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5-5-19 09:45 编辑
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学习解说】
世尊告诉弥勒菩萨:「若有人得闻这些佛的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要知道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因此,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
这是为什么呢?
有很多的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我如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佛陀之教法称为「经」,故以「经道灭尽」喻指佛之教法衰微灭尽),我以慈悲哀愍(如来悲哀痛烧众生,特留此经住世百年),特留此经(=独留斯经、特留念佛,止住百岁)(即谓法灭后,为化益众生,佛特于百岁间留无量寿经流布于世),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依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卷下之解,释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一切皆过,故为灭尽。佛以慈悲怜悯众生,于法灭后独留此经百岁济度,借以开示净土,令人求生)。」
经道灭尽 [佛光大辞典] 佛陀之教法称为「经」,故以「经道灭尽」喻指佛之教法衰微灭尽。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九上):「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p5557
法灭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佛法灭尽也。凡佛法灭尽之相,乃诸佛之通轨,分正像末之三法,次第渐灭。一正法,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证悟之人多也。二像法,去佛世已久,道化渐讹替,正法变为似法也。三末法,去佛世长远,仅存教法之一分,更无修行证果之实效也。此三时之年限,其长短诸佛各不同,又我释迦佛经论之所说亦不同,今据通途之一说,则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过此三时,则佛法悉灭尽。
法灭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佛法灭时,亦即在末法过后的时期。
法灭 [佛光大辞典] 指佛法灭亡。与所谓三宝灭、经道灭尽、白法隐滞等相同。即如来入灭后,其教法经历正法、像法、末法三时,次第渐灭。有关三时之时限,经论所说不一,一般多谓正法五百年间,教、行、证三法具足,像法一千年间,教、行二法犹存,末法一万年之间,唯有教而无行,过此三时,教法悉皆灭尽,此后称为「法灭期」。净土宗则主张圣道门诸教虽经三时而归于衰灭,然于末法万年后之百年间,唯有净土之经典独存,其后亦复亡失。(参阅「正像末」2002)
痛烧众生 [佛光大辞典] 指众生因造恶而于现在、未来所受之果报。痛,指现在之恶报;烧,指未来之恶果。安乐集卷下(大四七‧一八中):「诸经悉灭,如来悲哀痛烧众生,特留此经住世百年。」此外,于无量寿经卷下有「五痛五烧」之说。(参阅「五痛五烧」1163) p5162
特留此经 [佛光大辞典] 又作独留斯经、特留念佛。为净土家特为揭出之主张,即谓法灭后,为化益众生,佛特于百岁间留无量寿经流布于世。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九上):「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其所愿皆可得度。」依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卷下之解,释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一切皆过,故为灭尽。佛以慈悲怜悯众生,于法灭后独留此经百岁济度,借以开示净土,令人求生。而涅槃经显示佛性,教示圣中之深旨,圣人先隐,是故先灭;此经则教人厌苦求乐,济度凡中之要法,是故后灭。有关止住百岁之期限,道绰、善导等诸师以为在末法万年之后;憬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则依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指于增劫人寿七万岁时之法灭后之百岁。〔选择传弘决疑钞卷三、释净土群疑论卷三〕 p4184
正像末 [佛光大辞典] 又作正像末三时、三时。即教法住世之正、像、末等三期变迁。据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载,三时即:(一)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即能证果,称为正法(梵 saddharma)。(二)虽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证果,称为像法(梵 saddharma-pratirūpaka,像,相似之意)。(三)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梵 saddharma-vipralopa)。然法华玄论卷十载,正、像之分别有多种说法,即:(一)佛在世为正法,佛灭后为像法。(二)未有异部之时代为正法,异部纷纷出现之时代为像法。(三)得道者多之时代为正法,得道者少之时代为像法。(四)正法未破之时代为正法。正法已破之时代为像法。(五)未起恶法为正法,起诸恶法为像法。(六)二千年皆属正法,万年转衰微为像法。(七)诸菩萨见如来之法无有兴灭,常见诸佛,则一万二千乃至一切时皆是正法,二乘人见佛法有兴衰,故有正、像之分别。 至于三时之时限,诸经论说法各异:(一)据贤劫经卷三、大乘三聚忏悔经等之说,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亦五百年。(二)据中观论疏卷一末、释净土群疑论卷三等之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亦一千年。(三)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摩诃摩耶经卷下、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等之说,正法有五百年,像法有一千年。(四)据悲华经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五等之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为五百年。关于末法之时限,诸经论所说大抵为末法一万年。然俱舍论宝疏卷二十九依善见律毘婆沙卷十八所举,将正法千年之后尚有一万年之说法,解释作一万年中之前五千年为像法时,而后五千年为末法时。 另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五,举出「五五百年」之说,即将佛陀入灭后之二千五百年间,区分为五个五百年,依次为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造寺坚固、斗诤坚固等五个时期;五个时期以后,虽有剃除须发、身着袈裟者,然毁破禁戒,不如法行。又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于正法一千年中,以一百年为一期,依次分为圣法、寂静、正行、远离、法义、法教、利养、乖争、事业、戏论等十个坚固时期。又毘尼母经卷三,于正法五百年中,亦以一百年为一期,次第分为解脱、定、持戒、多闻、布施等五个坚固时期。此二经之说法与前面大集经之说相似,依此,大集经之「五五百年」说,或亦指正法住世之相。 然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所举,则将「五五百年」分为正、像、末三时,即以前二个五百年为正法时,第三、第四个五百年为像法时,最后一个五百年为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 又大毘婆沙论卷一八三载,由于度女人出家之故,正法减五百岁,故以初五百年之解脱坚固为正法期,次五百年之禅定坚固为像法期,后三个五百年之无行无证为末法期。 此外,罗什、不空二师所译之仁王经中,因所举之时限语义不详,故各经论及智顗、吉藏、真谛等诸师之异说纷纭;或谓仁王经所说乃另一种之「三时说」,即以八十年(或五十年)为正法期,八百年(或五百年)为像法期,八千年(或五千年)为末法期。 关于我国诸师之异说,据胜鬘经疏详玄记卷十载,净影、道绰、法上、贤首等师说正法五百年;南山、清凉、灵芝等师说正法一千年。净土家则谓圣道门之诸教,历三时而渐趋衰灭,净土教却渐兴盛,于末法一万年之后,尚能住世一百年。 另就三时之修行证果而论,有谓正法时,持戒即能成就,称为戒成就;像法时,修禅即能成就,称为禅成就;末法时,惟依净土念佛法门方能成就,称为净成就。〔杂阿含经卷三十二、别译杂阿含卷六、十诵律卷四十九、仁王经合疏卷下、安乐集卷下、法华玄赞卷五、法华义疏卷五、大藏法数卷十二、末法灯明记〕(参阅「五五百年」1065) p2002
正像末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正法时期,正者証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証果者,是名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証果的人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证果者。
三时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一)谓佛教教法的流通有三期之变迁︰即正法时、像法时、末法时三时期。具称正像末三时。 根据吉藏《十二门论疏》卷上(本)、窥基《法苑义林章》卷六(本)所说,所谓正法时之「正」即是「证」,指具足教行证三法的时期。所谓像法时,「像」是相似之义,指无证果者,但教行二法尚存,即指与正法时类似的时期。末法时则指唯有教而无行证的末代微劣时期。过此三时,教法皆无,是为法灭。 此三时不仅单指释迦佛的教法,他佛之教法亦然。如《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月藏分‧法灭尽品〉谓(大正13‧379c)︰「过去诸如来,依寿而灭度。彼于七日后,正法皆隐没。」《贤劫经》卷七〈千佛兴立品〉说拘留孙佛的正法住世八万岁,拘那含牟尼佛的正法存立千岁等,皆是其例。有关释迦佛的三时之说,末法是在正像之后一万年,诸说大概一致;但关于正、像二时的时限则有四说︰ (1)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说︰〈月藏分‧法灭尽品〉云(大正13‧379c)︰「今我涅槃后,正法五百年,住在于世间,众生烦恼尽,精进诸菩萨,得满于六度,行者速能入,无漏安隐城。像法住于世,限满一千年,剃头着袈裟,持戒及毁禁,天人所供养,常令无所乏。」《摩诃摩耶经》卷下的说法亦同,道宣的《释迦谱》卷九也引用此说。其他《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毗尼母论》卷三等亦属此说。 (2)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说︰《悲华经》卷七〈诸菩萨受记品〉云(大正3‧211b)︰「般涅槃后,所有正法住世千岁,像法住世满五百岁。」 (3)正像各五百年说︰《大乘三聚忏悔经》云(大正24‧1094a)︰「我涅槃后正法当住于五百岁,像法亦复住五百岁。」《贤劫经》卷七千佛兴立品〉亦同。 (4)正像各千年说︰怀感的《净土群疑论》卷三,依《大悲经》而作此说,即(大正47‧48c)︰「经道灭尽,依大悲经,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万年之后经道灭尽。」吉藏《中论疏》卷一(末),引用「古涅槃经」之附记,说祇园精舍之铭亦作此说。 此外,有关正法时的增减,依《毗尼母论》卷三、《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八等所说,原本是千年,因允许妇人出家,故其数减半;其后,因为制比丘尼八敬戒,故又回复原数。 (二)指初、昔、今三时︰乃法相宗的三时教判,即初时说有教(初),第二时说空教(昔),第三时说中道教(今)。 (三)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在论说一切事法时,均透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而论,此称为三时论门。 (四)于昼夜六时中选定三时作为每日修行的时间︰昼夜六时即昼三︰晨朝、日中、日没,夜三︰初夜、中夜、后夜,合为一日一夜。行者于此六时中或选晨朝、日中、初夜三时,或选初夜、后夜、日中三时,于该三时中或修念佛,或修经行,或修禅坐,或修诵经,或修持咒。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