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何谓【第一道】?~佛说梵网经

[复制链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364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10 10:2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11 14:12 编辑
梵网经菩萨戒~

欲长菩提苗,  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  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  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   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  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  亦名摩诃衍。

==============

这段偈颂讲的是如何令菩提心不断增长,方法就是:应当用智慧观照世间相貌,应当静心观察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是恒常也不断灭、不一也不异、不来也不去,应当在一心中以种种方便庄严菩提道,菩萨应当这样如法实修,依次实践实证,对于有学和无学不应心生分别想,这就是第一道(第一义),也叫摩诃衍(指大乘之教法)

说到诸法实相,

节录部分《心经》如下: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除了《心经》,有关
[第一义]在很多佛经上都有谈到,例如[维摩诘经]讲[不二法]
[大般涅槃经]上说[中道]就是[第一义],就是[佛性],就是[究竟实义]
[佛性]就是[首楞严三昧] ——
[六根清净][净觉随顺][第一义]怎么修呢?如何检讨自己的[贪嗔痴][财色名食睡]?

藉由上述解说,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与思维:实相或第一义中没有分别对立与执着,因为
真正的不二实相义就是不着[烦恼]不着[菩提],两边都不执着,这才是[大乘第一义] —— 常见的错解"烦恼即菩提"和“净秽一如”

心念只要有所执着就是轮回业,因为执着属于分别心

执着恶就堕入恶道受苦,执着善就增长人天福报,唯有通达无上智慧才能真正带领我们出离轮回,获得解脱!

相关阅读:[首楞严三昧]怎么修?如何明白[佛性]? ~ 首楞严三昧经




【摩诃衍】
梵语 maha^-ya^na。<一>乃摩诃衍那之略称。指大乘之教法。((参见:大乘)807)
 <二>为南朝宋代僧求那跋陀罗之德号。因师广演大乘之教法,故世称摩诃衍。((参见:求那跋陀罗)2965)
 <三>唐代僧。又称摩诃衍那、大乘和尚。德宗(780~805 在位)时入西藏讲经,力倡禅宗,认为直指人心乃得开示佛性,一时藏地僧人风靡相从。赞普妃没庐氏等贵族妇女三十余人从其出家。后乞[口*栗]双提赞(742~797 在位)自尼泊尔迎请寂护之弟子莲华戒入西藏,传印度教法。莲华戒精通中道,雅善因明,与师所弘传之禅旨适相乖违,诤论嚣然,久莫能决,藏王乃集众使两家辩论,莲华戒陈词破难,师无以应答,遂放还汉土,自此中观之学遂代禅教而兴,此事在西藏佛教史上,为有名之“拉萨论争”,又称为“顿渐之争”。盖大乘和尚一若中国传统型范,主张大而化之的顿悟直指,贬斥思虑分别之教义演绎,惟此顿悟直指之法门,只合于心领神会之默照点破,用于辩论,则不免见拙;而印度佛教自世亲、僧护以下,即特重辩论之技巧,莲华戒又精通因明论学,师之败北乃必然之下场,然禅宗之影响并未因此在西藏消灭。现今所传西藏史书,仍有对禅宗之记载。(西藏佛学原论、顿悟大乘正理决(王锡))p6079 FROM:【佛光大辞典】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11 06:28 , Processed in 0.0683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