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21|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楞严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4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7-4 09:35 编辑

缘起:2021年度清净道场百日楞严坛法会(6月17日—9月24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弟子净慧慈光,发心学习《楞严经》
恳请诸佛菩萨  善知识慈悲加持
让弟子能够入清净光明心,认真习经、明白经义,写出适合自己次第的白话解说,自利利他


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55#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09:36:57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小时50分钟)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学习解说]:

世尊,我们这些有学声闻累世在六道轮回里漂流,孤苦无依
今日得到佛的慈悲开示和救度,就像失去母乳的婴儿忽然遇到了母亲

希望能够借此机缘成就道业
惟愿世尊慈悲,为我们演说更深入的佛法,成就如来最后的开示
说完这些话,五体投地,希望佛能传授更深入的佛法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普告会中诸大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
你们如何在佛法中,是如何修成无学(学道圆满不更修学)阿罗汉
我现在问你们,你们最初发心悟十八界,哪个法门最方便,最为圆通?


【漏尽】
(术语)梵语A^sravaks!aya Ks!in!a%s/rava,凡人自眼等六根门漏泄烦恼,故名烦恼为漏。至三乘之极果,以圣智断尽此烦恼,谓之漏尽。法华经序品曰:“诸漏已尽逮得己利。”智度论三曰:“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余,故言漏尽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学】
在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为无学。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就是学道圆满不更修学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学习解说]:

憍陈那五比丘从座位站起来,顶礼佛足后,对佛说:
我在鹿苑及在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听佛的音声而悟明苦集灭道的道理

如来印证我叫做阿若多
妙音密圆,我从音声证得阿罗汉
佛问圆通,以我实修经验是以音声为最上


【憍陈那】
(人名)Ka%un!d!inya,巴Kon!d!an^n^a,旧称憍陈如。亦曰拘邻。尊者之姓。译曰火器,了本际。玄应音义二十四曰:“憍陈那,旧云憍陈如,讹也。此云火器,是姓也。阿若是名,亦云初智,以最初悟无生而得智由本愿也。”五比丘之笔头人。初释尊出家求道,净饭王命供奉共为苦行。后释尊观破苦行于成道无效而弃之,彼以此为释尊破戒堕落,与他四比丘共去,后于波罗捺国鹿野园受释尊教化,为弟子。即佛最初之弟子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四圣谛】
(术语)苦集灭道之四谛也。为圣者所见之谛理,故名圣谛。又圣者正也,为正真之谛理,故名圣谛。涅槃经十二曰:“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谛。”(参见:四谛)
      ┌苦 谛(迷的果,即苦果)┐
  四 │集 谛(迷的因,即苦因)┘─────世间的因果
  圣─┤
  谛 │灭 谛(悟的果,即乐果)┐
    └道 谛(悟的因,即乐因)┘─────出世间的因果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若多】
(人名)比丘名。译曰无知。见阿若憍陈如。楞严经一曰:“阿若多五比丘等。”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学习解说]:

优波尼沙陀从座位上起立,顶礼佛足,对佛说:
我也是缘于佛陀最初成道,观见色身污秽不净生起大厌离心

悟知色性都是不净的,比如白骨化为微尘后终归于虚空,色变成了空,由此成就无学阿罗汉
如来印证我叫尼沙陀,妙色密圆,我从色相证得阿罗汉
佛问圆通,以我实修经验是以色因最上


【不净】
污秽、鄙陋、丑恶、过罪等之总称。五停心观中,有观自身、他身不净之观法,称为不净观。((参见:七种不净)114)p991
FROM:【佛光大辞典】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学习解说]:

香严童子立即从座位起立,顶礼佛足对佛说:
我是因为听闻如来教我谛观有为相(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我告辞佛陀后,见到比丘们烧沉香水,香气飘来鼻中
我观香气既不是从木来,也不是从虚空来,不从烟来,也不从火来,来去无所从

由此因缘令我意消,成就无漏阿罗汉,如来印证我为香光庄严
佛问圆通,以我实修经验是以香严为最上


【有为法】
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香严】
香光庄严的简称。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学习解说]:

药王药上两位法王子及会中五百位梵天众立即从座位站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说:
我无始劫来都是为人看病的良医,口里尝遍娑婆世界十万八千草木金石

所以清楚的知道其药性苦、醋、咸、淡、甘、辛等各种味道
并且知道两种或多种以上和在一起使用的药性,是冷是热,有毒无毒

承蒙如来慈悲教导和开示,知道这些味性既不是空也不是有,既不是身心,又离不开身心,因此而开悟
如来印证我们两兄弟为药王、药上二菩萨名

今在会中为法王子,因为味尘而觉悟,登上菩萨果位
佛问圆通,以我们的实修经验是以味因为最上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学习解说]:

跋陀婆罗和他的同伴十六开士(贤护等十六居士菩萨)立即从座位起立,顶礼佛足对佛说:
我们最初跟随威音王佛闻法出家,就在我们排队入浴室洗澡时
忽然悟到水既不洗尘,也不洗体(四大假合之身)
佛问圆通,以我实修经验是以触因为最上


【十六开士】
(名数)贤护等十六居士菩萨也。碧岩七十八则曰:“古有十六开士于浴僧时随例入浴。”(参见:十六菩萨)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5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9 10:55:47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5小时)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学习解说]:

佛说:是这样的,六个结是不同的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一条华巾造成的
所以打乱六结的顺序,是不对的

其实你的六根也是同理
原本是通用的,可是现在却变成了各不相干的六根

佛对阿难说:想必你也想解除六结,变成一结
可是你知道要如何才能做到吗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学习解说]:

阿难说:由于这六个结的存在,所以才有是一是六的争执
如来现在说想把它解除,如果没有结了,就没有一和六的问题了
连一都没有,哪里还会有六呢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学习解说]:

佛说:是的,六解一亡也是这个道理
由于你无始劫来心念狂乱不清净,被错误知见影响,久了变成尘劳
就像眼睛始终盯着虚空,久了就会产生疲劳,眼前出现狂花

然而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
归根到底其实都是虚空中出现的狂花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学习解说]:

阿难说:既然狂花和六结都是虚妄相,那么应当如何解除呢
这时如来将手中的华巾放到左边,问阿难:这样能解吗
不能,世尊



【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学习解说]:

然后又将华巾放到右边,又问阿难:这样能解吗
不能,世尊

佛对阿难说:我刚刚将华巾分别牵到左边和右边既然都不能接触,你有什么好方法解除它吗
阿难回答佛说:世尊,应当从结心处解除,就能散开了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学习解说]:

佛对阿难说:是的是的,如果解结,要从结心处开始
阿难,我说的佛法从因缘生,不是世间人所认为的因缘和合

如来所说的世间、出世间法
都能清楚知道其中是什么因缘形成的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学习解说]:

甚至就是连恒河沙界外的雨滴数量,也能准确无误的知道
而且眼前看到的这些:直直的松树、弯曲的荆棘、白色的鹄、黑色的乌鸦,全部都知道原因

所以,阿难,你随意选择六根中任何一根,看清楚它是虚妄不实的
只要解除一根的结,六根的尘相都会随之消灭
妄相消除后,真心自性还怕不显现出来吗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学习解说]:

阿难,我现在问你,这条劫波罗巾现在有六个结
如果同时解除,可以吗

不可以,世尊
六结是按照次序打出来的,现在应当按照次序解除

打结的时候都不是同时进行的
解结同样不能同时解除的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学习解说]:

佛说,解除六根也是同理
先要解除人空,然后在解除法空,最后做到我与法皆空
这样就是菩萨,从三摩地正定证得无生法忍(不生不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真智安住在此理上,不再退堕)


【俱空】
我与法皆空,为三空之一。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摩地】
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生法忍】
简称无生忍。无生法是指不生不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真智安住在此理上,不再退堕,叫做“无生法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礙!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学习解说]:

阿难及诸众生,承蒙佛慈悲开示,终于明白了,没有任何疑惑
然后合掌,顶礼佛的双足对佛说:我们现再身心舒畅,非常快乐
虽然明白了六解一亡的道理,可是还没弄清楚圆通本根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53#
 楼主| 发表于 2021-9-15 09:34:24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小时)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学习解说]:

阿难及大众,听到佛说这无上慈悲的教诲,义理透彻
思路开通,心目明朗,大家都赞叹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


【心目】
(术语)心与目,即意识与眼识也。得见色境者,五后之意识与眼识相依而成之,故曰心目。又爱憎所见之境等,独由于五后之意识也。楞严经一曰:“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色相故,心生爱乐。”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学习解说]:

阿难合掌顶礼佛陀说:我今日听佛演说这无遮大悲的佛法
可是心里还没完全明白“六解一亡”和按照次第解结的方法

惟愿世尊慈悲,怜悯会中以及后世众生
再为我们布施法音,解开我们内心的疑惑,洗除我们的尘垢


【无遮】
(杂名)宽容物而无遮也。圆觉经曰:“惟愿不舍无遮大悲,为诸菩萨开秘密藏。”楞严经一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设无遮广大供养。”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棃,揽七宝机,引手于机,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学习解说]:

这时,如来在师子座上整理涅槃僧(内衣),收拢僧伽棃(大衣)
揽着七宝几,用手取来劫波罗天(夜摩天)供奉的华巾,然后在大众面前打了一个结

问阿难:这是什么?
阿难和大众同时回答:这个是结


【涅槃僧】
(衣服)Niva%sana,又作泥洹僧。新称泥嚩些那。又曰厥修罗(Kusn^laka),译言内衣。即裙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涅槃僧法(此云内衣),僧祇佛于僧前自著内衣。又,泥婆珊那,泥伐散那,泥婆娑,旧称涅槃僧。教诸比丘,因制式。”资持记中三之四曰:“涅槃僧,此云内衣,即是裙也。以西土裙法横叠围身,长绳四绕使正,多致不齐。”同下一之二曰:“翻内衣,西国本无裈裤,即以此衣衬体著故。”慧琳音义八十二曰:“泥缚些那,僧方裙也,旧云涅槃僧。”西域记二曰:“泥嚩些那,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为褶,束带以缁。褶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僧伽梨】
(衣服)Sam%gha%ti,比丘三衣之一。新称僧伽胝,僧伽致,僧伽鸱,僧伽知。译曰重或合。以割截而更合重之故也。义净译为复衣。其义译有种种之名。为三衣中之最大者,故称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故称为入王宫聚落时衣。有三品之不同。九条十一条十三条,二长一短,为下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三长一短,为中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四长一短,为上品。西域记二曰:“僧伽胝,旧曰僧伽梨,讹也。”玄应音义十四曰:“僧伽梨,此音讹也,应云僧伽致,或云僧伽胝。译云合,或云重,谓割之合成,又重作也。此一衣必割截成,余二衣或割不割。若法密部、说诸有部等多则不割。若圣辨部、大众部等则割截之。若不割者直安帖角及以[巾*句]纽而已。”寄归传二曰:“僧伽胝,译为复衣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劫波罗天】
(界名)译曰时分天。楞严经一曰:“取劫波罗天所奉华中,于大众前,绾成一结。”(参见:时分天)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时分天】
p0915即夜摩天。如夜摩天中说。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
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学习解说]:

如来又打了一个结,再问阿难:这是什么?
阿难及大众同时回答:这还是结

如来依次又打结,一共打了六个结
每打一个结,就问阿难,这是什么?
阿难和大众都一一回答佛:这个是结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学习解说]:

佛对阿难说,我打第一个结时,你说是结
可是这条华巾只有一条,为什么我打第二第三个结时,你们还说是结?

阿难回答佛说:世尊,这条华巾虽然只有一个
世尊打一个结就是一结,如果打一百个结就是百结

何况这条华巾只有六个结,既不是七,也不是五
为何如来只允许第一个叫结,不允许第二第三也叫结呢?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学习解说]:

佛告阿难,这条华巾你也知道它是一条
我打六个结时,就有六个结的名字
你再仔细观察,华巾本体相同,因为六个结而有差异,你觉得呢

最初打的结就叫第一结,依次知道第六个就叫第六结
我现在想将第六结变成第一结,可以吗

不可以,世尊,第六结是最后打出来的,不能排在第一位
纵使让我尽其所能的辩解和说明,也不能打乱六结的次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52#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11:2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9-11 11:44 编辑

                                                                                                                                            (本楼用时1小时20分钟)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学习解说]:

之所以要说空花虚妄,是为了要显示[真]
但是佛法中的真,并不是对立法,比如有真有假
所以如果将真和妄看成是对立的,那么真和妄就都变成了妄

既然说真或不真都不对
那么根尘之所见又是什么呢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学习解说]:

既然根和尘都没有实性,就像两根芦苇相互依靠
所以结缚和解结同样都是因为六根,是凡夫还是圣人都要从六根上用功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学习解说]:

你观察芦苇中的性,其实说空说有都是不对的
迷时就是无明,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便得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学习解说]:

解结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来,一根解脱,其他五根也随之解除
而且应当选择最圆通的一根来修,这样才容易成就正等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学习解说]:

第八识里有各种微细习气的种子,而这些都是轮回流转的因

因为“第八识是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
所以说真说妄,都容易让不明就里的人产生迷惑
所以我常常不随便对人演说这个道理


【陀那】
(术语)D!a%na,又曰檀,檀那。译曰布施。六波罗蜜之一。【又】(杂语)量目名。译曰一铢。见大乘法数二。【又】(术语)阿陀那(A^da%na)之略。阿赖耶识之异名。楞严经五曰:“陀那微细识。”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赖耶识】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参考阿赖耶条。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学习解说]:

众生不明白根尘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执迷其中随妄心转,将本来不是虚幻的法,也变成虚幻的法了

如果能明白这些都是虚妄相,不去执着
就没有虚幻的法了,可是也会连不是虚幻的真法也没有了

如果不是虚幻的真法都没有
那么虚幻的法,更没有立足之地了

这就是妙莲华的道理,指(佛的真知灼见,在染亦不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金刚王宝觉(如来正觉之德称),如幻三摩提(指通达一切诸法如幻之理的三昧)



【妙莲华】
(喻)佛的真知灼见,在染亦不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金刚王宝觉】
(术语)如来正觉之德称。楞严经五曰:“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生?是名妙莲华金刚宝觉。”同长水疏五上曰:“无明坚牢最为难坏,一念能破金刚定力。此定尊上更无能过,于法自在,是可宝重如摩尼珠随意生育,无上觉里名王宝觉。”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如幻三摩地】
(术语)同于如幻三昧。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如幻三昧】
指通达一切诸法如幻之理的三昧。亦指变现种种如幻之事的三昧。此三昧如幻师之变现男女、兵众等,皆能如意而无所拘碍。菩萨即住于此三昧中,虽以如幻三昧之变化无碍广度众生,亦了知一切诸法如幻之理,故菩萨不执著度化众生之相而化用自在。
此外,如幻三昧又为二十五三昧之一,用于破二十五有中之南阎浮提有。(圆觉经、大智度论卷五十)((参见:二十五三昧)174)p2345
FROM:【佛光大辞典】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学习解说]:

若能如此修行,弹指间就能超过无学(第四果阿罗汉)
此阿毗达磨(大法,无比法),是十方诸佛都依此修行的法,最后证得了涅槃


【无学】
在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为无学。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就是学道圆满不更修学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毗达磨】
(术语)Abhidharma,又作阿鼻达磨。论部之总名。旧称阿毗昙。译曰大法,无比法。大法,无比法,乃真智之尊称,凡论部为发生其真智者,故附以大法,无比法之名。新称阿毗达磨。译曰对法。对法者智慧之别名。以智慧对观诸法真之理义。盖论部问答决择诸法事理使人之智慧发达。智慧为对观真理者,故转指论部对观真理者,即谓之阿毗达磨。出三藏记十曰:“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大乘义章一曰:“阿毗昙者,此方正翻,名无比法。阿,谓无也。毗,谓比也。昙,谓法也。”西域记三曰:“阿毗达磨藏,或曰阿毗昙藏,略也。”玄应音义十七曰:“阿毗昙,或言阿毗达磨,或云阿鼻达磨,皆梵音转也。此译云胜法,或言无比法,以诠慧故。或云向法,以因向果故。或名对法,以智对境故。”起信论疏曰:“今译为对法,谓阿毗是能对智,达磨是所对境法,谓以正智。妙尽法源,简择法相,分明指掌,如对面见,故云对法。”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薄伽梵】
梵语 bhagavat,巴利语 bhagava^ 或 bhagavant。为佛陀十号之一,诸佛通号之一。又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嚩誐帝。意译有德、能破、世尊、尊贵。即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之意。在印度用于有德之神或圣者之敬称,具有自在、正义、离欲、吉祥、名称、解脱等六义。在佛教中则为佛之尊称,又因佛陀具有德、能分别、受众人尊敬、能破除烦恼等众德,故薄伽梵亦具有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等四种意义。另据佛地经论卷一载,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种意义。此外,亦有将佛与薄伽梵并称为“佛薄伽梵”者。(大智度论卷二、清净道论卷七、大乘义章卷二十)((参见:世尊)1522、“婆伽婆”4453)p6510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51#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09:33:16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2小时)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学习解说]:

阿难对佛说:世尊,虽然您为我们解说第二决定义,教我们从六根解结
可是我观察世间人如果不知道结的根源在哪里,我相信他们终归还是无法顺利解结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

[学习解说]:

世尊,我和法会中的初学声闻也是这样
从无始来与无明在一起,不断生死轮回流转

虽然得到一些多闻的善根
如今可以出家修行,但是就像隔日的疟疾不能彻底根除




【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学习解说]:

惟愿世尊慈悲,可怜我们这些沦溺于生死苦海的人
为我们开示身心所结到底在哪里,如何彻底解除?

也令未来那些苦难的众生免遭轮回苦,不堕入三界
说完这些话,在场大众都五体投地,泪如雨下,一心等待佛陀慈悲开示


【三有】
(名数)三界之异名也。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谓之有。三有者,三界之生死也。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也。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也。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三有业果,一切皆空。”智度论一曰:“三有爱著心。”颂疏界品一曰:“名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遁麟记一曰:“言三有者,即三界之异名。”【又】一本有,现生之身心。二当有,未来之身心。三中有,本有与当有中间所受之身心。欲界色界之生死,必有中有。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怜悯阿难及会中诸初学声闻
也为未来一切众生,能够出离生死轮回,获得智慧之眼

于是佛用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头顶
这时,十方一切佛世界都发生六种震动

有如微尘那样多的如来在自己的佛国世界,从头顶发出宝光
宝光同时也照射到祇陀林,灌释迦牟尼佛的头顶
在场大众从未见过这种场面,内心都十分欢喜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学习解说]:

于是,阿难及在场大众听到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对阿难说:
善哉,阿难,你想知道让你生死轮回的无明根本为何?
其实就是你的六根,没有他物

你还想知道的无上菩提之道,令自己能够快速证得涅槃的境界
也是你的六根,没有他物


【寂静】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槃”的境界。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学习解说]:

阿难虽然听到诸佛慈悲开示,但是内心仍未明了
所以稽首问佛说:为什么令我生死轮回的是六根,没有他物呢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根和尘是同一个源头,所以结缚和解脱也不是两个
而识性只不过是虚妄的,犹如空中花一样虚幻不实

阿难,知见是由尘相引发的,尘相是通过六根显现的
所以知见和尘相,都没有自性

你现在是在知见上又建立一个知见,这就是无明的根本
如果你能放下知见(我执及分别执着),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如何更有他物?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以偈诵的方式重新宣说法义
真心自性和有为法本质都是空的,因为有为法是依着因缘而有生灭
所以虚幻不实

而无为法因为没有生灭(无因缘造作)
所以也是虚幻不实的,犹如空花一样


【无为】
无因缘的造作,即真如的别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50#
 楼主| 发表于 2021-9-8 10:07:20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小时45分钟)


【即时,如来敕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俱言:“我闻。”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俱言:“不闻。”】


[学习解说]:

这时,佛让罗睺罗击打钟一下
问阿难:你现在闻否?
阿难和大众回答:我闻

钟声消失后,佛又问:你现在闻否?
阿难和大众回答:不闻




【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又言:“俱闻。”
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学习解说]:

这时罗睺罗又敲击钟一声,佛又问:你现在闻否
阿难及大众回答说:都有闻
佛问阿难:你是如何理解闻与不闻?

阿难及大众回答佛说:
敲钟时发出的声响是有闻;声响消失后是无闻


【如来又敕罗睺击钟,问阿难言:“尔今声不?”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阿难大众答言:“无声。”】


[学习解说]:

佛又让罗睺罗敲钟一下,然后问阿难:现在有声音否
阿难及大众回答说:有声

等了一会声音消失后,佛又问:现在有声音否
阿难及大众回答说:无声




【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学习解说]:

过了一会,罗睺罗再一次撞钟,佛又问:现在有声否
阿难及大众回答说:有声

佛问阿难,你是如何理解有声和无声的?
阿难及大众一同回答佛说:钟被撞击时如果发出声响是有声;声响消失就是无声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
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


[学习解说]:

佛对阿难及大众说:你说的话为什么自相矛盾呢
大众及阿难同时问佛说:我们哪里自相矛盾呢

佛说:我问你们能闻否?你们说有闻;我又问你们有声否?你们说有声
一会回答说有闻,一会又回答有声,回答不定,怎么不是自相矛盾?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学习解说]:

阿难,声音消失你说是无闻
如果真的无闻,闻性消灭,会像枯木一样
可是钟声再击,你为何又能知道

知道或不知道,这是声尘或有或无,哪是闻性或有或无?
如果闻性真的没有了,那么如何知道这个没有呢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

[学习解说]:

因此,阿难,声在闻中会有生灭,并非你的闻性随着声音而有生有灭
你都颠倒不清,将声音当做闻性,难怪会将真常不生灭法当做是断灭法
所以不应该说,离开了动静闭塞开通,就没有闻性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

[学习解说]:

这就好比熟睡的人,家人在他睡觉时捣练舂米
他在梦中听到音声,以为是击鼓或撞钟发出来的声音
于是在梦中奇怪为什么钟会发出木石的声响

醒来后才知道是舂米的声音
并告诉家人,自己在做梦时,将舂米的声音当做是击鼓撞钟的声音了


【舂】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舂米。舂药。
摘自:在线汉语字典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学习解说]:

阿难,这个人在梦中,哪还有动静闭塞开通
虽然在熟睡,但是闻性不会昏沉
即使身体消亡生命尽了,闻性也不会跟着你一同消灭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

[学习解说]:

众生因为从无始来,追寻色声等尘相而随着妄念不断流转
从来都不知道自性本来都是清净光明不生不灭的

不修真常法,反而去追逐生灭法
因此生生世世流转六道不得出离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学习解说]:

如果舍弃生灭无常法,常修真常不灭法
智慧之光显露后,根尘和识心就会消除

想相是尘,识心是垢,远离二者妄想和分别
你的法眼就会得到清明,为何不能得到无上知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49#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10:03:23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小时45分钟)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憍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葉,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学习解说]:

阿难,你可知道就在这个法会中
阿那律陀尊者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
殑伽神女不用鼻子就能闻香,憍梵钵提异舌知味
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葉久灭意根不因心念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杂,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那律】
梵名 Aniruddha,巴利名 Anuruddha。又作阿尼卢陀、阿[少/兔]楼驮、阿难律、阿楼陀。意译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不争有无。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城之释氏,佛陀之从弟。关于其身世,起世经卷十、五分律卷十五、众许摩诃帝经卷二等载为斛饭王之子,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三则载为甘露饭王之子。佛陀成道后归乡,阿那律与阿难、难陀、优波离等,即于其时出家为佛弟子。出家后之阿那律,修道精进,堪称模范。彼尝于佛说法中酣睡,为佛所呵责,遂立誓不眠,而罹眼疾,至于失明。然以修行益进,心眼渐开,终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中阿含卷十八“八念经”、长阿含卷四游行经、佛本行集经卷五十八、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阿那律品、大智度论卷十一)p3625   
FROM:【佛光大辞典】

【跋难陀龙,无耳而听】
梵语跋难陀,华言善欢喜。谓其能护国土,雨泽以时,瓶沙王年为一会以报之,百姓闻皆欢喜故也。以其无耳能听,故云无耳而听。(梵语瓶沙,又云频婆娑罗,华言模实,以身模充实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殑伽神女】
殑伽,亦云“恒伽”,此云“天堂来”。河从无热恼池南面银象口出,流入东印土,主河之神是女,非鼻闻香。未见其缘。殑,其陵切。
FROM:【祖庭事苑】

【舜若多神,无身觉触】
梵语舜若多,华言虚空。即主空神也。纂要云:但无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经云:如来光中,映令暂现,其质如风,以其无身,而能知触。故云:无身觉触。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学习解说]:

阿难,你的六根如果能够拔除妄见,就能生出智慧之光
对于浮尘以及器世间一切现象,就能像热汤融冰一样消除妄念,成就无上知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学习解说]:

阿难,再比如世间人特别喜欢依靠眼睛来分辨
如果让他马上将眼睛闭上,黑暗相就会马上现前
这是六根黯然,头和脚也是一样,都看不到了
但是如果让他用手触摸身体,通过手一样能辨别头和脚在哪里
可见能知的觉性始终都在的,不需要六根也能知道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学习解说]:

世间人以光明为能见之因,在黑暗中则什么也看不见
他们不明白本自具足能见的觉性,见性显露,一切黑暗相都不能起到障碍的作用
何况根尘已经销尽,觉明的自性为何不能成就圆融的妙用呢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学习解说]:

阿难对佛说:世尊,如您所说,想要证得不生不灭佛果,那么因地发心要与果位相应
世尊,比如这七种果位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
虽然是七种名,叫法不同,但是清净圆满,常住不坏,好像金刚王的本性是相同的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学习解说]:

如果见和听,离开明暗、动静、通塞,就没有自体了
好像这念心,离开前尘本无所有
那么要用什么来修因,获得如来七种不生不灭的佛果呢




【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

[学习解说]:

世尊,如果离开明与暗,见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前尘,这念心就消灭了
所以我经过仔细推求,好像根本没有我的心和我心所在的地方
那么要用什么来修因,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呢




【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恡。】

[学习解说]:

如来先前说过湛精圆常,如果违背这个道理,就会成为戏论了
可是,为何如来现在又说用这颗心来修行呢
我实在不知道原因,惟愿世尊慈悲教导,开我只会消我疑惑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

[学习解说]:

佛告阿难,你虽然广学多闻,但却没有实证的功夫
心中只知道颠倒的原因,可是真正面对颠倒时,却不能识破它
恐怕你的诚心还没有被信服,现在我就为你解除心中的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48#
 楼主| 发表于 2021-9-5 08:46:23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5小时)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学习解说]:

由于明和暗两种尘相相互作用,在妙圆自性中生起妄见

见精与色尘相映,形成眼根,眼根原本是清净四大。形状像葡萄一样

见精寄托在浮尘眼根上,不断攀缘,执着在色相上


【浮根】
(术语)又曰扶尘根。五根有二种,在内正有发识取境之用者,名为胜义根。眼之如葡萄,耳之如卷叶,外形谓为浮根扶根或扶尘根。浮者浮虚不实之义也。楞严经一曰:“我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学习解说]:

由动和静二相相互攻击,于妙圆自性中发起听闻
闻精与声尘相映结合成为耳根,耳根原本也是清净四大
耳朵像新卷叶一样,闻精就寄托在浮尘耳根上,不断向外攀缘,执着在声尘上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学习解说]:

由于通和塞两种尘相发生,在真心自性中就发生了嗅
嗅精与香尘相映,吸纳香尘成为鼻根,鼻根原本是清净四大
鼻子的形状像双爪下垂,嗅精就寄托浮尘肉鼻上面,攀缘外境,流逸香尘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学习解说]:

由于恬和变两种尘相参杂,在真心自性中就发生了尝
尝精与味尘相映成为舌根,舌根原本是清净四大,形状像半弦月
尝精寄托在浮尘舌根上,攀缘外境,流逸味尘


【偃月】
1.横卧形的半弦月。
2.泛称半月形。
3.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
4.营阵名。
5.指唐李林甫的偃月堂。
摘自:在线汉语字典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学习解说]:

由于离与合两种尘相互相接触,在真心自性中就发生了觉
觉精与触尘相映,形成身根,身体原本是清净四大,形状像腰鼓颡
觉精寄托在浮尘身根上,攀缘外境,流逸法尘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学习解说]:

由于生和灭两种尘相互相相续,在真心自性中就发生了知
知精与法尘相映,形成意识,意根原本是清净四大
意根好比是幽暗室中见东西,知精寄托在意思上,攀缘外境,流逸法尘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

[学习解说]:

阿难,以上六根原本都是妙明真心,如来藏性
可是因为觉上加觉,而失去了原本的妙精明性
与妄相相互结合,最终变成了妄明妄觉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学习解说]:

所以你现在离开明与暗,就没有见体
离开动与静,就无法听闻
离开通与塞,就没有嗅性
离开恬与变,就没有尝性
离开离与合,就没有触性
离开生与灭,就没有了知性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

[学习解说]:

你若能不随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这十二诸有为相流转

随你从中选拔哪一根,远离妄尘障碍,伏归真心,就能发出本自明耀的作用




【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学习解说]:

清净自性显露后,其他五根也会随之都解脱
不会再被外尘牵引生起妄知妄见,不必依靠浮尘六根,只是寄托在上面
因此六根可以互相为用,不受局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404

[禅定勋章]

47#
 楼主| 发表于 2021-9-3 10:21:27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小时20分钟)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学习解说]:

阿难,你现在想要逆着生死洪流(欲望),返求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
应当好体验看看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通?

如果能在六根中悟通,功德圆满的圆通根
那么逆着生死洪流(欲望),转化业力就很快了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学习解说]:

我已经完全说明六根功德,谁最圆满了
随你自己仔细选择,我再告诉你如何增进修行

十方如来于六根六尘六识中依次修行,都获得了圆满无上菩提
六根六尘六识不论依哪个起修,都能成就,他们并无优劣之分


【十八界】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识,名为“十八界”。此中因根对尘,中间发识以了别境界,如眼根为能发,眼识为所发,色尘为助发。眼根如是,余根可类推。每一根的根境识,必须同时具备,才会发生作用。兹列表说明如下: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学习解说]:

但是因为你的根性下劣,所以不能体悟圆满自在的智慧
因此我才要为你说明六根功德的圆满程度,令你能够正确选择,然后一门深入

若能一根深入达到没有妄念的境界
那么六根也会同时获得清净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学习解说]:

阿难对佛说:世尊

如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同时获得清净呢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

[学习解说]:

佛告阿难,你现在已经证得须陀洹果
已灭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即于见道时所断的八十八使见惑)

然而你还不知道六根中积累了很多无明习气,这些习气都要实修实证才能断除
何况这里面还有生、住、异、灭四相无明在障碍


【须陀洹果】
声闻乘四果中之初果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见所断】
三所断之一,即于见道时所断的八十八使见惑。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四相】
1、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生相即由无而有;住相即成长之形;异相即衰老变坏;灭相即最终灭亡。此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息,此灭彼生,此生彼灭。
2、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见我人四相条。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学习解说]:

你先观察六根是一还是六?阿难,如果说是一的话
耳朵为什么不见,眼睛为何不能听,头为什么不会走路,脚为什么不会说话

如果说是六的话,那我现在在法会为你宣扬微妙法门
你的六根,是谁(哪一根)来领受的?




【阿难言:“我用耳闻。”
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学习解说]:

阿难回答说:我用耳朵(来)听闻
佛说,你的耳朵自己能听闻,为何还要用身体和口呢

你为什么还要用口来说话和提问
为什么要用身体来恭敬承受佛的开示呢

因此应当知道,不能说六根是一个还是六个




【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学习解说]:

阿难,六根不是一个也不是六个
你因为无始以来颠倒妄见,才会幻化出六根来

你虽然已证须陀洹果,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
但是还没有达到【入一无妄】的境界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学习解说]:

比如在虚空中摆放各种模型器具
不能因为模具形状不同,而说虚空是圆形,或是方形的

因为除去模具,虚空就是无形无相的
虚空为何要因为你说不同,就变成各种各样的呢

所以你应当知道,六受用根也是一样,非一非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11 15:11 , Processed in 0.0884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