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7346
1万
修行学员
学习佛经中的道理和修行知识或法界观或佛的观念, 以此提升正确的知见和观念,改变人类原本的低次第观念,这样在心念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改变,才能逐渐转化身心,提升生命型态——【法性原理解析】生命的次第与真相&吃斋念佛诵经有什么用?
佛经中教导的内容很多,有因果,有原理,有案例,有戒律,有观行,有次第,有表法,有深义 由上述种种不同内容,可以让不同次第的修行者,在各自的知见上有所提升,或学习不同次第的修行方法——抄经的实修次第和原理
在「基础实修」阶段,关于「经典」的修持,是以「诵经」和「习经」为主 「诵经」是最基础的基础实修,如果没有多次读诵,当然无法熟悉这本佛经,更不用说其他佛经 不过,光是诵经也是不够的,因为多数人虽然自称佛弟子,也每天读诵定课经典 但是,问他这部经的内容讲些什么?到底修行该修些什么?却一问三不知,或支支吾吾讲不出所以然 这就是因为众生以少为足,没有自己好好深入了解,就像我们学习世俗课本也是要做功课的 所以,佛弟子也应该要「习经」,就是学习佛经中的内容,就像我们学习世俗课本一样,要做标记说明提示... 所以,「习经」也要从佛经的第一品到最后一品,都要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白话和划上重点, 并对整部佛经的架构、结构、章节和内容有整体的了解,经中各品讲述的内容和重点为何?如何起承转合? 以自己理解的程度,勾划出一个自己容易明白的蓝图,并且在脑中回忆回想,运用在生活中 这样日后有人问你这本经在说什么,你就能清楚明白的告诉他,这也算尽到修行和弘法的责任 如果讲不出来,那实在太丢脸了,这算什么佛教徒呢?还好意思自称佛弟子吗? 至于「品经」,什么才叫作真正的品经? 其实,品经就像「拈花微笑」,当然,这是很深的情况,初学者不是这样的 如果您够细心或有觉性,就能发现末学上面的讲解或许多文章中,其实就已经实际操作「品经」的种种细节了 就是您做的不仅仅是白话翻译,而是能依照各种佛经的教导互相支持和引证, 依照不同次第的经论说法,为不同众生做各种不同次第的说明 不仅在段落上、词句上、文字上、案例上,都要尽量做各种「法性」上、「无量义」上不同的讲解、论述或举例和说明 这边先依照「圆觉经」中讲到的「三惑」来说明 「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如下面佛学辞典所说: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凡夫的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是,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就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是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在三惑中,见思为粗,尘沙属中等,无明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上面已经说得很明显, 1.就是您要能破除众生的见思惑,就是破除众生的凡夫俗见和外道知见,众生所提出的种种错误观念和邪见,您能不能一一破解? 2.您要能学习、明白无量法,对法性都能通达,这也是无量神通的基础,这也是「拈花微笑」 3.这就是关于「不二」「中道」「实相」的道理和实证 把上面三种情况用在「品经」上,就是您对经文,能不能有上面三种不同层次的了解和讲解 而且不只在品读佛经的时候如此,对生活中的一切相和一切众生能不能如此观照和觉照, 而逐渐观觉两空却不失正觉本心,符合「不二」「中道」「实相」 再以佛经中的名相来说明: 例如对于佛经中的佛菩萨名号或三昧名称,您只是就这样读过,或者能依照文字所表现的名相,就能知道更深的涵义 例如佛菩萨的因地发心、功德本愿、三昧的氛围内涵和方便方法...,如果相对应于一般众生,该如何演说或方便众生了解和实修 例如光是「念佛」两字,有多少可以实际运用的表法和心法以及和佛菩萨相应相印的心法、渐次法、平等法 如果没有实修念佛的各种方法和心法,您真的懂念佛吗?您能明白末学上面是在讲什么吗? 又诸如:拜忏、拜佛、持咒、诵经,这些真的都懂吗?以名相来说,您能对这些讲出什么道理? 这就能验证是否有实修、是否真正了解,也马上可以知道根器和次第如何 其实,这些在上面的破除三惑中,都可以包含一切解答 又例如:一般人逛街就是买东西,那修行人呢?修行人也逛街? 修行人基本上不应该常逛街,以免增加贪欲和杂染,如果有需要,才购买基本的生活用品 但是,如果是久修的大乘菩萨道行者,入世普渡众生,所以必须适当的观察众生相、众生性、众生心 所以,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大乘菩萨道行者,虽然逛街,但是,不是增加贪欲和杂染, 而是由商店所贩卖的物品、服务的态度、街上的人潮、来往的车辆、人与人的互动、脸上的表情、空气和街道与人的品质、以及综合氛围 由一切相,可以看出这附近众生的生活状况、习惯、欲望、相应的疾病、贪瞋痴杂染、信仰等种种状况,是否善良、是否容易教化... 由相而知性、知心,由众生的无量凡夫心而以无量法对治(所以必须发心并真正深入无量法,并普渡无量众生,圆满「四弘誓愿」) 就像品读佛经,您能不能也这样品读「世间相」和「众生相」、「众生性」、「众生心」、一切「法性」 回说佛经中常讲的修行次第: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思维解义、深入实修、为众生演说 如果不能像上面所说的这样深入品读佛经,那么算有实修吗?可以为众生演说或讲经吗? 讲解会不会太狭隘呢?能分辨众生根器次第和心性吗?会不会违犯佛陀所说的「要按照次第修行和说法」呢? 当然,也不是因此就不为众生演说,不过,还是要先好好加强自己,自己如果没有料,还能说什么呢? 因此,要好好自修,然后,只要发大心、大愿,祈请佛菩萨加持和引导,并小心遵照上述佛经中的教导原则:按照次第修行和说法 这样有发心、发愿、祈请并反观自照的修行者,也会随自己的次第而遇到可以同修或引导或对他说法的人 (您有多少努力和多少料,佛菩萨很清楚,如果时机到了,佛菩萨就会给您机会,让您依照次第增上修行) 演说佛法要看众生根器(这些佛经上都有教导,「般若经:魔业篇」),不是按照自己喜欢而乱说, 要先观察众生根(器)(习)性,适可而止,不要过多而无法接受,也不要过少而不清不楚 (不要过多而无法接受:就像末学这篇的份量和质量,如果是一般人或初学者或没有深入实修的佛弟子,也是没有心力读完和看明白或接受的) 自己有多少实修就讲多少,自己懂多少就讲多少,不要天花乱坠妄语乱说,不懂就说不懂, 不懂就回家向佛菩萨忏悔,然后继续往上修学弄清楚,这样就能按步就班慢慢增上——品读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断恶精进、修善精进、求化精进
查看 »
|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10 14:28 , Processed in 0.0717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