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透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布施】相关内容

[复制链接]

232

主题

712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228

[精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3-19 15:2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5-25 16:43 编辑

通过学习这段佛经与善知识的解说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善知识解说: 这边是讲世道人心败坏, 贪心自私, 不能布施行善, 不能孝养父母, 善待妻子儿女和属下, 何况是来行乞的人. 关于这点, 虽然现在社会真假难辨, 但是行菩萨道一定要能布施结个善缘, 至少量力随喜, 不要一毛不拔. 回说这样一毛不拔的一般人最后死后会堕入饿鬼道或者畜生道, 如果这样的人前世曾经听过药师佛名号, 虽然已经投生为饿鬼或畜生, 但是只要还能想起药师佛名号, 就能结束当世的生命, 而投生为人, 这就是念佛的功德, 所以大家都应该常念佛, 念念都是佛, 这样就算行为不慎犯了重戒而堕入恶道, 如果还能忆念起佛号, 就能还生为人, 而且成为善人

可以知道,布施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众生对布施的认识还很浅显,以末学为例
从前认为布施仅仅就是给别人钱、财、物
却不知道布施有类别、有次第、有方法,是有很深义理的
在没学习佛法之前,觉得自己能布施钱财就已经很厉害了
即使布施了,那时候的心念也不是正向心,发心并不正确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布施]的相关内容

一、关于布施

【布施】:以自己的财物,分施给别人。布施有三种,即
  一、财施,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二、法施,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
  三、无畏施,竭尽所能去解除别人的恐怖和畏惧。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布施】:谓人常行仁慈,不吝财宝,赈济贫穷,是名布施。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布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盖布施原为佛陀劝导优婆塞等之行法,其本义乃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至大乘时代,则为六波罗蜜之一,再加上法施、无畏施二者,扩大布施之意义。亦即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之一种修行方法。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散与他,称为布;惙己惠人,称为施。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未来世之贫困,大乘则与大慈大悲之教义联结,用于超度众生。
 施财之人,称为檀越(梵 da^napati,布施主之意,意译为施主、檀那主,简称为檀那);而所施之财物,称为嚫资、嚫财、嚫金、嚫钱、堂嚫(对僧堂之僧施物之意)、俵嚫(分与施物之意)、信施(信徒施物之意)。此外,献上钱财,称为上嚫;施物供于佛前,称为下嚫。于日本,信者所属之寺院,称为檀那寺;而道场所属之信者,称为檀家、檀中、檀徒、檀方。
 布施乃六念之一(念施),四摄法之一(布施摄),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如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报。又向人宣说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称为法施。使人离开种种恐怖,称为无畏施。财施与法施称为二种施;若加无畏施,则称三种施。以上三施系菩萨所必行者。其中法施之功德较财施为大。布施若以远离贪心与期开悟为目的,则称为清净施;反之则称不清净施。至于法施,劝人生于人天之说教,称为世间法施;而劝人成佛之教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及三解脱门),称为出世法施。此外,关于施、施波罗蜜之区别,据优婆塞戒经卷二载,声闻、缘觉、凡夫、外道之施,及菩萨在初二阿僧祇劫所行之施,称为施;而菩萨于第三阿僧祇劫所行之施,则称为施波罗蜜。
 据菩萨善戒经卷一序品载,在家菩萨行财施与法施;出家菩萨行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等四施;而得无生忍之菩萨则具足施、大施、无上施等三施。俱舍论卷十八举出八种布施,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同书卷十八亦举出施客人、施行人、施病人、施侍病者、施园林、施常食、随时施等七种布施。旧译华严经卷十二“十无尽藏品”则有修习施、最后难施、内施、外施、内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来施、现在施、究竟施等十施。上述乃就布施行为之内容、态度、目的等之不同,而有种种分类方式。又施者、受者、施物三者本质为空,不存任何执著,称为三轮体空、三轮清净。(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卷九、卷二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六九、卷五六九、菩萨地持经卷四、布施卷、大智度论卷十四、卷二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参见:达嚫)5677)p1901FROM:【佛光大辞典】

「布施」虽然是佛教菩萨道「六度波罗蜜」的第一个修行要项
但是,根据佛经的教导,「布施」和「布施波罗蜜」是不相同的,
「布施」如果不能达到「三轮体空」,那就不是「布施波罗蜜」,就不是「六度波罗蜜」之一
三轮是指「施者,受者,施物」
能够舍「施者,受者,施物」的布施才能称为「三轮体空」,这样的布施才可称为「波罗蜜」,才是「布施波罗蜜」——辨析:「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在佛经故事勤修布施的善吉王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布施是一种利他的菩萨发心,在舍的当下,不仅能去除悭贪的习气,更能饶益众生,因利益众生广结善缘而成就无量功德福报。

二、布施的用意
总的来说,「布施」的用意有两个重点方向:

1.用于启发众生的善心,透过布施,让「施者」和「受者」建立利人利己慈善感恩的心
透过这样的互动,触动人类正向的心念和行为,启发良性的循环,以创造健康美满的社会
这就是佛法讲的共业因果,我们期望是良性正向的提升
但是,到底是正向的因果,还是负面的恶业因果,那就要看是否被不当运用,且是否处置得当

2.透过布施,可以消除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和执着,除去悭贪吝啬的个性
因为,贪着世俗物质也是轮回的原因,因此,降低物欲也是修行解脱轮回的重点之一
所以,布施也是用来逐渐断除自己对欲望的贪着而解脱轮回的一项修行

上面就是综观布施的两个大方向意义,
第1点就是佛法上所说的共业因果,第2点就是和自己的欲望以及自己的修行有关
所以,如果是正确的「布施」,则不仅是利人,也是利己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要「布施」?
我们是「真发心」「真布施」吗?真懂「布施」的意义和不同次第的修行吗?
自己的布施是出自于初学者贪功德的自私心,没有智慧的乱施,还是真正有修行能舍身命的布施呢?
如果是菩萨行者,因为累生累世普渡众生,不会离开众生,不惧怕累生累世入世生死,所以广结善缘行施
但是,也不代表菩萨就没有智慧的乱施,菩萨行者会依照众生性和个别情况,给予众生适当的教导
再者,布施只是六度(或十度)波罗蜜的一项修行要点,不同的菩萨在不同的次第则会用不同的修行和方法来引导众生
所以,布施是一个复杂的因果,而且是共业因果,不能不负责的随便看待,
如果是真正的实修者,应该随着修行逐渐深入,并且因为情境和案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整
——辨析:「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在佛经故事为解脱而行布施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倘若为了财物而布施,即便将来生到天上享福,待福报享尽之后,犹会堕落、轮回、受苦。唯有以清净心、修道之心至诚供养,才能依布施得大利益,成就清净解脱

在佛经故事真正的布施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大智度论》云:“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财富看似真实,却易因知见不正而造业受苦。若能以慈悲心、平等心广行布施,并且不执着所修的福报,不仅能舍除悭贪习气,亦能将有形财富化为真正的功德,所获善果不可限量。

三、布施的次第
1.初学布施,这个重点在于戒相,
就是学习布施,就是说初学者布施就对了,首重破除自己的贪心和物质的执着
2.思维分辨布施,这个重点在于智慧思维,明辨正邪,该施则施,不该施就不施
这个请见末学发过的经文帖,[瑜伽师地论]中的说明
3.菩萨行施,这个重点在于慈心,广结善缘,累积菩萨普渡众生的资粮,所以菩萨无所不施
菩萨有广大智慧,于心无碍,所以一切都能尽施于众生,以便和众生结善缘而能普渡众生
——[问答]关于布施给僧的问题

[布施清净相]:如何清净布施? ~ 瑜伽师地论

由修行佛法的深浅次第来看「布施」

1.对于吝啬且太执着物质的人,佛法教导这类众生应该布施,以便藉由布施来消除自己的悭贪吝啬

2.为了鼓励众生行善断恶,以免造恶而堕入恶道,所以佛陀宣说布施的功德(例如行善能投生天上),以增加众生对布施的意愿

对一般初学者来说,大都是基于上述两种心态来尝试,所以,能布施就很不错了,而比较不计较「受者」的状态和真假
所以许多佛经都讲布施的功德,以诱导一般众生能行善布施,让社会能和睦的正向发展

但是,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佛经则也另外教导「布施」的准则和细则
这是因为「布施」也是一种修行,因为「布施」要有智慧,不是随便乱施舍
——辨析:「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四、应如何布施?
布施对象理应以智慧审慎,而后布施喜舍,才能得到布施真正的意义与功德,因而达到度人利他的弘愿是也。菩萨行布施应以智慧观察与导引,才不致于一再有挫折与误了自己行布施而生悔,并且以慈悲心、平等心、来对待受施者,据优婆塞戒经卷五所载,菩萨布施应离五种法:

一、不选有德无德,谓菩萨行慧施时,平等普济,不择冤亲。于有德之人生爱敬心,于无德之人起怜愍心。

二、不说善恶,谓菩萨行慧施时,以平等之慈心,于善者与不善者,各随所愿,普皆饶益。

三、不择种姓,谓菩萨行慧施时,无分种姓、贵贱、凡有所需,普皆施与。

四、不轻求者,谓菩萨行慧施时,见来乞者,生起殷重不轻之心而与所需,以济其乏。

五、不恶口骂,谓菩萨行慧施时,于求索者皆不出丑恶之语以毁辱之。

总之,菩萨有心布施之际,应提起大智慧,作有意义的利人大业,不可心怀着真布施,不怕假和尚的自误误人观念,应审慎布施时的心地是否正见、平等、慈悲否?受施者是否如法的可受你行施,而后三轮体空,达成布施波罗蜜自度度人,自利利人之菩萨道。

开悟圣僧云:布施莫着相,着相则无功;能作三空想,福德遍虚空。——台湾[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真布施不怕假和尚?』,正信佛弟子应如何看待这个观念?

如果您是修行人或佛弟子
每天出门能微笑待人,就是对众生最好的布施
可能对方长期郁闷疲惫或夫妻吵架或经济压力或工作不开心
压力可能即将爆发,正要想不开寻短
可能因为您的一个微笑,一个阳光的笑容
因此而吸引了对方,为他枯萎的心灵注入光明和希望
那您就是拯救了这一个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何况,您可能因此拯救了一个家庭,甚至逐渐影响了整个社会和国家
那您真是真正功德无量,是个真正的菩萨

把正向光明散播给众生,让众生循序解脱
您就是真正的大菩萨
——行善布施很简单;日行一善很简单
佛教的菩萨道行者,依照佛经的教法有两个修行次第的布施重点:

第一个次第,要有智慧分辨,行菩萨道有施与不施,必须符合种种细节,用智慧判断,不可以乱施舍
请参阅: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

[布施]学问大,您真懂布施吗? 行菩萨道有1.[施]2.[不施] ~ 菩萨善戒经

《大智度论》:[净施]与[不净施]

第二个次第,大菩萨对于一切众生都要施,大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广结善缘,所以一切都施,甚至身命
这个次第有两个重点:
1.如果不施,可能因此和众生结恶,所以菩萨必施以结善缘,然后才有机缘感化众生。
2.菩萨没有任何贪着和瞋念,就算对自己的身命也如此,
所以,菩萨能施舍自己全身或任何一处给众生为食,且不因此起瞋心
这是大菩萨境界,在佛经中都有这样菩萨以身作则的故事——辨析:「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在佛经故事布施五功德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佛陀开示的“应时之施”,有智慧的人,常怀欢喜净信心行善布施,念念恒思利他的同时,亦是在破除我执、舍除悭贪。进一步明了三轮体空之理,不执着“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了达这三者都是空性,虽行布施却不着布施之相,修无修修三轮体空,不仅透过布施利他,亦复成就自利解脱之道。

在佛经故事佛说七种布施中:
佛陀为大众开示有七种布施,可获殊胜果报。

    一是眼施,时常以慈悲、关怀之眼,对待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而不以凶恶的眼神对待。这样的布施,来世能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这是第一种布施的果报。

    二是和颜悦色施,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显现出皱眉蹙额的面色神情。这样的布施,来世能得端正相貌;未来成佛,得真金色身,这是第二种布施的果报。

    三是言辞施,对待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说柔和悦人的柔软语,不说粗恶语。这样的布施,来世能得辩才无碍,有所言说人皆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义无碍辩、法无碍辩、辞无碍辩、应无碍辩),这是第三种布施的果报。

    四是身施,对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恭敬承迎礼拜。这样的布施,来世能得端正色身,身相高大庄严,为人所敬重;未来成佛,身如高大的尼拘陀树(今称孟加拉榕),无人能见其顶,这是第四种布施的果报。

    五是心施,虽然力行以上四种布施,但内心却不温和良善,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布施。以温和良善之心、感恩恭敬之心深重供养,就称为心施。这样的布施,来世能够得明了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这是第五种布施的果报。

    六是床座施,如果见到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他们铺设床座,让他们得以休息安坐,乃至于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坐。这样的布施,来世能够常得尊贵的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这是第六种布施的果报。

    七是房舍施,让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可以在屋舍中自在地行住坐卧。这样的布施,来世能够受用自然而成的宫殿舍宅;未来成佛,能得诸种禅定及无量三昧功德屋宅,这是第七种布施的果报。

    以上七种布施,能获得如此殊胜之功德果报


在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行菩萨道,度化众生,布施为第一。佛陀所开示的七种布施,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落实的布施善行。《法华文句记》云:“凡夫之人,一毫之善,径成佛因。”时时怀着利益他人的心,放下人我的分别、比较,在待人接物的每个当下,以平等、清净、欢喜的心,透过身、口、意成就布施的善法,令众生欢喜。如此不仅能扩展自己的心量,增长慈悲利他之心,更能利益他人,广结善缘,自他两利,成就布施的殊胜功德。

五、布施功德
布施对象得体不得体,正确与不正确,有意义无意义,其福报是有所关连,诸经要集卷十所载,以布施情形之不同,所得之福报亦有四种差别:

一、施多得福少,谓以饮酒、造业、歌舞等事施人,则费用极多而无福报。

二、施少得福多,谓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使其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

三、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于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

四、施多得福多,谓若能了悟世间无常而发心舍财,造立塔寺,供养三宝(梵语tri-ratna),则所获福报如恒河沙,施物既多,其福亦多
——台湾[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真布施不怕假和尚?』,正信佛弟子应如何看待这个观念?

在佛经故事布施供养 获福无量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佛以身示教,无我的布施,能除一己之悭贪,更能植福培福。为佛弟子,当随佛学,难舍能舍,时时怀着利他之心,成就布施的善法,如此不仅能扩展自己的心量,更能利益他人,广结善缘,成就自他两利的布施功德。

在佛经故事平等布施获广大果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布施可放下个人之悭贪,从中显发慈悲心、恭敬心、平等心,得到无量的功德。若能从利他自利当中,回归三轮体空,了知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安住在觉性上,这才是最实在的菩萨行。

在佛经故事布施得福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布施为六波罗蜜之首,能去除悭贪的习气,广增福德。若以慈悲心、平等心广行布施,发心长远而不执着所修的福报,则此功德方为真正功德,所获善果将不可限量。世尊累劫以来,亦是如此广修布施,行六度万行,并能了达三轮体空的道理,修而无修,因此能成就无上佛果。

在佛经故事佛说布施功德因缘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布施”的功德不在于所施之物的价值,而在于发心是否恭敬、真诚、清净、欢喜。从世尊循序渐进的功德计量中了解,修布施度亦须具足般若波罗蜜:由布施财物、僧舍,进而受持三皈五戒,乃至于修一切善无有执着,了达三轮体空之理,由人天福报,进一步成就不生不灭的真功德。

六、应广行布施

在佛经故事仙叹富者的布施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经云:「三千大千世界无一粒芥子处,非是世尊舍身命地。」佛生生世世本着大悲心,为救度众生离苦得乐,总是无穷尽地行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在佛经故事行大布施的梵志后面的【省思】中写道:
诸佛以身示教,佛弟子亦应如是广修六度,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饶益众生,若能始终坚持,精勤不懈,必能圆满六度,成就佛果。


相关佛经

世上有两种人可以接受信徒布施 ~ 大宝积经

[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无生法忍菩萨]如何布施? ~ 大宝积经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施,戒,忍,精进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菩萨行者,如何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波罗蜜的功德~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布施[饮食][花][香][灯][药]...一切器物,如何发愿回向 ~ 华严经

礼佛塔庙,种种布施,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20:26 , Processed in 0.0719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