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淨慧,学习〈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7 21:33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缘起:深入经藏共修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 ——帖子详见: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弟子淨慧,发心学习《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祈请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令弟子入清净光明心,看懂佛经深义及实修要点
认真写出正确的白话解说,早日增上智慧,自利利他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20 00:35 编辑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表解:

一. 经题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属于《妙法莲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
               
二. 译者 -  鸠摩罗什,东晋龟玆国(新疆疏勒)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
           
三. 出处 -  收于《大正藏》第九册
   
四. 内容 -  主要叙述佛陀解释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缘由,宣说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能除一切苦恼的不可思议力量,
                及观世音菩萨如何以三十三种形相,为众生方便说法等事

五. 异译 - 《正法华经》第二十三〈光世音普门品〉~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 译
               《添品妙法莲华经》第二十四〈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共笈多 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8 00:07 编辑

~~ 此楼保留中 ~~

内容大纲

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9 23:03 编辑

(3楼、5  用时,2小时)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学习解说】
就在当时,无尽意菩萨从座位中站起来,偏袒右肩(即披着袈裟时袒露右肩,覆盖左肩。原为古代印度表示尊敬之礼法,佛教沿用之,即于比丘拜见佛陀或问讯师僧时,须偏袒,以从事拂床、洒扫等工作,故偏袒右肩即意谓便于服劳、听令使役,亦即以偏袒为敬礼之标帜),恭敬合掌向佛请求开示:「世尊! 是什么样的因缘,观世音菩萨名为观世音呢?」


无尽意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菩萨)梵名阿差末底Akṣayamati,佛游宝庄严堂说大集经时,从东方不眴国普贤如来所来,广说八十无尽之法门,无尽意菩萨经是也。又于法华经会座为普门品之对扬众,取颈上璎珞与观音菩萨。名义集一曰:「阿差末,此云无尽意。」

无尽意菩萨(梵Akṣaya-mati,藏Blo-gros-mi-zad-pa)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又译无尽慧菩萨,或作无量意菩萨。其本生因缘及事迹不详。《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七〈无尽意菩萨品〉内,叙述此菩萨为使舍利弗见不眴世界之普贤如来,而入佛土三昧,合掌遥礼彼佛,散微妙华供养之。该华至普贤如来世界,彼国诸菩萨见之,皆乐欲见娑婆世界释迦文佛及大众,普贤菩萨遂放大光明而照娑婆世界,令该国诸菩萨悉能遥见此土。
关于无尽意之名称,该经云︰一切诸法之因缘果报名为无尽意。一切诸法不可尽,意即发菩提心不可尽乃至方便无尽。《观音义疏》卷上释之云(大正34‧921c)︰「凡八十无尽,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从是得名名无尽意也。」又,《法华经玄赞》卷十(末)〈观世音普门品〉云(大正34‧847a)︰
「无尽意者,阿差末经说︰行六度四摄等种种行誓度众生,众生界尽菩萨之意乃尽,众生未尽菩萨之意无尽,故名无尽意。」

八十无尽
[佛光大辞典]
指无尽意菩萨所说之八十种无尽之法门。观音义疏卷上(大三四‧九二一下):「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从是得名,名无尽意也。」〔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七无尽意菩萨品、阿差末菩萨经〕 p268

偏袒右肩
[佛光大辞典]
梵语 ekājsam uttarāsavgaj krtvā ,巴利语 ekajsaj uttarāsavgaj karoti。又作偏露右肩、偏袒一肩、偏露一膊。略称偏袒。为「通肩」一词之相对语。即披着袈裟时袒露右肩,覆盖左肩。原为古代印度表示尊敬之礼法,佛教沿用之,即于比丘拜见佛陀或问讯师僧时,须偏袒,以从事拂床、洒扫等工作,故偏袒右肩即意谓便于服劳、听令使役,亦即以偏袒为敬礼之标帜。佛像中,有偏袒右肩形及通肩形,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之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释迦院之释迦牟尼如来、阿难、迦栴延等均作偏袒右肩形。〔舍利弗问经、无量寿经卷上、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释氏要览卷中、慧琳音义卷十〕 p4374

观世音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菩萨)略称观音。法华经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按观世音像,世俗多作妇人。胡石麟笔丛,王世贞观音本纪,皆谓古时无作妇人像者。陔余丛考据南北史驳之,盖六朝时已然矣。参照观音条。


关于「菩萨」,善知识在这方面有相关的教导:
「菩萨」又叫「觉有情」,「觉」表示觉悟,「有情」的意思是有情众生
所以,「菩萨」就是觉悟的有情,并能开悟有情众生,救度众生离苦得乐

「菩萨」必须是有感的,能感动、也能感动人的,主动发心的,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
最被华人所信仰的代表就是「寻声救苦」、「倒驾慈航」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从世俗对「观世音菩萨」称号的加冕上,就能看出世人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任、感恩和崇敬
「倒驾慈航」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实际上已经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请详见《大悲心陀罗尼经》)
为了慈悲众生、普渡众生,所以,由佛的果位又示现菩萨相,来救渡众生,这样称为「倒驾慈航」

菩萨是大乘佛法修行上的果位称呼,如果凡夫(位)众生也能发起大乘心、行菩萨道,那也可以称为初学、或初发心的菩萨行者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就在于修行者所俱备的心量,菩萨道行者必须能苦众生苦、能解众生难(苦难和疑难)
也就是,我们的观念、心态、发心、愿望和行为,才是决定我们是大乘或小乘行者的真正因素
如果没有真正的信(信心信念)愿(自度度人的愿心)行(真正落实),那么,世俗的证件或称号只是假象

真正的修行不是看学历或皈依证、出家证或世俗虚名,修行看的是真的工夫,真正的信愿行
所以,大乘菩萨道的修行者,都必须真正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和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如果从「不二」、「中道」来看,一切都是清净无染无差别的
所以,佛以「首楞严三昧力」十方无量化身,
以「如来」的果位「倒驾慈航」成为「菩萨」来救度众生(或示现成佛,或32相普入众生界)
详细情况可参阅:首楞严三昧经、密严经

菩萨为什么能感动、又能感动人(众生),为什么能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因为菩萨能知苦、觉苦、救苦,
菩萨普入十方众生界,能关怀六道轮回的各种众生,将心比心,所以能知众生性,能解众生苦
相关文章:
[知苦&觉苦] 苦只是一种习气&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感动需要的是同理心,什么是同理心?
就是菩萨自己曾吃过苦,所以知道众生苦,
另外,看到众生苦,也能设身处地,想想自己也在苦中会如何
除了知苦,还要觉苦和救苦,就是弄清楚苦的来源和原理,然后帮助众生解决痛苦,因此称为「觉有情」

因此,如果我们在心念上不能感动,那就是没有同理心,就是没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信念和精神
也就是,自己在苦上面没有深入体会(可能自己还以苦为乐,无法解脱),对于众生的苦,也就不能感同身受
从心量上来看,就是自己还太自私、不懂关怀,平常只专注在自己身上,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心量太狭小
也因此,无法明白「法性」(因为自己没有深入诸法,没有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众生性」(因为自己没有体念、关怀众生)
可参阅:
「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除了自己在心量上没有真正发起大乘心,另外,在修行的细节上,就是没有真正参与世俗牺牲奉献的公益
因此,如果严格审核菩萨行的标准,那应该是看发心和愿、行,如果没有真正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
那又怎能说自己是在修菩萨道、菩萨行呢?怎能说自己是菩萨行者呢?怎能说自己是大乘佛子呢?
就算自己曾有发心发愿,但是,如果没有真实行,那也是不合格的菩萨行者
——帖子详见:「觉有情」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9 23:02 编辑

(6 用时,3小时)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车渠、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学习解说】
世尊告诉无尽意菩萨:「善男子! 无量百千万亿众生,若有人受到种种苦难忧愁烦恼,听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众生得到解脱。
以下可分为七种解脱:

① 若有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这是由于菩萨威神力的缘故。(火难解脱)

② 若遭大水漂流沈溺,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远离水难。(水难解脱)

③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取金、银、琉璃(青玉)车渠(白珊瑚)马瑙(深绿色的玉)、珊瑚、虎珀、真珠等宝,而入于大海之中,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剎鬼国(食人罗剎所居之处),其中若有,乃至只有一个人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那么,这些人皆能解脱罗剎之难,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名为观世音。(罗剎难解脱)

④ 若有人遇到刀械逼迫之险难,那么,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对方所执的刀械等器具就会一截一截的断坏,因此而获得解脱。(刀杖难解脱)

⑤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的夜叉(义译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类或守护正法的鬼类,行动极为迅速)罗剎(恶鬼的总名,男的叫罗剎娑,女的叫罗剎私,或飞空,或地行,喜欢食人的血肉)要来恼害伤害人,那么,只要听闻到观世音菩萨旳名号并称念者,这些恶鬼就没办法以恶眼视之,更何况加害于人。(鬼难解脱)

⑥ 假设有人,无论有罪或无罪,身体遭到杻械枷锁囚困,那么,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那些杻械枷锁刑具都会自动断坏,因此而获得解脱。(囚难解脱)

⑦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带领所有商人,他们携带重宝经过险恶之路,其中有一个人就说:「诸善男子! 请您们不要恐惧害怕! 您们现在应当要一心一意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此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您们若是能够称念此菩萨名号,就能够解脱贼难。」
于是所有的商人听到后,随即共同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正因为称念菩萨的名号,所以就因此获得解脱。(贼难解脱)


一心称名
[佛光大辞典]
乃专注一心,称念佛菩萨之名号。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六下):「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p26

七难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名数)仁王经受持品,佛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二、星宿失度难,三、灾火难,四、雨水难,五、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一人民疾疫难,二他国侵逼难,三自界叛逆难,四星宿变怪难,五日月薄蚀难,六非时风雨难,七过时风雨难。法华经普门品说观音之威神力能灭众生之诸难。天台之观音义疏上以七难科之:一火难,二水难,三罗剎难,四王难,五鬼难,六枷锁难,七怨贼难。
七难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指七种灾难,为佛教经论对天灾人祸的分类。七难的内容随经论之不同而有差异。此下所列者为四种异说︰
(一)《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受持品〉载,佛嘱咐诸国国王,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读《仁王经》以灭七难,生七福。其中所谓「七难」是指︰日月失度难、星宿失度难、灾火难、雨水难、恶风难、亢阳难、恶贼难。
(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种种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此中所谓「七难」是指︰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为了防止这些灾难,必须依法供养药师如来,则能使灾难止息,国家安稳。
(三)《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观音之威神力能灭诸难,法云《法华义记》卷八将此中之灾难以「七难」涵盖。此七难即︰火难、水难、风难、刀杖难、罗剎难、枷锁难、盗贼难。此外,智顗《观音义疏》卷上则云火难、水难、罗剎难、王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为七难。
(四)《陀罗尼集经》卷十所说的七难,即王难、贼难、水难、火难、罗剎难、荼枳尔鬼难、毒药难。该经并谓如修习摩利支天法,则此七难即可消除云云。

各经所说之七难︰
    各经所说之七难:
(一)《仁王经》所说:    (二)《药师经》所说:
          ┌ 日月失度难             ┌ 人众疾疫难
          ├ 星宿失度难             ├ 他国侵逼难
          ├ 灾火难                   ├ 自界叛异难
  七难 ├ 雨水难            七难 ├ 星宿变怪难
         ├ 恶风难                    ├ 日月薄蚀难
         ├ 亢阳难                    ├ 非时风雨难
         └ 恶贼难                    └ 过时不雨难
(三)《观音义疏》所说:  (四)《陀罗尼集经》所说:
          ┌ 火难                        ┌ 王难
          ├ 水难                        ├ 贼难
          ├ 罗剎难                     ├ 水难
  七难 ├ 王难                 七难 ├ 火难
         ├ 鬼难                         ├ 罗剎难
         ├ 枷锁                         ├ 荼枳尔鬼难
         └ 怨贼难                      └ 毒药难

罗剎国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界名)食人鬼之所住处。在大海之中。法华经普门品曰:「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称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西域记十一僧伽罗国曰:「佛法所记则曰:此宝洲大铁城中,五百罗剎女之所居也。」

罗剎国
[佛光大辞典]
梵名 Rāksasī-dvīpa。为食人罗剎所居之处。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六下):「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剎鬼国。」又慧琳音义卷七亦谓海岛中有罗剎女国。据有部毘奈耶卷四十七、大唐西域记卷十一僧伽罗国条所载,罗剎女国即指锡兰岛(又称楞伽岛)。盖锡兰为罗剎住处之说,系源于古印度史诗罗摩耶那(梵 Rāmāyana),谓罗摩(梵 Rāma)为救回其妃私多(梵 Śītā),攻陷楞伽岛,杀罗剎鬼王逻伐拏(梵 Rāvana)之故事而来。〔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五百比丘因缘品」、大毘婆沙论卷七十八〕 p6675

夜叉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义译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类或守护正法的鬼类,行动极为迅速

罗剎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恶鬼的总名,男的叫罗剎娑,女的叫罗剎私,或飞空,或地行,喜欢食人的血肉

怨贼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杂名)害人之命夺人之财者。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遗经曰:「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

空聚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无人之聚落。维摩经弟子品曰:「以空聚想入于聚落。」
又(譬喻)人身之六根,假和合而无实主,譬之无人之聚落。涅槃经二十三曰:「空聚落者,是六入。」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金光明经一曰:「是身虚伪,犹如空聚。六入村落,结贼所止。」六十华严经二十四曰:「依六入空聚,四大毒蛇所侵害。」止观七下曰:「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何处有人及以众生?业力机关,假为空聚。」

六贼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譬喻)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为譬。涅槃经二十三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中略)六大贼者,夜则欢乐。六尘恶贼,亦复如是。处无明闇,则得欢乐。」最胜王经五曰:「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则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楞严经四曰:「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
又以六贼譬六根之爱喜。杂阿含经四十三曰:「士夫,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中略)六内贼者,譬六爱喜。」

六贼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ㄌㄧㄡˋ ㄗㄟˊ, 1.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见《六韬.卷一.文韬.上贤》。
2.北宋末的蔡京、朱?、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3.色、声、香、味、触、法此六种为身心所攀缘的对象。因为这六者是产生烦恼的根源,会劫夺一切善法,所以用贼来比喻。《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学习解说】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威神之力,就如同高山一样巍峨,
若有众生多欲贪着,那么,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能离欲 (贪欲解脱);
若有众生多瞋恚,那么,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能离瞋 (瞋恚解脱);
若有众生多愚痴,那么,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能离痴 (愚痴解脱)。」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众人爱敬。
【学习解说】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之力,行利益众生之事,帮助众生消除或解脱苦难,因此众生应当要经常心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若有女人想要怀孕求男孩,只要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就会生出具足福德智慧的儿子;
若有女人想要怀孕求女孩,只要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就会生出端正有相的女儿,宿殖德本,受人爱敬。」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学习解说】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能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所做的修持是不会白白浪费的,因此,众生皆应当要好好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学习解说】
世尊问无尽意菩萨:「无尽意! 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指无量无数)那么多菩萨的名号,又尽其一生的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那么,您认为这样的善男子或善女人,所获得的功德多不多呢?」

无尽意菩萨回答:「这样的功德是很多的,世尊!」

世尊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乃至只有一时的礼拜、供养,那么,这跟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及终生的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两个人所获得的福德,其实是相同没有差别的。
而且这种功德,于百千万亿劫这么长久的时间里,是不可穷尽的,无尽意!所以说,光是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就可以得到如是无量无边福德的利益。」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20 00:05 编辑

(7~8 用时,2小时)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学习解说】
无尽意菩萨继续向世尊请法:「世尊! 观世音菩萨在这个娑婆世界是如何示现? 又如何为众生说法?其方便度众之力,又是如何的呢?」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
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
【学习解说】
世尊对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 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应以何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何身而为说法(三十三应化身)

若以佛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佛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辟支佛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辟支佛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声闻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声闻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梵王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梵王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帝释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帝释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自在天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自在天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大自在天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大自在天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天大将军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天大将军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毗沙门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毗沙门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小王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小王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长者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长者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居士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居士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宰官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宰官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婆罗门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婆罗门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童男、童女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童男、童女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若以执金刚身就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示现执金刚身为其说法,令众生可以成就。」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学习解说】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象,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因此您们应当要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众生受到怖畏急难的时侯能施予无畏(救度眾生,為其祛除種種怖畏),因为这样的缘故,在这个娑婆世界,又称观世音菩萨为施无畏者。」

施无畏
[阿含辞典(庄春江)]
给予无畏惧;无畏惧的布施

施无畏
[佛光大辞典]
梵语 abhaya-dāna。即拔济种种之怖畏。又作无畏舍、无畏施。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此无畏施即救度众生,为其祛除种种怖畏之意。法华经卷七普门品谓,观世音菩萨于怖畏急难中,能施无畏,故有「施无畏者」之称。盖佛苦萨以种种之威力方便,拔济狮子、虎、狼、水、火、盗贼等诸怖畏,施以安慰众生。〔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 p3830

施无畏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1.又名施无畏者,或施无畏菩提萨埵,即观世音菩萨的别名。2.消除众生的危难和恐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21 18:19 编辑

(9楼  用时,2小时)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
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学习解说】
无尽意菩萨对世尊说:「世尊! 我如今应当要供养观世音菩萨。」
说完后,马上卸下颈部所佩戴镶有宝珠的贵重璎珞(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饰物。可挂在头、颈、胸或手脚等部位),呈奉给观世音菩萨
同时恭敬地对观世音菩萨说:「仁者(敬称)! 恳请接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当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
无尽意菩萨又再次恭敬地对观世音菩萨说:「仁者! 愍念我众等,请接受此璎珞。」

供养
[阿含辞典(庄春江)]
恭敬地供给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须。

璎珞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以玉编缀的饰品,通常挂在脖子上。

璎珞
[佛光大辞典]
梵语 muktāhāra,hāra 或 keyūra。音译作吉由罗、枳由罗。又作缨络。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饰物。可挂在头、颈、胸或手脚等部位。印度一般王公贵人皆佩戴之。又据诸经典所载,在净土或北俱卢洲,均可见树上垂有璎珞。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七中):「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无量寿经卷下、起世经卷一郁单越洲品、慧琳音义卷七十八〕 p6856

璎珞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物名)梵语枳由罗Keyūra,编玉而悬于身者。印度邦俗贵人男女皆作之。法华经普门品曰:「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同信解品曰:「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着麤弊垢腻之衣。」观无量寿经曰:「诸璎珞中盛蒲桃浆。」玄应音义一曰:「吉由罗应云枳由逻,此云璎珞。」

仁者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又单称仁,呼人之敬称。大日经疏四曰:「梵音尔儞,名为仁者。」法华经序品曰:「四众龙神,瞻察仁者。」中庸曰:「仁者人也。」

仁者
[佛光大辞典]
乃对人之敬称。或单称仁。大日经疏卷四(大三九‧六二二下):「梵音尔尔,名为仁者。」景德传灯录卷一婆须蜜章(大五一‧二○八中):「师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 p1220

三施
[佛光大辞典]
(一)大智度论卷十一以财、法、无畏三种施为三施。即:(一)财施,自能持戒,不侵他人财物,又能以己之财施与他人。(二)法施,为人说法,令其开悟。(三)无畏施,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令其无畏。
(二)大智度论卷十二以物、供养恭敬、法三种施为三施。即:(一)物施,即财施。(二)供养恭敬施,即信心清净,恭敬礼拜等。(三)法施,即为人说法。
(三)华严经疏钞卷二以饮食、珍宝、身命三种施为三施。即:(一)饮食施,见饥饿之人,即以饮食济其困馁,又称下品施。(二)珍宝施,见贫穷之人,即以财物珍宝周其窘乏,又称中品施。(三)身命施,复分为二:(1)仅割身肉,济于饥饿众生,是为身施。(2)若全身施与,命亦随尽,是为命施。此等之施,极难极重,故又称上品施。p580

三施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去救济贫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闻悉的佛法去向人演说;无畏施是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和痛苦。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学习解说】
世尊就对观世音菩萨说:「当愍念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就接受此璎珞吧!」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学习解说】
于是,观世音菩萨愍念诸四众,以及天、龙、人非人等众,就接受了璎珞,
然后将此璎珞分作了两份,一份呈奉释迦牟尼佛,另一份呈奉多宝佛塔(=多宝塔,乃安置多宝如来之塔)

多宝塔
[佛光大辞典]
又称多宝佛塔。乃安置多宝如来之塔。此塔之建立,系根据法华经卷四见宝塔品之说而来。我国自古因法华信仰盛行,故造立多宝塔之风气亦颇兴盛,如大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皆有多宝塔之遗迹;一般多于宝塔中安置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之相,此乃依法华经中多宝佛分半座予释迦佛之记载而来。又六朝时代之多宝塔,大多建造成三层塔之形式。此外,据佛祖统纪卷四十唐开元二十年条、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等所举,可知唐代诸多寺院,即有多宝塔之建造。
在日本,长谷寺所藏铜版千佛多宝佛塔图,其塔为古代三层宝塔式之建筑。至后世则称双层式之宝塔为多宝塔;其下层有三间,上层轴部有圆壔形,上下连接部为馒头形(龟腹),此为其特色。日本高野山之根本大塔(瑜祇塔),即与此种形式相同。此外,日本多宝塔之遗迹,尚有鎌仓时代之石山寺、金刚三昧院(高野山)、慈眼院(大阪)、净土寺(广岛)、长保寺(和歌山)等,皆属日本国宝。其中,以石山寺之多宝塔,为日本现存最古之遗迹。又依密教之解释,用于墓石之多宝塔或与宝塔相同,其亦有多层者。 p2337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学习解说】
世尊对无尽意菩萨说:「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有如此自由自在且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悠游于这个娑婆世界。」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6

[持戒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21 18:27 编辑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学习解说】
正当世尊说法到这里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颂的方式再次询问: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学习解说】
世尊(世间所尊重的觉者。佛弟子一般皆尊称佛陀为「世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内具万德,外显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佛、菩萨之身所具足之殊胜容貌形相中,显著易见者有三十二种,称为三十二相;微细隐密难见者有八十种,称为八十种好。两者亦合称相好)

(这里是指无尽意菩萨)现在再次恭敬向世尊请法询问关于(这里是指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样的因缘,而名为观世音呢?

世尊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1.世间所尊重的觉者佛弟子一般皆尊称佛陀为「世尊」
2.世间所尊重的觉者。梵文原文音译为「婆伽梵」、「婆伽婆」,是佛陀德性的总称,一字多义,经中常单译为「世尊」、旧译「众祐」。

十号
[佛光大辞典]
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虽称十号,然一般皆列举十一号,即:(一)如来(梵 tathāgata),音译多陀阿伽陀,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二)应供(梵 arhat),音译阿罗汉,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三)正遍知(梵 samyak-sajbuddha),音译三藐三佛陀,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四)明行足(梵 vidyā-carana-sajpanna),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五)善逝(梵 sugata),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六)世间解(梵 loka-vid),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七)无上士(梵 anuttara),如诸法中,涅槃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八)调御丈夫(梵 purusa-damya-sārathi),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槃。(九)天人师(梵 śāstā deva-manusyānāj),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十)佛(梵 buddha),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十一)世尊(梵 bhagavat),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此外,诸经论中亦有仅列举十号者,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诸说。〔大智度论卷二、卷二十一、大乘义章卷二十末〕 p480

妙相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谓庄严之像也。梁简文文曰:「降兹妙相,等诸佛力。」

色身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指有色有形之身。此词虽被广泛用来指肉身而言,但佛典中亦多用以指佛、菩萨的相好身。亦即相对于无色无形的法身,而称有色有形的身相为色身。《俱舍论》卷二十七举佛的色身功德,其文云(大正29‧141b)︰「色身圆德有四种︰(一) 具众相,(二)具随好,(三)具大力,(四)内身骨坚越金刚,外发神光,踰百千日。」《菩萨善戒经》卷六论供养如来的十种方法,其中见佛色身而供养,称为供养色身;《观无量寿经》将观弥陀的真身,称为遍观一切色身想。把念观音、势至的真实相好身,分别称为观想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观大势至色身想等。又,《华严经大疏钞》卷七明身土的四依,其中论色身是依色相土。凡此皆为其用例。

三十二相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名数)佛或转轮圣王之内德,表彰于身相者有三十二
(名数)具名三十二大人相。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总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为现三十二相。天竺国中人于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相,若轮若莲华若具若日月。是故佛手足有千辐轮、纤长指、鼻高好、舌广长而薄,如是等皆胜于先所贵,故起恭敬心。」佛感此相者,由于百劫之间,一一之相,积百种之福,法界次第下之下曰:「此三十二通云相者,相名有所表,发揽而可别,名之为相。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受敬,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现三十二相也。」三藏法数四十八谓:
一、足安平相,足里无凹处者。二、千辐轮相,足下有轮形者。三、手指纤长相,手指细长者。四、手足柔软相,手足之柔者。五、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间有缦网之纤纬交互连络如鹅鸭者。六、足跟满足相,跟是足踵,踵圆满无凹处者。七、足跌高好相,跌者足背也,足背高起而圆满者。八、腨如鹿王相,腨为股肉,佛之股肉纤圆如鹿王者。九、手过膝相,手长过膝者。十、马阴藏相,佛之男根密藏体内如马阴也。
十一、身纵广相,头足之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者。十二、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者。十三、身毛上靡相,身毛之头右施向上偃伏者。十四、身金色相,身体之色如黄金也。十五、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者。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软滑者。十七、七处平满相,七处为两足下两掌两肩并顶中,此七处皆平满无缺陷也。十八、两腋满相,腋下充满者。十九、身如狮子相,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者。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
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二十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齿者。二十三、齿白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而坚密者。二十四、四牙白净相,四牙最白而大者。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两颊隆满如狮子之颊者。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也。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发际者。二十八、梵音深远相,梵者清净之义,佛之音声清净而远闻也。二十九、眼色如绀青相,眼睛之色如绀青者。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也。三十二、顶成肉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
此三十二相依法界次第,法界次第依智度论八十八。其他智度论四,涅槃经二十八,中阿含三十二相经所载,皆大同小异。
无量义经曰:「一毫相如月旋,二净眼如明镜,三唇,四额广,五狮子臆,六掌有合缦,七指直而纤,八马阴藏,九顶有日光,十上下眴,十一舌赤好如丹果,十二鼻修,十三手足柔软,十四内外相握,十五皮肤细软,十六细筋,十七旋发绀青,十八眉睫绀而展,十九白齿,二十面门开,二十一具千辐轮,二十二臂修,二十三毛右旋,二十四锁骨,二十五顶有肉髻,二十六方口颊,二十七四十齿,二十八胸表万字,二十九腋,三十肘长,三十一踝膝露现,三十二鹿腨肠。」亦出优婆夷净行出门经修学品。与诸本大体同。

八十种好
[佛光大辞典]
梵语 aśīty-anuvyañjanāni。为佛菩萨之身所具足之八十种好相。又称八十随形好、八十随好、八十微妙种好、八十种小相、众好八十章。佛、菩萨之身所具足之殊胜容貌形相中,显著易见者有三十二种,称为三十二相;微细隐密难见者有八十种,称为八十种好。两者亦合称相好转轮圣王亦能具足三十二相,而八十种好则唯佛、菩萨始能具足
又有关八十种好之顺序与名称,异说纷纭。据大般若经卷三八一载,八十种好指:(一)指爪狭长,薄润光洁。(二)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三)手足各等无差,诸指间皆充密。(四)手足光泽红润。(五)筋骨隐而不现。(六)两踝俱隐。(七)行步直进,威仪和穆如龙象王。(八)行步威容齐肃如狮子王。(九)行步安平犹如牛王。(十)进止仪雅宛如鹅王。(十一)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之举身随转。(十二)肢节均匀圆妙。(十三)骨节交结犹若龙盘。(十四)膝轮圆满。(十五)隐处之纹妙好清净。(十六)身肢润滑洁净。(十七)身容敦肃无畏。(十八)身肢健壮。(十九)身体安康圆满。(廿)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严光净。(廿一)身之周匝圆光,恒自照耀。(廿二)腹形方正、庄严。(廿三)脐深右旋。(廿四)脐厚不凹不凸。(廿五)皮肤无疥癣。(廿六)手掌柔软,足下安平。(廿七)手纹深长明直。(廿八)唇色光润丹晖,(廿九)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卅)舌相软薄广长。(卅一)声音威远清澈。(卅二)音韵美妙如深谷响。(卅三)鼻高且直,其孔不现。(卅四)齿方整鲜白。(卅五)牙圆白光洁锋利。(卅六)眼净青白分明。(卅七)眼相脩广。(卅八)眼睫齐整稠密。(卅九)双眉长而细软。(四十)双眉呈绀琉璃色。(四一)眉高显形如初月。(四二)耳厚广大脩长轮埵成就。(四三)两耳齐平,离众过失。(四四)容仪令见者皆生爱敬。(四五)额广平正。(四六)身威严具足。(四七)发脩长绀青,密而不白。(四八)发香洁细润。(四九)发齐不交杂。(五十)发不断落。(五一)发光滑殊妙,尘垢不着。(五二)身体坚固充实。(五三)身体长大端直。(五四)诸窍清净圆好。(五五)身力殊胜无与等者。(五六)身相众所乐观。(五七)面如秋满月。(五八)颜貌舒泰。(五九)面貌光泽无有颦蹙。(六十)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六一)诸毛孔常出妙香。(六二)面门常出最上殊胜香。(六三)相周圆妙好。(六四)身毛绀青光净。(六五)法音随众,应理无差。(六六)顶相无能见者。(六七)手足指网分明。(六八)行时其足离地。(六九)自持不待他卫。(七十)威德摄一切。(七一)音声不卑不亢,随众生意。(七二)随诸有情,乐为说法。(七三)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七四)说法依次第,循因缘。(七五)观有情,赞善毁恶而无爱憎。(七六)所为先观后作,具足轨范。(七七)相好,有情无能观尽。(七八)顶骨坚实圆满。(七九)颜容常少不老。(八十)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卍字)。 p268


八十随形好(梵aśīty anuvyañjanāni,藏dpe-byad bzaṅ-po brgyad-cu)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菩萨之色身所具有的八十种妙相。又称八十种好、八十随好、八十小相。佛菩萨之身所具足的殊胜形相中,三十二相显而易见,称之为大相,而八十种好则较微细难见,故称为小相或随相。转轮王也能具足三十二相,但是八十种随形好则唯有佛、菩萨始能具足。《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大正27‧889a)︰
「问︰相与随好不相障夺耶﹖答︰不尔,相与随好更相显发,如林中花显发诸树。佛身如是相好庄严,又如金山众宝杂饰,如是佛身威光奇特,以如来身极鉴净故,诸祥瑞物皆现其中;如至那镜极磨莹已,随物远近,影像皆现。佛身亦尔,是故一切诸魔外道怀恶心者,至佛处时无不瞻仰,覩之无厌,右绕而去。」
《大品般若经》卷二十四〈四摄品〉列出无见顶等八十种好,《大智度论》卷八十九解释此八十种好,谓(大正25‧686b)︰「问曰︰八十随形好是庄严身法,识满足何以在随形好中﹖答曰︰此识是果报生识,世间好丑自然而知,凡人识不具足,故学人法乃知。」又,「好」可视为相的细分详说,《法界次第》卷下云(大正46‧696b)︰
「相好乃同,是色法皆为庄严,显发佛身,但相总而好别,相若无好则不圆满。轮王释梵亦有相,以无好故,相不微妙。(中略)通云好者,可爱乐也。以八十种好庄严身,故天人一切之所爱乐,故云好也。」
此外,《大乘义章》卷二十(末)根据《菩萨地持经》卷十所载云(大正44‧873a)︰
「手足二十指悉皆妙好,即为二十,两手两足表里八处平满,通前合为二十八种好。两跟、两膝、两髀、两肩、两肘、两腕、两股、两臀、藏相两圆、两膊、两脇、两腋、两乳、腰、背、心、脐及与咽、膓悉皆妙好,为三十二,通前合为六十种好。此咽已下六十好也,上下牙齿悉皆妙好,即以为二;两脣、两齗、两颊、两鬓、两眼、两耳、两眉、鼻两孔、额两角悉皆妙好,复为十八,通前合为二十种好。此咽已上二十好也。是为八十,相好如是。」
除此之外,《菩萨善戒经》卷九、《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等亦载此事。然彼等所载与《大般若经》差异颇大。
兹参酌诸经论所说,列表如次︰
〔参考资料〕 《佛本行集经》卷九;《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坐禅三昧经》卷上;《十住毗婆沙论》卷九〈念佛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五;《无上依经》卷下;《弥勒下生经》;《方广大庄严经》卷三;《大乘百福庄严相经》;《法集名数经》;《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大明三藏法
┌─────       ──┬─────────────────┐
│八十随行好名称│形态                              │
├────      ───┼─────────────────┤
│一、指甲润泽   │指爪狭长薄涧,光洁鲜净如花赤铜。  │
│二、手足指圆   │手足指圆纤长,﹖直柔软,节骨不现。│
│三、手足平等   │手足各等无差,于诸指间悉皆充密。  │
│四、手足圆满   │手足圆满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华。│
│五、筋脉潜隐   │筋脉盘结坚固,深隐不现。          │
│六、踝骨不现   │两踝俱隐不现。                    │
│七、行步齐正   │行步直进,庠审如龙象王。          │
│八、师子王行   │行步威容齐肃,如师子王。          │
│九、牛王行相   │行步安平庠序,不过不减,犹如牛王。│
│十、鹅王行相   │行步进止仪雅,犹如鹅王。          │
│十一、龙王行相│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举身随转。  │
│十二、身渐﹖直│支节渐次﹖圆,妙善安布。          │
│十三、支节密致│骨节交结无隙,犹若龙盘。          │
│十四、膝骨圆好│膝轮妙善安布,坚固圆满。          │
│十五、隐处妙好│隐处其文妙好,威势具足,圆满清净。│
│十六、肤体滑泽│身支涧滑柔软,光悦鲜净,尘垢不着。│
│十七、威仪备足│身容敦肃无畏,常不怯弱。          │
│十八、身体紧密│身支坚固稠密,善相属着。          │
│十九、身体平正│身古安定敦重,曾不掉动,圆满无坏。│
│二十、身体端严│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严,光净离翳。│
│二一、身光破闇│身有周匝圆光,于行等时,恒自照曜。│
│二二、腹相庄严│腹形方正无缺,柔软不现,众相庄严。│
│二三、脐深圆净│脐深右旋圆妙,清净光泽。          │
│二四、脐厚妙好│脐厚不窊不凸,周匝妙好。          │
│二五、身体无黶│板肤远离疥癣,亦无黶点疣赘等过。  │
│二六、手足内满│手掌充满柔软,足下安平。          │
│二七、手文明彻│手文深长明直,润泽不断。          │
│二八、唇色丹晖│唇色光润丹晖,如频婆果,上下相称。│
│二九、面门相具│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
│三十、舌广柔软│舌相软薄广长,如赤铜色。          │
│三一、象王声   │发声威震深远,如象王吼,明朗清澈。│
│三二、梵声深妙│音韵美妙具足,如深谷响。          │
│三三、鼻脩高直│鼻高脩而且直,其孔不现。          │
│三四、齿白齐密│诸齿方整鲜白。                    │
│三五、牙利明洁│诸牙圆白光洁,渐次锋利。          │
│三六、目净绀青│眼净青白分明。                    │
│三七、目如青莲│眼相脩广,譬如青莲华叶,甚可爱乐。│
│三八、目睫次第│眼睫上下齐整,稠密不白。          │
│三九、眉纤而长│双眉长而不白,致而细软。          │
│四十、眉色青绀│双眉绮靡顺次,绀琉璃色。          │
│四一、眉如初月│双眉高显光润,形如初月。          │
│四二、耳埵圆满│耳厚广大脩长,轮埵成就。          │
│四三、耳无过恶│两耳绮丽齐平,离众过失。          │
│四四、容仪具足│容仪能令见者无损无染,皆生爱敬。  │
│四五、额广平正│额广圆满平正,形相殊妙。          │
│四六、身分相称│身分上半圆满,如师子王威严无对。  │
│四七、首发脩长│首发脩长绀青,稠密不白。          │
│四八、发香芬馥│首发香洁细软,润泽旋转。          │
│四九、发际严好│首发整齐无乱,亦不交杂。          │
│五十、首发长好│首发坚固不断,永无褫落。          │
│五一、首发光滑│首发光滑殊妙,尘垢不着。          │
│五二、身分坚实│身分坚固充实逾那罗延。            │
│五三、身体庄严│身体长大端直。                    │
│五四、诸根无染│诸窍清净圆好。                    │
│五五、身相洪大│身支势力殊胜,无与等者。          │
│五六、见者欢喜│身相众所乐观,尝无厌足。          │
│五七、面如满月│面轮脩广得所,皎洁光净如秋满月。  │
│五八、容色不挠│颜貌舒泰,光显念笑,先言唯向不背。│
│五九、面相姝广│面貌光泽熙怡,远离颦蹙青赤等过。  │
│六十、身无疵秽│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          │
│六一、毛孔出香│所有诸毛孔中,常出如意微妙之香。  │
│六二、面门出香│面门常出最上殊胜之香。            │
│六三、首分圆满│首相周圆妙好,亦犹天盖。          │
│六四、身毛纤柔│身毛绀青光净,如孔雀项,红晖绮饰,│
│                      │色类赤铜。                        │
│六五、法音圆辩│法音随众大小,不增不减,应理无差。│
│六六、顶髻高显│顶相无能见者。                    │
│六七、指网分明│手足指约分明,庄严妙好,如赤铜色。│
│六八、行不履地│行时其足去地,如四指量而现印文。  │
│六九、身相持重│自持不待他卫,身无倾动,亦无逶迤。│
│七十、威震一切│威德远震一切,恶心见喜,恐怖见安。│
│七一、音声和雅│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意和悦与言。  │
│七二、观机浅深│能随诸有情类,言音意乐而为说法。  │
│七三、一音说法│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  │
│七四、次第说法│说法咸依次第,必有因缘,言无不善。│
│七五、等视众生│等观诸有情类,赞善毁恶而无爱憎。  │
│七六、识清净   │所为先观后作,轨范具足令识善净。  │
│七七、相好具足│世尊相好,一切有情无能尽观。      │
│七八、顶骨坚实│顶骨坚实圆满。                    │
│七九、无衰老相│颜容常少不老,好巡旧处。          │
│八十、卍字德相│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文│
│                      │同绮画,色类朱丹。                │
└──────      ─┴─────────────────┘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12:00 , Processed in 0.0800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