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若能不惜一切财物,常于他人作利益事,念于布施,乐行布施,随有随施,不问多少;
当行施时,于身财物不生轻想,净施不择持戒、毁戒;赞叹布施,见行布施欢喜不妬;
见有求者心则悦乐,起迎礼拜,施床命坐,前人咨问若不咨问,辄为赞叹布施之果;
见恐怖者,能为救护,处饥馑世,乐施饮食,虽作是施,不为果报,不求恩报施;
不诳众生,能赞三宝所有功德,不以斗称杂余异贱欺诳于人;
不乐酒博贪欲之心,常修惭羞愧耻之德;虽复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
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施波罗蜜]。
—《优婆塞戒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