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观无量寿经》又叫《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叫《净除业障生诸佛前》
★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从座而起,对佛说:世尊,这部经叫什么名字?要如何受持这部经?
佛告诉阿难,这部经的名字叫《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叫《净除业障生诸佛前》
你们应当忆持不要忘失,修行这个三昧的人,现世就能得见无量寿佛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无量寿佛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名号,能灭除无量劫生死之罪,更何况是忆念不忘了,如果有称念佛号的人,他就是人中的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作他的道友,此人当坐道场,生往佛家(举凡佛道修行之道场、佛所住之世界、初地以上之境地等,亦称佛家)
[学习笔记]:
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
这段经文讲到,一心忆持观想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这样现世就能见到无量寿佛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
由此想到楞严经中的教导: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两段经文都是在教导我们要至心忆佛念佛,这样现世就能见到阿弥陀佛!
若能至心忆佛念佛不但现世得见阿弥陀佛,临命终时还能够上品上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名词解释:
【佛家】
僧侣之自称。举凡佛道修行之道场、佛所住之世界、初地以上之境地等,亦称佛家。(观无量寿经、华严经入法界品、观无量寿经疏卷末(慧远))p2644 FROM:【佛光大辞典】
【分陀利华】
(植物)释迦如来称誉念佛者曰人中之分陀利华。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忆念】
梵语 smr!ti,巴利语 sati。忆,忆持不忘之义;念,明记不忘之义。深刻于心内,记忆而不忘失,称为忆念。一般系指念念不忘佛陀或诸佛之功德而言。日本净土真宗有时以此为信心之别名。(法蕴足论卷二、观无量寿经疏卷四、往生论注卷上)((参见:念)3206)p6220 FROM:【佛光大辞典】
★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此语时,尊者目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人、天、龙、神、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你要好好受持我说的话,受持我说的话就是受持无量寿佛名号
佛说完这些后后,尊者目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夫人等,都心生欢喜
这时,世尊步入虚空,回到耆阇崛山,阿难广为大众演说上面的教导,无量人、天、龙、神、夜叉,都心生大欢喜,礼佛退下
(本篇学习完毕
感恩佛菩萨 感恩善知识 感恩老师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念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