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学习:142楼~144楼 共用时2小时以上)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药王菩萨本事品】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二品之名。说药王菩萨往昔为供养法华烧身燃臂之本事因缘。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1、宿王华菩萨代众生请(法)问佛,药王菩萨如何来到娑婆世界?有哪些难行苦行之事?
★ 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学习解说]:
这时,宿王华菩萨对佛说:世尊,药王菩萨如何来到娑婆世界?世尊,这位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吗?请世尊为我们简略说说,法会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还有从他国土来到这里的菩萨,以及声闻大众都心生欢喜
名词解释:
【本事】
<一>梵语 iti-vr!ttaka, ity-uktaka,巴利语 itivuttaka。音译伊帝曰多伽、伊帝目多伽、伊帝越多伽、一目多迦、一筑多。为九部经之一,十二部经之一。其义有二:(一)若是梵语 iti-vr!ttaka,即“如是之事”,译作出因缘、本事经、本事说,乃叙述佛陀及佛弟子在过去世之因缘事迹。(二)若系梵语 ity-uktaka,即“如是言说”,译作如是语经、此事过去如是。后者乃指以“佛如是(斯)语”开始之经。在巴利语三藏之小部经典第四分中,共收集一一二经,即如是语经(Itivuttaka),性质相当于大智度论卷三十三所说之“如是语经”。(瑜伽师地论卷八、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大乘义章卷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本)((参见:如是语经)2366)
<二>凡七卷。为本事经之略称。玄奘译于唐永徽元年(650)。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共有三法品,一法品有六十经,二法品有五十经,三法品有二十八经,共计有一三八经。于现存巴利经典中之如是语经,与本经之内容性质极为接近,现代学者多推测此二经出于同一源流,惟巴利本如是语经共由四篇一一二经所成,比本经少二十六经。
又十二部经中之“本事”,其原语语意有二:(一)系汇集佛陀或佛弟子过去世本生故事之经典,(二)指以“佛如是言说”为开始之经典。然本经之内容皆仅以“如是语”为每一经之起结,结构方面则以法数之次第增加为基础,并未包含任何本生故事。于汉译经典系统中,古来皆以本经摄属阿含经典,现代学者甚至认为本经乃阿含经典中之最早成立者,或与最古者先后成立。又明代智旭大师认为,自经中所阐示之教法内容观之,本经应属杂阿含经;然现在一般学者多从本经递增法数之体裁而主张应属增一阿含经。
又据开元释教录卷十八所载,除本经之外,另有一卷本之本事经,然以(大五五·六七八中):“文言冗杂,义理浇浮”,古来皆视之为伪经。(大唐内典录卷五、古今译经图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八、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八、南北两传の本事经(渡边海旭,壶月全集上卷))p1959 FROM:【佛光大辞典】
★ 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寿命亦等。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以诸难;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宝树庄严,宝帐覆上,垂宝华幡,宝瓶香炉周遍国界,七宝为台,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此诸宝树,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诸宝台上,各有百亿诸天作天伎乐,歌叹于佛,以为供养。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
[学习解说]:
佛对宿王华菩萨说,过去无量恒河沙劫以前,有一位佛名叫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位佛有八十亿大菩萨,又有七十二条恒河沙数多的大声闻众,佛的寿命有四万二千劫,菩萨的寿命也是一样
国土中没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以及各种诸难,国土非常平整如同手掌,大地是琉璃所成,宝树特别庄严,宝帐盖在树上,还有垂下的华幡,宝瓶香炉周遍国土,还有七宝建造的台,每一棵树下都有一个台,树和台的距离有一箭(相当于一公里)那么宽,每棵宝树都有菩萨、声闻大众坐在下面,每个宝台上各有百亿诸天演奏音乐,用歌声赞叹佛以这样的方式供养佛,这时日月净明德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诸大菩萨、诸大声闻众,演说《妙法莲华经》
名词解释:
【一箭道】
印度里程名。相当于一公里。后引申为极近之路程。(法华经药王品、法华嘉祥疏卷十一)p79 FROM:【佛光大辞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