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菩萨如何常乐求法常乐说法?
★ 求法者求何事。云何求何故求。求者谓菩萨藏。声闻藏。一切世论。一切世事。
菩萨藏者。谓毗佛略。余十一部名声闻藏。
世论者有三种。一者因论。二者声论。三者医方论。
一切世事者。如金宝工匠一切方术。方术有五。一者内术。二者因术。三者声术。四者知病因治病术。五者知一切作事。菩萨摩诃萨常求如是五种方术。
内术者。谓十二部经。菩萨摩诃萨为二事故求十二部经。一者知因果。二者作业不失不作不受。
求因论者为二事故。一者为知外道过故。二者为坏外道诸论师故。
求声论者亦为二事。一者为解一切法界义故。二者为正一切言辞音声故。
求治病术为四事故。一者为知病相貌故。二者为知病因缘故。三者为知病除愈故。四者为知病愈之后更不起故。
[学习解说]:
常乐求法的菩萨,应求何事?如何求?为何求?
菩萨应当求大乘佛法的各种教义和实践方法、求小乘法的教义和修行方法、求一切世论及一切世事
菩萨藏是指大乘经典毗佛略(意为方广、广大、广博、广破、广解、广普、无比等。又称大方广、大方等),除大乘经典外其他都叫做声闻藏
世论是指:一因论、二声论、三医方论
一切世事是指,菩萨在世间的一切行为就像金宝工匠掌握的各种技术一样
菩萨应当常求五种方术:一内术、二因术、三声术、四知病因治病术、五知一切作事
内术是指十二部经,菩萨为二事求十二部经:一了知因果、二作业不失不作不受
菩萨为二事求因论:一为了知外道过失、二为破坏外道诸论师
菩萨为二事求声论:一为了解一切法界真实义、二为导正一切言辞音声
菩萨为四事求治病术:一为了知病相貌、二为知病因缘、三为知病除愈、四为知病愈之后更不起故
★ 求十二部经。为知因果者。一切法有十种因。说真因相摄一切因。若生死若解脱。若善若不善。若内若外。若众生若非众生。何等为十。一者流布因。二者从因。三者作因。四者摄因。五者增长因。六者转因。七者不共因。八者共因。九者害因。十者不害因。
[学习解说]:
求十二部经为了知因果者,一切法有十种因,说真因(真实之正因)相摄一切因,比如生死或解脱、善或不善、内或外、众生或非众生
十种因分别是:一流布因、二从因、三作因、四摄因、五增长因、六转因、七不共因、八共因、九害因、十不害因
★ 流布因者。所谓诸法因名得其体相得体相故故可宣说。是名流布因。如因手取因足涉路因身而有去来坐卧。是名从因。如从子得果。是名作因。离子从余而得果者。是名摄因。子灭芽生从芽得果。名增长因。如从子生谷因谷生子。是名转因。随种得果。名不共因。如地水火风。名为共因犯。四重禁怨害善法。是名害因。若不犯者。是名不害因
[学习解说]:
流布因是指,所有法因为名称而得到本质和相状,因此可以通过名称来宣说诸法,这叫做流布因
从因是指,比如用手去行善帮助他人、用脚步行、用身体实现去来坐卧
作因是指,比如由种子获得果实
摄因是指,脱离种子摄取其他因缘获得果实
增长因是指,由种子变成芽,再由芽获得果的过程
转因是指,比如由种子结成谷,再由谷留作种子
不共因是指,什么样的种子结什么样的果实
共因犯是指,比如都需要地水火风的生长环境
害因是指,犯四重禁(即犯淫戒、犯盗戒、犯杀人戒、犯大妄语戒)损害善法
不害因是指,不犯四重禁(即犯淫戒、犯盗戒、犯杀人戒、犯大妄语戒)、不损害善法
★ 害因有五。一者声害。二者生害。三者不共住害。四者怨害。五者定害
声害者。犹如世论初说善好后说不善。
又复害者。如说诸法一切无常。犹如虚空说一切常谓生老死。是名声害。
生害者。如说无因而能生果有因无果。
不共住害者。犹如明闇贪恚苦乐。
怨害者。如蛇鼠狼马与水牛。如狸与鼠。
定害者。如不净观除贪慈心院瞋悲除害心。
[学习解说]:
害因有五种:一声害、二生害、三不共住害、四怨害、五定害
声害者是指,比如世论初说善好后说不善,又比如说诸法无常,犹如虚空,说生老病死是常,这叫做声害
生害者是指,比如说无因而能生果,以及有因无果
不共住害者是指,犹如明闇、贪恚、苦乐
怨害者是指,比如蛇鼠狼马与水牛、又如狸和鼠
定害者是指,比如观身不净去除贪心、修慈心去除嗔心、修悲心去除害心
★ 八圣道分除一切结。复有二因。一者真实因。二者方便因。
真实因者所谓种子。方便因者如余外缘。
方便因者有四种缘。一者因缘。二者次第缘。三者缘缘。四者增上缘。
因缘者诸法生因。增上缘者。谓方便因次第缘。缘缘者。谓心心数法。是名四缘。
[学习解说]:
八圣道能消除一切烦恼,其中有二种因:一真实因、二方便因
真实因如同种子、方便因如同其他外缘
方便因有四种缘:一因缘、二次第缘、三缘缘、四增上缘
因缘是指诸法生因、增上缘是指方便因和次第缘、缘缘是指心心数(心与心所)法,这是四种缘
★ 如是十因。云何出生一切世法及出世法。云何断生死。云何不断生死。
如世间中种种谷子。为增长命有种种名。所谓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粳粮胡麻等。是名流布因。
因于饥渴无气力故。为除是患身得力故。求大小麦乃至胡麻。因于美食。心生贪着。生贪着心故方便求索。是名从因。
如彼种子生相似果。是名作因。
如彼地水火风粪土人工等。是名摄因。
从子增长乃至于果。是名增长因。
如子生果从果复生因。是名转因。
如麦生麦豆自生豆。是名不共因。
如离子已从余生果。是名共因。
如子遇雹火烧鸟食。是名害因。
离雹火鸟名不害因
以是义故。是十种因。出生世法及出世法。
[学习解说]:
以上这十种因(一流布因、二从因、三作因、四摄因、五增长因、六转因、七不共因、八共因、九害因、十不害因),如何出生一切世间法及出世间法?如何断除生死?如何不断生死?
比如世间各种谷子,为了增长命有种种名,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粳粮胡麻等,这叫做流布因
世间众生为了消除饥饿让身体充满力气而求取大小麦乃至胡麻,因此对食物产生的贪着,所以采取方便手段去求取,这叫做从因
作因,就像种子种下后,会长出相似的果实
摄因,就像种子需要地水火风粪土人工等万物生长的基本因素
增长因,就像从最初的种子开始,逐渐增长,最终结出果实
转因,就像种子结出果实,果实又成为新种子的因,再次结出新的果实
不共因,就像麦种种下会生出麦子,豆种种下会生出豆子一样
共因,就像种子已经种下,由种子生长出来的果实就是共因
害因,就像遇到冰雹火烧鸟食等灾害
不害因,就是远离冰雹火烧鸟食等灾害
以上这十种因能出生一切世间法及出世间法
★ 又复演说十二因缘所有名相。谓无明因缘行。行因缘识。识因缘名色。名色因缘六入。六入因缘触。触因缘受。受因缘爱。爱因缘取。取因缘有。有因缘生。生因缘老死忧悲愁恼大苦聚集。是名流布因。
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为贪恚故。不断十二因缘。是名从因。
现在爱取未来无明。是名作因。现在有。未来行。是名作因。现在识。未来生。是名作因。现在名色六入触受。未来生老死。是名作因。
不近善友。不乐听法。不思惟义。不如法住。以此四事。摄取无明乃至生老死。是名摄因。
因恶业故。增长无明乃至老死。是名增长因。
无明三种。谓下中上。下为中因中为上因乃至老死。是名转因。
有无明堕地狱。有无明堕畜生。有无明堕饿鬼。是名不共因。
一切众生平等共有十二因缘。是名共因。
无明因缘故无具足性。不与如来共生一国。远离善友不得闻法。不思惟义不如法住。不得修集三十七品。是名害因。
除无明故性得具足。性具足故得与如来共生一国。亲近善友得闻正法。思惟正义如法而住。修集三十七品。是名不害因。
以是义故是十种因出生世法。
[学习解说]:
下面由十二因缘所有名相中分析解说十因:
无明因缘行,行因缘识,识因缘名色,名色因缘六入,六入因缘触,触因缘受,受因缘爱,爱因缘取,取因缘有,有因缘生,生因缘老死忧悲愁恼大苦聚集,这叫做流布因
从无明缘行直到生缘老死,由于贪欲和嗔恨的缘故,无法断除十二因缘的流转,这叫做从因
现在的贪爱和执取会导致未来的无明,这叫做作因
现在执着有会导致未来的行,这叫做作因
现在的识会导致未来的生,这叫做作因
现在的名色六入触受会导致未来的生老死,这叫做作因
不亲近善友,不喜欢听法,不思惟法义,不能如法而住,如此摄取无明直到生老死,这叫做摄因
因造作恶业增长无明直到老死,这叫做增长因
无明有下中上三种,下是中因、中是上因直到老死,这叫做转因
有的众生因无明堕入地狱,有的因无明堕入畜生道,有的因无明堕入饿鬼道,这叫做不共因
一切众生皆平等都有十二种因缘,这叫做共因
由于无明的因缘故无法具备各种好的因缘,不能与如来共生一国,远离善友不能得闻佛法,不能思惟法义不能如法而住,不能修集三十七品,这叫做害因
如果除去无明具足各种好的而因缘,就能与如来共生一国,亲近善友得闻正法,思惟正义如法而住,修集三十七品,这叫做不害因
★ 云何十因生出世法。若说三十七品名相菩提名相乃至涅槃名相。名流布因。
因四念处。得四正勤。因四正勤。得如意足。因如意足。得五根。因五根。得五力。因五力。得七觉分。因七觉分得八圣道。因八圣道。得涅槃。是名从因。
无明灭故诸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老死灭故得涅槃。是名从因。
性具足故修三十七品。修三十七品故得涅槃。是名从因。
性具足故乃至三十七品能生菩提。是名作因。
亲近善友至心闻法。思惟其义如法而住。调伏诸根修八圣道。是名摄因。
三十七品能为二种涅槃之因。是名转因。
具声闻性得声闻果。具缘觉性得缘觉果。具佛性故得无上道。是名不共因。
如是三人悉共修集三十七品。是名共因。
性不具足生处八难不闻正法。是名害因。
坏害因故得闻正法。名不害因。
修集八圣道因缘故得声闻菩提辟支佛菩提。得佛菩提。是增长因。
是十种因出生世法出世之法。
如是二法各有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若有说言离是十因更有因者。无有是处。
[学习解说]:
关于十因生出世间法,如果为众生演说三十七道品的名相、菩提的名相乃至涅槃的名相,这叫做流布因
因为修习四念处(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获得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因为修习四正勤得到如意足,因得到如意足而获得五根,因五根获得五力(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因五力获得七觉分(又名七菩提分、七觉支、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因七觉分获得八圣道,因八圣道获得涅槃,这叫做从因
因为无明灭故诸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老死灭故得涅槃,这也叫做从因
具足各种好因缘而修三十七道品,因修三十七道品而获得涅槃,这也叫做从因
具足各种好因缘修三十七品而生菩提之心,这叫做作因
亲近善友至心闻法,思惟法义如法而住,调伏诸根修行八圣道,这叫做摄因
修习三十七道品能够成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涅槃之因,这叫做转因
具备声闻性者能够获得声闻果,具备缘觉性者能得缘觉果,具备佛性者能证得无上道,这叫做不共因
声闻性、缘觉性、佛性三种修行者共同修集三十七品,这叫做共因
性不具足者会生到八难处(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不能听闻正法,这叫做害因
破除害因而能听闻正法,这叫做不害因
因为修集八圣道而获得声闻菩提、辟支佛菩提以及佛菩提,这叫做增长因
这十种因出生世间法出世间法
世间法出世间法各有三世:过去、未来、现在,如果有人说离开十因还有因的话,这是不可能的
★ 云何名果。果有五种。一者报果。二者余果。三者解脱果。四者现作果。五者增上果。
不善之法得三恶报。有漏善法得人天果。是名报果。
以造恶故乐为恶业。以修善故乐修善业。是名余果。
修八圣道远离烦恼。名解脱果。
凡夫修道虽离烦恼不名解脱果。
何以故。非毕竟故若人现世种种方便役力得财。是名现作果。
眼根眼识乃至意法意识。名增上果。
菩萨摩诃萨以知因果。增长作力修集于道知不作。不受作不失果菩萨。摩诃萨知因果故求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得第二业力。若有菩萨不信众生业因果者。终不能得菩萨禁戒。
[学习解说]:
什么叫做果,果有五种:一报果,二余果,三解脱果,四现作果,五增上果
造作恶法得到三恶道的果报,修习有漏的善法得到人天果报,这叫做报果
因为造恶而得到恶业,因为修善而得到善业,这叫做余果
修八圣道而远离烦恼,这叫做解脱果
凡夫修道虽然可以远离烦恼,但不叫做解脱果
为什么?因为凡夫修道不是究竟解脱,如果有人现世以种种方便获得财富,这叫做现作果
透过眼根眼识、耳根耳识、鼻根鼻识、舌根舌识、身根身识、意法意识修行,这叫做增上果
菩萨摩诃萨因为了知因果的缘故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获得第二业力,如果菩萨不信众生有因果业报终将不能得到菩萨禁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