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透过《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长寿王品念身经第十》,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第一义】的相关内容

[复制链接]

232

主题

73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774

[精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27 16:5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5-25 16:25 编辑

通过学习这段佛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鸯祇国中,与大比丘众俱,往诣阿惒那揵尼住处。

尔时,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阿惒那而行乞食;食讫,中后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著于肩上,往诣一林。入彼林中,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
尔时,众多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世尊甚奇!甚特!修习念身,分别广布,极知极观,极修习,极护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说念身有大果报,得眼、有目,见第一义。”


尔时,世尊在于宴坐,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世尊甚奇!甚特!修习念身,分别广布,极知极观,极修习,极护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说念身有大果报,得眼、有目,见第一义。”世尊闻已,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向共论何事耶?以何事故集坐讲堂?”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我等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世尊甚奇!甚特!修习念身,分别广布,极知极观,极修习,极护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说念身有大果报,得眼、有目,见第一义。’世尊,我等向共论如此事,以此事故,集坐讲堂。”

==================================================================

通过学习上述佛经内容,末学以自己次第思维其重点:

修习念身,有大果报,能够见第一义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第一义]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第一义]?

【第一义】:指至高无上的义理,亦即非空非有、真空妙有的中道至理。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第一义】:(术语)以名究竟之真理,是为最上,故云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圣智之自觉也。大乘义章一曰:“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中论疏三本曰:“以其最上莫过,故称第一。深有所以,目之为义。”胜鬘宝窟上末曰:“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法华义疏四曰:“第一义者,一实之道,理极无过为第一。深有所以,称为义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第一义,谓诸法一相义也。”楞伽经二曰:“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碧岩第一则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第一义】:佛教称彻底圆满的真理为“第一义”。《胜鬘宝窟》卷上之末:“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楞伽经》卷二:“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一:“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圣之目,所以名义。”唐诗中屡见此词,如李颀《题神力师院》诗:“每闻第一义,心净琉璃光。”后多用“第一义”指某家某派最高最深的理义。如《明儒学案》卷十八引罗洪先《论学书》:“力行是孔门第一义。”(纯一)FROM:【《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第一义]在很多佛经上都有谈到,例如[维摩诘经]讲[不二法]
[大般涅槃经]上说[中道]就是[第一义],就是[佛性],就是[究竟实义]
[佛性]就是[首楞严三昧]——[六根清净][净觉随顺][第一义]怎么修呢?如何检讨自己的[贪嗔痴][财色名食睡]?

二、[第一义]怎么修?
我们都知道教育非常重要
因为从小的观念,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一般人不会不认同这个道理

而我们知道要让一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以便有正确美好的未来
这就要从心性的教育和培养开始
所以心性才是一切的根本,这就是教育成人的道理

同样的,佛陀在楞严经1-5卷就是教导我们这个道理,这是教育成佛的道理
从根本去认识和解决,这就是佛法讲的实义
不是从根本去认识和解决,这就是方便法,方便义,第二义
所以楞严经讲的初心第一决定义,就是认识成佛的因地,也就是根本,也就是佛性
所以如果能够当下体悟佛性,就能不历僧祇获法身
不过这个并不容易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人生病或生气,(或者饥饿,或者欲睡....)
您是当下能显露佛性清净而清净报身,还是堕入病苦和怒气中而呈现苦报身呢?
明白这问题就知道当下佛性显露并不容易了
不过还是可以练习的,所以
佛陀在圆觉经讲了三种净观
透过佛陀讲的许多方法可以逐渐显露佛性智慧——[略说]无量义,第一义,方便义
如[圆觉经]所说,这三种方法都是契入实义的方便法,
由这三种方法,大家就可逐渐实修直到实证[不二]

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
这是学习让自己静心的方法,
一般来说就是人或心念先离开问题处,
让自己有时间或空间运用平常练习[奢摩他]的方式来保持稳定
例如夫妻吵架,先离开现场,运用平常实修取静的方式来平息自己
方式例如静坐或念佛或打木鱼
所以,以初浅的[奢摩他]来说,这并没有觉照,这是取静而定
但是在佛经中更高深的[奢摩他]就并非如此,这边先不做讨论

以初浅的[三摩钵提]来说
这就是学习让自己[转念]的方法,让自己做[正向观照]
让自己转到好的观念和想法和氛围上
例如,夫妻吵架的时候,可以做慈心三昧观照,或观想佛光普照

以[禅那]来说
就是当下心念放下对立两边的执着,就是[不二]
例如,工作上遇到不如意,或夫妻有口角,种种心念上的分别执着
自己要能面对而放下心中对两边的执着
这必须要平常多学习实相义佛经,多思维实相义,多思维体会人生
这样才能在生活中的每个当下都拿出来运用
就是随时入实相义思维,而不执着两边
这就是当下面对问题,当下觉照
老实说,这确实不容易,
但是还是要练习,而且不是做不到,多练习逐渐就会进步,就会清晰

如[圆觉经]所说,以上三种都可练习,或先单独练习一种或两
——[略说]以三净观消除习气

[首楞严三昧]怎么修?如何明白[佛性]? ~ 首楞严三昧经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9 21:48 , Processed in 0.0557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