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藉由[普贤十愿]之普皆回向,具体学习[回向的意义]&[无上回向]&[回向的实修方法]

[复制链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363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30 09:5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24 14:33 编辑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

这段经文讲的是普贤菩萨如何修习普皆回向,从第一大愿礼敬诸佛开始一直到第九大愿恒顺众生的所有功德全部都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回向一切众生常得安乐,身无病苦。令一切想要造作恶业的众生恶事全都做不成,令一切想要行善的众生善事全都尽快完成,令众生关闭一切堕入恶道的因,为众生开示投生人天善道及涅槃道的因。如果众生因为造作恶业感召种种苦报,普贤菩萨愿意代替他们承受,愿一切众生都可以获得解脱,究竟圆满菩提之道。菩萨应当这样广修回向,直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普贤菩萨普皆回向众生的发心永远不会穷尽、念念相续不间断,虽然念念相续不间断,但是由于身、口、意三业是清净的,所以不会感到疲乏和厌倦


普皆回向是普贤十愿中最后一个大愿,关于回向的相关教导,善知识慈悲解说了很多很多,下面再次学(温)习:


一、什么是回向?为什么要回向?

回向两字的意思是指转向,将心念思维和行为作为转向一个目标
大乘佛法讲的回向,是指回向佛道,回向成佛,回向一切众生都成佛,回向佛国清净
意思就是将一切善心行为和作为转向最伟大的目标,不要自私的执着于自己执着于小我
因为将思维转向弘远的大目标,所以就不会执着在自己身上,就不会因为执着自我而痛苦
心量开阔就会自由自在,心量开阔就能广结善缘得到众多的帮助
也才能和佛菩萨的大慈悲愿力相应,而得到佛菩萨的真实加持
所以目标要远大,回向让自己和众生都成佛,这样才能超越一切
这就是大乘佛法回向的意义 ——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二、回向的真实义

回向的真实义就是心法,
对于初学者,回向是一种透过发大心而引发恢复佛性的心法修持方法
对于菩萨或实修者,回向也是以佛性光明超度引导众生向善的方法
透过广大发心回向,让心清净,不执着于小我
以宽阔无私的胸襟,逐渐就能放下执着,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而且以佛性光明圆满回而救度众生转化众生,普渡众生成佛
这才是回向的根本用意和圆满的实义


所以回向是一种发心增广作用
透过实际的观修,逐渐清除第八识妄念,而让佛性启发功德能力
因为先发大心,才能启发佛性功德 —— [略说]功德和回向的实相和原理

三、具体该如何实修呢?

回向自己和众生都能成佛,这就是最根本回向(大集譬喻王经)
所以佛经上教导我们[回向法界]或者[回向佛国]或者[回向一切众生](普贤十愿,普皆回向)
这些都是佛教导我们的

另外,回向家人这也是好事,家人也是众生之一,回向家人也是舍己为人
冤亲债主也是众生,而且过去世结怨也是我们应该要化解的,
所以回向冤亲债主也是好事,让大家都解脱,这也是舍己为人
佛在经上说发心功德最大,所以发起大心将功德回向法界成就菩提,这样发心就有大功德
再用大功德成就小功德,再做小回向,[冤亲债主],[家人]
这样就一切圆满了 ——
[问题解答]该如何回向?

四、什么是[无上回向]?

大集譬喻王经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译
节录如下~

奢利弗。于世间出世间法中。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胜智慧。
奢利弗。是故诸佛世尊。赞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此是无上回向。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
所有善根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附注: 佛陀劝众生应当做无上回向,求无上菩提,以下开始做种种说明)


奢利弗。如有二人。
于中一人善作金色劫波娑缕。同一树生。所作细衣价直百千。
一人欲作仆使麁衣。到织师所。告言丈夫。我此金色劫波娑缕善料理讫。同一树生为我好织。
织师报言。丈夫我当与汝作衣价直百千。何用麁衣。
彼人不纳织师善语。报织师言。但为我作仆使麁衣。
(附注: 意思是有人得到好材料可以做贵重衣服,可是却要求制作衣服的织者做粗衣)


如是奢利弗。虽同一法同一善根。或有攀缘声闻地者。或有攀缘独觉地者。或有住于无上道者。
(附注: 用上面的例子说明,同样是佛法,有人求小乘菩提,有人求无上菩提)


奢利弗。于中若有攀缘声闻独觉地者。应当语言。汝此善根是如来因。
若求无上佛菩提者。应亦语言。汝此施法所有善根。当同一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回向。以彼善根施诸众生。作无尽心当摄取之。因此善根愿诸众生。当得具足不可思智不可称智。三界最胜无上智等。如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应种善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附注: 佛陀劝众生应当做无上回向,求无上菩提)


奢利弗。譬如国王第一夫人产生八子。于诸子中惟有一子具足王相。得绍王位以水灌顶。余诸王子复悉围绕依法奉事。
奢利弗。于意云何。非彼母腹而有过失。令余王子不得灌顶大王位耶。
奢利弗言。不也大德世尊。何以故。彼余王子。自于往昔不作王业不种善根。以是因缘。彼余王子悉不得绍灌顶王位。
(附注: 同一个母亲所生,立愿行业不同,所以果报不同,非母亲之罪,意思是造什么业得什么果,以此劝众生当作无上回向,得无上菩提)


佛言如是。奢利弗。同证一法界已。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得名法王。余诸善家子等。得声闻名。非此法界有过失耶。
(附注:上下文已经解释的很清楚,声闻行愿小,所以得小果,若发无上愿行,得无上果)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非此法界有其过失。然由彼等于往昔时所作善根不能回向无上菩提。不行此道。亦不发愿。不作胜上善根。又不愿求遍知利益。是故今但生声闻事。彼等亦不行如来行。又无如来功德。不具神通。如诸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以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应回向无上菩提。

奢利弗。有时善家子善家女。发无上菩提心。彼时所有正信。三宝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伽留茶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心生忻跃(附注:就是欢喜雀跃)。云此道场不应久空。菩萨摩诃萨得成无上菩提。

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生时长时应知当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等声闻。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声闻众。围绕在前。多有声闻独觉出现。

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善根回向无上菩提。尔时即有佛性佛地佛智佛功德等。俱时出生亦无先后。

奢利弗。譬如须弥山王住处。若分分断比于余山犹为高大。如是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善根回向无上菩提。若即以比诸余善根。足为最上高大住持。
(附注: 意思指初发心就能回向无上菩提,这种善根比其他善根都高大,是最上善根)


奢利弗。譬如四天王天普于须弥山边而住。三十三天住于山顶。
奢利弗。于意云何。须弥山上岂不容受四天王天。而彼四王不住顶耶。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须弥山上非是不容四天王天。而彼不住。但彼往昔不种山上受用福报。以其不作如是业故。不得住于须弥山顶。
(附注: 意思指所种善根不同,所得业之果报不同,种什么根,得什么果)


如是奢利弗。我此法体亦无过失。而不容受诸声闻等。令其不得十方世界智。以彼往昔所作善根。不知回向无上菩提。亦不发愿修如是行。不发最上遍智智心是故今作声闻。不得游于如来行处。又无如来功德。亦不具足诸力无畏无碍智等。
(附注: 声闻不知道回向无上菩提,所以得声闻果)
以佛具足是智故。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附注: 佛因为因地发愿俱足智慧,所以得佛果,所以我们当以佛愿为愿,回向无上菩提,就是发心成佛)


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诸天及人若干闼婆阿修罗世当须守护。何以故。彼善丈夫为诸大人阿修罗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奢利弗。如摩尼宝虽未磨拭。当知即为国王大臣若城邑人及余智人别识宝者称赞贵重。如是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当知亦为诸佛世尊菩萨声闻称赞贵重。
(附注: 宝石的原石虽尚未雕刻摩亮,但仍是宝物,初发无上心者虽未证果亦同)

佛言。奢利弗。若欲不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者。应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奢利弗。诸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乐欲莫退莫离。
何以故。
我说不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者。谓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乐欲不离不退者。

(附注: 劝发大乘菩提心,不要退心)

奢利弗。譬如有摩尼宝具多功能。将问作摩尼宝人言。此摩尼宝有何功能。问已彼随所知如是为说。于中若多知者说多。若少知者说少。
如是。奢利弗。同证一法界已。乃有转生声闻智者。彼等随胜功德而知。随胜功德而说。随其所问还如是答。依有限智。以昔有限发愿故。
(附注: 声闻发小愿,所以得小智)
然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无限智。以昔无限发愿故。有无限无碍智。无限六波罗蜜。善巧方便成熟众生。何以故。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昔行菩萨道时集无边愿。以是无边功德法庄严故证于遍智。


如是。奢利弗。其诸声闻独觉所有善根。若名闻若香。若威德若力。皆不及彼初发菩提心菩萨摩诃萨。何况入行。何况不退。何况一生补处。何况至灌顶时。何况住普贤菩萨行。何况在胜道场。何况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所有香。所有威德。所有力。具足此力所谓诸佛世尊。

奢利弗。其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善根生时长时。当知他诸善根皆所不及最上而住。
是故奢利弗。发菩萨乘善家子善家女。虽小善根不可轻贱。莫言不增长耶。
何以故。
发大乘人善根若增长时。当知作无量阿僧祇。


佛言。如是奢利弗。以发愿力故。诸声闻少智。
然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称无边不可说智。何以故。彼昔行菩萨行。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称无边不可说愿。以造彼业成就乃至到无碍智最胜功德。
(附注: 愿力不可思议,当发大愿)

佛言。奢利弗。于意云何。若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乃至施一灯。彼因缘故何者福多。如是语已。
奢利弗言。世尊发大乘者乃至施一灯。福德是多。非声闻乘独觉乘以无边阿僧祇无量灯施。如是语已。
佛言。奢利弗。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附注: 大乘行者的福报远远超过声闻缘觉,因为发心不同的缘故,心量越大,福报越大) —— 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五、回小向大

由上述种种教导我们可以知道,回向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发起大乘心与诸佛菩萨慈悲愿力相应,避免落入小乘发心,因为:

让心放下自我而发起大心,才能逐渐实证[功德],也就是恢复[佛性] —— [超度众生]和[功德回向]的内涵和原理
所以,在「楞严经」中,把没有「回小向大」的小乘最高「缘觉」果位「钝根辟支佛」和「声闻」果位「钝根阿罗汉」,归类为「50阴魔」中两种最高等级魔境 —— 「隔阴之迷」的分析探讨

请参考阅读:[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



六、最后,“光明心回向的方法”:

[转念]~学习用[光明心]和[善念]转变[恶业果报]
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以上,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深深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11 05:41 , Processed in 0.0714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