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60|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光明遍照,学习〈佛说无量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24 20:1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缘起:深入经藏共修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弟子光明遍照,按照善知识的教导接下来发心学习《佛说无量寿经》

恳请诸佛菩萨  善知识慈悲加持

让弟子能够入清净光明心,深入了解阿弥陀佛,明白弥陀48愿,并按照经中教导断除恶行、修习善业


弟子光明遍照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20:2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5 20:32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以上)


二十七、十方世界诸佛国的无量无数菩萨众、比丘们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
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学习解说】
弥勒菩萨请问世尊:世尊!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有多少不退转菩萨(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之菩萨)将来会往生极乐世界?
佛告诉弥勒菩萨:在这个娑婆世界中将有六十七亿不退转菩萨将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些往生菩萨中,每一位都已在过去世供养了无量无数的诸佛如来,累积了很大的功德,他们的功德只是比弥勒菩萨少一点,不光是这些学习大乘的不退转菩萨往生极乐世界,还有那些不可计数无量无边的小乘菩萨以及在修行中只累积了很少功德的众生,他们也将都往生极乐世界

【词解】
【不退菩萨】
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之菩萨。有三种不退、四种不退之别,其位次则依诸宗而异。((参见:不退)984)p985
FROM:【佛光大辞典】

【佛告弥勒:“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其第一佛名曰远照,彼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宝藏,彼有九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三佛名曰无量音,彼有二百二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龙胜,彼有十四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六佛名曰胜力,彼有万四千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师子,彼有五百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八佛名曰离垢光,彼有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无上华,彼有无数不可称计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不但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住菩萨众将往生极乐世界,他方佛土中的诸菩萨众也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一、在远照佛的国土中,有百八十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二、在宝藏佛的国土中,有九十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三、在无量音佛的国土中,有二百二十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四、在甘露味佛的国土中,又二百五十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五、在龙胜佛的国土中,有十四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六、在胜力佛的国土中,有一万四千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七、在师子佛的国土中,有五百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八、在离垢光佛的国土中,有八十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九、在德首佛的国土中,有六十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十、在妙德山佛的国土中,有六十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十一、在人王佛的国土中,有十亿菩萨众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十二、在无上华佛的国土中,有无量无数不可称计的菩萨众们,每一位菩萨都已证得不可退转果位,这些菩萨众都有着高超的智慧,神通广大,在过去世都已经供养无量无数诸佛如来,他们在七日之中就能完全摄取其他大士菩萨需要在百千亿劫中修成的坚固之法,这些菩萨众也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第十三、在无畏佛的国土中,有七百九十亿已经成就不退转果位的大菩萨众以及无量无数不可称计的诸小菩萨众和比丘们,他们都将往生极乐世界


【佛语弥勒:“不但此十四佛国中诸菩萨等当往生也,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甚多无数。我但说十方诸佛名号及菩萨、比丘生彼国者,昼夜一劫尚未能竟,我今为汝略说之耳。”】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不光这十四个佛国中的菩萨众将往生极乐世界,十方世界无量无数佛国也都是这样,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众也有无量无数
如果我一直说十方诸佛国土名号以及那里的菩萨众、比丘众往生极乐世界,我就用昼夜一劫的时间来说也是说不完的,今天我只是略微的跟你说一下



二十八、世尊劝导众人要信受念佛法门,一心念佛具足无上功德
【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众生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心生欢喜踊跃,哪怕只是称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那么此人也能得到很大的利益,具足无上功德
所以,弥勒,即使在三千大千世界中都充满了炽烈凶猛的大火,也要冲过这猛烈的大火,去听闻这部经法,并且要生起欢喜深信之心,对佛教导的这部经文要受持(领受于心,忆而不忘)读诵,按照佛的教导如法修行,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很多的菩萨想要听闻这部经但是却没有因缘能够听闻到,由此可知,这是一部殊胜、难遇的经文
如果有众生听闻到这部经文,在修习成就佛道的进程中终将不会退转,所以,你们在今天听闻到了这部经典,应当专心的深信、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如法修行

我今天在这里为大众演说这部经典,令你们能够拜见阿弥陀佛以及阿弥陀佛国土中的一切庄严殊胜景象,你们想要今后怎么做,都可以现在来问我,不要等到将来我灭度后又生出种种疑惑,不能如法修行,等到来世,佛讲的经典全部都要灭尽,众生都会因为没有佛法的教导而广行恶事,最终堕入三恶道,我慈悲怜悯众生,将这部经典特意再多延续流传一百年,如果有众生能够遇到这部经典并且信受读诵,那么就能随顺众生的心愿得到解脱

【词解】
【受持】
梵语 udgrahaN!a。指领受于心,忆而不忘。可分三方面:(一)受持戒律,无论出家、在家者,一旦领受佛所制定之戒法,即须誓愿持守,不得有违。(二)受持经典,乃十种法行、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即受学经典之际,发净信解,以恭敬心阅读,并须时时讽诵、忆念。又信受佛之教法,称受持佛语;信受某部经典,如信受法华经,称受持法华。于日本日莲宗,谓行者于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之经题、受持法华经之际,立即可由凡夫身转为佛身,称为受持妙法成佛,略称受持成佛。(三)受持三衣,据释氏要览卷上载,僧众得受三衣后,须依法于适当之时、地穿著,如入聚落、听法等,得著大衣;于净处、习诵等,得著七条衣;于任何处所,得著五条衣。(妙法莲华经普贤劝发品、陀罗尼品、胜鬘宝窟卷上本、得度略作法、从容录第三则)p3106
FROM:【佛光大辞典】

【当来】
来世。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众生能够遇到佛出世,拜见佛的生身是一件很难遇到的事,能够听闻佛亲自宣说佛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能够听闻佛演说六度波罗蜜等菩萨胜法又是非常的不容易,在今生遇到善知识、听闻到佛法后能按照佛经中的教导去落实更是很难的事,如果听闻这部经能够深信起欢喜心并且能够受持(指领受于心,忆而不忘),则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更难了,所以对于我今天所说的这个念佛法门,你们应如实的去做,一心念佛,如实的去为众生演说念佛的功德,如实的教导众生要依教奉行,你们应当信受所听闻到的佛法而随顺他,并且如法修行,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

【词解】
【难值难见】
 (术语)谓值见生身之如来难也。无量寿经下曰:“如来兴世,难值难见。”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受持】
梵语 udgrahaN!a。指领受于心,忆而不忘。可分三方面:(一)受持戒律,无论出家、在家者,一旦领受佛所制定之戒法,即须誓愿持守,不得有违。(二)受持经典,乃十种法行、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即受学经典之际,发净信解,以恭敬心阅读,并须时时讽诵、忆念。又信受佛之教法,称受持佛语;信受某部经典,如信受法华经,称受持法华。于日本日莲宗,谓行者于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之经题、受持法华经之际,立即可由凡夫身转为佛身,称为受持妙法成佛,略称受持成佛。(三)受持三衣,据释氏要览卷上载,僧众得受三衣后,须依法于适当之时、地穿著,如入聚落、听法等,得著大衣;于净处、习诵等,得著七条衣;于任何处所,得著五条衣。(妙法莲华经普贤劝发品、陀罗尼品、胜鬘宝窟卷上本、得度略作法、从容录第三则)p3106
FROM:【佛光大辞典】

【信顺】
 (术语)信受所闻之法而随顺之也。无量寿经下曰:“应当信顺如法修行。”教行信证信卷序曰:“信顺诸佛如来真说。”法华玄义六下曰:“人心由法成亲,亲故则信,信故则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二十九、因为听闻经法的功德,诸菩萨以及众生都获得不同的实修果位,与会众生无不心生欢喜并依教奉行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无量众生皆发无上正觉之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于将来世当成正觉。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芬芬而降。】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说完这部经典,与会的无量众生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会中一万二千那由他人都获得了清净的法眼证得小乘初果,二十二亿诸天人民都获得小乘阿那含果位,八十万众比丘已经断尽烦恼,心开义解,证得阿罗汉果位,四十亿菩萨获得不退转果位,因为发起救渡众生的广大誓愿,这一功德庄严了自身,来世必当成就正等正觉
这时,三千大千世界发出六种震动(动、起、涌、震、吼、击(摇)等六相),佛身上发出的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国土,天空中自然响起美妙的音乐,无量五颜六色的美妙的花纷纷从天而降,庄严法会现场

【词解】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与今天的亿数,亦有说为千亿的,各说不同。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清净法眼】
 (术语)清净之法眼也,法眼为五眼之一。小乘之声闻于见道观见四圣谛,大乘之菩萨于初地观见二空之理之智也。无量寿经下曰:“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漏尽】
 (术语)梵语A^sravaks!aya Ks!in!a%s/rava,凡人自眼等六根门漏泄烦恼,故名烦恼为漏。至三乘之极果,以圣智断尽此烦恼,谓之漏尽。法华经序品曰:“诸漏已尽逮得己利。”智度论三曰:“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余,故言漏尽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弘誓】
梵语 maha^sarna^ha-sannaddha。广大之誓愿。又作弘誓愿、大誓庄严。以其所愿之事,广大普被众生,故称弘誓。其梵语之原意乃“著大铠”;亦即建立弘大誓愿广度众生,以期成就无上菩提,犹如被著大铠,以自庄严,投于阵中;即指菩萨之总愿。此弘誓坚固无比,故以甲胄为喻,称为弘誓铠。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八中):“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
 一般,佛、菩萨共通之誓愿有四弘誓愿。此外,佛、菩萨另有别愿,如弥勒菩萨之奉行十善愿,法藏菩萨(阿弥陀佛未成佛前之名称)之四十八愿。日本净土真宗即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称为本弘誓愿(本愿、弘愿、誓愿、弘誓);且日本净土真宗以此弘愿之教为真实法,故有“弘愿真宗”之称。
 此弘誓乃超越普通思虑而无法臆测者,故称难思弘誓。此难思弘誓为阿弥陀佛广大之誓愿力,为众生能往生净土强有力之增上缘,故称弘誓强缘。即谓弥陀之本愿弘誓,乃众生往生之殊胜因缘。弘誓能负载众生渡过生死大海而至净土,故以船为喻,称为弘誓船,又作大愿船。迦才净土论卷下(大四七·一○二上):“阿弥陀佛举慈悲桌,乘大愿船,运度一切苦恼众生。”又如大海能包容一切,无论善、恶众生均可渡过;或谓其深广如海,称为弘誓海。(道行般若经卷一、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七虚空藏菩萨品、放光般若经卷三问僧那品、往生要集卷三)((参见:四弘誓愿)1677、“要门”3953)p1924
FROM:【佛光大辞典】

【六种震动】
指大地震动之六种相。又作六变震动、六反震动。略称六震、六动。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依地动之方向,举出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等六相。新华严经卷十六、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一等则举出动、起、涌、震、吼、击(摇)等六相,各相复分小、中、大等三种,故计有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等十八相。大方广大庄严经卷二则举出摇动、极摇动、遍摇动、扣击、极扣击、遍扣击、移转、极移转、遍移转、涌覆、极涌覆、遍涌覆、出声、极出声、遍出声、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等十八相。
 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载有地动之八种因缘:(一)地在水上,水止于风,风止于空,空中大风自起则大水扰,大水扰则普地震动。(二)得道之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尊天,观水性多,观地性少,欲知试力则普地震动。(三)若菩萨由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普地大动。(四)菩萨始出母胎,从右胁生,专念不乱,则普地震动。(五)菩萨初成无上正觉,地大震动。(六)佛初成道转无上法轮,则普地震动。(七)佛之说教将毕,欲舍性命,则普地震动。(八)如来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时,地大震动。同经卷二亦载有大地震动之六时:(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三)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舍性命时,(六)入涅槃时。(菩萨念佛三昧经卷一、大智度论卷八、法华经文句卷二下)((参见:六震)1310)p1307
FROM:【佛光大辞典】


【佛说经已,弥勒菩萨及十方来诸菩萨众,长老阿难、诸大声闻,一切大众,闻佛所说靡不欢喜。】

【学习解说】
释迦牟尼佛说完这部经文,弥勒菩萨以及十方来的诸菩萨众,还有长老阿难尊者、诸大声闻众以及与会一切大众,听闻佛说的这部念佛法门经典,心中都非常的欢喜并依教奉行

(本部经典暂时学习完毕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2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5 10:22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

二十五、世尊询问阿难尊者和弥勒菩萨是否见到净土中的一切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彼国,从地已上至净居天,其中所有微妙严净自然之物,为悉见不?”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汝宁复闻无量寿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彼国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宝宫殿无所障阂,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汝复见不?”
  对曰:“已见。”
  “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对曰:“已见。”
  “其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亦皆自然。”

【学习解说】
这时,佛告诉阿难尊者以及弥勒菩萨:你们刚才已经看到了极乐世界,那么你们是否全部看到了极乐世界中从大地一直到最高的净居天中所有的微妙严净的自然之物了吗?
阿难尊者答:是的,我们已经都看到了

世尊再问:你们是否有听到阿弥陀佛正以大音声向十方一切世界宣说佛法教化众生?
阿难尊者答:是的,我们已经都听闻到了

世尊再问: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中的人民乘着高百千由旬的七宝宫殿而无所障碍,他们自在的来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你们见到了吗?
阿难尊者答:是的,我们见到了

世尊再问:极乐世界中的人民中有胎生的(极乐有胎生化生二类,或生边地,或生莲内,而花不开,为不能见闻三宝恰如胎生之人在胎内,故名胎生。疑佛之他力而自力修行之人,受此报云),你们是否看到了?
阿难尊者答:我们看到了

世尊继续说:在极乐世界的胎生者,他们所居住的宫殿,有的高一百由旬,有的高五百由旬,这些胎生的人民在这些宫殿中也享受很大的快乐,就如在欲界的忉利天天人们享受到的快乐一样

【词解】
【净居天】
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这五重天就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由旬】
[梵yojana]古印度计程单位。一由旬的长度,我国古有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等诸说。见《翻译名义集·数量》。© 汉典

【胎生】
 (术语)四生之一。如人类在母胎内完具身体而生者,劫初之人,男女未分,皆为化生,其后发淫情而生男女二根,始为胎生也。俱舍论八曰:“有情类生从胎藏是名胎生,如像马牛猪羊驴等。”【又】极乐有胎生化生二类,或生边地,或生莲内,而花不开,为不能见闻三宝恰如胎生之人在胎内,故名胎生。疑佛之他力而自力修行之人,受此报云。无量寿经下曰:“其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上。(中略)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略论曰:“于五百岁中常不见闻三宝,安乐国土谓之边地,亦曰胎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二十六、弥勒菩萨请问世尊极乐世界中胎生化生的因缘
【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彼国人民胎生化生?”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学习解说】
这时,弥勒菩萨请问世尊说:世尊,是什么样的因缘在极乐世界的人民有胎生和化生之分
佛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众生在修习中,没有完全相信佛的教导,以疑惑心修习种种功德,回向愿生极乐净土
也就是众生不相信佛的智慧,对于佛智的不可思议存疑,未能了悟如来所以为大、为尊之原因
怀疑佛的不思议智(谓佛之智慧也。深广而不可思议)、不可称智(谓佛之智慧也。众多无量而称说不能尽)、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无人能比)的最上胜智
也就是对佛的一切种智还是起疑惑不信

但是这些众生还是相信善恶因果福报,就修行各种善行,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
这些众生命终时就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中的七宝宫殿中,五百岁中不能见到佛,不能听闻经法、不能见到在极乐世界中的菩萨众、声闻众
所以在极乐世界中这些众生被称为胎生

如果有众生完全深信佛的一切种智,深信佛的智慧无与伦比,以此深信心来修习种种功德
并且把以深信心所做的种种功德回向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些众生在临命中就会直接往生到七宝莲花中自然化生

只见众生在莲花中结跏趺而坐,一瞬间身相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他们的智慧功德也如在极乐世界中的诸菩萨们,具足一样的智慧功德

【词解】
【佛智】
 (术语)佛陀之智慧也。梵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nttarasamyaksam%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n^a%,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于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智度论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般若。”同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宗镜录三十三曰:“佛智者即无障碍解脱智,此是果智,约圆明决断为智。”十住毗婆沙论十五曰:“佛智是一切功德住处。”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不了佛智】
谓于佛智之不可思议存疑,未能了悟如来所以为大、为尊之原因。(无量寿经卷下(曹魏康僧铠译))p960
FROM:【佛光大辞典】

【不思议智】
 (术语)佛之智慧。深广而不可思议故云。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不可称智】
 (术语)谓佛之智慧也。众多无量而称说不能尽,故名。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伦】
无与匹比。
© 汉典



【“复次,慈氏!他方诸大菩萨发心欲见无量寿佛,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彼菩萨等命终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皆无智慧,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诸声闻众,无由供养于佛、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学习解说】
世尊继续对弥勒菩萨说:弥勒!他方世界的诸大菩萨也都发心想要拜见阿弥陀佛,恭敬供养阿弥陀佛以及极乐世界的诸菩萨声闻圣众
这些菩萨众在临命终后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在七宝莲花中自然化生

世尊告诉弥勒菩萨:这些菩萨众往生前都有着最广大的智慧,而那些胎生者则全无智慧,在五百年中常常不能拜见佛,不能听闻经法、不能拜见诸菩萨声闻圣众
没有机会供养佛来增上自己的功德,也不知道菩萨作法的仪式,不能修习功德
要知道这些人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在过去世没有智慧,怀疑佛的教导,不相信佛的智慧所导致的

【词解】

【法式】
 (术语)作法仪式也。维摩经问疾品曰:“一切菩萨法式悉知。”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告弥勒:“譬如转轮圣王别有宫室,七宝庄饰,张设床帐,悬诸缯幡。若有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内彼宫中,系以金锁,供给饮食、衣服、床蓐、华香、伎乐,如转轮王无所乏少。于意云何?此诸王子宁乐彼处不?”】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就比如转轮圣王,在别处有另外一个宫殿,它用七宝装饰而成,里面安置有床、有帐,又旋挂着用丝绸做成的缯幡,很漂亮
如果有小王子得罪了转轮圣王,就被关在这个宫殿中,门用金锁锁住,不允许他出来
但是每天都会准时供给他上好的饮食、衣服、床褥、花、香、还能欣赏美妙的音乐,待遇不比转轮圣王享受的少
那么你们想想,这个小王子是否喜欢住在这个宫殿中呢?

【词解】
【伎乐】
<一>梵语 va^dya。又作妓乐。音乐之义。长阿含卷十一善生经举出伎乐有六失,即:求歌、求舞、求琴瑟、波内卑、多罗槃、首呵那。然法华经卷一序品、无量寿经卷下载,以香华、伎乐作为供养。此即禁止以娱乐为目的之伎乐,而许以供养为目的之伎乐。(大唐西域记卷一)
<二>为日本雅乐之一种。又作吴乐。三国时代自吴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故称吴乐。(日本书纪卷二十二、卷二十九、圣德太子传历卷下)p2159
FROM:【佛光大辞典】


【对曰:“不也,但种种方便求诸大力欲自勉出。”】

【学习解说】
弥勒菩萨说:不愿意的,小王子肯定会想种种办法,恳求身强力壮的大力士帮助自己走出这个宫殿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以疑惑佛智生彼宫殿,无有刑罚乃至一念恶事,但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此为苦,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如来所修诸功德。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那些往生到边地的众生(胎生)也是一样,他们因为对佛的智慧产生怀疑而往生到七宝宫殿中
虽然在那里没有任何刑罚,也不会有一点点恶事发生,但是五百年中不能拜见佛法僧三宝,不能供养诸佛,不能修行种种善业功德,他们以此为苦
虽然有其他享乐的事情,但是他们是不愿意住在那里的

如果这些众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当时怀疑佛智的事情做深刻的忏悔自责,想要离开这个七宝宫殿中,拜见阿弥陀佛,听闻经法
那么他们因为这个悔改心而能如自己所愿,离开这个七宝宫殿而往生到无量寿佛居住的地方恭敬供养无量寿佛
也能到十方世界的无量无数的诸佛如来那里修习种种善业功德

弥勒,你应当知道,如果有菩萨对佛的智慧有疑惑的,这就已经失去了修行成道的大利益,所以,大家都应该深信佛的无上智慧,深信佛的智慧不可思议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3 21:1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4 20:22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5小时)

二十三、世尊谆谆教导众生要去恶向善,拔生死之苦
【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吾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学习解说】
佛对弥勒菩萨说:我哀悯你以及娑婆世界的诸天人民,超过世间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如今我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成佛,目的就是要降化五恶,消除五痛,不再让世间人民承受世间种种苦报,灭绝五烧,不再让世间众生再在六道轮回受苦

所以,我来这个世间,教导众生修习十善业,以善攻恶,让人民不再起恶心恶念恶行,人人向善,拔除生死轮回之苦,令众生都具备人的五种品德:【温、良、恭、俭、让】、【智、信、仁、勇、严】,以此修行善业,实证真如本性

【词解】

【五德 】
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 汉典

【无为】
无因缘的造作,即真如的别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

【学习解说】
我灭度以后,到了末法时期,经典中的佛法教导逐渐衰微,人们的内心又生起各种谄媚虚伪,又造作种种恶业,五痛、五烧的痛苦又恢复到众生的身上,这样造恶的业因果报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大,众生承受的痛苦也越来越重,这样的果报无法全部都说完,我上面只是略微的为你们说了一下

【词解】
【经道】
 (术语)经典所说之道。无量寿经下曰:“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告弥勒:“汝等各善思之,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你们对我上面所说的教导各自要好好的思维,并且要互相转告,让众生都能明了我的教导,好好落实,对待经中的教导要如同对佛一样生起恭敬心,不能有所违犯


【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学习解说】
世尊说完,弥勒菩萨恭敬合掌对佛说:佛所说的告诫实在是很中肯。世间人就是这样,如来对于众生都一样的慈悲哀悯,都希望众生能够修行解脱,我受佛的慈悲教诲,必定好好修行,发起菩提心,对佛的教导不敢有违犯


二十四、世尊以神通力让众生得以见阿弥陀佛及无量寿佛国
【佛告阿难:“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礼无量寿佛。十方国土诸佛如来,常共称扬赞叹彼佛,无著无阂。”】

【学习解说】
佛对阿难尊者说:你起来整理好自己的袈裟,合掌恭敬,代表众生礼拜阿弥陀佛
十方国土的诸佛如来,也常常共同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为众生说法言辞流畅,没有障碍

【词解】
【无著】指的是不被外物所牵挂,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无阂】则是指言辞流畅,道理通达,没有阻碍。
——摘自百度


【于是,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向,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白言:“世尊!愿见彼佛安乐国土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学习解说】
于是阿难尊者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袈裟,身体面向西方,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的礼拜阿弥陀佛,对世尊说:世尊,希望能够见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及那里的诸菩萨声闻众生


【说是语已,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学习解说】
阿难尊者话音刚落,马上阿弥陀佛全身都放出无量大光明,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无论是金刚围山,须弥山王以及其他大大小小诸山,娑婆世界一切所有此时全都显露同一光明金色,就像发生大水灾时,大水弥漫整个世界,所有的万物生灵都沉没在水中,广阔无涯的大地只见到汪洋一片大水,没有其他
此时阿弥陀佛身上发出的大光明也是这样,声闻众、菩萨众身上发出的光明全都被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所覆盖,只见到阿弥陀佛身上发出的无量光明照耀世间一切万物

【词解】
【劫水】
 (术语)大三灾之一。坏劫时所起之大水灾,由地下水轮水涌沸,大雨如车轴,第二禅天以下,尽为水所浸润而破坏也。无量寿经曰:“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滉漾】
1.形容广阔无涯。 2.荡漾。 3.指浮动的水。 4.闪动;摇动。
© 汉典

【浩汗】
1.水盛大貌。 2.形容广大繁多。
© 汉典


【尔时,阿难即见无量寿佛,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尊者在光明中立即就看到了阿弥陀佛,只见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广大巍巍,就如须弥山王一样,高出世界一切山脉,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照澈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角落,在此法会中的在家、出家四众弟子此时全部都看到了阿弥陀佛的光明庄严无比,由极乐世界中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同样的光明庄严

【词解】
【威德】
 (术语)可畏为威,可爱为德。法华嘉祥疏七曰:“畏则为威,爱则为德。又折伏为威,摄受为德。”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汉典

【须弥山】
须弥,梵名 Sumeru,巴利名同。又作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修迷楼山。略作弥楼山(梵 Meru)。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二数量品记载,以须弥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盘。须弥山周遭为须弥海所环绕,高为八万由旬,深入水面下八万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继之为八山,山与山之间,隔著七海。八山之山名顺次为:由乾陀(梵 Yugandha^ra,巴 Yugandhara)、伊沙陀(梵 I^s!a^dhara,巴 I^sadhara)、诃罗置(梵 Khadiraka,巴 Karavi^ka)、修腾娑(梵 Sudars/ana,巴 Sudassana)、阿沙干那(梵 As/vakarN!a,巴 AssakaN!N!a)、毗那多(梵 Vinataka,巴同)、尼民陀(梵 Nimim!dhara,巴 Nemindhara),铁围山(梵 Cakrava^d!a,巴 Cakkava^^la)。七海之前六海名称,即随其所环绕之山而得名。第七山外有咸海,其外有铁围山。须弥四洲:弗婆提、瞿陀尼、阎浮提、郁单越,各位于咸海中之东西南北四方,吾等众生即居住于南面之阎浮提洲。然关于八大山之名称及顺次,于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大楼炭经卷五灾变品之记载,略有不同。(杂阿含经卷十六、长阿含经卷十九至卷二十二、正法念处经卷十八、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九、大智度论卷九、瑜伽师地论卷二、俱舍论卷十一、卷十二、华严经疏卷十七)((参见:九山八海)127)p5364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1: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3 21:08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5小时)

21.1世尊教导,在娑婆世界清净斋戒一日一夜远胜无量寿佛国百年行善
【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

【学习解说】
在娑婆世界广行善事,教化众生,就是在培植福德,并且在世间收摄自己的凡夫心念,以正向心念,受持清净的八关斋戒一日一夜,这样的功德远胜过在无量寿佛国行善一百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无量寿佛国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具备的,国中所有的众生都在修善积德,没有一丝丝的恶念恶行

(反观娑婆世界众生,念念都是陷在贪嗔痴的恶念中,因为自私自利,造作种种恶业,由此在娑婆世界修行善业,是多么的难得)

【词解】
【无为自然】是指顺应自然之道,不强行干预,而是让事物按照其自然规律发展——摘自百度


21.2世尊教导,在娑婆世界修善十日十夜远胜其他佛国千年行善
【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学习解说】
在娑婆世界修善十日十夜,这样的功德远胜过在他方世界中修善一千年,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方世界国土中修习善业的机会有很多很多,造作恶业的机会很少,他们自然获得种种福德,因为没有造恶的地方呀!
【词解】
【自然】指的是事物本来的样子,不受外界影响,保持其自然状态。——摘自百度



【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匆务未尝宁息。】

【学习解说】
唯有在娑婆世界有种种的恶业因缘,没有福德自然,众生都是辛辛苦苦的追求自己的欲望利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相互欺诈,勾心斗角,弄得自己身心憔悴,精神和体力都极度疲劳,就如同在饮世间三苦(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食贪嗔痴三毒一样,每天都急着造做这些恶业,没有一刻停下来的时候

【词解】
【欺殆】
1.欺诈。
© 汉典

【三苦】
 (名数)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欲界有三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二十二、世尊慈悲,游化诸国,随器教导众生行善
【吾哀汝等天人之类,苦心诲喻教令修善,随器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

【学习解说】
我因为哀悯你们这些天人和世间众生,所以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成佛,苦口婆心的教导你们,运用各种方便作比喻,教导你们要修习善业,根据众生的根器作不同的开导,我为众生所传授的经法,都能使众生获得很大的利益,如果众生都能够按照我的教导去做,那么都能够成就佛道



【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学习解说】
佛所游历过的地方,如论是哪个国家、城市、或是人群聚集的乡村,那里的人们全都得到佛的教导,断除恶念,人心向善,使天下太平,日月清明,风调雨顺、没有天灾人祸,国泰民安,人民幸福,没有战争,国民人人崇尚道德,人与人之间以仁义相待,都修行十善业,文明礼让谦卑恭敬

【词解】
【游履】
犹游历。
© 汉典

【国邑】
1.国都。 2.城邑。 3.汉代诸侯的封地。
© 汉典

【丘聚】
 人群聚集居住之处。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20:5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3 21:00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


【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受行道法,无所违失,终得度世泥洹之道。”】

【学习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世间众生就是这样,总是造作恶业,不修善业,承受五痛和五烧的痛苦,佛为众生的无知感到悲哀怜悯
于是佛就以大威神力摧毁消灭众生的种种恶业,教导众生佛法的智慧,教导众生修习十善,抛弃凡夫恶的心念行为,断除恶因恶果报,结下善因成就善的果报
教导众生要严格奉持遵守经文中的戒律,不造作恶业,受持佛法中教导的种种行法,只要坚持努力落实实践佛法而不退却,也不曾有过失,那么最终就能解脱世间六道轮回,成就涅槃之道

【词解】
【摧灭】
1.摧毁消灭。
© 汉典

【奉持】
1.保持﹐保住。 2.犹奉行。 3.犹主持﹐料理。
© 汉典

【违失】
处事失当;过失。
© 汉典


二十一、佛教导众生要如经中教导,不但能自己行善,教导下属也应行善,培植德本,脱离三途
【佛言:“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永离三涂无量忧畏苦痛之道。】

【学习解说】
佛说:你(指弥勒菩萨)、诸天人民以及未来世的众生,听闻佛所说的教导后应当认真的思惟,按照佛的教导端正自己的心念,做有助于解脱的正向行为
就如上级领导要一心向善,言行一致,这样就能归顺下属也一心向善,这样互相传递落实佛的教导,各自端正自己的心念,礼敬诸佛尊重贤圣,对一切众生都心怀仁慈悲博爱

对佛的教导绝不辜负,应当生起度脱六道轮回的决心,拔除造成轮回业的种种恶业根本,远离三恶道,远离造成一切忧虑畏惧苦痛的凡夫心念行为

【词解】
【正行】
梵语 samyak-pratipatti,巴利语 samma^-pat!ipatti。指不邪曲之行。即以佛之教化为基准之正当行为,与“邪行”相对;或对杂行、助行而言正行。又由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正行,由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助行。
 据八正道经载,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等,称为道八邪行;反之,谛见、谛念,乃至谛意、谛定等,则称为道八正行。据中阿含卷三十八鹦鹉经及大智度论卷四十八等载,与外道凡夫之邪行相对的八正道等即属正行。
 诸家列有数种正行说。如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举出三种正行即:于佛宝应修供养承事正行、于法宝所应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受财法正行。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以六波罗蜜为正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正行。辩中边论卷下就十波罗蜜行之“相”分别为六种正行,即: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正行。中边分别论卷下则就上述之作意正行分出十种正行,即:书写、供养、施与他、若他读诵一心听闻、自读、自如理取名句味及义、如道理及名句味显说、正心闻诵、空处如理思量、已入意为不退失故修习。法华经玄赞卷八以法华经卷四法师品所谓之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等,称为正行六种法师。
 净土宗大德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中,谓修习五种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行业为五正行。即:(一)读诵,读诵净土之圣典。(二)观察,观想阿弥陀佛之相好。(三)礼拜,礼拜阿弥陀佛。(四)称名,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五)赞叹供养,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反之,若以阿弥陀佛以外诸佛菩萨为礼拜、观想等之对象者,则称杂行。五正行中“称名”一项特别符合弥陀之本愿,故称正定业,其余四项则称助业、助行,二者因相对而作此称。若在专修念佛(称名)之外,兼修其他四行者,则称助正兼行。又就往生净土之“正因”,而言正行。此外,密教中,则于加行之后所修之行业称正行。(转法轮经、般泥洹经卷下、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解深密经卷三、大智度论卷五十六、卷八十七、辩中边论述记卷中、法苑珠林卷十七)((参见:正因正行)1985)p1986
FROM:【佛光大辞典】

【率化】
归顺。
© 汉典

【主上】指君主或上级,表示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摘自百度

【敕令】 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
© 汉典

【转相 】
递相,互相,表示一个轮迭连续的动作或行为。
© 汉典

【亏负】对不住人;使吃亏© 汉典

【忧畏 】
忧虑畏怯。
© 汉典



【汝等于是广殖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

【学习解说】
所以,你们这些人应当广泛的培植一切增上福德之本的种种善行,广泛的布施恩惠,千万不要违犯佛经中教导的戒律,要修习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不仅自己如此,还应该互相教导,令众生都修行六度波罗蜜

【词解】
【德本】
道德的根本。古代以孝为德本。
© 汉典

【道禁】
佛道之禁戒。指大乘、小乘之诸戒律,系用以禁止诸恶者。即戒波罗蜜。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下):“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p5653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2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3 20:53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5小时)

二十、世尊教导众生五恶的过患,劝导众生要离五恶,遵守戒律,努力修道脱离轮回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我今天为你们说的娑婆世界的这五种恶业,如果不停的造作这些恶业,所要承受的果报真的是非常的痛苦
他所承受的五痛(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五烧(其于未来世受三恶道苦报)不断地因造作五恶而辗转发生
所以只要众生不断地造作恶业,不修习善业,结果自然都会堕入三恶道受苦

【词解】
【五痛五烧】
由造五恶所受之果报。依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卷下载,五恶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造五恶者,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称为五痛;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又憬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谓,痛是苦受,烧是苦具,二者皆为地狱之报。(无量寿经卷下、灌顶经卷一)p1163
FROM:【佛光大辞典】

【展转】
梵语 param!para^ 或 anupu^rva。又作转转。即顺次连续之意。顺次对照,称为展转相对,或展转相望。相互由他转生,则称为展转相生。p4086
FROM:【佛光大辞典】



【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恶所招示众见之。身死随行入三恶道,苦毒无量自相燋然。】

【学习解说】
或是先在今世承受五痛的折磨,身体久病不愈,被病魔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都是自己造下恶业所承受的现世报,让众生都能在今世亲眼见到,起到警示作用
临终之后神识则随着自己的罪业堕入三恶道,在三恶道承受五烧的无量无边的痛苦,就如大火烧身一样剧痛无比

【词解】
【燋然】意思是憔悴貌。——摘自百度

【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 汉典



【至其久后共作怨结,从小微起遂成大恶,皆由贪着财色、不能施慧,痴欲所迫、随心思想,烦恼结缚无有解已,厚己诤利无所省录。】

【学习解说】
到了很久以后,才发现自己所结下的怨仇,一开始都是由小恶而引发相互报复,这报复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逐渐就引发了大恶,结下了大的仇恨
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因为众生贪着世间财色、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缘故,又因为愚痴无智,时常随顺凡夫贪欲的心念,令自己堕入种种烦恼中,不能解脱
众生因为自私,总是对自己宽厚,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而相互诤斗,彼此勾心斗角,对于这些恶业自己又不会好好反省,只能一直随恶业流转


【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身生劳苦久后大剧。】

【学习解说】
世人在享受荣华富贵时,只贪图一时的肆意快乐,而不知要节制,更不懂要修习善业,增上福德
殊不知自己微弱的福报没有消耗多时就会随时消失,由此身心就会承受各种辛劳痛苦
并随着自己造作的恶业逐渐增加,最后就会承受大的苦报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纲纪罗网上下相应,焭焭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学习解说】
因果报应,这是自然法则,任何人都躲不过,造作恶业,随时都会被国家法律制度以及未来的因果报应所惩罚
到那时只能孤单一人无依无靠,惊恐不安的承受现世律法惩处的苦报以及未来堕入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苦报
这样的事例古今都有很多,听了真的是令人非常的悲伤痛苦

【词解】
【劳苦】勤劳辛苦
© 汉典

【施张】
1.施行。 2.张开;展开。 3.安放;铺陈。
© 汉典

【天道】 自然规律
© 汉典

【纠举】
1.亦作"糾举"。 2.督察举发。
© 汉典

【纲纪】治理 (2)法律制度纲要;提纲© 汉典

【焭焭】
孤单无依。
© 汉典

【忪忪】
1.惊恐不安貌。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21:39:07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像这样愚痴的世人真的是数之不尽,因此就自然会有三恶道,在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烦恼痛苦

在三恶道中不断地轮回,等到地狱道中的果报受完,再投生到饿鬼道,受饿鬼道的痛苦,等到饿鬼道的果报受完,再展转到畜生道,受畜生道的痛苦,如此展转其中,累生累世都不得出离,更难以解脱,在三恶道所遭受的痛苦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这就是众生在世上的第五大恶——不信教导,所要承担的世间第五痛——受到恶的苦报,命终后受到的五烧——堕三恶道,遭受无量痛苦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心口不转,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学习解说】
不信佛的教导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万分
所以,众生应坚信先世圣人们所讲的经文法义教导,相信修行佛法可以度脱三世之迷
相信人死后,神识还会转生在六道中轮回,相信行善能得善业果报,作恶就会受到恶报的因果法则

因此众生都应该时时保持正念,以正念制伏自己内心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
平时一定要言行一致,所做所行都应以至诚心面对
所说的话必定是符合世间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也必定是契合佛法法义的正向语言
心中想的口中说的必定无有违背,总是想着为众生多做善事,不造作恶业,这样就能度脱三世迷惑
又因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第五大善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21:1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3 20:33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

19.5世尊为众生宣说什么是第五恶、第五痛、第五烧,什么是第五善
【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家室眷属饥寒困苦。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

【学习解说】
佛继续说:第五种恶就是:世间人民徘徊懒惰之心炽盛,总是不肯做善事,不肯修身养性,消除业障,因为懈怠懒惰,导致家中亲眷受到饥寒交困之苦
对父母的劝导教诲总是怒目相视,态度恶劣,一开口说话就是吵架,恶言相加,总要违背父母的教导,与父母的意见相左
双方在一起就像怨家一样,令父母悲痛万分,不如没有这个儿子
总是伸手向别人要钱,而且没有节制,令家里的人都厌烦他
又总是做些忘恩负义的事,对先前有恩与他的人总是没有报答之心

【词解】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汉典

【治身】犹修身。© 汉典

【瞋目】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汉典

【违戾】
1.违背。 2.抵触;不一致。 3.乖谬;不合情理。
© 汉典

【反逆】
1.相反。 2.叛逆;谋反。 3.北齐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议论赎之列。隋唐律承北齐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 4.颠簸。
© 汉典

【无节】
1.谓无先验之明。一说谓不通礼节。 2.没有法度;不加节制。 3.没有节操。 4.指物体不分段,没有节。
© 汉典

【负恩】
1.谓承受恩德。 2.忘恩;背恩。
© 汉典



【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夺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自赈给。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鲁扈抵突,不识人情强欲抑制。见人有善憎嫉恶之,无义、无礼,无所顾录。自用职当不可谏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欲杀真人,斗乱众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属,六亲憎恶愿令其死。】

【学习解说】
因为懈怠懒惰又不行善,致使生活贫穷潦倒,虽然家中各种生活用品都缺乏,但是因为先前取与没有节制,又没有感恩之心,所以别人都不会再给与他
于是放纵任性的走上了搜刮众生钱财的叛逆之路,整日游手好闲,抢夺财物,把不义之财恣意挥霍,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整日沉迷于美酒佳人,饮食没有节制,肆意的放纵自己,又鲁莽跋扈,总是与别人起冲突,不管人情世故,总是强制约束别人,不令别人反对
见到行善之人不起敬仰之心反而心生嫉妒憎恨,对人不讲情义,也没有礼义廉耻,行事没有一丝的顾念,总是肆无忌惮,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听不进别人的劝导,总是刚愎自用
对自己家中的家人亲戚朋友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不会有一丝的记挂,只想到自己是否够用
不会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内心也不存师长朋友平时谆谆教导的情义,心中常怀着恶念,口中常说着恶语,身体常行恶事,从来都不做一件善事

不相信先世圣人们所讲的经文法义教导,不相信修行佛法可以度脱三世之迷,不相信人死后,神识还会转生在六道轮回,不相信行善能得善业果报,作恶就会受到恶报的因果法则
因此,放纵自己的心念行为,不仅杀阿罗汉,破坏僧众团结,令他们生起争斗,还想杀害父母,兄弟、眷属,这样的行为,令亲属朋友们都对他生起憎恨之心,都希望他死去

【词解】
【辜较】
1.搜刮聚敛。指对财利的把持。 2.大略﹔大概。 3.比较。 4.查对﹔计点。
© 汉典

【 放恣】 放纵任性© 汉典

【唐得】
 徒得;白白得到。
© 汉典

【肆心】
1.用心;尽心。 2.犹恣意。
© 汉典

【荡佚】
放纵;不受约束。
© 汉典

【抵突】
1.触犯;逼近。 2.率直;莽撞。
© 汉典

【抑制】约束;压制© 汉典

【顾录】
顾念收纳。
© 汉典

【晓谏】即规劝使明白。© 汉典

【度世】
<一>指度脱三世迷界之事。度即渡、出,犹言出世、出世间、离世间。如华严经离世间品,又称度世品经。
<二>指为自己名利、生计所作一切之生业。
<三>指济度世间之人。如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八上):“能度诸世间。”(佛说无量寿经卷上)p3778
FROM:【佛光大辞典】

【真人】
阿罗汉之异名。以彼等乃修无伪真道者,故称真人。此外,伟大之修行者(佛陀),或趋向证得真谛法又不自贵、不贱他之圣人,皆称为真人。((参见:阿罗汉)3692)p4193
FROM:【佛光大辞典】



【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痴曚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逆恶天地,而于其中悕望侥幸,欲求长生,会当归死。慈心教诲令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信之;】

【学习解说】
这样的世间人自己总是自满自足,实则愚痴蒙昧却自以为自己有智慧,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死后又不知轮转到哪里?
对人不仁不义又不孝顺,所做之事已经违背了天地公理,违背了人伦道德
但是却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然而这怎么可能?像这样的恶念恶行,只有堕入三恶道的可能

善知识慈悲教导希望他能够心生善念,行善事,并为他开示生死轮回之道理
开示善恶业的果报,行善也必定投生善道,造作恶业必定堕入恶道的基本道理,但是众生愚昧对于因果却不相信

【词解】
【具然】自满自足貌——摘自百度

【会当】意思是该当——摘自百度

【归死】指的是接受死刑



【苦心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穷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学习解说】
别人苦口婆心的教导还是对他毫无受益,他的心中还是愚昧不开窍,还是无法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相信人死后会根据自己的业力而轮回不同的六道,这样的人等到寿命终结的时候,肯定会后悔会恐惧
但是平时不事先修习种种善业,累积福德,等到临命终时方才后悔害怕,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天地之间,天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分的清清楚楚,什么样的业力投生到哪一道明明白白,不会有错
这一真理深奥开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祸福因果一脉相承,每一个人做了善恶业,必定会有相应的善恶果报,谁也替代不了谁

【词解】
【不豫 】不事先预备。© 汉典

【恢廓】宽阔,恢廓的胸襟,扩展© 汉典

【窈冥】深奥© 汉典



【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学习解说】
因为众生的恶行,灾祸自然就会跟随他要他的命,绝不会放纵和舍弃
善良的人常常行善事,就会得到福德,今后享受各种荣华富贵,这就是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常常造作恶业,就会受到恶的苦报,以后堕入恶道遭受无量痛苦,这就是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这样的因果报应谁才会知道呢?独独只有佛才能知道,但是对于佛的教导开示,相信的人并如实落实的众生实在太少
所以众生才会一直在轮回的道路上生生死死,不断轮回在三恶道中

【词解】
【殃咎】灾祸。©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5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21:1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3 20:31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

【或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复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恶著于人鬼,日月照见、神明记识,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

【学习解说】
堕入邪淫中的人有时对于自己的亲属也不避讳,更没有尊卑之分,毫无人性的行这种淫欲之事
令自己家中的其他成员也都因为他的行为被亲戚们所诟病,真的是内忧外患,苦不胜言
因为淫心炽盛,内心也毫不惧怕国家法律的禁令制裁

尽管如此,这种人造下的恶业最终总是会被人所唾弃,被恶鬼缠缚,他的恶行被日月照的明明白白,被神明记得清清楚楚
等到他命终的时候,果报就开始了,自然是堕入到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在三恶道中不断地轮回,等到地狱道中的果报受完,再投生到饿鬼道,受饿鬼道的痛苦,等到饿鬼道的果报受完,再展转到畜生道,受畜生道的痛苦
如此展转其中,累生累世都不得出离,更难以解脱,在三恶道所遭受的痛苦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这就是众生在世上的第三大恶——邪淫,所要承担的世间第三痛——被恶鬼所缠缚,丑行被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众人所唾弃,命终后受到的三烧——被神明记载下世间的恶行,跟据他的业行果报,堕三恶道不断轮回受报,痛苦万分,无法用语言形容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三大善也。】

【学习解说】
邪淫的罪业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万分
所以,众生在娑婆恶世都应该时时保持正念,以正念制伏自己内心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总是想着要行善,不造作恶业——不邪淫,这样就能度脱人间的生死苦难
因为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第三大善


19.4世尊为众生宣说什么是第四恶、第四痛、第四烧,什么是第四善
【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不孝二亲、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学习解说】
佛继续教导,这第四种恶就是:世间人民不知道要修习善行,反而互相教唆行种种恶业,时时在众生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又时常口出恶言,诽谤讥毁别人,诋毁别人的名声,又时常说大妄语,说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以达到自己欺压人的目的,又时常说一些没有意义的 甚至是淫意之语,令人想入非非

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不惜做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恶事,恶人之间也会因为利益冲突而恶言恶语恶行,相互打斗,扰乱社会秩序
自己不行善,反而憎恨嫉妒行善之人,造谣败坏贤圣之人的名誉,见自己的阴谋得逞,善人遭到迫害,心里就很高兴,在一旁看笑话‌
这些人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对师长起傲慢轻怠之心,对朋友不诚实,不守信用

【词解】
【转相】
递相,互相,表示一个轮迭连续的动作或行为。
© 汉典

【两舌】
梵语 pais/unya,巴利语 pisuN!a^-va^ca^。即于两者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之和合。又作离间语、两舌语。为十恶业之一。四分律卷十一,以两舌语为“波逸提”之第三;智顗之菩萨戒义疏卷下,将两舌戒配于梵网四十八轻戒中之第十九戒。然成实论卷八之五戒品中则不以两舌为五戒之一,谓两舌属微细过,守护不易;且两舌系由妄语分出,若说妄语,则已含摄于内,故不以两舌为戒。两舌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亦得弊恶眷属与不和眷属之果报。(杂阿含经卷三十七、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十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十诵律卷九、瑜伽师地论卷八、俱舍论卷十六)((参见:十善十恶)468)p3070
FROM:【佛光大辞典】

【恶口】
为十恶之一。新译粗恶语。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据大乘义章卷七载,言辞粗鄙,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故称之为恶口。法界次第初门卷上(大四六·六六九下):“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为恶口。”另据法华经卷六常不轻菩萨品载,若恶口骂詈诽谤,其人将获大罪报。(无量寿经卷下、俱舍论卷十六)p4946
FROM:【佛光大辞典】

【妄语】
十恶之一。又作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欺。特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之虚妄语。妄语戒为五戒、十戒之一。据四分律卷十一所载,妄语为波逸提(必须向众僧忏悔之罪),此系小妄语(虚伪不实);另据同书卷二载,未至菩提而妄言得菩提(即妄称证得佛道)者,即犯波罗夷(为教团驱逐之大罪),此系大妄语(未得言得,未证谓证)。此外,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犯妄语戒而无惭愧心者,自断于至涅槃及生天之道,并有口气臭、善神远离等十种罪过,此称为妄语十罪。(杂阿含经卷三十三、优婆塞五戒相经、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顺正理论卷三十六、大智度论卷十四、大乘义章卷七、卷十二)((参见:律)3789)p2343
FROM:【佛光大辞典】

【绮语】
梵语 sam!bhinna-prala^pa。又作杂秽语、无义语。指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词。十恶之一。成实论卷八以非实语、实语而不以时、实语以时而随顺衰恼、实语以时而言无本末义理无次等皆为绮语。又瑜伽师地论卷八载,绮语之别称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静语、不思量语、不静语、杂乱语、非有教语、非有喻语、非有法语等。(成实论卷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卷六十、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参见:十善十恶)468)p5888
FROM:【佛光大辞典】

【谗贼】
1.诽谤中伤﹐残害良善。 2.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
© 汉典

【于傍快喜】是指以各种花言巧语欺骗、迷惑别人,见自己的阴谋得逞,善人遭到迫害,心里就很高兴,在一旁看笑话‌——摘自百度

【无信】
1.不要相信;不相信。 2.不守信用,没有信用。
© 汉典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难可降化。自用偃蹇谓可常尔,无所忧惧,常怀憍慢。】

【学习解说】
又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最了不起,常常以暴力恐吓威胁侵扰别人,没有自知之明,不以造恶为可耻的事情
自以为自己身体强壮总是想要让别人都敬畏他,这样的人不敬畏天地神明日月,始终不肯行善,实在是难以降服教化
常常骄横野蛮,对一切都无忧无惧,目空一切,真是傲慢的很

【词解】
【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把自己的地位作用等看得很重要的,夸大自己的价值的
© 汉典

【横行】
(2)依仗暴力做坏事
在世界上横行的邪恶势力
© 汉典

【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 汉典

【强健 】 强壮健康强健的体魄© 汉典

【偃蹇】骄横;傲慢© 汉典

【忧惧】忧愁恐惧© 汉典

【憍慢】1.傲慢。© 汉典



【如是众恶,天神记识,赖其前世颇作福德,小善扶接营护助之;今世为恶福德尽灭,诸善神鬼各去离之,身独空立无所复依。寿命终尽诸恶所归,自然迫促共趣夺之。】

【学习解说】
像这样造作种种恶业又傲慢的众生,天神们都已经为他做下了标记
这些人凭借着过去世的行善业而获得的福报,能够暂时护念着他没有当下承受恶果

但是等今世造下的种种恶业令他的福报全都消耗掉,护持他的善神们也都离他而去,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没有了依靠
等到寿命终结的时候自己造下的恶业果报全都来讨报,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夺取他的生命

【词解】
【迫促】急迫;紧促© 汉典



【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精神痛苦,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学习解说】
又因为他造下的种种恶业都被神明记录在册,在灾祸业力的牵引下必定是投生到三恶道,这就是造作恶业必定受到恶的果报,这一规则从来都不会改变
所以造恶之人必定会随着业力掉入火坑,令其身心摧毁破碎,精神遭受无量痛苦,等到这个时候才后悔,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必定要承受这些恶报

【词解】
【殃咎】灾祸。© 汉典


【天道自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不会有闪失失误的,因此造作恶业的众生,自然是会堕入到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痛苦,这就是因果法则

在三恶道中不断地轮回,等到地狱道中的果报受完,再投生到饿鬼道,受饿鬼道的痛苦,等到饿鬼道的果报受完,再展转到畜生道,受畜生道的痛苦,如此展转其中,累生累世都不得出离,更难以解脱,在三恶道所遭受的痛苦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这就是众生在世上的第四大恶——妄语,所要承担的世间第四痛——过去世福报消耗,善神远离,独自一人,无有依靠,命终后受到的四烧——被神明记载在世间的恶行,堕三恶道,随着业力掉入火坑,令身心摧毁破碎,精神遭受无量痛苦

【词解】
【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者也。——《后汉书·蔡邕传》
© 汉典

【天道】自然规律
© 汉典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四大善也。”】

【学习解说】
妄语的罪业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万分
所以,众生在娑婆恶世都应该时时保持正念,以正念制伏自己内心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总是想着要行善,不造作恶业——不妄语,这样就能度脱人间的生死苦难
因为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第四大善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11 09:21 , Processed in 0.0913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