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大毘婆沙论》:决定信者及不信者,不应为现诸神变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光明遍照
时间:
2020-8-17 22:34
标题:
《大毘婆沙论》:决定信者及不信者,不应为现诸神变事!
《大毘婆沙论》:决定信者及不信者,不应为现诸神变事!
[节录编辑][白话解说]: 首楞严三昧
以下遵照《法华经》的教导,以「大乘法」解,令众生入佛种智
《大毘婆沙论》:决定信者及不信者,不应为现诸神变事!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三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五
问:
六通中,几是明非示导?几是示导非明?几是明亦是示导?几非明亦非示导耶?
白话翻译及解说:
六种神通之中,哪些是「明」而不是「示导」?哪些是「示导」而不是「明」?
哪些是「明」也是「示导」?哪些不是「明」也不是「示导」呢?
「明」就是「智明」、「智慧明瞭」,「示导」就是「示现引导」、「示现教导」
就是问六种神通中有哪些是属于自修上的「智慧明瞭」或教化众生的「示现引导」
就是要区别六种神通在修行和普渡众生上的作用:「通」、「明」,例如常说的「三明」、「六通」
下面原文会有清楚的说明,另外可参考【佛光大辞典】的名相解析,以方便深入了解
【佛光大辞典】:
名相:六神通
释文: 梵语 a abhij。又作六通。指六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之力。即:
(一)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二)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
(三)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
(四)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
(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六)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以上天眼通、宿命通、漏尽通三者并称为三明。
此外,杂阿含经卷八、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等亦举出三种神变之说,三种神变又称三示现,乃佛陀教化众生所施设之三种妙用,即:
(一)随时可现身出没之「神通神变」(巴 iddhi-pihriya),
(二)知他人之心之「记心神变」(巴 desan-pihriya)。
(三)如何求菩提、断烦恼之「教诫神变」(巴 anussana-pihriya)。
三种之中,又以教诫神变最为殊胜。
〔长阿含卷九增一经、大智度论卷二十八、集异门足论卷十五、俱舍论卷二十七、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上〕p1290
答:
二通是明非示导。谓「宿住随念智证通」。及「死生智证通」。(注:宿命通,天眼通)
二通是示导非明。谓「神境智证通」。及「他心智证通」。(注:神足通,他心通)
一通是明亦是示导。谓「漏尽智证通」。(注:漏尽通)
一通非明亦非示导。谓「天耳智证通」。(注:天耳通)
白话翻译及解说:
有两种神通是「智明」而不是「示导」,就是「宿命通」和「天眼通」
有两种神通是「示导」而不是「智明」,就是「神足通」和「他心通」
有一种神通既是「智明」也是「示导」,就是「漏尽通」
有一种神通既不是「智明」也不是「示导」,就是「天耳通」
「宿命通」能知过去世之事、相,「天眼通」能知未来世之事、相(所以称为「死生智证通」),
因为有「宿命通」和「天眼通」就能确知有生死轮回和种种轮回相,就能知因果而远离执着,也因此都是修行者本身的「智明」
但是,因为讲过去世或未来或看到远处的事情,这些不能当下验证,无法马上让众生信服,所以不叫「示导」,不是当场示现
「神足通」则能当下神变,变多个分身,或身入水火,或来去自如,「他心通」则能当下讲出众生的心念或心事
这两种神通能当下摄受众生,让众生当下信服,得以因此引入佛门,所以叫「示导」,但是不能明因果和解脱,所以不是「智明」
「漏尽通」则不仅自身能当下明白法性、无二无执,也能为众生解说一切「体、相」与「法、性」,显露无二的解脱智慧,
所以,不仅是「智明」也是「示导」,不仅自身「智慧明瞭」,又能为众生「示现教导」
「天耳通」则因为没有这两方面的功能,所以,不是「智明」也不是「示导」
这是以前古代的情况,如果透过现代科技的辅助和验证,可能可以增加其他神变的「示导」作用
下面原文有更详细的说明
【佛光大辞典】:
名相:三明
释文: 梵语 tri-vidya,巴利语 ti-vijj。
<一>又作三达、三证法。达于无学位,除尽愚闇,而于三事通达无碍之智明。即:
(一)宿命智证明(梵 prva-nivsnusmti-jna-skt-kriya-vidy),又作宿住随念智作证明、宿住智证明、宿住智明、宿命明、宿命智。即明白了知我及众生一生乃至百千万亿生之相状之智慧。
(二)生死智证明(梵 cyuty-upapatti-jna-skt-kriya-vidy),又作死生智证明、天眼明、天眼智。即了知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或由邪法因缘成就恶行,命终生恶趣之中;或由正法因缘成就善行,命终生善趣中等等生死相状之智慧。
(三)漏尽智证明(梵 srava-kaya-jna-skt-kriya-vidy),又作漏尽智明、漏尽明、漏尽智。即了知如实证得四谛之理,解脱漏心,灭除一切烦恼等之智慧。
又依大毘婆沙论卷一〇二载,宿命明见过去事而生厌离,天眼明见未来事而生厌离,漏尽明既已厌离,乃欣乐涅槃;
此外,宿命明可断除常见,天眼明可断除断见,漏尽明则远离此二边而安住于中道。
若与六神通相配,则此三明依序以六通之第五、第二、第六为自性。
〔杂阿含经卷三十一、大智度论卷二、集异门足论卷三、卷十五、杂阿毘昙心论卷六、俱舍论卷二十七〕(参阅「六神通」1290)
<二>菩萨明、诸佛明、无明明。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载,菩萨明即般若波罗蜜,诸佛明即佛眼,无明明即毕竟空。
〔涅槃经会疏卷十六、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p569
名相:三种示导
释文: 梵语 tri prtihryi,巴利语t pihriyni。
又作三示现、三教化、三变现、三变化、三示导、三神变、三轮、三业轮、三神足、三种神变。
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示现身、口、意三业之德用。
据大般若经卷四六九载,菩萨之示导有三种,即:
(一)神变示导,菩萨悯彼地狱之苦,现神通力,灭除汤火刀剑种种苦具,令诸众生藉此神变,从地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
(二)记说示导,菩萨悯彼地狱之苦,记众生心之所念,而为说法,令诸众生,藉此法力,从地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
(三)教诫示导,菩萨悯彼地狱之苦,发慈悲喜舍之心,说法教诫,令诸众生藉此教诫,从地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
另依俱舍论卷二十七之说,则有
神变示导(梵iddhi-pratihrya)、
记心示导(梵 anusan-pratihrya)、
教诫示导(梵 dea-pratihrya)等三种示导,而以之通于六通中之三通,
即神变示导相当于神境通,记心示导相当于他心通,教诫示导相当于漏尽通。
又以神变、记心为化导外道,使之归伏、信受者;以教诫为令彼等发心修行者,故最为尊胜。
此外,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大宝积经卷八十六、中阿含经卷三十五、长阿含经卷十六、杂阿含经卷八等均有三种示导,或三示现、三神足之说,然所举之内容略异。
〔集异门足论卷六、杂阿毘昙心论卷六、大毘婆沙论卷一〇三〕(参阅「六通」1292、「示现」2144) p650
问:何故六通三是示导三非示导耶?
白话翻译及解说:
为什么六种神通之中,有三种是示导,其他三种则不是示导呢?
答:
现希有事令他信伏。引入正法故名示导。三有此义余三不然。
谓若自说我能远闻。我能远见。我能远忆诸宿住事。他皆生疑为虚为实。不即信伏。故非示导。
曾闻有一居士信外道法。屈请离系亲子及彼徒众。来赴其家供以饮食。离系亲子适入其家即便微笑。
居士怪问。师离掉举何为笑耶?彼遂答言:吾有妙德汝在家者岂尽知耶?
于是居士殷勤问之。彼便告曰奈末陀河侧有二猕猴。共斗不已俱堕彼河为水漂溺。吾为是事愍而笑之。
居士赞言。甚为希有。大师天眼清净乃尔。
食时既至居士念言。我当因食验彼虚实。便以饭覆臛先授与师。以臛沃饭与彼弟子。时彼弟子受已即食师独不食。
居士问言。大师何缘而独不食。彼言无臛如何食之。居士调言。奇哉天眼。乃能远见不能近观。外道师徒时深愧耻。
故天眼等三非示导。自说远闻及能远忆。亦不令他即信伏故。既不信伏如何可引令入正法。是故此三皆非示导。
若为示现神境智通。变一为多变多为一。乃至梵世神力自在。令多有情深心信伏引入正法故名示导。
若为示现他心智通。记说彼心思念差别如所记说。皆实非虚令多有情。深心信伏引入正法故名示导。
若为示现漏尽智通。随其所宜教诫教授。速令见谛远尘离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展转乃至诸漏永尽。令多有情深心信伏。引入正法故名示导。
白话翻译及解说:
示现稀有的事情,让众生信服、降伏众生的傲慢,以便能引入佛门,教导正法,这样叫「示导」
六种神通中,三种神通有这种功用,其他三种则没有
例如说:自称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和事情、或能看见远处的事情、或能想起过去累世的事情
但是,众生大都会怀疑到底真假,不能马上信服,所以不叫「示导」
例如曾经听过个案例:
有个在家居士信外道法,屈尊降贵的邀请「离系亲子」(《大乘法苑义林章》:亦云「无惭外道」)和其信徒来家里吃饭
这外道笑着进入他家,居士感到奇怪就问:师父为什么轻浮的笑呢?
这外道师于是回答:我有神妙威德,你只是个在家居士,又怎能完全明白呢?
于是这居士又再亲切的追问,这外道师才告诉他:
奈末陀河旁有两只猕猴,打架不停而全都掉进河中溺水,我是因为这件事情,怜悯牠们的傻劲而笑的
这居士听了赞说:太神奇了,原来师父天眼这样清净,能看到这远处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这居士心想:我应该用这些食物来测试这外道师刚刚说的猕猴事情的真假
因此,就把饭盖住肉而先拿给外道师,然后再把肉盖住饭拿给外道师的弟子,当时他的弟子都拿了吃了,只有外道师不吃
居士问:师父,为什么只有您不吃呢?外道师说:没有肉怎么吃呢?
居士调笑说:真是神奇的天眼啊!能看远却不能看近。外道师徒当时因此感到非常羞愧和耻辱。
因此,天眼等三种神通不是「示导」,因为说自己能看到远处事情、或听到远处声音、或想起过去世,都不能让他人完全信服
既然不能让众生信服,又怎么能够引导众生进入正法?所以,这三种神通都没有「示现教化」的作用
如果是示现神奇境界的「神足通」,能够变一成多,或变多成一,甚至达到梵天的自在神力,
这样能够让众生深心信服而能引入正法,这样才叫「示导」
(因此《华严经》中说示现各天的天王,这也是菩萨的教化,就是不同「地」以上次第的菩萨会示现成不同天的天王)
又例如示现「他心通」,当下说出众生心念的差别,这当下就能验证真假,也能让众生深心信服而引入正法,这也叫「示导」
又例如示现「漏尽通」,当下能随众生因缘次第差别而教导众生解脱之法,能让众生快速明白义理而远离世俗尘垢
能对于各种世俗法相逐渐生起清净法眼,而明白法性原理,逐渐达到诸漏永尽
(以小乘来说是断除见思所有烦恼,以大乘来说,则要逐渐清净第八识所染的所有尘垢)
这样能够让众多有情众生深心的信服佛法、学习佛法,这样才叫「示导」:「示现教化」
问:应为何等补特伽罗现神变事?
白话翻译及解说:
(这是论中弟子所问)
对哪种有情众生应该示现神通变化来摄受他呢?
答:
若于佛法决定信者。及不信者不应为现。若不定者应为现之引入正法。除此更无余方便故。云何知然。
如契经说。一时佛在那茶建他城侧。周匝菴罗林中。有居士子名鸡筏多。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
「今此城中安隐丰乐。多诸人众深心信敬佛法僧宝。唯愿世尊留一弟子恒在此处。对诸沙门婆罗门等。
时现神变示过人法。令此城中信佛法者倍增坚信。令暂往来诸不信者信受佛法。」
白话翻译及解说:
(这是论中的回答,并且以佛经中佛陀的教导为案例)
如果对于佛法,决定(坚决坚定)相信和不相信的人,则不应该为他们示现神通
如果是相信或不相信犹豫不定的人,则应该示现神通来引导这种人相信佛法,
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方便,怎么知道是这样呢?
这就像佛经上说:当时佛在「那茶建他城」旁的「菴罗林」中,有个居士的儿子名叫「鸡筏多」来礼佛,然后对佛说:
「现今这城中情况安稳丰乐,很多人都深心信敬佛法僧三宝,只希望世尊能留一弟子恒常在这边弘法,
对各种外道出家人和外道贵族等,能时常示现「神变」和「过人法」,让此城中信佛法的人能加倍坚定更有信心,
让暂时路过不信佛法的人能信受佛法。」
【诸沙门】,在当时,「沙门」两字并不是专指佛教的出家人,而是泛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包含一切外道
【婆罗门】,这则是当时的阶级制度中的权贵,执掌外道神职,就是祭司贵族
虽然佛陀当时在印度宣扬佛教,但印度早就流传众多外道神教(婆罗门教),婆罗门就是掌管神职的贵族
时佛告彼居士子言:
「我曾不令诸弟子众。对诸沙门婆罗门等。现诸神变示过人法。然我常令诸弟子众。覆藏自善发露己恶。」
时居士子复白佛言:
「若佛弟子对诸沙门婆罗门等。现神变事示过人法。有何过患而佛不许。若佛弟子覆藏自善发露己恶。有何功德而佛许之。」
白话翻译及解说:
当时佛告这居士的儿子说:
「我曾不许诸弟子对诸沙门婆罗门等(指外道出家或在家者)现诸神变、示过人法,但是,我常要诸弟子覆藏自善、发露己恶。」
当时居士的儿子又对佛说:
「如果佛弟子对诸沙门婆罗门等,现神变事、示过人法,这会有什么过患而所以佛不允许呢?
如果佛弟子覆藏自善、发露己恶,这又有什么功德而使佛允许这件事情呢?」
尔时世尊告居士子。我今问汝随汝意答。
若我弟子对诸沙门婆罗门等。现神变事变一为多变多为一。乃至梵世神力自在。
信佛法者见此事已。向不信者说如是言。奇哉世尊诸圣弟子。能现如是甚希有事。
时不信者语信者言。此何希有。世有明咒名健驮梨。善受持者亦能示现如是幻惑。谁有智者现斯鄙事。
佛告居士子。于汝意云何。有不信者作如是言讥信者不。
居士子曰。实有斯事。
白话翻译及解说:
当时佛告诉居士子:「我现在问你下面的事情,你随我所问而回答看看」
「如果,我的弟子对外道四众示现种种神变,甚至达到梵天王的神力
信佛法的人听到这些事情后,向不信佛的人说:『真神奇,佛陀的圣弟子竟然有这些稀奇的事情』
这时,不信佛的人反而告诉信佛的人: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这世上有神咒叫「刹尼迦」,修这神咒有成的人也能造作各种神幻,哪有智慧的人会做这种粗鄙的事情?』」
佛陀告诉居士的儿子说:「这事你觉得如何(你认为这件事如何)?是否真有不信佛的人对信佛的人说这种嘲笑讥讽的话呢?」
居士的儿子回答佛陀说:「确实有这种事情发生」
(意思就是说:不信的人,不论真假都会反唇相讥)
世尊复告居士子言:「若我弟子记说他心思念差别,如所记说皆实非虚。信佛法者知此事已。向不信者说如是言:『奇哉!世尊诸圣弟子乃有如是甚希有事。』
时,不信者语信者言:『此何希有?世有明咒名刹尼迦,善受持者亦能造作如是幻惑,谁有智者作斯鄙事?』」
佛告居士子:「于汝意云何?有不信者作如是言讥信者不?」
居士子曰:「实有斯事。」
白话翻译及解说:
佛陀又告诉居士的儿子说:
如果我的弟子对别人显示「他心通」,而且真实不假,都能说中他人心念
信佛法的人听到这些事情后,向不信佛的人说:『真神奇,佛陀的圣弟子竟然有这些稀奇的事情』
这时,不信佛的人反而告诉信佛的人: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这世上有神咒叫「刹尼迦」,修这神咒有成的人也能造作各种神幻,哪有智慧的人会做这种粗鄙的事情?』
佛陀告诉居士的儿子说:「这事你觉得如何(你认为这件事如何)?是否真有不信佛的人对信佛的人说这种嘲笑讥讽的话呢?」
居士的儿子回答佛陀说:「确实有这种事情发生」
(意思同样是说:不信的人,不论真假都会反唇相讥)
尔时,世尊告居士子:「若我弟子对诸沙门、婆罗门等,现神变事,示过人法,有是过患,故我不许。
若我弟子覆藏自善,发露己恶,顺贤圣法,世所称誉,有斯功德,故我许之。」
由此故知决定信者及不信者,不应为现诸神变事。若不定者应为现之,方便引令入佛正法。
白话翻译及解说:
当时,佛陀告诉居士的儿子说:
如果我的弟子对其他外道沙门或婆罗门,显示各种神通和超越常人的法门,就会有上述这种过患,
会因为互相争胜比较而被嘲讽讥笑,所以我不允许这样做(这也是第八识中争强斗胜的种子),
因为『诤心必定堕恶趣』,请参阅:
[诸经辑要]佛弟子当注意诤论,[
诤心
]毕定堕恶趣
如果我的弟子,隐藏自己的善行或神变,而能发露忏悔自己的过错和罪恶,遵循圣贤的德行和方法,
这样才能受到世俗的称赞,这种功德,才是我所允许的
【由此故知决定信者及不信者,不应为现诸神变事。】
由此可知,对于真正绝对「相信佛法的人」和「不信佛法的人」,不应该为这两种人显现各种神通。
对于真信佛的人,应该转为明白甚深原理和法义,不应该贪着神通,对于不信佛的人,道理则是上面说的过患
【若不定者应为现之,方便引令入佛正法。】
如果对佛法的信心犹豫不定者,而且机缘已到应该以神通示现让他们相信,那就可以利用神通的方便,引导让他们进入佛陀正法
此契经中佛为居士子说三种示导。一神变示导。二记心示导。三教诫示导。
问何故名示导。答示谓示现。导谓导引。现希有事引入正法故名示导。
如守门者立示导名。谓守门者示现内事导引外人。示现外事导引内人。
示现内事导引外人者。谓彼侯王若不澡浴寝食观宝即便引现。
示现外事导引内人者。谓彼伺外贡献珍奇殊方信物引内人受。
如是示现佛正法中微妙功德。方便导引所化有情。令其趣入故名示导
白话翻译及解说:
(本篇是《大毘婆沙论》中的段落,是佛弟子探讨问题的记载,并且以佛以前讲经的事情来说明)
在佛经中,佛为居士子说三种示导:一神变示导、二记心示导、三教诫示导。
问:何故名示导?(什么缘故名叫「示导」呢?「示导」是什么意思呢?)
答:「示」就是「示现」;「导」就是「导引」;示现希有的事情引导众生入佛陀正法,所以叫作「示导」。
这就像守门的人竖立示导的告示,就是说:守门者示现内事,导引外人;示现外事,导引内人。
(这就是像古时候的太监,站在门边,一方面宣传王侯旨意,另一方面也传送外界来意与贡献)
「示现内事导引外人」者,就是说:彼侯王若不澡浴、寝食、观宝,即便引现。
「示现外事导引内人」者,就是说:彼伺外贡献珍奇、殊方、信物,引内人受。
【如是示现佛正法中微妙功德。方便导引所化有情。令其趣入故名示导】
同样道理,神变示导也有示现佛陀正法的微妙功德,能够方便引导有情众生信奉佛法,以便能真正学习佛法,所以叫「示导」
以上说明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