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5-4-10 19:51 编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
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则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
通过上述佛经,学习清净光明净土中关于【开悟】相关内容
一、关于【开悟】
所谓[开悟]是指智慧的增上,对世俗和法界能有更深的透彻 [开悟]这两个字实在是大麻烦
[外道]或[附佛外道]或[贪求名利者]总是喜欢把[开悟]挂在嘴边,
借以吸引[一般人]和[信徒]的供养和尊重
而[一般人]和[信徒]也总喜欢说谁开悟了,或者说他的师父开悟了
这是上下皆迷啊!
老实说,佛经上很明确讲出实证的种种次第,实证的名称和现象都讲的很清楚
但是却不是用[开悟]两字来代表,[开悟]两字在许多佛经中的用法就像[布施]
例如,佛陀在经上教导菩萨行者应该要学习[开悟]众生,就是让众生能[破迷开慧]
这种情况就像[布施],菩萨行者不断的布施众生
同样的,经上教导菩萨要不断运用各种机缘[开悟]众生,让众生[破迷显慧]
而众生在修行过程中就会不断的破迷开慧,智慧不断增上,这就是[开悟]
所以[开悟]是个过程,不是专指特定实证,悟可以有大悟小悟,直到成佛
佛菩萨教导众生就是要让众生不断[破迷开悟]——[问答]浅谈开悟
二、【开悟】有不同次第、不同方式
[开悟]有大悟小悟,次第是不同的
我们从凡夫到成就菩萨然后成佛
都要不断的由[戒][定][慧]三学来逐渐显露[佛性根本智慧]
这个过程就会不断的开悟 开悟的方式因为众生的根器和因缘,所以不尽相同
1.可以遵守[戒律],逐渐断除杂染,就会培养出定力,这样逐渐显露清净自性
佛性逐渐显露,就容易明白世俗和法界的道理,这样就容易开悟
2.可以修学佛经上的[三昧禅观](定),透过[观修]和[定力]的增上,这可破除习气杂染
这样就容易恢复佛性根本智慧,这就容易开悟
3.[智慧]的修学,这就是佛陀常在经上讲的修行的四或五个阶段(请见大般涅槃经和法华经...)
a.第一和二个阶段就是1.多亲近善知识,2.多[听闻佛法],多[阅读佛经],
这就是透过[听闻佛法]而增上智慧,这就是[戒][定][慧]中的[闻慧]
b.或透过[思维佛义],因为思维不同次第的佛义而增上不同阶段的智慧,
这就是[思慧],由此成就不同次第的开悟
c.透过[实修实证]和[为人演说],而逐渐实证[真实智慧],这就是[修慧]
不论是[闻慧]或[思慧]或[修慧],这都是佛经上有说明的
所以[楞严经]讲的很清楚,
道理可以透过[听闻佛法]或[阅读佛经]而马上了解,可算是[解悟]
但是习气的断除需要逐渐的消除,差别就是[实修实证]
例如,鬼或蟑螂是众生之一,大家不应该害怕或讨厌
虽然明白,但是习气还在,还是会害怕或讨厌,
这就是[明白道理]和[实修实证]的差别
所以修行人或许可能有某些次第上的领悟,
但是这和实修实证还是有差别的
就是明白了,但是还做不到,
这就是[戒][定][慧]没有平衡圆满——[问答]浅谈开悟
三、真假【开悟】
若真开悟,自得心开,无不自在
不会需要别人的认可,也不会需要嚷嚷告诉别人
(因为凡夫不明白开悟,多说无益,而且自己若执着开悟,也非真开悟)
只有当下明白[实相义]的平静自在
真正开悟者,有大智慧,所以会根据次第,运用更多方便引导众生学佛,
而不是急于告诉别人自己是真正实证者
所以,禅宗祖师看到两个徒弟说自己开悟了
其中一个,祖师说,是的,你开悟了
另一个,祖师敲他的头,你去干事吧
若无实证,文字上论是非者,皆是虚妄
真假开悟,一看便明,若真不二,心无碍也,又何必在此说项
还是老实读楞严经,看看自己是否堕入魔境妄想比较重要——[问答]浅谈开悟
四、应正确认识【开悟】
很多人一直在开悟上打转,希望一步登天
其实,修行已经走错了方向,浪费时间
娑婆众生执迷深重,尤其末法凡夫
不知深浅次第,不肯老实从基础做起
总是好高骛远,所以常被附佛外道所骗
修行如果不从戒律开始做起
如果不从六度的前四种次第做起〜[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空谈开悟又有何用,那只是空中楼阁
而且往往堕入楞严经讲的魔扰中
修行有次第,样样都要按部就班
讲个简单的道理
学骑车,是用想的就会骑了吗?
当然不是,是要不断的实际练习,这样才能学会骑车
开悟也是一样,要从[六度]的[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开始
然后学习[三昧观照],学习[禅定],最后逐渐明白[般若智慧]
这些都要实做,不是空想就能突然顿悟
而是要在做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最后才可能顿悟
酝酿要很久,最后明白只要一瞬间,那就是顿
许多开悟者,并不是突然开悟的
而是已经累积累世的修行资粮,累积了累世的修行智慧
所以今生资粮饱和,就会开悟,这是要真正累世实修才能办到
空想却不实修,哪会有经验和体会呢,这些在佛经上都讲的很清楚,
实证[首楞严三昧]的过程也是如此,由菩萨万行,最后才能得证
[末法]凡夫很多都想学[像法]的开悟者,不过大多只是自误
不同时代的众生根器不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次第的方式
建议应该多学[神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不是[空想开悟] [空谈开悟]
六度的前五度样样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开悟呢?
都做不到还能算开悟吗?
还是老实的做好各种基础修行吧
念佛没超过千万,持咒没超过百万,那会有什么定力呢?
念佛拜佛持咒诵经只是修行的基础
这些都做不到,能叫做有定力吗?
大家都知道戒定慧
戒和定都做不到,能有开悟的智慧吗?
简单的道理,从脚边就能看清楚自己站在何处
而不是一直往空中看空中楼阁——[空想开悟] [空谈开悟]
由此结合当前的境遇,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每日繁忙的工作中,每一个念头,每一种行为,每时每刻
一方面,在检验自己是否能够破除习气杂染,是否有定力
与此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破除习气杂染,培养出定力,从而明白世俗和法界的道理,能够由[解悟]逐渐[开悟]
末学想要练习,怎样能够以清净光明心面对一切外境,比如
如何让自己的身心能够不被疲劳影响,覆盖
如何让自己不陷入压力之中,情绪之中
如何让自己以平等心、慈悲心对待所有人......
之前是通过学习佛经,学习清净光明专辑来帮助自己转变
现在是通过这些实际的事、人、境来帮助自己改变
[楞严经]讲的很清楚,
道理可以透过[听闻佛法]或[阅读佛经]而马上了解,可算是[解悟]
但是习气的断除需要逐渐的消除,差别就是[实修实证]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