵语称铄乞底教(S/akta)。铄乞底(S/akti)本义为精力,偏指男女生殖之性力,寖假而成为大自在天妃突伽天(Durga^)之专名。近者日人译为性力教或女神崇拜教。
怛特罗教或铄乞底教,本印度教之一旁支。印度固有之宗教凡三,曰佛教(Buddh-ism),曰耆那教(Jainism),曰印度教(Hinduism)。佛教大别为小乘(Hinayana)与大乘(Maha^yana)。耆那教大别为白衣派(Svetambara)与天衣派(Digambara)。印度教大别为传统派(Smarta)、遍入天派(Visnava)、自在天派(Sivata)、梵天派(Brahmaka)、日天派(Saura)与欢喜天派(Ganabati)。怛特罗教者,则自在天派之一支,以崇拜其妃之性力,特重符咒、坛场、图像、供养诸事相为标帜者也。
此派之兴起,依据印度历史学者所考证,约在西元后七世纪至九世纪之间。其发源地在东印度孟加拉(Bengal)、阿撒密(Assam)二省,印藏交界之区。其后寖盛,印度教其他各派颇有为所同化者。然即在印度教中,大多数有识之士,仍以左道目之。耆那教徒尤能屹然自立,未尝稍染其颓风。其受毒最深,与之俱化者,则为末流之大乘佛教,即自称密宗之佛教者是。怛特罗本无秘密义,佛教徒以其显与佛说相违,且其中多有不可告人之处也,故托为佛之密教以自掩饰。其实密宗佛教,可称为佛化之怛特罗教,亦可称为怛特罗化之佛教。佛化者,以其多易外道诸天之名为佛菩萨等。怛特罗化者,以其教理事相等大体袭取印度教中之怛特罗派而无以自别也。今姑略考怛特罗派教理事相之内容,以见密宗佛教之渊源所自。怛特罗之名,或不为国人所熟知,则亦姑以印度密教或密宗印度教之名译之。
(二)密教溯源
密教如一大杂货铺,百货杂陈,瑕瑜互见,试略溯其渊源。其真言(matnra)、护摩(homa)、供养(puja^)、坛场(mandala)、图式(yantra)等事,大率可上溯至吠陀时代(Vedic period)之婆罗门教(Brahaman-ism),而以本之礼论派哲学(Mima^nsa)者为多。其特重信仰之态度,得之于《大博罗他纪事诗》(Maha^bha^rata)与往世书(Pura^-n!a)等。其众生(Ji^va)与自在天(Siva)二而不二之教理,则徘徊于明论派哲学(Vedanta)与数论派哲学(Sankh ya)之间。其崇拜生殖力,则为自在天派生殖器崇拜(Lingaworship)之遗风,或谓系阿利安人得之土著之蛮族者。(东印孟加拉省一带居民,大抵非阿利安族之土著及自藏缅迁来者为多)。其视身体为小宇宙,而谋种种修炼之道,则系瑜伽派哲学(Yoga Darsana )之修行法,而变本加厉者。印度教素以博大涵容,方便应机为特色,其弊乃至于藏垢纳 污而不知别择。大乘佛教亦唯博大方便是求者,故不期而与之俱化。以视小乘佛教与耆那教之壁垒谨严,抱残守缺者,其得失正未易言。
(三)密教文献
密宗印度教分其教经典为四类,以配属于此世劫中之四时期。第一为属于天启书(Sruti)之《四吠陀本诵》(Caturvedasamhitas)及其所属之《梵书》(Bra^hmana)、《森林书》(Aranyaka)、《奥义书》(Upani-sad)等,适用于第一沙替时期(Satyayuga)。第二为属于传承书(Sml!iti)类之《家庭经》(Grihasutra)、《法经》(Dharmasutra)等,适用于第二吹佗时期(Treta^yuga)。第三为各种古事纪或往世书(Pura^n!a),适用于第三得勿怕时期(Dva^paryuga)。第四即怛特罗密典,适用于第四迦利时期(Kaliyuga),即现在世。在现时期中,过去之经典符咒等,皆失其效能,以众生之根机已异于前时期故。佛教之以密宗配属末法,或亦有取于此。
现存密典,其钞本最早者,如《Kubjika-mata》密典等,约在第九世纪。证以六世纪初之《长寿字库》(Amarakos/a)书中,怛特罗一字仅作纲领统系解,以及七世纪中玄奘、义净所记,尚无密教踪迹,可见密典之造作,当自八世纪始。此后代有新作,直至十六世纪以降。如所谓《弥罗密典》(Meru Tantra)中,具有伦敦与英吉利字样,其为晚出明甚。
密典中自述密典之总数,通言六十四,如《Vamakesvara》、《Kulachudaman!i》、《Agamatattvavilasa》三密典中各举六十四种,而互有出入。又有《Agam atattvavilasa》中外举之八十三种,以及《Mahasiddhasara》密典中所举之一九二种。核以沙士睿(H. P.Shastri)《泥泊尔豆巴图书馆梵荚目录》(Acatalogue of palmleaf and selected Mss. be-longing to the Durba lribrary,Nepal)以及阿物龙(Avalon)所刊行之《密典原本集》(Tantrik Texts)等,知其泰半亡佚。其最著名者为《大涅槃密典》(MahanivarnaTantra)。余尝以其英译本,与佛教密典相较,讶其体裁内容之十分相似,茍易自在天之名为毗卢遮那或阿閦佛,易突迦天之名为救度母或某某明妃者,行且见一般佛教徒将奉为宝典而不疑也。其余如《Saradatilaka》、《Yogini,Kularnava》、《Rudrayamala》等密典亦皆有名。
密典又或分为两类。大自在天向其妃说法者,称阿笈摩(A^gama)。反之,其妃向自在天说法者,称逆笈摩(Nigama)。
密典内容,普通分为四部,与《遍入天派集颂》(Samhita)之分部略同。曰智慧之部(Jnana-Pada),论哲理。曰瑜伽之部(Yoga-Pada),论苦身炼气等各种观想。曰作业之部(Kriya-Pada),论建寺画像等法。曰修行之部(Carya-Pada),论宗教仪轨。西藏佛教密典,分作、修、瑜伽、无上瑜伽(Anutarayoga)四部,殆亦有取于此,特易智慧之部为无上瑜伽耳。
佛教密典,亦通称怛特罗,与显教经之称修多罗(Sutra)者有别。在藏文佛典中,虽间有显密相厕者,然怛特罗与修多罗之分,大体尚称了然。中译佛典,则怛特罗亦称为经。名实混淆,译密典者当负其责。
佛教著名密典,其属于作修瑜伽之部者有七八世纪之《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Tatha^gataguhyaka or Guhyasama-ja)、《金光明最胜王经》(Suvarnaprabha-sottamaraja)、《大毗卢迦那成佛神变加持经》(Maha^vairocana^bhisambodhi)、《苏悉地羯罗经》(Susiddhikaramaha)等,此皆有汉、藏译本或兼有梵本可以对勘者。其中译密典中多有经译人随时臆造,巧立名目,而托为译自梵本者。不空所译,尤为可疑。其详可参日人大村西崖所著《密教发达志》。其后出之无上瑜伽一类,同见于中、藏、梵三本者,有十世纪之《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或《喜金刚密典》(Hevajra Tanra)。见中、藏二本者,有《密集经》等。见藏、梵二本者,有《时轮经》等。此外独见藏本者最多。
(四)密教教理
密教除所谓息灾、增益、钩召、敬爱、降伏等纯粹法术外,其最终目的在求解脱。其所谓解脱,在举小己以没入于大神,此与其他印度教各派,无大差异。惟其主张大神无作用,具有作用者为其妃或铄乞底,而名之曰自性,则有取于数论神我不变,自性变异之说。又或于神我自性之上,加立数谛,以牵就一元与创世诸说。(中略)近出印人婆罗摩(Brahma)氏所著《印度诸成就法之哲学》(Philoso-phy of Hindu Sa^dhana)一书为密教回护甚力,热心密教者可参阅。
密教所论种种修行或成就法,颇自有其特色。兹就身语意三方面,略述其自诩密义之几种观想。
(1)身体方面︰密教有一根本假定,即以人之身体为一小宇宙是。谓人脑海中有千叶莲华(sahasrarapadma),实为大神之府。其下有六轮(satcakra)、三径(trinadi)。六轮者,一曰四瓣莲华之尻轮或基本轮(muladhar-acakra),二曰六瓣莲华之阴边轮(svadis-thana cakra),三曰十瓣莲华之脐轮(man-ipura cakra),四曰十二瓣莲华之心轮(ana-hatacakra),五曰十六瓣莲华之喉轮(visuddhacakra),六曰两瓣莲华之额轮(ajnacakra)。三径者,一曰沿脊椎之中枢径(susumna),二曰脊椎左边之左翼径(ida),三曰脊椎右边之右翼径(pin%gala)。中枢径中又有金刚径(vajrini-nadi)等。宇宙之神妃,平日如蛇形,围绕圆柱(linga),蜷伏于尻轮中,是为有名之蜷伏力(kundali-ni)。茍经一番修炼或瑜伽工夫,则此蜷伏力可由寐而醒,渐次上升,最后达于千叶莲华之脑府,而与大神相合,则此人即入神通无碍,不思议解脱之境。其详具见英人阿物龙氏所译《蛇力》(The serpent power,a translationof Shatchakranirupana)一书。顷阅《班禅开示录》中所举额间月轮、喉间日轮、心间罗喉轮、脐间劫火轮、髻间虚空轮、密处智慧轮之六轮,与此所举盖大同小异。唯是彼复以六佛配之,此殆即彼之所谓佛化也已。又另篇谓,‘时轮金刚一经,上起日月星辰,下讫草木沙石,配以吾人一身精气脉络,无毫末之差’,此亦密教通义之一也。
(2)语言方面︰印度教之尊重真言或秘咒(通译曼陀罗mantra,或陀罗尼dha^ran!i。陀罗尼之初义本指总持或撮要,其后寖变而为秘咒之代名词,其衍变之迹具详大村西崖《密教发达志》),由来已久。所谓梵(Brahma)之本义即指祈祷时所用之声及其所代表之语文思想。初民智慧浅陋,往往因尊重前人之语文思想故,认为其中有不可思议之魔力,寖至抹杀其思想之本身,而唯语声文形之是崇,此一般符咒之起源也。唯心派或唯理派之玄学,认宇宙之本体亦即一种心或理,而可以语文表示者,更从而附会之,遂蔚为玄想与迷信之大观。其在中国之宋宙学与希腊之柏拉图(Plato)派哲学,略启其端而支离未甚。其在印度,以趋于极端为民族特性者,遂由波你尼(Panini)之声常住论,支离而为密教之真言种子(bija)等说。(中略)
(3)意想方面︰说者谓密教之长,即在其种种观想(nyasa)。其仪轨不及吠陀诸祭之繁,而一举一动,一器一图,莫不赋以若干哲学上之意义,最为耐人寻味。然惟其如此,其附会牵合乃无所底止。(中略)
密教种种离奇怪诞之观想,既不可殚述,姑述其所谓近事之三类。其一曰各得一体观之近事(Angavabhadda upasana),此认宇宙多神各得大神之一体而奉为本尊,而以某一声母或图像器物为之代表者。其二曰具体而微观之近事(Pratika upasana),此认某一声母图像或器物,可为大神之符号,大神虽寓于其中而亦有超于其外者。三曰神我一如观之近事(Ahamgraha),此为最高境界,更不见有能祀者与所祀者之差别。即此以观,其杂谷U炫姥ケ龅エ夹ㄕa,以成其观想,彰彰甚明。
要之身口意三密相应,以求达到所谓不思议境,此密教之通义,亦佛教密宗所自诩为于显教外独辟之无上方便也。
(五)密教事相
密教之仪轨事相,虽较古代吠陀中所规定者为简,然其名目之繁多,式样之诡秘,已足使局外人目眩而神迷。兹仅略述其流弊最大者数端。
一曰绝对专制之尊师法︰密教最重师承。凡修行者必择一本师(guru),尊之如大神,而受其灌顶(abhisekha)训示等,不容有丝毫自由批评的精神。学生稍有心得而未经本师印可者,则加之以最重之盗法或越三昧耶(samaja)等罪名。
二曰诲淫之轮供与双入像等︰密教供养法中有所谓无上密义之轮盘供养(cakra-puja)者。昏夜聚若干男女于一处,不问长幼尊卑,共行所谓五真实(panca-tattvas)之道。五真实者,饮酒、食肉、食鱼、食炒米与性交(madya,mangsa,matsya,mudra ,maithuna)是。彼固有特殊之观想与意义,非局外人所能究诘也。
三曰诲杀之杀人祀天法与执兵器之像法等︰自在天在印度神话中本为代表破坏之力,与梵天之代表创造,遍入天之代表维护者相对。其妃亦然,故有暴恶母(chanda)之称。主其祠祀者往往杀人以祀之,以求快其好杀之意。此风由来已久,据《慈恩传》,玄奘法师即几遭其毒手者。然密教学者则曲为之回护,如有名密教诗人般萨大生( Rama Prasada Sen1718~1775)之诗曰︰‘母虽笞子,子仍啼哭以就母,牵衣而不舍。惟我乃知,母之降诛,正母之慈爱’云云。我恨不能以斧钺加此诗人之颈,使躬为牺牲之模范,而观其能否仍说‘臣罪当诛,天王圣明’之风凉话也。
佛教密宗,始终未染杀人以祀之风,大村西崖谓释迦遗泽终未尽泯,有以致之。然我观密教诸佛菩萨暨诸忿怒明王执金刚等像,亦每狗牙上出,三头六臂,手中执刀锯杵索等物,足下践踏怨敌以示威,坛场之内,或以尸骨粪秽等物为供养,此果何为者。佛经中所谓降魔者,大率以喻内心之冲突。释迦一生,曾杀几人?岂真有待于杀生以成其道?以欢喜佛之事例之,密宗佛教之不以杀人为无上密义者,相差亦仅一间耳。
(六)密教饰辞
虽然,密教学者固自有其掩饰之说。如曰︰人有此生当受之业果(phala of prarabdha),必须受尽乃获解脱也。如曰︰以毒攻毒,其心乃益坚也。如曰︰穷其所之,使倦而知返也。此皆无足深辩,以一切纵欲败度者,无不可以此等语为借口故。其居心尤不可问者,则即此等淫乐,亦惟少数特权阶级,自命为利根上智者得享受之。其于一般教徒,则设为种种危词以愚之,使自知其资格之未深,长在可望而不可即之境,俾惟其尊师之命之是听。此与贵族之躬行贪污而以廉洁责其下者将毌同。近有西人参观东印阿撒密省戈哈替(Guhati)附近卡马乞亚(Kamakshya or Kamaksha)密教寺院者,谓寺院内部虽极腐败,其附近之一般教徒,则生活极有规则,此其故,可深长思也。(密教分人类为畜生乘、英雄乘、天神乘三者,惟英雄乘以上,得为五真实等事,此指资格较深之个中人,其视一般愚夫俗子,则犹畜生,不得参与其机密也。)
(七)密宗佛教
释尊之反对祭祀、咒术等,原始经律,不乏明文。(如《长阿含》〈梵动经〉‘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咒病,或诵恶咒,或诵善咒……或诵死生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又〈裸形梵志经〉‘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诸祭祀法’,又如《四分律》卷二十七‘比丘尼诵习世俗咒术乃至音声,若口受,若执文诵说,而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大乘经典中渐有咒术音声等之窜入,然仍居附属地位。玄奘、义净而后,印度佛教大衰,广采印度教各宗之说,以谋适应,于是有所谓纯密之密宗者出。其在中译,大要分胎藏、金刚、苏悉地、瑜只等部。其后出者,务求胜前,而尤与怛特罗派结不解缘者,则有藏译之喜金刚、上乐轮、救度母轮、佛顶轮、夜摩对治、密集、幻网、佛平等行、月明点、忿怒文殊等部。自称为大瑜伽、无比瑜伽、无上瑜伽等,凿空杜撰,彼此乖违,其去本乃愈远。如所谓时轮,则为无上瑜伽中之最后出者,以不久印度佛法即完全为印度教及回教所覆灭故。不者,此类密典之名目仍将层出而不穷,虽持续至于今日可也。
密宗佛教之诸尊,有显然为外道诸天者,如吉祥天、辩才天、欢喜天、摩利支天、风天、火天等是。有自自在天妃之千名中转变而成者,如不空罥索、白衣、如意轮、十一面、十二臂、千手、马头等观音是。观音部诸尊大率为突迦之化名或化身,其又称莲华部者,则以突迦一名莲华标(Padmalancana)及莲华妇(Padmarnusa)故。有自咒名之人格化而成者,如诸明王是。其所倡导诸尊种种法门,即就中译杂密胎金诸部计之,已不下数百千种,莫不自谓为最胜。(下略)
【三跋罗陀耶怛特罗】
梵名S/ri^ -maha^sam!varodaya-tantrara^ja ,略作 Sam!varodayatantra。此怛特罗一向被认为系注解 Sam!vara 系怛特罗群之中心 Cakrasam!vara-tanra(现行之 Laghusam!varatantra)之怛特罗。实际上其内容,已更进步,成为 Sam!vara 系密教根本典籍之重要资料。
全书共三十二品,第一品为金刚手请世尊开示之请问品,表示此怛特罗是一种略怛特罗,令人推想另有一广本。并将第二品以下之内容分为六十二项;第二品为生起次第;第三品为究竟次第;第四品为四大种、五蕴、十八界等法数与五智五佛之对应;第五品为日月运行与身中风行之对应;第六品为身中之五风;第七品为 pi^th!a、身体之部分、存在部分脉络(梵na^d!i^  )之对应,成为‘内 pi^t!ha说’之重要资料;第八品为曼荼罗之供养、阿阇梨之特性与行为、施主之义务等有关曼荼罗之实践;第九品为瑜伽者与瑜伽女(梵d!a^kini^  )互相确认之秘密动作(梵choma^  )、巡礼地之种类与实际之地名、pi^t!ha 与十地菩萨之对应、息灾、降伏、勾召等各种行法;第十品为护符(梵yantra  )等使用之各种咒法;第十三品为由十三尊而成之 Sam!varodaya 曼荼罗;第十七品为具体引线画曼荼罗之方法;第十八品说明灌顶;第十九品为死之预兆与风之瑜伽;第二十一品为说明怛特罗行者之生活态度;第二十三品与第二十八品为护摩;第二十六品为酿圣酒之方法;第三十一品为四种瑜伽女、四轮(梵cakra  )说、菩提心之开展等;第三十三品为说悉地状态之 Sam!vara。其他各品虽为断片,但仍可处处发现极富趣味之密教事迹。[Shinichi TSUDA: The Sam!varodayatantra Selected Chapters. Tokyo, 1974; Sam!vara 系密教于 pi^t!ha 说之研究(丰山学报)、d!a^kini^ja^la 之实态、san~ca^ra(瑜伽女之转位)、四轮三脉之身体观]
【五怛特罗】
    梵名Pan~catantra  ,意为‘五篇之教训故事’。又称五卷书。为印度古典文学寓言集。以梵文写成,最早之原本已不传,作者与成立年代不详。内容以亲友之聚散离合为中心,由许多譬喻故事组成,假托婆罗门僧侣奉王命担任王子之家庭教师,而施予王者将来必备之教育,如统治、外交、处世、道德等要诀;即采用寓言形式,以朋友之别离、朋友之获得、鸦与枭之争斗、得而复失、未思虑之行为等五篇散文体故事为主干,而于各篇中穿插有关道德、讽刺、处世训等之韵文体格言。又书中若干散文体与佛陀‘本生谭’,及大叙事诗‘摩诃婆罗多’所记载之寓言、民间故事等显然同出一辙。
历年来,自梵文原本衍生出多种异本,现今存有梵本五种,其中最古之传本为怛特罗阿基耶意迦(梵Tantra^khya^yika  ),成立于三、四世纪顷。另一传本于五、六世纪时,曾译成波斯语。自五至十一世纪,有叙利亚语、阿拉伯语等译本相继问世,十三世纪顷,盛行刊印拉丁语之译本。此后在西方广泛流传,至今总计有东西六十余国语言之译本,对世界各国通俗文学(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之发展与交流,具有不可磨灭之价值。
【四种怛特罗】
    怛特罗,梵语tantra,西藏语 rgyud。本为相续之意,后转用为密咒与教义之语。西藏大藏经中称秘密经典为怛特罗。密教亦将因相、性相、果相等三相结合之教称为怛特罗;故怛特罗即为结合发菩提心始之灌顶、三摩耶戒等之前行所作及观法修行,乃至究竟之证果等三相,使之成为统一无缺之相续教说。
四种怛特罗,即:(一)作怛特罗(梵kriya^ -tantra ,藏bya-bah!i rgyud ),内容包含陀罗尼及经之口诵、印契法、观佛、诸尊供养等法式,此皆为由外面所作之行密仪。此等经典有摩登伽经、华积陀罗尼经、持句陀罗尼经,及诸种成就法、赞歌等。(二) 行怛特罗(梵carya^ -tantra ,藏spyod-pah!i rgyud ),内容包括前行所作及内面之瑜伽观法。大日经为其代表经典。(三)瑜伽怛特罗(梵yoga -tantra ,藏rnal-h!byor- gyi rgyud ),以内面之瑜伽三昧为主。其代表经典为真实摄经(梵Tattvasam!graha )、最胜本初(梵Parama^dya  )。(四)无上瑜伽怛特罗(梵anuttarayoga -tantra ,藏rnal-h!byor bla-named-pah!i rgyud ),具左道密教之色彩,以男女双身之大乐及瑜伽观法为基础。其代表经典为密集(梵Guhyasama^ji  )、胜乐轮(梵Cakrasam!vara )、时轮(梵Ka^lacakra  )。此分类法乃根据黄教宗喀巴之秘密道次第论(藏Sn%ags- rim chen-po  )所说为骨干而成者。
印度怛特罗之分类法最具代表者为五种怛特罗之分类,此例可见于罗麟那杖那扇陀(梵Ratna^karas/a^nti  )之三乘建立(收于东北目录三八一二),亦即作、行、瑜伽、大瑜伽、无上瑜伽等五种。上述之四种怛特罗即将五种怛特罗之后二者合而为一。[チべット佛教形成の一课题(羽田野伯猷,日本佛教学会年报十六)、チべット(多田等观)、M. Winternitz:A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
【时轮怛特罗】
    梵名Parama^dibuddhoddhr!ta -s/ri^ka^lacakra na^matantrara^ja 。略作 Ka^lacakra-tantra(卡拉洽库拉密法)。又称时轮密法。为西藏黄教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据根本怛特罗之注释书维玛拉普拉巴(梵Vimalaprabha^  )载,根本怛特罗一万二千颂,乃佛陀涅槃前二年,金刚手菩萨之化身苏坎德拉王(梵Sucandra  )向佛陀请问,而流行于香巴拉(梵S/ambhala  )等国者。六百年后,香巴拉国第一代卡尔基(Kalki),为文殊之化身耶舍王(梵Yas/a  ),为了对抗将于二百年后兴起于麦加(Makkah)而可能灭亡香巴拉国之回教,乃纠集梵天、湿婆、毗瑟笯教徒,并将其召入时轮曼荼罗内,严禁杀生,给与时轮大密法灌顶,并宣说拉谷怛特罗(梵Laghu -tantra )三千颂,此即现行之时轮怛特罗。其后,第二代卡尔基为观音之化身芬陀利华王(梵Pun!d!ari^ka  ),蒙佛授记,且随顺根本怛特罗作注释之书维玛拉普拉巴。
关于时轮怛特罗与维玛拉普拉巴之传承,有诸多异说,总结诸说,则约于西元一○四○年以后活跃于印度摩竭陀国之大时足(梵Ka^lamaha^pa^da  ,藏Dus shabs chen po )与小时足(藏Dus shabs chun%n%u )二位学者被推断为时轮怛特罗与维玛拉普拉巴之作者,故时轮怛特罗成立之年代最早为一○二七年。
时轮怛特罗之内容系了义之般若(母怛特罗)与方便(父怛特罗)之双入无二,以实现真实之智慧为最高目的。实现之方法为观察宇宙之结构与活动,即日月星辰之运行及其迁流变化,并控制与此对应之人体脉管(梵na^d!i^  )、轮(梵cakra  )、气息(梵pra^n!a -va^yu )之迁流变化,以期达到究极合一之境界,故提供了天文学上有关历学之记述,为此怛特罗本质上之重要性。此外,亦反映出当时回教侵入印度所造成恐怖与混乱之状态。从怛特罗成立之传说,亦可看出其假借毗瑟笯教有关香巴拉国之传说,与毗瑟笯第十权现卡尔基再世救人之构想,并结合印度原有之诸宗教,以扑灭即将席卷印度之回教徒之意图,而呈现出回教文化与印度文化冲突之一面。[时轮夕タントラ立に关する基本的课题(羽田野伯猷)、タントラ佛教に于けるヵ|ラチャクラ( 时轮)の位置(羽田野伯猷)、インド教佛教交涉の一断面─回教对策を目的とせる时轮の形成に于ける(羽田野伯猷)、布顿(藏Bu-ston )全书第一部至第五部]
【四种怛特罗】

又称四种续部,或略称四续。‘怛特罗’(梵tantra,藏rgyud)原是相续之意。后转为表示密咒及密教教义;《西藏大藏经》中,秘密经典也称为怛特罗。汉译为续、本续、或密续。密教中,将因相、性相、果相三相结合统一的教法,特别称为怛特罗。因相是指发菩提心始作的灌顶、三昧耶戒等前行;性相是指前行终了后,所应修的观法与修行;果相是指究竟的证果。此三相结合统一,缺一不可,因此称此相续之教为怛特罗。
所谓四种怛特罗,即作怛特罗(事续)、行怛特罗(行续)、瑜伽怛特罗(瑜伽续)、无上瑜伽怛特罗(无上瑜伽续)。这种分类法为格鲁派(黄教)所奉行,出自宗喀巴的《秘密道次第论》,乃该书内容之重要部分。
(1)作怛特罗(梵kriya^-tantra,藏bya-bah!i-rogyud)︰指陀罗尼及经之口诵、印契法、观佛、诸尊供养等法式,即谓藉外在之作为所行之密仪。《摩登伽经》、《华积陀罗尼经》、《持句陀罗尼经》、《无量门陀罗尼经》,以及其他各种成就法和赞歌,即属于这一类。
(2)行怛特罗(梵carya^-tantra,藏spyod-pah!irgyud)︰指前行所作和内修之瑜伽观法二者兼修,《大日经》为其代表经典。
(3)瑜伽怛特罗(梵yoga-tantra,藏rnal-h!byor-gyi rgyud)︰主要指行法进行之内部的瑜伽三昧,以《真实摄经》(相当于《金刚顶经》)与《最胜本初》(相当于《理趣经》)为代表经典。
(4)无上瑜伽怛特罗(梵anuttarayoga-tantra,藏rnal-h!byor bla-na med-pah!i rgyud)︰具有显著的左道成分,以在‘性’的构想下伴同实践的瑜伽观法为基调。有方便、般若、时轮(方便般若无二)三种区别。方便名为大瑜伽怛特罗(大瑜伽续)或父怛特罗(父续),般若名为瑜伽母或母怛特罗(母续)。父怛特罗(父续)的代表经典是《密集》,母怛特罗(母续)的代表经典是《胜乐轮》,喜金刚时轮的代表经典是《时轮》。
在印度,怛特罗(密续)的分类法主要以五种怛特罗为代表。此乃宝积静(Ratna^kar-as/a^nti,十一世纪人)的《三乘建立》等书所说。即作、行、瑜伽、大瑜伽、无上瑜伽等五种。四种怛特罗是将最后的二者合成一种。此外,根据八世纪觉密所作的《大日经要义释》记载,古代有作、行、瑜伽三种怛特罗。萨迦派则继承五种怛特罗的分类法。宁玛派更加上超瑜伽,立六种怛特罗。又,阿底峡之《菩提道灯评释》将前述五种怛特罗加上rtog与gn~is而成七种怛特罗。
◎附︰刘立千编译《印藏佛教史》第十一章(摘录)
密乘之经,称为本续,续为恒常之义,谓此真常不二光明心相,无覆无障,虽处因位,或修道证果,一切时中常相系属,而无断绝。其真体上,方便胜慧,圆融常住,故名为续也。本续有为佛所说,或蒙佛所加持者说。其续部经教,有判为三类,如庆喜藏等许为︰事续、行续、秘密续三部等。有判为五类,如辛底巴等许为︰事续、行续、瑜伽续、大瑜伽续、无上瑜伽续五部。或许二许六,异说不等,然一藏续教,不外可分成四类,即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其分为四部之理由有五︰(1)为容摄修外道四种邪行,随顺而说四瑜伽行。(2)为内道有︰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四派,配此四门而说四种修法仪轨。(3)欲界有情,行淫欲事有四种相,依此四相为道而有四法。(4)众生根机有劣、中、胜、最胜四种,为随机设教故。(5)受取悉地有以主从之相而受,有以友伴之相而受,有加持而入智慧尊,有二无分别之相而修等。因依四种理门,故立四种续部,兹分述之。
第一目 事续
何谓事续?主要显示外身语二事,以外事沐浴洁净为主而内修瑜伽,故称事续。
事续所依之经,有共总续与各别续之分,共总者有四︰(1)《秘密总续》,宣说灌顶等,乃令未成熟者而得成熟之方便,彼中共说三部一千五百大曼陀罗,其诸曼陀罗与观地预备等法,亦为上三续所共须。(2)《苏悉地续》,修避魔等业。(3) 《妙臂请问续》,宣说上二续所未及之灌顶及明咒修法,并广开息、增、怀、诛等四檀法。(4)《金刚顶髻续》,其中大段即《后静虑续》。此中共说灌顶仪轨,修持明咒,广修事业。特于《后静虑续》明示十事︰(1)修行处所。(2)我之真实。(3)明咒真实。(4)天之真实。(5)住火。(6)住声。(7)住声后授解脱。(8)入修明咒。(9)护摩法。(10)灌顶等。若依闻、思、修三学,固当先通事续之义,然真欲求解脱者,则非广明四种本续之义,罔有成就。
关于解此本续密意之疏释,印度论师有月官、静命等之著述。主要应依善巧事行二续之佛密与胜菩提两师之著作。佛密论师有《后静虑续释》《妙臂请问续略义释》《文义备忘录》,胜菩提有《苏悉地续释》等。
各别续者,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二部。世间部又分有财部、药叉部、世间部三类。出世间部分如来部、莲华部、金刚部上中下三类。如来部中又有部尊、部主、部妃、部顶、部忿怒男女、部使、部菩萨、部天龙药叉共八类,莲华部与金刚部中惟少部顶、部菩萨、部天龙药叉三类,共仅五类。其各别所依经续及修法,可参看《密宗道次第论》。
事续之修法,先灌顶,授戒,其次正修。

灌顶者,初以华鬘、水、冠三灌为本,随加授记,庆慰,随许等,或加与否均可。
授戒者,当详于行续中,惟事续各所许持条文不同,视受何部 fa时,即须依其本续中所开出者行之。
其次正行,此部亦有生起天身与修风息之 fa,然无无上瑜伽之圆满具足修习,故前三部续,皆无生起圆满二种次第之名。其修 fa又分(一)有念诵静虑,(二)不观待念诵静虑,(三)善承侍己修悉地 fa三种。
(一)有念诵静虑︰分正行与前行。前行者,先结各部手印,顶礼十方佛佛子,供养自身,皈依,发心,以咒印守护,盥洗清净,守护自身及处所等。次正行者,修六天 fa,先依中观理,决择自心离言空性,是为我之真实。如我真实,所观天身,亦复如是,二无差别,是为天之真实,名真实天(六天之一)。由空性中,所观天身,体性为天,形相现为所诵密咒声音,遍满虚空,名为声天(六天之二)。次想自心,于虚空中为月 lun相,咒字声音,普应虚空,咒文形状如纯金色,名为字天(六天之三)。次观咒文,放射无量光明及佛身相,净诸有情一切罪苦,供养诸佛菩萨,光及诸尊收回,还入诸字,月与字悉变成为所修之圆满天身,是为色天(六天之四)。结各部印契,触着诸处,是为印天(六天之五)。自我明现天身,坚固我慢专注而缘,是为相天(六天之六)。应依此六天之门而修也。
上为事续中修生起之 fa,若风息之 fa者,即有‘命勤’之修 fa。事续‘命勤’与无上部修义有别,所谓‘命’者,谓根门所行之息,所谓‘勤’者,谓分别心流转境界,息及分别心,俱不使向外流散,于内摄持,是为防护命勤之义。此 fa下三部续皆同。修此何益?谓要灭除耽着凡庸境界,须自身明为天身,坚固此慢方可,然分别心外驰,即可为障碍,故使分别不外散而能遮此之方便者,即修命勤之 fa,因为息是心马,若能向内摄息,则心亦自然摄录而住矣。
又修念诵之先,须具足各种支分,以为前导,如修面前生起,加持地基,种种庄严,迎请安座,显示印契,称赞颂扬,七种支行,四无量心及种种发心等。次正念诵时,又应具足四支。四支者︰(1)自事支,(2)他事支,(3)住心支,(4)住声支。自修为天,名为自事。修前面生起之天,名为他事。二事无论将咒 lun安布谁心,即为所依之事。住心支者,谓缘想天身中有自心,如满月 lun相。住声支者,谓于彼上明白缘想所诵咒字形相。正诵之时,又有二 fa,缘咒字形而诵,缘声而诵。缘字形者,或缘面前生起之天心中字形,或缘自心咒字。依前修‘命勤’之 fa,具四支门而诵也。缘声者,自诵咒时,须观彼咒,自发声音,诵时或微念,或意念。念诵数量,每字以十万为准,诵毕结行,亦当善知。
(二)不观待念诵静虑︰即有住火静虑,观咒字火相,由暖乐而生三摩地。住声静虑,缘咒字自声,顿现于意,以此持心而生三摩地。此二者为有相瑜伽,其无相者,即声后能得解脱静虑,修空性 fa身同类之因,以此能证 fa身,获得解脱故也。
(三)善承侍己修悉地 fa︰即依如来、莲华等部而修息增……等四檀 fa,其胜共二种悉地,皆以有相无相二种瑜伽达到进诣,而有成也。


第二目 行续
何谓行续?不特重洁净等外事,双取世出世行,外事与内修瑜伽,交相为重,如此之教,故称行续。
行续所依之经,以《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为主,共说三曼陀罗,其后续略说两曼陀罗。多以如来部为主,莲华部藏中未译,金刚部有《金刚手灌顶经》等。
行续之修 fa,亦先灌顶,次学戒,再次正修。
灌顶者,于华鬘、水、冠上加入金刚铃、杵、名灌,随即作授记……等。
授戒者,即共戒之恒念皈依与发心,断四黑 fa,行四白 fa,及菩萨根本与支分等戒,其他各如续部中所说三昧耶戒,亦应守护。其所有戒,事、行二续,约略均同。
正行 fa者,分有相与无相二种瑜伽,有相者,空性未摄持之天身瑜伽,无相者,空性所摄持之天身瑜伽。
有相者,又分内外四支念诵;外四支者,即修我天真实与住事、心、声等四支,于天持心,防护命勤,亦如事续中说。内四支者,仅所缘不同,其自他事,与住心、声及防护命勤,亦如上说。
无相者,以中观一异之理,决定了解,诸 fa自性本空,起于定解。若修有相瑜伽究竟,心略趣向,即可任运显现如幻天身。
其修悉地 fa,外可修得宝剑等八大成就,内于身观四大 lun,可成息、增、怀、诛四檀 fa及不忘失大菩提心妙三摩地等诸成就。
第三目 瑜伽续
何谓瑜伽续?为专示修内瑜伽三摩地 fa,故称瑜伽续。
瑜伽续所依之经,总摄为三类︰(1)根本经。(2)解释经。(3)同分经。其一切瑜伽经之根本,即摄真实会,此先明所证缘起,次明能证方便。
根本经中说修世出世之共悉地方便,分为四品︰(1)金刚界品,显示如来部道。(2) 降三世品,显示金刚部道。(3)遍调伏品,显示莲华道。(4)义成就品,显示宝部道。其羯摩部道,则摄入宝部之中,此本续后分,专说内三摩地修胜悉地 fa。后分最后,为爱乐事相者,又说念诵供养等 fa。四品之中,每品皆有广、中、略之加行、胜曼陀罗、胜事业等三种三摩地修 fa。其广三摩地 fa有四曼陀罗︰(1)大曼陀罗。(2)陀罗尼曼陀罗。(3)  fa曼陀罗。(4)业曼陀罗。其中三摩地 fa有四印︰(1)身大印。(2)意三昧耶印。(3)语 fa印。(4)业羯摩印。其略三摩地 fa即一印之三摩地,此中共说二一三种曼陀罗 fa也。
解释经,初品说一秘密曼陀罗,后品开为四十六种曼陀罗。其中秘密大供养曼陀罗,及由因陀罗菩提及罗侯罗贤等由中印传出,后流行于东南两印而宏传也。
同分经有《胜吉祥续》、《净恶道续》、《庄严金刚藏续》、《秘密庄严续》、《密宝点》、《文殊真实名》、《开光续》等,各说甚多曼陀罗及修 fa等。
瑜伽续之修 fa,亦分灌顶、授戒,及正修。
灌顶者,初行水、冠、杵、铃、名等灌,名弟子五灌,其上加不退转金刚阿阇黎灌与秘密灌顶,连同随许、授记、安慰、赞誉等共十一种。其中秘密与金刚阿阇黎二灌均不同于无上瑜伽也。
授戒者,得灌顶已,受戒之相,谓当全守皈依学,菩萨学,乃至密咒十四根本戒及依根本解释经中所说五部之三昧耶戒,皆应守持。
正修 fa者,亦分修有相及无相二种三摩地。有相者,为随顺佛之成道,转 fa lun等示佛事之相而修瑜伽,此分加行、胜曼陀罗、胜事业三种三摩地。若根钝不能修三种三摩地,即修四种瑜伽︰(1)生起本类三昧耶尊为生起瑜伽。(2)入智慧尊为随行瑜伽。(3)以此为一切动静 fa之体性而修,为一切瑜伽。(4)专 fa一心入三摩地为最极瑜伽。以上乃缘粗分之天瑜伽三摩地。若现引修定支分,于脐间观天印契,由鼻孔而住于鼻端,以此持心,迨坚固已,生起乐受,得身心轻安,复次再修放出摄入等观,如此方为缘细分之天印契瑜伽三摩地。此又有十种真修 fa︰(1)有形色及非有色曼陀罗。(2)内外密咒。(3)四印印定。(4)守护我处瑜伽。(5)迎智慧尊。(6)句及意之念诵。(7)修三三摩地。(8)内外护摩。(9)解印与收印。(10)供已请还。以上皆有相所修也。
无相者,先观本无生义,诸咒字皆灭,成无我义,我人空性,本尊与咒,亦复如是,此乃专显有分别智。若起无分别智,即先知 fa无自性及无生住灭等之见,然后定此见中而修。有相者可成妙止,无相者即得胜观,若欲知其修 fa详情,可阅戈萨罗《庄严释》也。
总上所修,不除四印瑜伽︰(1)扫除阿赖耶倏尔迷相,现起大圆镜智,是为身大印瑜伽。(2)扫除末那倏尔迷相,现起平等性智,是为意三昧耶印瑜伽。(3)扫除意识倏尔迷相,现起妙观察智,是为语 fa印瑜伽。(4)扫除前五识倏尔迷相,现起成所作智,是为业印瑜伽。其 fa界体性智,为诸共有之性,能扫除之方便,即与此四印相连之一切天瑜伽修 fa,若观察真如之性,或为安住,或任运平等诸修 fa皆属之。一切瑜伽道皆摄有此。依此道修,即能离垢清净,圆满众德,成等正觉。然在修道之中,仍须善为承侍,修三摩地,念诵护摩等,先成其悉地及四印智。若专修三摩地,成不共悉地,得出世成就。若依念诵,即世出世二种皆得成就也。
第四目 无上瑜伽续
何谓无上瑜伽?谓专显内瑜伽最胜三摩地之修 fa,除此更无过者,故称无上瑜伽。
无上瑜伽所依之经,分为父续、母续。或分方便续、胜慧续。或于其上加入无二续。依格鲁派说︰方便者,即俱生大乐智(乐);胜慧者,即悟 fa无自性智(空)。无上续中,无不显示空乐双运之道。故父续亦即方便续,母续即胜慧续。方便胜慧,不能分离,故无二之分。凡诠显起现妙有方便部份,如四空心所乘五光风息,修成幻身,或正诠,或此所关者即父续。若《集密》、《阎曼德迦》、《毗卢幻网》等皆属之。凡诠显引生空性胜慧部份,如专以空乐无分别光彼慧为所诠,或正诠,或此所关者即母续。若《欢喜金刚》、《时 lun》、《摩耶》、《佛顶》、《四座》、《佛平等合》等皆属之。然萨嘉诸祖与布顿大师许为无上,可有三分︰(1)父续,(2)母续,(3)无二续。为易了其次第故,依萨嘉所说而分述之。
父续,有以五部如来加入金刚大持分成六类,然依《月密明点续》所说,为摄持贪、嗔、痴三毒分为三类︰
(1)为摄持贪欲而说《集密》,此又以根本经及解释经之分品,印度衍成七大派。第一派是由萨日哈、龙树等传出号为‘圣派’。龙树造有《略 fa》、《溶合五次第》、《菩提心释》等书论述生圆次第。其弟子提婆又造《集密道次大全修行明灯论》、《净心垢论》、《加持我论》、《现菩提论》四论。又龙树有《建立次第论》、《曼陀罗二十颂》、《辨道边论》、《五道统摄论》四论。罗侯罗吉祥友造《显明双运曼陀罗仪轨》。月称论师造《本续明释》。递传至毗补底旃陀罗、黑誓句金刚、嬉金刚……等均有明释。第二派为‘智足派’,佛智足论师所传,造有《普贤修 fa》、《护摩仪轨》。其弟子阿底峡造四五○曼陀罗仪轨等。第三派为辛底巴,曾并根本及后分经而造释,依此出《集密》二十五尊之灌顶与讲授。第四派为嬉金刚,顺母续而讲根本经,释缘起分。第五派为班哲达弥底,听贤足讲《集密》而造根本经释。第六派,适当辛底巴等六贤门后,香拔罗(Sham-Bha-La)即传出印度十二曼陀罗中之《集密》九尊、十三尊、十九尊、二十五尊、三十二尊、三十四尊等六部曼陀罗,闻此系以《时 lun》配《集密》而解释也。第七派为庆喜藏,依金刚萨埵传极明月王之《十八瑜伽经》之注释教授,乃合并《根本经》及《幻网根本解》,如金刚界而成一派。他如阿底峡尚有观音十九尊之《集密》 fa。诸派之中,西藏最宏之讲授,惟宗玛巴与桂枯巴二人之教授。
(2)为摄持嗔恚而说《阎曼德迦》,此有红、黑、怖畏三续。红阎曼德迦十曼陀中,有俄派(萨嘉分派)之五尊曼陀罗,布派(即霞炉派)十三尊曼陀罗。黑阎曼德迦,九曼陀罗中,有饶派开为十三尊曼陀罗,俄派六面曼陀罗。怖畏金刚则由拉里达作释,饶译师传出者,为《八起尸类》等,遂成为俄派曼陀罗。饶译师所传十三尊曼陀罗,后成刹派(萨嘉分系),觉译师所传《八忿怒母类》,成为觉朗派,向译师所传四十九尊,成为萨派。梅译师所传九尊,亦为萨派。其外布派又有怖畏三十二手相所围绕曼陀罗,胜文殊藏亲承近传之《降魔独勇金刚》曼陀罗。
(3)为摄持愚痴而说《毗卢幻网续》八十五曼陀罗,今已不传,此 fa之替代即《真实名义经》,由嬉金刚释为无上续,现在俄派中有《文殊秘密曼陀罗 fa》。
母续,即《瑜伽母续》,此分七部︰

(1)等分显示六部,分成两派,一派即布鲁派之《佛平等合》,二派即俄巴派所传之旧译。其《佛平等合》即《空行幻母胜乐 fa》,系无垢友传入西藏称有二十一曼陀罗。
(2)赫鲁迦巴部,内有《胜乐》、《佛顶》、《大幻网》、《阿惹里》等。赫鲁迦巴部之《胜乐 lun金刚》,在印度派别最多,主要者惟从卢伊巴、直布巴、那波巴三派,余如地日迦巴、玛当格巴、罗瓦巴……等诸派,藏土亦有传译。故西藏于此 fa,亦分为萨派、俄派、布派、迦举派、觉朗派、旧派……等甚多,不胜枚举。且依各祖所传本续疏释不同,如《空行海》、《佛顶》、《赫鲁迦格波》、《摩诃摩耶》……等,亦分出多派。
(3)毗卢遮那部,即《四座》、《不动》等,四座开为父 fa九十七尊,母 fa十三尊。
(4)金刚日部,即《金刚甘露续》等,有四曼陀罗,此 fa未闻广开。
(5)莲华自在部,即世间五十明王,以《大悲心》、《佛海》、《无量寿》、《度母》……等修 fa,衍成诸派。
(6)马头部,即《度母出现续》,内有《三昧耶度母》等,亦分各派。
(7)金刚持部,即《等虚空续》,此亦未闻广开。
无二续,分广大无二与甚深无二。广大无二,即《时 lun续》;甚深无二,即《喜金刚续》。《时 lun》派别亦多,此不具详。《喜金刚》在印由卓毗、海金刚等传出,后传黑誓句金刚、无敌月、那若巴、麦哲巴…等成为七派。又有《金刚心释、难释》…等等,共有十二派,俱由萨嘉住持传受。
【秘密集会怛特罗(梵Guhyasama^ja-tantra)】
密教无上瑜伽父怛特罗的代表经典。又称《秘密集会》。相当的汉译本为宋·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