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佛弟子[净慧慈光]实修日志 [打印本页]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2-7 03:51
标题: 佛弟子[净慧慈光]实修日志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2-7 03:56 编辑

前天晚上又在梦中接受佛菩萨考验了
梦中末学和家人在一起,后来进来三个陌生人
其中一个女孩和家人说话时,带出另一个女孩w
末学从她们的聊天中,听出家人和w的关系非同一般
马上意识到了什么,然后对家人说,走吧,我们出去走走吧

刚出门,末学就对家人说,我放你自由,给你十天时间把财产分一下吧
然后继续边走边聊他和w的事情

末学问怎么认识的
他说有一次在某处等末学时搭讪认识的,并一直保持联系而且越走越近

末学又问既然外面有人,为什么对家庭和末学还表现出这么在意和重视
他说男人嘛多少都会装一装的

说实话,遇到这种事情要说一点不难过是假的,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
不过,庆幸的是因为自己平时有学习佛法正知见
即使心里有些难过,但是在正念观照下,内心清楚明白的知道怎样才是正确(解脱轮回)的选择(路或方向)

梦中自己很坚强,知道这些只是暂时的,早晚都会过去
其实也正好验证了众生性的不可靠,如同善知识说过【世俗的黑暗和不确定性,根本不值得依靠!】
(详见:难受、懊恼、心情低落、无法解决困难的时候,更应该依靠佛菩萨!)

之后末学又提醒他一次十天内把财产分一下,和平分手吧
本来还想告诉他,如果以后想找末学也许只能在寺院见到了
但(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转念又想,既然决定分开,以后也不要再见面了

醒来后,末学想
梦中之所以能冷静面对和处理,这都源于平时有学习佛法正知见的结果
比如,名存实亡的夫妻, 这不是自找罪受吗? 自讨苦吃吗? 给了末学很大帮助和启发
所以当梦境现前时,累积在八识田里正见的种子就能起到作用,说明正念形成了惯性的力量

可见,学习佛法正知见真的真的太重要了
末学深知如果没有学习佛法正知见,一定会像一般人那样深陷委屈愤怒等负面情绪中
那样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因此堕入轮回业,更错失一次能够单身清净修行的好机缘
所以凡事没有绝对好与坏,端看我们以怎样心念去看待,保持正向心念显得尤为重要
末学一定好好用心持续学习,努力将更多佛法正知见深刻八识田,累世受用,自利利他

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考验,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注:当天早上正好和同事聊到相关话题,末学就给同事讲了这个的梦
同事说自己的梦几乎没有这么完整清晰的,都是模糊混乱甚至是不切实际的
末学告诉她,这是因为自己平时有学习正确的观念,所以梦里才能保持这个惯性

到了单位,末学将下面这篇帖子转给同事,让她读读也增长一些正确的观念和知见
名存实亡的夫妻, 这不是自找罪受吗? 自讨苦吃吗?)



深深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3-10-20 23:15
分享:母亲诵持六字大明咒的修行感应!

母亲因为腰间盘突出的部位脱落,所以做了微创手术,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伤口不疼,可是第三天因为排便有点干燥用点力,加上是蹲厕,伤口里面开始出现水肿现象,有些疼痛,导致不能下地溜达走路,躺在床上都要吃止痛药来缓解

大概在医院住了四天,第五天出院回家也不能下地溜达,只能躺在床上静养,母亲说即便躺在床上伤口也会疼,老姨因为心疼母亲所以埋怨自己当时没在身边,如果她在身边就不会让母亲用蹲厕了,假如用坐便可能就不会伸到伤口了

母亲因为平时有学习清净光明专辑,具有一些正念和正知见,她告诉老姨,这是自己的业障,要自己承担,与她(老姨)没有关系,自己的业障怎么能由她人替代呢?

回说生病这些天,母亲一直都有念佛持咒然后将功德回向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同时因为自己正在承受病苦的消业现象,所以也有一并发愿借此机会让自己代替众生一同消业,只愿彼此都能早日获得解脱与自在

周六末学回家看她时还需要吃止痛药和卧床休息,周日再次给她打电话询问病情,母亲说比昨天好多了,已经能下地溜达了,其实从她说话的语气中也能听出来个大概,因为能听得出来她的心情很好,很开心的样子。母亲接着说她周六晚上突然想起六字大明咒了,于是就一直诵六字大明咒,同时回向自己与一切众生都能远离病苦,欢喜自在。结果一觉醒来发现伤口不那么疼了,也能下地溜达了,心情也特别的好

在此,末学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加持护念!
母亲因为与六字大明咒比较相应,所以最近一直有诵此咒,恢复情况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说起六字大明咒,多年前母亲有过一次亲身经历,在小侄女刚出生40多天的时候,发现耳后长了一个包,大概有拇指盖大小的圆形组织,医生说当地不能手术需要去大连治疗,当时母亲一边诵六字大明咒一边用手指着包的位置,只见这个包一天消失一点一天消失一点,三天后逐渐全部消失不见了,弟媳也有亲眼所见,她也觉得很神奇很惊讶!深深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由这两次经历,末学从母亲身上看到了:

1、信心的重要!信心真的能创造奇迹,如老师教导的:
【真有信心真信佛法,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信心]是最没道理的事。超越一切的道理。而能创造奇迹。】


虽然母亲这次手术属实疼了几天,但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佛菩萨对她的考验:看看母亲是否真的始终相信佛菩萨,是否真的能设身处地或感同身受体谅众生苦

要知道【学佛最重要的症结在于由心发起深切的真心
如果能真正由心发起深切信心和效法成佛的决心(这就是至心)
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佛法是心法
一切表法都在引导初学逐渐进入心法
若行一切表法而不明白本心
这样难以发挥佛性本体的功德效用】

【所以,佛法的真理,
只有在真正被正确的理解后,才能显露众生真性(佛性本心)

因此,如果您有了正确的理解,
才能逐渐增上心法次第,心咒合一
真正发挥出佛咒的功德效用
也就是佛性本心的原本功用 ——[浅谈]心咒合一~真正发挥出佛咒的功德效用,也就是佛性本心的原本功用


2、再有就是愿力的不可思议,母亲因为发大心大愿而与诸佛菩萨慈悲愿力相应,进而得到诸佛菩萨慈悲加持与护念(厚爱),这也是大愿带动小愿的原理

【凡夫都是希望先改变自己的困境,然后才考虑去想到众生
但是末学自己以及以前教导母亲或其他人,
会依照根器给予方便法,然后慢慢尽量让大家明白到
~"先发大愿,先构思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蓝图,先学习付出"
这种处处为了利益众生的菩萨行为,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困境
因为佛菩萨会根据众生的愿力,而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不能真正发起大愿和落实菩萨道的人,只好让因果业报去磨难这些人
直到他们慢慢明白~"慈悲愿力才能改变苦报的因果业力 —— 让自己变成菩萨,和诸佛菩萨站在同一边,成为救度众生的人,而不是祈求救度的人


关于六字大明咒,请参阅:
我与「六字大明咒」
浅谈[六字大明咒]与末法众生业障深重的可悲之处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2-19 11:57
2024.1.18 入《清净光明休息室》的观修心得体会

1,进入清净光明休息室,末学第一感受就是:因为有学习《清净光明专辑》,所以明白一些正知见(但是不能以少为足,何况还是个初学),也是因为这些正知见带领着末学能很快进(融)入光明、与法界光明相应、与诸佛菩萨慈悲愿力起连接,融入的过程末学体会到也是在逐渐唤醒或让自己越来越熟悉那个本自具足的佛性光明

2,观修过程中,内心自然生起“我就是光明”,“我就是爱”,而且末学也很乐意成为那束光和爱,很乐意将光明和爱传递给众生,持续在这充满光明和爱的氛围中,末学感到心量在逐渐扩大,甚至有个时候整个银河系都在末学心中,然后观想这一切众生都沐浴在佛光中祥和自在

3,忆念老师的教导:“无论一期生命是否结束,我都在清净光明休息室中”。微笑~感恩~愿承继光明自利利他~学生一定好好努力,清净自心!


深深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清净光明佛
南无药师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7-28 09:08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 14:19 编辑

《圆觉经》习经共修体会(一)

非常感恩这次【深入经藏共修】的发起

让末学有机会按照教导[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依次学习相关佛经

虽然在习经过程中,末学出现各种业障现前的情况,比如瞌睡犯困、散心杂念、拖延症等各种干扰和障碍

因为知道是业障,知道此时正是翻转累世业障的时机、如同逆水行舟,所以无论多困难,都安忍面对和超越

所以其实每天实际习经时间大于记录时间,因为要扣除瞌睡等情况

由此可见业障之重、发心之不足,所以不能与诸佛菩萨慈悲愿力相应,因为心不清净不光明而引发业障现前

再有令末学感到惭愧的是,没能好好将所学一一落实和实践

多数时候还是停留在[闻]的阶段,在[思和[修]两个方面,末学深感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这是末学要认真对待和修正的地方,否则当[听闻]过多,也就是当[定][慧]不平衡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

详见:[略说实修要点]戒定慧三学的实际修持需要平衡发展


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开卷有益

上面虽然出现业障现前,但末学的确也有获得受益

比如最近在学的《圆觉经》,让末学对[我相]的过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正观: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还有下面这段经文,末学才知道原来憎爱之心也有深浅次第差别,难怪这是一部[了义经]

【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还有这句经文【为憎爱心养无明故】

末学当时第一反应是心中一震,因为说到末学心里了,深深忏悔

接着末学停下来又琢磨了好一会,最后摘录下来存在手机里,警醒自己引以为戒

后面世尊继续说到,修平等(不二)心可以去除憎爱得解脱

【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虽然经中没有出现平等的字样,但我们都知道说的是平等,因为有学习清净光明专辑的缘故

所以这也是此次习经,让末学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经中所讲的道理,在清净光明专辑中都有相关教导与解说

不禁深深赞叹清净光明专辑,满满的宝贝!光明不可思议!

末学还发现透过学习佛经经文,加上清净光明专辑,二者相结合,能让我们在思惟和理解方面更加开阔,因此而心生欢喜和光明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感恩无上师恩!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7-28 09:16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 14:20 编辑

《圆觉经》习经共修体会(二)

昨天说到对[我相]的过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正观,详见下面这段经文也有讲到: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
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涅槃必定远离我、人、众生、寿命四相,否则不离相的“涅槃”叫妄见涅槃

所以【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菩萨因为心无分别执着,方能见到真正的涅槃,那么我们该如何做?

世尊在后面有说到四种病,其中第二个说的是任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藉由这句经文可以知道,“不厌生死,不爱涅槃”,并不是随缘任性或随顺凡夫习气

因为“六道轮回是众生心念的作用”,如果心不清净不光明就会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堕入轮回,不能获得圆满觉性

参考阅读: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

而是应当借假修真,以幻修幻,藉由这个过程达到清净第八识的目的,如同《楞严经》中讲,透过指月的手逐渐见到真月一样,因为

如果「有情众生」能透过修行佛法,逐渐去除「第八识」的染污,消除「无明(愚痴)种子」,
清净后的「第八识」则称「第九识」-「庵摩罗识」,就是恢复原本清净光明圆满的「自性」,称为「佛性」
这样的「有情众生」则称「成佛」,有能自主的不可思议神通力量 —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佛菩萨和凡夫众生的差别就是第八识净化和堕落的差别结果。— 佛经中讲的种种功德是真的吗?

回说末学如果不是受到种种正知见的熏习,也不会在梦中以平等心持咒超度

昨晚梦到一位身患怪病的患者,被家人装在一口盛满热水的大缸里送到医院,听说他的身体离不开水,而且是热(或温)水

家人把病患暂时安排在医院走廊,然后忙前忙后为他挂号和找医生

末学站在一旁安静的看着他,因为知道是业障病,所以默默的为他诵起了楞严心咒,回向他及周遭一切有缘众生都沐浴在佛光中,感受法界光明,过程中末学感到内心十分祥和与安静

因为最近有学习平等不二心的教导,所以诵咒时也有观照自己的念头不要偏向一方,应当平等施救

事后末学在想因为与病患不熟悉,所以才能做到不偏执,假如是自己的亲人,恐怕多多少少都会偏向亲近的一边

其实这就是执着我相的一种表现,所以才会对我及我所比较在意和放不下,因此所谓关心则乱就是着相修行的一种,这是末学要好好修正的地方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感恩无上师恩!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7-29 11:42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 14:20 编辑

《圆觉经》习经共修体会(三)

经中世尊对普贤菩萨说过: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这句经文说的是,知道虚幻当即远离就是,不要从中为自己找个方法或借口,直接远离就能觉了,所以不是一定要有个逐渐或次第的步骤或过程

其实关于这句经文,善知识在清净光明专辑中也有为某佛友作出相关解说,佛友问题如下:

引用:
顶礼师兄!
《圆觉经》上讲“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我现在也知道身心是幻化的,没有自性可得,但是我并没有离也没有觉,碰到境界我还是会执着、计较,这是不是就是习气啊?
学佛是不是就是要一遍遍得练习放下直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略说]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看到这位佛友说自己“并没有离也没有觉,碰到境界我还是会执着、计较”

惭愧末学如佛友一样,静心检讨为什么自己不能离?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真心修行,所以豁不出去

其实,善知识早就给我们讲过,
修行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豁出去罢了,真正豁出去就能突破和快速增上!— 如何面对今生苦难和烦恼?如何在修行上真正有所突破?

由此想到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每次回忆老师曾经分享的修行过程,都令学生心生欢喜和赞叹不已,还有深深的惭愧

不能当机立断远离虚幻,说明习气还非常深重,《楞严经》讲理可顿悟事需渐修,既然次第太低,只能先按部就班消除业障

依照善知识教导的三净观(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消除习气

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
这是学习让自己静心的方法,
一般来说就是人或心念先离开问题处,
让自己有时间或空间运用平常练习[奢摩他]的方式来保持稳定
例如夫妻吵架,先离开现场,运用平常实修取静的方式来平息自己
方式例如静坐或念佛或打木鱼
所以,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这并没有觉照,这是取静而定
但是在佛经中更高深的[奢摩他]就并非如此,这边先不做讨论


以初浅的[三摩钵提]来说
这就是学习让自己[转念]的方法,让自己做[正向观照]
让自己转到好的观念和想法和氛围上
例如,夫妻吵架的时候,可以做慈心三昧观照,或观想佛光普照


以[禅那]来说
就是当下心念放下对立两边的执着,就是[不二]
例如,工作上遇到不如意,或夫妻有口角,种种心念上的分别执着
自己要能面对而放下心中对两边的执着
这必须要平常多学习实相义佛经,多思维实相义,多思维体会人生
这样才能在生活中的每个当下都拿出来运用
就是随时入实相义思维,而不执着两边
这就是当下面对问题,当下觉照
老实说,这确实不容易,
但是还是要练习,而且不是做不到,多练习逐渐就会进步,就会清晰
[略说]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圆觉经]所说,这三种方法都是契入实义的方便法,
由这三种方法,大家就可逐渐实修直到实证[不二]

末学会按照教导好好实修与体会,愿消除习气与法界光明相应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感恩无上师恩!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7-30 10:24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 14:17 编辑

《金刚经》习经共修体会(一)

这部佛经给末学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无相(破除两边执着)的教导,整部佛经都在提醒我们要离相不住,不要攀缘不要执着

[不住相]的意思是说,不著空有两边的相。诸相虽多,不外我、法,只要明了凡所有的我、法诸相,都是虚而非实,妄而非真,就不住相了。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虽然[无相],但[无]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也就是说:“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此即谓一切诸法无自性,本性为空,无形相可得,故称为无相。 FROM:佛光大辞典

末学以当前次第对于如何实修[无相及不攀缘不执着]的理解与体会是有点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意思

因上努力的意思是说,我们首先要发心和认准修行这条道路,因为如是因如是果,只有走修行这条路才能真正获得解脱,而不是因为经中讲了[无相]就以为是无因无果,错解经义放弃修行,那样只会感召轮回之苦

果上随缘的意思是说,我们只管按部就班如法修行,就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样,对于中间的境界或证悟等等,要清楚明白只是清净八识田的过程。就像一个寻路的人依照指示,只管一路向前,对于中途出现的一切都不分心,最后当他走到终点、目标出现时,心中自然清楚明了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回到经文,关于[无相]世尊首先讲到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非实有

那么什么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在《圆觉经》中有详细教导: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认清四相虚幻很重要,否则

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要从根本处修起,否则随缘生灭的有为法,就像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感恩无上师恩!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7-31 11:15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 14:18 编辑

《金刚经》习经共修体会(二)

接着昨天[无相]的内容继续学习

关于[无相],意思是说,“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此即谓一切诸法无自性,本性为空,无形相可得,故称为无相。 FROM:佛光大辞典

[不住相]的意思是说,不著空有两边的相。诸相虽多,不外我、法,只要明了凡所有的我、法诸相,都是虚而非实,妄而非真,就不住相了。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昨天重温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非实有的教导,今天继续学习法相同样也是无实无虚

回到经文,世尊问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为什么须菩提回答世尊无所说?这是因为【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为什么“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为什么“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因为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为适应不同次第众生所讲的方便法,或者说都是因材施教的法药,所以法只是药,目的是帮助众生清净身心,恢复自性光明的“工具”,因为世尊清楚明了众生佛性本具,只因一时迷失而被业力障碍背离了清净自性

如果我们在法上产生执着,比如认为自己有所得或有所证,末学理解这就有点《楞严经》讲的头上按头的意思了

因为众生清净自性本有,功德本具,佛法是帮助我们清除污垢显露自性光明的,而不是让我们另外再去寻找一个清净光明

所以末学时常用减法去理解与体会,就像被染污的摩尼宝珠,只要清洗污垢自然显现光明本色,而不是在污垢上面加以修饰和涂金

法也是同理,如同世尊在《楞严经》中,

「以手指月」喻正确的方便引导,寻着引导就能见真月(真理) — 瑜伽师地论:[毗钵舍那]四种慧行

不可【以为月体】

否则【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所以,世尊在《金刚经》中讲【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 10:55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 14:18 编辑

《金刚经》习经共修体会(三)

整部经文学下来,让末学印象深刻的内容除了[无相]的教导,无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及法相以外,还有是经中对福德或功德的教导,详见经文如下: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这些种种功德利益其实都来自于实相的修证

如果我们按照《金刚经》的教导如法实修,就能进入实相恢复佛性获得殊胜功德

所以,
什么是功德呢?这讲过很多次了
功德是指原本就清净圆满的佛性,这在楞严经讲的很清楚
就是第八识清净后的庵摩罗识,这就会有圆满的功德能力
所以一般人想要有功德,这必须实证,逐渐清净第八识,让佛性显露
这样才能逐渐真正成就自身原本俱足的功德能力

佛经(例如密严经)中讲的很清楚,第八识有无穷的能力
清净的第八识作用能成就一切清净圆满功德,拥有佛菩萨的一切神通变化
相反的,凡夫第八识的恶习气种子则可以造就一切六道生死轮回
所以凡夫妄想神通,却不知道自己早就拥有神通,
只是自己弄错了方向,让第八识的神通作用,走向黑暗的一面
这就是法界的真相 —
[略说]功德和回向的实相和原理

而佛菩萨的工作就是引导和
帮忙众生改正观念,指导众生依照正确的方式来修行
由心念观念的改变和修正,就能逐渐净化第八识,而恢复清净圆满佛性 —
[略说]功德和回向的实相和原理

所以【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那么哪些人能得到这些“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世尊在经中继续说【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这就要求我们发大菩提心,发解脱成佛和普度众生的心,【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这部《金刚经》

因此【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 14:16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3 19:15 编辑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一)

无量义经~

大庄严菩萨与八万菩萨即共同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修行何等法门?何等法门能令菩萨摩诃萨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男子!有一法门能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萨学是法门者,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是法门者,号字何等?其义云何?菩萨云何修行?”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

这部经文世尊为我们介绍的是令菩萨快速成佛的法门,这个法门名叫无量义

【无量义】
(术语)无量无数之义理,谓一切诸法也。诸法无量,各具义理,故云无量义。【又】实相之异名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法华嘉祥疏二曰:“无量义者,凡有二种:一者实相之体不可限量,谓体无量。二者从实相一法出一切教,谓用无量。此体用并有深所以故称为义。”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这个无量义法门应当如何实修?下面世尊继续教导:

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

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

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要先观察诸法空性熟悉法性原理,然后发大慈悲心深入众生界了知众生心、性、欲,最后依照次第为众生说法

也就是说,
自己要明白「法性」原理,明白「无量义」,明白修行和法门的深浅「次第」,明白「众生性」
这样才能判定众生根器,才能依照次第说法

但是,「菩萨行者」如何能做到上面这些呢?
这就要自己深入经藏、佛法和实修
就是要发「四无量心」、修「六度波罗蜜」、行「四弘誓愿」,这样才是「菩萨行者」

如果没有深入经藏,没有明白佛陀的教导,当然无法知道这些
如果没有深入佛法,就无法明白佛法的各种法门和其深浅次第原理,就无法明白法性
如果自己没有发「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就不会入世解救众生的种种烦恼和痛苦,就不会学无量法
可参阅:
「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如果自己没有这样深入实修,当然就无法明白「苦」和「苦性」(来源和原理),也就无法解苦、救苦,
如果没有深入修行,没有深入诸法,没有深入「众生界」,当然也无法明白「众生性」和「法性」
所以,要自己先深入经藏和佛法,并且实修,这样才能知道「法性」(包含苦性、一切性,法其实包含一切)、「众生心、性、欲」
这样才能知道「修行次第」和「说法次第」,才能依照次第修行和说法 —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所以,
「无量义经」讲的就是众生无量,众生心的差别也无量,无量差别的众生心,对佛经、佛法、佛陀说法而有不同无量解,产生无量义
因此,菩萨行者应该要明白这个法性原理,明白众生心、性,更深入甚深法性,这样才能真正普渡众生和成佛 —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总之,就是要清楚和
明白「法性」和「众生性」,
这样才能以「无量法门」普渡「无量众生」,也才能成佛 —
[辨析]修行知道越少越好,只须依止善知识与一两部经典,不必广研经论!?

因为成佛的原理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 —
[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3 19:26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二)

无量义经~

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惑,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咨问。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是事云何?唯愿世尊慈愍一切,广为众生而分别之,普令现在及未来世有闻法者,无余疑网。

这段经文讲的是大庄严菩萨请问世尊自成道以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苦、空、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令听闻者各自得道证果,可是世尊为什么说今日所说的法能让菩萨快速成就无上菩提?究竟往日所说的法与今日所说的法有什么不同?

世尊回答说:
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今复于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这两段经文世尊以水能洗垢秽比喻诸法能除去众生烦恼

又说水虽然具有洗涤功用,但江、河、井、池、溪、渠、大海等,各各不同

法也是同理,佛有八万四千法门能除众生一切忧愁烦恼,但因众生根器因缘差别,需要“对症用药”

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要遵照次第修行和次第说法的原则呢?
就是为了容易教化众生
如果不能按照次第说法、修行原则,众生就不容易接受,容易怀疑毁谤
因为,为了容易教化众生,为了护念众生,所以必须按照次第来修行和说法 —
优婆塞戒经: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

所以,不是世尊往日及今日说法不同

而是因为“同一经句或名相,因为众生根器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世尊慈悲为适应不同根器众生而次第(方便)说法

要知道,
虽然,佛大悲无私,愿意把所有法门都教导给众生,让众生脱离苦海
但是,众生根器差别,无法信受所有法门,因此需要按照次第说法,教导不同次第法门

所以,不论是法华经或其他深经都经常提到:不能妄传或妄授深法
这不是有没有秘密的问题,而是众生根器差别的问题,所以必须按照次第传法或说法
不然,就会因为众生无法信受而怀疑毁谤,甚至影响其他广大众生
这不仅断送各自学法因缘,也是毁谤正法,有很严重的因果报应
就像,如果您对不信大乘的小乘行者说大乘法,那只会徒增怀疑毁谤的罪业 —
有没有密法?

因此,说法者一定要先观察众生心性欲,再为其演说相应的法,否则再好的佛法也会因为众生不能接受而变成“毒”

《大般涅槃经》云:“方等经者,犹如甘露亦如毒药...服消则为药不消则为毒,方等亦如是智者为甘露,愚不知佛性服之则成毒。”— 光明心法]进阶说明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善男子,有诸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如是众生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 光明心法]进阶说明

下面一同来学习世尊是如何次第说法?如何演说[四圣谛]?

“看看「菩萨道」行者和「声闻」「缘觉」小乘行者对这些名相的认识和修行有何差别”?

甚深四圣谛法~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所言[苦]者不名[圣谛]
何以故?
若言[苦][苦圣谛]者,一切牛羊驴马及地狱众生应有圣谛。
(说明:在小乘经中,佛对一般凡夫众生和小乘行者演说「苦」「集」「道」「灭」,四种解脱过程的真理
教导众生认识「苦」,苦的因缘和聚「集」,教导众生认识解脱之「道」,然后实修「灭」苦,所以因此称为「四圣谛」
而在本经「大般涅槃经」,已经将修行提升到大乘而到了佛将涅槃之前,所以佛陀教导众生认识「佛性」和「不二」「实义」「中道」
因此破除以前较通俗的一般方便说法,所以说明「苦」其实不是「圣谛」真理,
如果苦是圣谛,那么牛羊驴马等畜生和地狱众生都受恶道苦,也应该有圣谛?)

善男子,若复有人不知[如来甚深境界][常住不变][微密法身],谓是食身,非是法身,不知如来道德威力,是名为苦。
何以故?
以不知故[法见非法][非法见法],当知是人必堕恶趣轮转生死,增长诸结多受苦恼。
(说明:如果还有人不知道诸佛如来的甚深境界真相就是常住不变的微妙奥秘法身,以为佛只是需要一般饮食的肉身,而不是法身
不知道诸佛如来的真理德性和对法界的影响实力,这才叫真正的苦
为什么呢?因为不知道真理,不信佛不信佛法,把真理当虚假迷信,而把世俗假象当真实,
这样的人因为不信不懂解脱法,就必定堕入恶道中生死轮回,增加很多烦恼业障,吃很多苦,这才是真苦)

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既证知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曾闻是义,今得解脱方乃证知,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遍无穷,始于今日乃得真智」。
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若不知者,虽复勤修,无所利益。
是名[苦],名[苦圣谛]。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圣谛]
(说明:如果有人能知道诸佛如来的真正境界是常住不变没有生死,或听到诸佛常住能生信不怀疑毁谤,
如果听过这样的事情而能生起信根和善根,就能在日后死亡后投生天上,之后修行解脱后能实证明白诸佛如来常住不变的道理
然后能对众生说:「我因为以前听过诸佛常住不变的道理能起信心,因此现今终于解脱而真正明白。但是更早前因为不知道这道理,所以曾经不断的生死轮回,直到今天才得到真正的智慧,明白诸佛常住不变的道理」
如果能像上面这样知道这些道理而修行,这样才叫真正修苦,才会有广大利益。
如果不知道诸佛如来常住不灭的真理,虽然勤于修行,但是不明白根本真相,那就无法得到根本真相的利益。
明白上面这些的道理才叫「知苦」,才叫「苦圣谛」,如果不能这样明白和修行,那就叫苦,而不是「苦圣谛」)

(补充说明:诸佛常住不变异,这是实相甚深法「【常】【乐】【我】【净】」真理中的【常】,也就是真常
以「甚深法」来说,如果不能明白「真常」,而以苦为苦而修行,那就是苦,而不称为真正的「苦圣谛」
如果能明白【常】【乐】【我】【净】甚深真理,这样修行,才叫真修苦,这样明白苦,就是甚深苦圣谛,不同于小乘法的苦谛)


[
集谛]者:
于真法中不生真智受不净物。
所谓奴婢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断灭正法不令久住。
以是因缘不知法性。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多受苦恼。不得生天及正解脱。
上面经文也可以这样断句:
于真法中不生真智【受不净物。所谓奴婢】
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断灭正法不令久住。
【所受不净之物,也就是前面经文所提到的奴婢,钱财,牲畜等等】
所以下面的翻译就会有些不同,不过,所讲的原理还是一样的,所以就不做更改了
(说明:如果在真正的正法真理中,无法生起真正的智慧,而受到不净外物和观念的影响
就像有些愚钝无智的奴婢,把非法当作正法,以为能断灭正法,让正法无法久住
因为这样因缘,不明白法性,其实诸法虽因众生而有缘起生灭,但是这只是众生不明白真相的表相缘起方便法
实际上,「真理」和「佛性」「不生不灭」「非生非灭」,此即「真常」,并不会消失,就像能量不灭
因为不明白这真理和真相,所以不断生死轮回受尽苦恼,不能生天和正确解脱

关于小乘的「集」,这是「四圣谛」其中的一个过程,是灭苦证空,达到「无我」的修行过程
就是让众生去思维探索「苦」,透过思维分析苦的产生和聚「集」过程,逐渐明白苦的空性「道」理,而达到无我寂「灭」的状态
这是因为凡夫众生都着苦,所以从苦下手去修行,因此这是一种方便法,是一种过程
「苦集灭道」或「苦集道灭」都是可以的,只是角度不同,前者就是「灭」苦而证「道」,后者就是因为「道」理而「灭」苦

「大乘第一义」则以广大心量直接契入「佛性」光明的「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之中)

若有深知不坏正法。以是因缘得生天上及正解脱。
若有不知[集谛]处而言正法无有常住悉是灭法。
以是因缘于无量劫流转生死受诸苦恼。
(说明:如果能深信明白真正的正法常住不坏,因为这样的因缘死后就能生天上而且正确解脱
相反,如果有人不知道或不相信真正的「苦集谛」,不明白「正法不生不灭」,而说正法不可能常住,都是生灭法,
因为这样的因缘,就会无量劫在生死轮回中受种种苦)

若能知法常住不异。是名[集][圣谛]
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集][集圣谛]
(说明:如果能知道且相信「真理常住不坏不变异」,这样叫「知集」,就是明白「集谛」的真理,这叫「集圣谛」
相反,如果不能像这样来修行,这叫「集」,而不是「集圣谛」)


[
灭谛]者。
若有多修习学空法。是为不善。
何以故。灭一切法故。坏于如来真法藏故。作是修学。是名[修空]
[灭]者。逆于一切诸外道等。
若言[空][谛]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应有[灭谛]
(说明: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众生根器比较差,
所以佛陀一开始从小乘佛法教导起,教导众生「无常」「不净」「苦」「空」「无我」的道理,但是这只是方便,并不是真义
随着修行次第提升,而修学大乘法和第一义,佛陀则教导菩萨行者甚深法义,那就是「常,乐,我,净」,
以「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来破除初学时期的小乘所讲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净」

所以上面的经文说:如果有人总是学习空法,而没有增上次第契入真实,这样叫作「不善」
为什么呢?因为误认法性本空,而不知道真理法性「非空」「非非空」,这样违逆破坏诸佛如来的真正法藏,这样的修学叫作「修空」,也是一般外道的修法
而修「苦灭」的方法则不是如此,和一切外道都不相同
如果说「修空」是「灭谛」真理,那么一切外道也修空法,因此外道法应该也存在「灭谛」,其实不然
下面经文继续说明什么叫「灭谛」)

若有说言有[如来藏]虽不可见若能灭除一切烦恼尔乃得入。
若发此心一念因缘。于诸法中而得自在。
若有修习[来密藏]无我空寂。
如是之人于无量世。在生死中流转受苦。
若有不作如是修者。虽有烦恼疾能灭除。
何以故。因知[如来秘密藏]故。是名[苦灭圣谛]
若能如是修习灭者。是我弟子。
若有不能作如是修。是名[修空][灭圣谛]
(说明:如果有人说:真的有「如来藏」或真我「佛性」,虽然无法看见,但是只要能灭除一切烦恼就能证入此真理
像这样的人,因为上面这样的一念发心的因缘,就能在世俗和佛法中逐渐明明白白而得清净自在
相反,如果有人修学佛法却以为「如来密藏」「佛性」「真如」是无我空寂,不知道「真我」非空非非空
像这样的人因为不明白真相,堕入空无中,在日后无量世中,就会在生死轮回中流转受苦
如果不像上面那样修行,虽然现在还有烦恼,但是修行过程中就能快速灭除烦恼
为什么呢?因为知道且相信「如来秘密藏」「佛性」「真我」的缘故,这样相信「佛性」「真我」的修行才叫「苦灭圣谛」
如果能相信「佛性」「真我」而这样修行「灭谛」的人,这才是佛弟子
如果不相信「佛性」「真我」而修「灭」修「无我」「空寂」,这叫「修空」而不是修「灭圣谛」)



[
道圣谛]者。所谓[][][僧]宝及[正解脱]
(说明:「道圣谛」就是指「佛法僧」三宝和「正解脱」)

有诸众生颠倒心言无[][[僧][正解脱]。生死流转犹如幻化。修习是见。以此因缘轮转三有久受大苦。
(说明:有些众生因为愚痴无智而生颠倒是非的心,说没有佛法僧和正解脱,说生死轮回是虚假的,
因为相信这样的知见观念,所以因为这样的因缘长久轮回在三界中受极大痛苦)

若能发心见于[如来][常住无变][][][解脱]亦复如是。乘此一念于无量世自在果报随意而得。
何以故。我于往昔[以四倒故][非法计法]受于无量恶业果报。[我今已灭][如是见故][佛正觉]。是名[道圣谛]
(说明:如果能发心相信诸佛如来法身常住不坏不变,法僧解脱的道理也是如此,因为这样的心念,就能在无量世得到随意自在的果报)

若有人言[三宝无常][修习是见][是虚妄修][非道圣谛]
(说明:如果有人说三宝无常有生灭,而修学这种知见,这就是虚妄而非真修行,也不是「道圣谛」。
由此可知,一般的修行,和「常乐我净」的光明修行差别是很大的)

若修是法为[住]者,是我弟子,真见修习四圣谛法,是名[圣谛]
(说明:如果以「三宝常住」的观念来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是以「真理」来修学「四圣谛法」,这才叫「四圣谛」
世俗中一般佛弟子总喜欢争辩谁才是真正佛弟子?谁是正法?谁是非法?
其实,由上面经文可知,深入甚深佛法次第,对「怎样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也会有不同的观念和看法
如果自己不能深入佛法,如佛所说,争辩只会让自己堕入恶道)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修习[甚深四圣谛法]
(说明:菩萨告诉佛说:佛陀啊!听过您的解说,我今天才真正知道修学「甚深四圣谛法」)大般涅槃经:甚深四圣谛法

参考阅读:
大般涅槃经:甚深十二因缘
维摩诘解说[无常],[苦],[空],[无我],[寂灭] ~ 维摩诘经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4 14:35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4 22:24 编辑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二)

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

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

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善男子!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

善男子!是故,我说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外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一音】
﹝出维摩经﹞
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也。声闻者,闻佛声教,悟真空理,故名声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缘觉者,因观十二因缘觉真空理,故名缘觉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菩萨者,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一音教】
﹝出华严经疏﹞
一音教者,谓如来一代之教,虽有顿渐诸说不同,而皆不出一音也。故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是也。(梵语罗什,华言童寿。)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一音普应,一雨普滋】
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由经中一音想到一佛乘,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因为世尊早已成佛,所以世尊所说的法都源于实相(即一佛乘)

可是,因为“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而有差别
所以,世尊慈悲善护念众生
对于「一般娑婆众生」和「小乘行者」说:「苦集灭道」,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有受皆苦)
这是因为这类众生常因世俗表相而苦,因为内心对外在的贪欲无法满足而苦,因此,必须舍欲才能离苦
所以,对于这类根器众生,佛陀教导:「出离心」和「解脱道」,以远离世俗和「无我」「空」解脱世俗苦


对于大乘发心的行者来说,则能超越世俗表相和苦,而着重在「正向心」和「精神的次第」上面
所以,对于「初学的大乘菩萨根器行者」,则教导:在心量上,以「慈悲喜舍」大乘四无量心,不畏诸苦而能入世普渡众生
在观行上,有许多不同于小乘的观行禅定方法,主要以「清净、光明、喜乐」为主,「小乘」则以「苦观」和「空观」为主


然后对于「累世久修的菩萨行者」,则讲佛法甚深实义「不二」「中道」法门。— 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因此,
三乘是方便,一乘是实,一乘才是实实在在的。— 修行了数十年,读诵了数百部佛经,所以你是老修行?!

因为最后
都要归于不可思、不可议的境界,都要归于实相、中道实相、究竟了义,就是一佛乘。— 修行了数十年,读诵了数百部佛经,所以你是老修行?!

世尊在
《法华经》讲得很清楚,只有一佛乘,无有余乘。佛所说的只有一佛乘,不可思、不可议的实相就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一乘、二乘、三乘!假使有,也都是方便说;佛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种种因缘、譬喻,都是方便说,是应众生根机而说。— 修行了数十年,读诵了数百部佛经,所以你是老修行?!

回说这部无量义经之所以能让菩萨快速成就无上菩提,因为此经教导我们明白了[法性]和[众生性],因此而能[见性]

什么叫「见性」?
就是明白「法性」原理,
「见」就是明白,「性」就是一切原理,就是一切性、法性、佛性、菩萨性、善性、众生性、凡夫性... —
什么叫「见性」?


因此【当知此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之所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

所以者何?一闻能持一切法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则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5 23:25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三)

善男子!汝宁欲闻,是经复有十不思议功德力不?”大庄严言:“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悭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于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这段经文说的是《无量义经》有十种不可思议功德,第一种功德是:能令未发心的菩萨发菩提心;令无慈悲心者生起慈心;令好杀戮者起大悲心;令生嫉妒者起随喜心;令有爱著者起能舍心;令悭贪者起布施心;令多憍慢者起持戒心;令瞋恚心炽盛者起忍辱心;令懈怠者起精进心;令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令愚痴者起智慧心;令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令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令乐有为者志无为心;令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令有漏者起无漏心;令多烦恼者起除灭心,这是无量义经第一不可思议功德力

记得当时学习这段经文时末学停下笔头心里想着:为什么此经能令众生发起种种光明心?为什么自己没有如实发起?

今天再次学习这两段经文,带着上面的问题反思检讨:以慈心为例,经中教导~
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

其中,
"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这是指[不二]的意思,可以参阅[维摩诘经]

[实相]就是,[相]是[相]也非[相], [非相]是[非相]也非[非相]
这是破除[空]和[有],[是]和[非],[对]和[错],[正]和[邪],一切对立两边
这就是大乘实相义 —
[问题解答] 请教: 无量义经~如何解释: "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虽然《无量义经》已经学过了,可是遇到问题末学还是会惯性的怪罪对方,不能对众生生起慈心,不能本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详见:「觉有情」),自利利他,其实这正说明“自己没有真修实证,没有老实实修、没有精进突破,而没能消化听闻的法理,没有真正体悟(详见:一个妄想看到另一个妄想!?),所以听来的智慧就会没有力量

听慧并不等于真实体证真实慧
必须要逐渐在生活中,由佛经中听闻的智慧,不断破除自己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显露真实智慧
每一部佛经都有佛菩萨的方便和智慧果德流露
不论是乍看多简单的佛经,能体会的程度一样由浅入深,次第大不相同 —
法门实修帖 64#

所以佛在《楞严经》中讲理可顿悟事需渐修,就是在慈悲叮咛我们实修实证的重要,否则即使有听闻这部实相义经,倘若实修跟不上,还是不能真正超越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7 09:49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四)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三,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是持经人,亦复如是,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犹如船师身婴重病,四体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坚牢船舟,常办诸度彼者之具,给与而去;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而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能如说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四,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善男子!是人譬如国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岁、若二岁、若至七岁,虽复不能领理国事,已为臣民之所宗敬,诸大王子以为伴侣,王及夫人爱心偏重,常与共语。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诸佛国王,是经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萨子。若是菩萨得闻是经,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转、若二转,若十、若百、若千、若万、若亿万亿、若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复不能体真理极,虽复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雷震梵音,转大法轮,已为一切四众、八部之所宗仰,诸大菩萨以为眷属,深入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说无违无失,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慈爱偏覆,以新学故。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四功德不思议力。

上述经文是《无量义经》的第二、第三、及第四种不可思议功德:

第二不可思议功德讲的是,如果有众生得闻无量义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即使经过无量数劫也说不完所受持的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经义理无量的缘故,就像一颗种子能生百千万颗种子,百千万颗种子又能一一再生百千万数,这样反复再生直到无量无边,此经也是同理,从一法能生百千万义,百千万义又能再生百千万数,这样反复再生直到无量无边,所以此经叫无量义

第三不可思议功德讲的是,如果有众生得闻无量义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后,虽然因为烦恼还会出入生死轮回,但是不会心生怖畏,对于其他众生也能心生怜悯,对于一切法能生勇健想,如同强壮的大力士能担负重物一样。受持无量义经者也是这样,能荷无上菩提重担,救众生出离生死轮回,虽然自己还未得度,却能度人,犹如船师患有重病守在岸边,只要有一艘坚固的船,就能常常把众生度到岸边,受持无量义经者也是这样,虽然未能脱离六道这具色身假我的束缚,受各种重病缠覆,但是因为有大乘无量义经的功德力,必定能度众生出离生死轮回

第四不可思议功德讲的是,如果有众生得闻无量义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虽然自己还未得度却能人,能与诸菩萨为眷属,诸佛如来会常常向此人演说佛法,此人听闻后,不仅全部都能受持和随顺不违背,还能继续为人广泛演说。此人就像国王和夫人生的王子,或是刚出生一日,或一月,或一岁,虽然因为年幼不能领理国家事务,但同样会被臣民尊敬,身边同样有大王子们的陪伴,并且得到大王及夫人的偏爱。为什么呢,因为他还年幼的缘故,受持无量义经者也是同理,此人则是诸佛国王及经夫人生下的菩萨子,如果菩萨听闻无量义经或一句、或一偈,或一转、或二转,或十、或百、或千、或万、或亿万亿、或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然不能深入体会真理,虽然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转大法轮,但是已经被一切四众弟子、八部众生所敬仰,并且与诸大菩萨为眷属,能够深入诸佛秘密深法,所有演说无有违失,常有诸佛所护念以及慈悲偏爱,这是因为此人是新学菩萨的缘故

上述三段经文说到,如果众生得闻无量义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

a、“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

b、“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

c、“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

【勇健相】
谓菩萨为众生故,于诸难行苦行而悉行之,不生退屈,是为勇健相。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对照经文,末学先是净心反思检讨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到如经中说的那样?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原因是“得闻是经”四字并非表面意思听闻此经而已,这里的“得”应该是真正通达,真正有所领悟和体会的意思

真正
明白「法性」「众生性」,就不会堕入执着,就能成佛,而且还能依照「法性」「众生性」来依「次第法」普渡众生。 —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就像每个佛菩萨都有度化外道的方法和方式
这就是佛菩萨对于众生没有分别心,而且能适应众生的心 —
[略说]相应心

所以,善知识慈悲教导,
不论是乍看多简单的佛经,能体会的程度一样由浅入深,次第大不相同 — 法门实修帖 64#

而学习佛经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对照经文反思检讨,引导我们逐渐调整和增上的作用,末学一定好好努力!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8 10:38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8 10:39 编辑

《无量义经》习经共修体会(五)

善男子!第五,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是人虽复具缚烦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而能示现大菩提道,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龙子始生七日,即能兴云,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六,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受持、读诵是经典者,虽具烦恼而为众生说法,令得远离烦恼、生死,断一切苦。众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譬如王子,虽复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领理国事。王子是时,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国土人民各随其安,如大王治等无有异。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灭度后,是善男子虽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用说教法,而敷演之。众生闻已,一心修行,断除烦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皆悉与之。持经男子女人,亦复如是,于诸行人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生死怨敌自然散坏,证无生忍,半佛国宝封赏安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八,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有人能得是经典者,敬信如视佛身,令等无异,爱乐是经,受持、读诵、书写、顶戴,如法奉行,坚固戒忍,兼行檀度,深发慈悲,以此无上大乘无量义经广为人说。若人先来,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经示之,设种种方便,强化令信,以经威力故,发其人心,欻然得回;信心既发,勇猛精进故,能得是经威德势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得无生法忍,得至上地,与诸菩萨以为眷属,速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久得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八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十,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若得是经发大欢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复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既令余人修行,是经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便逮无量诸陀罗尼门,于凡夫地自然初时,能发无数阿僧祇弘誓大愿,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集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以众法药练诸众生,安乐一切,渐见超登,住法云地,恩泽普润,慈被无外,摄苦众生,令入道迹。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十功德不思议力。

上面经文讲了,不论佛在世或灭度后,若有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无量义经者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为什么此经有如此殊胜不可思议功德,因为此经
能令一切众生于凡夫地,生起诸菩萨无量道芽,令功德树蔚茂、扶疏、增长。

由此可知,这是一部培养菩萨的大乘经典,所以有不可思议功德

想要成为菩萨,首先要弄清楚和明白什么是菩萨?
「菩萨」又叫「觉有情」,「觉」表示觉悟,「有情」的意思是有情众生
所以,「菩萨」就是觉悟的有情,并能开悟有情众生,救度众生离苦得乐

「菩萨」必须是有感的,能感动、也能感动人的,主动发心的,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
最被华人所信仰的代表就是「寻声救苦」、「倒驾慈航」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觉有情」

成为菩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菩萨是大乘佛法修行上的果位称呼,如果凡夫(位)众生也能发起大乘心、行菩萨道,那也可以称为初学、或初发心的菩萨行者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就在于修行者所俱备的心量,菩萨道行者必须能苦众生苦、能解众生难(苦难和疑难)
也就是,我们的观念、心态、发心、愿望和行为,才是决定我们是大乘或小乘行者的真正因素
如果没有真正的信(信心信念)愿(自度度人的愿心)行(真正落实),那么,世俗的证件或称号只是假象 —
「觉有情」
所以,大乘菩萨道的修行者,都必须真正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和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觉有情」

试想,
如果没有真正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
那又怎能说自己是在修菩萨道、菩萨行呢?怎能说自己是菩萨行者呢?怎能说自己是大乘佛子呢?
就算自己曾有发心发愿,但是,如果没有真实行,那也是不合格的菩萨行者 —
「觉有情」

菩萨正是因为
能知苦、觉苦、救苦,
菩萨普入十方众生界,能关怀六道轮回的各种众生,将心比心,所以能知众生性,能解众生苦
相关文章:
[知苦&觉苦] 苦只是一种习气&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并且能感动人、有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
就是菩萨自己曾吃过苦,所以知道众生苦,
另外,看到众生苦,也能设身处地,想想自己也在苦中会如何
除了知苦,还要觉苦和救苦,就是弄清楚苦的来源和原理,然后帮助众生解决痛苦,因此称为「觉有情」

我们也当如是学

并且随时反观检讨,
如果我们在心念上不能感动,那就是没有同理心,就是没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信念和精神
也就是,自己在苦上面没有深入体会(可能自己还以苦为乐,无法解脱),对于众生的苦,也就不能感同身受
从心量上来看,就是自己还太自私、不懂关怀,平常只专注在自己身上,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心量太狭小
也因此,无法明白「法性」(因为自己没有深入诸法,没有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众生性」(因为自己没有体念、关怀众生)
可参阅:
「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如果不能明白法性和众生性,就不能深入实修这部无量义经

这也是此经所教导的重点之一,「佛门菩萨心法」:知众生心,知众生性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9 10:40
《梵网经菩萨戒》习经共修体会(一)

此经是一部[戒行门]的佛经,主要是讲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由于是菩萨受持的戒律,可以知道是一部大乘经典,不同于下面基础的五戒

[断杀][吃素](尽量晚上不外出,以免不小心撞伤或踏死众生,也避免邪恶非人鬼神干扰)
[戒盗](除了偷盗,请注意一些公家的小东西可能平常随意拿走或放入自己口袋,或占用公物)
[戒酒](1.断除贪着,2.以免丧失自制力而犯错酿灾,或引发非人鬼神干扰)
[尽量禁口,默念佛号](避免四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口业)
[远离外道和恶友](才能断除世俗[贪][嗔][痴],才能断除[邪见]和非人鬼神干扰)
避免引起夫妻正淫以外的一切行为 —
[必修]五戒十善

此经所讲的戒律,不单单是说结果形成了才算犯戒,比如不杀戒,包括生起杀心、赞叹或随喜别人杀、还有参与杀的过程或种种牵连的因缘等等,这全都算作是持戒的范畴

所以,世尊在经中开头说过这是能开众生心地法门的经典,【是过去一切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三世菩萨已学、当学、今学。我已百劫修行是心地,号吾为卢舍那。】

【心地】
(术语)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三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心地观经八曰:“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楞严经二曰:“本元心地。”止观五上曰:“心定如地不可动。”大日经疏三曰:“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为地。”天台戒疏上曰:“三业之中,意业为主,身口居次,据胜为论,故为心地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心地】
<一>指戒。戒以心为本,恰如世间之以大地为基,故称戒为“心地”,乃梵网经中之语。
<二>指菩萨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位之心(菩萨之阶位)。菩萨系根据心而修行,故喻心为地,称为心地。
<三>在禅宗,达摩所传之菩提即称“心地”。p1399 FROM:佛光大辞典

我们应该要明白:「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所以,
「楞严经」说:「摄心为戒」。也就是说,心才是戒的根本,如果戒相不戒心,那是本末倒置了,或没有落实到根本上。—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对于大乘发心者来说,更要清楚明白
[戒律]不是说去佛寺受戒才叫做[受戒]
那种做法只是对[初学者]的教导

对[实修者]来说,佛经上佛所教导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戒律]
[当下领受而实修],就是[受戒]
如果您多看佛经,就会知道,实修菩萨可自皈依自受戒
例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因为[实修]不是为了功德利益,[受戒]也不是表相仪式
[实修]才是[受戒] [持戒]
所以[楞严经]说[摄心为戒]
在大乘中,佛陀教导我们该如何做,其实这些就是[实修],就是[戒]
这就是不同修行次第对戒的不同认识 —
第一实义中无业无报、无生无灭、无净无垢。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要清楚明白戒律的订定和功用是:
透过戒律,让修行者逐渐契入「定」、「慧」的心法次第
明白了这样的法性道理和原则,才不会执持戒律而忽视本心,才不会本末倒置,才不会如经上所说:堕入执持文字和戒律的魔境
因为,心才是根本!『定慧(能正确超越六道的知见和观念)等观』才能超越轮回!(可详阅「大般涅槃经」)
所以,经上才说:「法亦当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0 00:54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2 15:53 编辑

《梵网经菩萨戒》习经共修体会(二)

关于菩萨戒,指“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其戒相为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这是出家菩萨戒;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虽然是出家菩萨戒,但是“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FROM:佛光大辞典”,因为真正的出家不是身出家而是心出家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何谓真出家 ~ 维摩诘经

所以,此经是为“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

世尊在经中还详细的介绍了受持十重四十八轻戒的戒相以及持戒的重要性和实修方法

一、关于戒相:

1、不杀戒
2、十重戒之不盗
3、十重戒之不淫
4、十重戒之不妄语
5、十重戒之不酤酒
6、十重戒之不说四众过
7、十重戒之不自赞毁他
8、十重戒之不悭惜不加毁
9、十重戒之嗔心不受悔戒
10、十重戒之谤三宝戒

1、四十八轻戒之不敬师友戒
2、四十八轻戒之饮酒戒
3、四十八轻戒之食肉戒
4、四十八轻戒之食五辛戒
5、四十八轻戒之不教悔罪戒
6、四十八轻戒之不供养请法戒
7、四十八轻戒之不听法戒
8、四十八轻戒之心背大乘
9、四十八轻戒之不看病戒
10、四十八轻戒之不畜杀具
11、四十八轻戒之国贼戒
12、四十八轻戒之贩卖戒
13、四十八轻戒之毁谤戒
14、四十八轻戒之焚烧戒
15、四十八轻戒之横教戒
16、四十八轻戒之倒说经律戒
17、四十八轻戒之恶求戒
18、四十八轻戒之作师授戒戒
19、四十八轻戒之挑拨是非戒
20、四十八轻戒之常行放生
21、四十八轻戒之报仇戒
22、四十八轻戒之傲慢不请法戒
23、四十八轻戒之轻视众生不能法布施戒
24、四十八轻戒之学习邪见二乘外道俗典戒
25、四十八轻戒之不能善和斗诤戒
26、四十八轻戒之独受利养戒
27、四十八轻戒之别受请戒
28、四十八轻戒之别请僧戒
29、四十八轻戒之邪命戒
30、四十八轻戒之于斋日斋月犯戒
31、四十八轻戒之不赎佛菩萨等形像及一切经律戒
32、四十八轻戒之侵损众生利益及长养猫狗戒
33、四十八轻戒之不可以占卜及参与世间娱乐游戏戒
34、四十八轻戒之不起一念二乘外道心戒
35、四十八轻戒之不发愿戒
36、四十八轻戒之不发十三种愿戒
37、四十八轻戒之冒难游行戒
38、四十八轻戒之乖尊卑次序戒
39、四十八轻戒之不修福慧戒
40、四十八轻戒之拣择受戒戒
41、四十八轻戒之为利作师戒
42、四十八轻戒之为恶人说戒戒
43、四十八轻戒之无惭受施戒
44、四十八轻戒之不供养经典戒
45、四十八轻戒之不化众生戒
46、四十八轻戒之说法不如法戒
47、四十八轻戒之非法制限戒
48、四十八轻戒之破法戒


二、持此戒律的重要:

此大乘菩萨戒是:
【金刚宝戒】
【佛性常住戒】
【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
【十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
【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
【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
【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善学。】


“【十无尽藏】
指菩萨所应具备的十种德目或才能。为《华严经》所说。由于这十藏含藏无尽功德,故称十无尽藏,略称十藏。语出新译《华严经》卷二十一,旧译《华严经》卷十二〈十无尽藏品〉。内容略如下列︰

(1)信藏︰谓菩萨信一切法空、无相、无愿、无作、无分别、无所依、不可量、无有上、难超越、无生,闻诸佛法,乃至法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深信坚固,不被动乱破坏,因此究竟无上佛道,出生一切诸佛方便。

(2)戒藏︰谓菩萨善奉持饶益戒、不受戒、不住戒、无悔恨戒、无违诤戒、不损恼戒、无杂秽戒、无贪求戒、无过失戒,无毁犯戒等十种无尽净戒,具足圆满,无所毁犯,又因愍念众生颠倒破戒,而为说真实法,令离颠倒,使得净戒。

(3)惭藏︰谓菩萨忆念过去所作诸恶而生惭,心自念言︰我无始以来,与诸众生悉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但因贪嗔痴,而相恼害,造作诸恶。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故菩萨应专心断除一切无惭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是名惭藏。

(4)愧藏︰谓菩萨自愧昔来于五欲中所作诸罪业,又念众生无智,起诸烦恼,具行恶法,不相恭敬,互为怨仇,造作诸作。今当修行于愧,速成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是名愧藏。

(5)闻藏︰谓菩萨知一切诸法之有无、起灭及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有记、无记等相。又念众生于生死中,不能了知一切法,是无智慧所致,故为众生说真实法,令持此闻藏。

(6)施藏︰谓菩萨秉性仁慈,善行十种施,谓今减施、竭尽施、内施、外施、内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来施、现在施、究竟施。如是一切所作,悉为开导众生,令于身心不生贪爱,成就清净智身,此名施藏。

(7)慧藏︰谓菩萨如实了知一切法,具十种不可尽,谓多闻善巧不可尽、亲近善知识不可尽、善分别句义不可尽、入深法界不可尽,以一味智庄严不可尽、集一切福德心无疲倦不可尽、入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尽、能分别一切众生语言音声不可尽、能断一切众生疑惑不可尽,为一切众生现一切佛神力教化调伏令修行不断不可尽。故称慧无尽藏。菩萨能住此藏,开悟一切众生,是名慧藏。

(8)念藏︰谓菩萨舍离痴惑,得具足念,能忆念过去,乃至无量无边劫,念一佛名,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名,念一三昧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三昧种种性。其念有十种,谓寂静念、清净念、不浊念、明彻念、离尘念、离种种尘念、离垢念、光耀念、可爱乐念、无障碍念。菩萨住是念时,一切世间无能娆乱,一切异论无能变动,诸根清净无所染着,众魔外道不能坏,于一切世界中,与众生同住,无有过咎,能入一切诸佛,是名念藏。

(9)持藏︰谓菩萨能持诸佛所说修多罗,于文句义理,无有忘失,能一生持,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生持,能持一修多罗,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修多罗。此持藏无边无满,难至其底,无量无尽,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是名持藏。

(10)辩藏︰谓菩萨有深智慧,如实了知,广为众生演说诸法,不违一切诸佛经典。其说法时,以广长舌出妙音声,充满十方一切世界,随众生根性,悉令满足,心生欢喜,灭除一切烦恼缠垢,又善一切音声语言,文字辩才,令众生佛种不断,净心相续,是名辩藏......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相反,如果毁犯十重戒者,将会【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


三、关于实修

1、如何受持不杀戒
经中教导【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

2、如何受持不盗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

3、如何受持不淫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

4、如何受持不妄语戒
经中教导【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

5、如何受持不酤酒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

6、如何受持不说四众过戒
经中教导【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

7、如何受持不自赞毁他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

8、如何受持不悭惜不加毁戒
经中教导【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

9、如何受持嗔心不受求悔戒
经中教导【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

10、如何受持不谤三宝戒
经中教导【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

以上十重四十八轻戒,世尊也是经由【百劫修行是心地,号吾为卢舍那】,更何况是我们?

所以末学也要如是学,如是发心受持,不应心生畏惧和退缩,因为

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 — 不要怕持戒~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

是保护我们砥砺前行的

是帮助修行人能逐渐往「定」、「慧」增上次第而解脱轮回的规范 —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1 05:45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2 15:55 编辑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习经共修体会(一)


此经是讲无垢妙光请佛应供,途中路过丰财园见到一座倒塌废弃的朽塔,朽塔表面虽然平平无奇,实际却是如来全身舍利积聚的宝塔,塔中有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等,由于种种殊妙胜事在塔中,所以此塔有殊胜威德,能圆满一切世间吉庆,众生只要听闻朽塔功德便能获得不同道果,更何况是听闻深理且至心信受者,更能满一切愿

听闻深理且至心信受,所得功德利益:
1、书写此经者,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
2、读诵此经者,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
3、供养此经者,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
4、书写此经放置佛像或塔中的殊胜功德和利益!
5、礼拜供养此塔者,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塞地狱门开菩提路
6、暂见塔者,能除一切灾难,塔的周边也不会发生病患横死盗贼水火饥荒等灾难
7、书写此(宝箧印陀罗尼)咒安放塔中,不论此塔是泥是石都将变为七宝所成

现世利益:
1、若有子孙为亡者诵咒七遍,洋铜热铁变为八功德池,能令亡者飞升极乐世界得一切种智和一生补处
2、诵咒二十一遍,百病烦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获福无尽
3、若有贫穷下贱者礼拜供养绕塔七圈,以真诚心忏悔悭贪至流泪,荣华富贵忽然而至,七宝如雨而下,无令乏少

安咒造塔的殊胜功德与利益:
1、小塔也能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广作佛事,令众生无愿不满
2、一花一香礼拜供养右绕此塔,官位寿命财富等等不求自得,怨家盗贼咒诅等不讨自破
3、一切飞禽走兽若被塔影照到,能破无明、消业障、生佛家
4、若人见塔形听塔名或入塔影中,能灭一切罪障,现世安乐所求如意,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5、即使用很少的泥石修补此塔或墙壁,都能增长福德,延长寿命,命终后成为转轮圣王
6、佛弟子当为众生而发心供养此塔诵持此咒,则能随意往生十方佛国净土
7、至心诵咒者,眼睛所见一切众生皆能破无明,显露三种佛性,安住涅槃
8、凡与至心持咒者有过各种接触者,或走过同一条路、或见面交谈等,将灭除一切重罪令修行获得圆满

此经既然有如此殊胜功德,为什么会变成土堆?
佛告金刚手:“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由诸众生业果劣故,隐蔽不现。由塔隐故,如来全身非可毁坏,岂有如来金刚藏身而可坏哉!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佛法当隐,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

由此可知,是因为众生业力果报下劣而隐蔽不现,也就是说当众生心与法不相应,或善根福德不具足时,就无法得到深法的教导和利益,这也是次第说法的原则和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深信三宝植诸善根,发大心大愿才能得与佛菩萨慈悲愿力相应,与法相应,满一切愿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3 10:39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3 10:45 编辑

大悲心陀罗尼经》习经共修体会(一)

末学在整理这篇经文过程中,心中突然想到老师给出的互动话题:你为什么学佛?

马上心生惭愧,是啊,(反问)自己为什么学佛?习经又是为了什么?实际做到了哪些?

经中佛时常说要佛弟子读诵,解义,受持,为人演说 — 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佛经为什么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读诵?

只有
经过1.[课诵熟练经文],2.[思维解义归纳要点],3.[实际修行运用在生活上],4.[为人演说宣扬佛法],四个阶段都完全熟悉了才更换下一次课诵的佛经,这样才算完整的实修一部佛经 — [略说]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

综上所述,
虽然这是四个阶段,但是也都可平行发展
也就是[读多少][思维多少][做多少][懂多少][说多少] —
法门实修帖 409#

这才是正确的学习佛经方向 — [外道知见]和[佛法正见]如何分别?

由此检讨自己做的并不好,这只要从习经体会就能看出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

回说为什么这四个阶段如此重要?原因就是:

要自己先深入经藏和佛法,并且实修,这样才能知道「法性」(包含苦性、一切性,法其实包含一切)、「众生心、性、欲」
这样才能知道「修行次第」和「说法次第」,才能依照次第修行和说法 —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因此,行菩萨道要懂一切法门和心要,以及原理方法和方便
这样才能以智慧解说和方便法门来引导众生见性成佛
发心菩萨就是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成就智慧,以及让自己明心见性
逐渐成就为实证菩萨 —
法门实修378#

(上面)这就是成佛的原理,同理: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 —
[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深深感恩老师借以互动话题慈悲引导和提醒

接下来的习经体会中,末学会按照经中教导认真整理和实修

愿透过深入佛经的机会,学习和明白更多法性原理,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更能自利利他!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4 11:07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4 14:45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下面依照善知识教导,整理《大悲心陀罗尼经》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释迦牟尼佛与无量菩萨相聚一处,这时观世音菩萨以神通力秘放大光明,照耀十方刹土及三千大千世界全都变为金色,总持王菩萨见状起身合掌请问佛,这些神通现象是谁放的?是谁在今日成就了正觉?是谁获得了大自在?

观世音菩萨说自己在过去无量亿劫前,在千光王静住如来那里听到大悲咒,那时还在初地(指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地的第一地)的菩萨听到大悲咒后直接超越第八地,于是马上发愿要以此咒发心利益未来恶世一切众生,然后立即身生千手千眼,大地发生六种震动,十方诸佛同时放大光明照耀十方无量无边世界

从此以后,观世音菩萨又到无量佛所、无量法会再次听闻和亲自受持大悲心陀罗尼咒,经历无数亿劫变易生死,也是常常诵持大悲咒没有忘失过,因此常生到佛前,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二、宗旨

大悲咒的宗旨是(入世普度众生的)无量慈悲心



三、方便说

a、藉由发心发愿引导众生与佛心相应,诵持大悲咒之前应当先发如是誓愿
b、以身示教做出典范,引导我们生起救度众生之心,观世音菩萨为令一切菩萨都能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故示现菩萨身,其实早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



四、实义

a、大悲心(咒)陀罗尼相貌,佛经的目的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帮助和引导我们转化凡心,契入佛心,恢复佛性,解脱成佛
b、经文~【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罗尼。如是受持。】



五、观修

观世音菩萨四十二手眼修行法



六、行法

a、如法诵持大悲咒
b、大悲咒索(绳)的制作方法
c、实修大悲咒成就一切愿求的具体操作方法
d、如法诵持大悲咒,能令众生消灾祛病的具体实修方法
e、获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和睦的具体实修方法


七、次第

有缘见此大悲咒者都是过去久远已来广种善根的人


八、功德

a、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临命终时十方诸佛授手接引,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2、诵持大悲咒者,不堕三恶道
3、诵持大悲咒者,随愿往生诸佛国土
4、诵持大悲咒者,能得无量三昧辩才
5、诵持大悲咒者,能满现世一切愿求,唯除不善不至诚
6、诵持大悲咒者,能转女身为男身,但排除信心不足者连很小的愿都不能实现
7、诵持大悲咒者,能灭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但唯除对咒生疑者连小罪轻罪都无法灭除

b、诵持、听闻、书写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令修行者圆满六度、发菩提心、令二乘声闻证果
2、令诸众生增长大乘信根
3、令恶道众生听闻咒皆得离苦、令初地菩萨证得十地乃至成佛
4、令二乘声闻人不求自得四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5、令一切众生悉发菩提心
6、诵咒求愿的方法
7、若有众生沾着持咒者沐浴过的水,则能灭除一切恶业重罪、往生净土
8、若有众生接触到从持咒者身上吹过的余风,除了能灭尽一切恶业重罪外,还能不堕恶道、常生佛前
9、持咒者所讲的话皆是清净法音,能得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的恭敬和尊重
10、持咒者将获得十二种“功德藏”

c、诵持大悲咒者得十五种善生
d、诵持大悲咒者远离十五种恶死
e、观世音菩萨为大众宣说消除灾祸的清凉偈颂
f、大悲咒能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带来大利益
g、如法持咒者能得观世音菩萨护持及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



九、戒

大悲咒的禁戒是疑心,因此我们应当以绝对的信心诵持此咒

a、经文~【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b、经文~【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c、经文~【若有谤此咒者,即为谤彼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万劫,常沦恶趣,无有出期,常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



十、罪报

a、毁谤大悲咒者,常堕三恶道,不能见闻佛法增三宝


经过这样的梳理,末学体会对整部经文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了一定了解,对全篇内容也更加清晰了,已改往日抓不住重点的业障,深深感恩!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5 12:08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5 14:59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普贤行愿品》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这部《普贤行愿品》是普贤菩萨向善财童子介绍的能成就诸佛殊胜功德的十种广大行愿:
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二、宗旨

诸佛共愿:实修者
若能由初学大乘的因地,以诸佛共愿成为修行基础,那可直接走往大乘成佛之路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原理:
发大愿可以超越妄心而恢复清净佛性本心
所以普贤十愿是诸佛共愿,就是成佛必发之愿,必行之愿
故称为普贤愿行,普贤十大愿 —
法门实修帖 353#

因此,
诸佛在成佛以前,因地(因就是相对于果,地就是阶段、位阶)修行的时候
都要发起「普贤十愿」(入普贤心),依照「普贤十愿」来修行(修普贤行),才能逐渐成佛 —
「常随佛学」与「阿难」精神&「传承」



三、方便说和实义

普贤十大愿是上层心法,菩萨的成佛心法
所以[楞严经]上说[普贤心法],初心不能入

[略说]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 楞严经
这就是说初学者对心法次第还不明白,还无法体会

但是经过上述的解说,如果佛弟子能发起大心
就能迅速超越我执和业障,迅速超越身心的痛苦,迅速成就
这就是修普贤十愿能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道理
也是心法次第实修的高明之处
法门实修帖 353#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这就像无量义经讲的无量义,虽然普贤十愿是菩萨成佛的心法,属于上层心法,但是众生只要发起大心,同样能得到自己次第的实修与收获



四、观修

其实只要看[普贤行愿品],就会知道整段经文都是观修方法
因此请大家能落实[普贤十愿]的心法观修 —
法门实修帖315#

因为【[普贤十愿]也是心法 — 法门实修帖 317#
所以【藉由这些心法修持,逐渐转凡心为佛心,逐渐显露根本佛性 — [略说]以光明心法来[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施食][超度]

所以普贤十愿就是心法观修: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五、行法

【什么是行法,,就是去做,,去做就是行法,,不做就没有行 — 什么是行法?

所以【其实,任何经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都是行法】,比如下面十愿的经文都是行法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而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六、次第和根器

普贤十大愿是上层心法,菩萨的成佛心法
所以[楞严经]上说[普贤心法],初心不能入

[略说]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 楞严经
这就是说初学者对心法次第还不明白,还无法体会 — 法门实修帖 353#
由此可知,这是大乘根器的心法次第



七、功德

随顺趣入普贤十愿,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1、以深信心受持读诵此愿,能速灭五无间罪、消除身心疾病及种种苦恼、在世间修行无有障碍
2、能得诸佛称赞、人天供养、速得普贤菩萨微妙色身
3、能常生人天富贵处、远离恶道恶友及一切烦恼
4、能藉由十大愿望引导,于一刹那间往生极乐世界
5、亲见阿弥陀佛等一切诸佛菩萨、蒙佛授记、转妙法轮
6、一心[受持][读诵][书写][为人演说]十愿者,能在一念中圆满具足所有行愿,令众生皆得往生极乐世界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6 11:02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6 11:25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佛说观无量寿经》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阿闍世王欲杀父亲频婆娑罗并关押母亲韦提希夫人,因此令韦提希夫人对这五浊恶世生起出离心并向佛求教如何观清净业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宗旨

这部经通过教导众生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即十六种观法,‌令其顺利往生(上品上生)



三、方便说与实义&次第与根器

以出离心为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韦提希夫人,实则是为我们表法的,透过韦提希夫人的遭遇令我们警醒世间为五浊恶世,是不可乐处,进而生出离心解脱轮回之苦,由此可知这是一部适应小乘根器的经典,为什么说是小乘根器?

之前讲过,小乘的观法都建立在苦和负面思维上
因为种种苦难,所以才求解脱之法

所以就有苦观,观照诸苦,以此厌离世间,以此明白世间不实,以求解脱

观自身不净,以断除对自我的贪着,观世间不净,以断除对世间和情欲的追逐

观白骨(这中间有好几个细部过程,请参阅瑜伽师地论),以断除对男欢女爱的迷恋

观世间无常,以断除对世间的执着

观诸法无我,观空(身空,世间空,一切空),以破除身心障碍

这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点,断除一切障碍自己的诱惑

所以小乘法以戒律为首重,以断除一切杂染,成就自身解脱为目的 —
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因为:
小乘的思想环绕在苦上面,
因为畏苦,所以离苦,所以是出离心厌世心 —
[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2#

不过,
有[出离心]也是好事情,因为能帮助解脱,也能帮助往生
所以[出离心]属于[解脱心],也就是[出离心]比较是属于[小乘心]
这是因为出离的原因是来自[害怕轮回(苦)]和[恐惧轮回(苦)]
如果是[负面或黑暗心态]的心念而选择修行或往生,这就会堕入[小乘心] —
法门实修帖 426#

因此,佛陀对于「一般娑婆众生」和「小乘行者」说:「苦集灭道」,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有受皆苦)
这是因为这类众生常因世俗表相而苦,因为内心对外在的贪欲无法满足而苦,因此,必须舍欲才能离苦
所以,对于这类根器众生,佛陀教导:「出离心」和「解脱道」,以远离世俗和「无我」「空」解脱世俗苦

因为,每个人
对于苦的来源、认知和承受以及转化能力也都不相同,所以,相应的法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按照次第说法和修行

对于小乘根器,佛陀以小乘经、法来教导,对于大乘根器,佛陀则告诫初学的大乘行者不可堕入小乘解脱道 — 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关于实义,(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经中次第说法的原则就是对实义的相关教导

另外,世尊藉由韦提希夫人厌世出离的因缘,教她转念心入光明,观想极乐世界、观佛菩萨光明... 也是实义的相关教导,因为

一切都在启发众生的发心,一切都在引导众生契入光明圆满的共鸣 — 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
大乘的修法原理就在于心念上,所以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佛法就是心法,发心和发愿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只要有信心,就能逐渐明白和体会 —
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四、观修

(1) 日想
(2) 水想
(3) 地想
(4) 树想
(5) 八功德水想
(6) 总观想
(7) 花座想
(8) 像想
(9) 遍观一切色身想
(10) 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
(11) 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
(12) 普观想
(13) 杂观想

(14) 上辈生想
a 上品上生
b 上品中生
c 上品下生

(15) 中辈生想
a 中品上生
b 中品中生
c 中品下生

(16) 下辈生想
a 下品上生
b 下品中生
c 下品下生

上面
观无量寿佛经(16观经)是佛陀教导末法众生实修"念佛三昧"的佛经
在此经,佛陀明确说明了成就念佛三昧的修法次第 —
作是观者(第8观),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观无量寿经(16观经)

所以,
观无量寿经也是一个三昧修法,很明白的,就是圆觉经讲的三摩钵提法 —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毗婆奢那

三摩钵提,就是观想忆念,就是观出形象,
只要静坐念佛拜佛持咒诵经中,有加入观想忆念佛菩萨形象和佛国净土都算在内
佛经中很多讲三昧的经典其实都是三摩钵提,观无量寿经也是,
初修就是观想忆念,成就后就是神通幻化利益众生
所以三摩钵提是幻化诸有的法门, 也就是神通法门 —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毗婆奢那




五、行法

a、末学理解文中十六种观修本身也是行法,因为
什么是行法,,就是去做,,去做就是行法,,不做就没有行 — 什么是行法?

所以
其实,任何经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都是行法 — 什么是行法?

b、除此之外,信愿行及净业三福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要如是修行

详见:净业三福是往生的助因,信愿行至少至心一念念佛是往生的主因

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三种福(即净业)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三种福也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修行净业的正因



六、功德

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修行这个三昧的人,现世就能得见无量寿佛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无量寿佛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名号,能灭除无量劫生死之罪,更何况是忆念不忘了,如果有称念佛号的人,他就是人中的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作他的道友,此人当坐道场,生往佛家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7 09:27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8 11:41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无量寿经》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释尊在耆阇崛山上六根喜悦,姿色清净,光明巍巍,阿难见此殊妙瑞相后,请法问佛:‘今日世尊住奇特法、今日世雄住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行、今日世英住最胜道、今日天尊行如来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

听到阿难的提出的问题后,世尊马上夸赞他的问题非常好,因为这要发自很深的智慧以及拥有一颗慈悲怜悯众生心才能问出来的,所以能利益和开化无量无边众生,接着世尊为阿难讲述法藏比丘(即阿弥陀佛)如何跟随世自在王佛精进修行、发大心大愿,一心为利众生,终成佛道的殊胜修行

阿难为众生请法(即本经缘起)



二、宗旨

本经介绍法藏比丘(即阿弥陀佛)为救罪苦众生,因地所发四十八大愿,以及善巧方便思惟建立(化现)西方极乐世界而终成佛道,接引十方无量众生离苦得乐。法藏比丘是每一位佛弟子当如是学,如是发心发愿的榜样和典范!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发心]和[发愿]
而且一开始就要[究竟发心]和[究竟发愿]
何为究竟?
就是[楞严经]讲的初发心第一决定义
就是[以成佛为根本发心]
让自己的[因地]就是[为了成佛而学佛]
这样目标就不会偏颇,果报不曲 —
法门实修帖217#


三、行法

学佛修行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广大发心和发愿,要发早日成佛和普度众生的心,因为藉由这样的发心发愿就能与诸佛菩萨慈悲愿力相应,蒙佛力加持在自利利他过程中明心见性成就佛道

这也是楞严经中讲的重点,初发心第一决定义,初学就要从佛的因地开始,从佛性下手
由于发这样的愿,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逐渐成长

真正如实发起无上菩提心, 这是末学觉得最重要的
真正发心,  就能真正有动力,  也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护持
真正发心,就能不退转的走在菩提路上, 接受不同阶段的考验和菩萨行 —
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若能在娑婆中学习破除虚妄而见性,
无论在修行次第和成就速度或往生净土的品位,自非一般行者可比拟
由经上可知,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证例 ——
[众生平等]和[怨亲平等]

详见习经记录帖:释迦牟尼佛的成佛经历,以及诸菩萨如何发心效仿成就无上佛道

还有,法藏比丘一心专修庄严妙土、自利利他,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为我们以身示教

以及法藏比丘向佛宣说自己的弘深誓愿四十八大愿,都是我们效仿的典范

佛教导我们应该以诸佛菩萨的本愿为愿,也要以诸佛共愿为愿(就是普贤十愿)
而且很多佛菩萨都是把以前的佛菩萨愿望当作自己的发愿的
这看[大悲莲华经]就知道了 —
法门实修帖136#



四、方便说

世尊对极乐世界的描述,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这是方便说

详见习经记录帖:介绍法藏比丘成佛后微妙殊胜的佛国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1) 法藏比丘成佛后的国土在西方,叫做极乐世界
(2) 法藏比丘成佛已有十劫之久
(3) 极乐世界到处都是七宝所成: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4) 极乐世界没有山、没有海、没有山谷、没有三恶道、没有春夏秋冬(因为温度始终最为适宜)
(5) 众生皆依业力(信愿行及净业三福)而往生极乐世界
(6) 无量寿佛的威神和光明最为第一
(7) 无量寿佛的光明能灭除众生贪嗔痴等烦恼,能令三恶道众生离苦得乐
(8) 至心称赞佛功德者,能随意往生极乐世界
(9) 无量寿佛的光明即使用一劫的时间都不能说尽
(10) 无量寿佛寿命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11) 声闻、菩萨众的数量多到无法计算
(12) 极乐世界遍地都是七宝树
(13) 宝树随风吹动发出微妙的法音,令听闻者获得甚深法忍
(14) 极乐世界的楼阁、精舍、讲堂、浴池等都是七宝所成,微妙殊胜 o)
(15) 宝池水温随众生心而自然调到适宜温度,水波流淌同样能令法音宣流
(16) 极乐世界的众生具足清净的色身、美妙的音声、种种神通和功德,衣食自然而现
(17) 极乐世界的众生智慧具足,且拥有与佛一样的外貌
(18) 极乐世界众生因为善业感召相貌殊胜超越第六天王
(19) 极乐世界的资具同样是应念而现,德风温雅能除众生烦恼
(20) 极乐世界随风吹动花瓣遍满佛土
(21) 极乐世界众宝莲华周满世界,华中诸佛为众生演说妙法

为什么是方便说,末学理解:因为法藏比丘(即阿弥陀佛)深知众生心、性、欲,知道娑婆众生业障深重畏苦畏难,并非于苦于乐平等视之实证不二,因此便为众生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以此吸引众生都能发愿往生并次第接引,令众生先远离五浊恶世,然后在清净的修行处继续进修增上发心,再回入娑婆广行菩萨道普度众生

因此,
极乐世界是对众生很方便的地方,所以诸佛菩萨劝众生(不论何种根器)都要往生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更是第一个带头的菩萨,详见[无量寿经] —
为了现世安乐、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了现世解脱轮回和普度众生

详见习经记录帖:诸菩萨以身示教,都慈悲引导带领众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五、功德

1、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经过此生后必定在世间成佛,除非他们自愿留在世间普度众生

详见习经记录帖: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皆当一生补处

2、下面介绍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所得种种殊胜功德:

a、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都具足三十二相,智慧充满,永离恶道
b、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在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供养诸佛
c、往生极乐世界亲听无量寿佛宣讲佛法,所得法喜和快乐无法言语
d、极乐世界的菩萨智慧充满、辩才无碍、具足成就无量功德
e、佛以种种譬喻赞叹极乐世界菩萨的殊胜功德
f、极乐世界菩萨具有如是无量功德

3、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4、清净心在娑婆世界受持斋戒一日一夜相当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



六、观修

a、正观世间财物皆是无常变坏,当舍既舍,一心念佛

b、正观并超越世间凡情,避免结恶以及免遭恶道苦报

c、正观世间之事无可乐者,应当勤行精进,发愿往生



七、实义

信为功德母,以深切的信心一心念佛学佛,并以广大愿力与诸佛菩萨相应转凡心为佛心,深入众生,自他兼利



八、次第

a、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有上辈、中辈、下辈三类

b、极乐世界的众生有胎生和化生的区别

藉由上面经文我们可以知道,信的次第不同,所得功德利益及果报也不尽相同

虽然
都是「信佛」或都叫「信佛」,那也有各种不同次第上的差别
虽然如此,不过,如果能信佛,总的来说还是好的,而这其中的次第差别则是来自于众生的累世业障
所以,在信佛的过程,因为业障和智慧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次第的信解 —
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因此,真的想成佛,就要不断的增上,随时反观自照,破除自己当下的执着(不论是外相或观念认知,甚至情绪),朝真正的「佛智」迈进 —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九、戒

a、佛告诉阿难,唯除五逆罪和诽谤正法者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五逆罪」:就是五种罪大恶极的罪恶,分别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需要说明的是,
关于「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根据《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的说法,就算犯「五逆罪」,
只要临终前能真心至心忏悔,然后念佛求生净土,还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属于下品生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毁谤正法」,
基本上,如果不信佛和佛法,认为信佛学佛是迷信
就是如果连「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都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往生,那当然不可能往生 —
为什么要念佛、命终求生「极乐世界」?

详见习经记录帖:往生的条件:一念至心回向愿生极乐世界,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

b、断除疑惑,
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者,若心生怀疑则生边地,五百岁听不到佛法



十、罪报

a、五恶、五痛、五烧

何谓五恶?五痛?五烧?
第一种恶:杀生所要承受的痛和烧
第二种恶:偷盗所要承受的痛和烧
第三种恶:邪淫及所要承受的痛和烧
第四种恶:妄语及所要承受的痛和烧
第五种恶:饮酒等恶业以及所要承受的痛和烧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19 11:16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19 11:17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十善业道经》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此经宣讲地点是在娑竭罗龙宫,世尊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聚在一处,然后对龙王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所以造作种种恶业,因此堕入六道轮回流转,所以应当如法修学善业,也要带领众生一同修行善业、明白因果,迈向解脱、远离恶报及轮回苦



二、宗旨

断恶修善,“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要知道此十善法“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也就是说,此十善法是生而为人身的基本保证,更是获得天人身、获得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的基础修行



三、行法、方便、功德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諠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上面经文,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即是行法、也是持戒者所获的功德、也是方便说

为什么说是方便?因为世尊藉由这些功德利益先满足众生需求,进而善巧方便引导众生断恶修善

包括后面的“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更是进一步引导众生学习发心发愿,增上次第,深入修行



四、观修、实义

此经是一部义理观照的戒行门经典

义理(第一义或实相),这个观就是智慧觉照,,就是圆觉经讲的禅那,于分别相中了无分别,,直见实相
当然,这个义理也可以不是那么难的,,可以是比较容易的内容,,这要看那本佛经讲的是什么
例如,十善业道经,就是安住于体会十善的心境,,如果是学习四无量心,,就安住体会慈悲喜舍 —
[略说]佛经该背吗? 该怎么背?


五、戒与次第

戒:“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次第:基础修行阶段必须遵守的戒律

在基础精进实修的修行阶段
五戒十善是根本,这一定要尽快圆满,才能免去修行过程中干扰和障碍

所以一定要
[断杀][吃素](尽量晚上不外出,以免不小心撞伤或踏死众生,也避免邪恶非人鬼神干扰)
[戒盗](除了偷盗,请注意一些公家的小东西可能平常随意拿走或放入自己口袋,或占用公物)
[戒酒](1.断除贪着,2.以免丧失自制力而犯错酿灾,或引发非人鬼神干扰)
[尽量禁口,默念佛号](避免四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口业)
[远离外道和恶友](才能断除世俗[贪][嗔][痴],才能断除[邪见]和非人鬼神干扰)
避免引起夫妻正淫以外的一切行为

或许您们之中有人已经发心好好修行,但是却还没落实上述要点
这就会有干扰和障碍,会有累世宿业果报现前,边修边漏,难以圆满 —
[必修]五戒十善


六、罪报

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由上面两段经文可知,心念的影响力及相由心生的道理

如是因如是果,只有身、语、意趋于清净才能感召善果,最终迈向解脱、远离恶报及轮回苦

所以,
[心念]决定众生[轮回]或[成佛]
[心念]是一切的根本,
这也是末学常讲心法的原因,因为这是根本 —
[略说]为什么常说众生根器因缘不同,所以成就或果报不同?
什么是轮回的根本呢?
就是[贪欲][瞋念][愚痴]
什么是[贪][瞋][痴]呢?
就是负面的心念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
就是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光明心,不二心
就是种种正面的心念

所以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
[略说]为什么常说众生根器因缘不同,所以成就或果报不同?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0 10:59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聚在一处,其中弥勒菩萨代众生请法问佛:菩萨如何能在无上智慧中做到只用很少的功力且不经勤苦,便能快速证得广大佛法?菩萨如何能在生死苦海中不受无量众苦所逼迫而能在诸佛法中快速证得智慧圆满?



二、宗旨

藉由观修慈心三昧,而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的法门

慈悲能生大光明,没有敌人没有畏惧

所以说
慈悲是最高法术,智慧是最上神通 —
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所以,
菩萨行者应该发起大慈悲心普渡众生,让众生都解脱轮回愚痴无明之苦
当我们发起大慈悲心,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最大的护法,永远支持我们 —
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三、行法与方便说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白佛言。
大德世尊。一切智者。于诸法性。能正觉了。遍知众生善恶之业。凡愚由此。生死往来。善能开悟三乘之道。及以三乘。同归一乘。
一切众生。根性差别。及于烦恼缠盖之中。有如来种。普皆明见。无有谬失。又知诸法皆悉是空。如梦如幻。如阳焰等。无有坚实。
而大悲无尽。以善方便。令诸凡夫。见佛色身微妙之相。
佛身者。般若波罗蜜之所成就。自然真实。常住不变。犹如虚空。

上面是弥勒菩萨称赞佛的经文,也是普贤十愿之称赞如来的教导,我们当如是学



四、功德

佛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得闻此修慈经者。则能销灭无始时来诸恶业障。离众病厄。为一切人之所爱敬。于其中间。或至临终。必得奉见十方诸佛。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或得三昧。或得法忍。或得入于陀罗尼门。其心安隐。无有死畏。永离一切诸恶道苦。必生清净极乐佛国。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这部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者,能消除无始劫来一切恶业,远离一切病苦,并被一切世人所喜爱和尊敬。这样一直到临命终时,必定亲见十方诸佛,得佛授记,或者获得三昧,或者获得法忍,或入于陀罗尼门,总之身心都会得到安稳,无有死畏(初学菩萨,虽欲运广大心,内外俱施,然有时施以财物,而于身命顾惜,不能自舍,是名死畏),远离一切恶道之苦,命终必定往生清净极乐国土,与佛菩萨为眷属!

此修慈者。乃至未能离于分别。未能不起我我所见。常得六种梵天之福。若舍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先世已来。所有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佛子。一切菩萨。皆应如是修习慈心。

这段经文是说,凡是修慈心的人,虽然暂时未能出离分别执着心,未能不生我及我所见,也能常常获得六种梵天福报。更进一步如果能出离分别执着之心,远离我及我所见,这叫做广大慈,因此而能消除累世所有罪障,很快能证得无上菩提!



五、行法、观修与实义

佛子。若诸菩萨。修习慈心。应在空闲寂静之处。以清净信。摄诸心法。观察其身上下支节。皆微尘聚。地水火风。和合所成。
复应思惟。即彼一一微尘之内。皆有虚空。是诸虚空。莫不悉以容受为相。又应想念。彼诸微尘。清净明彻外如瑠璃。内如紫金。庄严妙好。柔软芬馥。


复应观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一一众生所有支节。一一支节。所有微尘。皆亦如是。若诸菩萨。于自他身一切众生。作于如是决定解已。
复应想念自身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佛国。其中宫殿。瑠璃所成。白银为门。黄金为柱。广博崇丽。光影洞彻。宝堂间列。宝墙围绕。宝阁宝楼。处处分布。其中各有诸天宝床。重茵绮褥。敷置其上。


复有无量上好园苑。围绕庄严。其园苑中。皆有浴池。悉以七宝而为提岸。黄金栏楯四面周匝。清泉长流引注其中。香末为泥。金沙间错。八功德水。弥满澄净。波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菡萏开敷。周布其上。其池四边。多诸宝树。真珠为花。光色滋荣。其果成熟。香味具足。于诸树下。置天宝座。一一座前。宝器行列。甘露美食。莫不充满。

复应想念。如是一切诸佛国土。青绀琉璃。以为其地。众妙七宝。绮错庄严。是诸土中。所有微尘。清净细妙。如天上宝。其光晃曜。如盛明日。其色美好如阎浮檀金。香气氛氲如乌罗伽栴檀。质性柔软如迦旃延衣。触着于身能生悦乐。

作是观已。即应想念。从此东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皆来入我诸佛国土宫殿之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彼诸世界。所有众生。皆亦如是。

又应想念。如是六道一切众生。皆同威仪。色相相似。其身柔软常有香气。丈夫之相。具足庄严。离诸苦恼。受天快乐。是诸众生。
若须衣服庄严之具。即时往诣劫波树下。随其所须。应念而得。种种众具以为严好。譬如他化自在之天。
复有香风从八方来。其风触身。令心适悦。有诸乐器。无人抚击。随风回动。出妙音声。
是诸众生或在宫殿。或游园苑。或有食于诸天美食。或执宝器。而饮甘露。或有坐于莲花之台。身佩璎珞。两边垂下。财宝充满。众具备足。随其所好。种种欢娱。 面目熙怡。身心悦怿。体常无病。盛年好色。不老不死。功德势力。皆同一类。无有为人之所使者。悉能摧灭淫怒愚痴。当证菩提。究竟安乐。


佛子。是修慈者。若在如是众生之中。见一众生于已有违。心缘于此。不生爱念。则应以智慧。深自观察。我往世中。定于此人。作重业障。以是因故。还于今日。 障我菩提。我若于此人。不生欢喜。则于余一切众生之处。皆亦不应。而作饶益。
何以故。以无始时来在生死中。无一众生非于过去。曾害我者。若于此众生。不生怜愍。于余一切。当亦复然。我今普于一切众生。皆行饶益。是故于此。决当慈念。复应思惟。瞋恚因缘。能令众生。堕于地狱。若怀怨结。后必生在毒蛇之中。


若我来世。受斯报者。当令彼人。深快其意。故应舍离所有瞋恚怨结之心。
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多瞋众生。在在生中。所受之身。恶毒充满。故应修习慈愍之心。永远离于瞋恚怨结。平等平等。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若如是思惟。离瞋结已。次应想念。十方诸佛。与诸菩萨声闻大众俱来。入我诸佛国土宫殿之中。是诸如来身量大小。过人一倍。具诸相好。端正香洁。以天衣服。 庄严其身。各各坐于千叶莲花师子之座。一一无量众所围绕。覆以宝盖。悬众宝幡。种种璎珞。周匝垂布。有天乐器。不鼓自鸣。其音和雅。闻者喜悦。香风徐动。 吹诸宝树。幢幡盖网。璎珞等物。出妙音声歌赞如来种种功德。黄金为器。七宝庄严。其器光明。犹如日月。所有香气。如坚黑栴檀。甘露满中。而以供养。诸佛菩萨及声闻众。其诸菩萨阿罗汉等。皆于如来最上法中。游戏快乐。

复应想念。一切众生。皆于诸佛座前而坐。佛为演说修慈之行。如我今时之所修习。言音美妙。悦可其心。令诸众生。获最上乐。譬如有人。得甘露浆。而以洗沐。 息除劳苦。形神休畅。此亦如是。以法沾心。灭诸烦恼。身心寂静。永得安乐。

复应想念。如是一切宝幢幡盖。衣服等物。所有微尘。光明朗曜。出过于日。柔软细滑。如触天身。所出之香。如牛头栴檀。其色清净。如毗琉璃宝。一切物像。皆于中现。又应想念。彼诸如来一一如来身之微尘。柔软光色。转加殊胜。比前微尘。逾百千倍。

复应观察。我所思念。一切众生。性空无我。如梦如幻。如阳焰如眩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自性皆空本无有我。凡夫无智。于彼妄执。有我自性。是故不能解脱生死。

复应观察。一切诸法。体相微细。皆悉空寂。凡夫之人。以自分别。生诸境界。自分别中。还自系缚。乃至未了心之自性。齐尔许时。如在梦中。妄着诸境。

复应观察。一切三界皆悉是空。空不碍空。我今慈心。犹为狭小。
又应思念。如一切众生及以诸佛。性空无我。当知我身亦复如是。一切国土亦唯想念。作是解已。


复应观察。彼诸所有一切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三世诸佛国土。是诸国土。最极清净。超过于前所有佛国。三世诸佛三世众生。及以三世庄严之事。皆悉具足。三世劫数入于一念一一念中。三世诸佛。坐一切处。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入禅定。或说妙法。或飡美食。或饮甘露。一一佛前。三世菩萨。及阿罗汉。围绕而坐。三世快乐。充满其身。亦自见身。在诸佛所。受于如是三世安乐。

复应想念。一一念中。我三世身。各持无量上好供具。而以供养一切诸佛。菩萨声闻。及以施与众生之类。于一一念。从其身出种种香云。云中复有无量宝盖。庄严绮饰。弥覆一切诸佛如来菩萨声闻。及以六趣众生之上。其云复雨天之甘露及坚黑牛头栴檀香末。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妙香花。妙意花。皆从空中。缤纷而坠。电光烈曜。如日舒景。雷音震动。闻者悦豫。一切诸佛菩萨声闻。及诸众生。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四威仪中。其身恒受最上安乐。

佛子。譬如比丘。入遍处定。于一切物。皆作地解水火风解。以如是解。摄持其心。修慈之人。亦复如是以慈胜解。庄严摄持。

复应思惟。我今所与众生安乐。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师作所幻事。我亦如是。与诸众生种种安乐。又如幻物无有自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本来无有我我所性。又如渴鹿。于阳焰中。妄生水想。勤苦奔逐。我心行慈。当知亦尔。又如阳焰。水不可得。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我性。

又如梦中见种种物。梦心分别。谓为实事。及至觉时。了无所在。应知诸法皆亦复然。如瞖目者。于净空中。见种种物。谓之为有。其人后得阿伽陀药。治眼瞖尽。 所见之物。悉皆随灭。如是众生。以有身见及边见故。而有我想。若得智慧药。灭除此见。所有我想。亦随止息。是故我应如是修慈。如从梦觉。离我我所。

藉由观修的目的让自己保持正念观照,进而取代凡夫观念和知见,逐渐走向解脱

所以,
大乘观照实修的观想重点在于~
以佛心:清净心慈悲心感恩心欢喜心光明心平等心
回向自己和众生都恢复佛性光明圆满自在而成佛
以此观心,而逐渐真正契入佛性本心
(这只要多参照讲三昧观行的佛经就会明白.例如[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的[慈心三昧]) —
法门实修帖36#



六、次第

本经属于心法次第的实修,

心法就是不辛苦的方法,心法就是观察觉照的方法,就是解脱负面心念的方法 — 修行苦吗?

所以佛法是心法,是转凡心为佛心的修行法门,透过心念的转念逐渐清净第八识,藉由

正向的清净光明心念,则能让人欢喜安乐而解脱成佛 — 为什么总是无法消除疲劳?为什么总是累?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1 11:13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1 15:23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佛说阿弥陀经》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此经略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等事。令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最为切要。此经所摄,拣除小善根福德因缘。唯摄一类纯笃之机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这是一部佛无问自说的经典,为什么佛要不请自说?

因为经中讲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经文如下: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这对请法者来说要具有一定智慧才行

就像《药师经》讲,文殊菩萨已是智慧第一了,可是在为众生请法时还要蒙佛力加持

所以佛说世上两种人非常稀有

复有二人。一[善问难]。 (善于发问)
二[善能答]。 (善于答问)
善问难者汝身是也。善能答者谓[如来]也。

善男子。因是[善问]即得转于无上法轮。能枯十二因缘大树。能度无边生死大河。能与魔王波旬共战。能摧波旬所立胜幢。



二、宗旨

此经劝告众生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西方极乐世界),还应当广修善根福德因缘,深信切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三、功德

经文如下: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四、观修、方便与实义

经文如下: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颇梨、车&#149938;、赤珠、马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鹄、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趣。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段经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好与庄严,让人心生向往,因此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
[念佛]是[方便法],但是也是[究竟法]
以念佛的[功德方便]来引导众生,所以是[方便法]
[略说心法]自他不二

方便的原理在于透过:

介绍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功德利益 — 皈依的功德利益,&如何劝父母和家人皈依学佛?

作为
劝人皈依学佛或学经念佛的诱因。— 皈依的功德利益,&如何劝父母和家人皈依学佛?
所以,为了世俗众生,需要有「佛像」和「佛经」以及「极乐世界」,来摄受众生和显示佛法的存在 — 修行的次第原理:「见山是山...」,「...练用还圆」

这是因为一般众生次第较低,需要逐步引导

而实义的原理在于透过:

观想、回忆佛经中讲述「极乐世界」的美好
(如果不清楚「极乐世界」的美好,那就先读「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
然后,忏悔自己累世业障与罪过,皈依、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这样,我们依靠「阿弥陀佛」的佛力和愿力,就必定能在今生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如何当下生起「欢喜心」,恢复「清净」、「自在」、与「光明」?
「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光佛」,光明普照十方世界
当下,只要我们静心体会,净心忆念「阿弥陀佛」
就能领受「阿弥陀佛」的光明佛光,就能除去世间苦
就能体会「当下即是净土」的清净自在与光明
所以,当下,我们可以等同在「极乐世界」,光明自在

心念和信念决定我们的未来,决定轮回或往生净土
过去(世)我们沉沦世俗,现在,我们要和法界光明结合
只要我们心存光明,就能与法界光明合一,而脱离世俗执着和苦难!
相信自己、相信「阿弥陀佛」、相信光明,这样就能逐渐远离黑暗!

世俗只是虚妄,光明才是真实!
只要心入光明,当下,我们就会发觉痛苦已经逐渐消失,这就是光明的力量!
相信光明,就能随光明飞升(生),脱离世苦!—
如何当下生起「欢喜心」,恢复「清净」、「自在」、与「光明」?

就能
当下生起「欢喜心」,恢复「清净」、「自在」、与「光明」— 如何当下生起「欢喜心」,恢复「清净」、「自在」、与「光明」?

这就是
由念佛深入[心法次第]逐渐增上即可成佛,所以是[究竟法],所以许多佛经上谈到[深心] — [略说心法]自他不二



五、次第

一般人看阿弥陀经,都是看到~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但是一个十地以上的菩萨看到的不是这个,
而是学习阿弥陀佛,以首楞严三昧在十方世界变现净土让众生依靠
这就是读经次第的差别,也是实修次第的差别 —
法门实修帖64#

所以,
不论是乍看多简单的佛经,能体会的程度一样由浅入深,次第大不相同
凡夫一般大都只是看到表面—
法门实修帖64#
但是一个真正实修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看到的是自己如何普渡众生— 法门实修帖64#

那么,该如何实修提升次第?
提升心境,发起大心,自己不再只是被救度的对象,更是佛菩萨的助手
发起普渡众生的菩萨道心,和成佛的心,这样在去思维 —
法门实修105#
采取[普渡众生]和[法界圆通]的方向,
这样您就会更明白[果德方便]以及[慈悲]和[功德]的原理和涵义 —
法门实修105#



六、行法

行法是信、愿、行:
信:【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愿:【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此经佛三次劝告众生要如是发愿
行:【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七、戒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为什么“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这是因为,
自己如果造众多恶业,因为因果的关系,当然会业力现前

而要超越业力解脱轮回,就该靠佛力而往生
可是靠佛力往生,要有条件
就是信愿行和净业三福,至少临命终一念念佛
可是临命终能否一念念佛的因素,在于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
善根福德因缘决定是否业力现前干扰正念,还是阿弥陀佛现前加持
问题就是在于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也是佛陀强调净业三福的关系

试想想,如果一个人临终不念佛,又没有善业福德,临终果报现前,这样如何往生
如果这样都能往生,那应该全部众生都能往生了,佛哪还要讲那么多,娑婆世界也没人了
所以净业三福是往生的助因,至心念佛是往生的主因,这些条件达成就能依靠佛力往生—
净业三福是往生的助因,信愿行至心念佛是往生的主因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2 10:38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2 10:40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由无尽意菩萨代众生请法问佛: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然后佛为无尽意菩萨及法会大众宣说观世音名号的由来以及如何以三十三应身普度一切众生

【三十三身】
又作三十三应化身。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普益而示现三昧中之三十三种化身。此系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举。其顺序为:(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毗沙门天身,(十)小王身,(十一)长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十八)优婆夷身,(十九)长者妇女身,(廿)居士妇女身,(廿一)宰官妇女身,(廿二)婆罗门妇女身,(廿三)童男身,(廿四)童女身,(廿五)天身,(廿六)龙身,(廿七)夜叉身,(廿八)乾闼婆身,(廿九)阿修罗身,(卅)迦楼罗身,(卅一)紧那罗身,(卅二)摩睺罗伽身,(卅三)执金刚身。
 补陀落海会轨无上记中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等四妇女身,而代以人身、非人身、妇女身、童目天女身;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则无毗沙门天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迦楼罗身、执金刚身等七身,而另加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女主身、人身、非人身,又将辟支佛身分为独觉身、缘觉身。另于梵文及西藏文之法华经则仅举出十六身。法华经卷七妙音菩萨品亦揭出妙音菩萨有三十六应身,梵文及藏文皆仅举出三十三身。(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十、观音义疏卷下、法华玄论卷十、法华义疏卷十二)((参见:三十二应)511)p513  FROM:佛光大辞典

【普门】
梵语 samanta-mukha。又作无量门。意指普及于一切之门。天台宗认为,法华经所说之中道、实相之理,即遍通于一切,无所壅塞,故诸佛菩萨乘此理,能开无量之门,示现种种身,以拔众生苦,成就菩提。又以此为根据而有“十普门”之说,即: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断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成就众生普、供养诸佛普等十普门。依此可顺序完成自行化他之德。
 华严宗认为,圆教所说重重无尽主伴具足之理,即于一之中摄一切法,亦即华严经所说之一门教法,实包含一切门,故称为普门、普法。又密教认为,总该诸尊之德用,而包含一切总智总德之大日如来,称为普门;对此,弥陀及药师等诸尊仅现一智一德,此种佛、菩萨则称为一门。以大日如来为中心,而诸佛、菩萨、诸天等群聚会合之胎藏、金刚两部大曼荼罗,称为普门曼荼罗、都会曼荼罗;又建立此曼荼罗、称为普门坛;悉诵持此等海会诸尊之真言,称为普门持诵尊。此外,由“一即一切”之立场而言,修行一门法,可得普门法之万德。然于此亦有持异说者。
 又佛、菩萨依种种缘,显示其种种形相,而来救度众生,称为普门示现。大日经疏卷一、卷四、卷八、观音经玄义卷下(智顗)、法华玄论卷十、法华文句卷十下、华严经探玄记卷二(法藏)、法华经科注卷八((参见:一门普门)54、“十普门”471)p4986  FROM:佛光大辞典




二、宗旨及次第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教导一般众生要对观世音菩萨生起信心,这样一心称念菩萨圣号,就能感应道交得到菩萨慈悲加持和庇护,远离一切苦难

教导实修者如何效仿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众生,以种种方便救众生离苦得乐

所以,如果读「普门品」而为世俗利益求「观世音菩萨」,那就不是真正符合「法华经」所要教导的菩萨次第根器
但是,如果读「普门品」,而能效法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把「普门品」当作自己落实「法华行」的教导,以此学习「法华行」
那才是真正符合「妙法莲华经」的真正用意:用来教导真正发心的菩萨行者,以发心契入佛心,以(佛心)妙心契入佛性,成就一佛乘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三、功德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众人爱敬。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由这段经文可知是功德门的教导,是引导众生解除众苦的方法



四、方便说与实义

a、
“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

由上述经文,末学学到的是[四摄法]的教导

[四摄法]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法门,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同事摄]就是与众生同事,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 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也就是以[次第说法]为原则的教导

所以,
[四摄法]是属于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法门— 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是心法实修的过程,透过对众生的慈悲而发起大愿心~
以[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六度]为基础,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他,同事)来引导众生

逐渐让自己和众生都恢复佛性,这就是实修[首楞严三昧]的过程


[首楞严三昧]怎么修?如何明白[佛性]?[略说]心法实修的过程 ~ 六度波罗蜜&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四摄法

b、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末学从这段经文中学到的是普贤十愿之广修供养的教导,以及菩萨慈悯众生即使自己不需要也会善意收下并代众生转供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塔



五、行法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行法就是要具足信心、恭敬(礼拜或供养)、和一心(称念或供养)

南无吾师大悲观音!

弟子净慧慈光愿效仿观世音菩萨尽己所能将光明带给更多众生!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3 10:56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佛游化诸国时来到乐音树下,与八千位大比丘,三万六千位大菩萨,以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在一起,然后文殊菩萨承蒙佛力加持代众生请法,请佛演说诸佛名号和因地所发弘誓大愿的殊胜功德,令在场所有听众都能消除业障,以及令像法时期一切众生获得安乐,之后佛为大众介绍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发弘誓大愿以及殊胜功德利益



二、宗旨

介绍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和药师佛净土的功德庄严,以及药师法门的修行方法,比如诵经、续命神幡和燃七层明灯等,令如法受持者,救命延寿,解除一切世间疾苦,拔除一切业障,乃至成就无上菩提



三、功德及方便说

    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病悉得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缧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上面经文介绍的是师佛未成佛时发下的十二大愿,如今药师佛已经成佛,所以众生只要听闻或专念与受持药师如来名号,就能蒙佛力加持解除一切疾苦,令生活富足,令戒律清净,乃至解脱轮回,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四、行法

1、至心忆念、至心归依、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受持八关斋戒、受持此经为人演说,能满足一切愿求

    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㲉,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娑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媚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新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愿,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2、介绍净琉璃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庄严美好平等无差别,劝告有信心的众生都应当发愿往生药师如来的净琉璃世界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3、[诵经][燃灯][悬幡][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可使病危者好转痊愈、国泰民安、远离九种横死、免遭恶报苦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虐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婇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159656;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4、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十二药叉大将名字,能令疾病缠身的众生远离一切病苦

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毗罗大将,  伐折罗大将,
  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
  頞你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
  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
  招杜罗大将,  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五、次第与实义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惟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由这段经文可以知道,唯除尽此一生补到佛位的菩萨外,其他一切众生若能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其实都是佛力加持的缘故

所以哪些众生能得到上述种种功德利益呢,这就要求众生具有信心,这也是大乘行者的特点

因此,大乘的基础建立在[信]上,只有信才能深入大乘,所以经上说~[信为功德母]
所有的大乘功德本愿经,都叙述着法界无量众生和不可思议现象,以及诸佛菩萨
这些唯有[信]才能逐渐深入,唯有[信]才能由无量方便逐渐契入真实
因为大乘所显露和教导的就是无量和真实,直接引导众生契入实际,不着在苦难上,而是以[信]解脱
所以,大乘行者只要能信佛,能相信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以此遵守大乘慈悲和戒行,就能往生净土
这完全建立在正向的基础上来离苦,以广大发心的氛围和共鸣方式来契入宽广的法界
以广大心量的方式超越苦难和执着,逐渐契入光明和实相而自在,自在即解脱,无量无边
这不是断灭,而是真实,这和小乘讲的贴身的苦和解脱苦的方法全然不同
大乘的教导是直接用信任佛菩萨的方式,以信来引导进入光明而离苦,以光明自在逐渐契入真实而达成真正的解脱
这用凡夫的智慧和逻辑是无法明白的,所以被小智或无智众生认为是迷信
不过,这种正向观念的精神疗法已经逐渐被医学和科学所重视,不再是迷信

所以大乘佛经有无量方便和无量神通,全都以[信]为基础,
引导众生发起大心,而契入佛菩萨光明和佛国光明,甚至法界光明
以清净和光明来解脱一切苦难和执着,不着边际,不着两边,自在解脱,这才是真正的究竟结果
这个究竟结果就是所有大乘佛经最后的结果,所以大乘佛经完全能解释小乘经论没办法解释的结果

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
大乘的修法原理就在于心念上,所以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佛法就是心法,发心和发愿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只要有信心,就能逐渐明白和体会 —
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一切都在启发众生的发心,一切都在引导众生契入光明圆满的共鸣
因为大乘不可思议,难懂难信,所以大乘以信为首要,以发心发愿为首要,直接以宽广清净的心量契入光明实相,以自利利他为目的 —
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六、戒与罪报

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这段经文讲到如果众生因为信心不足而心生怀疑或不信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能获得所有功德满一切愿求的话

这就是诽谤诸佛 (可见起心动念都有因果,不可不慎啊)

这样的众生在生死轮回中不但会失去广大利益,命终还会堕入三恶道轮回流转

所以此经的戒就是要我们戒除疑心,否则不但得不到功德利益,还会堕入恶道受苦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5 09:15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楞严经卷六》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世尊在第五卷问【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然后本卷由观世音菩萨讲述自己如何修习【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的过程及方法



二、行法

观世音菩萨通过发心,经由闻思修获得成就
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关于闻思修,佛在大般涅槃经中也有讲过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
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思维佛法,实修佛法

由此可知,闻思修在修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功德

1、观音菩萨将身心供养观音如来,因此能与诸佛菩萨慈悲愿力相应(印),“身成三十二应

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为人主,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其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复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紧陀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陀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薰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2、由于观音菩萨【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所以能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身心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我复以此闻薰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者薰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六者闻薰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九者薰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号名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3、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获得上述种种殊胜功德利益的学习要点就是发心!如实发早日成佛和普度众生心,就能
得到佛菩萨的真实加持
所以目标要远大,回向让自己和众生都成佛,这样才能超越一切[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所以
只要深入经藏,深入甚深佛法,就会明白
一切都是佛力!

那么,什么是佛力?真正的佛力来自于哪里?

佛经上讲,修行成佛,一切靠的都是佛力,而这佛力,从法性原理上来说,是佛力,也是佛性之力,无二无别
所以,在在都破除修行者和佛菩萨的分别,平等无二,心心相印 — 辨析:自力?他力?




四、观修

1、下面经文属于有形象的观修
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数奏。

2、下面经文属于义理观修,经中非常详细的分析和解说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才是最易成就的方便法门,能令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的法门

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从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五、方便说

下面经文藉由阿难为我们以身示教,修行要广大发心,要发普度众生之心

“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为什么要发普度众生之心?因为这样才能终成佛道

因此,
什么是学佛?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
[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而且,透过
发起大心,这样就能相应和继承佛菩萨的愿力和法力
就能在领导别人的过程中增上修行和智慧
就像末学发愿领导众生学佛一样,这其实是对自己实修最大的帮助 ——
法门实修帖 422#
所以发起大心帮助众生的同时,其实就是自我超越,对自己的利益最大

因此
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尽力修行,光明回向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难
真正发起大心才能真正解脱轮回真正成佛
这就是学佛成佛的原理,也是为什么要发大心,要回向的原因
重点就在于心的转化,从凡夫心变成佛心
所以说佛法是心法,修行如果能认清这心要,修行才容易快速增上 ——
[解答疑惑]超度到底有没有用?




六、次第与实义

下面经文讲到真正的道场不在外面不是佛寺,在于众生这颗心,由此可以看出此经属于心法实修次第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七、戒与罪报

下面经文讲到杀盗淫妄语这些都是轮回因,因此我们应当摄心为戒断除杀盗淫妄语,否则因不正果则曲,即使有再多智慧和禅定,也会堕入外道,终不能成就佛果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即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神鬼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萨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禆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挹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骂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直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是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由此可知,
一切都是念头的作用,
什么样的念头和行为,就产生相对应的后果 —
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
六道轮回不是谁规定的
就像水往低处流,这是地心引力的作用
满脑贪瞋痴,就会堕入恶道中
善恶参半,就可能投胎入人间
杀生或罪大恶极就容易堕入地狱
淫念炽盛就容易堕入畜生道
贪心吝啬就容易堕入饿鬼道
慈心善良就容易往生善道,如天上或人间富家
学习正法修行就容易生天或往生净土甚至解脱轮回 ——
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

学佛就是
修正自己的心念和行为 — 学佛要坦然正直,果则不曲
[正信][正因][正行],所得的就是[正果]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6 11:51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8-26 17:01 编辑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楞严经卷七》习经共修体会


一、行法

1、末法时期的众生想要安坐道场,应当灭除贪淫心,受持佛的清净戒律,发菩萨愿,沐浴洁净,经二十一日,世尊自然现前,摩顶安慰开启智慧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2、末法时期想要建立符合佛世尊清净轨则的道场,应当如下面经文所说这样如法结界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花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花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沙糖、油饼、乳糜、酥合、蜜、姜、纯酥、纯蜜及诸果子、饮食、葡萄、石蜜,种种上妙等食,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飨佛菩萨。令其四外遍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兼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知、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于初七日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恒于六时诵咒绕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罗咒;至第四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二、功德、方便、与实义

1、一心诵持楞严咒,能灭宿世业习、速证无学、或决定成佛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2、受持、书写、佩戴楞严咒的功德利益

a、受持此(楞严)咒,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b、受持此(楞严)咒,令一切有学远诸魔事,证阿罗汉果
c、书写佩带楞严咒者,尽其一生所有诸毒不能害
d、受持此(楞严)咒者,能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e、自诵或教他人诵(楞严)咒者,不受水溺、火烧及一切恶心毒害
f、即使以散乱心心忆口持楞严咒,金刚藏王菩萨也会日夜守护与加持
g、或读或诵或书或写或带或藏此楞严咒,及尽心供养者,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之处
h、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常与诸佛同生一处,因此令戒根、智慧等皆得成就
i、持此楞严咒者,一时销灭往昔所造一切诸恶业,不论轻重
j、诵持此(楞严)咒,令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者,等同作坛行道之功德,没有两样
k、诵持楞严咒者,能灭五逆、四弃、八弃重罪
l、读诵、书写、佩戴、安置楞严咒,能消宿业,不久便得无生法忍
m、诵持、佩戴楞严咒者,求子得子、求长寿得长寿...... 命终随愿往生十方世界
n、国家如果有难,民众只要礼拜供养及佩戴楞严咒,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o、楞严咒所在之处,龙天欢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乐,一切灾厄不详之事永不能入
p、楞严咒能保护末法初学者,心入正定,得大安稳,还能获得心通
q、无量百千金刚,梵王、天帝释、四天大王及鬼神等都发愿保护诵持楞严咒的人

为什么诵持佛咒有如上种种殊胜功德利益?乃至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因为,
那些从佛果流露出的果德方便(许多功德法门),乍看下太方便了,其实是很深的法 — [略说心法]自他不二

所以,
[念佛]是[方便法],但是也是[究竟法]
以念佛的[功德方便]来引导众生,所以是[方便法]
由念佛深入[心法次第]逐渐增上即可成佛,所以是[究竟法],所以许多佛经上谈到[深心] —
[略说心法]自他不二

所以,
其实[念佛]和[楞严咒]都是深法— [略说心法]自他不二

道理都是相同的,
例如,佛咒
对于不能明白实相义的佛子
佛菩萨教导众生佛咒的功德和神力


但是,其实佛咒的根本义就是佛性,就是法界根本实相义
所以心经所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明咒大神咒无上咒
因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佛性就是首楞严三昧(请详见大般涅槃经)
本圆满具足一切功德,不生不灭,不着二相,所以能破除一切相和魔扰


这样说可能众生还是无法明白
简单说就是自性本自光明,功德本自具足,所以没有一切障碍
这就是佛咒的真相,所以首楞严三昧能破一切,因为佛性本自圆满
这都是讲同一个东西,就是实相
所以功德本自具足,这就是佛咒的实相和威力
佛性和般若波罗蜜才是真正的佛咒,无上咒



不过对于一般众生可能无法明白这实相的原理和内涵
所以佛咒变成了众生可揣测的表相方便义,
变成了一种有神力的咒语,变成了可以摧破障难的工具
其实这是因为众生不明白本自圆满的自性本体
因为不明白佛性不明白实相,所以佛咒变成了由佛性功德流露出的方便,变成了方便义
所以佛咒变成了可以佩带和念诵的咒语,再借由众生对佛咒的信心,逐渐引领众生回归佛性本体,启发自己的自性功德
佛咒就由方便义回到根本的真相~佛性的真实功德


一切佛法都是如此,念佛拜佛持咒诵经,都是如此
不过这可不能认为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没用,因为方便与真实不一不异,都是圆满佛地的显露
您可以相信佛咒神力能摧破一切无明障碍,更应该相信自性功德圆满具足,光明无碍 —
[略说]佛咒的方便义和根本实相原理



三、方便说

1、阿难现身说法戒定慧一定要平衡,并请佛宣说楞严神咒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唯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这段经文说的是,阿难因为出家以来始终依赖佛的宠爱,因此只求多闻,忽略了实修实证,因此被焚天邪咒所禁锢

藉由阿难的遭遇以及对佛忏悔的经文,末学从中看到的知识点是:戒定慧一定要平衡

虽然佛陀也教导我们要多闻(多听经闻法),这是因为
最简单的智慧获得方式就是听闻,所以叫做闻慧 —— [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但是我们更要清楚明白,
听慧并不等于真实体证真实慧 —— 法门实修帖64#

要知道
「闻慧」,就是听闻而来,这种慧不稳固,需要守戒和定力来平衡,然后变成「修慧」
一般只听闻,却没实修,那才会产生问题,会产生听慧过于定的问题,
就是没有真工夫,这会产生傲慢等负面思维,又因为没有真正戒行和定力的工夫,
所以,最容易遭受魔扰
,或没实修犯诸恶业而堕恶道
因此,修行一定要「戒、定、慧」并重,才不会产生问题

所以
真正的修行,要「戒、定、慧」逐次增上且均衡(请参阅《大般涅槃经》)
修行如果没有戒行和定力做支持,单靠「闻慧」很容易就破功 —— [辨析]修行知道越少越好,只须依止善知识与一两部经典,不必广研经论!?

关于这点,阿难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身为佛弟子的我们也应当引以为戒

佛在《大般涅槃经》中也有慈悲教导,
修行的四或五个阶段(请见大般涅槃经和法华经...)

a.第一和二个阶段就是1.多亲近善知识,2.多[听闻佛法],多[阅读佛经],
这就是透过[听闻佛法]而增上智慧,这就是[戒][定][慧]中的[闻慧]

b.或透过[思维佛义],因为思维不同次第的佛义而增上不同阶段的智慧,
这就是[思慧],由此成就不同次第的开悟

c.透过[实修实证]和[为人演说],而逐渐实证[真实智慧],这就是[修慧]
不论是[闻慧]或[思慧]或[修慧],这都是佛经上有说明的


所以[楞严经]讲的很清楚,
道理可以透过[听闻佛法]或[阅读佛经]而马上了解,可算是[解悟]
但是习气的断除需要逐渐的消除,差别就是[实修实证] ——
法门实修帖328#



四、观修

想要获得真正禅定和实证如来智慧,首先应当认识清楚众生和世界这两个颠倒因、以及十二类众生受生轮回的根本所在,只有找到问题根源才能避免随业流转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蒱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趣颠倒故,和合软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沈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咀厌生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蒱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7 11:26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楞严经卷八、卷九》习经共修体会


一、行法

1、上卷经文中说到众生想要获得真正禅定和实证如来智慧,首先应当认清十二类众生因为妄想颠倒而轮回流转,接着这段经文讲到如何具体实修断除这些颠倒妄想,一是断除世间五种辛菜;二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远断除淫心,不饮酒,不吃肉,不生吃食物;三心不随外尘放逸流转,这样就能让心回归清净自性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花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常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二、名相

世尊接着讲到修行成佛的过程~ 菩萨的次第[菩萨的50或51,52或55位阶]
首先当然是能信, 信后能住, 住后能行, 行后回向众生, 回向后四加行, 四加行后成登地菩萨

(1)、干慧地
(2)、十信
(3)、十住
(4)、十行
(5)、十回向
(6)、四加行
(7)、十地

为什么讲菩萨的位阶  
因为就算我们学世间学问也要读书了解种种名词定义, 然后做实验来验证得到经验

今天我们学佛, 如果连修行的名相次第和内容都搞不清楚, 更不用说想实证了  
而且连佛经内容都不清楚, 这样就很有可能被(附佛)外道所迷惑所骗  
也很有可能盲修瞎练, 自以为成就, 大妄语, 误入魔道, 终堕地狱  
如果您读熟楞严经, 就会发现世间上这种人很多, 再也不会受骗了
我们自己看清楚佛经讲的菩萨位阶的要件, 也就不会犯了​​自以为自己有实证的错误
佛告诉我们明白这些修行次第叫做正观, 不然就是邪观 —
修行成佛的过程~ 菩萨的次第[菩萨的50或51,52或55位阶]


三、实义

文殊菩萨代众生请法问佛,这部经叫什么名字?应当如何信受奉持?佛告文殊菩萨,这部经叫《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又叫《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又叫《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又叫《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又叫《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阿难及大众听完佛的解说后立即顿悟禅那修进圣位,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四、戒及罪(果)报

一切众生原本都是清净的,因为众生妙明真心本来就存在,之所以会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都是因为众生各种爱染之心引起妄情,以及因为种种渴仰之心引发妄想,也就是说因为妄见生起妄习而随业受报,所以归根结底都是众生自业所感,并非菩提的过失

1、十因
2、六报
3、十类鬼道众生
4、十类畜生道众生
5、十类人道众生
6、十类仙人
7、欲界天的六类众生
8、色界十八天
(1)、初禅三天
(2)、二禅三天
(3)、三禅三天
(4)、四禅天
(5)、五不还天
9、无色界
10、四种阿修罗



五、观修与行法

上面世尊已经宣说了真正获得解脱的修行方法,接下来如果我们对于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可能出现的微细魔事不清楚的话,可能会因为无法识别而落入邪见,或者被自己的阴魔所困扰,或者被天魔,或者鬼神,或者魑魅所干扰,或者认贼为子,又或者以少为足,比如第四禅天的无闻比丘(缺乏智慧经验之凡夫比丘。彼自我臆断佛之说法,而修行结果又不符自己所信,遂谤佛难法。无闻比丘即指持此邪见之比丘),妄说自己已经证得圣果,等到天报享尽后衰相现前堕入阿鼻地狱

修行者应当如何避免被魔扰乱?

(1)、色阴十魔
(2)、受阴十魔
(3)、想阴十魔

参考阅读: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楞严经]原文与白话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8 11:02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优婆塞戒经》卷一,习经共修体会


一、故事缘由

‌优婆塞戒经‌是佛陀为善生宣说在家居士应受持的五种戒律: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及六重、二十八失意等大乘戒法



二、宗旨

《优婆塞戒经》是“初学在家居士都应该明白且遵守的基本知识和戒律,以及发心方法”,教导在家居士如何行菩萨道,如何做一名真正的菩萨的经典



三、方便说、及行法

1、世尊运用善巧方便导正善生契入正见

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命之与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于帝释,有供养者,释提桓因则为护助。南方之土属阎罗王,有供养者,彼阎罗王则为护助。西方之土属婆楼那天,有供养者,彼婆楼那则为护助。北方之土属拘毗罗天,有供养者,彼拘毗罗则为护助。下方之土属于火天,有供养者,火天则为护助。上方之土属于风天,有供养者,彼亦为护。’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如是六方不耶?”

  “善男子!我佛法中亦有六方,所谓六波罗蜜。东方则是檀波罗蜜。何以故?始初出者,为出智慧光因缘故,彼东方者属众生心。若有众生能供养彼檀波罗蜜,则为增长寿命与财。南方即是尸波罗蜜。何以故?尸波罗蜜名之为右。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寿命与财。西方即是羼提波罗蜜。何以故?彼西方者名之为后,一切恶法弃于后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北方即是毗离耶波罗蜜。何以故?北方名号胜诸恶法。若人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下方则是禅波罗蜜。何以故?能正观察三恶道故。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命之与财。上方即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上方者即是无上无上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命之与财。善男子!是六方者,属众生心,非如外道六师所说。”

2、世尊对善生说,以无量善业因缘和合而如实发菩提心者称之为菩萨,以此引导实修者为众生发心广修善业

      “世尊!以何义故名为菩萨?”

  佛言:“得菩提故名为菩萨;菩提性故名为菩萨。”


  “世尊!若言得菩提已名为菩萨者,若未供养彼六方时,云何得名为菩萨耶?若以性故名菩萨者,谁有此性?有此性者则能供养,若无性者,则不能供养!是故如来不应说言:彼六方者,属众生心。”

  “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师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师子等畜生之身。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众生有菩萨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

3、世尊还是以引导众生发心为主,对善生说求大智慧者称为菩萨,比如为了知一切真实之法而发心,为相貌端庄而有威严、为令身心坚固、为普度众生,甚至不惜身命的缘故而能发心,这样的菩萨称之为大乘菩萨

“善男子!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身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退转,二者、不退。已修三十二相业者,名不退转;若未能修,是名为退。复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菩萨奉持八重,具足清净,是名不退;在家菩萨奉持六重,具足清净,亦名不退。



四、观修

众生发菩提心的因缘各不相同,有上中下三种,因此菩提心无有定性

既然众生的菩萨性不是定有,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如实发菩提心,这就好比石头因为和合之后提取金子出来

众生因为有[思],这叫做[欲心],众生以各自所[思]再结合善业因缘而发菩提心,这就称之为菩萨性

这种先前没有,通过后来才生起的菩提心可以叫做菩萨性,但是未生起时,不可以说是定有

      “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瞋恚、愚痴、悭嫉,为呵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

  “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不如是,是名退转,如是菩萨则有退心及怖畏心。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大喜地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三种菩提无有定性;若有定性,已发声闻、缘觉心者,则不能发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何以故?诸外道等无因果故,如自在天非因非果。

  “善男子!或有人说菩萨之性,譬如石中定有金性,以巧方便因缘发故,得为金用;菩萨之性亦如是者,是梵志说。何以故?梵志等常言尼拘陀子有尼拘陀树,眼有火石,是故梵志无因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尼拘陀子具足而有尼拘陀树,当知即是梵志因果。是义不然。何以故?因细果粗故。若言眼中定有火者,眼则被烧;眼若被烧,云何能见?眼中有石,石则遮眼;眼若有遮,复云何见?善男子!如梵志说:有即是有,无即是无;无则不生,有不应灭。若言石中有金性者,金不说性,性不说金。善男子!因缘故则有和合,缘和合故本无后有,如梵志言无即永无。是义云何?金合水银,金则灭坏,若言有,不应灭。是义云何?若说众生有菩萨性,是名外道,不名佛道。善男子!譬如和合石因缘故而有金用,菩萨之性,亦复如是。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也。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



五、功德

发菩提心的在家居士所得福德胜过一切辟支佛果,而且从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吒诸天都会感到非常惊喜和认可,认为他们找到了人天共同的老师

“善男子!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29 11:08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优婆塞戒经》卷一 发菩提心品第二 习经共修体会


一、行法、与观修

佛在集会品中说到唯有菩萨才能如实发心供养六方(即六度波罗蜜)

然后佛又说,得菩提者称之为菩萨,拥有菩提性者称之为菩萨

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菩萨,就一定要发菩提心

佛陀慈悲,深知众生很多时候不懂得为什么发菩提心?

下面佛陀依照众生根器次第,详细举出种种发菩提心的因缘和目的

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
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
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
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
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
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
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
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
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
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
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
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
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

知道了为什么要发菩提心以后,还要按部就班如法落实与实践(修):

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
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嗔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
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憍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

相比有智慧的人,不是只为自己获利而发心,更能因为体谅众生苦、为救众生而效仿佛菩萨发大菩提心,详见下面经文

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
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

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异。

发菩提心到底有多重要?
佛经上讲行菩萨道的重点在于不退菩提心,只要不退菩提心就能解救众生,
剩下的只是个人因缘智慧方便善巧的问题,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
一切的不圆满,只要不退菩提心都能慢慢解决,所以不退菩提心是首要关键
所以,菩提心是行菩萨道最重要的事情 — [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我们都应当发大菩提心!
何谓发大乘菩提心?  ~ 思益梵天所问经           

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也。
所以者何。一切法无功德利。以无对处故。
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
但为大悲心故。灭众生诸苦恼故。不自忧苦故。生诸善法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故。舍我所贪着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患有为故。安住涅槃故。发菩提心。
世尊。菩萨不应于众生求其恩报亦不应观作与不作。又于苦乐心不倾动。— 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 思益梵天所问经



二、功德、方便说、与实义

1、功德
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这是因为,
所谓[业障],就是因为负面的心念行为造作产生的习气和共业,
这[习气和共业]对[修行和解脱]所造成的[障碍和干扰]就是所谓的[业障] —
[问答]如何快速消业?

当佛弟子
逐渐消除自己的习气和众生对自己的仇怨
逐渐改变自己的心念和行为,也逐渐转化众生对自己的观感
这样就能快速消除自己念头上的习气障碍和外在共业的干扰和障碍 —
[问答]如何快速消业?

因此,
[[想要业障快速消除]]
这要靠发心,靠真心,要靠发起修正自我,真心成佛和普渡众生的决心 —
[问答]如何快速消业?
佛法是心法,就是教导众生转化凡夫贪嗔痴心念为正念来解脱轮回的法门 — 同样一件事情,心念好坏的差别和严重性
发起大心,决心成佛和普渡众生,并且精进实修,体会心法,这样就能在实修的过程中快速消业或转业 — [问答]如何快速消业?

2、方便说、与实义
善男子!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能礼六方增长命、财,不如外道之所宣说。

因为佛法是心法,
有多大的菩萨心量,就会有多大的财富
内心是多么的不执着,就能承受多大的财富
这就是发心的因果
所以佛经上说发大乘菩提心有无量功德 —
让自己变成菩萨,和诸佛菩萨站在同一边,成为救度众生的人,而不是祈求救度的人 2#

所以,
佛菩萨救度众生是以调解众生的心为根本,这才是大智慧的展现 — [略说]如何真正帮助因果业障病患?
心解脱才能真正解脱 — [略说]如何真正帮助因果业障病患?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30 12:02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优婆塞戒经》卷一 悲品第三 习经共修体会

世尊在发菩提心品教导过要想成为一名菩萨一定要发菩提心,并且详细举出种种发菩提心的因缘和目的,然而可能有些众生还是无法生起菩提心。世尊慈悲,接着在本品中又为我们讲了【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然而悲心(悲他之苦之心)是发菩提心的生因(生,生起、启发之意。生因如种子,能生物),因为慈悲众生的缘故便能发心救度众生,所以我们都应当如是修习,详见下面经文~


一、观修

1、如何修悲心?

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
(佛陀解答如下)
1.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
2.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
3.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
4.又见众生迷于正路无有示导。是故生悲。
5.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
6.又见众生常为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是故生悲。
7.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憍慢。是故生悲。
8.又见众生为恶知识之所诳惑。故生亲想。如六师等。是故生悲。
9.又见众生堕生有界受诸苦恼犹故乐着。是故生悲。
10.又见众生造身口意不善恶业多受苦果犹故乐着。是故生悲。
11.又见众生渴求五欲如渴饮醎水。是故生悲。
12.又见众生虽欲求乐不造乐因。虽不乐苦喜造苦因。欲受天乐不具足戒。是故生悲。
13.又见众生于无我我所生我我所想。是故生悲。
14.又见众生无定有性流转五有。是故生悲。
15.又见众生畏生老死而更造作生老死业。是故生悲。
16.又见众生受身心苦而更造业。是故生悲。
17.又见众生爱别离苦而不断爱。是故生悲。
18.又见众生处无明暗。不知炽然智慧灯明。是故生悲。
19.又见众生为烦恼火之所烧然。而不能求三昧定水。是故生悲。
20.又见众生为五欲乐造无量恶。是故生悲。
21.又见众生知五欲苦求之不息。譬如饥者食于毒饭。是故生悲。
22.又见众生处在恶世遭值虐王。多受苦恼犹故放逸。是故生悲。
23.又见众生流转八苦不知断除如是苦因。是故生悲。
24.又见众生饥渴寒热不得自在。是故生悲。
25.又见众生毁犯禁戒。当受地狱饿鬼畜生。是故生悲。
26.又见众生色力寿命安隐辩才不得自在。是故生悲。
27.又见众生诸根不具。是故生悲。
28.又见众生生于边地不修善法。是故生悲。
29.又见众生处饥馑世。身体羸瘦互相劫夺。是故生悲。
30.又见众生处刀兵劫更相残害恶心增盛当受无量苦报之果。是故生悲。
31.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说甘露净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
32.又见众生信邪恶友终不追从善知识教。是故生悲。
33.又见众生多有财宝不能舍施。是故生悲。
34.又见众生耕田种作商贾贩卖一切皆苦。是故生悲。
35.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不相爱念。是故生悲。

(注: 可能有人看到佛陀讲这么多生出悲心的例子就会跳过去,其实这是佛陀的慈悲,也是佛陀的智慧
因为慈悲所以讲出这么多,让佛弟子能入观想而产生悲心,因为智慧才能讲出这么多
所以这段千万要好好观想,入心观照,就能生出悲心,这是修悲心最好的观法) —
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36.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
善男子。未得道时作如是观。是名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

(注: 我们还没得道,所以就是要像上面这样边观) — 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2、在家人应修悲心广行布施,则能具足六波罗蜜

善男子。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在家之人则能具足。
何以故。一切时中一切施故。是故在家应先修悲。
若修悲已当知是人能具戒忍进定智慧。
若修悲心。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

(注: 这边一样是鼓励在家众,说明在家修行能俱足布施,并说明修悲心就是要"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 — 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二、次第

悲与大悲的差别

唯有“真正具足智慧才叫做大悲”!救众生解脱轮回者才叫做大悲!

未得道时虽作是观。观皆有边。众生亦尔。既得道已观及众生皆悉无边。是故得名为大悲也。
未得道时悲心动转。是故名悲。既得道已无有动转。故名大悲。
未得道时未能救济诸众生故。故名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济。故名大悲。
未得道时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与慧共行。故名大悲。

(注: 这边很清楚讲到,真正具足智慧才叫做大悲) — 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三、实义

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

(注: 这点很重要,佛陀讲这么多就是要我们在家凡夫能真心发露慈悲心,不是只为了自己的福报) 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四、功德

善男子。智者修悲虽未能断众生苦恼。已有无量大利益事。

(注: 这是因为悲心是生因,能生一切善) — 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善男子。若人能修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业如须弥山。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人所作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

(注: 修悲心能灭除非常多的恶业,因为修悲心的关系,做少许善业就能得到非常多的福报,
坏恶业就是能灭除断除恶业,须弥山形容很大的意思,
总之,修悲是得优婆塞戒的方法,是目前的一个重点) —
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五、方便说

世尊针对不同根器众生,演说相应次第佛法,没有一定,都是对机说法,然而一切佛法都是循序渐进引导众生发心发愿,证得佛智

善生言。世尊。彼六师等不说因果。
如来今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

善男子。我为众生或说一因。或说二因。或说三因。或说四因。或说五因。或说六七至十二因。
言一因者。即生因也。言二因者。生因了因。言三因者。烦恼业器。言四因者。所谓四大。言五因者。未来五支。
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言七因者。如法华说。言八因者。现在八支。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
言十因者。如为摩男优婆塞说。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

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
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



六、行法

说到慈悲普度众生,末学最先想到的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具体如何真正落实与实践,请参考阅读:「觉有情」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8-31 09:57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优婆塞戒经》卷一 解脱品第四 习经共修体会

世尊在悲品中讲到悲心是菩提心的生因,悲心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此想要获得无上菩提者定要修习悲心,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心则不能得优婆塞戒

世尊接着又在本品中讲到,若有修习悲心者能获得一切法体诸解脱分,这是由于悲心的缘故,透过耳闻和思惟法义,以及智慧布施、清净持戒、广学多闻三种方便能令身口意清净,体指的就是身、口、意,所以身口意清净者则能获得解脱


一、观修、及戒

1、声闻、缘觉、菩萨修此悲心,则能获得一切法体诸解脱分
接着经文继续讲到,此解脱法并非欲界所能获得,因为欲界众生多有放逸的缘故,看到这里末学深深惭愧和忏悔,心中被敲响一记警钟,修行当勇猛精进、戒掉懒散放逸的习气

善男子。如是之法非欲界天之所能得。何以故。以放逸故。
亦非色天之所能得。何以故。无三方便故。
亦非无色天之所能得何以故。无身口故。是法体者是身口意。
郁单曰人亦所不得。何以故。无三方便故。
是解脱分三人能得。所谓声闻。缘觉菩萨。
众生若遇善知识者。转声闻解脱得缘觉解脱。转缘觉解脱得菩萨解脱。
菩萨所得解脱分法。不可退转。不可失坏。

2、观察此解脱法有两种人可以获得,就是在家人和出家人
因为这两种人能够至心听法,并且认真受持,听闻三恶道苦能心生怖畏,汗毛竖起,甚至涕泣横流,他们能够坚持斋戒,乃至于很小的罪恶都不敢毁犯,这样的人便能获得解脱

善生言。世尊。说法之人复以何义能善分别。如是等人有解脱分。如是等人无解脱分。
善男子。如是法者二人所得。谓在家出家。
如是二人至心听法。听已受持。闻三恶苦心生怖畏。身毛皆竖涕泣横流。坚持斋戒乃至小罪不敢毁犯。当知是人得解脱分法。

善男子。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定寿无量劫。若不能得解脱分法。当观是人为地狱人。
若复有人阿鼻地狱经无量劫受大苦恼。能得如是解脱分法。当观是人为涅槃人。

善男子。是故我于郁头蓝弗生哀愍心。于提婆达多不生怜念心。

3、为什么有人都不能得优婆塞戒呢,就是因为没有证得解脱分法,因此只能叫做修戒,不能叫做持戒

善男子。有人勤求优婆塞戒。于无量世如闻而行亦不得戒。
有出家人求比丘戒比丘尼戒。于无量世如闻而行亦不能得。
何以故。不能获得解脱分法。是故可名修戒。不名持戒。

善男子。若诸菩萨得解脱分法。
终不造业求生欲界色无色界。常愿生于益众生处。
若自定知有生天业。即回此业求生人中。业者所谓施戒修定。

善男子。若声闻人得解脱分。不过三身得具解脱。辟支佛人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得解脱分。虽复经由无量身中常不退转。不退转心出胜一切声闻缘觉。



二、次第

1、虽然透过布施、持戒、多闻能获得解脱,但是因众生心有差别

有人虽然广行惠施、持戒、多闻,终不能获得解脱,有人虽然较少惠施、持戒、多闻,却能获得解脱

原因在于众生能否一心观察生死过患和涅槃之乐,如果众生能一心观察并厌恶生死轮回之苦,透彻了解涅槃之乐

所以心是根本,心能解脱,凡事就能事半功倍,终得解脱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从三方便得解脱分是三方便有定数不。
不也善男子。何以故。
有人虽于无量世中以无量财施无量人。亦不能得解脱分法。
有人于一时中以一把麨施一乞儿。能得如见解脱分法。
有人乃于无量佛所受持禁戒。亦不能得解脱分法。
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而能获得解脱分法。
有人于无量世无量佛所。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亦不能得解脱分法。
有人唯读一四句偈。而能获得解脱分法。

何以故。一切众生心不同故。
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槃安乐。如是之人虽复惠施持戒多闻。终不能得解脱分法。
若能厌患生死过咎。深见涅槃功德安乐。如是之人虽复少施少戒少闻。即能获得解脱分法。

2、此解脱分法有下中上三种次第:下者为声闻,中者为缘觉,上者为佛

善男子!如舍利弗等六万劫中求菩提道,所以退者,以其未得解脱分法;虽尔、犹胜缘觉根利。

善男子。是法有三。谓下中上。下者声闻。中者缘觉。上者佛也。



三、实义

为什么学佛的人很多,但成佛者却很少,原因是

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不能究竟行菩萨道。



四、行法

1、依照下面经文如法实修,则能增长菩提种子

善男子。夫菩提者有四种子。
一者不贪财物。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怜愍众生。

善男子。增长如是菩提种子。复有五事。
一者于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厌悔。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五者常赞三宝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

复有六事。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是六种事因一事增。谓不放逸。菩萨放逸不能增长如是六事。若不放逸则能增长。

善男子。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
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

复有四事。
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

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



五、功德

获得解脱分法者,假使堕入三恶道,也不会像其他三恶道的众生那样受诸苦恼,而且能令一切烦恼渐渐消退等

善男子。若得如是解脱分法。
虽复少施得无量果。少戒少闻亦复如是。
是人假使处三恶道。终不同彼三恶受苦。

若诸菩萨获得如是解脱分法。名调柔地。
何故名为调柔地耶。一切烦恼渐微弱故。是名逆流。
善男子。如是法者。于声闻人名柔软地。于诸菩萨亦名柔软复名喜地。
以何义故名为喜地。闻不退故名为喜地。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9-1 09:57
一个真正深入心法次第的菩萨行者,就能看出每一本佛经的种种要点
例如
故事缘由起末,宗旨,方便说,实义,观修,行法,次第,
适应根器,名相,功德,戒,罪报,以经解经.....
上述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的 —
法门实修帖 7#

==============


优婆塞戒经卷一 三种菩提品第五》 习经共修体会


观修、及行法

世尊在集会品中说【得菩提者,名之为佛】

而菩提有三种分别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诸佛菩提

因此,善生代众生请法问佛说:

如果获得菩提者称为佛,为什么声闻、缘觉人不能称为佛?

还有,如果觉悟法性者称为佛,为什么声闻、缘觉人也觉悟法性,不能称为佛?

还有,如果证知四圣谛(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者称为佛,为什么声闻缘觉也有证知,不能称为佛?

下面世尊为善生分别从九个方面解说其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末学体会其实既是观修,也是对照检讨修正自己朝向正确目标迈进的标准或准绳:

1、因为声闻缘觉的智慧是通过听闻和思惟而得,并非实修实证而得,如来则是无师自悟一切法,所以称为佛

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种。
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得。三者从修而得。
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
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
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

末学从中体会重点在于[修],因为听闻和思惟再多,最终都要透过实修验证成为自己的智慧而快速增上

如同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也说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
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思维佛法,实修佛法
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佛经为什么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读诵?

2、因为声闻缘觉只知总相不知别相,而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了,既不从听闻也不靠思惟,完全无师自悟从实修中获得菩提,因此称为佛

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为佛。法性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
声闻之人总相知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同知总相不从闻故。名辟支佛。不名为佛。
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了。不依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而得故名为佛。

3、因为声闻缘觉虽然有断烦恼但是习气未断,而如来能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气根源,所以称为佛

善男子。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具。以是义故不得名佛。如来世尊缘智具足故得名佛。
善男子。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
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原。故名为佛。

4、因为声闻缘觉乘虽然已经断除烦恼疑,但是没有断除无记疑,而如来烦恼疑和无记疑都全部断除,所以称为佛

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
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断无记。如来悉断如是二疑。是故名佛。

5、因为声闻厌恶多闻,缘觉厌恶思惟,而佛两个都不会心生疲厌,所以称为佛

善男子。声闻之人厌于多闻。缘觉之人厌于思惟。
佛于是二心无疲厌。故名为佛。

6、因为声闻缘觉虽然有清净的智慧但是所行并不清净,而如来世尊不论智慧还是行都是清净的,所以称为佛

善男子。譬如净物置之净器。表里俱净。
声闻缘觉智虽清净。而器不净。如来不尔智器俱净。是故名佛。

善男子。净有二种。一者智净。二者行净。
声闻缘觉虽有净智。行不清净。如来世尊智行俱净。是故名佛。

7、因为声闻缘觉所行有边,而如来所行无边,所以称为佛

善男子。声闻缘觉其行有边。如来世尊其行无边。是故名佛。

8、因为如来世尊能于一念破除两种障碍所以称为佛,还有因为如来具足智因智果所以称为佛

善男子。如来世尊能于一念破坏二障。
一者智障。二者解脱障。是故名佛。
如来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

9、因为声闻和缘觉虽然也有菩提,但没有像佛那样智慧无碍、悉知一切众生烦恼起结因缘和灭结因缘、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等等,所以不能称为佛

善男子。如来出言无二无谬亦无虚妄。智慧无碍乐说亦尔。
具足因智时智相智。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
悉知一切众生烦恼。起结因缘灭结因缘。世间八法所不能污。有大怜愍救拔苦恼。
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满足。

云何身力具足。善男子。三十三天有一大城。名曰善见。
其城纵广满十万里。宫室百万。诸天一千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有六。

夏三月时。释提桓因欲往波利质多林中欢娱受乐。
由乾陀山有一香象。名伊罗钵那。具足七头。帝释发念象知即来。善见城中所有诸天。处其头上旋行而往。

其林去城五十由延。是象身力出胜一切香象身力。
正使和合如是香象一万八千。其力唯敌佛一节力。是故身力出胜一切众生之力。

世界无边众生亦尔。如来心力亦复无边。
是故如来独得名佛。非二乘人名为佛也。

以是义故。名无上师。名大丈夫。人中香象师子龙王调御示导。
名大船师。名大医师。大牛之王。人中牛王。名净莲花。无师独觉。为诸众生之眼目也。
是大施主。是大沙门。大婆罗门。寂静持戒勤行精进。到于彼岸获得解脱。
善男子。声闻缘觉虽有菩提都无是事。是故名佛。

由此想到,修行不能以少为足,不能
以偏概全,或以少为足,而故步自封
就是安于现况而驻足不前,就是自觉「现在还不错」而失去往前的动力。
或不知修行的次第(层次)、纲领,而以少为多、以少为足,自以为满足。
或将低次第的修行当作是高次第的修行,或是将部份的修行当成是全面圆满的修行。

要知道,
以学佛来说,成佛才是最终目标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