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习气难调 [打印本页]
作者: 光明遍照 时间: 2021-9-4 10:49
标题: 习气难调
阿弥陀佛,早上好,师兄们
今天由末学来分享佛法故事《习气难调》
当末学看完这则小故事的时候,末学感到深深的惭愧
这样的习气自己很多,而且当下总是无知无觉的
最重要的是自己也曾经没把它当做一回事
为什么善知识总是让我们要时刻收摄自心,时常反观自照
原因就是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时刻检视、警醒自己的作用
才能够逐渐减少直至断除凡夫的习气,使自己的身语意逐渐清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则佛法故事《习气难调》
希望通过这则故事能让大家检视一下自己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终真正做到清净自己的身语意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话说佛陀有一个弟子名字叫毕陵伽婆蹉
毕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受到人天恭敬供养
这里先了解一下【阿罗汉】的名词解释
【阿罗汉】
是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所以毕陵伽婆蹉尊者能得到人天的恭敬供养
话说毕陵伽婆蹉尊者因为患有眼疾
所以平时如果遇到托钵乞食需要横渡恒河时,在行动上就会有很大的不便
这时尊者就会对着恒河中的水神大喊一声:小婢,住!莫流!
意思就是让河神不要让恒河水流动,这样就好让尊者过河
上面说了尊者因为已经证得了阿罗汉,受到人天供养
所以河神自然也会帮助尊者的
每当这时河神就会赶紧的将河水往两边分开
当中留出一条道让尊者过河
就这样时间久了,河神的心中愈来愈不是滋味,心中有想法了
其实当看到这里,末学也不觉得尊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河神为什么会不高兴?会有什么想法?
咱们一起再看下去~
那河神到底有什么想法呢?
原来啊!河神觉得自己这么发心
每次都帮助尊者把河流分开,好让尊者顺利通过恒河
但是尊者每次喊河神的时候总是唤他为“小婢”、“小婢”
这个“小婢”啊~
一般被看作是仆人的身份,是指被役使的女人
所以河神觉得尊者这样唤他是不尊重他
对于给尊者的帮助没有被得到肯定,所以河神很不高兴
原来是这样!末学看到这里总算有点明白了
(末学反思,刚看到河神不开心的时候,为什么末学是无感的?没有想到这一层呢?
可见呀!自己这样的习气也是很深重,习以为常,所以无知无觉
末学深深的惭愧忏悔)
再来说河神,因为心里不痛快
便决定向世尊去申诉毕陵伽婆蹉尊者的过错
河神向世尊顶礼后
将自己心中的烦恼说给世尊听,让世尊来评评理:
河神告诉世尊:您的弟子毕陵伽婆蹉实在太傲慢、太无理了
我尊重他是一位圣人,每次都帮他开路
他却目中无人,说话时常轻贱于我!
佛陀听完,立刻唤来毕陵伽婆蹉尊者问明原委
当下就告诉尊者:这就是你的不对,你应当向恒河神忏悔
尊者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随即合掌,向河神说:
“小婢,我向你忏悔,请不要生气!”
话语声一落,四周围的人们顿时哄堂而笑
(看到这里,不知您笑了没有,反正末学也笑了,而且内心也更加的惭愧,再次深深的认识到习气的如影随形和可怕)
河神一听,脸瞬间涨红,正待发作
佛陀随即向河神开口说道:
“河神!你看到毕陵伽婆蹉向你合掌忏悔了吗?”
河神回答:“看到了!”
佛又说:“他是真心诚意地希望你能原谅他的过错
可是却还是唤你为‘小婢’
可见啊!这是习气,并没有看轻你的意思”
那什么是【习气】呢?
《佛学大辞典》这样论述:
【习气】
梵语va^sana^,巴利语同。又作烦恼习、余习、残气。略称习。由于吾人之思想及行为(尤以烦恼)经常生起,其熏习于吾人心中之习惯、气分、习性、余习、残气等,称为习气。如由纳香之箧中取出香,箧内犹存香气;用以比喻虽灭除烦恼之正体(称为正使),尚存习惯气分。佛典中所记载,如难陀之淫习、舍利弗及摩诃迦叶之嗔习、卑陵伽婆跋之慢习、摩头婆私吒之跳戏习、憍梵钵提之牛业习等,均为习气之例;唯有佛乃能永断正使及其习气。
汉典也有这样的简述:
【习气】就是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佛教称过去行为所造成的潜在力量
于是佛陀就向河神说出毕陵伽婆蹉尊者这个习气的来由
原来呀!毕陵伽婆蹉尊者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
因为富贵而性情憍慢,常不把他人放在眼中
现在虽然藉由修行证得了阿罗汉,化除了种种烦恼
仍因习气难尽,一时改不了口,所以才横生这种种的误会!
可见呀!习气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却是非常的难
就如尊者即使已经证得了阿罗汉,可是这习气还是照旧跟随着他
这就警醒我们大家,平时就应该养成好的习惯,善护口业,身心清净
时时守护自己的身语意,让自己的身语意清净
平时与人说话交流应该多运用佛陀教导的【四摄法】中的——爱语摄
【[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嫌恶嘲讽挑拨恶口只会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人,更不用说修行和普渡众生
因此,和亲友或众生说话,切忌嘲讽挑拨和恶言相向,这也是基本的十戒范畴.如果犯戒就不可能有定慧可言.
再者,嘴巴都管不好,怎能说自己是修行人呢?嘴巴管不好,都是自己的心念出了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好好忏悔.
心美就能看到美好处,心好就能看到众生的好处,所以,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以及关怀的言语
赞美鼓励以及关怀更容易使亲友和众生能接受自己】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语。何等为十?所谓:
柔软语,使一切众生皆安隐故;
(附注:行菩萨道,说话必定善护念众生,令众生安稳,不引起众生的贪心瞋心痴心妄想)
甘露语,令一切众生悉清凉故;
(附注:行菩萨道,说出的话必定让众生远离烦恼,起正思维,获得身心清净)
不诳语,所有言说皆如实故;
(附注:行菩萨道,说话必不夸张狂妄或气势凌人)
真实语,乃至梦中无妄语故;
(附注:行菩萨道,说话必真实,必定不说谎,不戏论,就算梦中也是如此)
广大语,一切释、梵、四天王等皆尊敬故;
(附注:行菩萨道,因为发心广大,大愿大行,所以说话必定志向广大意义深远,必定被天人所尊敬)
甚深语,显示法性故;
(附注:行菩萨道,对于有智慧的众生,必定开示甚深佛义,令众生明白佛性法性)
坚固语,说法无尽故;
(附注:行菩萨道,道心坚固,说话必定以为众生开示佛法为重点,所以说法无尽)
正直语,发言易了故;
(附注:行菩萨道,说话必定正直不谄曲,让众生感受到真心,不会猜忌)
种种语,随时示现故;
(附注:行菩萨道,适应众生各种生活中的情况,开导众生,所以说种种语)
开悟一切众生语,随其欲乐令解了故。
(附注:行菩萨道,依照众生的根器,说话必定让众生感到开心法喜,有所领悟)
是为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净修语业呢?继续看佛经的教导:)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净修语业。何等为十?所谓:
[乐听闻如来音声]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喜欢听闻佛经中佛的种种开示)
[乐闻说菩萨功德]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喜欢听闻并且为众生演说佛经中种种菩萨功德)
[不说一切众生不乐闻语]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适应众生根器和因缘,不说一切众生不喜欢听到的话)
[真实远离语四过失]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真正断除四种说话的过失,[妄语][恶口][两舌][绮语])
[欢喜踊跃赞叹如来]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欢喜踊跃赞叹如来愿行功德以及各种感应和事迹)
[如来塔所高声赞佛如实功德]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立佛塔,并且高声赞叹诸佛真实功德)
[以深净心施众生法]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以深清净心,时常为众生说法,不论结果如何,都不影响清净心)
[音乐歌颂赞叹如来]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多运用歌曲音乐来歌诵如来功德,让众生能以音乐的方式来领受佛法)
[于诸佛所听闻正法不惜身命]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不顾身命的积极求取佛陀正法, 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世俗杂染上)
[舍身承事一切菩萨及诸法师而受妙法]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积极供养亲近菩萨和法师,以便学习妙法)
是为十。 】
所以,学佛必定要深入经藏,深入善知识的教导
把这些佛法正见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修行中来
时时提起正念,当发现凡夫习气生起,就应该学习运用
【让自己[转念]的方法,让自己做[正向观照]
让自己转到好的观念和想法和氛围上】
这样不断的观照改正,才能逐渐断除累世的积习,使修行不断增上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9-4 17:34
感恩光明遍照师兄分享佛法故事
的确在累世轮回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顽固的习气在八识田中障碍修行
然而这些习气并不是别人给的,都是我们自己平时在起心动念中种下的
就像陵伽婆蹉尊者,五百世常生婆罗门家
因为富贵而性情憍慢,常不把他人放在眼中,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后来虽然已证阿罗汉果,但是因为习气没有断尽,还会受习气牵引不知不觉堕入其中
这,就是心念的惯性作用
由此可知【善护念自己的念头很重要】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错误的使用心法】
【例如,贪心,嗔心,痴心,爱欲心,仇恨心,烦恼心,恐惧心,狂妄心,傲慢心,忌妒心…】
就会【因为累劫累世这些凡夫心不停的积习增长,
而【不断的堕入情绪,执着表相虚妄而生死轮回】
【所有众生都是如此,因为第八识无明和习气的影响,所以难以解脱轮回】
(详见: [略说]为什么修行过程总是有妄念或昏沉?)
可见想要【[真正要成佛]还是要靠众生自己心念习气的转变,要靠自己修行】
(详见: [超度众生]和[功德回向]的内涵和原理)
比如【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作用的正确修行引导,
由正确的心念观行,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这种解脱轮回方法就是佛法的心法】
(详见: [略说]什么是因果轮回?佛?佛法?佛教?佛门心法?)
此外,善知识还教给我们一个透过[戒定慧]来超越心念习气的实修方法:
【>>>>这边[戒][定][慧]的修行解说很重要>>>>>>>>>>>>>>>>>>>>>>>>>
是的,其实超越的方法有三种,就是戒定慧
[戒]就是避免接触各种让我们起贪瞋痴的因缘,这样就能避免造恶
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定力和智慧,所以先要戒除各种犯恶的机会
[定]就是运用观照能力保持定力,不堕入凡夫思维习气当中
通常的方式就是运用念佛持咒和心法观照来保持正观正念
[慧]就是由佛经的义理和心法次第修持,逐渐让我们真心体会正智
1.例如:以惭愧忏悔心的心法修持来说
由心法修持的惭愧忏悔心,藉由感动的案例,运用[四正勤]增广
然后思维忏悔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如果能真正发起,而逐渐深心明白惭愧忏悔心
能真正将心比心,这样就会有谦卑心和感恩心,对众生就会有同情心同理心
这样自然我们对于各种现象就不会起贪瞋痴
2.又例如:以[实相觉照心]来说,
对于法界实相的明白,就会深入不二心,就不会对各种事相起执着】
(详见: [实修案例]在家精进实修21天实例问答(上集:1-10天)
【[楞严经]上说:理能顿悟,事需(或须)渐除
理能顿悟,就是透过分析说明就能马上明白
事需(必须,需要)渐除,就是说要多练习才能逐渐消除习气】
(详见: 现代科学真的科学? 因果真的是迷信? (转念&转变人生的方法))
这是告诉我们,习气虽然难除
但只要我们多练习,就能迈向解脱成佛之路
【修行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靠的就是实际不断的练习】
(详见: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1-9-4 21:12
感恩光明遍照师兄分享佛法故事
由故事里毕陵伽婆蹉尊者的案例可知,要改习气确实不容易
即便尊者已证阿罗汉果,断除了生死烦恼,但是尚有余习(而且力量还不容小觑),因此还是会或多或少和众生形成共业影响
其实这是累世熏习的力量和影响
而众生八识田中,累世熏习和累积的内容不同,果报也是非常不同的
就如【从「众生性」(众生的特性、习性)来看
如果是久修的菩萨行者,因为「菩萨性」,所以不会忘失佛法,因为,这些早已经在第八识中薰习了累生累世】,成为解脱之因
【反观一般众生,因为「凡夫性」的关系,一般众生累生累世所累积的各种贪嗔痴恶习也一样的难以消除和忘记】,而这些熏习的种子往往就是轮回之因
(详见:「隔阴之迷」的分析探讨)
(相关经文学习:学佛修行,如何能得念力 ~ 持世经
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得念力。亦转身成就不断之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可见,不同的薰习方向,就会形成不同的念力作用和业力果报
而【众生因为对物质和生命有很深的执着欲望, 念念都是世间的生活, 所以念念都无法摆脱,
因此, 就算今生死亡,暂时脱离肉体束缚, 一样因为习惯性执着念力的关系,
又再次和种种缘分执着相吸引而聚合成为再一次拥有肉体的生命型态
所谓的恶业, 也是因为对物质执着深重,才会造恶, 引力非常沉重, 才会变成三恶道众生 ,
如果欲望比较低, 就容易飞升, 物质的[牵引][相吸引力], 就比较弱, 所以会成为比较轻的欲念聚合, 而成为天人
关于这些, 佛经(楞严经)有很深入的说明, 教导我们如何脱离这些引力,
简单来说, 就是空, 空是摆脱物质吸引的方法, 但是[空]还不究竟, 必须[空]和[有]两不执着,才能像佛菩萨一样】
(详见:[佛法科学观] 引力与念力)
而要消除习气,放下执着,就需要按照佛经里教导的正确方法来练习和达成
方法有很多,可用
金刚经讲的[不着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讲的[慈心三昧]([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圆觉经讲的[三净观]
【以下是适合初学者的初浅方便说,
(甚深的境界并非完全如此,例如奢摩他有更甚深的境界,详情请参阅解深密经)
简单说
奢摩他,就是静的法门,是自我安定的力量,就是寂灭
就是止观的止的工夫, 修止成定就是一般讲的禅定
最简单通俗的方法就是静坐, 其实不仅于静坐, 只要能心静都是
例如念佛,拜佛,持咒,诵经,只要能让我们心静,这些都算是
不过末法时期,众生心不清净,戒律不净,修学禅定大都容易着魔境,
所以建议戒律必须精严,并且先学楞严经咒,弄清楚50魔
其实只要工夫到家就能一念入寂
三摩钵提,就是观想忆念,就是观出形象,
只要静坐念佛拜佛持咒诵经中,有加入观想忆念佛菩萨形象和佛国净土都算在内
佛经中很多讲三昧的经典其实都是三摩钵提,观无量寿经也是,
初修就是观想忆念,成就后就是神通幻化利益众生
所以三摩钵提是幻化诸有的法门, 也就是神通法门
禅那,则是在分别中,了了分明,不起分别
初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息, 高深的修行则是实相般若智观照
禅那不像奢摩他那样安住守静,也不像三摩钵提那样幻化诸有
禅那是在空有中自在,住于实相,
如果说奢摩他是单一,三摩钵提就是无量,
禅那则是不空不有,依实相法在生活中面对一切如实观照
佛陀在圆觉经说,三世诸佛没有不依照三净观顿渐修行而成就的】
(详见: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毗婆奢那)
而从佛性入手来实修是最根本,也更为快速的(【这也是楞严经中讲的重点,初发心第一决定义,初学就要从佛的因地开始,从佛性下手】)
这边分享: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并且,有了正确的实修方法,我们还要清楚知道【修行真的不可能一步登天的, 楞严经中有一段话,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意思是
道理虽然透过讲解可以马上明白,但是累劫的习气还是要靠日常实修慢慢改变】
【身处红尘俗世中,要放下执着并不容易,身在泥中,又要出淤泥而不染,这不但要有决心,还要肯努力,更要有恒心和毅力
而最重要的就是在当下的一念,这每一个当下的一念,就决定未来的走向
世俗的一切终究会消逝和随着轮回而幻灭,
而当下的一念却可以决定我们逐渐走向光明还是不断陷入浑沌】
(详见:众生平等,&实相与差别相)
【不要贪快,真正的修行是身心清净,这样智慧自然会现前
真正能清净的话,生活上细微处都能显露出智慧,所以千万不要贪快,或贪着欲望】
(详见: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虽然您现在得到了好的方法
但是要把一池有泥沙的水变成清水
还是要一瓢一瓢的好好过滤,这样慢慢就会变清水了
就像人会变胖,也不是一天就能马上变胖的
运动人员的肌肉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来的
学开车或骑车,也不是马上就能学会的
人类要成长变成[成年人],也是要至少约二十年的时间
所以还是要自己努力练习,就能逐渐培养出能力
就能逐渐显露佛性的光明
不用担忧,担忧也是妄念,
就让自己按部就班的练习,自然的清净即可】
(详见:法门实修帖 123楼)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1-9-5 14:19
感恩光明遍照师兄分享佛法故事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
由此可见,习气之顽固啊!
《楞严经》中讲: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意思是:道理虽然透过讲解可以马上明白,但是累劫的习气还是要靠日常实修慢慢改变】——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因为习气不是一朝一日,而是累劫积累所形成的
所以,也需要一点一点逐次断除它
就好像脱衣服,要从外衣一层一层的脱,不可能一下子外衣中衣内衣同时脱下来
【是要把一池有泥沙的水变成清水
还是要一瓢一瓢的好好过滤,这样慢慢就会变清水了
就像人会变胖,也不是一天就能马上变胖的
运动人员的肌肉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来的
学开车或骑车,也不是马上就能学会的
人类要成长变成[成年人],也是要至少约二十年的时间】——【详见:
法门实修帖 123楼)】
再进一步思维,习气又是因何而来呢?
【因为众生各自的念力,
所以吸引[四大](地水火风四种基础特性物质), 而形成众生各自的身体,
因为群众的念力, 所以形成[依报][器世间](物质世间,山河大地海洋), 形成[六道]各自的世界,
一个六道世界, 组成相对等的银河, 众多六道世界, 形成无量法界, 大致情形就是这样】
【众生因为对物质和生命有很深的执着欲望, 念念都是世间的生活, 所以念念都无法摆脱】——[佛法科学观] 引力与念力
怎样才能增上心力和念力呢?
【持世。菩萨摩诃萨见四利故能求念力。何等四。
当修集具足念根。
当行安慧。
当具足不断念。
当修集具足四念处。
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见四利能求念力。何等四。
具足诸助菩提法故念常在心。
以利念根善修集宿命。
具足清净智慧故当疾得不断念。
当种一切智慧因缘。
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见四利能求念力。何等四。
当修集具足思惟方便。
当修习如实智慧。
当发勤精进得诸佛法故。
当不忘忆念得不断念力故。
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见四利故能求念力。
持世。菩萨摩诃萨有四法能得念力。何等四。
念安慧故常勤精进不休不息。
常一其心得诸法实相故。
常不放逸正忆念诸法故。
常护诸根正思惟故。
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得念力。何等四。
安住清净持戒。
成就清净威仪行处。
除去心中五盖。
不为世法所染离业障烦恼障。
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得念力。何等四。
以不散心求善法。
勤修习一心相。
善知正入诸法门。
不乐愦闹远离在家。
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名能得念力。何等四。
亲近善知识。
常修习深法。
常乐至诸佛菩萨所。
常乐请问修习智慧。
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有四法名得念力。】——学佛修行,如何能得念力 ~ 持世经
我们都应当认真思维,如是修行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淨慧 时间: 2021-9-5 17:57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9-5 18:08 编辑
感恩光明遍照师兄分享的佛法故事
在这则故事中,毕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受到人天恭敬供养
然而,由于过去五百世以来常生婆罗门家,因富贵而性情憍慢,常不把他人放在眼中
虽然后来藉由修行除去了种种烦恼,但这方面的习气并没有完全断尽根除
由于这样的习气,每当尊者若逢托钵需渡恒河、要河神开道时
对河神所使用的称呼语气内容,就会使得河神内心感到很不是滋味
后来,毕陵伽婆蹉尊者对此有向河神合掌真心忏悔,但口上仍旧唤河神为『小婢』
这就是习气难尽,一时还是改不了口
其实,若是观察生活中周遭的众生
有些负面及不好的习气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以为常,自己本人也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若因此而造成他人困扰或感到不舒服,损及他人,那么,这是很不妥的,对自己也是无益的
若对佛弟子来说,尤其是发心行菩萨道的过程,更需要谨言慎行
虽然【行菩萨道不容易,随时需要战战兢兢,随时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
并且要随时注意遣词用字是否犯了十恶业
以避免我们自己的习气让许多没有智慧的众生犯了贪嗔痴
而一并连佛法和佛子都一起毁谤了】(详见 [略说]网路弘法行菩萨道的考验)
因此,转化及消除这种负面及不好的习气,这在修行上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以下归纳五个要点来分享:
一. 多亲近善知识及善友
佛经上提到的修行方法和过程,首先第一个就是要亲近善知识
怎么说呢?
【因为,或许,和别人相比,我们并不聪明,进步的速度比别人慢
而且自己确实也如《地藏经》所说「累世的无明愚痴业障深重」!
但是,就像「阿难尊者」一样,只要紧紧的跟住佛陀,就能听闻(&见闻)无量的法门和智慧
虽然不是「智慧第一」的弟子,但是也能成为「听闻第一」的侍者,
就算自己目前仍然能力不足、实修不足,但是也能像在《楞严经》中般得到佛的救助和指导
而且在最后佛陀示灭转而让弟子传承教法的时候,也能依照教法快速提升自己和传承教法给众生
所以,佛经中,不论是佛陀教导初学者应该「亲近善知识」、或发起「普贤十愿」(常随佛学)的普贤行者(菩萨行者)
不论是初学、初发心或是久修菩萨,重点都应该紧紧的跟随智者(善知识、佛陀),才能不偏离正法且快速成长】(详见 「常随佛学」与「阿难」精神&「传承」)
二. 趁早修行不懈怠
说到习气,要知道,【对众生来说,因为累世轮回累积了各种深厚的负面观念知见和习气
例如:贪婪,欲望,嗔恨,愚痴,傲慢,自大,自私,轻视,忌妒,猜忌,怀疑,嘲讽,诋毁,烦躁,担忧,恐惧,懦弱,畏缩
所以,这些负面心态和情绪,对一般众生来说,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详见 正视并反省苦难的本源,随时用正面宽广的心态迎接未来)
然而,对于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如果【我们不每天念佛、拜佛、诵经、读经、思维佛法,让身心维持清净稳定
那些累世的负面习气种子很容易就会浮现,占据我们的心灵,让身心堕落,身心交互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不每天透过佛法来恢复身心清净,牢记生命的真相:生命并没有真正的生死,而是一直轮回
我们很容易就会受到世俗灾难、竞争、斗争的影响,而跟着紧张、害怕、计较和斗争
或随着名利、财色的诱惑而忙于追求,最终还是沉沦于生死轮回
所以,我们应该每天不断的透过拜佛、念佛、持咒、诵经、读经、思维佛法
让身心维持清净稳定,逐渐体会法界真相的清净光明与智慧,这样才能脱离凡俗的束缚而解脱轮回】(详见 简单的身心健康法则)
而且,修行应该要趁早,为什么呢?
因为,【佛弟子如果没有趁年轻修行吃苦消业,随着年纪渐增,生理退化,心力不足
负面的力量就会显得强大,累世的负面习气现行,修行就很容易退转,甚至严重的往下沉沦
【因为大多数人想修行或开始修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是中年或老年了,只有少数是年轻人学佛的
中老年人都是吃到了人生的痛苦,对人生有烦恼和困惑才想学佛,也累积了很多世俗不良的习性,所以想要改掉恶习消除烦恼也相对困难
相反,能年轻学佛或出家的,大都是有宿世因缘,可能是过去世甚至累世就已经曾修行或学佛的,所以今生有较强的正向心力,也较少障碍】
什么叫「吃苦消业」?
就是借由精进实修,来反转并消除自己累世所累积的负面习气(第八识的恶种子)
在这精进的过程,因为累世的负面习气和错误知见的障碍,实修就犹如逆流而上,过程中就会觉得苦(所以才叫吃苦)
不过,如果真能努力突破负面习气和恶种子,恶的因子消除,往后当然是光明大道,所以才叫消业
道理虽然如此,但是众生累世所累积的恶因子非常多(从粗重到细微),
所以,要趁早修行且真正努力消业,这样才能避免年老力衰的时候,业障现前无力无心抵挡而退转】
再者,【如何突破业障?
最好就是趁年轻真正吃苦修行,因为年轻才有体力和心力,比较容易突破障碍
如何修行突破障碍?
就是不断的以成佛的正知见来消除累世所累积的妄念和错误知见
并且透过实修种种佛事:念佛、持咒、拜佛、诵经、布施、持戒、忍辱、禅定...和一切善业来反转一切错误的心念和行为
如果能趁早修行且真正消业(消除粗重甚至细微的负面习气),这样年老比较不容易退转
不然,年老后退转的很多,面临死亡那刻退转的更多,因为这时候更难突破累世黑业
所以,修行应该趁早,更应该兢兢业业,不要懈怠】(详见 趁早修行,才能避免「业障现前」而退转&如何突破业障?)
三. 修[戒][定][慧]三学
善知识有教导,【要真正去除积习,
这要[戒][定][慧]的实修不断增上次第才行】(详见 法门实修帖 #第346楼)
【但是,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能接受正确知见和观念的教导
所以大多数众生都早已经受到世俗错误知见和观念的污染,而且累世已经沾染了种种恶习
也因此,就算后来听到正确的知见和观念,可能无法接受
就算接受,可能也无法断除累世所累积的欲望和习气
这时候就需要[戒]和[定]的帮助,需要靠戒律来约束,和修持定力来降伏欲望和习气
因此,众生都需要靠[戒][定][慧]的修持来帮助自己解脱六道轮回的束缚
慧的修持就是正确观念和知见的培养,并且让正确的知见和观念深深刻入脑海,取代错误知见和观念
定的修持就是让心念保持清净自在安定,不会堕入错误的情绪中
戒的修持就是规范自己,避免让自己接触或堕入容易引发错误情绪和观念的环境】
再者,【如果因缘具足,我们会希望众生都由智慧层面上来了解,直接由观念和知见上来成长和解脱
这样明白世俗的因果和原理,就能直接超越[戒][定]修行的两个次第
我们都知道,任何学习,如果不明白原委,不解说,而光用约束和强迫或死背,这样效果一定是比较差的
所以,如果能由观念和知见上来解说和体会,这样就更容易明白佛法,也更容易解脱
也因此,不同的年代,都需要有人能适应时代需求,以当代的语言习惯来解说佛法
不过,如上面所说,就算接受了正确的知见和观念
可能还是对抗不了错误的观念和习气以及欲望
这时候就要用[遵守戒律]和[修行定力]来抗衡了】(详见 贪嗔痴与戒定慧三种次第修行的原理)
四. 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圆觉经]讲的[三净观](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要如何运用在实修上来消除习气呢?
【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
这是学习让自己静心的方法,
一般来说就是人或心念先离开问题处,
让自己有时间或空间运用平常练习[奢摩他]的方式来保持稳定
例如夫妻吵架,先离开现场,运用平常实修取静的方式来平息自己
方式例如静坐或念佛或打木鱼
所以,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这并没有觉照,这是取静而定
但是在佛经中更高深的[奢摩他]就并非如此,这边先不做讨论
以初浅的[三摩钵提]来说
这就是学习让自己[转念]的方法,让自己做[正向观照]
让自己转到好的观念和想法和氛围上
例如,夫妻吵架的时候,可以做慈心三昧观照,或观想佛光普照
以[禅那]来说
就是当下心念放下对立两边的执着,就是[不二]
例如,工作上遇到不如意,或夫妻有口角,种种心念上的分别执着
自己要能面对而放下心中对两边的执着
这必须要平常多学习实相义佛经,多思维实相义,多思维体会人生
这样才能在生活中的每个当下都拿出来运用
就是随时入实相义思维,而不执着两边
这就是当下面对问题,当下觉照
老实说,这确实不容易,
但是还是要练习,而且不是做不到,多练习逐渐就会进步,就会清晰
如[圆觉经]所说,以上三种都可练习,或先单独练习一种或两种】(详见 [略说]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五. 修学光明心法
在善知识的教导中有提到,【学习心法后就会自己在生活中逐渐破除自己身心的执着
就会明白其实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第八识的无明习气种子
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相信佛性][恢复佛性]
最好的方法就是光明心法】(详见 法门实修帖 #第268楼)
【透过末学的许多文章,例如实修和心法次第的帖子
大家应该逐渐知道转化自己缺点的重要性和方法
所以有智慧的人自己就能随时自我观照,然后转化消除自己的情绪和习气
用[感恩心][清净心][平常心][慈悲心][欢喜心][光明心][平等心]来面对一切世俗
这样逐渐就能佛性显露,逐渐就能实证菩萨而成佛】(详见 法门实修帖 #第121楼)
。。。
综合以上所说的,【真的要每天或随时都练习
这样就能逐渐转化习气
这问题在楞严经卷十讲的很清楚
意思是说
道理可以透过解说而马上明白
但是习气要透过不断实修才能逐渐消除】(详见 法门实修帖 #第306楼)
【虽然,累世轮回累积了很多难以超越的习气,但是,如果今生生为人身而不努力超越
那么,如果再次堕入轮回,想要解脱成佛,可能就更遥遥无期,累积的习气会更沉重、更难以降伏和超越】
【如果心境能不断正向、向上提升,就能不断超越,相反,就可能一退再退。
想提升,当然就像爬楼梯,都是费力或辛苦的,而费力和辛苦就是来自累世负面习气业障,
而能不能超越业障和痛苦,这就考验实修者的决心和毅力,也显示用心与心力、光明与智慧】(详见 「实修」与「压力」)
以上
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