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学习:162楼~166楼 共用时2小时以上)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陀罗尼品】
(经名)法华经品名。在第八卷,说药王菩萨及四天王十罗刹女等各拥护持经者之神咒。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1、药王菩萨发愿拥护受持《法华经》的法师,为他们说陀罗尼咒加以守护
★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
[学习解说]:
这时,药王菩萨马上从座位站起来,偏袒右肩,合掌对佛说: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法华经,他们或者读诵通利,或者书写经卷,能获得多少福德?
佛对药王菩萨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你认为他们所得福德多不多?
药王菩萨回答:特别多,世尊
佛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此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法实修,此人所得的功德比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还要多
★ 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即说咒曰:
“安尔(一) 曼尔(二) 摩祢(三) 摩摩祢(四) 旨隶(五) 遮梨第(六) 赊咩(羊鸣音)(七) 赊履(冈雉反)多玮(八) 膻(输千反)帝(九) 目帝(十) 目多履(十一) 娑履(十二) 阿玮娑履(十三) 桑履(十四) 娑履(十五) 叉裔(十六) 阿叉裔(十七) 阿耆腻(十八) 膻帝(十九) 赊履(二十) 陀罗尼(二十一) 阿卢伽婆娑(苏奈反)簸蔗毗叉腻(二十二) 祢毗剃(二十三) 阿便哆(都饿反)逻祢履剃(二十四) 阿亶哆波隶输地(途卖反)(二十五) 沤究隶(二十六) 牟究隶(二十七) 阿罗隶(二十八) 波罗隶(二十九) 首迦差(初几反)(三十) 阿三磨三履(三十一) 佛䭾毗吉利帙帝(三十二) 达磨波利差(猜离反)帝(三十三) 僧伽涅瞿沙祢(三十四) 婆舍婆舍输地(三十五) 曼哆逻(三十六) 曼哆逻叉夜多(三十七) 邮楼哆(三十八) 邮楼哆憍舍略(来加反)(三十九) 恶叉逻(四十) 恶叉冶多冶(四十一) 阿婆卢(四十二) 阿摩若(荏蔗反)那多夜(四十三)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
[学习解说]:
这时药王菩萨对佛说:世尊,我今日想为说法者说陀罗尼咒,以此守护他,药王菩萨诵咒说:
安尔(一) 曼尔(二) 摩祢(三) 摩摩祢(四) 旨隶(五) 遮梨第(六) 赊咩(羊鸣音)(七) 赊履(冈雉反)多玮(八) 膻(输千反)帝(九) 目帝(十) 目多履(十一) 娑履(十二) 阿玮娑履(十三) 桑履(十四) 娑履(十五) 叉裔(十六) 阿叉裔(十七) 阿耆腻(十八) 膻帝(十九) 赊履(二十) 陀罗尼(二十一) 阿卢伽婆娑(苏奈反)簸蔗毗叉腻(二十二) 祢毗剃(二十三) 阿便哆(都饿反)逻祢履剃(二十四) 阿亶哆波隶输地(途卖反)(二十五) 沤究隶(二十六) 牟究隶(二十七) 阿罗隶(二十八) 波罗隶(二十九) 首迦差(初几反)(三十) 阿三磨三履(三十一) 佛䭾毗吉利帙帝(三十二) 达磨波利差(猜离反)帝(三十三) 僧伽涅瞿沙祢(三十四) 婆舍婆舍输地(三十五) 曼哆逻(三十六) 曼哆逻叉夜多(三十七) 邮楼哆(三十八) 邮楼哆憍舍略(来加反)(三十九) 恶叉逻(四十) 恶叉冶多冶(四十一) 阿婆卢(四十二) 阿摩若(荏蔗反)那多夜(四十三)
药王菩萨对佛说:世尊,这个陀罗尼神咒,是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所以如果有侵犯和毁谤受持《法华经》的法师者,就是在侵犯和毁谤诸佛
这时释迦牟尼佛赞叹药王菩萨说:善哉,善哉,药王,你能怜悯和拥护受持《法华经》的法师,为他说这个陀罗尼,也能让很多众生都得到受益
名词解释:
【陀罗尼】
梵语 dha^raN!i^ 之音译。又作陀怜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有关菩萨所得之陀罗尼,诸经论所说颇多。及至后世,因陀罗尼之形式,类同诵咒,因此后人将其与咒混同,遂统称咒为陀罗尼。然一般仍以字句长短加以区分,长句者为陀罗尼,短句者为真言,一字二字者为种子。
关于陀罗尼之种类,依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载,陀罗尼分为四类:(一)闻持陀罗尼,得陀罗尼者耳闻之事不忘。(二)分别知陀罗尼,能区别一切邪正、好丑之能力。(三)入音声陀罗尼,闻一切言语音声,欢喜而不嗔。(四)字入门陀罗尼,听闻阿罗波遮那等四十二字门,即可体达诸法实相;盖以悉昙四十二字门总摄一切言语之故。上述之前三者称为“三陀罗尼”。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举出四陀罗尼:(一)法陀罗尼,能记忆经句不忘。(二)义陀罗尼,能理解经义不忘。(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力起咒术,能消除众生之灾厄。(四)忍陀罗尼,通达诸法离言之实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有关修得此四陀罗尼之法,详载于大乘义章卷十一。
天台宗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之说,立有: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等三陀罗尼,而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观。
咒,名为陀罗尼,故对经、律、论之三藏而言,集聚咒之记录,称作陀罗尼藏、明咒藏、秘藏等。乃五藏之一。基于此之陀罗尼,有大随求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等,以及应不同诸尊之特殊修法,依修法之目的而诵相应之陀罗尼。此外,密教中,于供养祖师或祈亡者冥福之法会,诵持尊胜陀罗尼,称为陀罗尼会、陀罗尼讲会。(贤愚经卷十阿难总持品、大宝积经卷四无上陀罗尼会、卷一一五无尽菩萨会、海龙王经卷二总持门品、总释陀罗尼义赞、慧苑音义卷一)p3607 FROM:【佛光大辞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