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习经记录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7-31 19:03
标题: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习经记录帖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愿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南无华严会上一切佛菩萨
南无法界一切诸大善知识
深深感恩龙树菩萨从龙宫取来「华严经」,
让我们众生能有缘学习到此部大乘经王
深深感恩佛菩萨善知识老师慈悲提携教导
弟子焰光明,发心学习[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祈愿在诸佛菩萨善知识老师慈悲护念加持下,破除无明愚痴,增长智慧光明,以利益众生的发心,写出清净光明的习经记录。
祈愿透过此次习经,好好学习善财童子谦卑恭敬向善知识求学正法的精神,能真正发起无上菩提心,持续入光明圆满乐的大乘佛法氛围,与诸佛菩萨诸善知识印心,增上实修次第,自利利他!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7-31 19:19
【习经目录】
0,前言(3楼~6楼)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7楼~25楼)
『串联学习』
a,[菩提心]相关帖子内容(7楼~16楼)
b,[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帖子内容(16楼~23楼)
c,[生命型态]相关帖子内容(24楼)
2,[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听法众(25楼)
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当机众——[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26楼~44楼)
『串联学习』
a,[善根&慧根]相关帖子内容(26楼)
b,[善知识]相关帖子内容(27楼~44楼)
4,文殊菩萨智慧观察善财童子后,为其及大众随宜说大乘法,令发菩提心(45楼)
『串联学习』
[为人演说]相关帖子内容(45楼)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46楼~)
『串联学习』
a,功德]相关帖子内容(46楼)
b,[妙观察智]相关帖子内容(48楼~50楼)
c,[四无量心~大慈]相关帖子内容 (51楼—62楼)
A,真正的慈悲,应俱足智慧 (51楼)
B,吃肉断大慈种(51楼)
C,修习慈心的好处(52楼—56楼)
C-1,修习慈心能获殊胜的福报(52楼)
C-2,修习慈心,现世就能得乐果报,毒不能害刀不能伤,天人守护没有恶梦,命终之后能投生到初禅天。 (52楼)
C-3,修习慈心能少吃苦(52楼)
C-4,修习慈心能避免非人干扰,还能光明感染众生 (53楼)
C-5,修慈能离恶道、消除重罪业障、生净土、见十方佛、成就如佛的种种殊胜功德(53楼)
C-6,修习慈心能有因缘听闻经中之王——妙法莲华经 (54楼)
C-7,修慈能得心清净身光明 (54楼)
C-8,大乘慈心能清净戒行、消除习气、断除杂染、契入佛性本心。(55楼)
C-9,修习慈心能[不失善根][得不退转][快速成佛] (56楼)
D,[大慈心]是「发菩提心者」的相貌之一(57楼)
E,大慈悲心是观世音菩萨教导的陀罗尼的相貌之一(58楼)
F,菩萨必然具有慈心(58楼)
G,慈心的义涵和修持方法(59楼—62楼)
g-1,慈心的具体义涵(59楼)
g-2,慈心的具体修持方法(59楼—62楼)
H,慈心(三昧)与光明心法(63楼—64楼)
I,慈心相关其他帖子内容(65楼)
d,「空」相关帖子内容(66楼—69楼)
e,[福][智]相关帖子内容(70楼—81楼)
e-1,什么是[福]?什么是[智]?以及[福][智]之间的关系(70楼)
e-2,有福德的好处?(70楼)
e-3,关于[福德][智慧]的相关原理(71楼)
e--4,如何能得[福]?(72楼—81楼)
e--5,福报并不能解脱轮回, 不过可以是普渡众生和成佛的助缘(81楼)
e--6,导正一个关于「福」的邪见:[倒果为因的邪见]为何行凶做恶的人都多子多福!?(81楼)
(增补中......阿弥陀佛)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 00:27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本楼用时约3小时)
0,前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学习解说]:
目前收录于大正藏和乾隆大藏经的《华严经》,主要有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三种版本,
这边节录学习的是于阗国(西域古王国。位于新疆西部,即今和阗(Khotan)之地。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载,此国大半为沙碛,气候和畅,盛产宝玉及多种矿、植物,人性温恭,崇尚佛法,初行小乘,至西元五世纪初,盛行大乘佛教,凡传入中国之经典,十之八九须经此地,乃西域诸国中与我国最亲善者。西晋太康七年(286),此地之沙门只多蜜赍来光赞般若经;东晋之世,支法领于此地得六十华严之梵本;北凉时,昙无谶于此得大般涅槃经,沮渠京声得禅法要解、禅秘要治病经;萧齐之时,法献于此得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梁太清二年(548),此地之沙门求那跋陀赍来胜天王般若经;至唐代,实叉难陀亦赍来八十华严等经)的[实叉难陀](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喜学。为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学。证圣元年(695), 持梵本华严经至洛阳,奉则天武后之命,与菩提流志、义净等,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共译成汉文,是即新译华严经八十卷。此外另译有大乘入楞伽经、文殊授记经等,凡十九部,一○七卷。长安四年(705) 归国,后经再三迎请,于中宗景龙二年(708) 再度来华,帝亲迎于郊外。未几罹疾,景云元年十月示寂,世寿五十九。荼毗后,其舌不坏。门人悲智等,送其灵骨及舌返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并于荼毗处建立七重塔,称华严三藏塔)三藏法师(指精通经、律、论的法师)翻译的八十华严,深深感恩!
[词解]:
【于阗】
梵名 Ku-stana。西域古王国。又作于填、于殿、于遁、溪丹。位于新疆西部,即今和阗(Khotan)之地。西元三世纪前后称为瞿萨旦那(意译地乳),印度人则称屈丹,自古即为印度、波斯、中国间之贸易途径,亦为东西文化之要冲。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载,此国大半为沙碛,气候和畅,盛产宝玉及多种矿、植物,人性温恭,崇尚佛法,初行小乘,至西元五世纪初,盛行大乘佛教,凡传入中国之经典,十之八九须经此地,乃西域诸国中与我国最亲善者。西晋太康七年(286),此地之沙门只多蜜赍来光赞般若经;东晋之世,支法领于此地得六十华严之梵本;北凉时,昙无谶于此得大般涅槃经,沮渠京声得禅法要解、禅秘要治病经;萧齐之时,法献于此得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梁太清二年(548),此地之沙门求那跋陀赍来胜天王般若经;至唐代,实叉难陀亦赍来八十华严等经。
十一世纪回教徒入侵后,佛教即告衰颓;加上天灾等祸害,昔日庄严盛大之寺院、佛塔悉已埋入沙土中,逮近时中央亚细亚之探险,始发掘此地之佛教遗迹与珍贵史料。此地语言属伊朗语系之于阗语,在敦煌千佛洞即发现以此种语言所书写之佛教经典,现存有金刚般若经、金光明经、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宗要经)、一百五十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等。又此地亦发现以印度俗语写成之古写本,其文字有月氏时代之梵书,古代之佉卢虱吒文字。(洛阳伽蓝记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九、后汉书西域传第七十八、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第十五、T. watters:On Yunn Chwang, vol. Ⅱ;R. Hoernle: Manuscript Remains of Buddhist Literature, vol. I)p727 FROM:【佛光大辞典】
【于阗】
(地名)又名于殿,于填,于遁,溪丹,屈丹等。梵语瞿怚萨那Kustana,译曰地乳。今Khotan,和阗地也。离车族由尼波罗纵断西藏高原于此处建国,为大乘所行之地,东来之经典多经此地而来,西域记十二记关于此地之历史。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实叉难陀】
唐言学喜。于阗国人。智度弘旷,利物为心。善大小乘,兼异学论。天后明扬佛日,敬重大乘,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迎请。实叉与经同来,赴洛重译。FROM:【《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实叉难陀】
(652~710)梵名 S/iks!a^nanda。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喜学。为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学。证圣元年(695), 持梵本华严经至洛阳,奉则天武后之命,与菩提流志、义净等,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共译成汉文,是即新译华严经八十卷。此外另译有大乘入楞伽经、文殊授记经等,凡十九部,一○七卷。长安四年(705) 归国,后经再三迎请,于中宗景龙二年(708) 再度来华,帝亲迎于郊外。未几罹疾,景云元年十月示寂,世寿五十九。荼毗后,其舌不坏。门人悲智等,送其灵骨及舌返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并于荼毗处建立七重塔,称华严三藏塔。(华严经传记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九、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三、宋高僧传卷二、佛祖统纪卷三十九、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二、卷十五)p5784 FROM:【佛光大辞典】
【三藏法师】
梵语 tripit!aka^ca^rya。指精通经、律、论三藏之法师。又作三藏圣师、三藏比丘。略称三藏。印度早已采用此名称,如摩诃摩耶经卷下(大一二·一○一三下):“俱睒弥国有三藏比丘,善说法要,徒众五百。”我国则专指通晓三藏,并从事翻译经、律、论之高僧,其中以玄奘最为著名,世人每以“玄奘三藏”或“唐三藏”尊称之,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首(大八·八四八下):“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另于南传巴利本弥兰陀问经(Milinda-pan~ha)中举出 tipet!aka 及 tepit!aka 一语,意指“通达三藏者”。于巴利语中,ekapit!aka-dhara 系指“忆持一藏者”,dvipit!aka-dhara 系指“忆持二藏者”,tipit!aka-dhara 系指“忆持三藏者”,可见三藏之称早已通行于印度。(善见律毗婆沙卷一、出三藏记集卷六、卷十所载后出杂心序、梁高僧传卷二)p692 FROM:【佛光大辞典】
我们初学佛子常读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这位三藏法师所翻译,而《地藏经》前面大都有印制的[觉林菩萨偈]也是出自法师所翻译的《华严经》(相关帖子学习:《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实在因缘不可思议,是法师悲心所感,更是佛菩萨慈悲善巧,深深感恩!
《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上面这句经偈很有名,多数佛弟子应该都读过,因为《地藏经》前面大都有印制这段经偈。
(偈:就是佛经中的诗句),而且,其实,《觉林菩萨偈》是《华严经》中的经偈,
这可能不是每个佛弟子都知道,只有听过此事或真的读过《华严经》才会知道。
「佛法是心法」,世俗也同样是心念所造,也就是所谓:「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也因此,《华严经》虽是教导「真正菩萨」和「菩萨行者」的佛教大经,一般人可能难能阅读或理解
但却能藉由此偈,在现在印制的《地藏经》中,教导世俗人和初学佛弟子「甚深菩萨心法」
这也是佛菩萨的慈悲和方便,所以,许多甚深大经,都会撷取部份流传,以便利益次第较低的一般众生
例如:《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般若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又或《华严经》中的「普贤十愿」和《普贤行愿品》或「善财童子53参」或《觉林菩萨偈》。——帖子详见:《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学习注:学习到这里,末学深深感受到学习和明白原理的重要,只有透澈法性原理才能真正懂佛陀的本怀,才能真正印入佛心,承继与传承佛之心印(相关帖子学习:为什么要谈「法性原理」?)
藉此因缘,节录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关于「印心」「心印」的一些相关教导:
①在佛法上,进阶的甚深次第,只有当佛子精进不懈到佛菩萨认可的时候,才会示现教导
如果佛弟子不努力,发心和心力都不足,那当然是不会有因缘受到佛菩萨的进阶教导的
只有当佛弟子精进不懈,心量和作为愈贴近佛菩萨的本愿,那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才可能逐渐印心而学到心印
所以,为什么自己学佛多少年了还是不懂?
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常迷恋或纠结于世俗),没达到佛菩萨印心弟子的基本要求
所以,对于佛法,对于法性,对于原理,对于各种相,就无法明白——帖子详见:真心求法与进阶教导
②每个实修者,都应该深入经藏和实修,对佛、佛法、佛经「以心印心」,
这样,就会依照「次第」和「众生性」而明白符合自己次第的心要,这也是「无量义经」的「无量义」。——帖子详见: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③佛法虽没有秘密,但是要按照众生根器次第而说法或传法,就像因材施教
因此,佛经上才说甚深法不能随便乱说,这才会有禅宗的师师密付本心
(佛经上说的如果都不信或不遵守,那还能说自己信佛吗?)
因为,次第不足,业障太深,就无法以心印心,就容易怀疑毁谤
只有真正符合大乘菩萨的根器,发起无上愿心,业除慧开,才能逐渐契入心印
发心即显,深心即密
如果您逐渐深入实修而体会深心,就会明白——帖子详见:有没有密法?
④
智者见真,愚者疑伪
有智慧的人能从世俗万象中看到真相而不疑惑
愚痴的人却时时执着计较表相怀疑而迷失真心
智者真心无量法,愚者妄心不可得
有智慧的人能因为真心与佛相印而以智慧产生无量慈悲方便法门
愚痴的人却总是因为疑心而无法真心实证,堕入虚妄,浪费光阴
末法众生业重,甚深难信之法,真心诚信者得
佛法是心法,如果不能深入[甚深佛义]和[佛菩萨心印]
[文字表相]可能是增上修行的一大障碍
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分辨其中糟糠
[左道]和[右道]可能都是障碍真相的一边
能不能破迷开悟,那要看自己对待两边的心量了
总之,佛弟子若能依照[一实相印][三法印]
和[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就能逐步深入法义 ——帖子详见:智者见真,愚者疑伪
学习注:【三法印】
可作为佛教特征之三种法门。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三项根本佛法。此三项义理可用以印证各种说法之是否正确,故称三法印。小乘经典若有此“无常、无我、涅槃”三法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否则即是魔说。此语未见于巴利语系经典。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则有类似之说法。(一)诸行无常(梵 anitya^h! sarva-sam!ska^ra^h!),又作一切行无常印、一切有为法无常印,略称无常印。一切世间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不能了知,反于无常中执常想,故佛说无常以破众生之常执。
(二)诸法无我(梵 nira^tma^nah! sarva-dharma^h!),又作一切法无我印,略称无我印。一切世间有为无为诸法概皆无我,众生不能了知,而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故佛说无我以破众生之我执。
(三)涅槃寂静(梵 s/antam! nirva^N!am),又作涅槃寂灭印、寂灭涅槃印,略称涅槃印。一切众生不知生死之苦,而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故佛说涅槃之法,以出离生死之苦,得寂灭涅槃。
以上,诸行无常唯明有为,涅槃寂静唯明无为,诸法无我则通明有为无为。又三法印加“一切行苦”,则称四法印、四法本末、四忧檀那。此外,复加“一切法空(一切现象虚幻不实)”,则为五法印。(菩萨地持经卷八、有部目得迦卷六、大智度论卷三十二、大毗婆沙论卷九、俱舍论光记卷一)p571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 05:24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⑤一般人看到佛教法师的名号,例如:释XX,大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当只是个名字或称号。
就算自己出家了(或出家人自己),如果觉性不够,愿心不足,可能也无法对这佛家名号有特别和深入的了解。
其实,这【「释」姓】代表佛教真理与事业法脉的传承,【「法」号】则代表自己修行的期许和准则。
如果没有真心实愿的发心和落实,那当然无法明白这其中「以心印心」的传承和意义,也难以在修行上有所重大的突破。
反之,如果愿心够大,就能从这佛教姓名中得到启发和心印,在修行上更上一层楼,散发清净光明与智慧。
也正因为代表佛教和真理,所以出家僧侣值得众生敬重和供养,但是如果素行不端而败坏形象,那果报也相对严重。——帖子详见:佛教姓名的意义
⑥不要忽视「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等种种功课和定课实修
大量的这些功课或每天定课都可以训练和测试自己的心念心力,这是成就定力的基本实修
不仅如此,这也是佛菩萨观察众生有没有真心实修的一项依据,这些实修不足,就难得到认可,也难学习更深心印和更高次第的观修——帖子详见:世智辩聪&不要轻忽「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
⑦
因为自己没有实修或实修不足,对于各种次第法和甚深法无法圆满透澈,因此心中怀疑或没有信心,
所以说法的时候就没有底气而心怀畏惧,因此也怕别人的非难(非议和为难,就是批评和指责)
从法性原理来看,这就是与佛菩萨和佛经没有相应和相印,所以不能契入佛菩萨的愿心(发愿和心印),也无法契入经中的教义——帖子详见:不净说法
⑧
藉由深入经藏,逐渐深入佛经中不同深浅次第的正知见
然后,透过「毗婆奢那」的观行分析、明了、融会贯通,就能逐渐明白法性原理。
这就像,许多事情,当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就会看得更清楚,就是所谓的「登高望远」。
其实,对于佛法和修行上也是如此,
如果能从法性原理的角度去看,从不二、中道、实相、实义去看,或贴近佛陀本怀、心要、心印的观念去看
就能厘清表相、表法或文字上的问题,从而回到根本,就能解除常见的执着、迷惑与疑惑——帖子详见:「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3 07:47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⑨
根据「法性原理」来说,有「信心」才能常「亲近」(善知识)和常「随」(佛学)
相信「善知识」和「佛」,才能真正相信所教导的佛法
能相信、有信心,心才能真正与「善知识」和「佛」相应、甚至相印,也才能相应或相印于「法」
这样,法才能起真正的效用,而能转变凡心为佛心,才能真正得到心印(心的印证)
能印心,有心印,才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这才算得到传承,也才能传承(他人)
所以,「达摩祖师」才对不同弟子分别说:你得到我的皮、你得到我的肉、你得到我的骨、你得到我的真髓!——帖子详见:「常随佛学」与「阿难」精神&「传承」
⑩
恢复我们的良心感恩心和真心,我们就能吃得更美味,而让身心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也能减少粮食的浪费和自然的破坏,更能因此缔造无污染的环境
这就是良善的身心正报,就能改变环境依报,也变得美好
不仅吃如此,做任何事情都该如此,食衣住行都如此,这样就会呈现最好的生活和身心状态
拜佛念佛或读诵经典等等修行时也都如此,这样就能在修行的时候深深的融入心法而增上次第
弘法写作或演说的时候也应该如此真心祈祷,契入佛菩萨的弘愿和心印
这样就能如「法华经」所说,不仅文思敏捷,智慧泉涌,写作和演说都会符合正法
这样不仅能随时转化自己的身心状态,也能随时利益众生,朝净土和成佛之路迈进——帖子详见:「吃」的次第和学问
⑪
谈到感应,楞严经上说,贪求感应,往往就会感招非人鬼神干扰
而且被干扰可能还不自知,而走往邪路,或被附体
所以不要乱贪求感应
一般初学者可能会有感应,那要看佛菩萨教导他们的因缘
那种初浅的感应只是根据众生因缘根器给个信心
所以,没什么好执著的,如果执著,就容易招邪
真正发起大乘菩提心的实修者,才会和佛菩萨有心印愿力的交会
就会懂心法和深法——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61楼
⑫
⑬这问题很有趣,所以再提出一些问题给大家思考
例如:心中的光明是「光」吗?不是「光」吗?
又例如:在许多往生瑞相中,为什么有人能看到佛菩萨发光,有人只看到光,有人连光都看不到?
有人能闻到异香,有人却闻不到?大家的眼睛和鼻子不是都一样吗?为什么看到或闻到的结果不同?
又例如:梦中看到种种景象,醒来什么都没有?那梦中自己是用什么看到的呢?
是用肉眼?摸到的是用肉体?闻到的是用鼻子?
虽然醒来一切都没了,但是,你能说你梦中没有真正看到、听到、闻到吗?
这些问题,如果众生没有「相由心生」和「以心印心」的观念,那是无法解答和理解的
而以常用的科学说法来说,就是说:没有在同一个频率、频道上,就无法接收,就看不到或听不到
所以,看不到或听不到,不代表没有,而是可能超越人类的心念、智慧和次第
所以,刚刚的问题,心中光明和梦,这是属于「相由心生」的问题
而「往生瑞相」,这除了「相由心生」,还包含「以心印心」的问题
也就是说,单独众生,自己思维,自己作梦(排除外在干扰因素),这属于「相由心生」
但是,如果多个众生,因为众生都有自心,这就牵扯心与心的交流,就有频道上的问题,所以属于「以心印心」的问题
上面这是单纯的说,但是,如果因为众生心无量,妄想无量,或佛力不可思议,那就又有很多变化和可能
而且,这不是说「相由心生」就是假的或没有真正力量,因为,心念就会有力量,会透过第八识展现神通力量
简单来说,科技也是因为人心所向而研发出来的,这都在相由心生的范畴,也在「第八识」的力量变化之中
因为,人类只是众生第八识神通变化而在六道轮回中的其中之一罢了——帖子详见:闲聊「神通」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4 23:22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回说,法界广大,唯心所造。那要如何[能入]法界甚深境界,请看[华严经]的教导:
善财童子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
「善男子!此处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一切世间及以二乘皆不能知。
唯除诸佛神力所护,善友所摄,集胜功德,欲乐清净,无下劣心,无杂染心,无谄曲心,
得普照耀智光明心,发普饶益诸众生心、一切烦恼及以众魔无能坏心,起必成就一切智心,不乐一切生死乐心,
能求一切诸佛妙乐,能灭一切众生苦恼,能修一切佛功德海,能观一切诸法实性,能具一切清净信解,能超一切生死暴流,能入一切如来智海,能决定到无上法城,能勇猛入如来境界,能速疾趣诸佛地位,能即成就一切智力,能于十力已得究竟;
如是之人,于此能持、能入、能了。何以故?此是如来智慧境界,一切菩萨尚不能知,况余众生!
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调顺可化众生意速清净,欲令修习善根众生心得自在,随汝所问,为汝宣说。」
(附注:以下还有重点)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欲重明其义,观察三世如来境界而说颂言:
「佛子汝所问, 甚深佛境界,
难思刹尘劫, 说之不可尽。
非是贪恚痴, 憍慢惑所覆,
如是众生等, 能知佛妙法。
非是住悭嫉, 谄诳诸浊意,
烦恼业所覆, 能知佛境界。
非著蕴界处, 及计于有身,
见倒想倒人, 能知佛所觉。
佛境界寂静, 性净离分别,
非著诸有者, 能知此法性。
生于诸佛家, 为佛所守护,
持佛法藏者, 智眼之境界。
亲近善知识, 爱乐白净法,
勤求诸佛力, 闻此法欢喜。
心净无分别, 犹如大虚空,
慧灯破诸暗, 是彼之境界。
以大慈悲意, 普覆诸世间,
一切皆平等, 是彼之境界。
欢喜心无著, 一切皆能舍,
平等施众生, 是彼之境界。
心净离诸恶, 究竟无所悔,
顺行诸佛教, 是彼之境界。
了知法自性, 及以诸业种,
其心无动乱, 是彼之境界。
勇猛勤精进, 安住心不退,
勤修一切智, 是彼之境界。
其心寂静住三昧, 究竟清凉无热恼,
已修一切智海因, 此证悟者之解脱。
善知一切真实相, 深入无边法界门,
普度群生靡有余, 此慧灯者之解脱。
了达众生真实性, 不著一切诸有海,
如影普现心水中, 此正道者之解脱。
从于一切三世佛, 方便愿种而出生,
尽诸劫刹勤修行, 此普贤者之解脱。
普入一切法界门, 悉见十方诸刹海,
亦见其中劫成坏, 而心毕竟无分别。
法界所有微尘中, 悉见如来坐道树,
成就菩提化群品, 此无碍眼之解脱。
汝于无量大劫海, 亲近供养善知识,
为利群生求正法, 闻已忆念无遗忘。
毗卢遮那广大境, 无量无边不可思,
我承佛力为汝说, 令汝深心转清净。——帖子详见:如何[能信][能知][能解][能入][能说]甚深境界? ~ 华严经(善财53参)
关于[法界],节录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①宇宙很广很深远,十方世界都有不同众生存在,这在佛经中早已经说明
或许就像我们看狗的例子一样,其他世界更有智慧的众生也正观察着我们这些愚痴的人类
所以,放眼宽广的十方法界,您就不会执着在自己的小范围中
也能够逐渐调整自己的视野,迈向光明的其他净土世界——帖子详见:放眼十方法界
②
法界的秘密就是众生的第八识
第八识能够变现一切,是最不可思议的神通变现
众生都有神通,只是您不知道您现在就是神通变现
成为六道众生都是随自己的识心变现,自作自受
第八识如果以无明愚痴种子为作用,就是十二缘起,就会变成六道愚痴无明众生
第八识的无明愚痴种子如果净除,就变成楞严经讲的[菩提][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就是成佛
所以佛说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
其实,众生都没有真正的死亡或出生,都是一直变现
所以甚深佛法(例如:心经)说不生不灭
一切都操纵在众生自己, 要成佛或是要变成六道轮回众生都是由自己决定
因此,面对一切众生,和人生一切遭遇,您的态度可以决定您的未来
要[清净][光明][自在][无染]或者要[害怕][恐惧][痴迷].全都由自己决定——帖子详见: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③
④
什么是法界的真相呢?
就是众生虽然表相上有生死,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绝对的死亡或出生
只是因为对六道的执着抓取不放,所以一直累世轮回
也就是因为种种无知害怕恐惧和情爱欲望贪着, 无法认清六道轮回的真相
因为对表相的执着,所以无法脱离轮回引力的控制
其实,轮回或解脱是可以自主的,
如果众生因为对表相的贪瞋痴, 这心念就不由自主, 就会堕入轮回
就像您对梦境中事物情境的执着, 这梦就一直持续, 如果您能破除梦境, 知道梦境是虚幻, 梦就醒了
如果众生对世俗能放下执着, 就能超越表相, 而投生清净的天道, 甚至脱离六道轮回的引力控制而成佛
六道轮回其实是自己造成的, 是自己的心念造成的
六道轮回的引力就是自己心念执着的力量
而这解脱轮回的诀窍, 就在于心念的超越和自主性
佛就是究竟圆满的超越者
如果众生不明白这道理, 也没有学习超越表相的理论和方法
这就会堕入心念的不自主性, 而与其他众生互相干扰, 形成共业引力而沉沦
如果您能知道这道理, 学习超越困境苦难和欲望贪着,
这样就能逐渐超越表相而成佛, 这就是罪性本空的道理,
因为罪就在于一念之间, 所以一切佛法都要以心为根本, 罪从心忏, 戒从摄心
所以,佛已经成佛了, 就算提婆达多怨恨他, 佛依然成佛了, 这就是自主性的原理
我们每个众生都可以自主而成佛, 不论你过去有多少罪业,
只要您有超越的智慧, 知道罪性本空, 就能超越一切苦难业障而成佛
重点就在于心念的清净, 断除贪瞋痴和世俗杂染
这样就能恢复佛性原本的清净, 俱足佛性圆满的功德能力, 如同诸佛一般
这就是般若智慧的奥妙, 也是法界的真相
所以药师经上说~
三恶道众生只要突然回想忆念过去世曾经学佛,曾经念过药师佛,都能因为当下一念念佛而回生善道
这就是心念的力量, 所以大乘佛法强调发心, 一念心善或一念大乘心,都可超越无量罪业
因为一切罪都起于心念对贪瞋痴的执着,
如果能由心念断除贪瞋痴, 就能断除恶业和障碍, 因为障碍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妄心~对情爱享乐的贪着,对苦难灾祸的惧怕,对仇恨钱财的执着
这其实不是什么秘密, 这就是法界的真相和原理
心的解脱和超越的实相就是如此, 只是一般众生不明白心念的力量
当众生不明白心的实相的时候, 众生心就生灭如幻, 相由心生,因此造就许多短暂的表相
又因为贪着这些表相, 所以无数的生灭心念贪着而造就了累世的生死轮回
但是如果知道实相而实修, 就逐渐能超越虚幻而成为佛菩萨那样的清净自在和威力无边
相反的, 如果众生贪着世间情爱, 或沉溺于表相的人生苦难和仇恨, 这样就无法解脱
法界的实相就是如此, 佛经讲到最深入的境界就是讲这个道理
道理虽然简单, 但是没多少人知道, 不相信的话您可以看看您周遭的人谁知道
就算听过也没多少人相信, 不相信的话您也可以再次问看看您周遭的人
当您这样问的时候一定会被当作疯子
所以, 佛经上就会为了方便救度众生而有种种道理和法门
以上道理就是如此
就看大家如何面对您的人生, 是选择学习超越, 还是计较执着是非
至于解脱的次第和方法,都在佛经里面,请大家自行阅读和学习——帖子详见:[略说]法界真相
⑤
众生如果没有接触佛法学习佛法解脱轮回的正知见
就会一直在各种轮回业道的身份中,
无明(不了解轮回真相)的一直执着于各种欲望和苦受
而无法脱离六道轮回之苦
事实上,一个普通不知道佛法的人是完全不会知道上述的事情的
所以一般人都是为了追求美好的人生而努力,而完全不知道虚幻,
也不知道法界的真相,更不知道解脱轮回的方法
因为人们为了自己而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就像一只狗,当然不是吃就是睡,当然不知道他可以变成人,或者可以解脱轮回
众生就是这样活在自己所处的角色,而认为该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
不过,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所以各自活在自己的观念认知中,达成自己想要的生活
例如,有人只要安分过日子就行了,所以想的就是家庭,把居家弄好
有的人则为了追求车房等高享受的物质生活而努力
有的人则为了工作上能够有杰出的表现,又或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而努力
有的人则希望找到人生中最佳的伴侣,有儿或有女,幸福美满
为什么末学会讲到上述这些呢?
这是因为,为了让大家明白一个事实,
那就是众生整天处在这些念头执着,所以人人都会规划经营自己的家庭生活
人人都会想像自己要的人生,例如,怎样的工作,怎样的丈夫妻子和儿女
每个人都会不断的思维经营自己的人生,所以无法解脱,所以一直轮回——帖子详见:[探讨]真正想解脱的佛弟子,真的有认真思考规划经营自己的修行吗?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5 22:1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4小时以上)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渐次南行,经历人间,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往昔诸佛曾所止住教化众生大塔庙处,亦是世尊于往昔时修菩萨行能舍无量难舍之处;是故,此林名称普闻无量佛刹,此处常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之所供养。
[学习解说]: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劝导诸位比丘们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之后,渐次(即逐渐)向南而行,经历来到了人间的福城(此即善财童子参诣文殊菩萨之处所)之东,止住在此城的庄严幢娑罗林中,这个树林是过去诸佛曾经教化众生的大塔庙处,也是释迦牟尼世尊在过去修行菩萨道难舍能舍之处,(因为是诸佛修行教化的地方)所以,这个林子被称为[普闻无量佛刹],并且此处恒常被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之所供养。
[词解]:
【福城】
指善财童子参诣文殊菩萨之处所。依八十华严经卷六十二入法界品载,文殊菩萨于南行途中止住福城东方之庄严幢娑罗林中,往昔诸佛曾于此教化众生,又有一大塔庙,系释尊往昔修菩萨行时舍弃无量难舍之处。善财童子闻悉文殊在此,即来请益。其时,善财童子已了悟根本智,而更欲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以得差别智,故依文殊菩萨之指示而南游,经一百一十城,参见五十三善知识。六十华严经卷四十九,称福城为觉城,四十华严经卷四,则称之为福生城。p5856 FROM:【佛光大辞典】
--------------
文殊师利菩萨劝导比丘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以大乘佛法在教化因缘成熟的声闻比丘(回小向大)。
因为
但
这仅是佛陀诱导小乘行者的一个过渡时期化城,并非真实涅槃
如果一直执着小乘涅槃,不能将狭小之心回向增上为无上菩提心,就无法显露佛性而成佛,
[楞严经]更把沉溺于小乘涅槃却不知回小向大的[钝辟支佛]和[钝阿罗汉]归类为50阴魔的最后两种
所以,大乘菩萨(行者)与佛同心也必然以种种善巧方便,不失时机劝导因缘成熟的小乘行者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心的转变是解脱成佛的关键。
以心法来说
心的解脱才是真正的大福报
心解脱能引发佛性本有功德和神通妙用
心解脱能逐渐增上智慧和德行
处世做事,当然都智慧一流,人缘一流,都能顺利
所以心解脱能成就一切功德——帖子详见:[略说]福德的因果原理
说到[菩提心],藉此因缘,学习[清净光明专辑]的相关帖子内容:
(1),发菩提心 ~ 引自[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尔时世尊。欲说此法告诸大众。
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毕竟成就十二法者。乃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二。
一者自性信大乘法。为离小乘狭劣心故。发菩提心。
二者自性成就大悲。为欲具足诸白法故。发菩提心。
三者直心本行坚固。为厌生死向彼岸故。发菩提心。
四者善集一切功德。为欲修满诸愿行故。发菩提心。
五者能善供养诸佛。为欲善起诸白法故。发菩提心。
六者身口意业清净。为离一切诸恶行故。发菩提心。
七者远离诸恶知识。为欲亲近善知识故。发菩提心。
八者闻法如说修行。为不虚妄诳众生故。发菩提心。
九者为欲利益一切畜诸资生不贪不悭故。发菩提心。
十者以得诸佛加护。为离一切诸魔加故。发菩提心。
十一者。于诸众生常起大悲。能舍内外一切诸物。为离悭嫉故。发菩提心。
十二者。具法行力为能成就诸功德故。发菩提心。
善男子。是名十二妙法。
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此十二法者。乃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复有十二种胜法。菩萨成就。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二。
一者安隐心。为与一切众生乐故。发菩提心。
二者愍念心。他恶来加能忍将护不生异相故。发菩提心。
三者大悲心。为荷众生大重担故。发菩提心。
四者大慈心。为拔一切恶道苦故。发菩提心。
五者清净心。能于余乘不生愿乐故。发菩提心。
六者无染心。为离一切烦恼浊故。发菩提心。
七者光明心。为求无上自性清净光明照故。发菩提心。
八者幻心。能知诸法究竟无物故。发菩提心。
九者无物心。能知一切无所有故。发菩提心。
十者坚固心。于诸法中不可动故。发菩提心。
十一者不退心。能证诸法究竟尽故。发菩提心。
十二者度诸众生不生厌心。如说修行故。发菩提心。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诸善男子等若有诸众生
欲修诸白法成就无垢法
能于怨亲中悲润心平等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已于无量劫
将护恶知识供养善知识
护持菩提门起诸大愿行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诸众生忆念过去世
无量亿劫事坚固如山王
精进心无惓常行不休息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舍离诸恶法
具足悲愍心安隐心成就
念示诸众生一切善业道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见诸胜智者
念于大菩提无上胜功德
欲于余乘中心净无点秽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菩萨得净心离虚妄分别
观世间涅槃平等无差别
虽行化众生如见镜中像
如是发心者是实菩提心
已离烦恼过一切诸尘劳
清净知虚空不为垢所染
诸相永寂灭出离言语道
是名满足修清净菩提心
如是诸菩萨不久坐道场
得大陀罗尼无上胜辩才
具足三十二八十相好身
能住一切佛本性功德中
学习注:善知识节录的经文实在太好了,末学读着读着,心中又赞叹又感动又感恩。
多阅读多思维佛经很重要,能让我们逐渐熟悉明了发菩提心的相貌,增加八识里解脱的清净种子,潜移默化中帮助自己改变凡夫狭隘的思维惯性,帮助自己拓展心量增上次第,如果还能真心落实努力做到(也就是真正的行动力--法行力),就能真正由心改变而获得解脱。
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教导!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护念教导!
学生一定好好努力!
(2),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 思益梵天所问经
何谓发大乘菩提心? ~ 思益梵天所问经
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也。
所以者何。一切法无功德利。以无对处故。
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
但为大悲心故。灭众生诸苦恼故。不自忧苦故。生诸善法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故。舍我所贪着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患有为故。安住涅槃故。发菩提心。
世尊。菩萨不应于众生求其恩报亦不应观作与不作。又于苦乐心不倾动。
学习注:由经文可知,不应当为了求功德利而发菩提心。
恢复佛性本心所具有的功德才是真实功德,以四无量心为前行,来发菩提心,才是正确的方向
【十种发菩提心因缘,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 ~ 华严经 离世间品】,这篇帖子也具体讲了十种发菩提心的正确发心,菩萨行者学习和落实这些非常重要,因为因地正真,果报才不会迂曲。末学思维体会,多练习[光明心法],就能逐渐消除业障,具足这十种发菩提心因缘!所以[光明心法]不可思议!
(3),发菩提心&光明普眼法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言:
「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
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
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
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
于诸有趣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
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所谓:
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
发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间故;
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
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
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
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
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
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
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
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
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学习注:这也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内容之一,说明了菩提心的相貌,菩萨行者努力的方向。这些心要中又都蕴含着平等心、广大心。实话说,这些正向心是和我们平时惯用的凡夫心截然相反的,要顺利运用并不容易,
唯有透过多观修并思维法义,持之以恒的实修,来消除习气,才能逐渐契入和深入。勤能补拙,笨鸟就要多飞来练习。
(4),食肉者堕阿鼻地狱,食肉者非如来弟子,即是外道眷属也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佛告迦叶:「一切众生若修善根:一者,不害众生;二者,不行放逸;三者,不饮酒;四者,不食肉;五者,常付大慈。如是之人不断善根。」】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食酒肉者,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有惭愧不应食肉,虽先食肉又能发露心生重悔,亦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一切众生不饮酒者,是我真子,则非凡夫。】【不食肉者,现世菩萨则非凡夫。】
学习注:食酒肉者不能发菩提心;但若能真心忏悔誓不再犯,也能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对于真正发心的菩萨行者来说,断除酒肉不是难事。末学思维,这段经文应该主要针对一般众生和初学佛弟子做的教导和警醒。
(5),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 ~ 首楞严三昧经
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
何等十。
1.于菩提心得坚固力。
2.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
3.多闻得不忘力。
4.往来生死得无疲力。
5.于诸众生得坚大悲力。
6.于布施中得坚舍力。
7.于持戒中得不坏力。
8.于忍辱中得坚受力。
9.魔不能坏得智慧力。
10.于诸深法得信乐力。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若有众生于今现在若我灭后。闻是首楞严三昧能信乐者。当知是人悉皆得是菩萨十力。
学习注:由上述经文可知,由于听闻[首楞严三昧]的善根因缘,能令菩萨行者坚固「菩提心」。
关于[首楞严三昧],其实就是[佛性]。请看相关经文和帖子:
楞严经卷四
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大般涅槃经:
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般若波罗蜜多」有几种面相的意义,就是「首楞严三昧」,就是「般若实相智慧」,就是「佛性」
「首楞严三昧」指功用、功能、状态,「般若实相智慧」则是指通达一切事相与原理的真实智慧,「佛性」则是指清净光明的本体
透过学习「首楞严三昧」,我们可以学习契入这些功用与状态
透过学习「般若实相智慧」,我们可以逐渐实证通达一切的智慧
透过认识「佛性」,我们可以学习逐渐契入清净光明的本体
当我们逐渐学习佛经中的正知见(佛陀的解脱智慧,对世俗的正确看法和观念),我们就可以逐渐提升智慧
藉由观念的改变和提升,并逐渐学习操作的方式与观行而契入光明的状态,而逐渐恢复清净光明的本体-「佛性」
这样,我们就能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与恐怖,就能究竟解脱而契入涅槃
所以说,透过上述三种修行,我们可以逐渐心无挂碍,逐渐远离世俗的颠倒梦想,逐渐究竟涅槃
因此,佛弟子都应该逐渐贯彻上述三种方向的修行,
至少,要天天读诵或背诵心经,逐渐契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这样才能降伏世俗和累世凡夫习气的障碍——帖子详见:「般若波罗蜜多」
[首楞严三昧]不可思议,菩萨闻之能得十力,再者
善知识的悲心不可思议,以[首楞严三昧]为ID,使见闻者悉皆获益,深深感恩法华行者的无上悲心!
(6),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何谓法供养?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 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
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学习注:[清净光明专辑]中关于[供养]的相关教导:
能够自度或度他的一切佛法都是对佛菩萨最好的供养
帮助自己成佛,也帮助众生成佛,这一切相关的精进都是最好的供养
任何精进佛事的奉献身心都是最好供养
佛菩萨早已经成就,不需要这些供养
佛菩萨自己从初修时期就不断供养众生和诸佛菩萨
供养是让我们学佛成佛的方法
供养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1.因为慈悲众生,2.因为舍离物欲
所以佛菩萨才是真正供养众生的人
因为佛菩萨用佛法普渡众生,才是真正的供养者
我们凡夫只是学习佛法,学习供养当中而已
所以,真正让自己成佛,也让众生成佛,才是真供养
您如果您没钱或环境上限制
发起无上心,愿意恢复自己佛性,也帮助众生恢复佛性
用清净慈悲心发起光明心,融合诸佛慈悲光明愿力,遍照一切众生都光明自在
这样就是最好供养
真心的慈悲和光明就能感染众生也恢复光明自性
让自己和众生恢复佛性光明,这就是最好供养——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276楼
诸佛的共愿是要让众生都成佛,而成佛必然要发菩提心。所以,菩萨行者不离菩提心,让自己和众生都成佛,最合诸佛悲心,是对诸佛最好的供养,令诸佛欢喜。
【如说】
指契合于佛所说之教法。例如,如说修行,即依佛之教法而修行之意。此外,尚有如说往生等,亦为此例。p2378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6 22:2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7),诸佛世尊有十种速疾法(见佛的功德利益) ~ 华严经 佛不思议法品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速疾法。何等为十?所谓: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远离一切恶趣;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圆满殊胜功德;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成就广大善根;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往生净妙天上;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除断一切疑惑;
一切诸佛若已发菩提心而得见者,速得成就广大信解永不退转,能随所应教化众生,若未发心即能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一切诸佛若未入正位而得见者,速入正位;
(学习注:【正位】
即达悟之位、无烦恼之境地,亦即声闻所得见证之无为涅槃。
<一>指小乘之涅槃。维摩经问疾品(大一四·五四五下):“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
<二>指法性。禅门中称普遍存在之真如为正位,乃诸法之本体;相对于现象差别之“傍位”一语。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大五一·三八○下):“僧问:‘正位中还有人成佛否?’师曰:‘谁是众生?’僧曰:‘若恁么即总成佛去也。’师曰:‘还我正位来。’僧曰:‘如何是正位?’师曰:‘汝是众生。’”(碧岩录第七十三则)p1987 FROM:【佛光大辞典】)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清净世、出世间一切诸根;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除灭一切障碍;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获得无畏辩才。
是为十。」
学习注:如上述经文教导。见佛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见佛,能令已发菩提心者得不退转,又能随所应教化众生,令未发菩提心者速发菩提心。
说到见佛,善知识慈悲叮咛【要记得今生命终求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
这是落实「常随佛学」最方便的机会!】(帖子详见:「常随佛学」与「阿难」精神&「传承」)
【愿众生都能发愿今生命终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
而说到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能见佛,就不能不讲到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大悲莲华经是讲~
[释迦牟尼佛]和诸佛菩萨(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过去世发菩提心发愿成佛的故事
(读过此经,您会更了解这些佛菩萨过去世的关系)
经中说到~大部分的菩萨都是发愿往生净土,在净土成佛(例如:弥陀观音势至文殊普贤..)
只有非常少数的菩萨发愿生生世世在[不净土](秽土,五浊恶世)中普渡众生,
并且发愿在秽土中成佛,让众生有机会在五浊恶世中见佛
佛说这样的菩萨才叫做大菩萨(菩萨摩诃萨,大士),才真正叫做大悲菩萨,
这也就是大悲莲华经称为大悲的原因
释迦牟尼佛就是如此,读过此经才会真正明白释迦牟尼佛的大悲
也才会真正对本师释迦牟尼佛五体投地,令佛弟子感受到佛恩的深刻
这是一部非常令人感动(痛哭流涕)的佛经,建议佛弟子能从头到尾读过一次】(帖子详见:什么是[菩萨深重大悲]?[菩萨]和[大士]的区别~大悲莲华经)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无论净土、秽土,都有诸佛以无上悲愿种种善巧对不同根器因缘众生给予救度。佛心是大慈悲,不舍任一众生。
弟子当如是学!
(8),观心陀罗尼,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心地三种秘密无上法轮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发菩提心品第十一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结此手印持念观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
唵(一)菩地(二)室多(三)牟致波(二合四)陀邪(五)弭(六)
此陀罗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复退转。去来现在一切菩萨。在于因地初发心时。悉皆专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圆正觉。善男子。时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动摇。系心月轮成熟观察。是名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有凡夫修此观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恶及一阐提。如是等罪尽皆消灭。即获五种三摩地门。云何为五。一者刹那三昧。二者微尘三昧。三者白缕三昧。四者起伏三昧。五者安住三昧。
学习注:以上经文是介绍的,教导一切菩萨的最初发心清净真言,所成就的三昧是[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凡夫众生做此观修者,能灭五逆四重十恶及一阐提等罪,还能获五种三摩地门,非常殊胜。
(9),行菩萨道,有四种方法能超越魔事~ 大宝积经
(附注:会产生魔扰都是因为心态不正确)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能过魔事]。何谓为四。
常不舍离菩提之心。
(附注:只要发起无上菩提心,誓愿成佛,随时忆念此愿,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
于诸众生心无恚碍。
(附注:所以不能生气,这太重要的,所以外道修[愤怒法]或[诛杀法],往往变成大力鬼神,请见楞严经, 再者,心无恚碍, 这[碍]字还包含[情执]障碍,男女情执淫欲障碍,则会堕入魔道)
觉诸知见。
(附注:对于各种佛法正知见和外道错误知见[邪见],都能明白无误,知见正确就能够分辨正邪,不会误入魔道)
心不轻贱一切众生。
(附注:不骄傲轻视一切众生,因为傲慢心容易产生魔扰,佛在经上说,严守戒律的人往往轻视犯戒的人,深入经藏的人往往轻视没有深入经藏的人,这些都是佛弟子应该要注意的)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能过魔事]。
学习注:行者发起并随时忆念无上菩提心,能得诸佛护念,能超越魔事。
整个这段节录的内容,非常非常重要,生气、情执、傲慢轻视,都是常见的累世习气,如果日常不能摄心的话,很容易堕入各种情境,引发这些凡夫习气,而导致魔扰,所以一定要把上述教导熟读牢记,并且在日常中实修,断除各种不正确的心态。深深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教导!
(10),行菩萨道,四种[退失]和[不退]菩提心,[增长]或 [减损]善法的方法~大宝积经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谓为四。
欺诳师长,已受经法,而不恭敬。
无疑悔处,令他疑悔。
(附注:本来佛弟子没有疑问的地方,却讲出各种谬论让大家对佛法产生怀疑)
求大乘者诃骂诽谤广其恶名。
(附注:这就是毁谤大乘行者)
以谄曲心与人从事。
(附注:与人相处总是怀着虚假的心,事情都是别有目的,为了某种利益)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失菩提心]。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 [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何谓为四。
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
(附注:对于众生的慧命和因缘,能以正法方便善巧诱导众生学习增上正法,不妄语不戏笑 )
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
(附注:[直心]请参阅http://www.ksetra.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56)
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
(附注: 能像尊敬佛一样的尊敬大乘菩萨行者,并且宣扬大乘菩萨行者的威名,如此尊敬大乘)
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
(附注:学习大乘法,不喜小乘法,也劝化众生追求大乘无上菩提,不求小乘涅槃)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
学习注:佛陀最知众生心知众生性,佛陀的教导都是真实不虚的,我们佛弟子一定要听话,真心落实,自然就能增上修行,远离违缘。
(11),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施,戒,忍,精进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戒。何等为十?所谓:
身清净戒,护身三恶故;
语清净戒,离语四过故;
心清净戒,永离贪、瞋、邪见故;
不破一切学处清净戒,于一切人、天中作尊主故;
守护菩提心清净戒,不乐小乘故;
守护如来所制清净戒,乃至微细罪生大怖畏故;
隐密护持清净戒,善拔犯戒众生故;
不作一切恶清净戒,誓修一切善法故;
远离一切有见清净戒,于戒无着故;
守护一切众生清净戒,发起大悲故。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无过失清净戒。 」
注:
护身三恶就是维护自己的身体行为不要犯三种罪恶即杀盗淫
离语四过就是远离四种言语罪过即恶口两舌(即挑拨离间) 妄语绮语(即无益语对于修行没有帮助的话例如谈论风花雪月的话)
学习注:
【学处】
梵语 s/iks!a^pada,巴利语 sikkha^pada。意谓所学之处。一般指戒律。即比丘、比丘尼学习戒律时,所遵循之戒条,如五戒、八戒、十戒等,称为学处。南传佛教称戒、定、慧三学为三学处。另据菩萨地持经卷一所载,菩萨有七学处,即:自利、利他、真实义、力、成熟众生、自熟佛法、无上菩提。此外,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分显密而说所学之体,又译之为“学句”。(法蕴足论卷一学处品、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四、俱舍论卷十四、俱舍论光记卷十四)p6216 FROM:【佛光大辞典】
[守护菩提心清净戒,不乐小乘故]---不乐大乘以外的余乘,是发大乘菩提心行者一个很重要的戒律,因为大乘佛法讲的一实相印,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小乘涅槃只是佛陀适应众生根基所讲的法,是化城不究竟,依之修行不能最终解脱
最近学习佛经,读着佛陀慈悲的话语,末学内心有了稍多一些的感动感恩
检视自己,因为业障太重又学得太不谦卑用心,所以很多时候读经心中是无感的,这就是于心不相应。
随着前段时间,老师慈悲引导我们学习[楞严经]和[法华经],末学耐心下来一点一点啃佛经,业障略有一些消除,
现在读佛经中佛陀的教导,觉得离自己不是那么遥远了,能感受到佛陀的教导,就是对真心求解脱者所说的,对志求菩萨道的实修者所说的。
实修者要谦卑直心信受佛陀教导,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并努力去做到,随时反观自己的心念,不再一味随顺凡夫习气和思维惯性泛泛看过没有真心想要做到,或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否则,心念上的缺失不导正,果报就会曲折,修行难以成就。所以,信心至关重要,如善知识慈悲教导的:
发愿当菩萨而能真正行菩萨道的其中一个要件
就是相信自己能真的成就,要对自己有信心
这是很多佛经上都这样讲的
其实佛性本圆满,没有信心其实就是凡夫的妄念
本来就光明自在,又何来黑暗的负面思维呢
所以[没信心]本身这也是恶种子妄念,
这是无明,不懂佛性原本光明自在——帖子详见:[略说]精进修行过程的消业现象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7 23:5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12),菩萨因何退转菩提之心? 又如何不退转? ~ 大般涅槃经
(附注: 以下很重要, 讲解如何不退转菩提心)
云何复名[不退之心]。
有人闻佛能度众生生老病死。不从师咨自然修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菩提道是可得者。我当修习必令得之。
以是因缘发菩提心。所作功德若多若少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作是誓愿。愿我常得亲近诸佛及佛弟子。常闻深法五情完具。若遇苦难不失是心。
复愿诸佛及诸弟子。常于我所生欢喜心具。五善根。若诸众生斫伐我身斩截手足头目支节。当于是人生大慈心深自喜庆。如是诸人为我增长菩提因缘。
若无是者我当何缘而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发是愿。莫令我得无根二根女人之身。不系属人不遭恶主不属恶王不生恶国。
(附注: 希望生为男人俱大丈夫相, 不系属人就是不被人束缚, 例如,为奴为俾)
若得好身种姓真正多饶财宝不生憍慢。令我常闻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
若为众生有所演说。愿令受者敬信无疑。常于我所不生恶心。
宁当少闻多解义味。不愿多闻于义不了。愿作心师不师于心。
(附注:宁愿听的少但是弄清楚义理, 也不愿意听的多却对义理不明白
【心师】
(术语)为我心之师,故曰心师。涅槃经二十八曰:「愿作心师,不师于心。」
通真轨上曰:「萨婆多云:我教谓心师也,他教谓师心也。」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身口意业不与恶交。能施一切众生安乐。身戒心慧不动如山。欲为受持无上正法。
于身命财不生悭悋。不净之物不为福业。正命自活心无邪谄。受恩常念小恩大报。
善知世中所有事艺。善解众生方俗之言。
(附注:明白一切世间法, 也明白一切众生语言, 得世间法和语言之方便, 因此能广泛宣扬佛法)
读诵书写十二部经。不生懈怠懒堕之心。
(附注: 深入经藏, 学尽一切法门, 不生起懈怠心和懒惰心)
若诸众生不乐听闻。方便引接令彼乐闻。
(附注: 如果众生不喜欢听闻佛法, 就用种种方便引导,让众生喜欢听)
言常柔软口不宣恶。不和合众能令和合。
(附注: 说话柔软,不宣扬别人的丑事, 能让不和的群众或四众佛子重新和合)
有忧怖者令离忧怖。饥馑之世令得丰足。
疾病之世作大医王。病药所须财宝自在。令疾病者悉得除愈。
刀兵之劫有大力势断其残害令无遗余。能断众生种种怖畏。
所谓若[死][闭系][打掷][水火][王贼][贫穷][破戒][恶名][恶道]。如是等畏悉当断之。
(附注: 能够断除众生的种种恐怖病苦灾难和缺乏,以及错误行为知见和恶果之因果)
父母师长深生恭敬。怨憎之中生大慈心。
(附注: 对于怨恨憎恨自己的人, 仍能心生大慈)
常修[六念][空三昧门][十二因缘][生灭]等观。
(附注: 随时观照一切佛法, 念念都在佛法上)
出息入息天行梵行及以圣行。金刚三昧首楞严定。
(附注:学习禅定梵行和圣行, 逐渐成就金刚三昧楞严大定)
无三宝处令我自得寂静之心。
(附注: 在没有佛法的地方,依然能自心清净,不造恶业)
若其身心受大苦时。莫失无上菩提之心。
(附注: 这很重要, 要能吃苦, 不要怨天尤人)
莫以声闻辟支佛心而生知足。
(附注: 心向大乘, 对小乘法不眷恋)
无三宝处常在外道法中出家。为破邪见不习其道。
(附注: 世间没有三宝佛法的时候, 虽在外道中出家, 但是破除外道法, 引领众生走向正途)
得法自在得心自在。于有为法了了见过。
(附注: 学佛能真正在[法]上自在,也真正[心]得自在, 对于世间有为法明明白白, 知道其过患)
令我怖畏二乘道果。如惜命者怖畏舍身。
(附注: 怕自己堕入小乘, 就像爱惜生命的人害怕失去生命一样)
为众生故乐处三恶。如诸众生乐忉利天。
(附注: 欢喜入三恶道救度众生, 就像众生喜欢生天享乐一样)
为一一人于无量劫。受地狱苦心不生悔。
(附注: 无量劫行菩萨道, 为了度众生而入恶世或恶道受苦, 就算是地狱也绝不后悔)
见他得利不生妒心。常生欢喜如自得乐。
(附注:看到别人得到好处不生忌妒心, 能随时保持欢喜心, 就像自己得到好处一样)
若值三宝当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医药。灯明花香伎乐幡盖七宝供养。
若受佛戒坚固护持。终不生于毁犯之想。
(如果受持佛教种种戒律,都能有坚固护持戒律不犯戒, 一生都不起毁坏戒律(犯戒)的想法)
若闻菩萨难行苦行。其心欢喜不生悔恨。
(附注:行菩萨道难行能行,吃苦耐劳,欢喜学习承受, 绝不后悔)
自识往世宿命之事。终不造作贪瞋痴业。
(附注: 因为深信因果原理,所以自己就能明白累世业力造成今生的果报, 因此今生绝对不造三毒恶业)
不为果报而集因缘。于现在乐不生贪着。
(附注: 不是为了得到善果报而造作种种善业因缘, 对于目前安乐不生执着贪着)
善男子。若有能发如是愿者。是名菩萨终不退失菩提之心。亦名施主。
能见如来明了佛性。能调众生度脱生死。善能护持无上正法。能得具足六波罗蜜。
(附注: 能够像上面这样发愿的人,才能够称做[菩萨永远不退失菩提心], 也才是真正的大施主,
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见佛法身明白佛性, 能够调伏度化众生脱离生死轮回, 能够真正的护持无上佛陀正法, 能够真正实践六波罗蜜,俱足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
学习注:这篇帖子非常重要,对照学习之后,会发现自己实在差得太远太远了,需要真心发愿,真心好好努力,一点一点去实修做到。
除节录内容外,这篇帖子还讲到了什么情况会退失菩提心,也是我们要随时检视和警醒的。深深感恩佛陀慈悲教导!深深感恩善知识字字句句慈悲解说!
(13)菩萨十种印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我发深心求一切智,我当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流转五趣受无量苦,亦当令其发菩提心,深信欢喜,勤修精进,坚固不退。』是为第四印。
学习注:菩萨行者自己发菩提心,也教导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心,是智慧心,发菩提心才能究竟解脱。
(14)自力?他力?
其实, 不论发愿去极乐世界
又或者如大悲莲华经所说, 真正的大悲菩萨发愿不断的在五浊恶世救度众生
其实真正发起无上菩提心的行者, 是不再会去担心他力自力的问题
一切都是行者的无上慈悲愿心, 而且诸佛如来必定护持
不论发愿去西方极乐, 又或者发愿生生世世回入娑婆恶世普渡众生
其实都是行者与诸佛, 彼此愿力的结合, 密不可分
所以, 弥陀经说~念弥陀经者能得到诸佛护念, 永不退转
而大悲莲华经也说~真正发起无上悲心的大悲行者,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普渡众生, 诸佛必定护念, 绝对不会退转
这点可能也是担心害怕自力他力,或没有深入经藏者所不知道的
学习注:不论发愿去西方极乐, 又或者发愿生生世世回入娑婆恶世普渡众生,能真正发起无上菩提心,至关重要。透过发无上菩提心,让自己能和诸佛愿力结合,则诸佛必定护念,这样发愿往生能莲品增上,而发愿生生世世回入娑婆恶世普渡众生也绝不会退转。所以,发心是根本,愿力是根本!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8 23:2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3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15),第一义菩萨戒 ~ 清净毗尼方广经
时彼天子白世尊言。唯愿现相令文殊师利来诣此土。何以故。世尊。若从一切声闻缘觉有所闻法。不如从于文殊师利所闻法也。唯除如来。其余说法无有胜者。文殊师利若演说法。
一切魔宫皆悉暗蔽。
一切众魔悉能摧伏。
去增上慢。灭增上慢。
若有未发菩提心者发菩提心。
已发心者住不退转。
可摄者摄。可舍者舍。
顺如来欲令正法久住。
尔时世尊知寂调伏音天子心已。放白毫藏光普遍照此佛世界已。东方过于十千佛土。普照遍彼宝主世界。
这段经文讲到:
有缘能听到文殊菩萨说法的不可思议利益,上面经文里也说得很清楚了,其中之一就是能令未发菩提心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得不退转。
文殊菩萨是三世佛母,其以不可思议的大愿力和大智慧力,加持众生罪恶尘垢都消灭,得以成佛(「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
透过学习文殊菩萨十大愿,我们可以看到,文殊菩萨所发的大愿都有令有缘众生发菩提心的誓愿: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一者大愿
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
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伽蓝宫殿之主。
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国善神之主。大国小国之主。粟散世王之主。
统领诸军主。都摄所守主。所有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
同生三世愿佛知见。或未闻我名令愿得闻。及闻我名于我法中。令一切有情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上道。
若有众生以法药世医。救疗诸疾。历数算计工巧博弈。世典文笔歌咏赞叹。讲论戏处导以度人。
随类同事接引世俗。令发菩提正见正授。共我有缘得入佛道。
二者大愿
若有众生。毁谤于我。瞋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
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者大愿
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颠倒。及生净行不净行诸恶不善。
愿共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者大愿
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
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
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
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
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者大愿
若有众生。常生杀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无有断绝世世相报。
杀心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报对。如是令发菩提之心。
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与财物。或施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于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七者大愿
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蓝佛塔禅房兰若独静之处。
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萨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佑。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
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弟子。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梨教导称说。听受我教我受他教。
同行同业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者大愿
若有众生广造诸罪。堕于地狱无有出期。经无量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生于五趣。
先作畜生将命还于前生。负物作驼驴猪狗牛羊象马奴婢仆从。偿他宿债累劫倍命。
还他偷盗无有休息。我于五道随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于人。或作贫穷困苦盲聋瘖痖最下乞人。
于一切众生众中。同类同缘同事同行。同业导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九者大愿
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于我法中污埿佛法。师长弟子无惭无愧。用僧佛钱菩萨财物。
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绮语恶口两舌。鬪乱纵恣贪瞋。不拣良善劫夺他财。拒讳谩人不识善恶。
广造十恶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还六处。入生死海诸趣恶道。
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化变当以救之令得出离。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者大愿
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
行四无量心心等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愿达菩提登正觉路。
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
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
学习注:再读读文殊菩萨十大愿,末学心中深深感动感恩,随即想到了观世音菩萨善知识和老师,佛恩师恩甚深甚深!弟子惟有好好努力!
在本次学习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经文伊始,也讲到文殊菩萨在劝导声闻比丘发菩提心后,渐次向南而行,随顺因缘引导已发菩提心的[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跟随诸善知识学习成佛度众的无量法门,令菩提心坚固,得不退转。
说到文殊菩萨的真实身份,实则是「平等世界」的古佛『龙种上佛』再来。
佛佛的悲愿是相同的,到这个娑婆世界或是在他方世界,都志在普劝有缘众生发菩提心实修成佛。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一世为宝海梵志的时候,也劝导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
甚至包括阿弥陀佛、阿閦如来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护法韦陀尊天菩萨等。
这些功德巍巍的佛菩萨,最初发菩提心也都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劝导成就的(详见《大悲莲华经》。相关佛经故事分享:[发心不同果报则不同]---读《大悲莲华经》中诸佛菩萨初发菩提心的事迹有感)
所以,熟读和学习诸佛的本愿是我们佛弟子的必修,透过逐渐(深入)学习和实践诸佛菩萨的本愿,才能真正明白佛菩萨的精神和愿力,也才能和佛菩萨的大悲愿力相应而得到教导和护持
所以善知识在[为什么要念佛、命终求生「极乐世界」?]中慈悲叮咛的
佛弟子如果连佛菩萨的本愿都没有熟读和学习,那还学什么佛呢?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以诸佛本愿为自己的本愿,佛菩萨都因此而成就,详见《大悲莲华经》
末学一定好好熟读和学习诸佛的本愿,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的好好努力,让自己能真正发起大心
让自己真正发心实修增上,早日长成有能力护持一方的菩萨行者!也以此和同修们共勉!
文殊菩萨因地为王子的时候,和释迦牟尼佛的因地身份宝海梵志在同一世。这边随缘分享经宝海梵志劝化王子发起菩提心时候的大誓愿,让我们以菩萨的大愿为指引,努力实修,清净自心,早日与佛菩萨同心同德:
《大悲莲华经》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复白第三王子王众言:
『善男子!今汝所作福德之聚清净之业,应为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故,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尔时,第三王子在佛前坐,叉手白佛言:
『世尊!如我先于三月之中,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并我所有身口意业清净之行,
如是福德,今我尽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今所愿,不能于是不净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不愿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行菩萨道时,愿令我所化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所有众生,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安止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劝化安止于六波罗蜜者,
愿令先我悉于十方一一方面,
如恒河沙佛刹微尘数等诸佛世界成佛说法,令我尔时以清净天眼悉遍见之。
愿我为菩萨时,
能作如是无量佛事,我于来世行菩萨道无有齐限,
我所教化诸众生等,令其心净犹如梵天,如是众生生我界者,尔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等清净庄严佛刹。
愿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为一佛刹,
周匝世界有大宝墙七宝填厕,其墙高大至无色界,真绀琉璃以为其地,
无诸尘土石沙秽恶荆蕀之属,又无恶触,亦无女人及其名字,
一切众生皆悉化生,不食揣食等,以法喜三昧为食,
无有声闻、辟支佛乘,纯诸菩萨,
离于贪欲瞋恚愚痴,皆修梵行、悉满其国。
当其生已,须发自落,服三法衣,
即于生已,便欲得食,寻有宝器,在右手中,自然而有上妙百味具足在钵。
时诸菩萨作是思惟:
我等不应噉是揣食,我今当持至于十方,供养诸佛及声闻众,并贫穷者;
有诸饿鬼,受饥渴苦其身炽然,当至其所,而给足之;
我等自应修行法喜三昧之食。
作是念已,得菩萨三昧,其三昧名[不可思议行]。
得是三昧已,即得无阂神力,到于无量无边世界现在佛所,供养诸佛及比丘僧,
给施贫穷,下至饿鬼,作是施已,因为说法,寻于食时,周旋往返,还归本土;
衣服珍宝及所须物,供养诸佛,下至饿鬼,亦复如是,然后自用。
愿令我世界
无有八难不善苦恼,亦无受戒、毁戒、忏悔及其名字。
愿我世界,
常有无量种种珍宝以为厕填,珍宝衣树十方世界,所未曾有,未曾见闻,乃至亿岁说其名字犹不能尽。
愿我世界
诸菩萨等,欲见金色随意得见,欲见银色亦随意见,当见银时不失金相,当见金时不失银相,
颇梨、琉璃、砗磲、马瑙及赤真珠,种种珍宝随意得见,亦复如是;
欲见阿竭琉香、多伽琉香、多摩罗跋栴檀沉水、及赤栴檀、牛头栴檀,欲见纯栴檀者,随意得见,
欲见沉水者,亦随意见,当见沉水不失栴檀,当见栴檀不失沉水,余亦如是,种种所愿皆得成就。
愿我世界
无有日月,诸菩萨等有大光明,如本所求自然而出,乃至能照百千万亿那由他世界,
以光明故无有昼夜,众华开敷即知昼分,众华合时便知夜分,世界调适无有寒热及老病死。
若有一生菩萨,于余方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以此身处于他方兜术天宫命终作佛。
若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不于其界取般涅槃,若般涅槃时处在虚空。
诸菩萨等所欲得者自然而有,其世界边周匝常有百千亿那由他自然音乐,
此音乐中不出欲想之声,常出六波罗蜜声、佛声、法声、比丘僧声、菩萨藏声、甚深义声,而诸菩萨于诸音声随其所解。
『世尊!我行菩萨道时,
如我所见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诸佛世界种种庄严、种种璎珞、种种相貌、种种住处、种种所愿,
令我世界悉皆成就如是等事所有庄严,惟除声闻、辟支佛等,
亦复无有五浊之世、三恶道等、须弥诸山、大小铁围、土沙、砾石、大海、林木,
纯有宝树,过天所有更无余华,惟有天上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无诸臭秽,纯有妙香,遍满其国。
诸菩萨等皆是一生,无有一人生于余处,惟除他方当成佛者,处兜术天命终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行菩萨道时,
无有齐限,要当成是微妙果报清净佛土,一生菩萨充满其中,
是诸菩萨无有一人非我所教,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安止六波罗蜜者,
如是菩萨,皆是我初教发心,安止六波罗蜜,此散提岚界,若入我界一切苦恼皆悉休息。
『世尊!我行菩萨道时,
要当成就如是等辈希有之事,然后于未来世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愿菩提树名曰[选择见善珍宝],纵广正等万四天下,香气光明遍于一十三千大千世界,
菩提树下以种种珍宝为金刚座,纵广正等五四天下,其座名曰善择寂灭智香等近,高万四千由旬,
我于此座结加趺坐,于一念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般涅槃,常于道场菩提树下,坐金刚座不解不坏,
复当化作无量诸佛及菩萨众,遣在其余诸佛世界教化众生,
一一化佛,于一食顷为诸众生说微妙法,即于食顷,令无量无边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寻发心已,即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化佛及菩萨众,常作如是希有之事。
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愿诸余世界其中众生悉见我身,
若有众生眼见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令必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不离见佛。
愿令我界
所有众生,六情完具无所缺少。
若诸菩萨欲见我者,随其所住,行来坐卧,悉得见之。
是诸菩萨寻发心已,即时见我坐于道场菩提树下,
当见我时,先来所有于诸法相疑滞之处,我未为说便得除断,亦得深解法相之义。
愿我当来
寿命无量无能数者,除一切智,菩萨寿命亦复如是。
我一念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即一念中有无量菩萨,须发自落,服三法衣,乃至涅槃,
于其中间无有一人,长其须发,着俗衣裳,一切皆着沙门之服。』
尔时,佛告第三王子:
『善男子!善哉!善哉!汝是纯善大丈夫也。聪叡、善解、能作如是甚难大愿。
所作功德甚深甚深难可思议,微妙智慧之所为也。
汝善男子!为众生故,自发如是尊重之愿取妙国土,以是故今号汝为文殊师利。
于未来世过二恒河沙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入第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于此南方有佛世界,名曰[清净无垢宝寘],此散提岚界亦入其中。
彼世界中有种种庄严,汝于此中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号普现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诸菩萨众皆悉清净,汝之所愿具足成就,如说而得。
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于无量亿诸如来所种诸善根,是故一切众生以汝为药,汝心清净能破烦恼,增诸善根。』
尔时,文殊师利前白佛言:
『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惟愿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六种震动,
其中诸佛现在说法与我受记,亦愿一切众生受欢喜乐,譬如菩萨入第二禅自在游戏,
天雨曼陀罗华,遍满世界,华中常出佛声、法声、比丘僧声、六波罗蜜、力、无所畏如是等声。
愿我敬礼宝藏佛时,即出如是诸相貌等。』
作是语已,寻时礼佛,头面着地,
即于是时,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六种震动,天于空中雨曼陀罗华,
一切众生受于喜乐,譬如菩萨入第二禅自在游戏,
诸菩萨等是时,惟闻佛声、法声、比丘僧声、六波罗蜜、十力、无畏如是等声。
是时,他方诸菩萨等,见闻是事,怪未曾有,各白其佛言:『何因缘故有是瑞应?』
诸佛各告诸菩萨言:『十方诸佛各各广为文殊师利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故,是其瑞应。』
尔时宝藏如来为文殊师利而说偈言:
『胜意旷大, 今可还起,
十方诸佛, 已授汝记,
当于来世, 成尊胜道,
世界大地, 六种震动,
众生满足, 受于快乐。』
善男子!尔时,文殊师利闻是偈已,心生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除学习节录内容外,末学学习了这部[清净毗尼方广经]的其他一些内容,深深感恩佛菩萨师长们慈悲护念,深深赞叹此经不可思议,读后法喜充满。这边节录一段重要的教导,分享有缘:[毕竟毗尼]
文殊师利言。如是。天子。[菩萨毗尼]犹如大海。所有毗尼无不纳受。所谓声闻毗尼。缘觉毗尼。菩萨毗尼。一切毗尼。
天子言。文殊师利。所言毗尼。毗尼者为何等义。
文殊师利言。天子。毗尼毗尼者。调伏烦恼。为知烦恼故名[毗尼]。
天子言。文殊师利。云何当修调伏烦恼。云何知烦恼。
文殊师利言。若自妄想。若他妄想。自他妄想不正忆念。自想他想颠倒不实。诸见所缚无明为首。如是则能[发生烦恼]。若不自妄想。不他妄想。不自他妄想。专正忆念不自想他想。断于颠倒不住诸见。除去无明不行二行。如是则便不起烦恼。烦恼不起是[毕竟毗尼]。天子。是名[毕竟毗尼]。若以圣智知于烦恼。虚妄诈伪是无所有。无主无我无所系属。无来处去处。无方非无方。非内非外非中可得。无聚无积无形无色。如是名为[知于烦恼]。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0 00:2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4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16),真心还是妄心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以上节录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学习注:无上菩提心,是佛咒的相貌之一。这是从佛咒的根本义来说的,
其实佛咒的根本义就是佛性,就是法界根本实相义
所以心经所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明咒大神咒无上咒
因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佛性就是首楞严三昧(请详见大般涅槃经)
本圆满具足一切功德,不生不灭,不着二相,所以能破除一切相和魔扰
这样说可能众生还是无法明白
简单说就是自性本自光明,功德本自具足,所以没有一切障碍
这就是佛咒的真相,所以首楞严三昧能破一切,因为佛性本自圆满
这都是讲同一个东西,就是实相
所以功德本自具足,这就是佛咒的实相和威力
佛性和般若波罗蜜才是真正的佛咒,无上咒
结合这几个帖子学习,我们能更清楚:【[略说]佛咒的方便义和根本实相原理】【您懂咒吗?请看[观世音菩萨]谈[陀罗尼相貌]】【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有经文可知,菩提心的相貌之一是智慧心,明白看清法界真相,才是真正的智慧,这边分享一段善知识在[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中的慈悲教导,告诉我们实修者以不二智慧破除执着破除四相的重要,是解脱的关键:
其实众生实有,但是,不是众生所认为的实有
其实众生非实有,但是,也非众生所认为的非实有
因为众生不论如何认为都有执着, (注一,以下说明)
真正达到没有执着的状态, 就不会有[实有]和[非实有]的问题,
而能随缘随处幻化, 所以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注一)这分开两方面来说,
一个就是众生对自己(我)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我相寿者相(就是生命)
另一个就是众生对外在众生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人相众生相
以众生来说, 因为执着于自己,所以八识变现为实有,这会产生[虚妄]的[实体]而不断轮回
(学习注:由此延伸思维,众生执着什么,八识就会幻化什么境界让我们经历。所以,想要超越轮回的境界,必定要相信佛法教导的法界真相,扩大心量,相信佛性光明圆满,练习清净自心、以智慧心放下一切执着,这样才能解脱。也就是《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实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活着而且都有痛苦, [虚妄]就是说其实这个[实体]也是幻化的
所以说亦实亦幻, 就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生命的执着也是同理
这是对于自己来说, 所以一位菩萨行者想度化众生,可是自己真的认清楚自己了吗?
这点是要好好思维的
(17),此三昧名:普眼舍得,又名: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又名:普庄严清净门~大方广佛华严经 过此已后,海幢比丘从三昧出。善财童子赞言:「圣者!希有奇特!如此三昧最为甚深,如此三昧最为广大,如此三昧境界无量,如此三昧神力难思,如此三昧光明无等,如此三昧庄严无数,如此三昧威力难制,如此三昧境界平等,如此三昧普照十方,如此三昧利益无限,以能除灭一切众生无量苦故。所谓:
能令一切众生离贫苦故,出地狱故,免畜生故,闭诸难门故,开人、天道故,令人、天众生喜乐故,令其爱乐禅境界故,
能令增长有为乐故,
能为显示出有乐故,
能为引发菩提心故,
能使增长福智行故,
能令增长大悲心故,
能令生起大愿力故,
能令明了菩萨道故,
能使庄严究竟智故,
能令趣入大乘境故,
能令照了普贤行故,
能令证得诸菩萨地智光明故,
能令成就一切菩萨诸愿行故,
能令安住一切智智境界中故。圣者!此三昧者,名为何等?」
海幢比丘言:「善男子!此三昧名:普眼舍得,又名: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又名:普庄严清净门。善男子!我以修习般若波罗蜜故,得此普庄严清净三昧等百万阿僧祇三昧。」
学习注:这个三昧好殊胜啊,只是观照三昧的名字,就很欢喜!祈愿佛菩萨慈悲,法身光明引导弟子契入此三昧,以此普庄严清净光明遍照利益一切有缘!
(海幢比丘)从其两脇,出不思议龙、不思议龙女,示现不思议诸龙神变,所谓:雨不思议香云、不思议华云、不思议鬘云、不思议宝盖云、不思议宝幡云、不思议妙宝庄严具云、不思议大摩尼宝云、不思议宝璎珞云、不思议宝座云、不思议宝宫殿云、不思议宝莲华云、不思议宝冠云、不思议天身云、不思议采女云,悉遍虚空而为庄严,充满一切十方世界,诸佛道场而为供养,令诸众生皆生欢喜。
学习全篇帖子的时候,还读到上面这段经文,末学心中感受到很欢喜。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慈悲护念,让学生有机会品读、思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学生会好好努力的!将这份法喜,回向一切众生都清净光明自在解脱!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1 00:4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18),释迦牟尼佛示现短寿的原因(世尊金刚体,权现于化身,法身是正觉,此是佛真身) ~ 金光明最胜王经
尔时四佛于大众中。欲显释迦牟尼如来所有寿量。而说颂曰。
一切诸海水 可知其渧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析诸妙高山 如芥可知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一切大地土 可知其尘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假使量虚空 可得尽边际
无有能度知 释迦之寿量
若人住亿劫 尽力常算数
亦复不能知 世尊之寿量
不害众生命 及施于饮食
由斯二种因 得寿命长远
是故大觉尊 寿命难知数
如劫无边际 寿量亦如是
妙幢汝当知 不应起疑惑
最胜寿无量 莫能知数者
尔时妙幢菩萨。闻四如来说释迦牟尼佛寿量无限白言。世尊。云何如来示现如是短促寿量。
(附注:以下四佛说明释迦牟尼佛示现短寿的原因~ 因为若佛长寿,众生常见佛故不知道珍惜,所以示现短寿,众生对佛法才知道珍惜)
时四世尊告妙幢菩萨言。
善男子。彼释迦牟尼佛于五浊世。出现之时。人寿百年禀性下劣。善根微薄。复无信解。此诸众生。多有我见人见众生寿者。养育邪见我我所见断常见等。为欲利益此诸异生及众外道。如是等类令生正解速得成就无上菩提。是故释迦牟尼如来。示现如是短促寿命。
善男子。然彼如来欲令众生见涅槃已。生难遭想忧苦等想。于佛世尊所说经教。速当受持读诵通利。为人解说不生谤毁。是故如来现斯短寿。何以故。彼诸众生若见如来不般涅槃。不生恭敬难遭之想。如来所说甚深经典。亦不受持读诵通利为人宣说。所以者何。以常见佛不尊重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见其父母。多有财产珍宝丰盈。便于财物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于父财物生常想故。
善男子。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若见如来不入涅槃。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由常见故。善男子。譬如有人父母贫穷资财乏少。然彼贫人或诣王家或大臣舍。见其仓库种种珍宝悉皆盈满。生希有心难遭之想。时彼贫人为欲求财。广设方便策勤无怠。所以者何。为舍贫穷受安乐故。
善男子。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若见如来入于涅槃。生难遭想乃至忧苦等想。复作是念。于无量劫诸佛如来出现于世。如乌昙跋花时乃一现。彼诸众生发希有心起难遭想。若遇如来心生敬信。闻说正法生实语想。所有经典。悉皆受持。不生毁谤。
善男子。以是因缘。彼佛世尊。不久住世。速入涅槃。
善男子。是诸如来。以如是等善巧方便。成就众生。
尔时四佛。说是语已忽然不现。
.........
仁可至心听 我今次第说
诸佛境难思 世间无与等
法身性常住 修行无差别
诸佛体皆同 所说法亦尔
诸佛无作者 亦复本无生
世尊金刚体 权现于化身(附注:权巧方便示现化身)
是故佛舍利 无如芥子许
佛非血肉身 云何有舍利
方便留身骨 为益诸众生
法身是正觉 法界即如来
此是佛真身 亦说如是法
尔时会中三万二千天子。闻说如来寿命长远。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异口同音。而说颂曰。
佛不般涅槃 正法亦不灭
为利众生故 示现有灭尽
世尊不思议 妙体无异相
为利众生故 现种种庄严
学习注:深深感恩佛陀的慈悲伟大。一般人习惯世俗思维观念(所以无智),不明白佛陀是无限慈悲众生而做的方便示现,所以才会疑惑 网友提问:不明白为什么要示现短寿和疾病呢?毕竟人人都会生病,这有什么好示现的.....求解惑
|
佛久远劫前早已经成佛,不是凡夫,佛寿无量,神通变化
为了度化众生,所以不断神通变化在无量世界,
故意示现成一般人又再次修行成佛
就是为了表演给众生看,教导众生成佛的方法
佛变成一般人然后修行成佛给我们看,
佛本非肉胎凡夫,只是为了表演给众生学习,
所以才称为示现
以上说明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帖子详见:佛入灭只是方便示现,其实,佛寿无量 ~ 首楞严三昧经,妙法莲华经
【「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帖子详见: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由以上经文可知,能信佛寿命长远,是与佛与佛法与佛性相应,是智慧的体现。所以,不要小看佛法中一点一滴的信心,都是善根智慧的体现。
信为功德母,佛力加持启发下,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显露真心佛性,是成佛的根本。
相关学习: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19)摧众魔冤伏诸外道。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常见诸佛。恒闻正法得佛觉悟。蒙佛忆念教诫教授。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佛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常忆宿住。终不忘失大菩提心。远离恶友亲近善友。恒修菩萨摩诃萨行。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具大威德。摧众魔冤伏诸外道。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远离一切烦恼业障。通达诸法心无挂碍。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学习注:补充修习[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利益的相关经文,非常殊胜,深深感恩佛陀慈悲教导,感恩善知识慈悲节录编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观。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修[慧波罗蜜]。
何等十二。
一者般若。远离诸垢能发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离诸黑暗法故。
二者般若。悉能觉了诸暗障碍。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照除烦恼稠林故。
三者般若。能放一切智慧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离一切诸无智故。
四者般若。如犁耕地除诸草秽。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拔诸无明根本故。
五者般若。如利铁钩随意琢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钩断诸爱网故。
六者般若。如金刚杵不为一切诸物所坏。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破碎烦恼山故。
七者般若。如大日轮离诸云翳。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干竭一切烦恼诸淤泥故。
八者般若。如大火聚烧诸秽草。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焚烧业烦恼树故。
九者般若。如摩尼珠能照一切。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暗心不迷诸法故。
十者般若。能住寂灭究竟实际。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所有故。
十一者般若。能灭有相心无分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相故。
十二者般若。能成无愿心无求乐。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过三界故。
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般若波罗蜜]。而说偈言。
究竟断有种 安隐入涅槃
诸波罗蜜中 智慧最第一
譬如世间灯 能破一切暗
亦如高幢火 世间最胜观
一切诸如来 出离诸有流
降伏四魔众 智慧为猛将
诸佛子若欲 自利利众生
常当勤修行 般若波罗蜜
譬如犁耕地 能除诸荒秽
智灭疑爱草 如犁耕净地
帝释金刚杵 灭恶阿修罗
智碎烦恼山 能坏亦如是
一切诸如来 说于智慧力
犹如夏中日 亦如世间灯
能竭烦恼海 照除无明暗
以体出世间 无漏火明故
智慧能割截 无明痴暗树
犹如快利刀 剪除诸细草
智如摩尼珠 平等照世间
如空无分别 不住有涅槃
智慧心自在 决定于一切
能断诸疑悔 及断所有问
说世间恶报 及显涅槃果
普示诸众生 如暗示明灯
诸佛明月眼 现见诸法相
诸菩萨同彼 无垢智修行
如人夜执灯 去处皆明了
生死黑暗中 慧明能度彼此—帖子详见: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波罗蜜的功德~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20),持咒,怎样才必定有效? 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不失正念,放诸众生不起害心,不食肉,不欺诳,常以善法教化众生。
众生不受、不废、不愁,能自调伏,亦能调他。
随其所化众生之处,皆悉能令滋长福业。
若以客尘烦恼因缘,堕三恶道,能速得出,虽同受苦,不生楚毒。
见受苦者,心生悲愍。
菩萨初发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21),我与「六字大明咒」
从「法性原理」来说,「心念」才是关键的存在
如「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这才是持咒的根本心要与心法)
所以,当我听、唸或念「六字大明咒」的时候,心中是满满的「观世音菩萨」,心心相印,完全没有外道的思想
当然,因为心念「观世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相应、相印,因为「观音力」(请参阅「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也不可能像那些毁谤者所说的:持「六字大明咒」会遭来外道鬼神或邪魔
我以前也说过,真正的佛咒,其实是「佛性」,这才是根本,而念诵的佛咒,其实只是方便和导引(这在佛经中有说过)
「第八识」才是一切神通变化或业力果报的根本,而成佛还是轮回,关键则在于正念还是邪念,问题在于心念
正确的心念,就会引导成佛,错误的观念,就会堕落和轮回
所以,念诵的咒,这外在的咒语,只是引导自己契入佛性本心、引导「第八识」走向清净成佛的工具罢了
而如果对这咒的意义有所偏差或失去信心,那么当然也就无法借由此咒清净自心和回归清净本然的佛性了
而如果修行者能「见性」(明白原理),能明辨工具与本心的差别,那么自然不会被外在和流言所转
这也就是,「佛性」才是「有情众生」的根本咒,而一切宣扬的咒语,只是用来引发回归「佛性」光明罢了
学习注:以上观世音菩萨教导的持咒的根本心要与心法,透过持续不断的练习,都是能做到的,因为佛菩萨是真语者实语者,所说都是真实不虚的。当我们实修和智慧不够的情况下,先是对此佛法的教导要有信心(【佛法修持没有别的诀窍,就是强信,就是生起好心,不断增上,这样妄心就会消除】——帖子详见:[略说心法]感恩心与拍马屁),然后好好实修,反覆实践体会,由浅入深练习至纯熟,就一定能逐渐显露真心,恢复本具佛性!关键是我们要听佛法的教导,老老实实实作,持续不懈的努力,如老师慈悲教导的【修行的道路上,不要气馁,只要按照佛法的教导持续前行,就会一直进步】
[[略说心法]感恩心与拍马屁]这篇帖子里,还有一段教导说明了心识与解脱的原理,非常重要,多观修,深入(深刻)体会,能帮助我们改变凡夫习以为常的思维惯性,放下执着的习气:
世俗一切和自己的肉身都是自己心识执着造作而产生的,因此不断的轮回
凡夫众生自以为靠自己能力获得一切,而和众生起比较竞争争执对立,而失去心的感动和能力
其实这正是对世间的执着,是一种置入性的思维,在表相上不停打转,不断抓执堕入,所以轮回
反之,用善心感恩心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去善待自己和众生,放下一切,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
所以,真正实修者能对任何一细微处和众生心都能完全明白,因为这是心的能力
是感恩心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光明心的能力
可多做【舍观】,来消除凡夫置入性的思维:
舍观
明白众生本体佛性皆清净无染,自己佛性亦然,无我相众生相,无失亦无得,入甚深思维观照,当下解脱
这是实相般若的舍观,比一般的舍离心更超越——帖子详见: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1 23:4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4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2),成就[三十二法]名为[菩萨]~ 大宝积经
复次迦叶。
名[菩萨]者。不但名字为[菩萨]也。
[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为[菩萨]。
学习注:这段经文清楚的给出了[菩萨](见①)的2个定义:[能行善法](见②)[行平等心](见③)
①关于[菩萨],除了下面经文讲到的成就菩萨的[三十二法],
还有相关帖子可参阅(透过这些帖子的学习,能让我们知道一些菩萨的义涵,当然要深入体会,则需要真诚发心和长时间的真正实修,共勉之):
什么叫做菩萨?如何当菩萨? ~ 思益梵天所问经
[真假菩萨]:什么叫[假名菩萨]?[实义菩萨]? 优婆塞戒经
[假名菩萨][假名沙门]&[真名菩萨][真名沙门] ~ 菩萨善戒经
末法时期为什么有人自称菩萨? ~ 大宝积经
何谓[新学菩萨]和[久修菩萨]? ~ 维摩诘所说经
「觉有情」
②关于[能行善法]
说到善法,[指合呼于“善”之一切道理,即指五戒、十善、三学、六度。为“恶法”之对称。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二者虽有深浅之差异,而皆为顺理益世之法,故称为善法。]——摘自佛光大辞典,而佛法上真正甚深次第的真善,那是必须超越凡俗的是非对错和认知的,如果执持任何一边而起任何执念,这必定无法脱离轮回的
任何不同次第的执持善恶,都会随不同次第的善恶,而分别堕入六道中的恶道,或飞生六道中的善道,都无法真正解脱
只有真正不着两边的「不二」和「中道」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自在——帖子详见:执持各自是非对错的轮回VS真正不二中道智慧的解脱
由此可以知道,根本来说,佛法上的真善指的不着两边的「不二」和「中道」,这是要智慧通达才能达成的
只有契入「不二」和「中道」,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才是真正的清净自在
而众生根器因缘不同,尤其末法娑婆众生,无法一下就契入「不二」和「中道」(这是属于心法、甚深法的实修,是[自净其意]显露「佛心」「佛性」的结果),
末法众生,福薄缘浅恶业厚重,需要由浅入深渐次修行,逐渐显露「佛心」和「佛性」,才能整真正深入佛法,
那么,「佛心」和「佛性」如何显露呢?
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就是先断恶修善,然后自净其意,就是透过心法的定慧观行,转凡心为佛心,这就是佛的教导,这就是佛教。——帖子详见:「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2 22:3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3.5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③关于[行平等心]
想要了解和实修「平等心」,可参阅学习这些帖子:
初学者勿谈魔,应该多念佛想佛,多念清净光明慈悲平等
[众生平等]和[怨亲平等]
如何[怨亲平等]的解决非人鬼神问题?
众生平等,&实相与差别相
平等
[菩萨行者的清净平等心]理性的分析说明&不堕入对立和仇视
==============
略说成就[三十二法]名为[菩萨]。何谓[三十二法]。
1.常为众生深求安乐。
2.皆令得住一切智中。
(【一切智】梵语 sarvajn~a。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音译为萨婆若、萨云然。系三智之一。关于其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大八·八四三上):“满足无漏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大三○·四九八下):“于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时,智无碍转,名一切智。”即如实了知一切世界、众生界、有为、无为事、因果界趣之差别,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者,称为一切智。又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相之义,若依总义,则总称佛智,义同一切种智,如华严经大疏卷十六所载,如来以无尽之智,知无尽法,故称一切智。若依别义,则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此即声闻、缘觉所得之智;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乃了知“平等相即差别相”之佛智,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二五·二五八下):“总相是一切智,别相是一切种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一切智者,总破一切法中无明闇;一切种智者,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中略)佛自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大毗婆沙论卷十五、杂阿毗昙心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十九)((参见:一切种智)19)p14 FROM:【佛光大辞典】)
3.心不憎恶他人智慧。
4.破坏憍慢深乐佛道。
5.爱敬无虚亲厚究竟。
6.于怨亲中其心同等至于涅槃。
7.言常含笑先意问讯。
8.所为事业终不中息。
9.普为众生等行大悲。
10.心无疲倦多闻无厌。
11.自求己过不说他短。
12.以菩提心行诸威仪。
(学习注:以菩提心为行住坐卧的威仪准则,就是行住坐卧都不离菩提心)
13.所行惠施不求其报。
14.不依生处而行持戒。
(学习注:即不是为了生天而持戒。
【十八生处】
谓修四禅定所生之色界十八天处。又作十八天。即:(一)初禅三天:(1)梵众天,梵者,净之意。谓此天无染欲,乃初禅天主之民众。(2)梵辅天,谓此天为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3)大梵天,谓此天为初禅天之主,梵名尸弃,主领三千大千世界。(二)二禅三天:(1)少光天,谓此天光明最少。(2)无量光天,谓此天光明增胜,无有限量。(3)光音天,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三)三禅三天:(1)少净天,谓此天意识之乐受清净。(2)无量净天,谓此天之净胜少净天,不可量测。(3)遍净天,谓此天乐受最胜,其净周遍。(四)四禅九天:(1)无云天,前举诸天之所居依云而住,此天则在云之上,居无云之首,故称为无云天。(2)福生天,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于其中。(3)广果天,谓此天之果报广大,无有胜之者。(4)无想天,谓此天从生至死一期果报,心想不行。(5)无烦天,谓此天离欲界之苦与色界之乐,而无烦恼。(6)无热天,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而无热恼。(7)善见天,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而无尘垢。(8)善现天,谓此天空无障碍。(9)色究竟天,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天台四教仪)((参见:色界)2545)p351 FROM:【佛光大辞典】)
15.诸众生中行无碍忍。
16.为修一切诸善根故勤行精进。
17.离生无色而起禅定。
18.行[方便慧]。
19.应[四摄法]。
(学习注:【[四摄法]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法门,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相关帖子学习:
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家人不学佛,又障碍自己,该怎么办? ~ 菩萨四摄法)
20.善恶众生慈心无畏。
21.一心听法心住远离。
(学习注:【远离】谓超越修行佛道之障碍。无为法之本体为空,乃脱离有为法之事相者,故有时亦称无为法为远离。修行佛道者,首要之务在远离身、心之罪恶而使其清净,此称身远离、心远离。 据世亲之净土论所载,菩萨欲远离进趣菩提之障碍,有三法:(一)远离我心,不贪著自身,即以智慧门远离我心之贪执,不求自身之安乐。(二)远离无安众生心,即以慈悲门拔除一切众生之苦,而使其安乐。(三)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即以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远离供养恭敬自身之心。又般若经等以缘生法远离自性(无自性),故“远离”一词即指空义而言。p5941 FROM:【佛光大辞典】)
22.心不乐着世间众事。
23.不贪[小乘]。
24.于[大乘]中常见大利。
25.离[恶知识]。
26.亲近[善友]。
27.成[四梵行]。
(学习注:四梵行,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方法请参阅:【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28.游戏[五通]。
(学习注:【五通】
五种神通。<一>梵语 pan~ca^bhijn~a^。指修四根本静虑所得五种超自然之能力。又作五神通。神,乃指不可思议之意。通,为自由自在之意。一般所谓之五通,即指:(一)神境智证通(梵 r!ddhi-vis!aya-jn~a^na-sa^ks!a^tkriya^bhijn~a^),又作神境通、神足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谓不论何处皆能来去自如。(二)天眼智证通(梵 divya-caks!ur-jn~a^na-sa^ks!a^tkriya^bhijn~a^),又作天眼智通、天眼通。谓能见常人之眼所不能见者。(三)天耳智证通(梵 divya-s/rotra-jn~a^na-sa^ks!a^tkriya^bhijn~a^),又作天耳智通、天耳通。谓能听常人不能听闻之音声。(四)他心智证通(梵 cetah!-parya^ya-jn~a^na-sa^ks!a^tkriya^bhijn~a^),又作他心智通、知他心通、他心通。谓能明了他人内心之动向。(五)宿住随念智证通(梵 pu^rve-niva^sa^nusmr!ti-jn~a^na-sa^ks!a^tkriya^bhijn~a^),又作宿住智通、识宿命通、宿命通。谓能了知过去之事。
五通之中,神境智证通等前四者通于有漏,唯为世俗智所摄。他心智通则通于无漏,摄于法智、类智、道智、世俗智及他心智等五智。又五通乃由四根本静虑所生起,故不独限于圣者,异生凡夫亦能得之。得此五种神通之仙人,称为五通仙。天竺外道修有漏之禅定而得五通名甚伙。佛陀则曾经禁止其弟子显现各种神通。(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六、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七、卷八、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九、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成实论卷十六)((参见:三明)569)
<二>一切通力之分类有五:(一)道通,证中道之理后能起大用,于无心之中应和万物,随缘万化,一如水月、空花、影像之无定体。(二)神通,可于静心之中通照万物,记持宿命,种种分别,皆随定力。(三)依通,悉知术法而缘用于身,故能乘符往来,或藉药饵之力产生灵变。(四)报通,依果报而有之通力,能预知鬼神之事,变化诸天之形,了知中阴有情托生之处,并能隐变神龙。(五)妖通,老狐狸、木石等之精化,可附于人神,并具奇异之聪慧。(宗镜录卷十五、大藏法数卷二十七)p1153 FROM:【佛光大辞典】)
29.常依[真智]。
(学习注:【真智】
(术语)又云圣智。缘真如实相之智,云真智。是无缘之缘也。故真智谓为无智。注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净土论注下曰:“实无相故真智无知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30.于诸众生邪行正行俱不舍弃。
31.言常决定贵[真实法]。
32.一切所作[菩提]为首。
如是迦叶。若人有此[三十二法]名为[菩萨]。】
(学习注:行住坐卧中都不忘失菩提心,是成就菩萨的[三十二法]之一。读这段经文很感动,也让末学联想到了[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一句经文和善知识的慈悲解说 实在太好了--【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
(附注: 心里所想的都是造福人群, 而且念念清净不造恶业, 断除忧苦和生气的习气,念念精进想的都是佛事, 这样就能成为大医王, 能治愈众生的一切病苦) 】,学生当如是学,念念都清净自心,让心中所想都是造福人群,早日成就大医王,能治愈众生的一切病苦)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3 23:2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复次迦叶。
菩萨福德无量无边。当以譬喻因缘故知。
迦叶。譬如一切大地众生所用。无分别心不求其报。菩萨亦尔。从初发心至坐道场。一切众生皆蒙利益。心无分别不求其报。
迦叶。譬如一切水种百谷药木皆得增长。菩萨亦尔。自心净故慈悲普覆一切众生。皆令增长一切善法。
迦叶。譬如一切火种皆能成熟百谷果实。菩萨智慧亦复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
迦叶。譬如一切风种。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菩萨方便亦复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
迦叶。譬如月初生时。光明形色日日增长。菩萨净心亦复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长。
迦叶。譬如日之初出一时放光。普为一切众生照明。菩萨亦尔放智慧光。一时普照一切众生。
迦叶。譬如师子兽王。随所至处不惊不畏。菩萨亦尔。清净持戒真实智慧。随所住处不惊不畏。
迦叶。譬如善调象王。能办大事身不疲极。菩萨亦尔。善调心故。能为众生作大利益心无疲倦。
迦叶。譬如有诸莲花。生于水中水不能着。菩萨亦尔。生于世间而世间法所不能污。
迦叶。譬如有人伐树根在还生。菩萨亦尔。方便力故。虽断结使有善根爱还生三界。
迦叶。譬如诸方流水。入大海已皆为一味。菩萨亦尔。以种种门集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味。
迦叶。譬如须弥山王。忉利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萨菩提心亦复如是。为萨婆若所依止住。
迦叶。譬如有大国王。以臣力故能办国事。菩萨智慧亦复如是。方便力故。皆能成办一切佛事。
迦叶。譬如天晴明时。净无云翳必无雨相。寡闻菩萨无法雨相亦复如是。
迦叶。譬如天阴云时。必能降雨充足众生。菩萨亦尔。从大悲云起大法雨利益众生。
迦叶。譬如随转轮王。所出之处则有七宝。如是迦叶。菩萨出时三十七品现于世间。
迦叶。譬如随摩尼珠所在之处。则有无量金银珍宝。菩萨亦尔。随所出处。则有无量百千声闻辟支佛宝。
迦叶。譬如忉利诸天入同等园。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萨亦尔。真净心故于众生中平等教化。
迦叶。譬如呪术药力毒不害人。菩萨结毒亦复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恶道。
迦叶。譬如诸大城中所弃粪秽。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则有利益。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所有遗余皆是利益。萨婆若因缘故。
学习注:行者发菩提心,心量广大,心怀众生,为了自度度人而能学习[六波罗蜜],发[四无量心]和践行[四摄法],在此过程中能逐渐成就萨婆若,即圆满的佛智(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而凡夫和小乘行者心量狭小,执着自身,发不起菩提心,也因此无法透过行菩萨行而契入佛性,成就佛智而解脱。
相关帖子学习:
[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如何行大乘菩萨八正道 ~ 持世经
[行菩萨道]如何修行[八正道]? ~ 大方等大集经
认识「八正道」和「正确的职业」
【三十七道品】
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资粮,故名“三十七道品”。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萨婆若】
华译为“一切种智”,就是诸佛究竟圆满果位的大智慧。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4 22:5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4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菩提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您懂金刚经吗?您真的开悟了吗?您真的实证了吗?
金刚经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讲[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
这其实就是讲般若实相的入门
是教导已经发起大乘菩提心的发心菩萨的法门(详阅经典就会知道这点)
如果我们执着[仇恨]或[情爱]或[苦乐]或[生死],那就是着于四相
就是无法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的执着
那就无法解脱生死轮回实证成佛
如何验证我执和破除我执呢?如何破除四相呢?
其实都在日常生活的实修
如[楞严经]所说,因次第尽,这要由生活中逐渐破除
如何在生活中实修来破除呢?
就是以[第六度般若蜜]的观念来落实六度般罗蜜的前五度
就是以[无住生心]和[不着四相]的观念,来落实[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这样就能逐渐实证[般若般罗蜜]
这在很多经中都讲的很清楚,例如[般若]系列经典或[大宝积经]...
学习笔记:由上述教导可知,[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是发起大乘菩提心的发心菩萨的必修,是转化凡夫认知和执着,逐渐显露佛性的实修,只有破除对四相(轮回假相)的执着,才能看清真相契入真实。这边藉此因缘学习一些[清净光明专辑]中关于[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的相关内容,帮助我们清楚相关原理和实修方法:
23--A,
佛菩萨为了让众生明白物质和肉体生灭不实,朝向真正实修的心理层面迈进
而且加上众生的业障果报太多,所以还是会适时不断浮现苦难和病痛(这也是为了教化众生)
这时候,佛弟子应该修持的就是真正去认识物质和肉体生灭虚幻的事实,这时候该学习破除有执和
破除我执,对于生命的执着应该要有些认识,应该逐渐学习金刚经讲的破除四相
如果这阶段,佛弟子能对苦对肉体执着能逐渐放下,这样业障就会逐渐消除,就能获得清净,修行就会迈向下一阶段——帖子详见: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23--B,先让我们想想
人为什么怕[蟑螂][蚂蚁][蜘蛛]?人为什么怕[老][死]?为什么怕[恶犬][鬼][恶人]?
如[金刚经]所说, 这是因为众生着四相~我,人,众生,寿命
众生妄想执着分别, 所以有[喜][怒][哀][乐][爱][欲][恐惧][害怕]
我们自己先练习清净慈悲光明心,
逐渐就能以清净佛性本体看待众生,无惧一切,(学习注:这就是破除[四相]的正确观法)
而且能启发众生原本光明佛性,这样一切众生对我们自然就能欢喜接受
自己对于众生没有敌意和恐惧,而能以清净慈悲光明影响众生
这样众生自然就会受到我们的影响
所以先消除错误的认知, 才能真正解脱轮回, 走向光明
因此,以[清净心][慈悲心][光明心]念佛,自然无所畏惧——帖子详见:知见错误,所以有[喜怒哀乐][爱欲][恐惧][害怕],所以轮回
学习笔记:众生因为有[自][他](等四相)之妄想就会起烦恼,妄想执着就是烦恼的根源,而烦恼是生死的根本,
所以《清净毗尼方广经》中将「烦恼不起」和「无所住」列为菩萨毕竟毗尼,
相关经文:
①【文殊师利言。若自妄想。若他妄想。自他妄想不正忆念。自想他想颠倒不实。诸见所缚无明为首。如是则能发生烦恼。若不自妄想。不他妄想。不自他妄想。专正忆念不自想他想。断于颠倒不住诸见。除去无明不行二行。如是则便不起烦恼。烦恼不起是毕竟毗尼。】
②【文殊师利言。妄想是烦恼种。若不妄想则便不起。若其不起则非烦恼。若无烦恼则无窟宅。若无窟宅则无所烧。亦无所住。若无所住名毕竟毗尼。如是名为知烦恼种性。】——帖子详见:第一义菩萨戒 ~ 清净毗尼方广经
作为真正想实修解脱的佛子,就要真心相信佛陀的教导-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随时提醒自己保持正念正观,透过不断练习【消除错误的认知, 才能真正解脱轮回, 走向光明】
实修者必定要破除对四相的妄想执着,否则无法从根本断除烦恼,如果烦恼不断心不清净,就难以净心受持深法而坚固发心,所以[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是实修者的必修法门,以此共勉!
23--C,真正不想承受苦报,就要去除自己的无明执着和自己的欲望
所以1.佛法教导众生应该先守戒,逐渐断除欲望,这样就不会受苦
2.再者,佛法教导众生现在承受苦报的时候
要观四相(我,人,众生,寿命)皆空,要观三轮体空
因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承受苦报的时候,又因为执着于苦而陷入无明执着中
这个无明执着又会成为下一个苦的因——帖子详见:[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学习笔记: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无智,所以诸多执着和欲望,随之造作诸多的恶业,
而这些恰恰是苦报的根源,当承受果报的时候,众生又不甘心,又因为执着于苦而陷入无明执着中,又形成的新的业报,如此恶性循环无法解脱
所以,[[真正不想承受苦报,就要去除自己的无明执着和自己的欲望]]
23--D,清净心实相观照,
明白的知道众生佛性平等,与佛菩萨都相同
金刚经讲的四相(我,人,众生,寿命)都是虚幻,
唯有佛性才是真实,真如法性平等无二,
所以,众生一点都不可怕,佛性平等无二,如此而已
清净心能生实相智慧,破除一切无明——帖子详见: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学习笔记:众生因为妄想执着而有[我][人][众生][寿命]四相的分别,这正是烦恼的根源。透过修行,排除妄念,令心清净,才能逐渐看清真相实相。所以,清净自心,恢复自性光明,这才是修行的根本和首要
23--E云何为[正观]。所谓[真实思惟诸法] ~ 大宝积经
如是迦叶。菩萨欲学是[宝积经]者应修习[正观]诸法。
云何为[正观]。
所谓[真实思惟诸法]。
[真实正观]者。不观[我][人][众生][寿命]。是名[中道真实正观]。
(附注:就是[金刚经]和[圆觉经]讲的破除[四相],以下讲的和[心经]类似,也就是[维摩诘经]讲的[不二法])】——帖子详见:云何为[正观]。所谓[真实思惟诸法] ~ 大宝积经
学习笔记:[真实正观]者。不观[我][人][众生][寿命]。而我们平时只要睡醒睁开眼,马上就落入四相的分别,甚至梦里也不能免俗也在做四相的分别,
所以无论梦中或日常都是处于颠倒想的愚痴状态,不是真实正观。所以我们要真心相信佛陀的教导,真心练习--正观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真的这样实修才能契入实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5 23:5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3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F
行菩萨道的过程被误解,或毁谤,或非难,甚至迫害,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基本考验
原因就是上面所讲的,因为众生无智,无法相信和理解,
因此,实修者如果遭遇这些,这都是难免的,也是实修者实修金刚经所讲的四相的机会
在佛法上,有的人不明深意照本宣科,有的人努力翻阅或研究过去的课本,有人则能融会贯通,演绎解说事相和原理
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能相信或明白,就算佛陀在世,也是受到诸多非难和毁谤,就算今天,仍有很多人不信佛
所以,如果初学菩萨不能解说明白和转化这些众生,也不应该起负面心态争执或怒骂
因为[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生],心态如果不慈悲和清净,根本上就会障碍自己的智慧
因而卷起种种负面心念,进而造成种种世俗和修行上的障碍,这会造成修行上大大的退转
再者,这种事情,就算佛弟子或众生能明白,但是还是可能会因为习气,执着在自我上
因而想辩解或争论,而引起更大的争执和敌对
以金刚经来说,执着是非对错,想为自己辩护,那就是执着在自己这个我相上,因此不能体会空相
不能忍受他人的言语非难,那就是执着在别人的这个人相和众生相上
所以,真正的实修者应该随时反观自照,察觉自己的贪嗔痴,而不应该做外表的意气之争
这样对自己的实修才会有帮助,对众生也才是好的,因为理解需要时间和智慧
若逞口舌之快,一时之间往往只是增加彼此的怒气和敌对,结下更深的怨气和仇恨
所以,这件事情在般若经中被称之为魔事,是实修者所应该避免的
这件事情在实修菩萨行的过程会发生,也经常发生在初学佛弟子和家人之间
所以,在此说明讲解,提供给大家参考
希望大家增广心量,自然能超越和突破
另外,如果自己以前曾经犯过这些错误,那应该好好忏悔,修行才能有所增上
实修者要知道,更高次第的智慧往往不是凡夫所能明白的,所以应勿随意批判他人,应多反观自照——帖子详见:人类的无知与修行者的盲点
23--G
彼比丘若欲至[阿兰若处]。应当思惟八法。何等八。
一者[我当舍身]。(附注:修行寂静禅定,首先一定要破除我身的执着,即金刚经讲的我相人相)
二者[应当舍命]。(附注:再来就是破除我命的执着,就是金刚经的寿者相,圆觉经的寿命相)
三者[当舍利养]。(附注:再来就是舍掉一切物质欲望需求)
四者[离于一切所爱乐处]。(附注:再来就是舍掉一切感官觉受贪着)
五者[于山间死当如鹿死]。(附注:这一样是破除我命)
六者[阿兰若处当受阿兰若行]。(附注:在寂静处要真正让内心寂静清净,表里如一)
七者[当以法自活]。(附注:思维佛法禅观而活,不是像凡夫靠饮食而活)
八者[非以烦恼自活]。(附注:不是像凡夫整天烦恼物质欲望而活)
迦叶。是名八法。
阿兰若比丘所应思惟。思惟已当至阿兰若处。
迦叶。[阿兰若比丘]。住[阿兰若处]行[阿兰若法]。一心坚持[解脱禁戒]。[善护戒众][净身口意]。[无谀谄行][净于正命]。[心向诸定][如所闻法]。[应忆念之][勤正思惟]。[趣向离欲][寂灭涅槃]。[畏于生死][观五阴如怨家]。观[四大]如毒蛇。观[六入]如空聚。善知[方便]。观[十二因缘]离[断][常]见。观[无众生][无我][无人][无命](附注:四相)。解[法空相]行于[无相]。渐损[所作]而行[无作]。心常惊畏于[三界]行。常勤修行如救头然。常行精进终不退转[观身实相]。[应生如是心][观如是法]。当知[苦]本。断一切[集]。证于[灭]尽。勤修于[道]。行于[慈心]安住[四念处]离不善法入善法门。安住[四正勤]。入[四如意足]。护[五善根]。于[五力]中而得自在。觉[七菩提分]。勤行[八圣善道分]。受持[禅定]。以[慧]分别诸法之相。——帖子详见:
什么是[阿兰若比丘]?[阿兰若法]?(如何修寂静禅定?) ~ 大宝积经
学习笔记:修习阿兰若法,必然要断除「金刚经」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这些妄想分别是烦恼的根源,
如果不能智慧的断除,就犹如没有截断烦恼的根本,就会衍生很多的障碍,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清净。
执着我相人相,就是被六道(人道)的观念所束缚,就不可能成就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23--F
算命这种东西,内容很多
[姓名学][掌纹][面相][星相命盘](紫威斗术)[鸟卦][咖啡卦][塔罗牌]...非常多
为什么佛说佛弟子不要亲近或学习这些
因为这些都是在外相上执着打转,这些都是属于妄想的范畴
由妄想产生共业,执着于外相,就会觉得真实,这和我们的肉体或人生一样
金刚经讲破除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更何况这些外道术法
这些错误不究竟的思维妄想,无法究竟因果,末学看过的案例,下场大部分都很惨
算命是邪业,
不在于算的准或不准,
而在于错误知见会对修行产生影响造成障碍,而不断轮回
佛经上教导法界真相,和破除虚妄,以此让众生脱离轮回
例如:金刚经讲破除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寿命)
算命是外道知见,是错误知见,执迷为真,无法脱离轮回,
所以佛陀告诫佛弟子不要算命
佛经上也讲,喜好算命之说,会造成邪智
这就是堕入虚假的妄想执着中,而无法明白正确知见,无法解脱轮回
这些在佛经中都讲的很清楚
劝众生还是多读佛经,不要接触算命,浪费时间——帖子详见:从佛经(佛法)上来看,算命不论收不收费都是邪命邪见邪业
学习笔记:【由妄想产生共业,执着于外相,就会觉得真实,这和我们的肉体或人生一样】,如果能消除妄想执着的习气,阿赖耶识的种子就不会变现轮回的境界,就能解脱
因此,以佛陀教导的正观取代妄想执着至关重要,是解脱的根本。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7 02:5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本楼用时约4.5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I
尔时有摩诃罗梵天子。名曰等行。问文殊师利。何谓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答言。
优婆塞。不起二见。不起我见不起彼见。不起我见不起佛见。不起我见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附注:这在破除两边执着,就是[维摩诘经]讲的[不二],
[不二]是破除两边的意思,离两边执着,
[不二]不是世俗所认为的唯一,
当然您要把[不二]当作是成佛的唯一法门,而认为[不二]是唯一,这也是可以的,
不过应该要明白不二的原义~原来的义理:离两边执着)
又优婆塞。不以色见佛。不以受想行识见佛。是名归依佛。
(附注:不以(色受想行识)五蕴见佛,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
其实要了解五蕴应该要读楞严经,50阴魔就是讲五蕴[也称五阴],
如果连50阴魔都弄不明白,又如何称自己实证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呢?
所以心经的义理其实是很难的,非常难,
心经讲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大般涅槃经说这就是佛性,
其实楞严经也是讲佛性,全都在讲佛性,用不同的方法面向来诠释佛性)
优婆塞。于法无所分别。亦不行非法。是名归依法。
若优婆塞。不离有为法。见无为法。不离无为法见有为法。是名归依僧。
(附注:这就是维摩诘经讲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又优婆塞。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附注:这还是在破相,与金刚经讲的破四相意思相同,
大般涅槃经说真正的皈依处就是佛性,
所以佛法究竟就是要讲佛性,人人恢复佛性本然就能成佛)——帖子详见:何谓 优婆塞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 思益梵天所问经
学习笔记:
[略说]色阴受阴十魔境
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楞严经]原文与白话
[必读]世间常见各种着魔现象,与修行过程的身心变化 ~ 楞严经(50阴魔的前30种魔境)
维摩诘所说经[大乘菩萨道解脱法]~『尽』『无尽』解脱法门: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7 23:3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增补学习18楼内容+本楼,合计用时约4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J
尔时佛告迦叶。所言[比丘]。(附注:所谓比丘,如下)
比丘者能破烦恼故名[比丘]。
破[我想][众生想][人想][男想][女想]。是谓[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何等四。
[有我论]。
[有众生论]。
[有命论]。
[有人论]。
是名[恶比丘]。
(附注:就是著于[金刚经][圆觉经]讲的[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寿命))——帖子详见:何谓[比丘][恶比丘]?~大宝积经
学习笔记:真正的比丘(实修者也是),要能破相,破除[金刚经][圆觉经]讲的[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寿命),如果不能破除这些烦恼的根源,就是恶比丘。
如果无法破相,就无法做到真正的清净,也无可能实证不二,如善知识慈悲教导的:不论是外道或者佛弟子,
一般修行的方式,[[以究竟来说]],大都是错误的
因为大都追求一个表相,例如:神通或者财富或禅定或某种工夫或实证
其实真正的实修,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清净,越放下,越没有执著
没有任何沾粘在欲望或恐惧或痛苦或表相上,也不是脱离现实定在某处上
就是心经讲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就是不二
所以,无论这世间,或这身体,或家人,或一切任何事物,
或念头,都无法障碍心的清净,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无漏神通——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25楼
23--K至于众生邪见充斥,娑婆众生刚强难化,许多佛弟子相当担心或相当对立
关于这点,也就是您问的主题,
末学认为,这对于真正实修菩萨道的行者来说,
菩萨行者自己应该深入心法次第,实修般若深义,破除四相执着
关于这点,[大般若经]也讲了如何引导度化外道的方法,就是要学习[不二]才能逐渐做到
这对于一般人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这就是需要实修的地方
如何在正邪对立的地方,自己觉照不二,而能平等对待众生,依照众生的根器来调教
种种乱象是不可能由外在去改变的,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境
实证不二法,显露真性佛性,这样就能达到众生平等的状态
佛菩萨自己不也正是如此吗?
您想想佛菩萨自己又是如何去看待众生的,这样就明白了
佛菩萨对待众生的态度,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态度
所以,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这样您就能从乱象中脱困,就能自在的来去,自在的引导众生
不论[念佛][拜佛][持咒]或[诵经],或者面对世俗任何现象
只要以光明心法发起真实恢复佛性本体的心愿
祈愿诸佛法身光明引导我们自己的自性光明,而显露佛性
这样就能逐渐光明自在的面对一切世俗,而不着四相
所以平常要多练习光明心法~佛性光明观照
学习笔记:要达成不二,必然要破除四相,四相的根源在于妄想,练习光明心法,愿与佛心相印,以佛心为心,就能破除凡夫妄心,破除产生四相的根本
所以,[[平常要多练习光明心法~佛性光明观照 就能破除表相,恢复自性光明圆满,清净自在]],这真确是要多练习,才能懂,才能逐渐深入的。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8 23:5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 (增补学习楼上内容约45分钟+本楼用时约2小时15分钟以上,合计约3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L学佛修行成佛就像走高空钢索一样
佛说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众生无明愚痴邪知邪见,我们很容易就会堕入大染缸中,,无法自拔
在娑婆世界修行就像高空走钢索一样险恶,,而我们又该如何安全顺利的走到对岸成佛呢
首先,,要有一个够长够重,能够保持平衡的长铁杆,,这个长铁杆就是佛法
这个长铁杆也是楞严经,,帮助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学习正确知见,,而能认清分辨愚见和邪见
有了这个长铁杆,,我们还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断的练习,,修正我们的知见和习气
不断调整我们的步伐,,保持清净心和平等心,,让我们能平稳的在钢索上逐渐前进,,迈向彼岸
确定好正确的知见后,,如此不断练习,,逐渐做到身我和外物两忘,,忘了自己也忘了铁杆子忘了钢索忘了一切
这就像圆觉经讲的净觉随顺,,要走钢索,,首先就要清净自己的念头,,保持清净心,,随顺一切外在环境
也像金刚经讲的破除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忘了自我(我相),,也忘了外在一切(人相众生相),,更忘了生死(寿者相)
所以佛说法亦当舍,何况非法
对于外在险恶的环境和邪知邪见,,我们要能正确的分别,,而后来又能不分别执着,,心境平等
这就是净觉随顺和破除四相,,先手握长铁杆保持平衡,,后来要能身我铁杆钢索一切都不执着
却又能不堕入外道邪见中,,也就是虽不执着,,却也不会掉下钢索,,而能自在的走向彼岸
学佛并不是要与外道为敌,,学佛是要普渡众生,,自己成佛,,让众生也脱离苦难
外道也是众生,,也是我们解救的对象,,所以对于任何众生,,不要还没有结善缘反而结了恶缘
如果心存众生恶,,这样很难在高空钢索上迈出步伐
自己想成佛,,心量要更大,,我们明白正法明白正确的解脱方式,,是让我们不要走错路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正法,,因为众生累劫轮回,,无明愚痴,,
所以,,我们应该要更平和,,对于不能接受的众生或者外道,,不要太心急
要做到圆觉经讲的净觉随顺,,做到金刚经讲的不着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真正的修行必须在行住坐卧中,,日常生活言行举止中,,反观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清净
心若不净,,就没有做到净觉,,而且通常我们不认同众生或者外道,,往往就不能随顺,,所以因此心不清净
就算我们想要做法布施,,但是心不清净,,这就没有做到三轮体空,,这样不仅无法做到无漏布施,,更可能结恶缘
一般人是否相信因果,是否行善布施,,断恶修善,,这牵扯到善根的问题
善根不同于慧根,,,大慧才能大善,,真智慧才能真善,,这点如果能好好思维,,心智会比较成熟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不相同,,价值观也不同,,善恶观念也不同,,彼此因缘也不同
没有善根的人,,可能完全不相信因果,,认为只要自己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
有善根的人,,可能自己就不会造恶,,知道什么该做不该做,,自己心中有原则
因为善根不同,,所以命终会投生不同的天道,,不过终究还是在六道中,,还是不能解脱,,
因为解脱需要智慧,,需要佛的智慧,,才有办法超越六道
虽然如此,,但是有善根的人还是比较容易学善法,,甚至佛法
说这些是让我们能够有些许的明白,,让我们心中能够放下正邪的执着,,
看的更广更远,,心中才会更平和,,这样才能接近真正的智慧
娑婆世界是个大染缸,,,如果能有大菩萨的智慧,,我们才可能在这五浊恶世中普渡众生,,
不然我们可能因为小智而起分别执着,,而不能明白真正的大智,,这样就无法真正的行大善
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甚深智慧,,所以,,对于一般众生而言,,求生极乐世界是比较容易的方法
如我们所见,,这世界外道邪见充斥,,没有大智慧的修行人又如何能清净平等慈悲的救度众生呢
所以,,我们想帮助众生应该自己先学习清净心平等心,,能够净觉随顺不着四相,,
这样不仅现在就是真正在修行,,,以后往生极乐世界品位才会高
如果不能明白这点,,着于世间恶相苦相,,这样念佛求生,品位不容易高,,因为实相才是真实佛法的真相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就能如此净觉随顺以实相观照来学佛念佛,,
很多念佛的人也是心中杂念纷飞,,妄想分别一大堆
虽然如此,,只要恳切求生极乐世界,,还是能够往生的,,
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这就是众生的千差万别,,所以,,想当大菩萨想成佛,,可能需要明白上面所说的这些道理和问题
能分别而不分别,,不分别而分别,,心无所障碍,,法随心生,,随缘而生灭,,如此来利益众生,,这才是大智慧
就像念阿弥陀佛,,有的人辞掉工作,,到净处专心念佛求往生,,这也是一种方法
但是也有大菩萨行者,,在世俗中随缘教化众生,,这也是一种
另外,,也有菩萨求生极乐世界,,但是也有菩萨回入娑婆渡化众生
也有人远离外道,到正信道场共修,,也有大菩萨随缘教化外道众生
相同道理,,我们目前的工作,,如果我们想离开,,做其他工作和修行的选择,,也是一种道路
如果我们想继续原来的工作,,那就要学习大智慧来和众生共处,,得罪上司和同事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应该表现的更像大菩萨,,这样众生才会跟随我们,,才会愿意听从我们佛法上的建议
缘份和善根的问题很复杂,,轮回也不是一生两世而已,,如果眼光看远一点,,这样可以学的更多更宽广
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真诚心默默的为众生祈福,,多诵经持咒回向给他们,,情况就会改善,,并不需要多费唇舌
真正的清净心无染心慈悲心光明心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反观自心即可
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需要发大心承受的,
不是把它变成别人的工作,,这样我们自己就没有学习的机会,又如何成就呢
先站稳自己的脚步,,心净就有光明,,有光明,,就不需要做什么外相的事情,,请相信光明的心
如果能真正不分别保持清净心,,然后逐渐成就平等性智来普渡众生,,
而且真正做到以妙观察智来分别众生根器,,广行适应众生的方便妙法
如此即是,,分别而不分别,,不分别而分别——帖子详见:分别而不分别, 不分别而分别 ~ 圆觉经:净觉随顺,金刚经:破除四相
学习笔记:想要普度众生,先要自己修行光明心法与佛印心,契入清净光明的佛心,才能体会众生平等,成就平等性智,在平等心性智中,观察众生不同根器施以不同的妙法来善巧救度,即妙观察智。
所以,有志解脱和普度众生的行者,先要学好光明心法,让佛性显露,才有后续的一切。相关学习:[浅谈]拈花微笑心法
23--M
至于初学者,该如何开始修行?
如果确定修行目标,应该先皈依并好好受持五戒,多拜忏多念佛多持咒,多阅读基础佛经,多行善布施,多忍辱修行,
以「四正勤」减少贪嗔痴妄想,用正确的观念和心态消除黑暗面的心念思想和行为
这样就能逐渐减少粗重的业障,成为正道人,这样才有日后修定的资粮,才能减少恶报和干扰
然后学习更深入的正确佛法观念,破除「金刚经」讲的「四相」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寿命)相),认识「楞严经」中讲的50阴魔
这样日后修定才能减少或避免干扰,或面对干扰如如不动而破除干扰——帖子详见:初学者修行应先明白「戒」「定」「慧」修行渐次,避免错误和意外的后果
学习笔记:「金刚经」讲的「四相」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寿命)相)是属于比较深入的修行了,是恢复佛性的必修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先做好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等修行,过程中逐渐减少粗重业障,这样才能逐渐修定,以及学习更深入正确的佛法观念,以定慧力来破除四相,最终达到定慧等持。
23--M
初学者不要谈魔,或探讨魔,或想解救魔.因为,初学者戒定慧太差,谈魔想魔容易遭魔扰
初学者应该多想佛菩萨,多想光明清净慈悲平等,念头清净光明,常保慈悲平等心,这样修行才容易增上.
想谈或讨论或救魔,这要先发起无上菩提心,先发解救无量众生成佛的心,
由发心配合实修增上戒定慧,这样才行,才符合次第,才是量力而为
这要先过得了自己肉体和心念考验的那一关,如果自己都无法超越身心的苦或欲望,那就不可能
因为魔或鬼神只要一干扰,初学者就病痛或受到诱惑而失去定力了
所以,想谈魔谈鬼神,这要有一定的戒定慧修行才行
所以等您落实基础实修后,而想增上修行戒定慧
佛陀才在[楞严经]中讲了50种容易犯的差错(50种魔境)来告诫修定的行者
因此,想要[超越身心的苦]而能普渡众生和魔
这要有:绝对的大愿,绝对的清净光明,绝对的慈悲平等,绝对的无怨无悔
光明不二,平等不二,破除金刚经四相想
所以,为什么要以[慈心]喂蚊子,和[光明心]洗冷水澡?
[华严经]谈到菩萨行者以身和血喂众生,[悲华经]说:佛陀曾累世以自身喂食众生.
这都要有无量的发心和定力
如果自己都无法降伏身心痛苦,那又如何超越魔和鬼的干扰?
所以,想普渡众生,想谈魔和鬼,自己要有绝对的觉悟才行,这也是修行成佛菩萨的过程——帖子详见:初学者勿谈魔,应该多念佛想佛,多念清净光明慈悲平等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19 22:2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N
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闻戒法皆能履行。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而是比丘说[有我论]。是[初破戒][似善持戒]。
(附注:第一种就是虽然[具足持戒],可是却说[有我论],这就是著于[我执],就是[金刚经]讲的[四相]中的第一个~[我相]
【我论】
(术语)[法我见],[人我见]二种之邪论。
楞伽经四曰:「离于我论,自性无垢。」
【我见】
(术语)指五蕴假和合之心身,视为常一之义,谓之我见,又云身见。梵语曰没曳达利瑟致,译曰我见。
唯识论四曰:「[我见]者,谓[我执]。于非我法妄计为我,故名我见。」
同述记九末曰:「梵云没曳达利瑟致,此云我见。」
大乘义章六曰:「言身见者,亦名我见。五阴名身,身中见我,取执分别,从其所迷故,名身见。以见我故,从其所立,亦名我见。」
起信论曰:「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帖子详见:四种[破戒]却[相似善持戒],与[真正善持戒] ~ 大宝积经
学习笔记:初初看到这段经文,有些不理解,为何有「我相」是破戒
透过思维,就有些明白了,因为有我相,是错误知见,是恶知见、邪见
邪见是十恶业之一,影响深远,有我相即堕入邪见,因此是破戒,对此应该没有疑惑。
关于众生一般执以为真的「自我」,[清净光明专辑]中有相关教导:
其实「自我」(不论肉体或观念上的我)没有真实性(这是从根本和究竟上来说),
因为「自我」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执着虚妄下而形成观念见解上的我,以及因念而投生成为肉体这个我
但是,除了人道和畜生道,鬼道或天道并不是以肉身为身体,而是意念身,
所以,「我」这个身体,从不断「六道轮回」的过程看来,「我」和「身体」以及「观念」都是虚幻变异的,
而且就是因为不能认清轮回真相,不知道法界的法性原理,不明白佛性,因妄念执着假象的我和客尘而轮回,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这就像在梦中,你想吃梦中的烤肉,或正在吃,醒来,梦中的肉和我都是假的,而且梦中吃肉的想法也是因迷而生,也是虚幻
所以众生执着的这个自我,就像由各种观念织成的梦境,梦中的我就是由各种观念见解织罗而成的,所以没有真实性
而如果把这种「虚妄性」中的「假我」当成真实,这种认假为真的知见就叫作「恶知见」——帖子详见:「真我」与「假我」
由以上教导,我们可以知道,【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执着虚妄下而形成观念见解上的我,以及因念而投生成为肉体这个我】是假我
那什么是真我呢?就是「法我」
至于「法我」,从佛法上来说,就是指真正真实的我,究竟的我,根本的我,实相的我,觉悟的我
以佛法中的不同佛法名相来说,简单说就是:
清净后的「第八识」(空如来藏、第九识=庵摩罗识)、或「佛性」、或称「自性」——帖子详见:「真我」与「假我」
相关学习:
【真密&真皈依】《涅槃经》:「如来秘藏真实义」、「真归依处」即是「佛性」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0 22:5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3.5小时+本楼用时30分钟以上,合计约4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O有色想行忍是为魔业。
(附注:色是色阴,想是想阴,众生或小乘行者对于世间苦,不离金刚经讲的四相而行忍,在色相上在念头上都无法超越,反观大乘菩萨则离四相,证无生忍)——帖子详见: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学习笔记:小乘行者是着相修行,前提就是错误的,因此无法真正超越色相,因而无法解脱轮回;而真正的大乘行人,必然要按照金刚经讲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来智慧实修,如此破除超越四相,才能证无生法忍究竟解脱。根本在于智慧的超越。
23--P
真懂金刚经就不会着于四相,而挑起[国家][民族][众生]间的对立和仇恨
如果正在修金刚经,那就应该学习不着四相
如果是大乘行者,更应该平等慈悲
又怎会在情仇上纠结呢
平常说道理很容易,嘴上说空说理很容易
但是遇到事情,真修假修就看出来了
在论坛上吵不停,还谈什么破相呢
念头如果不能心怀[慈悲][清净][平等][光明][感恩][恭敬][谦虚][关怀]
而随时都是[批判][对立][斗争][猜忌][报复][嘲笑][仇恨]
那离[三恶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值得深思——帖子详见:放下世俗执着,创造清净安祥的气氛,而不是制造对立和纷争
学习笔记:真正按照金刚经的教导,破除四相的执着,就能心怀[慈悲][清净][平等][光明][感恩][恭敬][谦虚][关怀],
如果心念上还是随时都是[批判][对立][斗争][猜忌][报复][嘲笑][仇恨],那就说明自己还是愚痴无智,执着表相,而无法扩展心量,
心量狭隘负面,那离[三恶道]的日子就不远了,这值得我们深思自省,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叮咛!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2 05:2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Q
其实众生实有,但是,不是众生所认为的实有
其实众生非实有,但是,也非众生所认为的非实有
因为众生不论如何认为都有执着, (注一,以下说明)
真正达到没有执着的状态, 就不会有[实有]和[非实有]的问题,
而能随缘随处幻化, 所以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注一)这分开两方面来说,
一个就是众生对自己(我)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我相寿者相(就是生命)
另一个就是众生对外在众生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人相众生相
以众生来说, 因为执着于自己,所以八识变现为实有,这会产生[虚妄]的[实体]而不断轮回
[实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活着而且都有痛苦, [虚妄]就是说其实这个[实体]也是幻化的
所以说亦实亦幻, 就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生命的执着也是同理
这是对于自己来说, 所以一位菩萨行者想度化众生,可是自己真的认清楚自己了吗?
这点是要好好思维的
另外,我们对于外在众生也是如此,和上面道理相同,所以菩萨行者也要认识清楚众生
这些其实都不容易的, 所以有观照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四无量心中的大乘实相义舍观
观照众生佛性本然圆满光明,众生和我们自己都平等圆满,
这样菩萨行者在行菩萨道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例如众生很难度,刁难我们)
这时候就该用这个光明舍观, 就能够释怀了
或者直接观照刚刚上面讲的金刚经实义,也能够放下度化众生的执着
我们确实需要去救度众生,而且是用[真心]
其实这[真心]就是在救度自己,会因此圆满契入佛性本然而成佛
但是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破除自己对四相的执着——帖子详见: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学习笔记:
——【心法很重要,心真正改变,心真正明白,才能逐渐契入实义】
佛法是心法,一切行法都是在于引导入心,如果不能由心改变,就无法契入实义。所以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以众生来说, 因为执着于自己,所以八识变现为实有,这会产生[虚妄]的[实体]而不断轮回
[实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活着而且都有痛苦, [虚妄]就是说其实这个[实体]也是幻化的
所以说亦实亦幻, 就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生命的执着也是同理
这是对于自己来说, 所以一位菩萨行者想度化众生,可是自己真的认清楚自己了吗?
这点是要好好思维的】
执着实众生轮回的根本,因为执著,第八识就会将众生所执著的变为实有,而执著的根本是无明,无明幻化出来的,必然都是痛苦。
所以,众生都是自作自受。只有真正认清法界真相和生命真相,透过实修清净自心,放下一切执着,才能真正解脱。
23--R
在人生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我们第一次做,
有些做对了,就以为自己真的懂了,后来再做就失败了
(例如做生意或股市,这些人后来往往败的很惨)
这是因为我们并不是真正明白这些事情的原理和方法
也没有真正深入学习研究和长时间实际练习,
只是第一次刚好做对了,所以认为自己懂了
您上面的情况也是如此,并不是您一开始就懂无住生心
而是因为您一开始不懂,所以没想那么多,
所以您第一次或以前并不是真正无住生心
所以您现在也不是[重新回到正念上]
而是您从未明白什么是正念和实修无住生心,
您应该由基础好好学起,实际的练习和接受磨练和考验——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420楼
23--S
菩萨摩诃萨有十三法则便退转。何等十三。
(附注: 有十三件事情会让菩萨摩诃萨退转, 这也是我们行菩萨道该注意的)
一者[心不信]。
(附注:对佛法或甚深佛法不相信, 故佛经说信为功德母)
二者[不作心]。
(附注:没有实际普渡众生的行动作为, 执着于安住空想)
三者[疑心]。
(附注: 因为多疑, 所以对甚深佛法或不能明白的佛法产生疑惑)
四者[悋惜身财]。
(附注:对身体性命和财产太过执着,就是对世间尘染放不下)
五者[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云何乃令众生永灭]。
(附注: 对于不二法没有体会, 做不到金刚经讲的无住生心, 所以对于行菩萨道的远大目标产生恐惧心, 例如四弘愿)
六者[心不堪忍]。
(附注: 心不堪忍受种种痛苦, 修行菩萨道必定要在三忍上逐渐增上, 1.对一切有情众生和外在环境的忍, 例如众生的打骂,例如气候变化冷热, 2.对一切法能精进学习,能安忍,能不懈怠,3. 对前两者的忍,进步到[忍][不忍]不二的状态)
七者[心不调柔]。
(附注: 就是心太过刚强, 刚强是指执着太深重, 另可指应该修柔和心, 这在普渡众生行菩萨道是一定要的, 就是法华经讲的柔和忍辱心)
八者[愁恼]。
(附注: 心没有放在修行上, 多为世俗而忧愁烦恼, 例如,烦恼金钱,车,房,妻,儿,女,事业,病苦,生死)
九者[不乐]。
(附注:不能随时保持欢喜心, 所以四无量心的真实修持很重要, 要随时观照佛法,让自己产生法喜, 例如,随时想到今生能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解脱轮回苦, 这样当下就会快乐)
十者[放逸]。
(附注: 贪着世俗享乐, 所以对修学佛法不精进)
十一者[自轻己身]。
(附注:轻视自己,认为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太困难,认为自己做不到, 这在许多佛经都有提到这点)
十二者[自见烦恼无能坏者]。
(附注:看到自己有烦恼,可是却没有对治消除烦恼的方法, 或认为自己无法破除烦恼, 这两点很常见, 一者,没有方法,不知道方法, 二者,众生多悲观或者情绪太过执着,整个情绪都挂碍在负面思维上,认为自己做不到)
十三者[不乐进趣菩提之法]。
(附注: 这点也很常见, 对于学习佛法没有进取心, 找种种理由搪塞, 以致[法门无量誓愿学]常常只是口号)
善男子。是名十三法。令诸菩萨退转菩提。——帖子详见:菩萨因何退转菩提之心? 又如何不退转? ~ 大般涅槃经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2 21:1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继续学习楼上内容1小时+本楼用时约4.5小时,合计约5.5小时)
★时,文殊师利与其眷属到此处已,即于其处说普照法界修多罗,百万亿那由他修多罗以为眷属。
说此经时,于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而来其所;闻此法已,深厌龙趣,正求佛道,咸舍龙身,生天人中。
一万诸龙,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无量无数众生,于三乘中各得调伏。
[学习解说]: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和同行的眷属们,来到了此处(注:即人间的福城东面的庄严幢娑罗林中,这个树林是过去诸佛曾经教化众生的大塔庙处,也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在过去修行菩萨道难舍能舍之处,(因为是诸佛修行教化的地方)所以,这个林子被称为[普闻无量佛刹],这是诸佛精神光明的传承处,诸佛之师的文殊菩萨在此处说法是有深义的),就在这个地方演说「普照法界修多罗」(大智慧光明佛性光明,才能普照法界、广泛利益一切众生;修多罗是契经意思--[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具体见下方词解),此外,还有百万亿那由他(那由他是数量词,有说亿的,有说为千亿、万亿的,各说不同,但总体表示很多)修多罗(即契经的意思)以为眷属(即由根本的「普照法界修多罗」所衍生的诸多契经,以适应不同的众生)。
文殊师利菩萨宣说此普照法界等经的时候,在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来到菩萨所在之处(关于文殊菩萨度化无量龙类众生的事迹,在[法华经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也有记载),在听闻佛法之后,这些龙类众生都对龙身生起了深深的厌离心,发起正心追求佛道,(因为这样发心的缘故,相由心生)都舍弃了龙身(的业报身),投生为天人或人(学习注:这是因为听闻了佛法的教导,改变了观念和心念(放下对龙道龙身的执着),由此提升了生命型态,相关内容见①—⑧。由此可见,提升知见观念至关重要,如果知见观念无法提升和超越,就会一直流转在六道中无法出离。尤其要珍惜得人身的机会,因为【在累世六道轮回中,多数的时间(劫就是时间单位)往往都是堕入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中受苦
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和机会,才有可能回到人道中投胎,成为人身
也因此应该把握成为人的时候,这时候才有机会好好学习佛陀所留下的经典,才能因此而修行解脱轮回之苦】——帖子详见: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其中有一万数量的龙众,
(闻法之后)于无上的佛道永远不会再退转;还有无量无数的众生,
(因为听闻文殊菩萨的讲法)在三乘法
(声闻乘、缘觉乘,佛乘(大乘))中都相应调伏了自心
(学习注:由此可见,文殊菩萨也是和诸佛一样,都是宣导三乘法,来适应娑婆众生不同根器根机,给予慈悲救度的。这是因为众生根器次第不同,无法马上讲佛陀最终想讲的一乘佛法(关于一乘,请参阅【一乘 ~ 深密解脱经】),而施设的方便)。
[词解]:
【修多罗】
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修多罗】
(术语)Su%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为綖。其余经文谓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于理,合于机,故曰契。贯穿法相,摄持所化,如经之于纬。故曰经。法华玄义八曰:“修多罗,或云修单兰多,或云修妒路。彼方楚夏,此土翻释不同。或言无翻,或言有翻。”此下就无翻而示含五义,故不可翻,一法本,亦云出生。二微发,亦云显示。三涌泉,四绳墨,五结鬘。就其有翻,亦举五翻。一经,二契,三法本,四綖,五善语教。此中取经之翻。华严探玄记一曰:“修多罗,或云修妒路,或言素怛罗。此云契经。契有二义,谓契理合机故。经亦二义,谓贯穿法相故,摄持所化故。”大乘义章一曰:“修多罗者,中国之言,此方释者,翻译非二。或名经本,或复翻为直说语言,或名契经,或翻名綖。人家所以翻为经本,盖依仁王百论故尔。如仁王中佛告大王,经本偈经乃至论义,一切皆如。以彼经中名修多罗为经本故,人即执此用为翻名。又百论中名其经本为修妒路,或云经本。人复执此定为翻名,盖乃随义以名经体,非正翻名。本义有四:一理教相对,教为理本,故名为本。二就经中经论相对,经为论本,故名为本。(中略)此等乃是随义傍翻,非正翻名,人复所以翻为直说,依成实论故为此释。彼文说言修多罗者,直说语言,人即执此以为翻名,盖乃是其辨释之辞,非正翻名。诃梨跋摩作论,解释十二部经,对彼祇夜伽陀偈经,故指斥言修多罗者直说语言,如似说言热者是火,岂是翻名。人复所以翻名契经,依增一阿含序故,便作此翻。彼言契经是第一藏,毗尼第二,毗昙第三。明知契经是修多罗,又依杂心业品之文,彼文说言,断律仪者如契经品,乃其所指是修多罗品,人即执此以为翻名,斯乃随义以名其经,非是翻名。以其圣教称当人情,契合法相,从义立目,名之为契。此既方言,何用私情种种图度?若正相翻,名之为綖。何以得知?今此且以三门释之:一准定方言,二以义解,三以文证。准方言者,外国之人正名世人缝衣之綖为修多罗,那得异翻。言义解者,诸法星罗,周散法界,所以次第显理在世人不坠不失,良以圣教贯穿故尔。贯法之能如綖贯花,故名为綖。言文证者,如律中如种种花散置案上,风吹则落。何以故?无綖贯故。如是种种名种种性种种家出家令佛法疾灭不久住。何以故?不以经教摄取法故。故目圣教以之为綖。佛法如花,所被众生三业如案,造过非如风,灭法如花零落,若无言说记持彼法,法则隐灭,良以言教记持在世,人虽造过,法常不灭,以有此能,故说如綖。又杂心言修多罗者,名曰结鬘,能贯诸法。贯法犹是綖之义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素怛缆,此译云綖。旧言修多罗,或云修妒路,皆讹也。”义林章三本曰:“杂心论云:经有五义,谓出生,涌泉,显示,绳墨,结鬘五义。今大乘解,梵言素呾缆,此名契经。”大日经五曰:“四种苏多罗,谓白黄赤黑。”同疏十五曰:“綖者,梵音名为苏呾缆。是连持众德,令其不散,故名綖。”(大日经云綖即系,非经意)。此修多罗有总别之二称:总修多罗者,三藏中之修多罗藏是也,该摄十二部经。别修多罗者,十二部经中之修多罗部经是也。是于总修多罗中,各以别义分开十一,直说法相。余不收于十一者,取总名而为别名也。【又】(物名)真宗各派七条袈裟所用之组纽,名修多罗。是取綖之义也。梵Su%tra。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修多罗】
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三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修多罗】
<一>梵语 su^tra,巴利语 sutta。所指有二:(一)为一切佛法之总称。(二)特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之第一类,此时又意译为契经、正经、贯经。本意指由线与纽串连花簇,引申为能贯串前后法语、法意使不散失者。亦即契于理、合于机,贯穿法相摄持所化之义。就文体与内容而言,佛陀所说之教法,凡属直说之长行者,皆属于修多罗。((参见:十二部经)344、“经”5548)
<二>著七条、五条袈裟时,以彩线交络组纽,结成花鬘状,垂于袈裟背后之色带。此法行于日本天台、真言、净土、真宗等。最初原使用五条袈裟,今加以简略而变化,定其威仪。使用修多罗并非自古即有,大约源于初唐时代。(释门章服仪(道宣)、考信录卷一)p4040
FROM:【佛光大辞典】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与今天的亿数,亦有说为千亿的,各说不同。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那由他】
或云阿庾多,或云术那,或那术,此云万亿。FROM:【《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
串联学习~关于[生命型态]相关帖子:
①
众生因为对物质和生命有很深的执着欲望, 念念都是世间的生活, 所以念念都无法摆脱,
因此, 就算今生死亡,暂时脱离肉体束缚, 一样因为习惯性执着念力的关系,
又再次和种种缘分执着相吸引而聚合成为再一次拥有肉体的生命型态
所谓的恶业, 也是因为对物质执着深重,才会造恶, 引力非常沉重, 才会变成三恶道众生 ,
如果欲望比较低, 就容易飞升, 物质的[牵引][相吸引力], 就比较弱, 所以会成为比较轻的欲念聚合, 而成为天人
学习笔记:生命的型态,和众生的知见正确与否以及心念对物质和世俗的执著程度,密切相关。
②
真正影响轮回的因素是心念,是知见观念,是不同的知见观念而产生不同的生活行为,最后产生不同的轮回后果
这就像水往低处流, 众生的心念决定来生的流向, 也像物以类聚, 心念的共业,也影响日后的投生状况
所以,当一般人为了世俗欲望或生活或工作或男女关系而忙碌的时候
明白了佛法宇宙观的修行者,您该如何决定您的一生呢?
如果您明白了佛法的宇宙观法界观,知道生命更深远的真相和意义
当一般人为了生活或男女或工作而苦恼,您还会感到烦闷或忧苦吗?
所以,知道真相就是智慧,就能清净面对,
也因为清净无烦恼,这样的心念就能物以类聚,就能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
当世俗人为了世俗而烦恼悲苦的时候
您能明白佛法而处之泰然,这分恬静安然,难道不是最大的福分吗?
何况这还决定着未来的生命型态,得以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
所以说能学佛是莫大的福报,佛法不可思议
学习笔记:[真正影响轮回的因素是心念,是知见观念,是不同的知见观念而产生不同的生活行为,最后产生不同的轮回后果]
所以要脱离轮回,就要抓住关键点,学习正确的知见观念,以及保持正向的心念,这样才能提升生命型态,最终解脱生死。
③
精神和身体(或肉体)是相应而生的
从细微或原理上来说,心念的次第会影响投生(投胎)的状态和次第
也就是,心念次第越高,轮回的去处次第就越高,
相反,心念的次第越低,就会投胎成为越低次第的生命型态
所以,从内法界来说,身体就像依报,心念才是正报
学习笔记:[[从细微或原理上来说,心念的次第会影响投生(投胎)的状态和次第]],
所以,随时察觉自己的心念状态,保持清净光明心至关重要,决定自己未来的生命型态,甚至最终解脱轮回。
④
观念决定走向,正确的法界人生观,才能引导众生得到真正美好的未来
学佛修行而解脱轮回痛苦,这才是不论您在任何生命型态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可以提升您的心量和智慧,扩展您的视野和观念,让您解脱各种烦恼与痛苦,迈向美好的永恒——帖子详见:
修行会无聊或无趣吗?
学习笔记:深深感恩佛菩萨善知识老师,一直陪伴我们,引导我们实修,确实修行过程有考验和成长,
很感恩能学习和验证无量法门,逐渐明白法界和生命的各种原理与现象,
只要坚持实修不懈怠,我们一定能增上次第,从自修为主,转而迈入到普度众生的阶段
这样,能从普渡无量众生的过程中得到各种经验智慧和心得体会
所以,只要用心修行,修行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并且修行的意义高远,能让我们逐渐超越物欲世俗,能进入光明的精神世界,能和佛菩萨师长们心心相印,能最终成佛自利利他!
所以,能修行真的是最有趣最幸福的事,学生一定好好努力!
⑤
就像蚂蚁或蜜蜂,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对于人来说,也只是这些昆虫陷入自己型态和认知上的无意义执着罢了
因为,既然生命不会真正消逝,那么,执着于一种型态的生命和这种生命所在乎的价值,
从更高的智慧和角度来看,这些低等次第的执着,根本是无意义、虚幻、愚痴的(简单说就是「瞎忙」)
学习笔记:只有提高认知,放下当下次第的执着,才能提升生命型态,就像必须先离开当下的台阶,才能跨步迈上新台阶。
⑥
如果您了解:生命会随着众生的观念和执着而做不同的轮回转生(请参考[楞严经])
如果您超越了,您就会超越现在的生命型态,而可能飞升生天或往生净土(所以出家人不做世俗工作)
⑦
藉由念佛,念念想念佛菩萨的光明和清净,念念想念佛菩萨的慈善,
这样「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就能逐渐舍离世俗妄想和杂染,而逐渐提升身心次第,提升当下与来生的生命的型态
诵经也是类似的原理,藉由诵经或读经,学习佛经中的道理和修行知识或法界观或佛的观念,
⑧
一般众生因为不知道这个法界真相,所以,总是执着于物质社会的利益和诱惑
因为不知道「意生身」的心念能量场的意念生命型态,因为执着于物质(钱财车房)和肉体(美丑装扮)
所以,生命型态无法晋升更高次第,而总是堕落在低下的物质肉体型态(人道、和畜生道)
而深度执着者或极恶者,也可能因此堕入「饿鬼道」和「地狱道」
因此,宽阔我们的思想,以宇宙法界的深广来思维和探讨
相信确实有心念能量场的意念「意生身」型态,愿意修行提升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4 04:3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2,[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听法众(本楼用时1.5小时)
★时,福城人闻文殊师利童子在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无量大众从其城出,来诣其所。
时,有优婆塞,名曰:大智,与五百优婆塞眷属俱,所谓:须达多优婆塞、婆须达多优婆塞、福德光优婆塞、有名称优婆塞、施名称优婆塞、月德优婆塞、善慧优婆塞、大慧优婆塞、贤护优婆塞、贤胜优婆塞……如是等五百优婆塞俱,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五百优婆夷,所谓:大慧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妙身优婆夷、可乐身优婆夷、贤优婆夷、贤德优婆夷、贤光优婆夷、幢光优婆夷、德光优婆夷、善目优婆夷……如是等五百优婆夷,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五百童子,所谓:善财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觉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如是等五百童子,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五百童女,所谓:善贤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贤称童女、美颜童女、坚慧童女、贤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如是等五百童女,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学习解说]:
这时,福城里的人,听闻文殊师利童子(这里的童子,即菩萨的意思)在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这是释尊往昔修菩萨行时舍弃无量难舍之处),就有无量大众从福城出来,来到菩萨的处所。
这时,有优婆塞(谓虽在家,能持五戒,清净自守;又云近事男,谓能持戒,可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名优婆塞),名叫:大智(广大之智慧。通达一切之事理者),和五百优婆塞眷属一起来的,分别叫:须达多优婆塞(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乐善好施,慈济贫穷孤寡的人,又被称为给孤独长者。佛教史上第二座寺院祇园精舍,就是他建来供养佛,作为佛说法的道场)、婆须达多优婆塞、福德光优婆塞、有名称优婆塞、施名称优婆塞、月德优婆塞、善慧优婆塞、大慧优婆塞、贤护优婆塞(或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在家之菩萨也)、贤胜优婆塞……(这些都是拥护佛法的长者优婆塞),这样的优婆塞有五百位,来到文殊师利菩萨处,顶礼菩萨的双足,右绕三圈,退下坐在一面。
又有五百优婆夷(即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分别叫:大慧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妙身优婆夷、可乐身优婆夷、贤优婆夷、贤德优婆夷、贤光优婆夷、幢光优婆夷、德光优婆夷、善目优婆夷(这些都是拥护佛法有大福德智慧的优婆夷)……这样的优婆夷有五百位,来到文殊师利菩萨处,顶礼菩萨的双足,右绕三圈,退下坐在一面。
又有五百童子,分别叫:善财童子(本篇习经的主人公,具体的介绍见后续的经文和下方词解)、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觉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这样的童子(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子,并非指年幼为童子)有五百位,来到文殊师利菩萨处,顶礼菩萨的双足,右绕三圈,退下坐在一面。
又有五百童女,分别叫:善贤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贤称童女、美颜童女、坚慧童女、贤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这样的童女(辞典解释为未成年之少女。末学理解,也可以比照上面对童子的解释,也指的是菩萨是法王之真子,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女)有五百位,来到文殊师利菩萨处,顶礼菩萨的双足,右绕三圈,退下坐在一面。
——————
学习笔记:由上述听法众可知,福城是个很有福德的所在,是释尊和诸佛修行威德所泽被,所以有很多福慧深厚的佛弟子聚集在一起。
由这些听法众,我们可以知道文殊菩萨要讲的是大乘法。
[词解]:
【福城】
指善财童子参诣文殊菩萨之处所。依八十华严经卷六十二入法界品载,文殊菩萨于南行途中止住福城东方之庄严幢娑罗林中,往昔诸佛曾于此教化众生,又有一大塔庙,系释尊往昔修菩萨行时舍弃无量难舍之处。善财童子闻悉文殊在此,即来请益。其时,善财童子已了悟根本智,而更欲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以得差别智,故依文殊菩萨之指示而南游,经一百一十城,参见五十三善知识。六十华严经卷四十九,称福城为觉城,四十华严经卷四,则称之为福生城。p5856 FROM:【佛光大辞典】
【大智】
(术语)广大之智慧。通达一切之事理者。法华经序品曰:“普入佛慧通达大智。”维摩经佛国品曰:“大智本行皆成就。”同慧远疏曰:“言大智者是佛智也,佛慧深广故名大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优婆塞】
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谓虽在家,能持五戒,清净自守;又云近事男,谓能持戒,可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名优婆塞。(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须达多长者】
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乐善好施,慈济贫穷孤寡的人,又被称为给孤独长者。佛教史上第二座寺院祇园精舍,就是他建来供养佛,作为佛说法的道场。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婆须达多】
梵名 Vasudatta。意译财施、有善施行。据八十华严卷六十二载,文殊师利至福城(六十华严则为觉城)附近大塔庙处说法,时城中甚多优婆塞往诣文殊师利,婆须达多即为其中之一。(六十华严卷四十五、慧苑音义卷下)p4460 FROM:【佛光大辞典】
【贤护】
(人名)Bhadrapa%la,梵名曰颰陀,跋陀和,跋陀婆罗,跋陀罗波梨。或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在家之菩萨也。玄应音义五曰:“案移识经云:颰陀罗波梨,此译云贤护,亦云贤守。邻圣曰贤,固道称守。幻士经云:颰陀,此言仁贤。是王舍城在家菩萨也。”大宝积经百九卷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曰:“有一最大巨富商主长者之子,名颰陀罗波梨(随言贤护)。(中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长老阿难!汝欲闻此颰陀罗波梨长者家中所有众乐事乎?乃至具足说其受于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中略)是长者子,凡有六万最大商主恒随彼后。(中略)其颰陀罗波梨家内恒常铺设六万上妙六合床榻,杂色被褥以覆其上,(中略)复有六万婇女,端正殊绝,身体柔软细滑,(中略)又其长者欲食之时,则有六万杂种羹臛饭,食微妙香美,犹如天厨无有异也。”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有“贤护长者品。”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一曰:“王舍大城有优婆塞。名曰贤护。为众上首。”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优婆夷】
(术语)Upa%sika%,旧称优波夷,优婆斯。新称邬婆斯迦,邬波斯迦,优波赐迦,优婆私柯。译曰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事三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女子。四众之一。七众之一。净名疏曰:“优婆夷,此云清净女。”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邬波斯迦,或言优波赐迦,此云近善女,言优婆夷者,讹也。”同二十三曰:“优婆,此云受,私柯,此云女。”受者受五戒之义。慧琳音义十三曰:“邬波斯迦,唐言近善女,或言近事女。”西域记九曰:“邬波斯迦,唐言近事女,旧曰优波斯,又曰优波夷,皆讹也。”华严疏六十二曰:“亲近比丘尼而承事故。”(在俗之信女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优婆夷】
梵话 upa^sika^ 之音译。又作优婆私诃、优婆斯、优波赐迦。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即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列举佛在世时以难陀难陀婆罗为优婆夷三十人之上首。南方所传巴利律藏大品(Maha^-vagga),则谓优婆夷始于耶舍(在五比丘后出家受戒者)之母。(俱舍论卷十四、维摩经略疏卷二、大唐西域记卷九)p6407 FROM:【佛光大辞典】
【善财童子】
(人名)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相师名此儿曰善财。”善财诣文殊师利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三知识而证入法界。探玄记十八曰:“由此福报财宝相起立善财名,即善为因财为果,又生时宝现为财,后叹其行德为善。”禅寺山门阁上观音菩萨左边安善财童子之像,是取善财历访五十三知识于第二十七番遇观音大士闻法之因缘而为菩萨之胁士者。大法会行道之时,有执火舍前行之小法师二人,是曰定若沙弥,别名善财童子,但依童子之形而名也。止观一曰:“常啼东请,善财南询,乐王烧手,普明刎头。”(参见:五十三参)。梵Sudhana。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善财童子】
梵名 Sudhana-s/res!t!hi-da^raka。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求道菩萨,曾南行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大乘佛教用以作为即身成佛之例证,其求法过程,则表示华严入法界之各阶段。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之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继之,历访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罗门、长者、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听受种种法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载,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具有八意,即:善知识为轨范、为胜行之缘、破见慢、离细魔、寄成行、寄显位、显深广、显缘起。又谓其行证通于见闻(前生)、解行(此生)、证入(来生)等三生,而以善财童子之此生为解行生;即表示善财于此一生之中,具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位之行法,此即“三生成佛”之义,乃约隔生果报而说三生。但华严宗另有“一生成佛”之说,谓“三生”为表示法门分位之语,实则一生一念中亦有三生,故主张见闻、解行、证入三生可各自其一生而成佛。准此,善财童子之成佛遂有三生成佛、一生成佛二说。此外,其参访诸善知识系表示因果渐证之先后顺序。其中,初遇文殊以后至第四十一人,表示寄位修行之相,即寄十信行及三贤、十圣之位。其后十一人表示会缘入实之相,即总会前述阶位差别之缘,而同入于实相之理,指亲证妙觉。其次遇第五十三位之弥勒菩萨,表示摄德成因之相,即摄此会缘入实之德,而为一生补处之正因。其次再遇文殊菩萨,表示智照无二之相,即初遇文殊菩萨为“信智”之表征,第五十四次之参访又再遇文殊,为“证智”之表征。至此,即表示善财遍求法门之结果已与本智相应,冥合而无二,已离能、所的分别之相,得以照体而独立。最后遇普贤菩萨,表示显因广大之相,即既已达智证无二,故言亡虑绝,触物皆道,法法全真,依正浑融,重重无尽,举一法即是圆因,一切诸法莫不如此,是即普贤广大之境界。
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之偈赞与图绘极多,如北宋杨杰之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忠师之五相知识颂、惟白之文殊指南图赞等皆是,亦常被用为佛教文学上之题材。又禅宗寺院常于观世音菩萨左侧,设置善财童子像,即取材自其历访名师之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而受教化一事。(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卷八十五、华严五教章卷二、禅林象器笺第五类灵像门)((参见:五十三参)1048、“五十五善知识”1053)p4888 FROM:【佛光大辞典】
【童子】
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子,并非指年幼为童子。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童女】
梵语 kuma^ri^ 或 da^rika^。即未成年之少女。法华经卷七普门品载,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童男童女身,为其说法。又观自在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销伏毒害陀罗尼经载,观自在菩萨之化身蘘麌哩曳童女为众生宣说真言,能除灭世间一切诸毒。又有托童女占吉凶,或于行法时,用咒法结线等。(大宝积经卷九十八妙慧童女会、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无垢贤女经)p5168 FROM:【佛光大辞典】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来集,随其心乐现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诸大众;以自在大慈令彼清凉,以自在大悲起说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乐,以广大辩才将为说法。
[学习解说]:
这时,文殊师利童子(这里,童子即菩萨之义,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知道福城里的人都已经集会来此,菩萨随顺众生心之好乐显现自在之身,威威光明容颜显赫胜过一切大众;以自在大慈心(四无量心之一,让众生感到清凉
(有类似经文--【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佛菩萨的大慈心能给众生清凉,灭除众生心中烦恼之火),以自在的大悲心
(四无量心之一)生起为众生说法之心,以自在智慧(智慧是菩萨六度之一)知道众生心中好乐之处
(学习注:大菩萨有深空的智慧,知众生心是菩萨摩诃萨十种心之一,详见: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 ~ 华严经 ,那我们一般佛弟子要如何能知众生心呢,详见学习笔记),并将以广大的辩才为众生说法
(如何能辩才无碍呢:【欲[得辩才]者,应[敬师长]】~首楞严三昧经)。
学习笔记:
①如何知众生心?
佛经上说,佛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佛菩萨能知众生心,如果讲了有用,才讲,如果讲了没用,就不讲,就等待时机成熟
佛经上说,那我们一般人该怎么做呢
经上说,这其实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发起大心,真心为众生好,善护念众生,为众生着想
我们就会在行菩萨道的过程逐渐圆满智慧和方便,就能逐渐知道众生心,就能逐渐运用善巧
学佛的过程,只要我们学习正知见,信因果而逐渐明白因果,善观察心念和过失,学习智慧和方便
这样我们就逐渐能知道众生心,知道因果原理和普渡众生的方便,知道心念变化, 善观察众生相
就像妈妈会知道小孩想要什么,因为有慈悲心和关爱, 所以就能知道
就像老人知道年轻人想什么, 因为自己经验丰富,是过来人, 所以能了解
大般涅槃经上说,菩萨就是像这样累积智慧和方便的,
这要由菩萨行去实修, 才能逐渐真正俱足大智慧和方便
多读经,多深入经藏,您就会懂的更多, 您就会知道佛到底教了什么,
B,
拈花微笑心要就是知一切众生佛性,明白一切万物诸相法性,如此而已
如果懂,这样就懂了,如果不懂,说到这您还是不懂,因为这要实修才能体会
因为这和佛性有关,所以先要学光明心法,先自己入心契入佛性
不然又如何明白一切众生佛性和万物诸相法性呢
因为这是诸大菩萨的境界,也是首楞严三昧的境界,也是法华三昧的境界
妙法莲华启妙心,如果您尚未显露佛性真心,当然无法明白拈花微笑
所以说了也是白说,因此,先要学习光明心法,逐渐次第增上,才能逐渐明白
当您还没有显露佛性真心,可以透过如实发起大愿大心,
就能和诸佛菩萨相印,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透过心法观修而逐渐契入心法心要,逐渐显露佛性
所以一开始您可以学习光明心法来契入心要和真心
这是属于自发显露的初学阶段
下个次第,就是普渡众生的圆满阶段,这就一定要学习知众生心知众生性
这个道理在华严经法华经都是如此,懂不懂就看您是不是真的看懂佛经
禅宗心要拈花微笑就是此阶段的心法,这是迈向大菩萨次第的修持心法
如同华严经和法华经,都是教导佛子迈向大菩萨次第的佛经
虽然您可能完全还不明白,不过如果您已经有光明心法的基础,慢慢就能学习和体会这些道理
虽然还没实证拈花微笑心要,但是可以透过发心发愿和观修,逐渐契入而能知众生性,知众生心,知法界性
过程您会逐渐体会妙观察智,然后您能真正知道佛性平等,知平等性,印证平等性智
当然,这边只是简单的说明原理,实修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要看个人努力精进的情况
C,
首先要发大慈悲心,这样由发心和心法才能逐渐体会众生心
这要由平常就关怀众生,注意各种细节对众生的影响,善护念众生
[词解]:
【赫奕】形容光辉炫耀貌,或者显赫貌;美盛貌。——百度
【无缘慈善】
谓法华一经所说之法,备有梵行之相,即无缘慈也。言无缘者,心不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一切众生自然现益,是名无缘慈。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无缘慈悲】
慈悲分三种,无缘慈悲为其一。龙树之大智度论卷四十(大二五·三五○中):“慈悲心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凡夫人众生缘;声闻、辟支佛及菩萨,初众生缘,后法缘;诸佛善修行毕竟空,故名为无缘。”此即大乘佛教所言空之思想,完全无自他之对立;乃绝对之慈悲,真实之慈悲,亦为最高之慈悲。(俱舍论卷十八、佛地经论卷五、大乘义章十四信等十行义、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参见:慈悲)5805)p5137 FROM:【佛光大辞典】
【无缘慈悲】
三种慈悲之一,即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甚至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怜愍爱护之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4 22:4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3小时+本楼用时约1.5小时以上,合计约4.5小时)
★复于是时,观察善财以何因缘而有其名?
知此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于其藏上,地自开裂,生七宝芽,所谓: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
善财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肢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纵广高下各满七肘,从地涌出,光明照耀。复于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宝器,种种诸物自然盈满。所谓:金刚器中盛一切香,于香器中盛种种衣,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味饮食,摩尼器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玻璃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璃,码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码瑙,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如是等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又雨众宝及诸财物,一切库藏悉令充满。
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
又知此童子,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解广大,常乐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皆无过失,净菩萨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净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
[学习解说]:
又在那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透过神通智慧观察善财童子是因为什么因缘而得善财之名?
透过神通智慧观察知道,此善财童子最初入母胎的时候,在其所住的宅子里自然生出七宝所成的楼阁,并且楼阁下方有七种伏藏((譬喻)埋伏于土中之宝藏也。贫女家中有伏藏,贫女不知之,智者教之发掘,以譬一切众生具有佛性而流浪于三界,佛为说法开示之也),在这些伏藏上面,土地自然裂开,生出七宝的芽,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这七宝。
善财童子在母胎中经过十个月然后诞生,身形肢体都端正具足,随其而生的七大宝藏,长度和宽度都是七肘的尺寸,这些宝藏从地中涌出来,并伴有光明照耀。而且在宅子里自然有五百种宝器,有各种宝物自然盈满。具体是:金刚器皿中盛有一切香,在香器中盛有种种衣,美玉器皿中盛满种种上妙美味的饮食,摩尼器皿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中盛银,银器中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华言离垢,即珠宝也。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故圆觉钞又云如意。谓意中所须财宝衣服饮食种种之物,此珠悉能出生,令人皆得如意,故名为宝),玻璃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璃,码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码瑙,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这样的五百种宝器自然出现。又有众多的宝贝和财物如雨而下,使家中库藏都充满。(学习注:这些殊胜现象是外在的)
(文殊师利菩萨透过智慧观察)又知晓此童子,曾经已供养过去诸佛,种下深厚的善根(关于善根,详见学习笔记①),能真信和了解广大的大乘佛法,恒常好乐亲近诸善知识(关于善知识,见学习笔记②),(因为常亲近善知识,受到熏陶,善根深厚的缘故)身、语、意三业都没有过失,能清净行菩萨道,志求一切智(即佛智),堪任实修成佛的法器,其内心清净犹如虚空一般,(因为心量广大,没有挂碍,所以一切修行所集的善根都)能回向菩提没有障碍。(学习注:这些是不为一般众生所知的,为何伴随善财童子出生会有上述那些殊胜现象的内在原因)
[词解]:
【伏藏】
(譬喻)埋伏于土中之宝藏也。贫女家中有伏藏,贫女不知之,智者教之发掘,以譬一切众生具有佛性而流浪于三界,佛为说法开示之也。涅槃经七曰:“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无量寿如来会曰:“最胜丈夫修行已,于彼贫穷为伏藏。”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摩尼】
(物名)Man!i,又作末尼。译曰珠,宝,离垢,如意。珠之总名。玄应音义一曰:“摩尼,珠之总名也。”同二十三曰:“末尼,亦云摩尼,此云宝珠,谓珠之总名也。”慧苑音义上曰:“摩尼,正云末尼。末谓末罗,此云垢也,尼谓离也,谓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也。又云:末尼此曰增长,谓有此宝处,必增其威德,旧翻为如意随意等。逐义译也。”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梵云摩尼,此翻为宝,顺旧译也,新云末尼,具足当云震跢摩尼,此云思惟宝。会意翻云如意宝珠,随意所求皆满足故。”圆觉大钞一下曰:“摩尼,此云如意。”涅槃经九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参见:如意珠)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摩尼】
梵语摩尼,又云末尼,华言离垢,即珠宝也。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故圆觉钞又云如意。谓意中所须财宝衣服饮食种种之物,此珠悉能出生,令人皆得如意,故名为宝。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摩尼】
梵语 maN!i,巴利语同。又作末尼。意译作珠、宝珠。为珠玉之总称。一般传说摩尼有消除灾难、疾病,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又梵语 Cinta^-maN!i,音译为真陀摩尼、振多摩尼、震多摩尼,意译如意宝、如意珠,又作如意摩尼、摩尼宝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凡意有所求,此珠皆能出之,故称如意宝珠。
有言摩尼系由摩竭鱼脑中所取出;或言为帝释天所持物碎落而来;亦有言由佛舍利所变者。千手观音之四十手中,右手即持日精摩尼,左手则持月精摩尼。日精摩尼,又作日摩尼,为可自然发出光热照明之摩尼;月精摩尼,又作月光摩尼、明月摩尼、明月真珠、月爱珠,可除人热恼,而予清凉。
经论中载有诸种摩尼,大毗婆沙论卷一○二载,末尼宝有光明末尼、清水末尼、方等末尼、无价末尼、如意珠等五种。旧华严经卷四十七载有青琉璃摩尼、夜光摩尼、日藏摩尼、月幢摩尼、妙藏摩尼、大灯摩尼等。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七举出帝释毗楞伽摩尼、诸天登祚所著摩尼、梵天光幢摩尼、梵天艳光摩尼等。(遗日摩尼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大品般若经卷十、旧华严经卷五十九、起世经卷二转轮圣王品、大智度论卷五十九、慧琳音义卷二十七)p6067 FROM:【佛光大辞典】
============
【学习笔记①】———关于「善根&慧根」的相关帖子内容
①--A
所谓善根,是指相信因果、断恶修善、行善布施的根性,如果过去世和今生都能如此,那才叫有「善根」
但是,善根或善行并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只是修行解脱的助缘(广结善缘),真正解脱轮回要靠「慧根」,
因为,智慧通达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解脱轮回靠的是能解脱轮回的「解脱智慧」
(如果仔细分类,在佛法上,「解脱智慧」归类于小乘解脱道,大乘或佛乘则是以「佛智」为目标)
所以,「慧根」指的就是想修行解脱的根性,对世俗或事物或修行能通达无碍的智慧
而善根或慧根的多寡,就是看这些特性、根性的比重和倾向,然后再参考今生业报情况,障碍多寡
这样大致就能看出是哪种根器,是劣根,还是足够担当法器(接受佛法或弘法的根器)
佛法所谈的是能否真正解脱,所以,纵使你有世俗财富或才智,
但是,如果没有相信因果和断恶修善的心,没有修行解脱的心和智慧,
以佛法来说,都是没有善根和慧根的,都是愚痴没有智慧的,都是业障深重的
这些没有什么好争辩的,这些都是根据真实来判断,什么真实?就是能否解脱轮回的真实
如果你有解脱轮回的根性,那才有解脱轮回的可能,也才被称为有善根(助缘)或慧根(根本)——帖子详见:
我是哪种根器?
学习注:这段指出善根具体包括的内容,善根是解脱的助缘,真正要解脱需要有「慧根」。
①--B
一开始能吃素,听了善法就是遵守
这是善根而不是慧根
这个差别在于智慧圆通
这有很多细微上的差别影响和因果关系
例如善根也可是小善非大善
善根可能因为没有圆满智慧,而被错误引导入邪道
也可能因为没有三昧定力,所以可能被干扰而堕落
所以这种善根是缺乏深厚的实修的
因此很容易受到影响而改变
①--C
禅宗的要领在于心法
所以[拈花微笑]密付本心,这不是有什么秘密
而是想要懂心法,这必须有善根逐渐俱足渐修消业而显露慧根才行
不然善根智慧不足,无法接受深法,就算接受也无法领悟
再者,等到接受和明白心法后,修行是会比较快速的
因为实相智慧比较容易超越一切表相
所以所谓的顿,就是指明白实相
[知道真相]和[不知道真相]的修行当然千差万别
悟可以有[解悟][体悟][证悟],可以[小悟][大悟]
所以[悟]也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样
①--D
一般人是否相信因果,是否行善布施,,断恶修善,,这牵扯到善根的问题
善根不同于慧根,,,大慧才能大善,,真智慧才能真善,,这点如果能好好思维,,心智会比较成熟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不相同,,价值观也不同,,善恶观念也不同,,彼此因缘也不同
没有善根的人,,可能完全不相信因果,,认为只要自己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
有善根的人,,可能自己就不会造恶,,知道什么该做不该做,,自己心中有原则
因为善根不同,,所以命终会投生不同的天道,,不过终究还是在六道中,,还是不能解脱,,
因为解脱需要智慧,,需要佛的智慧,,才有办法超越六道
虽然如此,,但是有善根的人还是比较容易学善法,,甚至佛法
说这些是让我们能够有些许的明白,,让我们心中能够放下正邪的执着,,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6 03:4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2小时+本楼用时约1小时,合计约3小时)
【学习笔记②】———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
令住菩提心善知识;
令生善根善知识;
令行诸波罗蜜善知识;
令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令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令得决定辩才善知识;
令不著一切世间善知识;
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善知识;
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令入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识。
是为十。」
(附注:等侣就是伴侣或同学的意思)
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何谓为四。
(附注:四种恶知识恶同学)
求声闻者但欲自利。
(附注:求声闻果,自求解脱,不发大心普渡众生)
求缘觉者喜乐少事。
(附注:求缘觉果,喜欢独处,不发大心普渡众生)
读外经典路伽耶毗。文辞严饰所亲近者。
(附注:喜欢读外道经典,喜欢在文字上巧辩者)
但增世利不益法利。
(附注:喜欢追逐世间利益,障碍求法者)
迦叶。是为[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善知识]四[善等侣]。何谓为四。
诸来求者是善知识。佛道因缘故。
(附注:来求佛法者都是善知识,因为都是成就佛道的因缘)
能说法者是善知识。生智慧故。
(附注:能够演说佛法者都是善知识, 因为可以让众生开智慧)
能教他人令出家者是善知识。增长善法故。
(附注:因为僧宝是三宝之一,僧宝长存佛法则长存)
诸佛世尊是善知识。增长一切诸佛法故。
(附注:一切佛才是真正的大善知识,因为佛已经究竟圆满,所以能宣扬增长一切佛法)
迦叶。是为[菩萨四善知识四善等侣]。
②--『4』
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
学习注:不两舌者,能一直亲近善知识不遭遇恶知识的欺诳迷惑。
(
【「两舌」:就是颠倒是非和挑拨离间,制造纷争,引起事端】——帖子详见:
认识「八正道」和「正确的职业」)
是菩萨摩诃萨。不能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善知识。不能请问得不退转诸菩萨相。不能咨受诸恶魔军所作事业。由斯魔缚转复坚牢。
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未久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远离方便善巧故。为恶魔之所诳惑。
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善觉知诸恶魔事。不应妄起增上慢心退失所求无上佛果。
学习注:妄起增上慢心就不会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善知识,就会退失追求无上佛果的发心。小乘行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用小乘那种小脑袋的狭隘思维来怀疑和批判大乘,这实在是太没有智慧了
([小脑袋的狭隘思维]并不夸张,请自己看佛经,看看佛的说法就知道了)
何况一般人是以凡夫的逻辑来思考,当然会陷入历史考究和迷信的困境
这种种超越时空的问题,只有大乘圆满智慧才能究竟明白
也只有累世久修菩萨道的行者才能真正明白,不会有所疑惑
这也是佛陀在佛经中早已经说明的,而且佛说只有累世修行大乘的菩萨行者
才会真正去阅读这些经典,而且明白不会惊讶疑惧
佛陀讲说成佛的大乘经——「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也有五千比丘比丘尼心怀增上慢者退席,
所以,一定要注意,谨记“傲慢是魔障”,要谨记大悲咒心要(也是佛心的相貌):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以上节录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帖子详见:真心还是妄心
②--『6』
菩萨摩诃萨欲疾满足诸菩萨行,应勤修十种法 ~ 华严经 普贤行品
「佛子!若菩萨于诸菩萨起一瞋心,则成就如是等百万障门。何以故?佛子!我不见有一法为大过恶,如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心者。
是故,诸菩萨摩诃萨欲疾满足诸菩萨行,应勤修十种法。何等为十?所谓:
心不弃舍一切众生,
于诸菩萨生如来想,
永不诽谤一切佛法,
知诸国土无有穷尽,
于菩萨行深生信乐,
不舍平等虚空法界菩提之心,
观察菩提入如来力,
精勤修习无碍辩才,
教化众生无有疲厌,
住一切世界心无所著。
是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此十法已,则能具足十种清净。何等为十?所谓:
通达甚深法清净,
亲近善知识清净,
护持诸佛法清净,
了达虚空界清净,
深入法界清净,
观察无边心清净,
与一切菩萨同善根清净,
不著诸劫清净,
观察三世清净,
修行一切诸佛法清净。
是为十。」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6 21:2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2小时+本楼用时1小时,合计3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佛子!菩萨摩诃萨 发十种无疲厌心。何等为十?所谓:
供养一切诸佛无疲厌心;
亲近一切善知识无疲厌心;
求一切法无疲厌心;
听闻正法无疲厌心;
宣说正法无疲厌心;
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无疲厌心;
置一切众生于佛菩提无疲厌心;
于一一世界经不可说不可说劫行菩萨行无疲厌心;
游行一切世界无疲厌心;
观察思惟一切佛法无疲厌心。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疲厌无上大智。」
学习注:行者要得如来无疲厌无上大智,之一就是要[亲近一切善知识无疲厌心]
众生心随时都是执着攀缘的世俗,一直都在错用其心,所以相由心生,不断轮回
而实修上述十种无疲厌心,正向用心,则是在转凡心为佛心,在转「识」成「智」。
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不顾身命,无能沮坏,发心趣向一切智故,一切智性常现前故,得一切佛智光明故,终不舍离佛菩提,终不舍离善知识,是为第七印。
学习注: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不顾身命,无能沮坏”,因为与佛智相应相印的缘故,能终不舍离佛菩提,终不舍离善知识。
寂调伏音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以何为门。
文殊师利言。不正修门增生死故。正修行门获涅槃故。正修行门得自在故。不正修门不得自在故。
疑惑门暗障碍故。达解门无暗障故。
妄想门增烦恼故。无妄想门无烦恼故。
识门有结使故。无识门无结使故。
觉门多事务故。寂门一切寂静故。
见门增憍慢故。空门灭憍慢故。
恶知识门生诸恶法故。善知识门生诸善法故。
邪见门生诸苦本故。正见门生诸善本故。
悭惜门贫穷故。布施门大财封故。
毁戒门诸恶道故。持戒门诸善处故。
诤讼门障诸法故。忍辱门增胜法故。
懈怠门令心垢故。精进门心无垢故。
觉观门多乱闹故。禅定门心一处故。
无智慧门如痴羊故。智慧门三十七助道分故。
慈门不障智故。悲门质直无虚伪故。喜门集法宝故。舍门离爱憎故。
正念门不失本善根故。断门修正行故。神足门身心轻故。根门信为首故。力门摧伏一切诸烦恼故。觉门顺觉诸法故。八圣道门出过一切诸非道故。
复次天子。菩提心门一切佛法故。摄一切法门于一切法得自在故。摄众生门演说法故。善方便门处非处故。慧度门到于一切众生心行之彼岸故。六波罗蜜门大乘故。六神通门慧光明故。法施忍门不随他智故。
学习注:要生起善法,当亲近善知识。
②--『10』 第一义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 ~ 佛藏经是人不得于法不得法相。不得于灭。亦不分别无生无灭。是人尔时不生不灭。不名得涅槃者。亦复不名无得涅槃。
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第一义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
学习注:这是从究竟实相来说的,引导众生入实相(第一义)的,是善知识;而实相无相,超越善知识和恶知识的概念分别,即虽明辨善知识恶知识,但心境平等,不取不着。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7 23:0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1.5小时+本楼用时2小时,合计约3.5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附注:本篇为甚深般若修法之实相念佛,只是次第不同,不可以此来诋损毁谤一般人的念佛,当视众生根器因缘教化
为什么呢?请看底下经文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
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佛藏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云何名为[念佛]。
[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
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
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
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
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
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
汝今当知念佛事空念。所缘处是不应念。汝所念空念亦复空。是无性空能断色想能断取想。是人尔时不得无想何况于念。是人尔时都无所有寂灭无性。不集诸想灭一切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
[念佛]名为破[善][不善]一切觉观。
[无觉][无观][寂然无想]。名为[念佛]。
何以故。
不应以觉观忆念诸佛。[无觉][无观]名为[清净念佛]。
于此念中乃无微细心心念业。况身口业。
又[念佛]者离诸想。诸想不在心。无分别无名字无障碍。无欲无得不起觉观。
何以故。
舍利弗。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
舍利弗。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为[念佛]。
如是念中无贪无着。无逆无顺无名无想。
舍利弗。无想无语乃名[念佛]。
是中乃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口意业。无身口意业处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念佛]。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亦能降伏百千亿魔。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是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测。
但以世俗言说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
何以故。
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实念佛]。所谓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何以故。
如来不名为色。不名为想。不名为念。不名分别。不逆不顺不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无明。如来不可说不可思议无相。汝今莫乐取相。莫乐戏论。佛于诸法无执无量。不见有法可执可量。是人于佛犹尚不得。何况于念。
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第一义中无有决定。是善知识是恶知识。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尔时世尊。欲说此法告诸大众。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毕竟成就十二法者。乃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二。
一者自性信大乘法。为离小乘狭劣心故。发菩提心。
二者自性成就大悲。为欲具足诸白法故。发菩提心。
三者直心本行坚固。为厌生死向彼岸故。发菩提心。
四者善集一切功德。为欲修满诸愿行故。发菩提心。
五者能善供养诸佛。为欲善起诸白法故。发菩提心。
六者身口意业清净。为离一切诸恶行故。发菩提心。
七者远离诸恶知识。为欲亲近善知识故。发菩提心。
八者闻法如说修行。为不虚妄诳众生故。发菩提心。
九者为欲利益一切畜诸资生不贪不悭故。发菩提心。
十者以得诸佛加护。为离一切诸魔加故。发菩提心。
十一者。于诸众生常起大悲。能舍内外一切诸物。为离悭嫉故。发菩提心。
十二者。具法行力为能成就诸功德故。发菩提心。
(注:法行力就是诸法实行力实践力,非空口白说)
学习注:要发起菩提心,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亲近善知识。全篇经文讲的是要十二种正确的发心,来最终成就菩提心。
时,善财童子顶礼解脱长者足,右绕观察,称扬赞叹,思惟恋仰,悲泣流泪,一心忆念:依善知识,事善知识,敬善知识,由善知识见一切智;于善知识不生违逆,于善知识心无谄诳,于善知识心常随顺;于善知识起慈母想,舍离一切无益法故;于善知识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诸善法故。辞退而去。
时,善财童子于海幢比丘所,得坚固身,获妙法财,入深境界,智慧明彻,三昧照耀,住清净解,见甚深法,其心安住诸清净门,智慧光明充满十方,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五体投地,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恭敬瞻仰,思惟观察,谘嗟恋慕,持其名号,想其容止,念其音声,思其三昧及彼大愿所行境界,受其智慧清净光明;辞退而行。
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于善知识深心爱乐,作是念言:「因善知识,令我见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傅,示导于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是我津济,令我得入诸佛如来莲华池故。」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一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一
========================
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
[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
这边讲的当然是指利益众生成佛,而不是那些不能利益众生成佛的话
所以叫做~[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能利益众生成佛,这就是一大辩才
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
>>>>>
同样道理,这边讲的是正法,[不与法]就是指不是正法
所以能够说话与正法相应,不和[不是正法的话]相应,这就是一大辩才
这就是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讲的意根功德,说任何话都能与正法相应,符合佛法
[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
>>>>>
这边讲的就是~说出来的话能断灭众生的烦恼,而不是增长众生的烦恼
这就是一大辩才
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
>>>>>>
这边讲的就是~说话能和大涅槃相应,就是与[实相]相应,而不是有漏的
能说话符合第一义,这就是一大辩才
==============================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
=============================
末学继续稍微说明一下经文好了
上述经文讲的就是,
佛弟子对于能够具备上述四种辩才的人,应该把这善知识当作佛来看待,当作老师来看待,听受他所讲的佛法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具备这四种辩才的人讲的话就像佛讲的话一样,就是诸佛所讲的真实语
而且如果有人毁谤具备这四种辩才的人,说他讲的不是佛法,对这善知识不尊重恭敬,因为这样的怨憎恶心,就是毁谤诸佛所说的辩才和佛法
这种人就会因为错误的心念和恶业而堕入恶道
===============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
这边的经文,是另外四种诸佛不允许的邪辩
[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就是一切佛所不许的意思
遮止就是遮蔽停止
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
>>>
不和利益众生的事情相应
就是讲一些不利益众生成佛的话
就是讲一些障碍众生成佛的话
这就是一大邪辩,是佛所不允许的
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
>>>>>
就是指说话不和正法相应,
就是讲一些邪知邪见
这也是一大邪辩,是佛所不允许的
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
>>>>>
就是说话只会引起众生烦恼,无法断除众生烦恼,无法让众生清净烦恼
这种和烦恼相应的话,就是邪辩才
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
>>>>>>
指无法断除生死轮回,说话只会让众生堕入轮回相中
就是贪着生死爱染
这种说话就是邪辩,是佛所不许
学习注:【佛弟子对于能够具备上述四种辩才的人,应该把这善知识当作佛来看待,当作老师来看待,听受他所讲的佛法】
上述四辩才是判断是否善知识的标准,对于符合这标准的善知识,应该当作佛来看待,当作老师来看待,听受他所讲的佛法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8 23:5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2.5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节录)
菩萨摩诃萨成就三十二法得称菩萨。
云何为三十二?
一者、至心饶益众生,
二者、欲逮萨芸若智,
三者、自谦不毁他智,
四者、不慢一切众生,
五者、信心一切众生,
六者、爱念一切众生,
七者、至竟慈愍众生,
八者、等心怨亲,
九者、众生求于泥洹益以无量福,
十者、见众生欢喜与语,
十一者、已许无悔,
十二者、大悲普遍一切众生,
十三者、求法多闻无厌,
十四者、己之所犯知以为过,
十五者、见他所犯谏而不怒,
十六者、修行一切威仪礼节,
十七者、施不望报,
十八者、忍辱无碍,
十九者、精进求一切善根,
二十者、修习禅定出过无色,
二十一者、以权摄慧,
二十二者、四恩摄权,
二十三者、有戒无戒等以慈心,
二十四者、至心闻法,
二十五者、专止山泽,
二十六者、不乐世荣,
二十七者、不乐小乘乐大乘功德,
二十八者、远恶知识亲善知识,
二十九者、成就四梵居止,
三十者、依猗智慧,
三十一者、众生有行无行终不舍离,
三十二者、所说无二敬重真言,菩萨之心最为在前。
是谓,迦叶,菩萨摩诃萨成就三十二法得称菩萨。
修行佛法有四或五个次第(阶段)
那就是[亲近善知识],[抄写或读诵佛经],[思维解义],[实修改进],[为众生演说]
学习注:亲近善知识是修行佛法的首要和开端,非常的重要。
②--『18』
宣说受持大般涅槃经的先要条件(涅槃经行者的戒律) ~ 大般涅槃经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说大涅槃者。说佛性者。说如来秘藏者。说大乘者。说方等经者。说声闻乘者。说辟支佛乘者。说解脱者。见佛性者。先当清净其身。以身净故则无呵责。无呵责故令无量人于大涅槃生清净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经。若闻一偈一句一字及说法者。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知是人则是众生真善知识非恶知识。是我弟子非魔眷属。是名菩萨。非世间也。
学习注:有这段经文教导想到,要真正为众生说法,让众生生起信心,自身先要清净,身心一如才能成为众生的善知识,这是实修者要谨记和努力的方向。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名能得念力。何等四。
亲近善知识。
常修习深法。
常乐至诸佛菩萨所。
常乐请问修习智慧。
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有四法名得念力。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萨]云何得受[优婆塞戒]。
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
言[北方]者即[善知识]。
若有人能供施善友任力与之。恭敬软言礼拜赞叹。
是人则能[供养北方]。
是善知识复以四事而还报之。
一者教修善法。
二者令离恶法。
三者有恐怖时能为救解。
四者放逸之时能令除舍。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29 17:3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4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具足善根,得真知识,能得一切种智?」
(附注:以下佛陀的解说非常重要)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供养诸佛,诸佛所说[十二部经](附注:大乘12部经,请详见[大般涅槃经]),[修妒路](附注:就是[修多罗])乃至[忧波提舍](附注:就是[优婆提舍]),是菩萨[闻持诵利][心观了达]。了达故得陀罗尼,得陀罗尼故能起[无碍智],起无碍智故所生处乃至[萨婆若]终不忘失。亦于诸佛所种善根,为是善根所护,终不堕恶道诸难。
以是善根因缘故,得[深心清净]。得[深心清净]故,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以善根所护故,常不离真知识,所谓诸佛、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能赞叹佛法众者。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供养诸佛、种善根、亲近善知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不供养诸佛、不具足善根、不得真知识,当得萨婆若不?」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种善根、得真知识,一切种智尚难得;何况不供养诸佛、不种善根、不得真知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种善根、得真知识。何以故不能得一切种智?」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远离[方便力],不从诸佛闻[方便力],所种善根不具足,不常随善知识教。」
(附注:以下讲方便力,非常重要)
「世尊!何等是[方便力]?菩萨摩诃萨行是方便力,得一切种智?」
佛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檀那波罗蜜],应[萨婆若]念,布施佛、若辟支佛、若声闻、若人、若非人。是时不生布施想、受者想。
何以故?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
菩萨以是[方便力]故,增益善根。增益善根故,行[檀那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布施不受世间果报,但欲救度一切众生故行[檀那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尸罗波罗蜜],应[萨婆若]念,持戒时不堕淫怒痴中,亦不堕诸烦恼缠缚及诸不善破道法,若悭贪、破戒、瞋恚、懈怠、乱意、愚痴、慢、大慢、慢慢、我慢、增上慢、不如慢、邪慢,若声闻心,若辟支佛心。
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
菩萨成就是[方便力]故,增益善根。增益善根故,行[尸罗波罗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持戒不受世间果报,但欲救度一切众生故行[尸罗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羼提波罗蜜],应[萨婆若]念,方便力成就故,行见谛道、思惟道,亦不取须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虽行是助道法而过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是名[菩萨无生法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毗梨耶波罗蜜],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入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虽出入诸禅而不受果报。
何以故?是菩萨成就是方便力故,知诸禅定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净佛国土、成就众生,精进不受世间果报,但欲救度一切众生故行[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禅那波罗蜜],应[萨婆若]念,入[八背舍]、[九次第定],亦不证[须陀洹果]乃至不证[阿罗汉果]。
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般若波罗蜜],学[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乃至未得一切种智,未净佛国土,未成就众生,于其中间应如是学。
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不受果报。」
(附注:这边很重要,请勿怀疑经文.请遵守佛陀告诫,勿对不明白深法或初学的佛弟子讲此深法)
学习注:
佛陀福慧圆满,是最大的善知识。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种善根、得真知识,才有可能得一切种智。
关于[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相关帖子学习:
什么是[如来十八不共法]和[如来十力]? ~ 大集经贤护分
[十种律仪][十种无畏]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菩萨[四依]?[四无碍智]? ~ 菩萨善戒经
②--『22』 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 ~ [华严经]善财53参
善男子!举要言之,
应普修一切菩萨行,
应普化一切众生界,
应普入一切劫,
应普生一切处,
应普知一切世,
应普行一切法,
应普净一切刹,
应普满一切愿,
应普供一切佛,
应普同一切菩萨愿,
应普事一切善知识。
善男子!汝
求善知识,不应疲倦;
见善知识,勿生厌足;
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
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
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
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
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
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
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勿生嫌怪;
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
何以故?善男子!菩萨因善知识,
听闻一切菩萨诸行,
成就一切菩萨功德,
出生一切菩萨大愿,
引发一切菩萨善根,
积集一切菩萨助道,
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
显示一切菩萨出离门,
修学一切菩萨清净戒,
安住一切菩萨功德法,
清净一切菩萨广大志,
增长一切菩萨坚固心,
具足一切菩萨陀罗尼辩才门,
得一切菩萨清净藏,
生一切菩萨定光明,
得一切菩萨殊胜愿,
与一切菩萨同一愿,
闻一切菩萨殊胜法,
得一切菩萨秘密处,
至一切菩萨法宝洲,
增一切菩萨善根芽,
长一切菩萨智慧身,
护一切菩萨深密藏,
持一切菩萨福德聚,
净一切菩萨受生道,
受一切菩萨正法云,
入一切菩萨大愿路,
趣一切如来菩提果,
摄取一切菩萨妙行,
开示一切菩萨功德,
往一切方听受妙法,
赞一切菩萨广大威德,
生一切菩萨大慈悲力,
摄一切菩萨胜自在力,
生一切菩萨菩提分,
作一切菩萨利益事。
善男子!菩萨
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
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
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
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
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
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
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
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
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
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
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
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
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
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识者,
能净诸障,
能灭诸罪,
能除诸难,
能止诸恶,
能破无明长夜黑暗,
能坏诸见坚固牢狱,
能出生死城,
能舍世俗家,
能截诸魔网,
能拔众苦箭,
能离无智险难处,
能出邪见大旷野,
能度诸有流,
能离诸邪道,
能示菩提路,
能教菩萨法,
能令安住菩萨行,
能令趣向一切智,
能净智慧眼,
能长菩提心,
能生大悲,
能演妙行,
能说波罗蜜,
能摈恶知识,
能令住诸地,
能令获诸忍,
能令修习一切善根,
能令成办一切道具,
能施与一切大功德,
能令到一切种智位,
能令欢喜集功德,
能令踊跃修诸行,
能令趣入甚深义,
能令开示出离门,
能令杜绝诸恶道,
能令以法光照耀,
能令以法雨润泽,
能令消灭一切惑,
能令舍离一切见,
能令增长一切佛智慧,
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善男子!善知识者,
如慈母,出生佛种故;
如慈父,广大利益故;
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
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
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故;
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
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
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
如济客,令出生死暴流故;
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
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
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
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
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
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
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
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
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
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
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
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
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
应发如旃荼罗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
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
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
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
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复次,善男子!
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正道想,于所修行生远达想;
又应于自身生求度想,于善知识生船师想,于所说法生舟楫想,于所修行生到岸想;
又应于自身生苗稼想,于善知识生龙王想,于所说法生时雨想,于所修行生成熟想;
又应于自身生贫穷想,于善知识生毘沙门王想,于所说法生财宝想,于所修行生富饶想;
又应于自身生弟子想,于善知识生良工想,于所说法生技艺想,于所修行生了知想;
又应于自身生恐怖想,于善知识生勇健想,于所说法生器仗想,于所修行生破怨想;
又应于自身生商人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珍宝想,于所修行生捃拾想;
又应于自身生儿子想,于善知识生父母想,于所说法生家业想,于所修行生绍继想;
又应于自身生王子想,于善知识生大臣想,于所说法生王教想,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识。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复次,善男子!
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
善知识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
善知识者是功德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
善知识者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真金;
善知识者出过世法,如须弥山出于大海;
善知识者不染世法,譬如莲华不著于水;
善知识者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
善知识者增长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圆满;
善知识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
善知识者长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若能随顺善知识教,
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
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根,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
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障,
超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魔境,
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
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
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
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善男子!我复略说
一切菩萨行、
一切菩萨波罗蜜、
一切菩萨地、
一切菩萨忍、
一切菩萨总持门、
一切菩萨三昧门、
一切菩萨神通智、
一切菩萨回向、
一切菩萨愿。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
皆由善知识力,
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依善知识生,
依善知识出,
依善知识长,
依善知识住,
善知识为因缘,
善知识能发起。
学习注:善知识在修行路上不可或缺。善知识的重要,佛陀已经在上述经文中详详细细的叮咛说明了,如何正念思惟善知识、承事善知识,佛陀也已经慈悲周详的给予教导,我们只要依教奉行就好。
只要按照佛陀的教导,老老实实发心做到,就能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直到圆满成就佛道。深深感恩顶礼!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30 17:1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4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梵天。菩萨有四法。 [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四。
一者[常忆念佛]。
二者[所作功德][常为菩提]。
三者[亲近善知识]。
四者[称扬大乘]。
是为四。
学习注:[正确的[发心]并不容易,这需要善知识的引导],修行路上乃至成佛都不能离开善知识,
②--『24』 品读根据佛经的教导,学佛修行有几个过程
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思维解义、深入实修、为众生演说
依照上述方式,随实修次第增上,不断的在广度和深度上循环增上
学习注:修行一定要亲近善知识,这样才能听闻无量的法,之后思维解义并深入实修,才能让自己变为有料的人,才能有东西对众生解说,如果自己都没有料,那要说什么呢?
所以,佛陀教导的学佛修行的过程,我们要按部就班的落实,真正增上实修次第,不断循环增上,让自己真正成为合格的实修者和弘法者。
小童子会好好努力的!
②--『25』 吃肉喝酒是空?请看看什么是无相定定?慧?定慧等观?该怎么修? ~大般涅槃经
师子吼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十法。则能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何等为十。
一者信心具足。云何名为信心具足。深信佛法众僧是常。十方诸佛方便示现。一切众生及一阐提悉有佛性。
不信如来生老病死及修苦行。提婆达多真实破僧出佛身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正法灭尽。是名菩萨信心具足。
二者净戒具足。云何名为净戒具足。
善男子。若有菩萨自言戒净。虽不与彼女人和合。见女人时或生嘲调言语戏笑。
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
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不与彼女人身合嘲调戏笑。于壁障外遥闻女人璎珞环钏种种诸声心生爱着。
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
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复不与女人和合言语嘲调听其音声。然见男子随逐女时。或见女人随逐男时。便生贪着。
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
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复不与女人和合言语嘲调听其音声见男女相随。然为生天受五欲乐。
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
善男子。若有菩萨清净持戒。而不为戒不为尸罗波罗蜜。不为众生不为利养。不为菩提不为涅槃。不为声闻辟支佛。唯为最上第一义故护持禁戒。善男子。是名菩萨净戒具足。
三者亲近诸善知识。善知识者。若有能说信戒多闻布施智慧令人受行。是名菩萨善知识也。
四者乐于寂静。寂静者。所谓身心寂静观察诸法甚深法界。是名寂静。
五者精进。精进者。所谓系心观四真谛设头火然终不放舍。是名精进。
六者念具足。念具足者。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念具足。
七者软语。软语者。所谓实语。妙语。先意问讯时语。真语。是名软语。
八者护法。护法者。所谓爱乐正法常乐演说。读诵书写思惟其义。广宣敷扬令其流布。
若见有人书写解说读诵赞叹思惟义者。为求资生而供养之。所谓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护法故不惜身命。是名护法。
九者菩萨摩诃萨见有同学同戒有所乏少。转从他乞熏钵染衣。瞻病所须衣服饮食卧具房舍而供给之。
十者具足智慧。智慧者。所谓观于如来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观法二相。所谓空不空常无常乐无乐我无我净不净。异法可断异法不可断。异法从缘生异法从缘见。异法从缘果异法非缘果。
是名具足智慧。
善男子。是名菩萨具足十法。即能明见涅槃无相。
学习注:想要明见涅槃无相(离十相:无十相故。何等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能达到无相定的状态叫做大涅槃,就是成佛。而要达到无相定必须要破除色声香味触和生住坏灭,以及男女这些执着, 方法就是不断地修习定(就是三昧)、慧、舍(就是定慧等持) ),其中之一就是要亲近善知识。有善知识教导,才能入门,有善知识陪伴护念,才能逐渐深入。善知识是佛心的外显,善知识的作用无可比拟,如《华严经》中教导:
善男子!我复略说
一切菩萨行、
一切菩萨波罗蜜、
一切菩萨地、
一切菩萨忍、
一切菩萨总持门、
一切菩萨三昧门、
一切菩萨神通智、
一切菩萨回向、
一切菩萨愿。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
皆由善知识力,
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依善知识生,
依善知识出,
依善知识长,
依善知识住,
善知识为因缘,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8-31 22:4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2小时10分+本楼用时1小时,合计约3小时10分)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注: 布施却心怀着恶意或轻视; 虽持戒却不戒心,心怀瞋恨; 行菩萨道却舍弃恶性众生,不施救度; 远离懈怠的佛弟子,没有劝进; 轻视怠慢心意不坚定的佛弟子; 讥笑嫌恶愚笨的人)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第一空义或称实相义)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注: 喜欢求取声闻和缘觉两种小乘果 不喜欢投生到人道和恶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众生 志向在于小乘涅槃喜好离欲的寂静)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学习注:以上列举了十种魔业和舍离魔业的方法,其中就有和善知识相关的内容,【远善知识,近恶知识】是魔业,【近善知识恭敬供养】则舍离魔业,
清净光明专辑-【着魔的原因和现象】这一帖子中也有相关教导
至于魔扰或魔障,如何分辨呢?一般来说,会有下面几种现象
......
2.生气或经常忧虑或疑心
让修行人生气或怀疑,而失去正定和智慧,进而离开善知识或舍弃修行
然后进行上述的欲望诱惑,吸食精气,直到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只要是让您生气或怀疑而远离清净光明的修行
那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应该正受到干扰和误导
这些都是实修者应该明辨、实修和警惕的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 00:2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2.5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学习注:众生能亲近善知识恭敬供养,并且这样尊重的心始终没有厌倦和懈怠,是智慧的表现,称为智业。[[「业」是心念和行为的造作]],智业,就是能真正解脱的心念和行为。只有紧紧跟随佛陀和善知识,才能学习正确的观念和智慧,而真正解脱。
关于业和业障,
「业」是心念和行为的造作,「业障」就是错误心念和行为所引发障碍正向成长的一切
所以,想要真正消业或没有业障,那就要有正确的心念和行为(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和影响)
而这就要我们先学习正确的观念和智慧,就是学佛,因为佛是法界中真正解脱的觉者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修行法。何等为十?所谓:
恭敬尊重诸善知识修行法;
常为诸天之所觉悟修行法;
于诸佛所常怀惭愧修行法;
哀愍众生,不舍生死修行法;
事必究竟,心无变动修行法;
专念随逐[发大乘心诸菩萨众]精勤修学修行法;
远离邪见,勤求正道修行法;
摧破众魔及烦恼业修行法;
知诸众生根性胜劣,而为说法令住佛地修行法;
安住无边广大法界,除灭烦恼令身清净修行法。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修行法。」
学习注: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修行法,首先就是“恭敬尊重诸善知识”,因为
并且恭敬心、卑下心还是佛心的相貌(详细可参阅:真心还是妄心),是每一位菩萨行者要实修的心要。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 20:0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4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②--『29』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退失佛法,应当远离。何等为十?所谓:
轻慢善知识退失佛法;
畏生死苦退失佛法;
厌修菩萨行退失佛法;
不乐住世间退失佛法;
耽著三昧退失佛法;
执取善根退失佛法;
诽谤正法退失佛法;
断菩萨行退失佛法;
乐二乘道退失佛法;
嫌恨诸菩萨退失佛法。
是为十。
若诸菩萨远离此法,则入菩萨离生道。」
学习注:十种“退失佛法”的第一条,就是因为轻慢善知识,而菩萨摩诃萨“
十种修行法”以及“十种成就佛法”的第一条也都是和善知识有关,分别是【
恭敬尊重诸善知识修行法】和【
不离善知识成就佛法】
可知,善知识在众生佛法修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善知识是修行解脱的过来人,是菩萨行者的法身父母,如「华严经」教导的
善男子。我复略说。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所住地。一切菩萨安忍门。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神通智。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回向智。一切菩萨四无量。一切菩萨广大愿。一切菩萨普遍成就。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力。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从善知识来。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帖子详见:【善知识】 ~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②--『30』初学菩萨道的佛弟子,不该接触小乘人和小乘经论~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法界藏殿诸佛所会无边道场。与大比丘众菩萨摩诃萨俱。
时此道场有一夫人。名曰功德庄严开敷花。合掌向佛退坐一面。
尔时夫人白佛言。(附注:那时候夫人问佛)
若有初修行菩萨。何等之人非善知识不应共住。
(附注:对一个初修行菩萨道的人来说,哪种人不是善知识,而且不应该亲近或居住在一起呢?)
佛告夫人。(附注:佛告诉夫人)
若三界中[梵][释][四王][沙门][婆罗门]。皆与[修行菩萨]为善知识。
惟除[声闻]非善知识。恐[声闻]退[修行菩萨]大乘道行。
何以故。
[声闻][缘觉]为己利故。劝引初修行菩萨回入小乘。是以[声闻乘]人非善知识。
夫人当知。初修行菩萨不应与声闻比丘同居房舍。不同坐床不同行路。
若初修行菩萨。智慧弥广。无二分别。悟大乘法而为方便。劝引声闻令入大乘。方许同住。
若声闻比丘福智狭劣。则修行菩萨不应为说甚深大乘。恐其诽谤。
学习注:
对一个初修行菩萨道的人来说,哪种人[[不是善知识]],而且不应该亲近或居住在一起呢?
佛陀在《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中告诉我们,若三界中[大梵天王][帝释天][四大天王][出家沙门][婆罗门(修习梵天净行者)],都可以做[初修行菩萨]的善知识。
惟独除了[声闻行者]不能做[初修行菩萨]的善知识。这是因为[声闻行人]可能会令[初修行菩萨道的人]退失大乘佛道的修行。
为什么呢?
因为[声闻][缘觉]二乘行人,发心狭小,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修行(这是和佛菩萨利益救度一切众生的悲愿相背离的)。因此会劝说引诱初修行菩萨道的人回入小乘发心的修行。所以[声闻乘]人不是[初修行菩萨]的善知识。
所以,初修行菩萨不应与声闻比丘同房而住、同床而坐、同路而行,避免受其实影响退失大乘发心。
但如果初修行菩萨。智慧非常的广大。达到无二无别的境界。真正体悟了大乘佛法而施以方便。能劝说引导声闻行人令其进入大乘佛法的修行。这样的情况下方才许可与其同住。
但是如果所遇到的声闻比丘,福德智慧还很狭隘低劣。那么修行菩萨就不应该为其演说甚深大乘佛法。避免其因为根器次第不足无法领受深法而诽谤造业。
综合起来说,如果初修行菩萨,还没达到[法华经][安乐行品]讲的[四个安乐行]之前
还是应该先遵守[第一安乐行]中的~远离一切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不应以其为善知识同住同坐同行
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接触小乘行人而退失大乘发心
如果初修行菩萨,已经具足智慧,已不会受二乘行人影响,则可以与其同住,[[按照次第]]为其说法。
关于「次第说法」的相关帖子
「次第说法」的重要性与原理内涵
[略说]佛陀依照众生根器不同的因缘次第说法
[转]遵佛所说 - 次第说法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 ~《虚空藏菩萨经》
「往生争论」年年有,问题在于不懂次第差别、次第说法和自身实修不足
辨析:佛说应该按照次第说法,不可妄说深法。佛法到底有没有秘密和密传?!
这些帖子都非常重要,是有心实修「为人演说」的行者应该熟记练习和落实的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3 22:5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3.5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初发五事]悉得成就。
何等为五。
一者[信]。
二者[直心]。
三者[戒]。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多闻]。
......
[云何菩萨][亲近善友]。
菩萨摩诃萨[常为众生][说于善道][不说恶道]。[说于恶道][非善果报]。
善男子。我身(附注:指佛)即是一切众生真善知识。是故能断富伽罗婆罗门所有邪见。
善男子。若有众生亲近我者。虽有生于地狱因缘[即得生天]。
如[须那刹多](附注:人名,善星比丘)等[应堕地狱]。以见我故[即得断除地狱因缘][生于色天]。
虽有[舍利弗][目犍连]等不名众生真善知识。何以故。生一阐提心因缘故。
善男子。我昔住于波罗奈国时。[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观白骨。一令数息。经历多年各不得定。
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善持所受戒故。
我于尔时见是比丘生此邪心。唤舍利弗而呵责之汝不善教。云何乃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
汝二弟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一是金师。
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以汝错教令是二人生于恶邪。
我于尔时为是二人如应说法。二人闻已得阿罗汉果。
是故我为一切众生真善知识。非[舍利弗][目犍连]等。
若使众生[有极重结]得遇我者。我以方便即为断之。
如我弟[难陀][有极重欲]。我以种种[善巧方便]而为除断。
[鸯掘魔罗][有重瞋恚]。以见我故[瞋恚即息]。
[阿闍世王][有重愚痴]。以见我故[痴心即灭]。
如[婆熙伽长者]于无量劫修习成就[极重烦恼]。以见我故[即便断灭]。
设有弊恶厮下之人亲近于我作弟子者。以是因缘一切人天恭敬爱念。
[尸利毱多][邪见炽盛][因见我故][邪见即灭]。因见我故[断地狱因][作生天缘]。
如[气嘘旃陀罗]。[命垂终时][因见我故][还得寿命]。
如[憍尸迦]。[狂心错乱][因见我故][还得本心]。
如[瘦瞿昙弥]。[屠家之子][常修恶业][以见我故][即便舍离]。
如[阐提比丘]。[因见我故][宁舍身命][不毁禁戒]。如[草系比丘]。
以是义故。阿难。比丘说半梵行名善知识。我言不尔。[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识]。
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具足第四亲善知识]。
学习注:
善友即善知识,学习相关的名相解释,心中很感动,深深感念师长们的恩德!
【善友七事】:指菩萨示现于世间,为利乐一切众生所为之七事。善友,正直而有德行之友。四分律卷四十一即列举此等善友之七法,特称为“亲友利益慈愍”。楞严经疏卷十七有详细之阐论,即:
(一)遭苦不舍,指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以开示之,助众生脱离苦恼,并于替代众生受苦时,其心亦无弃舍。
(二)贫贱不轻,指菩萨运平等心,见众生虽无功德、法财以自庄严,然知其本有之法身,实无德不备,故心常爱念而不生轻慢。
(三)密事相告,指菩萨见众生本性圆明,然被一切客尘烦恼所隐覆而不彰显,故委婉相告,令其觉知本性。
(四)递相覆藏,指菩萨见众生善根未臻成熟,不能深信实道,故示以权宜之法,待其善根成熟时,则以真如实理示之。
(五)难作能作,指菩萨为诱导众生,于人所难为者,皆能为之,故虽身著弊衣、手执粪器而不以为贫贱。
(六)难与能与,指菩萨以所体悟之真理,方便教化一切众生,而心无吝惜。
(七)难忍能忍,指菩萨见众生因作不善业而堕于恶道,即起哀愍之心,方便度脱之,虽经多劫之长时间而心无退转。p4875 FROM:【佛光大辞典】
这篇初修[大般涅槃经],该如何成就? ~ 大般涅槃经整篇都非常重要,有志实修成佛的佛子都应该认真学习,明辨末法乱相,明白佛子肩上的责任!
让我们谨记佛陀的慈悲教诲:[当尔之时](学习注:末法时期)[若有众生][信此经典][乃至半句]。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因如是信][即见佛性][入于涅槃]。
相关帖子学习:[略说]末法乱象&[深入经藏]的重要性
②--『32』 内分、外分&情想二习
事善知识,自轻身命。(如果侍奉、追随善知识,得知真理,当然就会舍弃我执和表相,重法轻命)
学习注:这段节录内容,说明了追随善知识的重要;以及真心追随善知识会表现出来的相貌,实修者可以以此来自我检视。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4 23:5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3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以次第说法和戒定慧来说
因为众生根器和福慧因缘不同
有些众生没有因缘接触和明白法的原理和深法,又或者就算听到了也不懂不信
所以,这样的众生只能先听闻一般戒律和表法和简单的法门
这就需要长期遵守戒律和遵行表法,逐渐减少世俗习气之后
才能慢慢逐渐学会反观自照,才能慢慢触及和体会心法
所以在初学的过程,执着表法是一般的初学过程,这需要长时间遵守才能逐渐消除业障
然后逐渐增上善因缘而得到善知识或佛菩萨的引导而知道心法,学会观察自己的心念和转念
不过,有些人也可能会因为受到错误知见的误导或者自己固执己见而执着于表法
所以,初学者也常因为这样而固执邪见,无法增上修行
如果您有机会听闻深法,知道法界和六道轮回的真相
建议您应该多深入思维正知见,以消除自己对凡夫俗见的执着
然后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消除习气,按部就班修学戒定慧
让自己逐渐身心清净,这样就能逐渐增上修行
学习注:由上述教导可知,一般众生需要长期遵守戒律和遵行表法,逐渐减少世俗习气之后
才能慢慢逐渐学会反观自照,才能慢慢触及和体会心法,而且是因为得到善知识或佛菩萨的引导而知道心法,才学会观察自己的心念和转念
(如果不能坚持基础实修,也就难以增上到心法实修和甚深心法实修,所以[基础实修是个关卡,心法实修是个关卡,甚深心法又是个关卡](帖子详见:
修行过程的种种关卡)
)
可知,一般初学众生如果没有善知识或者佛菩萨的引导,是很难自己增上修行的,所以「大般涅槃经」中将修学佛法的四个阶段中[亲近善知识]列在第一位
复次,阿难!有菩萨离善知识,为恶知识所得。是人不闻深般若波罗蜜中义。以不闻故,不知不见。云何应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应修般若波罗蜜?阿难!是人亦为恶魔得便。
(注: 什么是恶知识呢?就是不能教导众生般若智慧的人,让众生执着在外相的人,又例如楞严经讲的50种阴魔的种种外道邪见)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5 23:4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3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在修行上,如果没有按照佛陀的教导,经由善知识的引导而逐步增上次第
一般人在修行中,往往就堕入当下次第的执着中,而难以再有所进展和增上
学习注:因为愚痴执着的缘故,如果没有佛菩萨善知识慈悲引导,众生自己是很难提升次第的,所以,修行靠的就是佛力善知识力,当然这也不是说自己不需要努力。
信心很重要,信为功德母.
有信心的人,就能和善知识站在同一方慢慢学习.
就算智慧愚钝,只要遵守教导和定课,就能慢慢增上.
没有信心(或不受教,不定课)的人,就会远离善知识而堕入世俗,
透过吃世俗的苦,逐渐发现自己的愚痴和不足,然后才忏悔和发心学习,再慢慢考验慢慢增上.
佛菩萨教导众生都是如此.
所以,末学以前告诉大家,要发起大心和大愿,和佛菩萨站在普渡众生的同一方,站在一起.
这样可以少很多弯路,也可避免走入歧途.
如果不是如此,而喜欢哀怨,让自己堕入负面情绪而变成被救度的那一方,那就要蹉跎很久.
所以,发起大心,以光明心勇于突破困难和障碍,这样修行就容易快速增上.
学习注:惯于堕入负面习气,就会在轮回中一再蹉跎,
而能把握学佛的机会,真心面对,发起大心和大愿,和佛菩萨站在普渡众生的同一方,站在一起. 起点就会不一样
对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有信心,并努力按照教导去做,就能在佛菩萨慈悲提携下快速增上
坚信佛菩萨 坚信清净光明心,无事不办。
②--『37』 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依照佛经的说法,修行有几个过程:
(亲近善知识),抄写或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
经上说(大般涅槃经),「演说」是菩萨行者普渡众生的方法
真正的实修者,「为众生演说」是一项必定的过程和目标
想要为众生演说,这必定要先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有这真心,才会往这目标迈进
发心后还要不忘初心,随时谨记在心,亲近善知识或由佛经中听闻和学习佛法
透过抄写或读诵来熟悉经文,然后记忆和思维其中义理,并且在生活中好好实修
对不同深浅次第和各种法门实际修行演练,思维体会融会贯通,
然后可依照因缘和次第,尝试对各种众生进行不同的佛法演说
由上述过程中体会佛经中所说的「次第说法」和「众生心」以及「众生性」等道理....
然后,在由「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中修正学习而逐渐真正的融会贯通
当然,这不是很久之后才能开始演说,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圆满达成,更不是没有实修的胡说
而是视个人的发心愿心,过去世资质和今生实修进展,以及累世因缘不同而定
学习注:无论是自修还是学习为众生演说,实修者都离不开亲近善知识,离不开善知识的慈悲引导和护念。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6 23:5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4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
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
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
学习注: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而生,一切恶报因善知识教导而能重业轻受。在在说明,众生修心和解脱,离不开善知识。
②--『39』
一个妄想看到另一个妄想!?如果是能真修实证的人,能和各种佛经以及万法相应,就不会有疑惑,就算有疑惑,因为精进,也能很快领悟
反之,像那些没有真修实证的人,就会出现种种问题而无法融合,或甚至出现种种负面的情绪反应或愚痴状态
这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真修实证,没有老实实修、没有精进突破,而没能消化听闻的法理,没有真正体悟,当然就逐渐一团乱
(这种人或情况,多要靠周遭的善知识关怀和提醒或甚至警斥,才能回归正轨与正道)
学习注:没有实修实证、不够老实修行的佛弟子,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或甚至出现种种负面的情绪反应和愚痴状态,这就是因地(发心)不真果报曲折
这种情况,佛弟子自身大都是难以解决的,多要靠周遭的善知识关怀和提醒或甚至警斥,才能回归正轨与正道。所以,修行路上,是一步也离不开善知识提携和慈悲护念的
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
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
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
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
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于『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
随所修学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着。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于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
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学习注:关于经文中讲的永离一切分别之想,主要是指凡夫妄想分别,
这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分别心?还有分别心是怎么来的?
其实分别心是来自于无明愚痴
对于法界(宇宙)真相不明白不透彻,有执着妄想欲望,这时候就会有分别心
所以分别心是来自于根本无明,是来自于愚痴,是来自于妄想欲望执着
所以什么是分别心,其实就是愚痴心,就是妄想心,欲望心,执着心
一般人以为学佛不能分别,却不知道分别是有区别的
佛法(佛经)上称能够分辨真相的分别叫做善分别(善择观),成就的就是分别智,妙观察智
所以学佛不是变成呆子,分别两字要看是凡夫的妄想分别,还是菩萨的善分别智慧
回说吃肉吃素问题
吃肉必定和众生结怨,必定牵扯因果业报问题
所以吃素不吃肉,这就是善分别,这是智慧
再者,想吃肉,无法舍弃吃肉的欲望,这就是欲望执着愚痴,这才是真正的妄想分别心
众生无明,所以初学佛者往往分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分别心
透过上述的说明,应该能明白什么是妄想分别,什么是善分别和妙观察智慧了
当然啦,佛的妙观察智慧不仅仅这么简单...——帖子详见:[问题解析]什么是分别心?吃素不吃肉是分别心吗?
学习上述教导,对照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很愚痴的,因为还是很容易堕入妄想欲望执着中为外相和妄心所迷惑,没能清醒保持在清净光明觉照中,深深惭愧!
学佛必然要透过种种幻象见到真实,如此才能真正解脱,这是努力的根本。
②--『41』 「维摩诘经」:『无尽灯』
天女即问:「何谓法乐?」
(天女们马上问:什么是法乐呢?)
答言:「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乐广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同学。乐于非同学中心无恚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
(以上法乐,修行者可自行细细反省、品味)
学习注:以上是菩萨所好乐之处(重要之一,是乐亲近善知识,这是听闻佛法、有机会受持深法的首要),和凡夫的颠倒欲乐截然相反,透过对照上述内容,看看有几项是自己日常所爱乐的,由此来反省自己的心性,是和解脱相应多,还是与世俗轮回相应多。心迹无所遁形,反观自心即可。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8 00:0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 2.5小时以上)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诸佛在成佛以前,因地(因就是相对于果,地就是阶段、位阶)修行的时候
都要发起「普贤十愿」(入普贤心),依照「普贤十愿」来修行(修普贤行),才能逐渐成佛
「普贤十愿」其中之一就是「常随佛学」,就是恒常跟随十方诸佛学习佛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或许,和别人相比,我们并不聪明,进步的速度比别人慢
而且自己确实也如《地藏经》所说「累世的无明愚痴业障深重」!
但是,就像「阿难尊者」一样,只要紧紧的跟住佛陀,就能听闻(&见闻)无量的法门和智慧
虽然不是「智慧第一」的弟子,但是也能成为「听闻第一」的侍者,
就算自己目前仍然能力不足、实修不足,但是也能像在《楞严经》中般得到佛的救助和指导
而且在最后佛陀示灭转而让弟子传承教法的时候,也能依照教法快速提升自己和传承教法给众生
所以,佛经中,不论是佛陀教导初学者应该「亲近善知识」、或发起「普贤十愿」(常随佛学)的普贤行者(菩萨行者)
不论是初学、初发心或是久修菩萨,重点都应该紧紧的跟随智者(善知识、佛陀),才能不偏离正法且快速成长
根据「法性原理」来说,有「信心」才能常「亲近」(善知识)和常「随」(佛学)
相信「善知识」和「佛」,才能真正相信所教导的佛法
能相信、有信心,心才能真正与「善知识」和「佛」相应、甚至相印,也才能相应或相印于「法」
这样,法才能起真正的效用,而能转变凡心为佛心,才能真正得到心印(心的印证)
能印心,有心印,才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这才算得到传承,也才能传承(他人)
所以,「达摩祖师」才对不同弟子分别说:你得到我的皮、你得到我的肉、你得到我的骨、你得到我的真髓!
学习注:不论是初学、初发心或是久修菩萨,重点都应该紧紧的跟随智者(善知识、佛陀),才能不偏离正法且快速成长
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相信、有信心,佛法是心法,信为功德母,
【有「信心」才能常「亲近」(善知识)和常「随」(佛学)
相信「善知识」和「佛」,才能真正相信所教导的佛法
能相信、有信心,心才能真正与「善知识」和「佛」相应、甚至相印,也才能相应或相印于「法」】
是不是菩萨根器、能不能当菩萨根器、能不能普渡众生,这其实都看自己的发心和善知识的引导,
如果心境能不断正向、向上提升,就能不断超越,相反,就可能一退再退。
想提升,当然就像爬楼梯,都是费力或辛苦的,而费力和辛苦就是来自累世负面习气业障,
而能不能超越业障和痛苦,这就考验实修者的决心和毅力,也显示用心与心力、光明与智慧
如果常接触的是负面思维、懈怠懒散,又落实没有正向提升的定课,
那么,当然就会被负面心念和沉重的身体业障所侵蚀和障碍。
所以,忏悔和亲近善知识是初学非常重要的,常忏悔才能改过向上,亲近善知识才能避免退转
而如果这些都做不到,所看所想都不远大,而只剩下少许善根(不具备大乘根器或退失大乘发心),
那佛菩萨只好用比较低次第的方法和善法,来引导增上修行者的基础信心和发心
这些就是法性原理
学习注:学习这段教导,当下心中升起深深感恩,
在这五浊恶世中 ,因为有师长们始终不离不弃让我们依靠给予陪伴教导,让我们得以在娑婆世界能沐浴佛法光明氛围中,得以透过一点一滴实修来逐渐摆脱累世沉重业障,避免退转。
深深感恩佛菩萨师长们生生世世的护持!小童子一定好好努力!
本篇,由下面经文,发心落实「菩萨道」的行者可学习如何为众生说法,如何引导众生
此外,佛弟子也可反观自己:
为什么自己得不到佛菩萨或善知识的更深教导?是不是自己也犯了下面的问题?
原文之后,另白话解说提供参考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
原经文如下:
===============
No.658[No.659]
宝云经卷第三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何等为十。
1.堪任法器者而为说法。
2.称其根性而为说法。
3.不为讥呵者说法。
4.不为外道异见者说法。
5.不为憍慢无诚心者说法。
6.不为无信心者说法。
7.不为谄诳伪者说法。
8.不为求活命者说法。
9.不为求利养悭贪嫉妒者说法。
10.不为颠狂愚痴聋哑者说法。
善男子。菩萨以何因故不作法悭。己所得法悉与众生令他信解。不为师匠秘而不说。
菩萨终不于众生起不慈愍心。亦不外于众生。但不任法器者则入舍心。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而此众生若不为说者当为谁说。
佛言。
有信心者我当为说。
善根成熟堪任法器者当为说之。
于过去佛种诸善根。
心不谄曲无虚伪者。
亦非幻惑诈现威仪者。
不求名闻为利养者。
常为善知识之所守护者。
有智闻之能随信解者。
诸根利者。
闻法能行勤精进者。
能随顺佛教者。
若有如是善男子等。诸佛菩萨而为说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能说法。令众生信受。
===========================
解说如下:
===========================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何等为十。
(菩萨有十种法门,名叫「善说法」,因为善于说法,所以能让众生相信和接受)
1.堪任法器者而为说法。
(「堪任法器」可以有几种涵义:
A.按照「次第说法」来说,就是只对符合次第的众生说合适次第的佛法,就是要「按照次第说法」,不符合次第就不说
B.「堪任法器」是指「法水能入」,除了上面所说的次第因素,还有就是「因缘」和「能信」,「信」为功德母
所以,能信又符合次第才说
C.「法器」也被称为承继大任者,所以,真正发起无上菩提心才能对这种人说「甚深法」)
2.称其根性而为说法。
(「称其根性」,称是衡量、符合,就是看众生的「根器」和「心性」,如果是小乘根器,就说小乘法,如果是大乘根器,就说大乘法
「心性」就是看其「发心」和「性、欲」,「性、欲」就是指根性、习性和欲望,就是根据众生的习气和欲望来适应和矫正
如上所说,符合小乘的心量和根性,就用小乘法,符合大乘的心量和根性,就用大乘法)
3.不为讥呵者说法。
(「讥呵者」就是讥讽嘲笑者,因为这种人根本不信,心量狭小且心怀敌对,而且还在负面心态的毁谤嘲笑兴头上
就算为他说法,也必定不被接受、或反激起他更大的恶心,而使说法者和佛法遭受他更大的污辱和毀谤,甚至引起争斗
佛法以和为贵,佛法是无诤法,不强求,也不引起争斗,佛说:「诤心必堕恶趣」,所以不为这种人说法)
4.不为外道异见者说法。
(因为「外道邪见行者」和「执著世论知见者」已经先入为主的接受「外道思想」或「世俗观念」,以邪见或世俗为欲乐
同样,按照上述所说,这些人不符合次第和根器与因缘,他们的心念和行为都已经被外道和世论严重污染
所以,如果没有合适的因缘,就算对这些人说正法,也不能扭转他的观念,而且可能还因此让他怀疑或毀谤佛法而徒增恶业)
5.不为憍慢无诚心者说法。
(娇贵傲慢者因为自大、自以为尊贵,所以对于佛法和说法者没有尊敬、恭敬的态度,自满则法水不入,所以这「不如法」
而且这种人如果自尊心受损,也大都无法承受,可能激起其怀疑、毀谤或伤害、损坏佛教和说法者的心念和行为
再者,无诚心者就是没有真心想要学佛,许多人卖弄法语或恶心踢馆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地位或能力,无心学习、实修佛法
从原理来说,不论是否有真心,都会呈现相应的相貌、现象、态度、作法、行为,就是都有其内在心念原理和外表相貌行为的相关性
因此,如果真有诚心、真心、求法学法的心,就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反之,行为傲慢者也正反应其傲慢心和没有求法的真心
所以,真正的智者由这些外在表相,就能知道众生的心、性、欲,就能知道众生的心念、习性、欲求,而能断定谁该说、谁不该说)
6.不为无信心者说法。
(这就是之前所说的没有真正信心,「信为功德母」,有信心,法水才能入,而且往往能超越次第,这才有说法的道理,
就像,「法华经」中,留下的诸弟子因为能信佛陀,所以才能听受法华大法,那些不能信的,就退席了
因此,如果对方不信或信根不足、不能领受深法,那又何必多费唇舌而反遭受讥讽或毀谤呢?所以,不对「无信心者」说法)
7.不为谄诳伪者说法。
(就是不对「谄媚、诳语、虚伪」的人说法,这些人居心不正、托大妄语、行为狡诈、别有用心,不能真心和信心领受佛法或深法
但是,这不是说佛菩萨就不救度他解脱轮回或没有办法,而是要另寻机会或运用方便,以别种方式让他反省和自觉并修正)
8.不为求活命者说法。
(这种人因为堕入世俗生死中,只是为了活命,不是为了学佛和学法,所以,无法明白所说佛法的真义
这就是次第问题,对于这种次第的人,佛法中可用「布施」来摄受他,先用「布施」和他「结善缘」
先照顾他的「胃」、救他的「命」,你才能笼络他的「心」,心亲近信受了,才能逐渐为他说合适次第的方便法
所以,对于这些种种不为说法的人,不是佛菩萨没办法,而是「不应该先说法」,而应该先用其他方式或方便法来改变或引导
因为这些都叫「不应机、不对机」,不应「说法」的机,所以就不该说法,而是该用其他方便
就像,他想要毛笔,你给他锄头,这就叫不应机、不对机,所以,智者要让众生开悟,那也要看情况,要视众生「心、性、欲」而定)
9.不为求利养悭贪嫉妒者说法。
(有人把佛法或佛教当作吃饭的工具,骗取信徒供养,又或者贪心吝啬又只贪求功德,又或者对于有才能的人或弘法者心怀忌妒
像这些都没有真心修行的人,心术不正,都不该为这些人说法,以免佛法成了这些人的工具
简单说,就是对佛教佛法没有真心、信心,也不是真心想实修,尤其又心术不正的人,就不该说)
10.不为颠狂愚痴聋哑者说法。
(这是指有特殊重度疾病和深重业障的人,这样的人正受严重的因果报应,神智不清楚或有听觉和沟通的障碍,所以不合适为之说法
这大都等其重报罪尽,或能够忏悔、或有善心、善根显露的時候,才为说法)
善男子。菩萨以何因故不作法悭。己所得法悉与众生令他信解。不为师匠秘而不说。
菩萨终不于众生起不慈愍心。亦不外于众生。但不任法器者则入舍心。
(「法悭」就是吝于说法,就是只希望自己知道、或怕教导后别人胜己,而藏法或吝于说法,这叫「法悭」
真正的菩萨不会「法悭」,而是希望把所知道的所有佛法和法门教导给众生,令众生能真信和了解
菩萨不会为了变成「师匠」、怕失去地位和权威而私藏法门,菩萨不会对众生不慈悲怜悯,也不会舍弃众生
但是,对于不符合次第、不堪担任法器的众生,菩萨则入舍心而不会为他说法
菩萨虽不法悭,但是,说与不说都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则是问「可为说的」有哪些众生)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而此众生若不为说者当为谁说。
(如果上面这样的众生不该为他说佛法,该为怎样的众生说呢?怎样的众生才应该为他说佛法呢?)
佛言。
1.有信心者我当为说。
(信为功德母,有信心则可为说,不过,这也是要看众生根器,根器利钝或修行次第深浅,都会影响对于不同次第佛法的信心)
2.善根成熟堪任法器者当为说之。
(「善根成熟」是指恶性逐渐消除而显露善性,能断恶修善,所以,则可依照其次第而为说适当的佛法
不过,修行有次第,「善根成熟」也是有分次第,「堪任法器」也是要看何种次第法器
如果是可堪任佛教弘法法器的人,则可适当调教逐渐增上,而后可为说深法)
3.于过去佛种诸善根。
(如果这人显露出种种善根,这样的人就是在过去世已经累积佛种、曾信佛行善,则可为说合适次第的佛法)
4.心不谄曲无虚伪者。亦非幻惑诈现威仪者。
(心术不正、虚伪,对佛法别有居心和用心的人,就不该为这样的人说法,相反若有真心,则可为说)
(利用佛法、用神幻来迷惑众生,骗取权威和信任的,这样的人也不该说,相反则可为说)
5.不求名闻为利养者。
(有人把佛法当作获得名声和利益供养的工具,这样的人就不该为他说法,相反则可为说)
6.常为善知识之所守护者。
(常跟随善知识学习佛法而受到善知识护念的人,这样的人受过薰陶和教导,因缘和根器都会合适,会相信也会谦卑反省
不过,这些弟子中当然也有根器的差别,说法当然还是要依据其根器次第差别来说法)
7.有智闻之能随信解者。
(有智慧能听懂的,听后能相信和了解的,则可为说合适次第的佛法
这也是要按照众生的次第,依照众生的智慧情况,说合适众生次第的佛法,这样才容易信解)
8.诸根利者。
(智慧根器聪利者,这大都有宿世久修因缘,所以今生较有修行和佛法上的智慧
对于利根者,可随其今生的修行次第而逐渐增上教导,因为根器聪利,所以,修行增上的速度较快)
9.闻法能行勤精进者。
(听了佛法之后能勤劳修行、精进不懈怠的人,能实修也代表听闻佛法有信心,也代表善根因缘俱足
另外,如果法门过深,听闻后无法相信而精进修行,那就不该说,所以,说法要符合众生次第)
10.能随顺佛教者。
(能随顺佛教的人,代表本身心量宽广、理性不激进或偏激、也不执著,所以能以宽广的心采纳而学习
另外,同样道理,符合次第,才能让众生随顺教导,不符合次第,众生就不容易相信和随顺)
若有如是善男子等。诸佛菩萨而为说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能说法」。令众生信受。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8 22:3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2小时+本楼用时约1小时,合计约3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②--『45』
学习注:真正的菩萨,虽然知道法性原理,常赞叹涅槃无为之法,但也爱乐善知识,就是所谓的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这些圣众能教化众生,使众生得无上正等正觉者。这应该就是[维摩诘所说经]所说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境界(详细请参阅[大乘菩萨道解脱法]~『尽』『无尽』解脱法门: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②--『46』
学习注:众生因为无明执着的关系,很难自己将修行中的疑惑解开,如果没有善知识适时引导,就会在各种境界中团团转找不到出路,而善知识是过来人,能带领我们走出迷雾。
②--『47』
学习注:实修转念,实修心法,透过心念的改变,转变业报,才能真正解脱。而心法的修行,至关重要的是要有严师(善知识)的指导以及看自己对善知识的指导有没有信心,
初学者无论精进实修还是心法实修,都离不开善知识的慈悲引导和护念,对善知识有信心,就会由心的净信产生相应力而显露佛性真心来增上修行,所以说「信为功德母」
所谓「信为功德母」,这是因为:
「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
反之,如果不信或退失信心,那就是由原本或退回被累世所累积的第八识恶种子习气所主宰——帖子详见: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9 20:4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2.5小时+本楼用时约2小时,合计约4.5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想修禅定要有善知识教导,也要先做到基础修行,更要有完整健全的知识
所以要先由佛经学习正确的方法,按部就班增上,才不会出问题
想修禅定当然也要有善知识教导,给予适时提携,避免修行中的各种魔事。
②--『49』[略说]求法须知佛经上说~佛法在恭敬心中求
所以求法者应该要多注意自己的用字
至少由文字中表现出自己的诚心和谦卑恭敬
这样才能得到善知识的开导
不然,实修者一眼就能看出发问者的傲慢习气
因此可能就不会回答问题,而会让这发问者因果自负
就是透过现实生活苦报现前,让求法者来磨练消业
等到吃苦后,逐渐放下傲慢心,逐渐有求法的谦下心和恭敬心后,才会给予指导
学习注:以上教导阐述了如何面对善知识求法的正确心态——谦下心和恭敬心,
佛法是心法,正确、恭敬的心念才能承接法水,否则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虽然这是很常见的说法,但真正落实才能真正避免傲慢习气的因果业报,才能得到善知识(深入的)慈悲教导。
一切都在于自心的因果,反观自心即可!
再者,不对傲慢心者说法,也是善知识十种[善说法]的法门之一,相关帖子请参阅:《宝云经》: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何等为十。
(菩萨有十种法门,名叫「善说法」,因为善于说法,所以能让众生相信和接受)
......
5.不为憍慢无诚心者说法。
(娇贵傲慢者因为自大、自以为尊贵,所以对于佛法和说法者没有尊敬、恭敬的态度,自满则法水不入,所以这「不如法」
而且这种人如果自尊心受损,也大都无法承受,可能激起其怀疑、毀谤或伤害、损坏佛教和说法者的心念和行为
再者,无诚心者就是没有真心想要学佛,许多人卖弄法语或恶心踢馆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地位或能力,无心学习、实修佛法
从原理来说,不论是否有真心,都会呈现相应的相貌、现象、态度、作法、行为,就是都有其内在心念原理和外表相貌行为的相关性
因此,如果真有诚心、真心、求法学法的心,就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反之,行为傲慢者也正反应其傲慢心和没有求法的真心
所以,真正的智者由这些外在表相,就能知道众生的心、性、欲,就能知道众生的心念、习性、欲求,而能断定谁该说、谁不该说)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10 21:3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4.5小时以上)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劝人求生极乐世界
让人有信心往生极乐世界
助人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见佛开慧直至成佛
这就是善知识,
让人失去往生净土的信心,阻碍人求生净土,这就是恶知识
带业往生只是祖师劝人不要担心恶业阻碍往生的方便劝说
善业恶业,人皆有之
只要尚未成佛,都是有恶业,有烦恼业
现代人争执带不带业,分别执着带不带业,不如老实念佛
学习注:佛菩萨的本怀是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实修成佛,与此相应而利益众生者是善知识,反之则是恶知识。
②--『51』[略说]如何确保能真正消除累世业障呢?心法实修第一步[惭愧忏悔心] 3楼
很多佛弟子一辈子也不明白心法实修
就像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学佛不信佛
就像很多佛弟子,要修行多年或甚至好几辈子才会学般若深法
佛法的次第增上就是这样,很难得,很珍贵,要看信心和发心
这些都需要佛菩萨的教导,或善知识的引导
学习注:佛法的次第增上,很难得,很珍贵,要看信心和发心,
这些都需要佛菩萨的教导,或善知识的引导,
所以,能信诸佛菩萨诸善知识的教导、能发心依教奉行至关重要,
这样就能快速而正确的走在成佛路上,所以说「信为功德母」
所谓「信为功德母」,这是因为:
「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
反之,如果不信或退失信心,那就是由原本或退回被累世所累积的第八识恶种子习气所主宰——帖子详见: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自古以来,修行和传承的过程
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是磨练
经过这个精进的历程,逐渐反观自照,觉察自己的妄心,才能逐渐相应和印心
如果不能磨掉自己的妄念和习气,自以为是,甚至产生怀疑
怀疑就失去净信(学习注:[「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失去净信就退失功德,福慧一降低,随之修行就会退转
也因此,往往继而卷起宿世黑业,面临更大的痛苦和考验
如果能在痛苦中反省认错忏悔,才能慢慢脱离苦难,再次恢复修行
如果不能反省,那就只好等吃过众多苦头后,看看是否能觉醒了——帖子详见:信为功德母
佛弟子的[慧命]是佛菩萨善知识累世慈悲救度护持,一点一点培育出来的,非常来之不易。是以,【佛子当精进,莫负佛深恩】
【慧命】
把智慧当生命。修行人全靠智慧,所以修行人把智慧当做生命。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②--『52』[略说]不懂实修次第方法而造成修行混乱的状态
但现在比以前更精进后,一天起码有3、4小时在佛堂,除一如既往地持《楞严咒》外,还读《楞严经》、《金刚经》、《地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咒、《大悲咒》、普门品、《佛说阿弥陀经》、念佛、施食、放生等,反而没以前的那种感觉,做事不顺心,逆境的多,总是很容易发脾气,有时好象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似的,明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忍不下来。
>>>>>>>
这是因为您不明白念佛持咒诵经的真正用意,以及如何对修行者产生正确的作用
念佛持咒是为了以清净心恢复佛性本然,诵经是为了明白义理,知道正确的修行
一般人念佛持咒诵经却是只读诵求功德,不入观净心思维义理,所以当然读越多越心乱
另外,这是因为您的修行次第没有调整好,没有善知识正确的引导,
所以您们不知道正确的次第和方法,简单说就是乱修一通,
所以产生浮躁的现象,无法摄心守一,就是贪多却嚼不烂
这是因为您的修行没有增上,停留在读诵的阶段,以为用嘴巴读诵很多经就是修行
有人甚至是为了种种功德,当然也有人是因为喜欢读经,
不过却不知道读诵佛经的次第~读诵,入观思维解义,受持修行,为人演说
真正的功德是真正的实修,功德是指您真正的能力,
是真正智慧和定力的呈现,而不是那种杂乱状态
还没进入到三昧观修状态的人,就必须以量取胜,
所以必须以念佛持咒诵经的数量来达到收摄凡夫粗大的妄念,消除重大的五欲尘染,
透过大量的念佛持咒诵经来练习专心和最初的定力,
这时期不应该杂乱的读诵太多经咒,应该以消业为主,功课单纯,以量取胜
等到逐渐能发觉到清净心,最好还是让自己在更熟练,念佛至少要满千万
然后才学习念佛持咒诵经要入观
以读经来说,初学者业障重大的时候,一开始仅是读诵,既不熟悉经文,也无法了解经义
所以必须大量读诵来精进,等到达成100部后甚至200或300部,这时候因为业障消除了许多,也因为对经文熟悉了,就能逐渐明白经义,而且也具备基础的清净心和定力
这时候读经就可以开始入观思维佛经,归纳重点,
然后运用在生活上,并且逐渐把道理教导给亲人朋友
这样逐渐完全熟悉一部佛经的[读诵][入观思维解义][受持实修][为人演说]种种过程,
这样才算真正实修一部佛经,
这样的过程就会真正熟练[三昧观照],又能真正[明白经义][启发智慧]
然后可以把这经验开始继续运用在其他佛经上
所以初学者一开始读的多不见得好,必须要有人正确的教导才会顺利
最常见的就是贪求功德,而把一大堆佛经都拿来读诵,
不懂按部就班,又停留在读诵阶段,不懂进阶的入观修持,
又因为读诵太多佛经,呈现精神散乱或紧张状态,
这就是不懂念佛持咒诵经的实修道理
学习注:初学修行,每一步都离不开善知识,即便看似简单的读诵佛经,如果没有按照透过善知识慈悲引导,也可能因为发心不正确(贪求功德,读诵太多佛经,呈现精神散乱或紧张状态,),或是方法不正确(不懂按部就班,又停留在读诵阶段,不懂进阶的入观修持),而出现种种问题
所以,修行一定要按照大般涅槃的教导,透过“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这四个阶段来按部就班的增上,佛弟子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才能稳妥的实修增上。
②--『53』[浅谈]学佛解经和实修的关系末法时期想学佛大都会面临到下面的情况
因为科技进步,资料搜集方便,
所以到处都能找到历代各种不同次第的佛经和解说,
而且也到处都充斥外道邪见和凡夫错误学说
所以不论是想学佛的人或想帮助他人学佛的人, 往往不知道哪些资料或经典适合哪些人
都可能不知次第方便而无所适从,或囫囵吞枣盲修瞎练, 又或不辨正邪误导众生
面对这样复杂的现象,若是没有善知识正确的引导,往往可能误入歧途或产生退心
学习注:这段教导,再再说明善知识的重要,初学众生犹如蹒跚学步的婴儿,善知识如父如母,在旁慈悲护念引导,帮助众生免入歧途或产生退心。
所以,学佛必然要谦卑恭敬心亲近善知识,这是修行能上路的关键。否则,我慢高山法水难入,只能自误,这是我们要随时检视自己的。
②--『54』[浅谈]<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教导原理
(附注: 下面这段经文把末法现象讲的很清楚, 大家可熟读, 就知道自己确实如此)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化示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
佛告坚净信言:「善哉!善哉!快问斯事,深适我意。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汝应以此事而请问之。彼当为汝建立方便,开示演说,成汝所愿。」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
(附注: 佛陀慈悲提醒~汝莫生高下想.众生常因此不能得到善知识的开导)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附注:就是普贤菩萨)、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演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缘,于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
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已,寻即劝请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坚固信?』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
学习注:[佛陀慈悲提醒~汝莫生高下想.众生常因此不能得到善知识的开导],
学佛要学习谦卑心,是佛心的相貌之一(详细请参阅:真心还是妄心),不可等闲视之。
而凡夫往往越愚痴越高傲,刚强难化,常常因此错失亲近善知识得善知识开导的因缘,这是我们切切要反省和注意的。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11 21:1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3.5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众生不明白毁谤(佛法和善知识)的业障有多大
这种毁谤往往让佛弟子多年或多世修行毫无成就停滞不前
这就是因为不懂深法心要,所以陷入表相困境,业障不断现前,无法脱困
因此,千万不要毁谤深法和懂深法心要的人
如果已经犯了重罪,这要非常深心的忏悔才能转化
不过凡夫不懂深心,所以经常要受很多很大的苦难才能消除业障
学习注:毁谤佛法和善知识,就是与解脱的正法背道而驰,这种邪恶愚痴的心念行为带来的只能是苦难,
这不是谁强加的果报,而是自心不净所感召的恶果,这需要深心的忏悔才能转化,
但是凡夫不懂心法,当然也很难忏悔,要深心忏悔就更不容易了,所以果报就会一直如影随形。
所以,能有因缘听闻佛法,应该常心生感恩,感恩心能让心柔软,消融无智的毁谤,如果不知谦卑感恩,心怀傲慢,业力蒙蔽下,就容易毁谤,而毁谤必然果报自受。
[清净光明专辑]中有相关教导:
经常,愚昧的人都听信错误的知见而怀疑毁谤智者或佛法或深法
但是,这些愚昧的人自己却不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可能还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就是愚昧
也因此,就算学佛了,常因为怀疑毁谤的罪过而难以长进,因此而无法接触深法和明白深法
古人说:「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以报」
如今末法时期,拾人牙慧,不知感恩,反而毁谤中伤的比比皆是
如果不能真心发露忏悔,彻底悔悟,不仅修行无法增上,最终也难逃怀疑毁谤的因果报应——帖子详见: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以报
②--『56』法门实修帖 134楼
多数女人或业障深重的人都会如此
(看多了就会知道女人确实业障比男人重)
情绪一直反覆,一直跳脱不开情绪纠结
这也显示您的非人干扰尚未完全消除才会如此
(因为非人干扰大都不只一两个)
您要多练习光明心法(这很重要),或多去佛寺
修行要精进一些,多亲近善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干扰
还有让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是佛号或经咒声,这样会有帮助
学习注:众生因为业障的关系,能值遇善知识十分不易,而亲近善知识又十分重要,多亲近善知识才能听闻无量法,多亲近善知识可以避免退转。
②--『57』法门实修帖 163楼有了[惭愧忏悔心]就会学会[谦卑心],
因为谦卑破除我慢,就能接受法水,就能逐渐感受佛菩萨的伟大,
因为感恩佛菩萨就会慢慢体会[感恩心],感恩佛菩萨和一切善知识的心
这个[感恩心]又可以和[惭愧忏悔心][谦卑心]互相辉映增广,就能发起[广大心]行一切善
慢慢实修佛法后,就会呈现功德和福报,就能由心真正体会[欢喜心]
后来逐渐业障清净,对于实相逐渐能体会,就能逐渐体会[清净心][光明心][不二平等心]
学习注:我慢高山法水不入,众生学佛就是透过佛陀和善知识的慈悲教导,才一点一滴破除错误知见,增上定力和正见智慧。
如果面对佛菩萨善知识都没有惭愧忏悔心,那么修行必然无法入门,更可能着魔走偏。
惭愧忏悔心并不简单,【忏悔是第一门,惭愧忏悔心是心法的第一步】,由浅入深修持惭愧忏悔心,能逐渐体会[清净心][光明心][不二平等心],由此能究竟解脱。
②--『58』[外道知见]和[佛法正见]如何分别?大般涅槃经上说学佛的四个阶段
1.亲近善知识2.听闻正法3.思维佛义4.思维后实修
佛经拿到手上转,不3.思维佛义,这和佛经讲的背道而驰
所以可看出这是邪见,所以也不是2.听闻正法
而宣扬这种错误知见的也非善知识,正是恶知识
知见的错误是很严重的,这就是十恶业中的邪见
果报就是堕入三恶道
[妙法莲华经]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都有说明学习佛经的阶段
信受,读诵或书写,解义,行持,为人演说
这才是正确的学习佛经方向
学习注:宣扬佛经正见的是善知识,宣扬背离佛经教导的邪见的则是恶知识,这是我们要明辨的,方法就是自己要多深入经藏。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13 03:5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4,文殊菩萨智慧观察善财童子后,为其及大众随宜说大乘法,令发菩提心。 (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小时)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是观察善财童子已,安慰开谕,而为演说一切佛法。所谓:
说一切佛积集法,
说一切佛相续法,
说一切佛次第法,
说一切佛众会清净法,
说一切佛法轮化导法,
说一切佛色身相好法,
说一切佛法身成就法,
说一切佛言辞辩才法,
说一切佛光明照耀法,
说一切佛平等无二法。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为善财童子及诸大众说此法已,殷勤劝谕,增长势力,令其欢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令忆念过去善根;
作是事已,即于其处,复为众生随宜说法,然后而去。
[学习解说]:
这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如上面那样观察善财童子的因缘根器后,以安慰的言语启发开解之,(菩萨知道童子内心清净广大,善根醇厚,所以)进而为演说(演说,是佛法修行的四个阶段之一,是佛子的必修功课,相关学习内容见下方“学习笔记”)一切佛法。所谓:
说一切佛积集法,
说一切佛次第法,
说一切佛众会清净法,
说一切佛法轮化导法,
说一切佛色身相好法(佛色身相好,通常说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具体见下方词解),
说一切佛言辞辩才法,
说一切佛光明照耀法,
(学习注: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和大众演说的一切法如上,字面意思不难,但是其中的义涵甚深,要真正实修才能逐渐了知。所以,以末学当前的次第,不妄自猜测解说上述佛之境界。但是,只要按部就班实修不退转,以后一定会因缘成熟而明白的。深深感恩佛菩萨师长们累世护持慈悲教导!学生好好努力!)
在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和大众说法之后,继续殷勤的劝告引导,增长善财童子和听法众生爱乐佛法的势力,让他们都生起欢喜心,由欢喜心契入生发无上菩提心(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而最初之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
(学习注:对于根器适合的众生,佛菩萨都会引导发菩提心,因为这是急速成佛的方法——【法华经或其他经上都会提到急速成佛的方法,重点就是发起无上菩提心】,原理在于[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由心起修才是根本,由心起修直达根本,成就才快速。关于【菩提心】相关学习,详见7楼—16楼),
并且又让善财童子和大众忆念起累世所培植的善根(串联起累世的修行)(学习注:深深感恩菩萨无微不至的善护念善饶益众生);作完这些佛事之后,文殊师利菩萨在该处,又为其他有缘众生随因缘次第讲说契合的佛法,然后离去。
————
【学习笔记】——关于[为人演说]的相关内容学习:
A,
依照佛经的说法,修行有几个过程:
(亲近善知识),抄写或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
经上说(大般涅槃经),「演说」是菩萨行者普渡众生的方法
B,
学佛的次第有几个阶段
这看妙法莲华经就会明白
经中佛时常说要佛弟子读诵,解义,受持,为人演说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也说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
C,
想要为众生演说,这必定要先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有这真心,才会往这目标迈进
发心后还要不忘初心,随时谨记在心,亲近善知识或由佛经中听闻和学习佛法
透过抄写或读诵来熟悉经文,然后记忆和思维其中义理,并且在生活中好好实修
对不同深浅次第和各种法门实际修行演练,思维体会融会贯通,
D,
重点在于发起大心,只要真心发起成就无上菩提(成佛)的心愿
很快就能依照次第的读懂一切佛经,很快就能明白一切佛法,很快就能普渡一切众生
法华经或其他经上都会提到急速成佛的方法,重点就是发起无上菩提心
而[光明心法]的[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
这都在导引我们真实发露无上菩提心,恢复原本清净圆满光明的佛性
所以就会进步得特别快速
所以您现在就会遇到您可以帮助的人,
学习注:为人演说,是佛弟子的必修,发心是首要。
1.可以为对方介绍内容,所以我们自己必须先读清楚,
先熟知各经内容,博览群经才能适应众生根器为人演说
2.或让众生选择,看众生喜欢哪位佛菩萨,或喜欢哪本经的内容和功德
3.如果您修得不错,能知道众生心,以后一看就知道该给哪部经
首先要发大慈悲心,这样由发心和心法才能逐渐体会众生心
这要由平常就关怀众生,注意各种细节对众生的影响,善护念众生
这就是[华严经]或[大般涅槃经]上讲的菩萨智慧养成的方法
再者,必须要自己熟读各种经书,才知道哪本经适合哪些众生,
然后,自己都要实修过这些经,才知道实修各种经的细节
这样知道众生心知道佛经内容和实修,就能真正引导众生
4.如果还不行,就是还没有真正发心和实修,
这就是体恤慈悲众生的心还不够,这是需要先发心然后实修的
例如有些众生可能会害怕地狱和鬼,所以不敢读[地藏经]
那就推荐可以富裕健康破邪除病和对找工作有帮助的[药师经]
如果对[地藏菩萨]有特别情感的就给[地藏经]
关于该给什么经,有诸多考量
1.要看佛经的内容对众生是否合适,是治病还是超度还是想富裕
2.还有众生比较喜欢哪位佛菩萨,是否生起信心
3.再者就是佛经的文字份量和古文是否对众生太过庞大和艰难而无法负荷——帖子详见:[url=[略说]如何引导众生学佛?该给什么经典?][略说]如何引导众生学佛?该给什么经典?[/url]
[词解]:
【相续】
(术语)因果次第而不断绝也。有为法无一常住,世人但认因果连续为常住耳。俱舍论四曰:“何名相续,谓因果性。”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相续】
<一>梵语 sam!tati,巴利语同。即法之前后连续无间断之意。陈那之取因假设论(大三一·八八五中):“言相续者,谓于异时,因果不绝。”此言有为法之前因后果连续不绝,称为相续。据大毗婆沙论卷六十载,相续可分下列五种:(一)中有相续,谓死有之蕴灭,中有之蕴生;而中有之蕴续接死有之蕴,称为中有相续。(二)生有相续,谓中有之蕴灭,或死有之蕴灭,生有之蕴生;而生有之蕴接续中有之蕴,或接续死有之蕴,称为生有相续。(三)时分相续,谓羯剌蓝乃至盛年时分之蕴灭,頞部昙乃至老年时分之蕴生;而頞部昙乃至老年时分之蕴接续羯剌蓝乃至盛年时分之蕴,称为时分相续。(四)法性相续,谓善法的无间之中生出不善法或无记法;而此不善法或无记法接续前之善法,称为法性相续。其如不善法或无记法之无间亦然。(五)刹那相续,谓前一刹那的无间之中生出后一刹那,而此后一刹那接续前一刹那,称为刹那相续。此五种相续亦可总摄于法性、刹那二种相续中,此因前三者皆不离法性与刹那之相续;法性相续亦可入于刹那相续中,此因一切皆是刹那性之故。又大毗婆沙论等虽认为,善法等之无间生不善法亦称为相续;然相似相续论者则以同类法之相似相续称为相续,异类则不称。又上记之五种相续,随三界五趣而各有分别,欲界具有五种,色界无时分相续,无色界无中有及时分二相续。于五趣之中,地狱无时分相续,其余四趣则五种兼具。此外,又有称人等之依身为相续者,如俱舍论卷五(大二九·二五下):“相续有异,异生、圣者相续起故。”同书卷二十二(大二九·一一六中):“由此比知,以有爱故,能令相续驰趣后有。”故知佛教教义不立常一之实我,人等之依身唯以五蕴之相续而存。由上之说,又可将自己之依身称为自相续,他人之依身称为他相续;一人称一相续,多人则称多相续。(大毗婆沙论卷五、卷三十六、卷一一七、俱舍论卷八、卷十三、顺正理论卷二)
<二>师父传法给弟子,称师资相承、血脉相承。至于师父去世后,其所留财产,自古以来皆由弟子相续,或分与他人,在律典上皆有各种规定。据摩诃僧祇律,凡衣钵等属于教团,其他则依当时之情形,由教团知事人与众僧等合议分配之。此种财产相续或分与,为近代始有之情形。p3915 FROM:【佛光大辞典】
【三十二相】
梵语 dva^trim!s/an maha^-purus!a-laks!aN!a^ni,巴利语 dvattim!sa maha^-purisa-lakkhaN!a^ni。系转轮圣王及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略称大人相、四八相、大士相、大丈夫相等。与八十种好(微细隐密者)合称“相好”。
关于三十二相名称之顺序,各有异说,今依大智度论卷四所载,即:
(一)足下安平立相(梵 su-pratis!t!hita-pa^da),又作足下平满相、两足掌下皆悉平满相。即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著地面之相。系佛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引导利益之德。
(二)足下二轮相,又作千辐轮相。即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此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或谓“足”亦指手足,故又称手足轮相(梵 cakra^n%kita-hasta-pa^da-tala)、手掌轮相。
(三)长指相(梵 di^rgha^n%guli),又作指纤长相、指长好相、纤长指相。即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之相。系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之相,表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
(四)足跟广平相(梵 a^yata-pa^da-pa^rs!N!i),又作足跟圆满相、足跟长相、脚跟长相。即足踵圆满广平,系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得之相,表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五)手足指缦网相(梵 ja^la^vanaddha-hasta-pa^da),又作指间雁王相、俱有网鞔相、指网缦相。即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此相乃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能出没自在无碍,表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
(六)手足柔软相(梵 mr!du-taruN!a-hasta-pa^da-tala),又作手足如兜罗绵相、手足细软相。即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系以上妙饮食、衣具供养师长,或于父母师长病时,亲手为其拭洗等奉事供养而感得之相,表佛以慈悲柔软之手摄取亲疏之德。
(七)足趺高满相(梵 ucchan%kha-pa^da),又作足趺隆起相、足趺端厚相、足趺高平相。即足背高起圆满之相。乃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之相,表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内德。
(八)伊泥延膊相(梵 aiN!eya-jan%gha),又作腨如鹿王相、鹿王腨相、两腨鹿王相。即股骨如鹿王之纤圆,系往昔专心闻法、演说所感得之相,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九)正立手摩膝相(梵 sthita^navanata-pralamba-ba^huta^),又作垂手过膝相、手过膝相、平住手过膝相。即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此相系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著所感得,表降伏一切恶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
(十)阴藏相(梵 kos/opagata-vasti-guhya),又作马阴藏相、阴马藏相、象马藏相。即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或象阴)之相。此相系由断除邪淫、救护怖畏之众生等而感得,表寿命长远,得多弟子之德。
(十一)身广长等相(梵 nyagrodha-parimaN!d!ala),又作身纵广等如尼拘树相、圆身相、尼俱卢陀身相。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以其常劝众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妙相,表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十二)毛上向相(梵 u^rdhvam!-ga-roma),又作毛上旋相、身毛右旋相。即佛一切发毛,由头至足皆右旋。其色绀青,柔润。此相由行一切善法而有,能令瞻仰之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
(十三)一一孔一毛生相(梵 ekaika-roma-pradaks!iN!a^varta),又作毛孔一毛相、孔生一毛相、一一毛相、一孔一毛不相杂乱相。即一孔各生一毛,其毛青琉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乃由尊重、供养一切有情、教人不倦、亲近智者、扫治棘刺道路所感之妙相,蒙其光者,悉能消灭二十劫罪障。
(十四)金色相(梵 suvarN!a-varN!a),又作真妙金色相、金色身相、身皮金色相。指佛身及手足悉为真金色,如众宝庄严之妙金台。此相系以离诸忿恚,慈眼顾视众生而感得。此德相能令瞻仰之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十五)大光相,又作常光一寻相、圆光一寻相、身光面各一丈相。即佛之身光任运普照三千世界,四面各有一丈。此相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有,能除惑破障,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十六)细薄皮相(梵 su^ks!ma-suvarN!a-cchavi),又作皮肤细软相、身皮细滑尘垢不著相。即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系以清净之衣具、房舍、楼阁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所感得之相,表佛之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
(十七)七处隆满相(梵 saptotsada),又作七处满肩相、七处隆相。指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满、柔软。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而感得,表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十八)两腋下隆满相(梵 cita^ntara^m!sa),又作腋下平满相、肩膊圆满相。即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系佛予众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所感之妙相。
(十九)上身如狮子相(梵 sim!ha-pu^rva^rdha ka^ya),又作上身相、师子身相、身如师子相。指佛之上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一如狮子王。系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善法、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表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廿)大直身相(梵 r!juga^trata^),又作身广洪直相、广洪直相、大人直身相。谓于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乃以施药看病,持杀、盗戒,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之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廿一)肩圆好相(梵 su-sam!vr!ta-skandha),又作肩圆大相、两肩平整相。即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系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表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
(廿二)四十齿相(梵 catva^rim!s/ad-danta),又作口四十齿相、具四十齿相。指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此相系由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修习平等慈悲而感得,常出清净妙香;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之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
(廿三)齿齐相(梵 sama-danta),又作齿密齐平相、诸齿齐密相。即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系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复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之相,表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
(廿四)牙白相(梵 sus/ukla-danta),又作四牙白净相、齿白如雪相。即四十齿外,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系以常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此相。此妙相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之三毒。
(廿五)狮子颊相(梵 sim!ha-hanu),又作颊车相、颊车如狮子相。即两颊隆满如狮子颊。见此相者,得除灭百劫生死之罪,面见诸佛。
(廿六)味中得上味相(梵 rasa-rasa^grata^),又作得上味相、常得上味相、知味味相。指佛口常得诸味中之最上味。此系由见众生如一子,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之相,表佛之妙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廿七)大舌相(梵 prabhu^ta-tanu-jihva),又作广长舌相、舌广博相、舌软薄相。即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系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之相;观此相,则灭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而得值遇八十亿之诸佛菩萨受记。
(廿八)梵声相(梵 brahma-svara),又作梵音相、声如梵王相。即佛清净之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亦如迦陵频伽之音。乃由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得之相;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
(廿九)真青眼相(梵 abhini^la-netra),又作目绀青色相、目绀青相、绀眼相、绀青眼相、莲目相。即佛眼绀青,如青莲花。系由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相。
(卅)牛眼睫相(梵 go-paks!ma^),又作眼睫如牛王相、眼如牛王相、牛王睫相。指睫毛整齐而不杂乱。此相系由观一切众生如父母,以思一子之心怜愍爱护而感得。(卅一)顶髻相(梵 us!N!i^s!a-s/iraskata^),又作顶上肉髻相、肉髻相、乌瑟腻沙相。即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系由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之相。
(卅二)白毛相(梵 u^rN!a^-kes/a),又作白毫相、眉间毫相。即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称毫光、眉间光。因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遂感此妙相。以上三十二相,行百善乃得一妙相,称为“百福庄严”。(中阿含经卷十一“三十二相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菩萨善戒经卷九、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p507 FROM:【佛光大辞典】
【开谕】:启发解说;劝告。——百度
【菩提心】
梵语 bodhi-citta。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而最初之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求往生净土者,亦须发菩提心。无量寿经卷下谓,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性,大日经卷一住心品谓,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即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
菩提心依种种缘而发,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发菩提心有四种缘,以如是四种缘为增上缘,欣乐佛之大智而发心,即:
(一)见闻诸佛菩萨之不可思议神通变化。
(二)虽未见神变,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
(三)虽不闻法,但自见法灭之相,故护持正法。
(四)不见法灭之相,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扰,而难得发心。
另发菩提心经论卷上发心品载有四缘:(一)思惟诸佛,(二)观身之过患,(三)慈愍众生,(四)求最胜之果。无量寿经宗要以“四弘誓愿”作菩提心,且将之分为随事发心(由具体之事项而发)与顺理发心(由普通之真理而发)二种。大乘义章卷九对发心立三种之别:(一)相发心,见生死与涅槃之相,遂厌生死,发心求涅槃。(二)息相发心,知生死之本性寂灭,与涅槃无异;离差别相,始起平等之心。(三)真发心,知菩提之本性为自心,菩提即心、心即菩提,而归于自己之本心。摩诃止观卷一上谓,藏教、通教、别教,乃至圆教之菩萨各因推量生灭、无生、无量、无作之四谛理而发心,故称推理发心。大乘起信论则说信成就发心、解行发心、证发心等三种发心,于信成就发心所起之直心、深心、大悲心等三心,亦作三种发心。密宗主张,发心为阿字五转之一,复基于“菩提心论”行愿、胜义、三摩地等三种菩提心,而说四种发心:(一)信心,指对于求无上菩提毫无疑惑之心。以其为万行之基础,故又称白净信心。(二)大悲心,发白净信心后更立四弘誓愿。亦作行愿心、行愿菩提心。(三)胜义心,于诸教中选择殊胜之真实。亦作深般若心、胜义菩提心。(四)大菩提心,决定舍劣择胜之际,十方诸佛即现眼前证知,诸魔见此则退怯不前。亦作三摩地菩提心。以上四心虽一度区分,但本为一体,以至佛果间无须臾或离,此是为自行化他、世间出世间修诸尊之三密所得者,故称有相菩提心;然以本来有相即无相,如虚空离一切相,故与无相菩提心相契。
于日本净土宗,源空著选择本愿念佛集,以为菩提心是杂行,而加以废斥。基于此理,净土宗镇西派区分为圣道门与净土门之菩提心,且谓菩提心为总安心、三心为别安心,而主张不应排斥发菩提心。另外,净土宗西山派区分为行门与观门之菩提心,主张废前者,后者即是“三心”。净土真宗则分为自力菩提心与他力菩提心,其中佛以本愿誓与众生信乐,即真实之信心为愿作佛心(愿成佛之自利之心)、度众生心(济度一切众生之利他之心),故称他力菩提心、净土大菩提心。(大品般若经卷九、旧华严经卷九、优婆塞戒经卷一、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大日经疏卷一、卷十四、摩诃止观卷一下)p5200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13 22:4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5小时以上)
★尔时,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所闻佛如是种种功德,[一心]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文殊师利而说颂曰:
[学习解说]:
这时,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菩萨的地方听闻了佛如是(详见上面的经文)的种种功德(【功德是指原本就清净圆满的佛性】,关于「功德」更多学习内容详见学习笔记①),即发心[一心]勤求无上菩提之心(【所谓[一心]是指无染心,清净心,佛心,这是指心的状态】,关于「一心」详见学习笔记②;发无上心才能相应无上法,而【正确的[发心]并不容易,这需要善知识的引导】,善财童子能发心[一心]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因为累世亲近善知识,在文殊师利菩萨这样的大善知识累世慈悲引导下,今日善根成熟而发心),并随顺文殊师利菩萨的教导,说了如下偈颂:
————
学习注:善财童子的经历,就是典型的因善知识而发菩提心。佛菩萨劝导众生发菩提心的目的在于--【发大乘菩提心的功德非常非常大,因为佛性才是功德所在 恢复佛性本体,自然圆满功德】
☆【学习笔记】①——关于[功德]
①--A,[真正的功德]
1,什么是功德呢?这讲过很多次了
功德是指原本就清净圆满的佛性,这在楞严经讲的很清楚
就是第八识清净后的庵摩罗识,这就会有圆满的功德能力
所以一般人想要有功德,这必须实证,逐渐清净第八识,让佛性显露
这样才能逐渐真正成就自身原本俱足的功德能力
佛经(例如密严经)中讲的很清楚,第八识有无穷的能力
清净的第八识作用能成就一切清净圆满功德,拥有佛菩萨的一切神通变化
相反的,凡夫第八识的恶习气种子则可以造就一切六道生死轮回
所以凡夫妄想神通,却不知道自己早就拥有神通,
只是自己弄错了方向,让第八识的神通作用,走向黑暗的一面
这就是法界的真相,这点也讲过多次了
知道这个真相很重要,由这真相就能分辨一般世俗外道和附佛外道
由这真相,就能知道世间一切法门究不究竟,是正是邪
不过这些道理,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是无法相信的
所以一般众生对于功德没有真实正确的认识,只求表相功德
也因此,佛经就有次第和方便的差别,用意就是引导不同根器的众生
所以很多佛经都讲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这些功德法门就是佛菩萨的慈悲方便
只要众生有努力修行,好好念佛持咒诵经,断恶修善,佛菩萨就会满众生的愿望
所以这时候的功德是佛菩萨给的,是来自于佛菩萨的帮助,
是来自于佛菩萨的神通变化,并不是众生自己的功德——帖子详见:
[略说]功德和回向的实相和原理
2,
功就是能力,德就是身心品质的展现,这才是实修者的真实功德
至于一些表相功德,那只是佛菩萨对初学者或着相者的方便引导
学佛日久应该由表相而逐渐契入真心,那才能真正解脱轮回——帖子详见:[心净,则国土净]的原理
3,
5,
6,
实证佛性本体才是真正功德, 也就是成为佛菩萨才有功德
因为功德是指佛菩萨真正清净自在平等慈悲神通变化的能力
以功德的[方便义]来说
我们一般初学佛者所想要的功德福报,其实只是[有漏布施]的因果回报
例如,我们给人一个微笑,对方就给我们一个微笑, 这是因果回馈,反作用力
但是真正的功德不需要回馈, 真正的功德是本体佛性的清净自在, 不被轮回控制, 所以能超越六道轮回
因此佛在经上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如果是有漏的(无法三轮体空)就不是波罗蜜(究竟圆满到达彼岸)
因为[一切方便义的功德]都是为了逐渐让众生恢复原有圆满佛性, 究竟到达彼岸(原本平等无差别的圆满佛性)
①--B,[表相功德]
1,
一般众生对于功德没有真实正确的认识,只求表相功德
也因此,佛经就有次第和方便的差别,用意就是引导不同根器的众生
所以很多佛经都讲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这些功德法门就是佛菩萨的慈悲方便
只要众生有努力修行,好好念佛持咒诵经,断恶修善,佛菩萨就会满众生的愿望
所以这时候的功德是佛菩萨给的,是来自于佛菩萨的帮助,
是来自于佛菩萨的神通变化,并不是众生自己的功德——帖子详见:[略说]功德和回向的实相和原理
2,至于一些表相功德,那只是佛菩萨对初学者或着相者的方便引导
学佛日久应该由表相而逐渐契入真心,那才能真正解脱轮回——帖子详见:[心净,则国土净]的原理
☆学习笔记②——关于[一心]
所谓[一心]是指无染心,清净心,佛心,这是指心的状态
[一心]是指心的状态和能力,就是心量或心力。这每个人不同,所以合适的法门可能也不相同,就算同一修行人在不同修行阶段或时期也不尽相同,因为心的状态会随着修行而改变,因此,不必特别限定一定要修哪一种法门,或要求别人要和自己修相同的法门,又或者执着于过去的教法不放,这样都会对心形成障碍
真正求[无上佛道]的[菩萨行者]应该要体会[一心]真正的深义,[一心]不仅是专注专一,而更是开阔无染的[佛心],这样心无所碍,才能真正一如,才能真正做到法门无量誓愿学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15 04:2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小时15分)
★ 三有为城郭,憍慢为垣墙,诸趣为门户,爱水为池堑。
[学习解说]:
(善财童子随顺文殊菩萨教导(受文殊菩萨光明启发),说如下偈颂:)
三有((三界之异名也,<一>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一)欲有,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称为欲有。(二)色有,色界四禅诸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称为色有。(三)无色有,无色界四空诸天,虽无色质为碍,亦随所作之因,受其果报,称为无色有。)或是(有漏之异名。漏,为烦恼之异名。烦恼自有情众生之六根门漏泄无穷,而令其流转于生死之间,故谓有漏乃三有之因,为其所依、所摄))犹如城郭(众生被围困其中不得出离),
憍慢的习气(憍慢,自高傲物之心态)犹如垣墙(院墙、围墙)(阻挡众生入佛法智慧大海见到真实)(阻挡众生获得解脱)
(学习注:憍慢心是和佛心相背的,有此习气,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因此无法学佛解脱。与之相反的恭敬心(相关内容见--学习笔记①)和卑下心则是佛心的相貌,是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慈悲教导的要依之修行十个心要之一,详见--学习笔记②)
诸趣
(趣,意译道。指众生以自己所作之行为(业)所导趋来生之生存或生存世界而言。趣之分类大致有:(一)六趣,指地狱、饿鬼、畜生(傍生)、阿修罗(修罗)、人、天等,又称六道。(二)五趣,六趣若去除阿修罗则为五趣,又称五道。大乘多说六趣,说一切有部则说五趣。说五趣时,即将阿修罗含摄于饿鬼、天等趣之中。又五趣亦称为五恶趣,乃相对于无漏净土而言,即有漏秽土,亦即迷之世界。(三)将上记之六趣区分为善、恶二类:(1)善趣,即指天、人、阿修罗等三趣,均为善业所生,故称三善趣,又称三善道。(2)恶趣,即指地狱、饿鬼、畜生等三趣,均为恶业所生,故称三恶趣,又称三恶道。又三恶趣亦称三涂、三途(涂、途,道之意,又为涂炭之意),即指火涂、刀涂、血涂三者,通常依序相当于地狱、饿鬼、畜生。又三恶趣加阿修罗,则为四恶趣)就像自家的大门
(那样熟悉,随时出入)(相关学习: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佛法科学观] 由情绪化 与 精神能量磁场干扰, 来看解脱六道轮回)
爱水
(自爱欲之情流出之水液。又爱欲之烦恼,能润业而引未来之果,故譬之以水)(关于爱水相关经文,详见学习笔记③)犹如池堑
(即护城河)(围绕众生令下坠,无法解脱)(相关学习:爱欲是一切轮回的根源)
----------------
【学习笔记①】——
【学习笔记②】——
以下节录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观世音菩萨言:「
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帖子详见:
您懂咒吗? 请看[观世音菩萨]谈[陀罗尼相貌]
【学习笔记③】——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
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
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
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帖子详见:内分、外分&情想二习
学习注:爱欲因为无明妄见所生,由虚妄的见解产生爱染习气,其性质是湿润的,阻碍心念和生命型态的提升,产生下坠力,是轮回的根本。
[词解]:
【三有】
(名数)三界之异名也。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谓之有。三有者,三界之生死也。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也。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也。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三有业果,一切皆空。”智度论一曰:“三有爱著心。”颂疏界品一曰:“名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遁麟记一曰:“言三有者,即三界之异名。”【又】一本有,现生之身心。二当有,未来之身心。三中有,本有与当有中间所受之身心。欲界色界之生死,必有中有。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三有】
有,梵语 bhava,其义分类如下:<一>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一)欲有,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称为欲有。(二)色有,色界四禅诸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称为色有。(三)无色有,无色界四空诸天,虽无色质为碍,亦随所作之因,受其果报,称为无色有。(大智度论卷三、集异门足论卷四、大毗婆沙论卷六十)
<二>有情一生之始终分为生有、本有、死有。(一)生有,指托生之最初一刹那。(二)本有,指由生至死之间。(三)死有,指死之瞬间。小乘有部宗则以此三有,加上“中有”,而主张四有之说。(异部宗轮论)((参见:四有)1688)
<三>有漏之异名。漏,为烦恼之异名。烦恼自有情众生之六根门漏泄无穷,而令其流转于生死之间,故谓有漏乃三有之因,为其所依、所摄。((参见:有漏)2452)
<四>善成有、性得有、变异有。乃数论外道所立。(一)善成有,如数论之祖迦毗罗仙人,初生时具法、智、离欲、自在等四德,此四德系因善而得成就,故称善成有。(二)性得有,如昔时梵王生娑那歌、娑难陀那、娑那多那、娑难鸠摩罗等四子,此四子十六岁时自然成就法、智、离欲、自在等四德,以无因而得,故称自性有。(三)变异有,师身名变异,因师身故,弟子恭敬亲近听闻得智慧,因智慧得离欲,因离欲得善法,因善法得自在;如是,弟子四德从师身得,故称变异有。此三有相当于佛法之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金七十论卷中)p548 FROM:【佛光大辞典】
【垣墙】:即院墙、围墙。——百度
【趣】
梵语 gati,巴利语同。意译道。指众生以自己所作之行为(业)所导趋来生之生存或生存世界而言。趣之分类大致有:(一)六趣,指地狱、饿鬼、畜生(傍生)、阿修罗(修罗)、人、天等,又称六道。(二)五趣,六趣若去除阿修罗则为五趣,又称五道。大乘多说六趣,说一切有部则说五趣。说五趣时,即将阿修罗含摄于饿鬼、天等趣之中。又五趣亦称为五恶趣,乃相对于无漏净土而言,即有漏秽土,亦即迷之世界。(三)将上记之六趣区分为善、恶二类:(1)善趣,即指天、人、阿修罗等三趣,均为善业所生,故称三善趣,又称三善道。(2)恶趣,即指地狱、饿鬼、畜生等三趣,均为恶业所生,故称三恶趣,又称三恶道。又三恶趣亦称三涂、三途(涂、途,道之意,又为涂炭之意),即指火涂、刀涂、血涂三者,通常依序相当于地狱、饿鬼、畜生。又三恶趣加阿修罗,则为四恶趣。
此外,有关“趣”之义,诸典籍之诠释各异。据俱舍论卷八释为所往之义。大乘义章卷八末载,趣乃相对“因”而言,因能向果,而果为因趣,故称为趣。又摄大乘论释(无性)卷四解释六十二见趣之趣,系指品类之义。((参见:六道)1298)p6184 FROM:【佛光大辞典】
【爱水】
(术语)自爱欲之情流出之水液。如精液者。楞严经八曰:“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中略)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又爱欲之烦恼,能润业而引未来之果,故譬之以水。八十华严经三十七曰:“业为田,识为种,无明闇覆,爱水为润。”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池堑】:护城河。——百度
★愚痴暗所覆,贪恚火炽然,魔王作君主,童蒙依止住。
[学习解说]:
众生的心被愚痴黑暗所覆盖,贪欲嗔恨犹如烈火一样猛烈炽然,内心被魔王占据做了君主
(学习注:有贪嗔痴的心念(心魔-内魔),就会感召外魔的干扰或障碍或附体,详细学习笔记④),幼稚蒙昧无知是其心的依止之处
(依止,即依存而止住之意)(众生就是因为错误的“依止”无明妄想,所以才累世轮回,其实佛性才是一切无止境变化现象中的唯一真实,[[「佛性」常住不变,是真皈依处]](详见:《大般涅槃经》:谁是真僧?谁是假僧?当依四法!))。
【学习笔记④】——
关于魔,从佛法上的根本或究竟上来说,
只要不是「清净光明本性」,不是「佛性」,
一切凡夫性、众生性之中的妄念,都可称为「魔」或「魔障」,
例如:产生贪念、嗔念或错误知见或邪见
(邪见,无法究竟解脱或背离正法的都可称为邪见,能究竟解脱或帮助解脱的知见称为正见)
因为心中非清净光明,那就可称为心有魔障,
而这不是外来的,是内心产生的,所以可称为「心魔」
内心如何产生的呢?
从「识」的原理来说,就是「第八识」中的恶种子,就是累世轮回所累积的错误知见,恶性循环
从原理或习气上来说,就是凡夫性、众生性,就是凡夫习气,就是凡夫特质
以现代科学来说,这属于心理现象,或和生理的交互影响
所以,以上,这是对于魔的其中一种说法,简单说就是常说的「心魔」
而因为众生都有凡夫知见观念,都不是真正俱足正见或佛的大智慧
所以,严格或实际上来说,基本上,也就是人人都会或都可能着魔的,都会陷入心中的魔障的
这是难免的,因为众生都有自己的观念和知见,而这些都不是究竟能解脱的观念和知见,都是凡夫俗见
所以,凡夫俗见通常就会背离佛法和正法,这时候就是陷入魔障,就是心魔
而如果用一般的说法,就是业障的一种,而业障则包含心念和行为以及外来的牵扯与干扰
所以,在「般若经」中说,如果菩萨行者犯了哪些错误,那就是魔事
这边说的「魔」,一开始并不是「外魔」,而是「心魔」,就是知见观念行为错误了
这通常不是指外魔,而是指心念、知见、行为上的错误
这就是魔障的一种,这是心念的障碍
但是,犯了错误的知见和行为的众生,可能因此引来「外魔」物以类聚,
可能被干扰或障碍或附体,或在心念和行为逐渐恶化而产生脱序的行为
而且,因为一般人大都无法看见外魔,所以,即使被影响了,也不知道
除非就是冤冤相报,故意来找麻烦的非人鬼神,不然通常不会现身(示出形象)
而外魔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
其实,外魔也是错误知见和行为的众生转生而成的
[词解]:
【童蒙】:1. 幼稚蒙昧。2. 指无知的儿童。3. 指童年。——百度
【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著。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谓依止(梵 a^s/raya)作意为十八种作意之一,同经卷八以依止(梵 nis/raya)为八无上之一。
大乘庄严经论卷一种性品则列举菩萨种性之四种依止,即:(一)无量善根依止,(二)无量智慧依止,(三)一切烦恼障、智障得清净依止,(四)一切神通变化依止。又同经卷七度摄品载菩萨修习诸波罗蜜有五依止,即:(一)物依止(梵 upadhi-sam!nis/rita),(二)思惟依止(梵 manasika^ra-sam!nis/rita),(三)心依止(梵 a^s/aya-sam!nis/rita),(四)方便依止(梵 upa^ya-sam!nis/rita),(五)势力依止(梵 vibhutva-sam!nis/rita)。(杂阿含经卷二十四、广义法门经、小品般若经卷二塔品、大乘入楞伽经卷三、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重显空性品、善见律毗婆沙卷四、辩中边论卷上辩相品、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一、法华玄义卷五上)p3051 FROM:【佛光大辞典】
★贪爱为徽缠,谄诳为辔勒,疑惑蔽其眼,趣入诸邪道。
[学习解说]:
贪爱(即贪著爱乐五欲之境而不能出离生死轮回)犹如绳索(束缚、牵累),谄诳(奉承欺诳)犹如辔勒(辔勒,驾驭牲口用的缰绳和带嚼子的笼头),疑惑遮蔽了众生的心眼,这些(恶习气)使众生趣入种种邪道之中(即因地不真果报邪曲)。
[词解]:
【徽缠】意思是绳索。亦比喻束缚,牵累。——百度
【辔勒】意思是驾驭牲口用的缰绳和带嚼子的笼头。——百度
【贪爱】
即贪著爱乐五欲之境而不能出离生死轮回。贪与爱为异名同体。贪,梵语 ra^ga,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指欲求染污之爱或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爱,梵语 tr!s!N!a^ 或 anunaya-sam!yojana,十二因缘或九结之一,指染著于境之贪烦恼。据胜天王般若经卷一载,众生长夜流转六道轮回不息,皆由贪爱。大毗婆沙论卷五十载,爱结为三界之贪,三界之贪于九结中总立为爱结,七随眠中立二随眠,即:(一)欲界之贪,称为欲贪随眠。(二)色、无色界之贪,称为有贪随眠。于其他经典中立有三爱,即欲爱、色爱、无色爱。((参见:贪)4792、“爱”5457)p4794 FROM:【佛光大辞典】
【疑惑】
谓无正信之心,于正法中,犹豫无决,昏迷不了,是名疑惑。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悭嫉憍盈故,入于三恶处,或堕诸趣中,生老病死苦。
[学习解说]:
(众生)内心悭贪嫉妒憍慢盈满的缘故,感召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到三恶道中、或者堕入在轮回的其他各道中,饱受生老病死之苦恼。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16 11:2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以上)
★妙智清净日,大悲圆满轮,能竭烦恼海,愿赐少观察!
[学习解说:
(菩萨)妙智(称佛智之不可思议也)就像清净的太阳平等普照,以大悲心(关于大悲,详见学习笔记①)转动圆满的法轮,能枯竭众生如大海般深广的烦恼(关于烦恼,详见学习笔记②),祈愿赐予众生智慧观察(给予慈悲救度)(妙观察智是佛的五智之一,相关内容见学习笔记③)。
--------------
【学习笔记①】——什么是[大悲]
大悲莲华经是讲~
[释迦牟尼佛]和诸佛菩萨(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过去世发菩提心发愿成佛的故事
(读过此经,您会更了解这些佛菩萨过去世的关系)
经中说到~大部分的菩萨都是发愿往生净土,在净土成佛(例如:弥陀观音势至文殊普贤..)
只有非常少数的菩萨发愿生生世世在[不净土](秽土,五浊恶世)中普渡众生,
并且发愿在秽土中成佛,让众生有机会在五浊恶世中见佛
佛说这样的菩萨才叫做大菩萨(菩萨摩诃萨,大士),才真正叫做大悲菩萨,
这也就是大悲莲华经称为大悲的原因
释迦牟尼佛就是如此,读过此经才会真正明白释迦牟尼佛的大悲
也才会真正对本师释迦牟尼佛五体投地,令佛弟子感受到佛恩的深刻
这是一部非常令人感动(痛哭流涕)的佛经,建议佛弟子能从头到尾读过一次
以下节录部分经文~要旨在说明[菩萨和大士的不同],还有什么叫做[大悲]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大悲莲华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善男子。若有菩萨在于我前愿取净土。以清净心善自调伏。种诸善根摄取众生者。虽谓菩萨犹非猛健大丈夫也。非是菩萨深重大悲。为众生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取于净佛土者。即是菩萨舍离大悲。
(附注:虽然是菩萨但不是勇猛的大丈夫大菩萨)
又复不愿杂二乘者。如是菩萨无巧便慧善平等心。
若有菩萨作是誓愿。令我世界远离声闻辟支佛乘灭不善根。无诸女人及三恶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纯以菩萨摩诃萨等为大眷属。纯说无上大乘之法。寿命无量久住于世经无数劫。纯为善心调伏白净成善根者说微妙法。如是之人虽谓菩萨非大士也。何以故。以无巧便平等智故。
善男子。若有菩萨取清净佛世界离三恶道及声闻缘觉。摄取调伏善心。白净成就善根如是众生。是名菩萨譬如余华也。非谓大菩萨如分陀利华。以于善心调伏众生。种诸善根作佛事故。
梵志。今听菩萨四法懈怠。何等四。
一者愿取清净世界。
二者愿于善心调伏白净众中施作佛事。
三者愿成佛已不说声闻辟支佛法。
四者愿成佛已寿命无量。
是名菩萨四法懈怠。是谓菩萨譬喻余华。非谓菩萨如分陀利。
(附注:余花譬喻一般菩萨.分陀利譬喻稀有花,好花,譬喻大菩萨)
梵志。菩萨有四法精进。何等四。
一者愿取不净世界。
二者于不净人中施作佛事。
三者成佛已三乘说法。
四者成佛已得中寿命不长不短。
【学习笔记②】——[烦恼]相关帖子学习
【学习笔记③】——关于[妙观察智]
③--A
佛法讲[善择观][善分辨][善分别],
菩萨因此成就[妙观察智而成佛
所以,学佛不是让您脑袋变空了变呆了
这点很多众生搞不清楚,以为什么都不想就是不执着不分别
其实,[不想只是初学方便,让您不要想世俗烦恼,先学会基础的清净
而,真正的不分别不执着是~
[能分辨是非正邪,却不取是非正邪],
③--B
实修的过程,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记录下来,都可以深入思维
尤其在记录和思维的过程,自己的逻辑和正念思维会越来越清晰和熟练
这样的正念就容易帮助自己不再堕入妄念和错误知见而解脱轮回
也容易增进自己普渡众生的智慧和能力
逐渐自己的记录,就会由感性(忏悔和感恩)
转为智慧分析修行种种次第的原理方法,明白各种心念和心法
③--C
再者,
分别也是修行的过程,透过学习佛法正知见
然后用正念和正知见来分辨检验自己的心念和行为
逐渐就能修行增上,最后成就[妙观察智]
另外有人怀疑修行心法,是否是自己的妄心
其实这正好证明怀疑的人不懂实修原理,也不懂心法
其实众生的心念不曾中断过,不论睡觉或死亡,
众生的心念随时都在,只是众生没有觉察力能够发觉
修行成佛就是学习正确的心念,然后逐渐恢复真心,圆满的佛性
在成佛之前,都是学习佛陀正法,运用佛陀教导的正确方式
由正确的前六识心识作用,思维观照,逐渐清净第八识
所以这是必经过程
学佛不是让自己什么都不想,或什么都不知道
[不想]只是对初学者断除世俗妄想的初学方法
千万别误会了,不然哪有[妙观察智]和[分别智]呢——帖子详见:[解析]一切法都是佛法?[分辨正邪]也是[分别心]吗?
③--D
只要老实修行,觉察力会越来越好,
逐渐会连自己和众生的细微烦恼和心念都能察觉,
这也是心法修持的重点之一,这就是[妙观察智]的初浅修行
逐渐能觉察一切众生和自己的心念行为,能觉察一切相,一切法与非法
然后以正智思维观察,明白解决问题和引导众生的方法——帖子详见:[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③--E
「心念影响行为,行为反应心念」,由此观察,可知「众生心」和「众生性」
明白一切「众生心」和「众生性」,自然也能明白一切「物性」和「法性」
这就是「妙观察智」
所以,「妙观察智」就是修行者由生活中的一切思维观察而来,逐渐甚深,深入佛智,则可称为「妙观察智」,故为佛五智之一——帖子详见:
看似退步是向前
[词解]:
【妙智】
(术语)称佛智之不可思议也。无量寿经上曰:“妙智无等伦。”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17 16:3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继续串联学习「妙观察智」相关帖子内容
(本楼用时3小时以上)
③--F
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需要发大心承受的,
不是把它变成别人的工作,,这样我们自己就没有学习的机会,又如何成就呢
先站稳自己的脚步,,心净就有光明,,有光明,,就不需要做什么外相的事情,,请相信光明的心
如果能真正不分别保持清净心,,然后逐渐成就平等性智来普渡众生,,
而且真正做到以妙观察智来分别众生根器,,广行适应众生的方便妙法
如此即是,,分别而不分别,,不分别而分别——帖子详见:分别而不分别, 不分别而分别 ~ 圆觉经:净觉随顺,金刚经:破除四相
③--G
③--H
如果您已经有光明心法的基础,慢慢就能学习和体会这些道理
虽然还没实证拈花微笑心要,但是可以透过发心发愿和观修,逐渐契入而能知众生性,知众生心,知法界性
过程您会逐渐体会妙观察智,然后您能真正知道佛性平等,知平等性,印证平等性智
当然,这边只是简单的说明原理,实修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要看个人努力精进的情况
这是需要实修才能体会的心要,道理很简单,但是很难——帖子详见:[浅谈]拈花微笑心法
③--I
③--J
如果以辩论为例,这范围就比较广,例如
这对立两方可能都是外道知见,所以佛菩萨当然不会赞同外道邪见,因此对于两方都不赞同,
如果其中一方是小乘,另一方是大乘,佛菩萨当然是以适应众生根器来分析解说,
再者,如果一方是正法,一方是邪法,佛菩萨当然赞同正法反对邪法.
不过,不论以上各种情况赞同或不赞同,佛菩萨都心无挂碍,这才是[不二],
也就是分辨是非善恶和正邪是一回事,能无碍于心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一般来说, 世间上很多人无法分辨是非善恶与正邪,
不过有些佛弟子能分辨是非善恶和正邪,但是却不一定能做到[不二],
因此这些还是有实修次第上的差别的,
而佛菩萨当然能分辨这些次第差别而给予众生适当且正确的引导,
这就是佛法五智中的[妙观察智]
所以许多人错解佛法的不分别,这是显而易见的,
最常见的就是许多读过金刚经的人就自以为懂佛法了,其实却错的离谱,
因此学佛还是要深入经藏才好——帖子详见:[不二]的探讨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18 22:1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妙观察智」相关帖子内容
(本楼用时约3小时以上)
③--K
其实分别心是来自于无明愚痴
对于法界(宇宙)真相不明白不透彻,有执着妄想欲望,这时候就会有分别心
所以分别心是来自于根本无明,是来自于愚痴,是来自于妄想欲望执着
所以什么是分别心,其实就是愚痴心,就是妄想心,欲望心,执着心
一般人以为学佛不能分别,却不知道分别是有区别的
佛法(佛经)上称能够分辨真相的分别叫做善分别(善择观),成就的就是分别智,妙观察智
所以学佛不是变成呆子,分别两字要看是凡夫的妄想分别,还是菩萨的善分别智慧
回说吃肉吃素问题
吃肉必定和众生结怨,必定牵扯因果业报问题
所以吃素不吃肉,这就是善分别,这是智慧
再者,想吃肉,无法舍弃吃肉的欲望,这就是欲望执着愚痴,这才是真正的妄想分别心
众生无明,所以初学佛者往往分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分别心
透过上述的说明,应该能明白什么是妄想分别,什么是善分别和妙观察智慧了
当然啦,佛的妙观察智慧不仅仅这么简单...——帖子详见:[问题解析]什么是分别心?吃素不吃肉是分别心吗
③--L
不论有没有「宿命通」能知过去世,
观察「因果」「众生性」「善性」「菩萨性」,就能知道自己和众生的累世至今情况,
这不用「宿命通」也能办到,这才是「菩萨行者」应该学习的「深信因果」和「妙观察智」,
以智慧和观察而能明白一切和其因果与原理,逐渐由明白「法性」而能平等、无二,
这样就能逐渐契入「中道」,实证无漏智慧-「漏尽通」——帖子详见:「隔阴之迷」的分析探讨
③--M
简单来说,随时忆念佛经中讲的实相义真实义,这样就是实相念佛
当下入观契入清净光明平等,以原理和相貌来观察六道轮回现象,这样就不会堕入我执之中,这样就是正观
这样就能为众生说明六道现象而尽量不堕入分别执著之中,也能逐渐体证妙观察智。——帖子详见:无二法&诤讼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0 00:0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2小时)
★妙智清净月,大慈无垢轮,一切悉施安,愿垂照察我!
[学习解说]:
(佛的)妙智(称佛智之不可思议也)犹如清凉月(清凉月,比喻菩萨之悲德如妙月清净。即以菩萨内证离障,是为净智;能以净智摄照万物,是为光明,故以之比喻菩萨之悲德),(佛的)大慈(大慈,四无量心之一,其精神内涵,请参阅底下[学习笔记],此一心要是我们佛弟子要好好清净自心实修学习的重点)就像清净无垢的法-轮,(妙智大慈两者都能消除碾碎烦恼)平等施予一切众生安宁,祈愿(圣者)慈悲觉照观察我(适时给予慈悲救度教导)
--------------------
【学习笔记】——关于[大慈(慈心)]相关帖子内容学习:
A,真正的慈悲,应是俱足智慧的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慈之心。
一者平等大慈。不选择一切众生故。
二者饶益大慈。能开天人善道涅槃闭诸恶趣故。
三者救护大慈。毕竟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故。
四者哀愍大慈。不舍一切众生长养诸根故。
五者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
六者出生菩提大慈。示诸众生无上涅槃大菩提故。
七者于诸众生无碍大慈。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界故。
八者虚空等大慈。救护一切诸众生故。
九者法缘大慈。觉悟一切诸众生等知真实法故。
十者无缘大慈。证离生死实法性故。
学习注:大智才能真正大慈,智慧是大慈的基础。
B,吃肉断大慈种
佛告迦叶:「一切众生若修善根:一者,不害众生;二者,不行放逸;三者,不饮酒;四者,不食肉;五者,常付大慈。如是之人不断善根。」
「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佛告迦叶:「食肉者堕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万出旬,四方有门,一一门外各有猛火,东西南北交通彻地,周匝铁墙、铁网弥覆。其地赤铁,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枷、铁钮、铁衔、铁䤤,持火烧之,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又莫更食。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佛告迦叶:「一切众生食肉者断大慈种,不食肉者有大功德,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帖子详见:食肉者堕阿鼻地狱,食肉者非如来弟子,即是外道眷属也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学习注:吃肉会断大慈种,这是有志修习菩萨道的行者最基础要戒除的。
[词解]:
【妙智】
(术语)称佛智之不可思议也。无量寿经上曰:“妙智无等伦。”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清凉月】
比喻菩萨之悲德如妙月清净。即以菩萨内证离障,是为净智;能以净智摄照万物,是为光明,故以之比喻菩萨之悲德。六十华严经离世间品(大九·六七○下):“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p4665 FROM:【佛光大辞典】
【正性离生】
见道之别名。为法性、法相家之用语。又作圣性离生。谓入于见道得圣道涅槃之正性,一切烦恼皆断尽无余而远离烦恼之生。据大毗婆沙论卷三载,正性,即涅槃、圣道等,其性正纯而不邪曲;生,为烦恼之异名,或谓善根未熟,能令有情轮回于生死苦海。今涅槃所证之理能脱离烦恼之生,或无漏圣道之智能超越善根之未熟,故称正性离生。又虽通于见道、修道、无学道,然以见道为其始,意义特重,故为见道之别名。(俱舍论卷二十三、部执异论、瑜伽论记卷十三上、成唯识论述记卷十末)((参见:圣性离生)5580)p1991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1 06:0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35分钟+本楼用时约2.5小时,合计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关于[四无量心~大慈(慈心)]相关帖子内容学习:
C,修习慈心的好处
C---①
有三种福。
一[常施食]。 (附注:例如,赈灾济贫,或者施食鬼道)
二[僧坊舍]。 (附注:建造僧侣房舍)
三[行慈心]。 (附注:随时怀慈悲心救助众生)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帖子详见: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大宝积经
学习注:修习慈心能获殊胜的福报。
C---②学习注:修习慈心,现世就能得乐果报,毒不能害刀不能伤,天人守护没有恶梦,命终之后能投生到初禅天。
C---③
学习注:修习慈心能少吃苦。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1 22:5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关于[四无量心~大慈(慈心)]相关帖子内容学习:
C,修习慈心的好处
C---④
过去世我们与众生都有数不清的缘分, 所以难免共业干扰而有梦境
这只要我们多忏悔, 以慈心和光明心将功德回向众生, 就能消除共业干扰
方法请参照诸多佛经, 例如药师经地藏经金光明经——帖子详见:梦中造恶或修行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梦行品 3楼
自己如果真正懂得三昧禅定和光明超度
就能以慈心和光明心感染众生,让众生都清净自在
这样众生自然就不会捣乱
而且就能运用佛咒请求佛菩萨超度众生
这就是所谓的[功德力]——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270楼
学习注:修习慈心能避免非人干扰,还能光明感染众生。
C--⑤佛子。若有众生。为求菩提。而修诸行。愿常安乐者。应修慈心以自调伏。如是修习。于念念中。常具修行六波罗蜜。速能逮及诸忍之地。速得圆满无上正觉。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最上功德。庄严其身。 尽于未来。常住安乐。亦能除灭。一切众生无始已来诸业重障。
第十四观 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帖子详见:作是观者(第8观),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观无量寿经(16观经)
学习注:修慈能离恶道、消除重罪业障、生净土、见十方佛、成就如佛的种种殊胜功德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2 23:3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增补学习楼上内容及本楼学习,合计用时约2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关于[四无量心~大慈(慈心)]相关帖子内容学习:
C,修习慈心的好处
C--⑥
学习注:修习慈心能有因缘听闻经中之王——妙法莲华经。
C--⑦
常修慈心,遍念众生,心清净故;
又常修念佛三昧,念诸佛光明神德故,得身光明。——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222楼
学习注:修慈能得心清净身光明。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3 22:5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5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关于[四无量心~大慈(慈心)]相关帖子内容:
C--⑧ 受完在家居士戒后,如何净戒? ~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净戒品]第十五
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云何当令是戒净耶。
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净是戒。
一者[信佛法僧]。
二者[深信因果]。
三者[解心]。
复有四法。
一者[慈心]。
二者[悲心]。
三者[无贪心]。
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
复有五法。
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
二者[见怖懅者。能为救护]。
三者[求者未索。先开心与]。
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
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
……
一般凡夫或一般佛弟子的状态
大都就是~不断的犯错,不断的悔恨
而佛法中比较高明的做法是
藉由练习发起慈悲心清净心光明心
而逐渐启发佛性原本就俱足的圆满功德
因此而消除习气,解脱世俗的诱惑和干扰
慈心三昧讲的很清楚,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不用勤苦的方法
如果您觉得自己习气很严重
那就选择一个最简单的净心法门
让自己的心清净,就能逐渐生起光明的力量
心有力量后, 就能逐渐稳定修行
讲了很多次了
清净光明休息室或光明心法,或慈心三昧
这一定要修持
心是根本
以上简单说明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帖子详见:常见的错误修行方式,和[愤怒相] 2楼
心法学习的过程,由浅入深,
所以一般还是会由心识作用的观行来进行初学的方式
所以[楞严经]上讲由六根的任一根来一门深入
或又例如,[观无量寿经]讲观想[极乐世界]和观想[阿弥陀佛]观想[观世音菩萨]的方法,或例如[慈心三昧]的观想方法,这些都是心识作用
这些佛法和一般外道法的正邪的差别就在于贪瞋痴的执着,
佛法才能真正由浅入深,达到不二,断除杂染——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429楼
佛法中观想的目的在于~
让自己保持正念正观,而能取代凡夫观念思维执着,逐渐解脱
大乘观照实修的观想重点在于~
以佛心:清净心慈悲心感恩心欢喜心光明心平等心
回向自己和众生都恢复佛性光明圆满自在而成佛
以此观心,而逐渐真正契入佛性本心
(这只要多参照讲三昧观行的佛经就会明白.例如[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的[慈心三昧])——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36楼
(学习注:修习慈心等佛心的过程很重要,是逐渐真正契入佛性本心的过程)
学习注:修大乘慈心能清净戒行、消除习气、断除杂染、契入佛性本心。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4 17:5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关于[四无量心~大慈(慈心)]相关帖子内容:
C--⑨
在家菩萨成就三法。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三。
(1)
父母不信令其住信。 (附注:让父母信佛)
父母毁戒劝令住戒。 (附注:让父母守戒)
父母悭贪劝令住舍。 (附注:让父母布施舍贪)
赞叹无上正等菩提。为他说法。 (附注:赞叹成佛,为父母说佛法)
是为[第一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2)
复次迦叶。在家菩萨。
知[可供养][不可供养]。 [可供养者]而供养之。若[不可者]即不供养。然于彼所修习慈心。
由成如是[第二法故。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3)
复次迦叶。在家菩萨勤苦积财。不令虚费无令散失。不浪与他宜坚举置。
而于[净戒]沙门婆罗门诸众生所。平等施之。与同法者无所障碍。
由成如是[第三法故。得不退转无上菩提]。——帖子详见:在家菩萨成就三法, 得不退转~ 大宝积经
佛告长者。有六法疾成正觉。
一曰身常行慈无怨无结。
二曰口常行慈演深慧义。
三者心慈仁和调隐哀念十方。
四曰护戒不造想求大乘之业。
五曰正观见十方空道俗不二。
六曰供足乏食救身之业以济危厄。
是为六。
佛于是颂曰。
身常行慈心 未曾捶怨结
口恒修言愍 演深慧之谊
心和仁调隐 哀念诸十方
护戒不起想 正观十方空——帖子详见:如何快速成就大乘佛道~ 佛说演道俗业经
学习注:修习慈心能[不失善根][得不退转][快速成佛]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5 22:1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关于[四无量心~大慈(慈心)]相关帖子内容:
D,[大慈心]是「发菩提心者」的相貌之一:
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帖子详见:发菩提心&光明普眼法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
善男子。复有十二种胜法。菩萨成就。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二。
一者安隐心。为与一切众生乐故。发菩提心。
二者愍念心。他恶来加能忍将护不生异相故。发菩提心。
三者大悲心。为荷众生大重担故。发菩提心。
四者大慈心。为拔一切恶道苦故。发菩提心。
五者清净心。能于余乘不生愿乐故。发菩提心。
六者无染心。为离一切烦恼浊故。发菩提心。
七者光明心。为求无上自性清净光明照故。发菩提心。
八者幻心。能知诸法究竟无物故。发菩提心。
九者无物心。能知一切无所有故。发菩提心。
十者坚固心。于诸法中不可动故。发菩提心。
十一者不退心。能证诸法究竟尽故。发菩提心。
十二者度诸众生不生厌心。如说修行故。发菩提心。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诸善男子等若有诸众生
欲修诸白法成就无垢法
能于怨亲中悲润心平等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已于无量劫
将护恶知识供养善知识
护持菩提门起诸大愿行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诸众生忆念过去世
无量亿劫事坚固如山王
精进心无惓常行不休息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舍离诸恶法
具足悲愍心安隐心成就
念示诸众生一切善业道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见诸胜智者
念于大菩提无上胜功德
欲于余乘中心净无点秽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菩萨得净心离虚妄分别
观世间涅槃平等无差别
虽行化众生如见镜中像
如是发心者是实菩提心
已离烦恼过一切诸尘劳
清净知虚空不为垢所染
诸相永寂灭出离言语道
是名满足修清净菩提心
如是诸菩萨不久坐道场
得大陀罗尼无上胜辩才
具足三十二八十相好身
能住一切佛本性功德中——帖子详见:发菩提心 ~ 引自[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菩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行?~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经文节录如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行?”
佛言:“于一切众生,应行等心、慈心、不异心、谦下心、安隐心、不瞋心、不恼心、不戏弄心、父母心、兄弟心与共语言。舍利弗,若菩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学,应如是行。”——帖子详见:每个人每个当下都在制造您自己的未来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6 23:5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关于[四无量心~大慈(慈心)]相关帖子内容:
E,大慈悲心是观世音菩萨教导的陀罗尼的相貌之一: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以上节录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帖子详见:真心还是妄心
F,菩萨必然具有慈心:
略说成就[三十二法]名为[菩萨]。何谓[三十二法]。……善恶众生慈心无畏。
(附注:以下四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菩萨准则)
又诸菩萨即于如是修正行时。
1.于具功德诸有情所。常乐现前供养恭敬。
(附注:对有功德的众生恭敬供养)
2.于具过失诸有情所。常乐现前发起最胜悲心愍心。随能随力令彼除断所有过失。
(附注:对有过失的众生能发起悲悯心,随力断除众生的过失)
3.于己有怨诸有情所常起慈心。随能随力无谄无诳。作彼种种利益安乐。令彼怨者意乐加行所有过失及怨嫌心自然除断。
(附注:对怨恨自己的众生能发起慈心,真诚的利益怀怨者,令其安乐,令其自然消除怨嫌)
4.于己有恩诸有情所。善知恩故若等若增现前酬报。随能随力如法令其意望满足。虽无力能彼若求请。即于彼彼所作事业。示现殷重精勤营务。终不顿止彼所希求。云何令彼知我无力非无欲乐。
(附注:对于恩人,能以财力或劳力来尽力偿还)
如是等类当知名为[菩萨乘御][无戏论理]。 [依极真智][修正加行]。
(附注:这才是菩萨无戏论真正有智慧的增上修行)———帖子详见:如何修学菩萨道? ~ 瑜伽师地论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7 22:5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
G,慈心的义涵和修持方法:
G—1, [[慈心的具体义涵]]
帖子:何谓[四无量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帖子:[介绍]四无量心... 节录自 法华部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G—2, [[慈心的具体修持方法]]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憙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略说: 这段是说, 有些有情众生个性叛逆, 天生喜欢争斗, 自己不能清净, 又常扰乱他人, 造种种恶业, 不能做对众生有好处的事情, 喜欢用各种邪术恶咒杀害众生, 如果有人能听闻药师佛名号, 恶事都会消失, 变成有慈心的人, 变成能够相互安乐利益, 所以, 可以看出念药师佛是帮助我们现世安乐利益, 并破魔除恶非常重要的法门, 如果, 一般人知道药师法门, 也可以化解世人认为佛教只教导消极往生极乐世界的误解, 因此, 佛弟子不仅求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活着的时候更要推广药师法门, 让众生现世富足和平安乐, 远离苦难和邪见, 这也是太虚大师推广药师法门的原因) ——帖子详见:[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学习注:[[如果有人能听闻药师佛名号, 恶事都会消失, 变成有慈心的人, 变成能够相互安乐利益]],多念药师佛名号,能增长慈心。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8 20:0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
G—2,[[慈心的具体修持方法]]
方法1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憙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略说: 这段是说, 有些有情众生个性叛逆, 天生喜欢争斗, 自己不能清净, 又常扰乱他人, 造种种恶业, 不能做对众生有好处的事情, 喜欢用各种邪术恶咒杀害众生, 如果有人能听闻药师佛名号, 恶事都会消失, 变成有慈心的人, 变成能够相互安乐利益, 所以, 可以看出念药师佛是帮助我们现世安乐利益, 并破魔除恶非常重要的法门, 如果, 一般人知道药师法门, 也可以化解世人认为佛教只教导消极往生极乐世界的误解, 因此, 佛弟子不仅求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活着的时候更要推广药师法门, 让众生现世富足和平安乐, 远离苦难和邪见, 这也是太虚大师推广药师法门的原因) ——帖子详见:[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学习注:听闻药师佛名号者,能变有慈心的人。
方法2,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
二者,善果日增。
三者,集圣上因。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丰足。
六者,疾疫不临。
七者,离水火灾。
八者,无盗贼厄。
九者,人见钦敬。
十者,神鬼助持。
十一者,女转男身。
十二者,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为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
十七者,有求皆从。
十八者,眷属欢乐。
十九者,诸横消灭。
二十者,业道永除。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帖子详见:听闻佛名或念佛,灭无量罪,得无量功德 ~ 地藏经第9品称佛名号品 4楼
学习注:[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及闻此经(注:地藏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的人能生起饶益众生的慈心。
这和上面说的听闻药师佛名号者能变有慈心的人一样,都是因为佛菩萨慈悲,以无量无边的修行功德、佛性功德在摄受和启发众生本具的佛心。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29 22:2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 G--2 [[慈心的具体修持方法]]
方法3,帖子:[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方法4,帖子:云何菩萨修[四无量慈悲喜舍]。 ~ 瑜伽师地论
方法5,
如何修[慈愍观]? ~ 瑜伽师地论
(附注:有了上述的基础,下面末学会更少说明)
云何[勤修慈愍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附注: 再次说明~ [六事]是指: 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
谓依慈愍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增上力故。
由欲利益安乐意乐。于诸[有情][作意]与乐发起[胜解]。是[慈愍相]。
(附注:上面讲的很清楚,此观的对象就是[有情],是对[有情]发起[思维]和[胜解])
若能如是解了其义。
如是名为[于诸慈愍寻思其义]。 (附注:这是第一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彼既如是[解了义已]
复能思择。
此为[亲品]此为[怨品]此[中庸品]。 (附注:[有情]有三种品类,就是[亲][怨][中庸])
是[一切品]皆他相续之所摄故。于中发起外事胜解。
又若[亲品]名为[内事]。 [怨][中庸]品名为[外事]。
如是名为[于诸慈愍寻思其事]。 (附注:这是第二事)
(附注:以下就是第三事)
复能思择
如是三品。若无苦乐欲求乐者愿彼得乐。
今于此中[有饶益相]名为[亲品]。 [不饶益相]名为[怨品]。 [俱相违相]名[中庸品]。
如是三品若无苦乐欲求乐者。略有三种欲求乐心差别可得。
一者欲求欲界诸乐。
二者欲求色界有喜勇悦诸乐。
三者欲求离喜诸乐。
如是若于欲乐匮乏。愿彼皆得无罪欲乐。
若于有喜离喜诸乐有所匮乏。当知亦尔。
是名[寻思慈愍自相]。
复审思择
若诸[亲品]若诸[怨品]若[中庸品]。我于其中皆当发起相似性心平等性心。
何以故。
我若作意与[亲品]乐此未为难。
于[中庸品]作意与乐亦未甚难。
若于[怨品]作意与乐乃甚为难。 (附注:到这边[作意]两字应该很清楚了吧,多看就会了解)
我于[怨品]尚应作意愿与其乐。何况[亲品]及[中庸品]而不与乐。
何以故。
此中都无能骂所骂。能瞋所瞋。能弄所弄。能打所打。唯有音声唯有名字。
又我此身随所生起。有色粗重四大所造。随所住处便为如是触所逼恼。
略有二触。谓[音声触]。及[手足块刀杖等触]。
是身及触皆是无常。能为如是不饶益者亦是无常。
又复一切有情之类皆有生老病死等法。本性是苦。
故我不应于本性苦诸有情上。更加其苦而不与乐。
又亦不应[不与怨家作善知识][不摄一切有情之类]以为自体。
又世尊言。我不观见如是种类有情可得。无始世来经历生死长时流转。不互相为或父或母兄弟姊妹。若轨范师若亲教师。若余尊重似尊重者。由是因缘一切[怨品]无不皆是我之[亲品]。
又[怨][亲]品无有决定真实可得。
何以故。
亲品余时转成怨品。怨品余时转成亲品。是故一切无有决定。
(附注:这句话太重要了,不断的六道轮回中,一切怨亲都会不停转换,亲人结仇就变怨,反之同理)
故我今者应于一切有情之类。皆当发起[平等性心][平等性见]。及起相似利益意乐安乐意乐与乐胜解。
是名[寻思慈愍共相]。
(附注:以上是第三事,有[自][共]两[相])
复审思择。
我若于彼不饶益者。发生瞋恚便为颠倒。黑品所摄。是有诤法。广说如前。我若于彼不起瞋恚便无颠倒。白品所摄。是无诤法。广说如前。
如是名为[寻思慈愍黑品白品]。 (附注:这是第四事)
复审思择。
诸过去世求欲得乐有情之类。彼皆过去。我当云何能与其乐。诸现在世有情之类。我今愿彼尽未来世于一切时常受快乐。
是名[寻思诸慈愍时]。 (附注:这是第五事)
(附注:以下是第六事)
复审思择。
此中都无我及有情或求乐者或与乐者。唯有诸蕴唯有诸行。于中假想施设言论。
此求乐者。此与乐者。又彼诸行业烦恼等以为因缘。如是名[依观待道理寻思慈愍]。
若于慈愍善修善习善多修习能断瞋恚。如是名[依作用道理寻思慈愍]。
如是之义有至教量。我内智见现转可得。比度量法亦有可得。如是名[依证成道理寻思慈愍]。
又即此法成立法性。难思法性安住法性。谓[修慈愍能断瞋恚]。
不应思议不应分别应生胜解。如是名[依法尔道理寻思慈愍]。
是名[勤修慈愍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附注:以上就是慈愍观的修法)——帖子详见:[禅观实修]:[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 ~ 瑜伽师地论
学习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最终都归于舍心。清净光明实相才是最后的归宿!当然具体方法上,还是要按部就班一步一脚印的来实修增上!
行者当好好实修四无量心,不能只是喊口号,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实证实相智慧!末学惭愧,当勤行精进!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9-30 22:4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5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 G--2 [[慈心的具体修持方法]]
方法6,
迦叶。[阿兰若比丘]至[阿兰若处]已。行[阿兰若法]。
以[八行]行慈。于一切众生生慈心。何等八。
一者[以慈利益]。(附注:以慈心利益众生,若心不慈,无法真正利益众生)
二者[以慈乐]。(附注:以慈心而自欢喜,也让众生欢喜)
三者[无恚慈]。(附注:真正的慈心不会生气,生气就不是真正慈心)
四者[正慈]。(附注:俱足智慧才叫做正,慈心不是烂好人,而是俱足智慧)
五者[无异慈]。(附注:无异就是平等,这就是平等慈,也就是怨亲平等,对众生平等无差别)
六者[顺慈]。(附注:这是指柔和善顺,不恶口不讥讽,如沐春风,风行草偃)
七者[观一切法慈]。(附注:为了普渡众生,所以能学一切法,明白一切法,在法义中行慈)
八者[净如虚空慈]。(附注:这是指破除上一句的法执,真正空有不着,真正不二慈)
迦叶。以如是[八行]于诸众生生慈心。
(附注:对于上述经文名相所做的法义解释,不同行者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如[无量义经]所说,因为修行人体会不同所以解释不同,小乘行者会用小乘涵义解说,大乘实相义行者,则会用大乘实相义来解说,本经是大乘经典,末学采用大乘实义说,故说不二,感恩佛菩萨加持)——帖子详见:什么是[阿兰若比丘]?[阿兰若法]?(如何修寂静禅定?) ~ 大宝积经
学习注:上述教导,末学体会,正是对法华经~【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经文的详细注解版,是有志学习四无量心为众生演说佛法的行者的必修,共勉!
方法7,
在修行过程中,由于我们尚未圆满,自己的凡夫习气还很深重
所以,在想要帮助家人学佛,或者普度众生的过程,可能会和众生有所争执
为了避免自己产生退心,这时候除了内省观照并忏悔自己的不圆满
可以练习下面四个观照转念法,去除自己心中的执着
或练习之前所讲的光明法,引导自己转凡性入佛性光明
慈观
明白众生的根器和执着,知道他们尚未能明白世间苦和学习佛法
因此不会对众生生气,就像知道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就像对无知的小孩不会生气一样,只有疼惜爱惜,身心自在
悲观
明白众生苦,知道他们还无法明白世间苦,执着于欲乐烦恼,所以在苦的轮回中,
因此不会对众生生气,因为同情众生苦不忍苛责,只有耐性和更大的愿力来帮助众生
喜观
明白众生皆是佛菩萨示现,种种众生相,令我们自己烦恼转为菩提,只有心存感恩欢喜
以上三种是大乘观法,学佛要在道理上能够明白,然后转念安住,这样念佛持咒会比只用嘴巴还有用
舍观
明白众生本体佛性皆清净无染,自己佛性亦然,无我相众生相,无失亦无得,入甚深思维观照,当下解脱
这是实相般若的舍观,比一般的舍离心更超越
以上
祝法喜充满
阿弥陀佛——帖子详见: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学习注:深深感恩善知识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学生读是读了不少遍,惭愧的是实践上还差很远,
今后要真正去尽力做到以及在实践中好好体会,真正做到才是真实修,才能真正自利利他!
方法8,
【让慈悲心扩大盈满,甚至扩张到整个法界宇宙深处,这要经常练习,正心正念观照的力量才会增上】
【多去医院看看一些生老病死,或者去老人院孤儿院
就能有所体会了
或看看灾难片,也会引起慈悲心的
或者看观世音菩萨普渡众生的案例故事
这些都能激发慈悲心,然后依照四正勤,有善念则增广,进入三昧观想扩大慈悲心,就像光明心法一样,这种观想要多练习】——帖子详见:[浅谈]心法修持
学习注:心法修持,就是多利用日常时间(时机)精进练习,
经常练习,正心正念观照的力量才会增上,
这都要自己好好努力,佛菩萨善知识们可以教导我们,但是真正实修还是要自己一步一脚印的努力。
四正勤:有妄念断之.无妄念保持,无善念生之,有善念增广
所以要有觉察力,有妄念的时候,马上不要再继续想下去.告诉自己不要想了
然后马上想正面光明的事情,进入乐观的思维,这样就是四正勤
「四正勤」很重要,要会用,要随时落实,正面心念的时候多增广,会比负面时候才观修要容易,
所以,不要轻易浪费正向心闪光时刻,多做扩展增广,扩展至无量的虚空法界,让自己真正在心法上有提升。
方法9,
应该做清净心慈悲心光明心的法界光明观
可以按照[慈心三昧]的修学方式
由自性清净心慈悲心光明心和佛菩萨相应
然后回向十方法界做法界光明想
这样就不会出问题——帖子详见:[案例说明]禅观实修的案例解说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2 01:2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小时)
H,慈心(三昧)与光明心法(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H--1,
问答 表相化观想&义理性的氛围化意境化觉照
慈心三昧中,地水火风 合和所成 如何观想呢?
>>>>>>
这种细微的,您先不用观的太细,其实可以化繁为简,
以光明心法,清净光明遍照,让自己和众生都身心自在即可
这也是为了让众生更方便更简单更容易学习
不过众生总是喜欢想东想西,所以如果众生喜欢复杂的想
佛菩萨在经中就会提供这些方法
例如,[观无量寿经]您可以参考看看,就会知道了
简单说[地水火风][合和所成]就是人体
这不用表相化的观想,这可以是义理的思维观
所以,观想不是每一种都要表相化,这样很累,心力愿力清净力不够就会更累
而是可以义理性的氛围化,意境化,简单化,万有归一
所以圆觉经讲的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这些都有很深的实修方式
也都可以融会贯通
观想有意思吧,呵
先不用太难,不用那样折磨自己
恢复佛性应该是清净自在的,所以不用复杂化
除非1.众生想法太复杂(需要复杂的法门才能对治),
2.又或者为了普渡众生幻化神通方便(不过这要有很深的心力定力愿力能力,要真正启发佛性功德)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77楼
学习注:深深感恩善知识无上悲心中流露的方便法:光明心法,
化繁为简,教导我们直接从佛的因地开始,从佛性下手学佛实修,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逐渐成长
学生一定好好练习!
H--2,
时候到了,就该喂蚊子来修心法了
您现在初修,因为业障未清和观照定力不足的关系,所以会比较痒
这只要多生起慈悲心,然后光明心遍照,就是把光明心法的修行程序做好,就能增上
这必须过程中深入发心和观照——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173楼
学习注:看似简单的喂蚊子的举动,其实并不简单,一般人通常不会这样做,
主动这样做,是属于「施(自)身血」,而「施(自)身血」属于菩萨法门,与发心心量和实修次第都有关
实修者于此能练习心法,把光明心法的修行程序做好,就能增上
这个实修的过程,必须深入发心和观照,来体会其中的甚深原理,详细可学习:华严经:菩萨法门「施(自)身血」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2 22:1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学习本楼内容+继续学习楼上内容,合计约2小时以上)
(继续学习~)
H,慈心(三昧)与光明心法(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H--2,
时候到了,就该喂蚊子来修心法了
您现在初修,因为业障未清和观照定力不足的关系,所以会比较痒
这只要多生起慈悲心,然后光明心遍照,就是把光明心法的修行程序做好,就能增上
这必须过程中深入发心和观照——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173楼
学习注:看似简单的喂蚊子的举动,其实并不简单,一般人通常不会这样做,
主动这样做,是属于「施(自)身血」,而「施(自)身血」属于菩萨法门,这与发心心量和实修次第都有关
实修者于此能练习心法,把光明心法的修行程序做好,就能增上
这个实修的过程,必须深入发心和观照,来体会其中的甚深原理,详细可学习:华严经:菩萨法门「施(自)身血」(这篇帖子非常重要)
H--3,
慈心三昧(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的方法
其实就和末学讲的光明心法差不多,只是更复杂些
光明心法就是为了让众生更容易学习而设立的
虽然如此,但是由浅入深,直至不二——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426楼
学习注:真正的菩萨行者有悲悯众生的心,所以就会法由心生,就有无量相应的法门来利益众生。信为功德母,如果众生能有信心受持,当下就能获得利益。
H--4,
末学认为, 发大愿很重要,
愿力能够驱使我们自己,能超越业力,能够真正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这边介绍一个简单容易又重要的心法与行法~
与花严经修慈分的慈心三昧很类似,也类似瑜伽师地论讲的光明定
(许多学习过的人, 每个人因为各自的根器不同与发心不同而有不同深浅的受益)
[光明法]法门行法与心法,及发愿词如下~
1. 愿与佛心相印
(行法与心法~闭起眼睛,面对灯光或太阳,观想自己沐浴在佛光中,身心自在,
并真实发起无上大愿,愿将凡夫心转化为佛心,与佛心相印,
在这期间如果流泪,这是善根发相,这可以先修惭愧忏悔心,
这也是初学者最重要的修行,要先发露忏悔,"发露忏悔"这是另一个行门,此处不详述)
2. 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自在解脱
(行法与心法~发愿自己愿意恢复自己佛性本有的清净慈悲光明,期望佛菩萨能加持帮助,
观想自己佛性的光明和法界所有佛菩萨的佛光融合,光明逐渐扩大遍照一切众生,
众生受到佛光普照,身心自然清净自在,解脱苦难与轮回,
这方法熟练后就可以做简单的利益众生,例如观想生病的亲人身心光明就能逐渐改善
另外,洗冷水澡也可以练习光明法,又或者蚊子叮咬的时候也可以练习,
任何苦都可以用四无量心用佛心转化)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三昧观修法,属于圆觉经中三净观的三摩钵提这种类型净观法
学佛由佛性入手,由法身入手, 期望恢复佛性本然与诸佛同一法身,
这也是楞严经中讲的重点,初发心第一决定义,初学就要从佛的因地开始,从佛性下手
由于发这样的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逐渐成长
真正如实发起无上菩提心, 这是末学觉得最重要的
真正发心, 就能真正有动力, 也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护持
真正发心,就能不退转的走在菩提路上, 接受不同阶段的考验和菩萨行——帖子详见: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学习注:光明心法和慈心三昧一样,是大乘观法。其中的甚深原理以及大小乘观修的差别,详见: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3 19:5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有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以上)
I,慈心相关其他帖子内容:
I--①
学习注:如果是[负面或黑暗心态]的心念而选择修行或往生,这就会堕入[小乘心]
相反的,如果生起大心,无所畏惧,清净心光明心平等心欢喜心,慈悲喜舍(这个[舍]是指[不二]),这就是[大乘心]
所以末学常说[[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426楼
所以,真正有志成为大乘行者的佛弟子,就要生起大心,实修无畏心清净心光明心平等心欢喜心...,以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心法用对了,才能真正成就佛道,这也是相由心生!自勉之!
I--②布施的次第,在不同佛经,也有不同解说
1.初学布施,这个重点在于戒相,
就是学习布施,就是说初学者布施就对了,首重破除自己的贪心和物质的执着
2.思维分辨布施,这个重点在于智慧思维,明辨正邪,该施则施,不该施就不施
这个请见末学发过的经文帖,[瑜伽师地论]中的说明
3.菩萨行施,这个重点在于慈心,广结善缘,累积菩萨普渡众生的资粮,所以菩萨无所不施
菩萨有广大智慧,于心无碍,所以一切都能尽施于众生,以便和众生结善缘而能普渡众生
以初学菩萨行来说,除了明辨正邪
又为了广结善缘普渡众生
所以不论来者,能以智慧,平等不二,破除众生相,而多少能略施
这样就能逐渐学习增上慈悲和智慧
而不堕入世俗分辨假冒的问题中
不论真假,真菩萨行,于心无碍,
皆能以施来广结善缘,以便能普渡众生
并逐渐深入解说法理,导邪归正(学习注:这是根本目的)
这就是方便和智慧——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356楼
学习注:布施学问大,功德大,【清净光明专辑】中的这些文章都应该好好学习并在实践中体会,
这样才能逐渐累积经验,在学习中逐渐增上慈悲和智慧。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节录教导
[布施]学问大,您真懂布施吗? 行菩萨道有1.[施]2.[不施] ~ 菩萨善戒经
净施与不净施《大智度论》
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 大宝积经
[布施清净相]:如何清净布施? ~ 瑜伽师地论
[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无生法忍菩萨]如何布施? ~ 大宝积经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施,戒,忍,精进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菩萨行者,如何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4 23:2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一切法界王,法宝为先导,游空无所碍,愿垂教敕我!
[学习解说]:
(佛是)一切法界(相关内容见-学习笔记①)王,以法宝(指佛、法、僧三宝中之法宝。即佛所说之三藏十二部等一切教法)(相关见-学习笔记②)为先导(引领、指引),遨游空性中(什么是空,相关内容见-学习笔记③,空性的智慧是自由自在普度众生的关键,《法华经》中也说,菩萨应该如何为众生演说《法华经》的心要,其中之一就是[诸法空为座]的教导)度众无障碍,祈愿垂慈教导于我。
[词解]:
【法宝】
<一>指佛、法、僧三宝中之法宝。即佛所说之三藏十二部等一切教法。((参见:三宝)700)
<二>唐代僧。生卒年、籍贯俱不详。资性敏利,受业于玄奘。高宗永徽五年(654),玄奘译出俱舍论,师著疏三十卷详解之。与同学普光共为奘门俊杰。后与胜庄等于东都福先寺、西京西明寺共入义净之译场,担任金光明最胜王经等二十部一一五卷之证义,颇露头角。著有一乘佛性究竟论六卷、大般涅槃经疏二卷(或一卷)、释禅次第法门、会空有论等。(宋高僧传卷四、六学僧传卷二十三、开元释教录卷九)p3432 FROM:【佛光大辞典】
【先导】本意是指在前引路。后泛指引领、指导;率先引导群众的人。——百度
===========
【学习笔记①】——法界的成因--根本在于念力
现代人只要有点科学概念都知道~"星球之间有引力"
行星绕着恒星形成星系, 而恒星也不是不会动, 不同星系又互相牵动, 形成银河系
然后, 不同银河, 又相互影响, 形成宇宙, 就是佛法中讲的无量法界
不仅星球之间有引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质都有重力, 就是和地球之间的引力
人体的细胞, 或各种物质, 也都是由[分子]组成, 分子彼此吸引, 就像银河系
因为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 也是个小宇宙, 又是由许多小星系组成
除了, 分子, 原子, 电子, 中子, 质子, 最近科学发现越来越多什么子的
这些互相吸引绕来绕去, 就像星系, .... 详细情况, 请自己上网查询
人体组成,就像星系, 就像银河, 就像宇宙,
这应该也是现代知识份子都有的科学概念
讲这么多, 总之, 一切的秘密就在于[引力]
除了科学所讲的[万有引力], 佛教讲的就是[念力]
因为众生各自的念力,
所以吸引[四大](地水火风四种基础特性物质), 而形成众生各自的身体,
因为群众的念力, 所以形成[依报][器世间](物质世间,山河大地海洋), 形成[六道]各自的世界,
一个六道世界, 组成相对等的银河, 众多六道世界, 形成无量法界, 大致情形就是这样,
但是实际量化对等关系我并不清楚(佛经上好像有记载,记得有看过), 因为我还没成佛
【学习笔记②】——菩萨有四法~善求法宝
梵天。菩萨有四法。 [善求法宝]。何等四。
一者[于法中生宝想]。 [以难得故]。
二者[于法中生药想]。 [疗众病故]。
三者[于法中生财利想]。 [以不失故]。
四者[于法中生灭一切苦想]。 [至涅槃故]。
学习注:以上显示的就是菩萨性,把佛法当宝当药,善于追求,
而一般凡夫,累世看重的就是世俗的吃穿用度物质享受,知见和心性上无法提升
所以很难明白法宝的珍贵,生不起追求的心,所以生生世世不断轮回,
这显示的就是凡夫性。
【学习笔记③】——关于「空」相关帖子内容
A,什么是空?
若依照戒定慧三种不同次第来说
空是一种不执着、不贪求、能舍的智慧
这是知见观念上和实际上都能真正超越,而不随俗,能真正超越表相和世俗
这不是一般凡夫嘴巴随便说说的,而是真正身心一如,无求能舍,心无挂碍
所以,以这样的甚深心法念力和知见观念,就能超越轮回,随愿于法界中普渡众生
这阶段是戒定慧一如,事实上,就是因为真正契入,身心一致,所以自然成定成戒
再者,下一个次第
空是一种不堕入世俗表相欲乐苦受的定观
虽然还不能身心一如,还不能真正身心脱俗
但是透过定观觉照,就能保持空观,不堕入世俗和恶道轮回
最后,如果上面两种都做不到的一般凡夫俗子或修行上的初学者
那就不应该妄谈空观或空法或空见,例如说什么吃肉喝酒或男欢女爱都是空
这样的说法不仅仅误导众生,也会误了自己,深执七情六欲而堕入恶道却不自知——帖子详见:
什么是空?
B,真懂「空」的相貌
如果真懂空,就不会随世俗假象和表相而流转和轮回,就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挂碍和无法释怀
如果真懂「实相」和「空」,也就不会担心害怕,也不会想要女人或男人,不会堕入钱财的诱惑
因为,真懂空,真能放下,也就能放下这业报肉身,能结束这一生而随实证次第投生往更高的次第和精神境界(例如飞生天界或往生净土)——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学习注:真懂「空」就会有相应的相貌。
对照起来,自己离真懂空差太远了,根本来说,实证才能真懂,
未实证前,就应该透过多复习空法的观念和多[观修]来达成[定慧等观],这都要自己多花功夫下去才能逐渐成就的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5 21:2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增补学习楼上内容+本楼学习,合计用时约4小时)
C,
人生过程中,难免有时候难过,或生气,或心动,或委屈
这些喜怒哀乐,或贪瞋痴慢
如果以贪瞋痴来说
[难过]其实就是[愚痴],
[生气]其实就是[瞋]
[心动]其实就是[贪欲]和[愚痴]
[委屈]其实就是[愚痴]
现代人,认为自己笨的少,大都自以为聪明
大部分修行人也都认为自己有智慧
尤其看过空法后,都自以为懂空
若真是如此
那就应该知道[难过][生气][心动][委屈]这些都只是负面心念和习气,虚妄不实
就应该知道自己不应该堕入[贪][瞋][痴]
就应该证明自己真的懂空且能空,不是吗?
其实,以众生的根器来说,
[听闻空法]是一回事,要透过[观修]的过程才能逐渐[渐空]和[真空]
[定][慧]若不能等观,那就是假的,就是说一口好佛法,就是口头禅——帖子详见:您委屈吗?难过吗?生气吗?心动吗? 您真懂空吗?
学习注:以众生的根器来说,听闻了空法,还要透过观修才能逐渐[渐空]和[真空]
只有实修才能渐渐达成,如果不实修,就无法成就定慧等观,就是口头禅,无法解脱
D,
一切法皆空是否就不应当持戒了?
学习注:一般人未能实证空法,无法破相,却秉持邪见--例如说什么吃肉喝酒或男欢女爱都是空
(如果真懂空,[就不会随世俗假象和表相而流转和轮回],[也不会想要女人或男人,不会堕入钱财的诱惑])
这样的见解,不但误导自己也误导众生,是邪见,是大妄语,这样的罪业是很深重的,如果不能反省忏悔必然堕入恶道受报,无法解脱生死轮回。
经常有些外道,或者没有深入经藏的人,谈到吃肉也是空,其实这是错误的,
根据底下所介绍的大般涅槃经就可以明白。
真空,是属于涅槃经所说[舍]的阶段,也是大涅槃
(注:十地菩萨才能真正逐渐明白佛性、大涅槃、首楞严三昧。请参阅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经) ,
但是在这之前必须学习正定和慧,然后才能逐渐达到定慧等观、舍的阶段。
一般外道和未深入佛法的人,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欲望,没有学习正定和般若,也没有实证,却说吃肉也是空,这种无知和邪见会使自己不愿接受和学习正法,而逐渐堕入三恶道。
凡夫绝不能认为吃肉喝酒双修也是空,但是这不表示真空的佛菩萨就能随便吃肉喝酒行淫,
佛菩萨为了普渡不同众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示现不同教法,
例如首楞严三昧经中十地以上的魔界行不污菩萨,为了度化魔女所以曾经暂时化身示现等量的天子,
满足这些魔女的欲求,因此让这些魔女能舍欲,这种特殊案例不是凡夫的境界
一般凡夫吃肉喝酒邪淫不守戒律肯定会堕入三恶道。
如果真能舍,真是空,又怎会着于肉味呢?又怎会一定要喝酒行淫呢?
有人可能又认为,真空吃不吃都无所谓,所以吃,想想看这有道理吗?
如果这样如何当众生表率模范,而且,如果要吃肉就会有人杀,这样不是恶性循环吗?
所以真正要成佛必定是吃素的。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6 20:0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
继续楼上学习,【学习笔记③】——关于「空」相关帖子内容
E,关于「虚幻」和「空」
其实,「虚幻」并不是指「没有」,也不一定指「空无」
如果一切都是空,那又哪来的佛呢?佛是空吗?佛不是空吗?
如果一切都是空,那六道轮回也是空吗?那众生又是什么呢?杀生也是空吗?
当然不是,那是众生或一些佛弟子误解了虚幻和空义
虽然不是,但是也不是「是」,而是应该看从何种角度来看,何种次第来看
以「虚幻」两字来说,佛法上讲「虚幻」,那是指变化无常,从「无常」上来看,一切都无法较真
这是说,一切都不可执着,因为一切都会生灭变化,而如果你执着了,你就输了,你就随执着的业力(念力)而轮回了
(通常,是随特性而决定轮回的方向,如果没有灵性,而沾染低俗的习性或恶性,那就会堕入同类的畜生性或鬼性之中)
(但是,轮回的业力并不单纯,还包含各种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很复杂的,毕竟,人的一生很复杂,有很复杂的因果)
所以,讲一切都是空,这是一种摆脱执着的方法和观念,是一种修行上的次第法、对照法或方便法
就是让修行者破除不舍和执着,所以,这不是说你能不吃饭、不睡觉,也不是否定生命或众生的存在
从修行方法上来说,如果能观空,能放下,那么,心念就容易清净,如此而已,
这只是迈向究竟修行成就中的一个修行过程罢了
所以,「空无」可说是修行过程的一种观照方法,一般就是用来对治「我执」
另外,从「究竟实相」或「法界真相」来说,就是从佛的高度来说,「虚幻」就是指事情没有意义,
例如人生变化无常,到头来总是空,这是从结果论来说,也就是指「瞎忙」
因为从更高的次第来说,从宇宙真相来说,从轮回来说,从究竟真理来说,由往上提升来说
人执着于人生世俗,就像蚂蚁整天团团转一样,陷入轮回之中,没有解脱的一天
也就是说,众生因为众生性(各自的个性习气),
对不同事物有所执着,而堕入轮回之中,转生为相应次第的生命体
这从佛的角度上来说,或从究竟解脱或实相来说,众生就像整天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一样
就是自找麻烦,自作自受,就是瞎忙,所以说一切都是空
不过,在执着当下的众生,面对眼前的一切,当然不会觉得是空或虚幻
也因此,活得很累,忙忙碌碌,因为观念无法提升,所以生命也无法提升,更无法摆脱轮回,而且自己也不知道
就像你看着蚂蚁,蚂蚁不懂能转生,所以过着自己忙碌的生活
而蚂蚁的一切,根本没用,就如同虚幻一样,就是空
但是,蚂蚁会说,我也是要吃、要过生活啊,要照顾子孙啊,要存粮啊
所以,是不是虚幻,或是不是空,这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和立场,看能否超越
所以,「虚幻」不一定就是指「空无」或「没有」,也不是否定「六道轮回」和「众生」
此外,就像「念头」,你还记得你读本篇文章之前在想什么吗?应该早忘了吧
你还记得昨天或前天吃了哪些东西吗?就算刚吃完饭,美味的感觉也很快就消失了
而念头就是这么善变,所以念头也是如虚幻般的,也是无常的,生灭的
但是,你能说念头就是假的吗?感情是假的吗?吃饭是假的吗?
又或者痛的感觉是假的吗?心念是假的吗?
你和我都是假的吗?外魔是假的吗?佛菩萨也是假的吗?那你又为什么要修行解脱成佛?
念头是虚幻或空无吗?
其实也不是,因为,佛法上的观行(观修、观照)方法,也是靠念头
就像念佛也是靠念头,需要念念相续
所以,空或非空,其实是看方向方法立场而论,也就是看众生的根器、因缘、次第,也就是「相应」
而从不二法、实相来说,一切观法也都只是方便,相对来说,就是一切法也是空,不应该执着
其实,不论「空」或「虚无」或「虚幻」,这就像爬楼梯,都是相对性的、次第性的
当你站在这一阶梯上,其他就是相对空无或虚幻的,而当你往上提升,其他阶梯又相对都是虚无的,尤其是下面的阶梯
而修行就是这样慢慢往上爬,所以,佛经上才说,度过彼岸后,「法船」也当舍
但是,当你还乘坐在这法船上,或对其他还乘坐在这法船上的人,那么这法船就是真实的、必须的
所以,世俗虽然虚幻,但是,修行者一样要吃饭,虽然念头终究也是虚幻,但是,修行一样要靠念头,要靠正念
而就算你修行成就了,成佛了,一样还是有其他众生,不是不存在,只是心中执不执着罢了
不执着而能救众生,救众生而能不执着,不论是法门还是众生,「无着(执着)生心」,这就是妙空(真空)妙心和妙行
空只是一种方法或态度或心念,
并不是否定存在,并不是否定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或众生
就算是成佛了,有情众生一样都是存在的,不论是佛还是其他型态众生(六道众生)都是存在的
所以,「空」或「虚幻」、「虚无」只是相应或对应次第的一种心念或态度或说法
例如:心中念善和持戒的人,投生(飞生)天界,因为不执着人间世俗,
所以,相应而生在天上,而天上也与天人的心念相应(成为依报),而没有人间的恶或污秽
也就是,对于天人来说,世俗人间是虚幻、空无的,而对人类来说,世俗人间是真实的,这也是相应而生
而对修行者来说,或对想究竟解脱成佛的人来说
想要得到相应的因果,那就要有相应的心念和修行
对于空或虚幻的相应理解和实修,也要有相应次第的提高——帖子详见:「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F,关于「因果不空」
只要造作杀生吃肉喝酒行淫这种种欲望行为,
就不可能空的,这是必定是有因果报应的
因为[欲望]是因,[执着]是因,[无明]是因,[贪瞋痴]是因,[苦报]就是果
有因就有果,杀生吃肉喝酒邪淫是因,苦报就是果
这个因果不是谁规定的,也不是谁给您的
这个因果现象是自己给自己的
就像您爱上了某人,这是因,
没看到对方就会难过,看到对方会欢喜,这都是果
这就是因果,问题就在于观念的执着,是自己给自己的,是自己造成的——帖子详见:[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学习注:因果不空,造业必然受报。[[因为[欲望]是因,[执着]是因,[无明]是因,[贪瞋痴]是因,[苦报]就是果]],
众生贪着放不下杀生吃肉喝酒邪淫种种欲望,就必然要承受苦报。
G,关于「真空」&「罪性本空」
前面说要[观空]来断除究竟苦
那就要断除一切欲望执着以及对于苦报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净除第八识无明,而达到真空的境界
所以一般人虽然嘴上说空,
但是其实贪着欲望,又难以承受苦报,害怕苦果
这马上就显示不是真正的空
简单说,[真空]是不会对于吃肉喝酒行淫有欲望,而且对于苦受也不会执着
这才是[佛性本来清净][罪性本空]的意思,这必须达到[不二法门]的境界
所以对于病苦也不会执着,这请参考[维摩诘经],请参考下列帖子说明
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 ~ 维摩诘所说经
所以,如果真正达到[罪性本空]的境界,自己的心理层面是不会感受任何苦的
所以,如果有过去世的怨结找上门来报仇,自己也是能甘心受报而不觉苦的
虽然报仇者仍有无明执着,所以放不下仇恨,前来报仇雪恨
但是真正实证[罪性本空]者对于一般人所认为的苦受,是不会有任何起心动念的
因为[三轮体空](仇人,自己,之间的伤害辱骂所产生[苦]的觉受)
这才是真正明白且体证[罪性本空]
而且如果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方便,甚至可以运用方法让仇人放下仇恨
这样就能消除这个原本可能被伤害的果(例如被杀或被辱骂)
也能帮助众生逐渐放下执着,而逐渐进入解脱的修行——帖子详见:[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学习注:要真空或是罪性本空,需要有实修成就的甚深观念和定力修持,真正体证[三轮体空],放下对欲望和苦报的执着,不是空口白话能达成的。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7 22:3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小时)
继续楼上学习,【学习笔记③】——关于「空」相关帖子内容
学习注:空有不同的次第,请看上面「大般涅槃经」的教导
要向佛菩萨学习广大的智慧、宽大的心量,犹如虚空,没有爱憎,没有对立,能够容受一切。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迦旃延!
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学习注:诸法只是[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由阿赖耶识--第八识心王中的善恶种子所变现),
犹如众生因眼病看到的虚空之华,没有究竟的实体,没有生出和除灭,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
这是以大乘实相义来解释空,不同于小乘所讲的「苦空无常」的「空」。
J,
真正的菩萨行者有深空的智慧,但是也有普渡众生的方便
真正的菩萨行者有深空的智慧,但是也有普渡众生的方便
可以运用佛经上佛说的消除非人附体干扰的方法
让这些人对佛法生起信心,逐渐退除附体干扰
然后才逐渐学习甚深佛法,而不是将之拒在门外
谈空大家都会谈,但是几个能有甚深定力的
没吃没喝或者病苦的时候能空掉吗? 自己难道对[财][色][名][食][睡]都能空吗?
自己难道对[女色][名利][财富][婚姻][事业][家庭][病苦]都没问题?都能空?都能见相非相?
有谁临命终不用靠[阿弥陀佛]接引的呢?
自己如果还做不到,就应该多同情众生的苦难,教导众生依靠佛力加持
毕竟要靠自己的定力和空性智慧来空掉这些苦难真的很难
就是因为业障深重,所以才受到非人干扰啊
又如何要求这些人能空呢?
或者一开始就讲[金刚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业重凡夫他们能明白吗?
所以还是依靠佛力才能解脱
我们自己如果没遇过非人干扰,
那是因为没有太重大的业障,或者自己没自觉
但是对于被干扰者,和非人,要有怨亲平等的慈悲
学习注:善知识教导的态度,正是我们要学习和落实的。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菩萨行者能演说《法华经》的心要[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可见有甚深智慧是为众生顺利演说的重要一环,
而众生根器因缘次第不同,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引导,这就需要有善巧方便的方法来因材施教
所以,菩萨行者必然要发
四弘誓愿,学无量法门,才能救度不同的众生,
应众生根器因缘次第的不同,能给予契机如法的教导,既是菩萨行者的慈悲,又体现了菩萨行者的甚深智慧,
是我们有志菩萨道行者的必修课!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8 22:5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福智大商主,勇猛求菩提,普利诸群生,愿垂守护我!
[学习解说]:
佛菩萨犹如[福][智](关于[福][智]的相关内容,见词解下方的[学习笔记①]。成佛必然福智圆满)俱足的大商主,因地勇猛精进志求无上菩提,过程中以及果地都能普遍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祈愿垂大慈悲守护于我。
[词解]:
【波罗蜜】
梵语 pa^ramita^,巴利语 pa^rami^ 或 pa^ramita^。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又作波罗蜜多、波啰弭多。意译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通常指菩萨之修行而言,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称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达涅槃之彼岸,故称到彼岸;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称度无极。
梵语 pa^ramita^,有到达彼岸、终了、圆满等义;巴利语 pa^rami^,则有最上的、终极的等义。诸家对波罗蜜之译释各有说法。据弥勒菩萨所问经卷八载,波罗蜜通于已到、当到之义,即佛为已到彼岸,菩萨为当到彼岸。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九载,到彼岸有三种之别,即:(一)随所修行而达于究竟无余。(二)入真如,以入真如为究竟,如众流以归海为终极。(三)得无等果,无别果胜于此果。盖菩萨所修之行,所入之理,及所得之果,皆究竟而圆满。又据解深密经卷四载,波罗蜜多有五因缘,即无染著、无顾恋、无罪过、无分别、正回向等。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载,波罗蜜有十七义,如修习胜利、无所著、无所见、无患累等。据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载,有二十义,例如一切所知诸妙善法能到彼岸、于菩萨藏差别法门正安住义等。
有关此岸、彼岸之说,各家亦异。据大乘义章卷十二之六波罗蜜项载,即:(一)生死为此岸,究竟涅槃为彼岸。(二)生死涅槃有相为此岸,平等无相为彼岸。据大品经游意载,即:(一)小乘为此岸,大乘为彼岸。(二)魔为此岸,佛为彼岸。(三)世间为此岸,涅槃为彼岸。又谓成论师以有相为此岸,无相为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众惑为此岸,种智为彼岸。
依诸经论而有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四波罗蜜等分别:(一)六波罗蜜,又作六度,为诸部般若经之说。指大乘菩萨所必须实践之六种修行。即:(1)布施波罗蜜,又作檀那(梵 da^na,巴同)波罗蜜、檀波罗蜜,谓全然施惠。(2)持戒波罗蜜,又作尸罗(梵 s/i^la)波罗蜜,谓全然持守教团之戒律。(3)忍辱波罗蜜,又作羼提(梵 ks!a^nti)波罗蜜,谓全然忍耐之意。(4)精进波罗蜜,又作毗梨耶(梵 vi^rya)波罗蜜,谓全然努力之意。(5)禅定波罗蜜,又作禅那(梵 dhya^na)波罗蜜,谓心全然处于一境。(6)智慧波罗蜜,又作般若(梵 prajn~a^)波罗蜜、慧波罗蜜、明度、明度无极,谓圆满之智慧,系超越人类理性之无分别之智慧;依此则能行布施而完成布施波罗蜜,乃至修禅定而完成禅定波罗蜜,故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本,而称诸佛之母。
(二)十波罗蜜,又作十度、十胜行,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等之说。六波罗蜜加如下之四波罗蜜,则为十波罗蜜,即:(1)方便波罗蜜,又作沤波耶(梵 upa^ya)波罗蜜,指救济众生之巧妙方法。(2)愿波罗蜜,又作钵罗尼陀那(梵 praN!idha^na)波罗蜜,谓得智慧(即菩提)后,救济众生的殊胜之愿。(3)力波罗蜜,又作波罗(梵 bala)波罗蜜,谓能正确判断所修所行的全然之能力。(4)智波罗蜜,又作若那(梵 jn~a^na)波罗蜜,谓享受菩提之乐,并教导众生得全然之智慧。
(三)四波罗蜜,为胜鬘经颠倒真实章等之说。即:(1)常波罗蜜,谓全然永远性之波罗蜜。(2)乐波罗蜜,谓全然安稳性之波罗蜜。(3)我波罗蜜,谓全然主体性之波罗蜜。(4)净波罗蜜,谓全然清纯性之波罗蜜等,乃具足涅槃四种殊胜之特质(四德)。
(四)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称位于东南西北方之四菩萨为四波罗蜜,即东方之金刚波罗蜜、南方之宝波罗蜜、西方之法波罗蜜、北方之业波罗蜜等。此外,南传之巴利语典籍,如所行藏(巴 Cariya^pit!aka)、佛种姓(巴Buddhavam!sa)、法句经注(巴 Dhammapadat!t!hakatha^)等,亦立十波罗蜜,即布施波罗蜜、持戒(巴 si^la)波罗蜜、出离(巴 nekkhamma)波罗蜜、般若(巴 pan~n~a^)波罗蜜、精进(巴 viriya)波罗蜜、忍辱(巴 khanti)波罗蜜、真谛(巴 sacca)波罗蜜、决意(巴 adhit!t!ha^na)波罗蜜、慈(巴 metta^)波罗蜜、舍(巴 upekkha^)波罗蜜等。(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华严经离世间品、大智度论卷五十三、俱舍论卷十八、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大慧度经宗要、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一(智顗)、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上(良贲)、般若波罗蜜多经赞)p3445 FROM:【佛光大辞典】
==========
e,【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1,什么是[福]?什么是[智]?以及[福][智]之间的关系
云何为[福]。云何为[智]。
谓略说[福]即是三种波罗蜜多。一[施]波罗蜜多。二[戒]波罗蜜多。三[忍]波罗蜜多。
[智]唯一种波罗蜜多。谓[慧]波罗蜜多。
[精进][静虑]波罗蜜多应知通二分。一者[福分]。二者[智分]。
若依[精进]修行[布施]。受护[净戒]。及修[慈]等[四种无量]。
如是等类所有精进名为[福分]。
若依[精进]习[闻][思][修]所成[三慧]。修[蕴]善巧修[界]善巧。修[处]善巧修[缘起]善巧。修[处][非处]善巧。修能观察。 [苦]为真苦[集]为真集。 [灭]为真灭[道]为真道。及于一切[善][不善]法有[罪][无罪]。若劣若胜。若黑若白。并广分别缘生法中。皆能如实思择观察。
如是等类所有精进名为[智分]。
若依[静虑]修习[慈]等[四种无量]。如是等类所有静虑名为[福分]。
若依[静虑]能修如前精进中说[蕴]善巧等。如是等类所有[静虑]名为[智分]。
如是[福][智]略有六种。一一分别应知无量。
云何[福因]。云何[智因]。
略说应知福因智因总有三种。
一者于[福]于[智]能[得]能[住]能[增长欲]。
二者于[福]于[智]善能随顺[无违背缘]。
三者于[福]于[智]先已串习。
此中随顺[无违背缘]者。谓[颠倒缘不现在前不会遇性]。 [不颠倒缘正现在前正会遇性]。
若遇恶友倒说福智。或倒作意颠倒而取。名[颠倒缘现前会遇]。与此相违所有白品当知名为[不颠倒缘现前会遇]。
若于[福][智]能[得]能[住]。及能[增长勤修习][障远离不起]。当知是名[无违背缘]。
若诸菩萨于此三种[福][智]因中。随有所阙当知不能生福生智。
云何[福果]。云何[智果]。
谓诸菩萨依止福故虽复长时流转生死。不为极苦之所损恼。又随所欲能摄众生为作义利。依止智故所摄受福是正非邪。又能起作种种无量善巧事业。乃至究竟当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略说[福果][智果]。如其所应当知四种品类差别复有无量。
应知此中若[异熟体]。若[异熟因]。若[异熟果]。如是一切皆依于[福]从[福]所生。 [福]复依[智]从[智]所起。是故二种于证无上正等菩提虽俱是胜。而于其中[福]为最胜[智]为无上。若诸菩萨于福于智随阙一种。决定不能证于无上正等 菩提。是名[菩萨因摄果摄自利利他]。——
帖子详见:云何为[福]?云何为[智]? ~ 瑜伽师地论
学习注:由经文可知,福慧圆满才能成佛。
福报是累世对布施众生(财施法施无畏施)的回馈,是一种累世的互动关系
因为过去世和众生结善缘,所以这些被布施的众生第八识就存在回馈的种子,善缘的种子
这些众生不是只有在人道,还可能遍布六道,所以菩萨和天人与鬼神都会帮助这个布施者
所以这个布施者,今生就能够事事顺利,这就是有福报的人——帖子详见:
[略说]福德的因果原理
========
e--2,有福德的好处:
1,由上面经文可知,有福德有智慧才能成佛,是成佛两个必须的要件。
要超越业力解脱轮回,就该靠佛力而往生
可是靠佛力往生,要有条件
就是信愿行和净业三福,至少临命终一念念佛
可是临命终能否一念念佛的因素,在于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
善根福德因缘决定是否业力现前干扰正念,还是阿弥陀佛现前加持
问题就是在于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也是佛陀强调净业三福的关系
学习注:
【三福】
指往生极乐净土者所修之三种净业;此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净业正因。即:
(一)世福,又作世善。为世俗本来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
(二)戒福,又作戒善。为佛出世所定之戒法,包括人、天、声闻、菩萨所受持之三归、五戒乃至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等。其中,或具受或不具受;或具持或不具持,但皆回向,必能往生。
(三)行福,又作行善。为凡夫起大乘心,自行化他所具之善根,即发大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开智慧、厌苦欣涅槃)、劝进行者(劝人舍恶,向涅槃道)、发愿往生净土等。(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观经散善义、观经序分义、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中(元照))p647
FROM:【佛光大辞典】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9 23:1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3,关于[福德][智慧]的相关原理:
福从何来?
祸福皆从因果而来
断恶修善,自有福
端正行为风俗,修正错误,自有福
反之,得祸
慧从何来?
智慧从正确的知见而来
佛陀教导的就是法界中最正确的知见
按照佛陀的教导,就能增长智慧
所以大家要多读经,了解经义,就能增长智慧
反之,就造就[邪见]和[愚痴]
顺逆无碍是[真福]
破相见真是[真智]
示众正途[真功德]
学习注:以上,善知识清清楚楚教导了[福][智]的来源,以及甚深[福][智]的修行方向,我们依教奉行就好。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不论今生有钱没钱有权没权,
没钱没权的想要有钱有权,有钱有权的想要更有钱更有权
世间人都为自己的名利和生活而烦恼,欲望永无止尽
以佛法的法界实相的来看,这样众生就无法解脱轮回
不过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所以佛法会适应众生的情况
而提供许多方便法和功德法,适度引导,
让众生明白因果,并且依靠学佛而转化业力,逐渐明白实相
学习注:末学理解,以上是功德法门的基本原理,是佛菩萨的无限慈悲善巧!深深感恩!
以佛法的因果来看,众生如果福德不俱足,就算有智慧有能力,还是没有福报
因为福报是累世对布施众生(财施法施无畏施)的回馈,是一种累世的互动关系
因为过去世和众生结善缘,所以这些被布施的众生第八识就存在回馈的种子,善缘的种子
这些众生不是只有在人道,还可能遍布六道,所以菩萨和天人与鬼神都会帮助这个布施者
所以这个布施者,今生就能够事事顺利,这就是有福报的人
相反来说,如果一个人过去世广结恶缘,那今生不顺利的事情一定很多
因为六道中,除了地狱道的众生没办法,其余的都会想找这个人的麻烦,所以事事不顺
(世间智慧的因果则是另一个方向,这边先不讨论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虽然有世间智慧和能力,但是不见得有福报,例如怀才不遇
而有些人虽然不是很有智慧或能力,可是却能步步高升,享有福报
但是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总认为不合理,认为那些人是靠吹捧,不是靠实力,怨天尤人
其实反观那些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不懂世俗应对,人缘关系并不良好
所以古人说以和为贵,广结善缘是非常有道理的,影响生生世世
上面讲这么多,就是福报的原理
学习注:以上是福报的原理。
e--3-3,
信佛念佛能有福慧和功德的原理
常听到:信佛就会有饭吃?念佛就能活?
(一般众生大概能想到的就是吃和活,所以往往就无法超越这样的生活和人生以及轮回
其实吃和活不是问题,有智慧的人而是应该先弄清楚该怎么吃和怎么活)
一般人或不懂的人因为不明白,所以往往就会对信佛或学佛的人嗤之以鼻,或嘲笑或嘲弄,或咒骂或毁谤
就是不明白什么是信佛?什么是福报?什么是功德?
不明白这些的表相和原理?所以,随凡夫思维或恶习,就会有一些负面的反应
其实不只针对信佛这件事如此,对任何事情不也往往如此?这就是凡夫的恶性
就算同样都是佛弟子,也常因为所学不同,领悟不同,次第不同,而相互怀疑争论和毁谤
其实,一切人事物都有其外表的各种现象和其内在的原理内涵,这也就是佛法上讲的一切法和其法性
这些道理在讲般若智慧和教导实修菩萨的佛经中都会经常提到
例如:知众生心,知众生性,法性,佛性,菩萨性
只有真正实修到这个次第的菩萨行者才能逐渐明白和体会经中的道理
而一般众生或甚至佛弟子的怀疑或毁谤,虽有其各自因果,
但是其实这也是很一般和常见的,因为凡夫性就是如此,
所以经上说众生常因此流转无法解脱,除非自己能忏悔,并且遇到智者解说和教导
在这娑婆世界,众生愚痴无智,所以人生中常会遇到种种负面想法和事情的障碍或干扰
真正的佛子如果真要学佛,那就应该站在佛的智慧的角度来看事情,就不会堕入种种世间纷争和人生迷惘中
例如:一般人常因为感情就业伴侣经济疾病财物,或世界性灾难,而活在恐惧和彷徨之中
如果您相信六道轮回和佛法的智慧,就能展开您的眼界和心界,
就能重新思考和决定您的未来,就能逐渐脱离凡俗的痛苦和束缚
回说:信佛念佛能有福慧和功德的原理
其实刚刚已经讲完了,如果能信佛,能以佛法的智慧去看世间,
自然就能放下争执和执着,远离冲突和纷争,就能避免灾难和不幸,
自然就能广结善缘,福至心灵,得道多助,事事顺利
而这些福慧的实证,就是功德的相貌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0 16:4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5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4,如何能得[福]?
e--4-1,世间或宗教或佛法上[得福]的方法:
一般增长福德的事情就是多做一些世间的好事
例如,捐善款利益地方医疗文化各项建设,或照顾孤苦老人病患儿童
如果以宗教来看,还可以超度鬼神亡灵,戒除杀生,广行放生
如果以佛法来看,念佛持咒拜佛诵经,增上一切佛法,都可以增长福德和智慧,方法很多
以您的情况来看,
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佛号]和[药师经][药师咒]都可以增上工作上的福慧
药师佛的法门就是增长现世世间福报和智慧的法门
[放生]也是药师经教导的一项重点,对于救命和与药师法相应都很重要
念楞严咒,或者文殊菩萨名号也都能增长智慧,其实任何经咒都行
优婆塞戒经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节录如下~
若父丧己。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
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
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
畜生人中。亦复如是。
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
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
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
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
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
何以故。生处尔故。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食血污呕吐涕唾。
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
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
若有祀祠。谁是受者。随其祠处。而为受者。
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
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
学习注:施食饿鬼能得福,主要是因为施主有慈悲心,施食树神以及河泉井等鬼神,让众生生欢喜心,所以,鬼神众生就会感恩守护。
因此,实修者要随时念佛持咒慈悲施食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这也是在增上自己的慈悲心和广结善缘,是自利利他的好事。
以[光明心]做施食效果会更好,这是因为[光明]心量无限
这样的施食或超度才会更好,才是与[佛心相印],普照众生
施食很简单,只是论坛上的众生想的太复杂了
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心法]
以[心法]持咒施食,不需要实际的食品,连水都可以省了
因为[持咒]本来就可以满足一切,这就是心法次第,心量就可满足
当然,如果要用食品或水也行
什么才是真正的施食,就是让众生清净无染光明自在解脱
要达成这个目标就是要用心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光明心导引的方法
而不是用什么食物让众生吃饱
所以随时入光明心普照众生就是最好的施食
用光明心与佛相印,融合佛力光明普照众生,这样就是最好的施食
这就是心法次第与一般表相施食的不同——帖子详见:[施食心要]施食根本心法 ~ 光明心和观想的区别和联系
趁此因缘,学习其他施食相关帖子:
多施食 ~ 护法会变多,身体变健康,家庭会和乐,事业顺利,夫妻感情变好不吵架
[施食心要]施食根本心法 ~ 光明心和观想的区别和联系
[问答]施食和功力问题
[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放生,超度,回向]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略说]以光明心法来[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施食][超度]
[问答]为什么要施食? 如何施食?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1 23:2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4,如何能得[福]?
e--4-3, 供养供给[如法比丘]能[得福]:
于我法中。为求福德涅槃道故。应当供养供给[如法比丘] ~ 大方等大集经
佛言大王。(佛陀告诉大王)
于当来世诸国土中有信心[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印度四种阶级种姓)。为供给供养如法比丘因缘故。若造[伽蓝](寺院之通称)静处。或[阿兰若处](远离热闹的清净处)起立房堂。施与如法比丘。或舍田宅园林奴婢种种所须资生杂物乃至汤药。以如是供养因缘故。彼诸施主于当来世。或生刹利婆罗门大姓等家。六欲诸天乃至有顶。或生他方净佛世界值佛闻法。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复有人于我法中。为求福德涅槃道故。应当供养供给[如法比丘]。
尔时[频婆娑罗王]白佛言。
世尊。是诸比丘虽犯破戒初相。然未盗僧物。如是之人。云何不得与如法比丘同共住止同饮食衣服等和合受用。
佛言大王。
我今问汝。随汝意答。若王眷属大臣宰相。犯王国法造种种罪。唯不合死有刑流者。如是之人。王若设会歌舞作乐大集之时。得在会次同受饮食共欢乐不。
王白佛言。
世尊。如是之人尚不欲见。何况得在会所同受欢乐。
尔时佛告王言
大王。若有[富伽罗](附注:有情众生)具造诸恶。于三恶趣不能勉离。如是之人受他田宅园林象马车牛资生之具。如此之人非佛弟子。非沙门非释子。于三世佛法中是大罪人。不得与行法比丘乃至和合少时共住同受衣服卧具饮食汤药。
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及聚落主等。见破戒人与持法比丘同住共受衣服等物而不駈遣。彼刹利等。是三世诸佛正法之中为大罪人。
如是刹利婆罗门等。若不駈摈彼恶比丘。虽复更修功德种种布施。欲免此罪终不能灭。要必当堕阿鼻地狱。
是故大王。若有欲得自利利他者。于彼破戒人所不应拥护。何以故。若有供养彼恶比丘。失人天善根断三宝种堕诸恶趣。
若[刹利][婆罗门]等。拥护[行法比丘]。不令彼恶比丘与共同住和合受用衣服饮食。是刹利等虽不布施修余功德。即是三世诸佛之大檀越。能持三世诸佛正法。是人命终生于他方净佛国土。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大王。汝等[刹利][婆罗门]等。应当拥护供养供给[行法比丘]。乃至法欲灭时所有[如法比丘]。应当拥护供养供给。以是因缘能令三宝久住不灭。若不拥护[如法比丘]我法即灭。若法在世能令人天充满恶道减少。
王言世尊。
有何等人堪为知事守护僧物。供养供给如法比丘。
佛言大王。
有二种人堪持僧事守护僧物。何者为二。
一者具八解脱阿罗汉人。二者[须陀洹]等三果学人。此二种人堪知僧事供养众僧。
诸余比丘。或戒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为知僧事。
e--4-4, 三种善行能[得福]:
有三种福。
一[常施食]。 (附注:例如,赈灾济贫,或者施食鬼道)
二[僧坊舍]。 (附注:建造僧侣房舍)
三[行慈心]。 (附注:随时怀慈悲心救助众生)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帖子详见: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大宝积经
学习注:由以上经文教导可知,供养出家比丘能德福得涅槃,但有个前提,是要[供养]如法比丘。
末法时期,众生福德因缘下降,会出现各种乱象,也涉及到出家众,
对此,佛在经典中都早有预言,我们要明辨,要深入经藏来智慧对照,因为佛说的是最正确,是我们判断最可靠的标准。
趁此因缘学习相关帖子: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2 22:1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4-4, 三种善行能得福:
有三种福。
一[常施食]。 (附注:例如,赈灾济贫,或者施食鬼道)
二[僧坊舍]。 (附注:建造僧侣房舍)
三[行慈心]。 (附注:随时怀慈悲心救助众生)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帖子详见: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大宝积经
学习注:由以上经文教导可知,供养出家比丘能德福得涅槃,但有个前提,是要[供养]如法比丘。
末法时期,众生福德因缘下降,会出现各种乱象,也涉及到出家众,
对此,佛在经典中都早有预言,我们要明辨,要深入经藏来智慧对照,因为佛说的是最正确,是我们判断最可靠的标准。
继续学习相关帖子:
……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3 16:4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4-4, 三种善行能得福:
有三种福。
一[常施食]。 (附注:例如,赈灾济贫,或者施食鬼道)
二[僧坊舍]。 (附注:建造僧侣房舍)
三[行慈心]。 (附注:随时怀慈悲心救助众生)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帖子详见: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大宝积经
学习注:由以上经文教导可知,供养出家比丘能德福得涅槃,但有个前提,是要[供养]如法比丘。
末法时期,众生福德因缘下降,会出现各种乱象,也涉及到出家众,
对此,佛在经典中都早有预言,我们要明辨,要深入经藏来智慧对照,因为佛说的是最正确,是我们判断最可靠的标准。
继续学习相关帖子:
……
实义菩萨者。
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
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
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
其心坚固。怜愍一切。
口言柔濡。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
于自身所。不生轻想。
舒手惠施。无有禁固。
常乐修磨。利智慧刀。
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
善知方便调伏众生。
于大众所不生恐怖。
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
勤修精进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
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
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
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
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
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
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
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
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
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
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
乐赞人善为开涅槃。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
是名实义菩萨。
[法药]者。所谓若起淫欲应观不净。若起瞋恚应行慈心。若起愚痴应观十二因缘。于诸烦恼应正思惟。离于乐众舍我所有。
出家三事应当爱护。[三事]者。所谓1[持戒清净]。2[其心调伏]。3[入定不乱]。
佛陀开出的法药,佛弟子真正服用,生死烦恼之病才能好。
什么是[阿兰若比丘]? [阿兰若法]? (如何修寂静禅定?)
学习注1:
彼比丘若欲至[阿兰若处]。应当思惟八法。何等八。
一者[我当舍身]。(附注:修行寂静禅定,首先一定要破除我身的执着,即金刚经讲的我相人相)
二者[应当舍命]。(附注:再来就是破除我命的执着,就是金刚经的寿者相,圆觉经的寿命相)
三者[当舍利养]。(附注:再来就是舍掉一切物质欲望需求)
四者[离于一切所爱乐处]。(附注:再来就是舍掉一切感官觉受贪着)
五者[于山间死当如鹿死]。(附注:这一样是破除我命)
六者[阿兰若处当受阿兰若行]。(附注:在寂静处要真正让内心寂静清净,表里如一)
七者[当以法自活]。(附注:思维佛法禅观而活,不是像凡夫靠饮食而活)
八者[非以烦恼自活]。(附注:不是像凡夫整天烦恼物质欲望而活)
迦叶。是名八法。
阿兰若比丘所应思惟。思惟已当至阿兰若处。
相由心生。经常按照上述教导思惟,并发心去做,才能逐渐实修达成这八法,真正到达身心清净的阿兰若寂静处
学习注2:
心无染着亦不生瞋。[摄护根门][谛视一寻][调伏其心]。[本所思法][不令离心]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令弟子再次学习上面的教导,弟子一定好好按照佛陀教导的方法来实修摄心,令心清净,这样才能真正与佛心相应相印。
由阅读知道经文的意思之后,还要透过实修来真正改变自己的心性,进而了解其中蕴含的法性原理,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和众生真正解脱。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4 23:5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5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4-4, 三种善行能得福:
有三种福。
一[常施食]。 (附注:例如,赈灾济贫,或者施食鬼道)
二[僧坊舍]。 (附注:建造僧侣房舍)
三[行慈心]。 (附注:随时怀慈悲心救助众生)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帖子详见: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大宝积经
学习注:由以上经文教导可知,供养出家比丘能德福得涅槃,但有个前提,是要[供养]如法比丘。
末法时期,众生福德因缘下降,会出现各种乱象,也涉及到出家众,
对此,佛在经典中都早有预言,我们要明辨,要深入经藏来智慧对照,因为佛说的是最正确,是我们判断最可靠的标准。
继续学习相关帖子:
……
本篇后面会提到[营事比丘]该如何正确的处理三宝物,以及果报,
这相当重要,和在家居士也息息相关
深深赞叹佛陀的智慧,也深深感恩佛陀的慈悲,深入经藏,才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佛所说是法界中最正确的。
学习注:
尔时佛告迦叶。所言[比丘]。(附注:所谓比丘,如下)
比丘者能破烦恼故名[比丘]。
出家僧代表的是清净,没有烦恼才能清净,而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有种种妄念产生的虚妄相,
出家在家,都要学习佛陀的般若智慧破除四相,才能最终破除烦恼。深深感恩佛陀慈悲教导!
这边分享大般涅槃经的教导,说明了生死烦恼的根源在于着相,
迦叶。是故[出家比丘]身服袈裟时。若未得沙门果者。应以八法敬重袈裟。何等八。
于身袈裟。
应起塔想。
世尊想。
寂灭想。
慈想。
敬如佛想。
惭想。
愧想。
令我来世离贪恚痴具沙门法想。
如果不深入经藏实修,不知道表相底下的甚深心法心要,就无法与佛心相应相印,无法真正承继和传承正法,
无论在家出家,因果都真实不虚,作恶犯戒,都必然有相应果报,所以,都要真正遵照佛陀的教导【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才是解脱之道。
深深忏悔自己累世及今生破戒造恶的罪业,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5 20:1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5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4-4, 三种善行能得福:
有三种福。
一[常施食]。 (附注:例如,赈灾济贫,或者施食鬼道)
二[僧坊舍]。 (附注:建造僧侣房舍)
三[行慈心]。 (附注:随时怀慈悲心救助众生)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帖子详见: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大宝积经
学习注:由以上经文教导可知,供养出家比丘能德福得涅槃,但有个前提,是要[供养]如法比丘。
末法时期,众生福德因缘下降,会出现各种乱象,也涉及到出家众,
对此,佛在经典中都早有预言,我们要明辨,要深入经藏来智慧对照,因为佛说的是最正确,是我们判断最可靠的标准。
继续学习相关帖子:
……
复次迦叶。
何谓[实行沙门]。
有一沙门。不贪身命。何况利养。闻诸法[空][无相][无愿]。心达随顺如所说行。不为涅槃而修[梵行]。何况[三界]。尚不乐起[空][无我]见。何况[我]见[众生][人]见。离依止法而求解脱一切烦恼。见一切诸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而[自依止]亦[不依他]。
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
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贪着[音声][言说]。
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
而于诸法[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着[涅槃]。
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不见有缚][不求解脱]。是名[实行沙门]。
(附注:这就是不堕入[空][有]两边,明白[不二]实义的沙门)
这段告诉我们实义沙门的相貌和修持方法,实证不二智慧,才能成就实义沙门。基本的修持方法,
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附注:以下佛陀举种种例子说明,不论多读诵经或多闻,如果自己不能自利断除烦恼,都不是真实修持的人)
譬如有人漂没大水渴乏而死。
如是迦叶。有诸沙门多读诵经。而不能止贪恚痴渴。法水漂没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譬如药师持药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疗治。
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不能自利。
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适为药所害。
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不净中不可复着。
如是多闻贪着利养。便不复能利益天人。
譬如死人着金璎珞。
多闻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如长者子剪除爪甲。净自洗浴涂赤栴檀。着新白衣头着华鬘中外相称。
如是迦叶。多闻持戒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学习的佛法,先要用来修正自己,断除烦恼,这才是真实修持,也才能真正教导他人。
要多闻,也要实修做到,这样才能真正自利利他!自勉!
何谓真出家 ~ 维摩诘经
何谓菩萨出家 ~ 大庄严法门经
学习注:真正的出家,不只是表相上剃除须发穿着袈裟,而应该符合经中讲到的心法心要,才是真出家。
佛法就是心法,经中教导的心法心要很重要,这正是实际要传承的,是正法的法脉,
如果只是注重表相,正法就会渐渐隐没,变为像法或末法,这是真正的佛子要清楚的。
深入经藏实修与佛心相印,是真正有志解脱成佛度众的佛子的必修,因为,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5 20:1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4-4, 三种善行能得福:
有三种福。
一[常施食]。 (附注:例如,赈灾济贫,或者施食鬼道)
二[僧坊舍]。 (附注:建造僧侣房舍)
三[行慈心]。 (附注:随时怀慈悲心救助众生)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帖子详见: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大宝积经
学习注:由以上经文教导可知,供养出家比丘能德福得涅槃,但有个前提,是要[供养]如法比丘。
末法时期,众生福德因缘下降,会出现各种乱象,也涉及到出家众,
对此,佛在经典中都早有预言,我们要明辨,要深入经藏来智慧对照,因为佛说的是最正确,是我们判断最可靠的标准。
继续学习相关帖子:
学习注:
学习上述佛经教导,心中很感动,佛菩萨的正见思维完全不同于凡夫众生,要多学习佛菩萨的观念来转化自己的凡夫观念,多接受正知见的熏陶
佛菩萨来世间,就是为众生示现如何出离轮回的。佛菩萨走的路,就是我们要紧紧跟随走的路。
学习注1:
一切壮无过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
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
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
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
帖中这段教导,正说明了「万法唯心」的道理,
成佛还是轮回,都离不开心的作用。关键在于是正向心念起作用,还是负面心念起作用。
六道轮回不是谁规定的
就像水往低处流,这是地心引力的作用
同样的,六道轮回是众生心念的作用,是一种物以类聚结合而成的共业念力作用
如果每天念念都是六道中的俗世,就会在六道中轮回
例如
满脑贪瞋痴,就会堕入恶道中
善恶参半,就可能投胎入人间
杀生或罪大恶极就容易堕入地狱
淫念炽盛就容易堕入畜生道
贪心吝啬就容易堕入饿鬼道
慈心善良就容易往生善道,如天上或人间富家
学习正法修行就容易生天或往生净土甚至解脱轮回
一切都是念头的作用,
什么样的念头和行为,就产生相对应的后果
一切都是众生自作自受,
所以,自己应该为自己现在承担的后果负责,不应该再抱怨
如果想转好,那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
学习正确的观念和正确的行为
这样就能:如是因,如是果
就能善有善报
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原理
不同的知见观念和行为,就会造成六道中众生不同的轮回结果
就像世俗山水百川大海,各式各样,错综复杂
众生如果天天执着在世俗名利是非,那就不可能解脱轮回
就会因为自己念力的作用,和同样念头的众生物以类聚,
交织成复杂的共业因果,共业念力的纠缠下,那就很难挣脱
想解脱,就要靠自己放下执着
所以,一切因果都是自己造成的
想改变,那也是要靠自己,怨不得别人
所以,佛法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其实[生命]并没有终结,只有两种情况,就是一直轮回或超越轮回,所以佛经上说实相不生不灭,非生非灭
生命轮回是由[心念]所主宰,如果我们的心念被外相所左右,那就会陷入[心][相]牵扯共业的轮回之中
因为心念是相的制造者,相由心生,但是心又受到外相影响而迷惑,所以形成滚雪球般的巨大谜团,变成累世轮回
因此,想要解脱轮回,不再生生世世被现象所困惑或因为轮回而痛苦,
那就要自己超越外相,让心念导向真实,这样心念就会成就正向的作用
心念的正向作用和负面作用都一样强大
如果[负面心念]主宰自己,那就变成累世轮回的强大业力
如果[正向心念]光明自己,那就会变成佛菩萨同等的威力——帖子详见:[生命]和[心念]的原理
学习注2:
一切众香莫过栴檀,其香无量,香价贵于阎浮提金;
又疗人病,人有中毒,头痛体热,磨栴檀屑以涂其上,若以服之,病即除愈,一切众生莫不愿得。有人大得栴檀香树,束薪卖之,无买之者。
佛在世时所说经法,令人得道,无不度者;般泥洹后,十二部经留在世间,动有卷数,无人视者,亦如栴檀束薪卖之,无有买之者也。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5 20:2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4-4, 三种善行能得福:
有三种福。
一[常施食]。 (附注:例如,赈灾济贫,或者施食鬼道)
二[僧坊舍]。 (附注:建造僧侣房舍)
三[行慈心]。 (附注:随时怀慈悲心救助众生)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帖子详见: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大宝积经
学习注:由以上经文教导可知,供养出家比丘能德福得涅槃,但有个前提,是要[供养]如法比丘。
末法时期,众生福德因缘下降,会出现各种乱象,也涉及到出家众,
对此,佛在经典中都早有预言,我们要明辨,要深入经藏来智慧对照,因为佛说的是最正确,是我们判断最可靠的标准。
继续学习相关帖子:
学习注:
迦叶。譬如咽塞病即能断命。如是迦叶。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断于[智慧命]。
譬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迦叶。[随心所著][应当求解]。
经中明确教导,[我见]能截断众生法身慧命,足见错误的知见和习气惯性,负面影响的巨大。
所以,真要让自己随时念佛,融入无垠的法界光明,来消融我执,才能逐渐走向解脱。
虽然累世积习厚重,但是有做就有机会,只要多练习随时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能逐渐转凡心为佛心。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6 17:0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78楼—80楼,合计用时约3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舍利弗。若闻是经心信欢喜。即得无量无边福德。若闻不信心不喜乐。即得无量无边重罪。舍利弗。当知是人名为破戒比丘。若增上慢不净说法者。
舍利弗。若人违逆如是教者。世世所生常盲无目。
学习注:心与正法相应,自然感召无量无边福德;心与邪法相应,不信心不喜乐正法,也必然感召无量无边重罪,无法解脱。此之谓:祸福无门,唯心自召。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无量福德庄严]。何谓为四。
以清净心而行法施。
(附注:法布施的时候,如果心不清净,往往贡高我慢形成诤辩,所以心清净,才能真正适应众生利益众生)
于破戒人生大悲心。
(附注:对于破戒者心生大悲,能善诱导)
于诸众生中称扬赞叹菩提之心。
(附注:就是称赞大乘菩提,因为经云~[大乘]意[无量],所以福德无量)
于诸下劣修习忍辱。
(附注:众生根器不同,行菩萨道的过程中,会遇到下劣根器者恶言相向或者甚至毁谤伤害,菩萨行者应该修习忍辱,于心不动,这样才能增上福德)
迦叶。是为[菩萨有四无量福德庄严]。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7 17:0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学习注1:深深感恩佛陀慈悲讲法,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节录!
学生惭愧,这么好的经文,以前看了和没看似的,业障实在太重了。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今天再次重新学习,感受到深深的法喜,也发心要修学[集一切福德三昧]
经典中都是无上宝,就等待我们用心发掘,一分用心一分收获,深入经藏福不唐捐,深入经藏智慧入海。深深感恩!阿弥陀佛
学习注2:
文殊师利言。菩萨摩诃萨有四住处。何等四。
所谓菩萨不住身命及诸利养。尊重赞叹住空无相无愿三昧。
不住声闻缘觉正位。
悕望佛智及无碍辩。而无贡高妄想分别。亦不执着如是住处。
是菩萨住解脱一切所有众生。不住我人众生寿命及与丈夫。
学习到这段教导的时候,内心深深的欢喜赞叹,菩萨摩诃萨四住处,是多么的庄严崇高,
深深感恩佛陀慈悲教导,弟子发愿要好好实修,向着菩萨摩诃萨四住处努力!
学习注3:
「菩萨」必须是有感的,能感动、也能感动人的,主动发心的,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
最被华人所信仰的代表就是「寻声救苦」、「倒驾慈航」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从世俗对「观世音菩萨」称号的加冕上,就能看出世人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任、感恩和崇敬——帖子详见:「觉有情」
诚如善知识慈悲教导的,想到观世音菩萨,世人一般就会自然而然想到大慈大悲,那究竟怎样是「大慈大悲」呢?其实经中早有答案:
云何名为大慈大悲。
若于一切众生等。起平等心脱其苦恼。是名菩萨大慈大悲。
若生五道为诸众生。自舍己乐作如是念。是诸众生堕在邪道我当安止令住正道。是名菩萨大慈大悲。
==========
e--5,福报并不能解脱轮回, 不过可以是普渡众生和成佛的助缘
e--5—1,
佛弟子应该还要好好认清,福报并不能解脱轮回,
不过可以是普渡众生和成佛的助缘——帖子详见:[略说]福德的因果原理
e--5—2,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8 23:4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7,什么是[智](般若智慧)?
e-7-1,[六波罗蜜多] ~ 大般若经
善现。云何[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 [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自[如实观察][一切法性]。 [于诸法性][无取无着]。亦劝他[如实观察][一切法性]。 [于诸法性][无取无着]。持此善根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学习注:这段经文讲了大菩萨悲智双运,虽然种种方便度化众生但心[无所得]无所执着,不单自己[如实观察][一切法性]。 [于诸法性][无取无着],也劝导他人[如实观察][一切法性]。 [于诸法性][无取无着],并且不执着度众的善根,回向众生都能成佛,成就一切智智(佛智)。
关于上面经文中讲到的「法性」,请看「清净光明专辑」的相关教导,[无取无着]指的是不执著。
「法性」
相较于「正报」「有情众生」,法界中没有「第八识」的「器世间」,称为「依报」或「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都有「佛性」能成佛,相较于「有情众生」的「佛性」,「无情众生」则称「法性」
「一切法」可泛称「一切正法、非法和一切器世间的物、相」,或依照佛弟子根器而狭隘只称「一切正法」
所以,「法性」就是「一切法」的原理,就是包含一切正法非法的原理和一切器世间的特性
「有情众生」是主角,故称「正报」,「无情众生」「器世间」随「正报」而转变,故称「依报」
又因为「无情众生」、「器世间」有生灭性,且无「第八识」,所以,只有「有情众生」才成佛
「无情众生」、「器世间」因此称「法性」,不称「佛性」,因此称「依报」、不称「正报」
「法性本空」
所以,对「有情众生」来说,「佛性」才是成佛的关键,因此,「一切法」对「有情众生」来说,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虽有「法性」,「凡夫众生」因为对「器世间」(世俗)「一切法」的执着,所以,堕入轮回
但是,佛弟子若能明白「一切法」,明白「一切法性」,不堕入爱欲执着,就能因此成佛,故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凡夫众生」因为对一切世间相、世间法有所执着,所以堕入「六道轮回」
但是,修行者若能明白一切世间相、世间法、世间性,以及出世间法、性,而不执着,就是明白「法性空」,就能成佛
而修行者如何做到明白一切法、一切法性,又能做到「法性本空」呢?
这就像大学毕业生,可以继续修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可以回头教导小学生、中学生或高中生
就像爬楼梯回头看,能看清楚下面各个阶梯高低不同,往上爬就不再执着下面阶梯的问题
回头教导低次第众生,这就要明白「法」和「法性」,也就是佛经常讲的:要按照次第说法
而又同时转头进修硕、博士,不执着低次第的「法」和「法性」,这就是「毕竟空」,就是「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随众生因缘而生,随因缘灭,这就是「法性空」;
不过,不是因为「法性空」就不应该明白「法性」,反之,明白「法性」才能不执着一切法,才能解脱,并运用一切法普渡众生
凡夫常误解「空义」,所谓「空」,不是让自己不知不智不觉,而是应该不执着,而想「不执着」,那就要知智觉而后能放下
就像,当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就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就不会堕入世俗的执着中
这就是透过知、智、觉,而能放下世俗执着,能「空」掉世俗,所以,「空」不是不知不觉,而是「无执」
也就是说:不论轮回或成佛,都是因为法(世法和出世法)。执着世间法,就轮回,反之,学习佛法、出世间法,则解脱成佛
明白「法性」「众生性」,就不会堕入执着,就能成佛,而且还能依照「法性」「众生性」来依「次第法」普渡众生。
也因此,「法」只是因缘、依报,随缘生灭,「佛性」才是成佛的根本,所以称「法性」毕竟空,而「佛性」「常乐我净」。
因为「法」这个字涵义很广很深,所以,再次说明,以补先前的不足
除了之前所说,「法」这个字,可以再从「佛、法、僧」三宝和「法、报、化」三身来谈论
之前谈「法」和「法性」,是从「有情、无情」「正报、依报」和「广义(含狭义)」「因缘」的方向来谈
所以,广义上,「法」可以泛指一切物质、法门、方法(含法、非法),「法性」则是指物质或法门方法的原理特性
狭义来说,法则是指一切法门、方法(正法、邪法),甚至更狭义只指「正法」,而一般佛门所说的正法就是「佛法」
另外,之前说「法性空」,这是从「因缘」上来说,是针对有情成佛的佛性真常来说
因为「法」随「因缘」和「有情」而生灭,是客尘,不是主体,所以,佛经中有所谓的「法尘」和「法亦当舍」
因此,对有情来成佛来说「法性是空」,而「有情众生」的「佛性」才是「真常」
但是,如果从「实义」来说,佛陀在「楞严经」中说「因缘」只是方便说,这就是从「佛性」和「真常」上来看
而如果又从「法」本身来看,如果是指道理原理,那么,「法性」其实也是不会消失的,就是「原理」也是不生不灭的
如果从「佛、法、僧」三宝来看,
这个「法」,最最狭义上来说就是指「佛经」,佛经是物质,有生灭性,「成佛」要靠「佛经」
但是,扩大点来说,就是指佛陀讲过的话,或甚至十方世界都有佛传法,「成佛」靠的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传的佛经
所以,扩大来说,「法」是指意识型态上的法理道理和方法,而不是专指纸本上的文字,
所以,佛经上说任何人只要说的话或文字符合佛义就都是佛法,都能学习成佛,至此,「法」都还围绕着成佛打转
所以,更扩大来说,「法」是一切符合佛教法义的方法法门和原理,是知见观念,而不限于佛经和文字
所以,再扩大来说,就是之前讲的「广义法」,可以是一切,而「法性」就是一切的原理特性
所以,最后来说,「法」不再围绕成佛打转,而是应该说,明白一切法和一切法性,因为透澈原理而不执着,所以成佛
所以,方向上不太一样了,因为心量和眼界宽广了,思维的方向也不同了
所以,法其实不会消灭,因为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法常住,这样才正确,就像佛常住不灭,就像众生也没有真正的生或死
所以,从狭义上来看,全都有生灭,肉身佛、或佛经(法),或众生(僧侣),从狭义上看都有生灭
但是,从广义实义上来看,全都不生不灭,就是「佛性」和「法性」都不生不灭
另外,从「法、报、化」三身的「法身」来看,
从狭义来说,除了佛身,「佛经」表示佛的「法身」,佛经纸本有生灭性,这法身就变成也有生灭性,所以是狭义
广义来说,「法理、法义」才是佛的「法身」,这就又可以回到前面「佛法僧」那段的探讨,回到「法性」问题
所以,最终来说,「法身」就是「法理、法义」,就是「法性」,这也是不生不灭的,因为特性原理本来就存在,没有生灭问题
这点如果无法明白,想想「水往低处流」,这样就能明白,也就是佛法其实不会消失,所以,「法身」不生不灭
另外,清净后的「第八识」,就是「佛性」,才是真正「法身」,「佛性」真常,不生不灭,所以,「法身」也不生不灭
所以,最终来说,从法身来看,有情的佛性和法性原理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因为佛能通达一切法性
但是,这不是说「法性」就是「佛」(如果你要从法理上来说,也是正确的),差别在于「有情」
由上面可知,其实,佛经所说深浅不一,说明的角度也不同,都是为了破除众生执着,然后逐渐明白法性
详细经文,可自行参阅:大般涅槃经、密严经、大般若经、楞严经、瑜伽师地论(或解深密经)、楞伽经、大集经、大宝积经、菩萨善戒经...等大乘经典
以上补充说明,仅供参考
就像医生要明白每一种疾病的病因、原理特性
也了解每一种药物的特性原理,以及适用在哪种病症上
更要诊断清楚每一个病人的病症,才能知道用哪一种药物
同样的道理,佛菩萨能治烦恼众生病,能解救众生脱离轮回
所以,必须明白每一种烦恼的原因、因果原理、以及产生的病症现象,这就是知「烦恼性」
然后,也要了解对治每一种烦恼的解救方法,要清楚法门的原理与运用方法,这就是明白「法性」
最后,也要明白每一个众生(病人)的相异性、差异性,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这就是明白「众生性」
从原理来说,道理是守恒的,也就是「法性」是不生不灭的,也就是「常」
从「佛性」上来看,「佛性」才是「真常」,因为「佛性」也是「法性」的一种
「佛性」是针对「有情众生」能成佛来说,是针对「有情众生」的根本来说
所以,从「有情众生」成佛来看,「法」是生灭的,变异的,适应不同众生,所以,对「成佛」和「佛性」来说,「法」性是空,是「无常」
而且众生的「众生性」也是差别的、各不相同的、变异的,所以,「有情众生」才可以透过修行改变「众生性」,
才能从「凡夫性」转为「善性」、「菩萨性」,逐渐恢复「佛性」而成佛,由此观点来看,「众生性」也是「无常」的
如果再从原理和道理上来看「凡夫性」「善性」「菩萨性」「佛性」,这些特性都有一定的原理特性,也就是「常」
所以,从不同角度、次第、层次、根器上来看,「常」或「无常」,就会有不同看法
也因此,不同根器众生或不同修行次第的修行者,对于「常」或「无常」就会有不同看法,也经常有所争执或争论
而且,不同深浅次第的经论,对于「常」或「无常」,也有不同的教法或论述
最终,必须要修行者自己逐渐修行增上,才能逐渐明白这些原理,也就是真正弄清楚「法性」原理
《大方等大集经》(简称大集经):
是法性者。不变不易无作非作无住不住一切平等。等亦平等。不平等者亦复平等。无思无缘得正决定。于一切法无别无异。性相无碍犹如虚空。是名法性。
所以,佛经中虽说「法性空」,但是,又说「法性不生不灭无变异」,这都是依照不同面相,对众生做不同说法——帖子详见:「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法性则是指法界中一切相的原理特性,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一切法)的原理特性,
法性的法就是指一切,性则一样是指原理特性
为什么佛经中谈到法性呢?因为,佛经探讨六道轮回中或十法界中的一切事物原理,为众生解除疑惑和执着,所以为众生谈法性——帖子详见: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佛法有深有浅,用以适应不同次第和因缘的众生
「浅的」由一般所认为的佛法带领众生学习一些基础的佛法知识和修行方法
「深的」则由生活中的每个当下来领悟每一人事物的原理和关联,也就是「法性」和「众生性」
因此,今天藉由「我是歌手」这个电视节目,由一般凡夫生活中来探讨「法性」和「众生性」
在粗浅的佛法教导中,会区分「法」和「非法」,教导众生明辨正邪,断恶修善以消除「恶性」
明白了是非善恶,逐渐戒除恶习而能投生善道或天道,不再堕入三恶道
但是,在甚深的佛法中则更宽广无垠和升华,超越了一般世俗所认为的正邪是非对错,超越了一切对立,升华而契入「佛性」
因此,一切都是法,佛法不再局限于一般的表相认知,而是深入每个当下和一切原理特性
所以,「法性」就是指一切原理特性,而不再局限在什么是佛法和什么非佛法,而是一切都在佛法的范畴
明白了一切原理特性,心量更宽广无碍,不再执着各种表相,因此能超越六道的各种执着而成佛
除了「法性」,「众生性」就是众生的一切行为和心理特质
明白了「法性」和「众生性」,因此能明白一切相和众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能明白六道轮回的原理和现象
也更能随顺众生的特质和习气而给予不同的方便教导,引领众生学习佛法,普渡众生,解脱轮回——帖子详见:由「我是歌手」看生活中的「法性」和「众生性」--前言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19 22:3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本楼学习,合计用时约3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7,什么是[智](般若智慧)?
……
e-7-2,[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白佛言:「常说[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佛言:「得[第一义],度一切法到彼岸,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学习注1:关于[第一义]
修学佛法是有次第, 初学者先学[是非善恶], [断恶修善]
到了学习般若智慧的菩萨行者, 才学不分别[生死][是非][善恶], 就是所谓的[不二法门], [实相义], [第一义]
以甚深佛法来说, 既然没有生死善恶执着, 又怎会堕入生死和善恶之中呢? 当然也不会造恶.
会去造恶, 是因为有恶的习气, 既然已经脱离恶想, 怎会有恶习气去造恶呢? 这是真正的清净.——帖子详见:[探讨解析]以佛法般若实义回覆: 2012马雅预言世界末日
佛陀最终就是要众生明白这道理,要让众生都知道一切众生的佛性,无二无别,本自清净
这就是所谓的第一义,胜义,实相义
所以,楞严经,圆觉经,大般涅槃经,楞伽经,解深密经,密严经.....,或华严经法华经大集经.....,
佛陀在很多经上都在讲这同一个道理,只是透过不同的方向方式或修行方法来解说,例如,体,相,用
如果明白这道理,很多佛经自然就能看懂,没有障碍——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12楼
实证第一义,即佛性(显露智慧法身),才能真正成佛,至生死彼岸。实修方法可参考:清净光明休息室、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学习注2:关于[无所得]须菩提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云何当得一切种智?」
「须菩提![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无所得]。」
上述教导和[[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25楼 ]善知识所教导的是相同道理:
不论是外道或者佛弟子,
一般修行的方式,[[以究竟来说]],大都是错误的
因为大都追求一个表相,例如:神通或者财富或禅定或某种工夫或实证
其实真正的实修,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清净,越放下,越没有执著
没有任何沾粘在欲望或恐惧或痛苦或表相上,也不是脱离现实定在某处上
就是心经讲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就是不二
所以,无论这世间,或这身体,或家人,或一切任何事物,
或念头,都无法障碍心的清净,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无漏神通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20 23:5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本楼学习,合计2小时以上)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7,什么是[智](般若智慧)?
……
e-7-2,[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学习注3:
「复次,须菩提!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用是[般若波罗蜜]得度彼岸,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关于「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有几种面相的意义,就是「首楞严三昧」,就是「般若实相智慧」,就是「佛性」
「首楞严三昧」指功用、功能、状态,「般若实相智慧」则是指通达一切事相与原理的真实智慧,「佛性」则是指清净光明的本体
透过学习「首楞严三昧」,我们可以学习契入这些功用与状态
透过学习「般若实相智慧」,我们可以逐渐实证通达一切的智慧
透过认识「佛性」,我们可以学习逐渐契入清净光明的本体
当我们逐渐学习佛经中的正知见(佛陀的解脱智慧,对世俗的正确看法和观念),我们就可以逐渐提升智慧
藉由观念的改变和提升,并逐渐学习操作的方式与观行而契入光明的状态,而逐渐恢复清净光明的本体-「佛性」
这样,我们就能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与恐怖,就能究竟解脱而契入涅槃——帖子详见:「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去。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关于彼岸
佛在经上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如果是有漏的(无法三轮体空)就不是波罗蜜(究竟圆满到达彼岸)
因为[一切方便义的功德]都是为了逐渐让众生恢复原有圆满佛性, 究竟到达彼岸(原本平等无差别的圆满佛性)—— [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
学习注4:
「复次,须菩提!分别筹量破坏一切法乃至微尘,是中不得坚实,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透过智慧观照,知道一切法乃至一切微尘,根本上没有坚固的实体,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所成,促成的力量就是念力,详见帖子:[佛法科学观] 引力与念力
现代人只要有点科学概念都知道~"星球之间有引力"
行星绕着恒星形成星系, 而恒星也不是不会动, 不同星系又互相牵动, 形成银河系
然后, 不同银河, 又相互影响, 形成宇宙, 就是佛法中讲的无量法界
不仅星球之间有引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质都有重力, 就是和地球之间的引力
人体的细胞, 或各种物质, 也都是由[分子]组成, 分子彼此吸引, 就像银河系
因为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 也是个小宇宙, 又是由许多小星系组成
除了, 分子, 原子, 电子, 中子, 质子, 最近科学发现越来越多什么子的
这些互相吸引绕来绕去, 就像星系, .... 详细情况, 请自己上网查询
人体组成,就像星系, 就像银河, 就像宇宙,
这应该也是现代知识份子都有的科学概念
讲这么多, 总之, 一切的秘密就在于[引力]
除了科学所讲的[万有引力], 佛教讲的就是[念力]
因为众生各自的念力,
所以吸引[四大](地水火风四种基础特性物质), 而形成众生各自的身体,
因为群众的念力, 所以形成[依报][器世间](物质世间,山河大地海洋), 形成[六道]各自的世界,
一个六道世界, 组成相对等的银河, 众多六道世界, 形成无量法界, 大致情形就是这样,
但是实际量化对等关系我并不清楚(佛经上好像有记载,记得有看过), 因为我还没成佛
不过, 观念上就是如此
所以重点在于[念力],
如果愚痴无明, 这[念力]就是[欲望执着力],
如果是[佛菩萨] , 就是[无碍的自在神通力]
众生因为对物质和生命有很深的执着欲望, 念念都是世间的生活, 所以念念都无法摆脱,
因此, 就算今生死亡,暂时脱离肉体束缚, 一样因为习惯性执着念力的关系,
又再次和种种缘分执着相吸引而聚合成为再一次拥有肉体的生命型态
所谓的恶业, 也是因为对物质执着深重,才会造恶, 引力非常沉重, 才会变成三恶道众生 ,
如果欲望比较低, 就容易飞升, 物质的[牵引][相吸引力], 就比较弱, 所以会成为比较轻的欲念聚合, 而成为天人
关于这些, 佛经(楞严经)有很深入的说明, 教导我们如何脱离这些引力,
简单来说, 就是空, 空是摆脱物质吸引的方法, 但是[空]还不究竟, 必须[空]和[有]两不执着,才能像佛菩萨一样
就像佛经常说的, 佛菩萨能把宇宙入一毛孔, 能够由一毛孔化出宇宙, 这就是摆脱引力而能自在运用的能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21 21:2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3小时以上)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7,什么是[智](般若智慧)?
……
e-7-2,[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学习注5:「复次,须菩提!诸法如、法性、实际,皆入[般若波罗蜜]中,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如、法性、实际三者都是指的诸法实相的不同名称,都摄入在[般若波罗蜜](佛性)中,佛性是唯一的真实。
空有虚幻真假正邪,这些都是随缘(根器、次第、因缘)而说
什么才是真实?
如经上所说,一切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非非空非非有、非即空非即有,这就是真实的状态
简单说,就是空有一如,就是不二,也就是空有一体,亦非空有一体
也就是如虚如幻、亦真亦假、亦非真非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切,在现象上是无止尽的变化,随心念而转,心念所及,如真似幻
而其中真正的根本和真实,就是纯真,就是佛性,这才是一切变化中的唯一真实
如果没有依止纯真佛性(真正的清净光明),就是随凡夫心念而不断混沌和流转,就是无止尽的轮回
佛性代表的就是幻灭的唯一真实,真正的清净光明自在,是本体,是根源,也是特性
而在生命真假虚幻的当下中,最重要的就是念头,就是心念
每个心念,每个念头,在无止尽生命的洪流中,都有其定位与意义,也就是会影响其后果,这就是因果
因此,当下的心念,当下的念头,就非常重要,这会决定我们的未来与结果
当然,如果你相信这些,而能端正念头,学习契入佛性本体,那么,未来就会迈向光明
相反,如果你不相信或怀疑或毁谤,心念不在正途,那么当然生命就会堕入无止尽的混沌与轮回之中——帖子详见:佛法与心念产生的电疗或精神出体现象
【如】
梵语 tatha^。又作如如、真如、如实。即一切万物真实不变之本性。盖一切法虽有其各各不同之属性,如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等,然此各别之属性非为实有,而一一皆以空为实体,故称实性为如;又如为诸法之本性,故称法性;而法性为真实究竟之至极边际,故又称实际。由此可知,如、法性、实际三者,皆为诸法实相之异名。
诸法虽各各有差别,然理体则平等无异,此诸法之理体平等相同,亦称为如。由此可知,如亦为理之异名;又此理真实,故称真如;此理为一,故称一如。又就如之理体而言,因各教门不同,故所立者亦异,如般若经将如立为空,法华经将如立为中。
此外,天台宗据法华经方便品十如是(十如)之说,认为十界互具十界,故为百界;而百界各有十如,合则为千如。(杂阿含经卷十二、卷十六、卷二十一、大般若经卷二九六、佛地经论卷七、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卷三十二、大乘义章卷一)((参见:十如是)427、“百界千如”2495、“真如”4197)p2344 FROM:【佛光大辞典】
学习注6:「复次,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无有法若合若散、若有色若无色、若可见若不可见、若有对若无对、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般若波罗蜜即不着两边的[不二]甚深智慧,其相貌即[无相],何谓[无相],大般涅槃经是这样教导的:
师子吼言。世尊。无相定者名大涅槃。是故涅槃名为无相。以何因缘名为无相。
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十。
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
无如是相故名无相。
善男子。夫著相者则能生痴。痴故生爱。爱故系缚。系缚故受生。受生故有死。死故无常。不着相者则不生痴。不生痴故则无有爱。无有爱故则无系缚。无系缚故则不受生。不受生故则无有死。无有死故则名为常。
以是义故涅槃名常。
师子吼言。世尊。何等比丘能断十相。
佛言。善男子。若有比丘数数修习三种相者则断十相。数数修习三昧定相。数数修习智慧之相。数数修习舍相。是名三相。——帖子详见:吃肉喝酒是空?请看看什么是无相定?定?慧?定慧等观?该怎么修? ~大般涅槃经 2楼
不断地修习定(就是三昧)、慧、舍(就是定慧等持) ,破除上述十相,自然能见到实相。
关于[不二]相关帖子学习:
不二法门 ~ 维摩诘所说经
[不二]的探讨
[略说心法]自他不二
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执持各自是非对错的轮回VS真正不二中道智慧的解脱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22 21:4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3小时以上)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7,什么是[智](般若智慧)?
……
e-7-2,[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学习注7:「复次,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能生一切法,一切乐说辩、一切照明。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魔若魔天、声闻、辟支佛人及余异道梵志、怨仇恶人,不能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人辈[般若波罗蜜]中皆不可得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义]。」
[[般若波罗蜜]能生一切法,一切乐说辩、一切照明],具体讲:
般若波罗蜜,即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有几种面相的意义,就是「首楞严三昧」,就是「般若实相智慧」,就是「佛性」
「首楞严三昧」指功用、功能、状态,「般若实相智慧」则是指通达一切事相与原理的真实智慧,「佛性」则是指清净光明的本体
透过学习「首楞严三昧」,我们可以学习契入这些功用与状态
透过学习「般若实相智慧」,我们可以逐渐实证通达一切的智慧
透过认识「佛性」,我们可以学习逐渐契入清净光明的本体——帖子详见:「般若波罗蜜多」
心法非常重要,
由佛性逐渐显露就能逐渐明白一切法
以后您慢慢就会知道[法华经]讲的[[[说任何世间法都能符合佛法]]]的道理——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208楼
由于佛性显露破除无明,佛性功德启用,所以能生一切法,一切乐说辩、一切照明。
[是[般若波罗蜜],魔若魔天、声闻、辟支佛人及余异道梵志、怨仇恶人,不能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人辈[般若波罗蜜]中皆不可得故。]
其实,只要明白原理,就知道如何破除魔扰和魔障
首先要明白因果的道理
因果不是迷信,而是事情的前因后果
前因后果不是迷信,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
就像数学和化学的方程式,或物理公式
就像任何事情都有起讫,不同的因缘(原因和媒介)就会有不同结果
所以,因果是科学,不是迷信,这件事情要先确认清楚,没有疑惑
再者,魔有外魔和内魔
内魔是指心魔,外魔就是着魔或成魔的众生(执着深浅不同,魔的次第就不同)
魔其实是指错误的观念和执着
心魔就是内心有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就是贪瞋痴
外魔就是内心有错误观念和执着的众生,就是因为贪瞋痴执着过深而成魔的众生
魔扰就是外魔干扰,又或者因为自己的贪瞋痴心念而干扰自己
魔障是指自己心中错误观念对自己造成的障碍(也包含召引外魔而障碍自己)
心有贪瞋痴就会产生心魔,有心魔就容易召引外魔而形成自己与魔之间的共业干扰
所以,魔扰其实是自己召惹的,是因为自己的心魔(贪瞋痴)而召引外魔
就是自己内心犯了贪瞋痴三毒或七情六欲或恶念或邪念或贪欲而物以类聚,因此召引非人鬼神或魔
又或者因为自己累世干坏事,因为贪瞋痴杀盗淫,对不起众生,而召引报复和非人鬼神扰
所以,明白了上面的原理(原因和理由),想要消除魔扰或魔障,其实很简单
就是先消除自己的贪瞋痴,消除自己的杂念妄想,这样就能消除干扰和障碍
就是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要排除妄想,就能消除一切苦厄,就这么简单
所以,不要造恶业,就不会有种种干扰和魔障,这就是很简单又复杂的因果原理
修定就是落实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透过实修禅观,以正确的观念来观照,培养正定力,这样就能断除妄念,就能破除魔扰和魔障
至于实际的观修应该如何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想任何非人鬼神和魔,不要想任何俗事或亲友,心念不要堕入贪瞋痴和七情六欲
总之,就是内心要如如不动,不论看到或听到或感觉或碰触到什么,都不理不管,都不着相
放下对自己肉体的贪着,心境应该保持清净光明平等慈悲,不贪不着,融入法界光明深处,这样就超越魔力的范围
初学者可透过念佛持咒和忆想佛菩萨来保持正念
禅观者可学习禅定的方法或观照正确法义来保持正观
因为魔就是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只要我们保持正观,这样就不会有心魔,也不会受到外魔干扰
所以,只要我们放开心胸,融入浩瀚无垠的法界光明,这样自然就能破除魔扰
因为魔就是执着,是有局限的,只要您能超越,不要挂碍自己的肉体,魔就无能为力
因此,只要随时保持正念正观,这样就能消除自己的妄想习气,就不会召引外魔,就不会有魔扰——帖子详见: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行[般若波罗蜜],显露清净光明平等的佛性,无贪嗔痴,不造业,无所执着,就能破魔扰。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23 23:5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本楼学习,合计用时约2.5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7,什么是[智](般若智慧)?
……
e-7-2,[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接续楼上,继续增补--学习注7:)
小乘修行者所看到的世界就是自己当下生活的环境(局限于狭隘的自己与外在环境),
因为生命中的种种苦难而寻求解脱,所以着重点都在于与自我相关的苦难与解脱
大乘修行者所看到的世界是整个无量无边法界(无垠的宇宙),
所以观照的方向在于超越当下的法界光明与圆满,这是超越凡夫世俗生命的无量光明世界——帖子详见:【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小乘的思想环绕在苦上面,
因为畏苦,所以离苦,所以是出离心厌世心
所以思维世间一切是苦,一切都是生灭无常,一切都不实都是空
所以小乘追求厌世离苦的小乘空境涅槃
反观大乘思想,则完全不同
大乘的思想在于空有不二,在于佛性(涅槃经:常乐我净)
所以是清净心慈悲心欢喜心平等心光明心无畏心勇猛心——帖子详见:[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大乘菩萨行者信佛性、有超越小乘和凡俗的世界观、有宽大的心量和甚深般若智慧的高度,
这些都是小乘行者和外道知见者所没有的,因此不会被障碍干扰破坏,还能以种种善巧方便给予引导救助。
不过,这里对于初学大乘法的行者要特别注意,因为定慧尚浅,应该先远离小乘行者,避免退失大乘发心得一切智智(佛智),对此,佛陀是这样慈悲叮咛的:
❶为何行菩萨道,不应与小乘行者,交往,或共住,或议论,不能瞋忿粗言恶口? ~ 大般若经
❷
常听到有人说小乘是大乘的基础,可是真正逐渐深入经藏后(末学个人看法)
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大乘和小乘在于发心不同,所学其实也不同
同样是小乘的名相,可是大乘小乘所解出的义理完全不同
所以
[无量义经]所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佛陀也常说(法华经或下列经文):初学大乘者不要读小乘经,
这就是因为发心不同,义理不同,恐怕读小乘经后影响大乘发心——帖子详见:[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
如果真正达到[罪性本空]的境界,自己的心理层面是不会感受任何苦的
所以,如果有过去世的怨结找上门来报仇,自己也是能甘心受报而不觉苦的
虽然报仇者仍有无明执着,所以放不下仇恨,前来报仇雪恨
但是真正实证[罪性本空]者对于一般人所认为的苦受,是不会有任何起心动念的
因为[三轮体空](仇人,自己,之间的伤害辱骂所产生[苦]的觉受)
这才是真正明白且体证[罪性本空]
而且如果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方便,甚至可以运用方法让仇人放下仇恨
这样就能消除这个原本可能被伤害的果(例如被杀或被辱骂)
也能帮助众生逐渐放下执着,而逐渐进入解脱的修行——帖子详见:[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如果众生还不能契入究竟实义中,还执着于七情六欲各种烦恼中
这样要消除因果业报,就只能透过忏悔改过,并且请求原谅的方式
因果业报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无明障碍(例如自杀),二是外在怨仇报复(例如冤亲债主)
如果修行者不能契入第一义, 这样仅能透过忏悔沟通的方式去解除怨仇
如果佛菩萨肯定佛弟子的忏悔,确实真心也肯努力改进,另外冤亲债主也同意原谅
这时候才是靠佛菩萨的咒和功德神通来超度亡者非人, 或者增进一些修行者的福报
这样怨仇业障就会消除,但是本身无明却依然还在,因为还不懂究竟实义
所以如果契入究竟实义,明白罪性本空, 这才能真正的消业, 消除众生的无明
这时候因为心中了了, 所以对于果报也不会觉得有苦, 对冤亲债主也是了了于心
不像凡夫对果报的激烈反应, 例如,害怕,恐惧,痛苦...,
这时候自己不会再造恶业, 不堕入世俗烦恼执着观念中, 真正自在, 这才是真正的消业——帖子详见: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大乘菩萨行者以般若实相(不二)智慧,契入罪性本空,[[如果有过去世的怨结找上门来报仇,自己也是能甘心受报而不觉苦的]],[[如果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方便,甚至可以运用方法让仇人放下仇恨 这样就能消除这个原本可能被伤害的果(例如被杀或被辱骂) 也能帮助众生逐渐放下执着,而逐渐进入解脱的修行]],所以能不被恶人怨仇者障碍。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24 23:5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用时约1.5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7,什么是[智](般若智慧)?
……
e-7-3,「般若波罗蜜多」
学习注:透过学习「首楞严三昧」,我们可以学习契入这些功用与状态
透过学习「般若实相智慧」,我们可以逐渐实证通达一切的智慧
透过认识「佛性」,我们可以学习逐渐契入清净光明的本体
这三者相当于[定][慧][舍(定慧等观)],而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3-10-25 16:3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5,文殊菩萨劝导善财童子发起菩提心,并教导童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以此成就具一切智(佛智)的最初因缘 (本楼合计用时约3.5小时)
继续学习,【学习笔记①】——[福][智]相关帖子内容
e-7,什么是[智](般若智慧)?
……
e-7-4,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实修?
学习注1:善知识教导我们一个验证自己有否智慧的最简单方法:
讲一个最简单的验证自己的方法,那就是「静坐内观冥思念佛」或「净心拜佛」或「诵经」
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测试定力,定力就是静心且净心的能力,如果自己的心都定不下来,那么,不论世俗或解脱,都是做不好的
一开始练习,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如果自己在安静的地方仍然静不下来,更不用说让心清净,那当然不会有智慧
等熟练安静的地方,以后,可以改换成任何地方,而且在动态中也能保持安定(不过这要有很深功力,才不会被恶意鬼神迫害)
可知,定力是静心且净心的能力([[静就是安静没有物质界的干扰,净就是清净光明,没有精神界的侵犯和干扰,可正心念佛,祈求佛菩萨护持]]),这是增上智慧的基础(相关阅读:瑜伽师地论: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学习注2:断恶修善,保持正念,并融入光明心念,契入法界光明
这样才是提升且超越自己与非人的最好方法,也能得到法界光明(佛菩萨)的护持
以上是自利利他的最好方法之一,真正落实,这样自然获得大利益!
e-7-5,聪明与智慧的差别
学习注1:因果与轮回并不是迷信,而是宇宙中深奥的法则与规矩
世俗的聪明因此无法明白,因为深入生命与法界原理的范畴是属于智慧
而学佛和修行就是在学习深入智慧
聪明与智慧的差别
聪明的人可能会堕入恶道中受苦与轮回,但是,有智慧的人必定向上提升,不会堕入恶道
这就是差别,因为智者必定具备仁心、明白因果报应,因此不造恶事、不堕入恶道
而聪明的人却可能因为私欲和仇恨而干坏事,小则杀人、偷窃,大则引起社会国家或人类的损失与伤亡
所以,不要羡慕世俗的聪明人,而应该保持正念正观,好好学佛和修行,让自己具备仁心,明白因果报应,向佛菩萨学习,发愿让自己成为仁者,这样必定向上提升,不会堕入恶道!
e-7-6,文字游戏VS慈悲智慧(简单的外道辨识方法)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针对不同因缘和次第的众生,给予深浅不同的引导和启发
能够用浅薄简单的文字,讲出让众生能够普遍明白的道理
又或者,用隐含甚深意涵和智慧的文字,让众生深入思维,启发智慧
而不是用排列整齐相互对照的文字,而失去文字真正的智慧,让众生堕入咬文嚼字的游戏中
如果文字能利益众生,让众生断恶修善并启发解脱的智慧,那这样的文字就是慈悲和智慧
如果文字不能利益众生,那就像许多现代科技,很好玩,但是无益于解脱,只会更增加轮回的因子
学习注1:
真正有智慧的菩萨行者,有无量智慧,能用浅薄简单的文字,讲出让众生能够普遍明白的道理
又或者,用隐含甚深意涵和智慧的文字,让众生深入思维,启发智慧
令自己和众生,都能启发和增上解脱智慧,是末学努力的方向!
e-7-7,我是哪种根器?佛法中所讲的智慧是指「真正明白法界原理、轮回真相与解脱轮回的智慧」,而并非世俗的聪明才智。
所以,纵使你有世俗的聪明与成就,也不代表你有佛法上所讲的解脱智慧或通达的智慧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47.52.130.9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