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楼 用时,2.5小时)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学习解说】
就在世尊宣说完偈颂后,持地菩萨(地藏菩萨的别称)就从座位中站起来,
走到世尊的前面,对世尊说:「如果有众生,听闻到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令众生脱离七难三毒,而得解脱自在),普门示现(三十三应化身的变化),神通力(十九说法)者,当知此人的功德,实在是不少!」
地藏菩萨(梵Kṣitigarbha,藏Saḥi-sñiṅ-po)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我国近世佛教界所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被尊称为「大愿地藏菩萨」,与观音(大悲)、文殊(大智)、普贤(大行)并称为四大菩萨而为我国佛教徒所尊崇。依经典所载,地藏菩萨受释尊付嘱,出现于释尊入灭后至弥勒佛出世的无佛时代,誓愿济度教化六道一切众生后始愿成佛,且又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誓愿,故被称为「大愿菩萨」。「地藏」之梵语音译为乞叉底蘗婆、��师帝揭婆。此外,又别称持地菩萨、无边心菩萨、地藏王菩萨。
普门示现 [佛光大辞典] 谓佛菩萨神通自在,示现种种身,开无量法门,使众生得证圆通。法华经普门品详说观世音菩萨之化导,观世音以三十三相、十九说法为其普门示现之用。 摩诃止观卷一之五载,若人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示以八相成道;应以九法界身得度者,则以普门示现。此皆显示感应十界,现身摄化之旨。此普门示现相当于十普门中之「入法门普」。〔往生论注卷下、大日经疏卷六〕「参阅「十普门」471) p4986
普门法界身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应一切众生之机而各现所喜见之身说应机之法,是曰普门示现之身。大疏八曰:「尔时弟子都成曼荼罗身,若更深释即是普门法界身也。」
普门 [佛光大辞典] 梵语 samanta-mukha。又作无量门。意指普及于一切之门。天台宗认为,法华经所说之中道、实相之理,即遍通于一切,无所壅塞,故诸佛菩萨乘此理,能开无量之门,示现种种身,以拔众生苦,成就菩提。又以此为根据而有「十普门」之说,即: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断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成就众生普、供养诸佛普等十普门。依此可顺序完成自行化他之德。 华严宗认为,圆教所说重重无尽主伴具足之理,即于一之中摄一切法,亦即华严经所说之一门教法,实包含一切门,故称为普门、普法。又密教认为,总该诸尊之德用,而包含一切总智总德之大日如来,称为普门;对此,弥陀及药师等诸尊仅现一智一德,此种佛、菩萨则称为一门。以大日如来为中心,而诸佛、菩萨、诸天等群聚会合之胎藏、金刚两部大曼荼罗,称为普门曼荼罗、都会曼荼罗;又建立此曼荼罗、称为普门坛;悉诵持此等海会诸尊之真言,称为普门持诵尊。此外,由「一即一切」之立场而言,修行一门法,可得普门法之万德。然于此亦有持异说者。 又佛、菩萨依种种缘,显示其种种形相,而来救度众生,称为普门示现。〔大日经疏卷一、卷四、卷八、观音经玄义卷下(智顗)、法华玄论卷十、法华文句卷十下、华严经探玄记卷二(法藏)、法华经科注卷八〕(参阅「一门普门」54、「十普门」471) p4986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学习解说】
世尊宣说普门品时,法会中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佛道超绝,无有能与等同者,故称无等;唯佛与佛道等同,故称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佛陀所觉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道周遍而无所不包,故称正遍知。大乘菩萨行之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译为「无上正真道意」)心
八万四千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杂语)西天之法,显物之多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如举烦恼之多,曰八万四千之尘劳,举教门之多,曰八万四千之法门,须弥之高深,曰八万四千由旬,非想天之寿命,劫初之人寿曰八万四千岁。
八万四千 [佛光大辞典] 乃数量极多之形容词。又作八万。烦恼种类极多,喻称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尘劳。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意义至为繁复,故亦总称八万四千法门(八万法门)、八万四千法藏(八万法藏)、八万四千法蕴(八万法蕴)。据观无量寿经载,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皆悉庄严美好,可放出八万四千光明。此外,无间地狱纵广约为八万由旬,其生苦之具亦有八万四千种,故亦称八万地狱。〔往生要集卷上〕 p300
八万四千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形容数目很多,这是印度人所常举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上亦习用此句来说数目之多,并非有这么一个八万四千的确定数目。
无等等 [佛光大辞典] (一)梵语 asamasama。音译阿娑摩娑摩、阿娑磨娑摩。为佛之尊称,或表示佛乘之语。佛之烦恼净尽,且神力广大,非其余之菩萨所能等同,称为无等;佛与佛之果位平等,故称无等等。又佛道超绝,无有能与等同者,故称无等;唯佛与佛道等同,故称无等等。维摩经义疏卷一(大三八‧九二二中):「诸佛无等,唯佛与佛等,是故号佛为无等等也。又实相无等,唯佛与实相等,名无等等。」此外,又形容最尊、最贵而无有与之相等者,如般若心经于诸部般若经典中乃最为扼要之精髓,故古来又称为无等等咒、无等等明咒。〔法华经普门品、法华文句卷十、注维摩诘经卷一〕 (二)为阿弥陀佛三十七号之一。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一中):「稽首无等等,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乃取佛位之通名为阿弥陀佛之别号。 p5116
无等等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梵语Asamasama,佛道及佛之尊号。佛道超绝无与等者,故云无等,唯佛与佛等,故曰等。维摩经佛国品曰:「无等等佛自在慧。」法华经普门品曰:「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注维摩经一曰:「肇曰:佛道超绝无与等者,唯佛佛自等,故言无等等。」智度论二曰:「复名阿娑摩娑摩,秦言无等等。」同四十曰:「无等等,诸佛名无等。与诸佛等,故名为无等等。」同净影疏曰:「佛比余生无等,名为无等。佛佛道齐,故复言等。」法华经嘉祥疏十二曰:「佛道无等,唯佛与佛等故。名此道为无等等。所以名佛为无等等。」又九界之众生不能等于理佛,能等于此理佛,则无等之等也。法华文句十曰:「无等等者,九法界心不能等理。佛法界心能等此理,故无等而等也。」又无等无等之意,如言无上上。只显法之独绝也。贤首心经略疏曰:「独绝无伦,名无等等。」法华文句十曰:「如是知见究竟法界,广无崖底,无等无等等,更无过上。」玄义私记二本曰:「无等之下重云等者,以一无字冠二等字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光大辞典] 梵语 anuttara-samyak-sajbodhi,巴利语 anuttara-sammāsambodhi 之音译。略称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意译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知。「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乃佛陀所觉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道周遍而无所不包,故称正遍知。大乘菩萨行之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译为「无上正真道意」。 又梵语 anuttara-samyak-sajbuddha,音译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意指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人,故一般译为「无上正等觉者」。此系佛陀之尊称。又可省略阿耨多罗,而仅作三藐三佛陀,或三耶三佛、三耶三佛陀等。〔大智度论卷二、卷八十五、往生论注卷下、法华经文句卷二上、法华经玄赞卷二本、慧苑音义卷上、慧琳音义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参阅「正遍知」2001、「正觉」2005) p3674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