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净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净莲),学习〈药师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232

主题

712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228

[精进勋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3:10:22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 2 小时 以上 )


--
[经文]
--

佛告阿难:


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善知识解说】
再次强调, 至心念佛不生疑惑, 必定不堕入恶道, 以加强众生的信心

[末学解说]

佛陀告诉阿难:

这些诸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如若闻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至心(即至诚之心、至极之心)受持(受者领受,持者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不产生疑惑,便必定不会堕入恶趣(众生以恶业之因而趣之所)。

注解
【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至心】:<一>即至诚之心、至极之心。无量寿经卷上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至心回向,欲生我国”等句,其中之“至心”即是专心、一心之意。善导之往生礼赞(大四七·四三九下):“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又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分至心为二:(一)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此第二至心又分为一心、勇猛心、深心等三种。
 <二>三信之一。为日本净土真宗之教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中所誓愿之至心、信乐、欲生等三心称为三信,其中之“至心”,净土宗认为,从心底诚心信仰阿弥陀佛即称至心;净土真宗则以为,信仰阿弥陀佛之信心,实际仍为阿弥陀佛所给予,此即弥陀之至心所致。((参见:三信)578)2538FROM:【佛光大辞典】

【受持】:(术语)受者领受,持者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是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也。胜鬘宝窟上本曰:“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恶趣】:(术语)众生以恶业之因而趣之所。俱舍论世间品曰:“趣谓所往。”即地狱畜生等。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


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

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 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

【善知识解说】
人身难得, 因为人身不过百岁, 但是如果堕入恶道往往以劫来算, 就是千万亿年,所以说人身难得, 定要珍惜好好修持, 避免堕入恶道, 而最好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念佛, 以本经来说就是念药师佛, 但是世间人能信佛并不容易, 信念佛法门更难, 因为这是很深的佛法, 所以表面上很容易, 却存在佛的果报大功德, 就算能信, 也是承佛威力, 一切小乘和没有菩萨果位的菩萨行者都是如此

[末学解说]

阿难!这是诸佛之甚深所行,很难信解(起信生解之意);你现今能够受持,应当知道这是依靠如来之威力。

阿难!一切声闻(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是为佛道中之最下根)、独觉(又名缘觉,或辟支佛,是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脱离生死的人),以及还未登地(登上菩萨十地之位。要达到登地,须经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的诸位菩萨等,都还不能如实(如,契合之义;实,真实之义。谓真实之教法,契合于真实之道理者,称为如实)信解(起信生解之意),唯除一生所系菩萨(与一生补处菩萨同。弥勒,华译为“慈氏”,这是他的姓,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华译为“无能胜”,他的姓和名合起来,是“慈悲无人能胜过他”,就是具足大慈大悲,没有人能超过他。现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之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

阿难!人身难得;对于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信敬尊重更难得,能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之名号,则是难上加难。

注解
【信解】:梵语 adhimukti,巴利语 adhimutti。音译阿毗目底。<一>依信而得胜解者。又作信胜解。为钝根者修行阶位之名,乃七圣之一,十八有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与“见至”相对。俱舍论卷二十三(大二九·一二二下):“至住果位舍得二名,谓不复名随信、法行,转得信解、见至二名,此亦由根钝利差别。”此谓诸钝根者于见道位中,本称为随信行,及至修道住果之位,则称信解。(大毗婆沙论卷五十四、卷九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
  <二>起信生解之意。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大一七·九○九上):“能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大日经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二)p3721  FROM:【佛光大辞典】


【声闻】:(术语)梵语,舍罗婆迦S/ra%vaka,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是为佛道中之最下根。胜鬘宝窟上末曰:“声闻者,下根从教立名,声者教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独觉】:又名缘觉,或辟支佛,是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脱离生死的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登地】:登上菩萨十地之位。要达到登地,须经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如实】:<一>如,契合之义;实,真实之义。谓真实之教法,契合于真实之道理者,称为如实。例如如实修行、如实行者等。与“如法”、“如说”等同义。
 <二>为真如之异名。又作真如实相。谓诸法之理体,乃真实不变,平等无异,故称如实。此处之“如”,乃平等之义。((参见:如)2344、“真如”4197)
   <三>指如其本来面目(实际)者。p2376 FROM:【佛光大辞典】

【一生所系菩萨】:(术语)与一生补处菩萨同。(参见:弥勒)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弥勒】:菩萨名,华译为“慈氏”,这是他的姓,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华译为“无能胜”,他的姓和名合起来,是“慈悲无人能胜过他”,就是具足大慈大悲,没有人能超过他。现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之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

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善知识解说】
这是说明, 药师佛修持无量菩萨行, 和善巧方便, 无量广大愿才成佛, 所以功德无量, 实在无法说尽, 而我们念佛就能直接接受佛的功德, 所以念佛功德殊胜

[末学解说]

阿难!那位药师琉璃光如来,有无量菩萨行(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之菩萨众大行也。即布施等之六度是),无量善巧方便(即随顺机宜而施设的巧妙智用),无量广大誓愿

我如若一劫(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或者一劫之余进行广说,劫可以快速穷尽,但药师琉璃光如来之行愿(指修行与誓愿。又作愿行。依据智顗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所载,若有愿而无行,则犹如一人要度到彼岸,而不肯预备船筏一般,当知此人必常在此岸,而终不得度;菩萨虽发四弘誓愿,若不修四行,亦复如是。此即言修行与誓愿犹如鸟之二翼,若不能兼备,即不能到达所期之境),善巧方便却没有穷尽!

注解
【菩萨行】:(术语)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之菩萨众大行也。即布施等之六度是。法华经五百弟子品曰:“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善巧方便】:又作方便善巧、善权方便、权巧方便、善方便、巧方便、权方便。或单称为善巧、善权、巧便、方便。即随顺机宜而施设的巧妙智用。

《大方便善巧方便经》卷一云(大正12·166a)︰
‘云何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愿佛世尊广分别说。佛告智上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当知,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以一方便普令一切众生如理修行。何以故?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乃至于彼傍生异类诸恶趣中,菩萨亦以平等一切智心施其方便。即以如是善根回向一切众生,令诸众生修行二法。何等为二?所谓一切智心、回向心。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依世亲《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所载,‘菩萨巧方便回向’系将礼拜等五种修行方式所集的一切功德善根,用于发愿摄取一切众生往生安乐佛国。即菩萨自己以善巧智力施设种种方便,将自己的善根回向施予一切众生,期许饶益众生,此即为善巧方便。

吉藏《法华义疏》卷四(上)述说佛开三乘法以摄受众生即为方便善巧,文云(大正34·482b)︰
‘外国称伛和拘舍罗。伛和称为方便,拘舍罗名为胜智。谓方便胜智也。(中略)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问︰无三说三,云何名善巧?答︰由无三说三,众生遂得实益,故名善巧。’

又,《佛地经论》认为善巧方便之体是四智中的成所作智。该论卷七云(大正26·324c)︰
‘经曰︰身语及心化,善巧方便业。论曰︰有义此显成所作智。谓智能起身语心化,称顺机宜,故名善巧,加行不绝,故名方便,此即名业。’

此外,《大宝积经》卷五十一〈菩萨藏会〉曾揭‘十种善巧’之说,此十种即︰蕴法善巧、界法善巧、处法善巧、谛法善巧、无碍解善巧、依趣善巧、资粮善巧、道法善巧、缘起善巧、一切法善巧。其他,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有十二种方便善巧之说法,卷四十七又提出十种;《成唯识论》卷九则提出回向、拔济二种。

[参考资料]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上;《大般若经》卷三二八~卷三三0、卷三三八~卷三四一、卷五八五;旧译《华严经》卷三十七、卷三十八;《正法华经》卷一〈善权品〉;《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卷五十七。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劫】: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行愿】:指修行与誓愿。又作愿行。依据智顗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所载,若有愿而无行,则犹如一人要度到彼岸,而不肯预备船筏一般,当知此人必常在此岸,而终不得度;菩萨虽发四弘誓愿,若不修四行,亦复如是。此即言修行与誓愿犹如鸟之二翼,若不能兼备,即不能到达所期之境。p2567 FROM:【佛光大辞典】

-- [经文] --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


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

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

然诸有情,有俱生神, 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

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

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 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

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

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 恭敬供养。

【善知识解说】
[琰魔使]就是阎王的使者, 就是勾魂使者, 这段是说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善是恶都有记载, 病重死相现前时, 就会被勾魂使者领到阎王前, 计算善恶, 审判罪福, 如果家属能为他皈依药师佛, 修药师法门, 就能够在49日内还阳, 就像作梦一样, 因为见到自己果报, 所以就不敢再造恶业, 所以大家都应该受持念诵药师佛名号, 随自己所能, 恭敬供养

[末学解说]

这时大众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名为救脱,随即从座位起身,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弯腰弓背合掌行礼,对佛陀说:

大德(原为称佛之名)世尊!像法转时(谓佛灭后经五百年像法之起时也),有诸众生因为种种灾患被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

然而其自身虽卧在本处,会见到琰魔使(琰魔王的鬼卒。穷凶极恶的人,琰魔王就差遣这种鬼卒去引取他来治罪),引其神识(犹言灵魂。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称神识。神识界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而体现色)来到琰魔法王之前。

这类诸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有共同的生神(俗谓各人生日的值日神或出生地方的土地神), 随其所作所为,有罪业,有福报,都详细的书写出来,全部持授与琰魔法王(琰魔为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为法王)。

此时,琰魔法王会询问其人,计算其所作所为,随同其罪福进行处断。

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

当时那位病人的亲属、知识,如果能为其归依(又作皈依。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之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三人以上和合之比丘),转读此经,燃烧七层之灯,悬挂五色续命神幡(祈祷药师如来所用之五色神幡。以得延命增寿之益,故有此名),或有这样的处所,其神识得以还归,如同在梦中明了自见。

或者经过七日,或者二十一日,或者三十五日,或者四十九日,其神识还归时, 如同从梦中觉醒,都能够自己忆知其善业、不善业所得之果报;

因为自己证见了业果之报的缘故,所以乃至于命难(害命之灾难)之时,也不会再造作诸恶之业。

因此,净信(清净之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都应当领受忆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竭尽所能,恭敬供养。

注解
【大德】:(术语)梵云婆檀陀Bhadanta,原为称佛之名。在律中则为比丘之称。唐时有临坛大德之称。是敕任者。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梵语波檀陀,秦言大德。”毗奈耶杂事十九曰:“年少苾刍应唤老者为大德,老唤少年为具寿,若不尔者得越法罪。”僧史略下曰:“德号之具其来远矣!魏秦之世翻译律本羯磨文中族曰大德僧。(中略)诸传纪私呼僧中贤彦多曰大德,非国朝所辅也。(中略)大历六年辛亥年,四月五日,敕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十人,以为常式。有阙即填,此带临坛而有大德二字,及官补德号之始也。宪宗朝端甫为引驾大德,此带引驾为目。宣宗大中四年六月降诞日,内殿禅大德辩肇二人,此带禅学得名。”四分戒本序曰:“诸世尊大德,为我说是事。”戒疏一上曰:“七佛非一曰诸,宇宙无上曰世尊,行满位高曰大德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像法转时】:(杂语)转犹言起。谓佛灭后经五百年像法之起时也。药师经曰:“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琰魔使】:琰魔王的鬼卒。穷凶极恶的人,琰魔王就差遣这种鬼卒去引取他来治罪。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生神】:俗谓各人生日的值日神或出生地方的土地神。《藏汉佛学词典》

【神识】:犹言灵魂。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称神识。神识界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而体现色。楞严经卷八(大一九·一四四中):“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堕,乘烟入无间狱。”(增一阿含经卷七、大宝积经卷一○九)p4260FROM:【佛光大辞典】

【琰魔法王】:(天名)琰魔为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为法王。药师经古迹记曰:“晓悟罪人,止众恶故。虽鬼界摄,亦名法王。”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归依】:梵语 s/araN!a,巴利语 saraN!a。又作皈依。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之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又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归,反还之义,即反邪师而还事正师;依,凭依、依靠之义,即凭心之灵觉而得出离三涂及三界之生死。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大二七·一七七上):“众人怖所逼,多归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归依非胜,此归依非尊,不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盖归依即由深切之信心,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之归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乃立愿为一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之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之身心归属于三宝,而不再属天魔外道。
 有关能归依之体,据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所举,有以名等为能归依者,有以语业为能归依者,有以身业为能归依者,亦有以信为能归依者。总括上述诸说,即以身语业及能起彼之心、心所法、诸随行等善之五蕴为能归依之体。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举出归依之异于敬礼者有七种,即:(一)归依唯局于身、语二业。(二)必具归三宝而成业,故归依之境广。(三)归依必“尽未来际”。(四)归依情恳,通于表业与无表业。(五)归依必合于身、语二业,其义较重。(六)归依带相,故唯于欲、色二界有之。(七)归依乃观真理而成,故义较胜。
 一般而言,归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来之助力,从他力而得救济。然以归依之至深意义而言,其最终仍是归向自己之自心、自性。即佛于涅槃会上所教诫弟子之“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此乃明示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盖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故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槃。(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五、俱舍论卷十四、显宗论卷二十)((参见:三归依)688)p6570 FROM:【佛光大辞典】

【众僧】:(杂语)三人以上和合之比丘,梵云僧伽。译曰众,众僧为梵汉双举之目。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续命神幡】:祈祷药师如来所用之五色神幡。以得延命增寿之益,故有此名。据法苑珠林卷三十六、经律异相卷六等载,阿育王曾于重病之时,立一千两百塔,其上悬挂金缕之幡,因之得以延寿二十五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一四·四○七中):“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炽七层之灯,悬著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此外,祈祷药师如来五色神幡而求延命增寿之修法,称为续命法。p6858FROM:【佛光大辞典】

【命难】:(术语)害命之灾难。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净信】:(术语)清净之信心也。仁王经中曰:“一念净信。”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学习上述佛经和善知识的解说,可获知

1.佛陀再次强调,至心念佛不生疑惑,必定不堕入恶道,以加强众生的信心。

2.佛陀演说人身难得,定要珍惜好好修持,而最好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念佛,以本经来说就是念药师佛。但世间人能信佛并不容易,信念佛法门更难,因为这是很深的佛法,所以表面上很容易,却存在佛的果报大功德,就算能信,也是承佛威力,一切小乘和没有菩萨果位的菩萨行者都是如此。

3.药师佛修持无量菩萨行,和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才成佛,所以功德无量,实在无法说尽,而众生念佛就能直接接受佛的功德,所以念佛功德殊胜。

4.佛陀教导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善是恶都有记载,病重死相现前时,就会被勾魂使者领到阎王前,计算善恶,审判罪福,如果家属能为他皈依药师佛,修药师法门,就能够在49日内还阳,就像作梦一样,因为见到自己果报,所以就不敢再造恶业,所以众生都应该受持念诵药师佛名号,随自己所能,恭敬供养。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归纳重点:

一、因果循环,善恶有报,要深信【因果】啊

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因果】的专题,可以参阅:
透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因果】相关内容

二、人身难得,定要珍惜,好好修行佛法啊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人身】相关内容

(一)为何【人身】难得?
在累世六道轮回中,多数的时间(劫就是时间单位)往往都是堕入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中受苦
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和机会,才有可能回到人道中投胎,成为人身——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佛经常讲:「人身难得」
这是说,在长久的累劫轮回之中,难得能投胎为人身而得以有修行解脱轮回的机会——「实修」与「压力」

佛乐分享——人身难得

(二)失去【人身】的影响
在修行上,要奉劝大家,人生往往难以事事如意,修行可能进进退退,
可能受到世俗诱惑,可能受到苦难的磨难,但是
没跟上的不要泄气(努力跟上就行了,有做比没做强,日复一日,渐渐就会铁杵磨成绣花针),
更不可以自甘堕落(要知道,一旦不断退转,往往今生不但往生净土无望,更可能一失去人身,万劫不复)
关于「万劫不复」,这是一般华人大都知道的成语
意思就是堕入邪恶和痛苦中,而且非常长久的时间都难以转圜,无法脱离痛苦与邪恶——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累世轮回累积了很多难以超越的习气,但是,如果今生生为人身而不努力超越
那么,如果再次堕入轮回,想要解脱成佛,可能就更遥遥无期,累积的习气会更沉重、更难以降伏和超越——「实修」与「压力」

(三)当要珍惜【人身】,好好学佛
更应该把握修行成就的机会,努力实践和超越,这样才不会浪费今生这人身的时刻
奉劝修行者,如果依法修行却感到压力或苦受,那正是你的习气现形在抵抗和翻转
这时候更应该安忍于佛法,实修法忍心,以降伏累劫累世所累积的恶习和魔障,这样才能逐渐消除累世的业障
而不是反而堕落于世俗的安稳舒适或欲望,那只会消磨你的正念和信心,让你逐渐退心和退转道业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同样道理,想要修行成就,解脱六道轮回,普渡众生而成佛,这当然也是要消除累世恶业和磨练的
如果连自己的负面心念都无法降伏、压力无法调解、身心的苦受和欲望都无法超越,那是拿什么来成就道业呢?

当然,(佛经中常说)娑婆恶世中修行并不容易,也因此,若能安忍和超越,成就更大
如果真的觉得困苦、辛苦、难以超越,那么,「释迦牟尼佛」也告诉我们一个最方便、简单的方法
那就是:一心信念「阿弥陀佛」并求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个脱离恶世困境而能往生佛国安乐修行的最低门槛,用以救度能「信、愿、行」的苦难众生

不过,如果能在娑婆恶世中深入大乘实义深义、普渡众生、实修实证,
如佛经上所说,那当然不仅能随愿往生十方净土,也能上品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
——「实修」与「压力」
应该把握成为人的时候,这时候才有机会好好学习佛陀所留下的经典,才能因此而修行解脱轮回之苦
任何事情都是比努力和耐力,如果修行上无法成就,世俗上也不可能出人头地的
所以,不要妄想用世俗心能在世俗中得到圆满,那是真正的凡夫颠倒!

相反,如果在世俗中能克服困难而有所世俗成就,这样的人如果能发起修行解脱之心,也往往是快速的
所以,问题都在于自己,是否够努力,是否够耐力,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决心,是否真心突破
而今生已经学佛的,既然已经知道要好好修行,那就应该努力和持续,如果三心两意,不论世俗福报或修行都是难以成就的

况且,福报往往使人不想修行解脱,所以才说「富贵修道难」
不仅如此,有了福报往往就是造世俗恶业,往往由贪、淫而卷起更大的对立和仇恨以及恶业
所以,该建立的是分辨善恶的观念与正确修行的知见,而不是求取世俗福报或情感(这其实往往是罪恶的深渊)

相较于累世轮回,今生其实没有很长,所以目光要长远,不要目光短浅的只在乎眼前男女与钱财
虽然人生苦的时候好像度日如年,但是,如果不学佛而沉沦世俗,那么轮回于三恶道的苦会比人生的苦更长远(所谓万劫不复)
所以,千万不要执着于当下短暂的小苦或享乐或欲望,如果不修行解脱而堕入轮回,那才是真正遥遥无期

何况,如果好好学佛,反而能身心轻安而逐渐自在,当下就能得到佛法的光明与安乐
不仅今生命终可以求生净土,以后更能由佛法而增上次第,真正解脱一切苦
所以,当下好好学佛才是真正摆脱一切苦难的药方,千万不要再傻到堕入世俗中团团转了,那才是真正自讨苦吃!
——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在佛教故事人身难得如爪土之稀的《省思》中这样写到:
《佛说无常经》云:“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世尊教示弟子,当一心系念四圣谛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才能跳脱起惑、造业、受苦的轮回。“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弟子应当依教奉行,不执四大五蕴之假我,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之尘境,如实实践佛法,开启法身慧命,脱生死苦轮,趣涅槃道。

在佛教故事人身难得 当勤修行(二) 的《省思》中这样写到: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地狱苦果深重,吾人若能深信因缘果报自作自受,进而断恶修善,便能朝解脱之路迈进。故事中,阎罗王尚且希望能转生为人,不为享乐,而是能出家学道,得究竟解脱。想想我辈有幸已得人身,更当精勤修行善业,累积福德资粮,成就道业。

学习上述内容时,联想到近日在工作中观察身边的众生
对【人身】没有任何概念,当然也不会知道【人身】的可贵
更不会知道获得【人身】时间有限,机会难得,且有可能失不再来

新一轮的检查组马上要进驻,从上到下又开始忙忙碌碌了
每个人的立场、想法不同,自然其所作所为也会各有侧重
有的人更关注是否会出问题,有的人更关注是否能出亮点
有的人全力以赴的各种展现自己,有的人摸鱼耍滑的全躺平状态
有的人满嘴谎言,有的人满腹心机,有的人满眼欲望,有的人满身阿谀
这些人好不容易得了【人身】,却不懂得珍惜,末学心中真是惋惜可怜

在一些同事的眼中,末学不合群,不应酬,不趋势,不附和,是个异类
有的人觉得末学是假清高、假正经
比如:在饭堂吃饭还吃素,坚持工作要保持真实性...等等

时间长了,同事们也在观察末学
是否能始终如一,是否言行一致
大家得到自己的答案后
末学这个异类,在这个群体中,大家反而喜欢亲近末学了

其实在这个坚持的过程,末学也有过很多次彷徨、失落、不开心...
但每每这样的时刻,佛菩萨、善知识,还有可敬可爱的老师就会出现了
老师会引导我们进行听佛有感正向心记录,自己的心念就会被转化过来
就能调整、超越那些负面的心念,重新整装,重新出发

由此,末学深深的感恩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末学能够获得【人身】,得遇善知识
感恩善知识和老师慈悲教导,末学能够以【人身】学佛修行


(未完待续~)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2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228

[精进勋章]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3:32:12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 2 小时  以上 )

--
[经文]
--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


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

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

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

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

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褶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善知识解说】
这段解说[续命点灯]和[五色幡旗]供养药师佛的方法

[末学解说]

这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列之为八大菩萨之第四。有关其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身呈红色,坐莲花座,右手执持妙法藏供养,左拳按胯。又修药师仪轨布坛法载,救脱菩萨身呈白色,二手为金刚拳印,按于两胯,呈微慢之相而坐

善男子!应当如何恭敬供养那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呢?续命幡灯(祈祷药师如来所用五色神幡之名。以得延命之益故也又要如何建造呢?

救脱菩萨回答:大德(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如若有病人,想要脱离病苦,应当为这样的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一、不杀生,不杀有生命的动物;二、不与取,不取他不与之物;三、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四、不虚诳语,不说不符事实的话;五、不饮酒,不饮一切的酒类;六、不涂饰鬘舞歌观听,即不身涂香饰花鬘及观舞蹈听歌曲;七、不眠坐高广严丽床上,即不坐卧于高广严丽的床上;八、不非时食,即不食非时之食,亦即过午不食。离上述八种之非法为八戒,又因此八戒中之第八离非时食是斋法)。

应当以饮食以及其余物资器具,随自己能力所办,来供养苾刍(又作比丘,义为乞士,即出家受具足戒的人。苾刍原是一种香草,表明比丘之戒德芬芳)僧。

昼夜六时(白昼黑夜各分三段共为六时。即日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和后夜),礼拜行道(为敬礼佛而向佛右方周围旋绕也),供养那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亮四十九盏灯;建造药师琉璃光如来之形像七躯,在每一尊佛像前,各安置七盏灯,每一盏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

建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褶手,应放生杂类众生至四十九种,就能够度过危厄之难,不被诸横恶鬼所持。

注解
【救脱菩萨】: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列之为八大菩萨之第四。有关其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身呈红色,坐莲花座,右手执持妙法藏供养,左拳按胯。又修药师仪轨布坛法载,救脱菩萨身呈白色,二手为金刚拳印,按于两胯,呈微慢之相而坐。(灌顶经卷十二、孔雀王咒经、陀罗尼杂集经卷一)p4594  FROM:【佛光大辞典】

【续命神幡】:(物名)祈祷药师如来所用五色神幡之名。以得延命之益故也。药师经曰:“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炽七层之灯,悬著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经律异相六载阿育王依之而延二十五年寿之事。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大德】: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八分斋戒】:(名数)与八支斋戒同。药师经曰:“受持八分斋戒。”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八支斋】:(行事)八戒之异名。八戒实有八戒与斋法之九支,故谓之八戒斋,(参见:戒)。然八戒以一斋法为体,余八戒不过资助之耳,故不言九戒或九支斋,而言八戒或八支斋。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准文九戒,而言八者,多论云:斋以过中不食为体,八事昭明,故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故言八斋不言九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八戒斋】:又叫做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简称八戒。
  一、不杀生,不杀有生命的动物;
  二、不与取,不取他不与之物;
  三、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
  四、不虚诳语,不说不符事实的话;
  五、不饮酒,不饮一切的酒类;
  六、不涂饰鬘舞歌观听,即不身涂香饰花鬘及观舞蹈听歌曲;
  七、不眠坐高广严丽床上,即不坐卧于高广严丽的床上;
  八、不非时食,即不食非时之食,亦即过午不食。离上述八种之非法为八戒,又因此八戒中之第八离非时食是斋法,故总名“八戒斋”。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八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得带佩璎珞。香油涂身。香熏衣裳。七不得歌舞作唱及故往观听。八不得上高广大床。是为八戒。此是白衣一日一夜持出家戒。FROM:【《法门名义集》唐·李师政 撰】

【资具色】:显扬五卷八页云:资具色、谓十种资具。一、饮食,二、衣及庄严具,三、众具,四、戏笑,五、鼓舞,六、歌咏,七、音乐,八、香鬘涂饰,九、众明,十、男女承事。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苾刍】:又作比丘,义为乞士,即出家受具足戒的人。苾刍原是一种香草,表明比丘之戒德芬芳。(参见:四大圣树)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昼夜六时】:白昼黑夜各分三段共为六时。即日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和后夜。        《藏汉佛学词典》

【行道】:(仪式)为敬礼佛而向佛右方周围旋绕也。寄归传三曰:“诸经应云旋右三匝,若云佛边行道者非也。经云右绕三匝者,正顺其仪。”万善同归集二曰:“行道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道,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道疾。”尊胜陀罗尼经曰:“于四衢道,造窣堵波,安置陀罗尼。合掌恭敬,旋绕行道,归依礼拜。”大法会必行行道之式。【又】行其所知之道也。无量寿经下曰:“行道进德。”【又】与经行同用之。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

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

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

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

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

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

【善知识解说】
[刹帝利]和[灌顶王]是指人间的帝王, 这段是讲人间的各种灾难形成的时候, 国王应该以前段的方法供养药师如来, 这样国家就能安稳, 可惜现代的总统没有学佛没有这样做, 在其他许多佛经也说过, 国王造善能带给人民幸福, 相反的, 则会带给巨大的灾难, 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末学解说]

再有、阿难!如若刹帝利(意译地主、王种。略作刹利。乃印度四姓阶级中之第二阶级,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释尊即出身此阶级)、灌顶王(是指人间的帝王)等,在灾难起时,所谓:

人众疾疫之难,他国侵逼之难,自界叛逆之难,星宿变怪之难,日月薄蚀之难,非时风雨之难,过时不雨之难。

那些刹帝利、灌顶王(是指人间的帝王)等,此时应对一切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生起慈悲心,宽赦种种有罪众生。

依照前面所说的供养之法,供养那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由此善根以及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之本愿力的缘故,能令其国界随即获得安稳,风调雨顺,谷稼成熟,一切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无病欢乐。

在其国土中,没有暴恶、药叉等神恼乱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者,一切恶相都能当即隐没消失;

而刹帝利、灌顶王(是指人间的帝王)等寿命(命根为体,寿焕识为相,活动为用)色力,无病自在,都能获得增益。

注解
【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刹帝利】:梵语 ks!atriya。意译地主、王种。略作刹利。乃印度四姓阶级中之第二阶级,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释尊即出身此阶级。((参见:四姓)1705)p3732FROM:【佛光大辞典】

【寿命】:(术语)梵语曰你尾单Jivita,命根为体,寿焕识为相,活动为用。辅行七之三曰:“一期为寿,连续曰命。一期连持,息风不断,名为寿命。”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


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善知识解说】
如果现代人能够相信佛经, 不认为是迷信, 这样就能解脱种种痛苦和灾难   

[末学解说]

阿难!如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受疾病所苦,以及其余厄难;

也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诸经典中均载,在佛塔、佛像、经卷等前燃灯,即可得大功德)续明,放生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则疾病便能得以消除痊愈,众灾难也可获得解脱。

注解
【然灯会】:又作燃灯会。诸经典中均载,在佛塔、佛像、经卷等前燃灯,即可得大功德;故燃灯系一种供养,后行事化而成为法会。在律典中言,灯原为僧房照明所用者,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五(大二二·五一二下):“然灯时当先然照舍利及形像前灯。礼拜已,当出灭之。次然厕屋中,若坐禅时至者,应然禅坊中,应唱言:‘诸大德!咒愿灯随喜。’”燃灯何时成为例行之事则不确定,依东晋法显之佛国记中拘萨罗国舍卫城、摩竭提国巴莲弗邑、竺刹尸罗国、摩头罗国等条中关于燃灯之记述,可知当时于印度种种法会中即已行燃灯;但然灯会之成为一独立法会或行事则始于我国,依经典史籍之记载可知,然灯会在我国及日本,历代均颇为盛行。(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无量寿经卷下、大宋僧史略卷下)p5144 FROM:【佛光大辞典】

======================================================

学习上述佛经和善知识的解说,可获知

1.佛陀演说以[续命点灯]和[五色幡旗]供养药师佛的方法。

2.人间的各种灾难形成的时候,国王应供养药师如来,这样国家就能安稳。

3.如果众生能够相信佛经,不认为是迷信,这样就能解脱种种痛苦和灾难。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归纳重点:

一、【放生】有诸多利益

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放生】的专题,可以参阅:
透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放生】相关内容

二、善知识在上述解说种讲到:
国王造善能带给人民幸福, 相反的, 则会带给巨大的灾难
所以,善知识常会在帖子中教导,应当正确认识【福报】【福德】【福慧】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福报】【福德】【福慧】相关内容

(一)【福报】的因果原理
以佛法的因果来看,众生如果福德不俱足,就算有智慧有能力,还是没有福报
因为福报是累世对布施众生(财施法施无畏施)的回馈,是一种累世的互动关系
因为过去世和众生结善缘,所以这些被布施的众生第八识就存在回馈的种子,善缘的种子
这些众生不是只有在人道,还可能遍布六道,所以菩萨和天人与鬼神都会帮助这个布施者
所以这个布施者,今生就能够事事顺利,这就是有福报的人
相反来说,如果一个人过去世广结恶缘,那今生不顺利的事情一定很多
因为六道中,除了地狱道的众生没办法,其余的都会想找这个人的麻烦,所以事事不顺
(世间智慧的因果则是另一个方向,这边先不讨论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虽然有世间智慧和能力,但是不见得有福报,例如怀才不遇
而有些人虽然不是很有智慧或能力,可是却能步步高升,享有福报
但是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总认为不合理,认为那些人是靠吹捧,不是靠实力,怨天尤人
其实反观那些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不懂世俗应对,人缘关系并不良好
所以古人说以和为贵,广结善缘是非常有道理的,影响生生世世
上面讲这么多,就是福报的原理——[略说]福德的因果原理

(二)如果没有学习佛法正确知见,【福报】大了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1.下辈子成为富有的人,却不慈悲也不信因果,
受到世俗诱惑后,开始造恶业,最后还是堕入三恶道,还是生死轮回
2.福报大到可以生天,可是知见不正确,成为天魔外道,
所以很多外道或者附佛外道都是福报挺大的,这是因为过去世修福得来的福报
可是却没有学习正确知见,所以沦为魔道——[略说]吃素虽然有福报,更要学习佛法正知见
我们所处在的娑婆世界本来就是五浊恶世
有了福报后,往往不信因果,
往往纵容自己的欲望和脾气而造恶业,然后又堕入恶道
经过累劫恶道中的煎熬,业障逐渐消除,回生人道继续受苦
因为受苦而行善或念佛求福,来生可能因此得福
可是因为没有求智慧解脱,所以每每因为享受福报而堕落,又继续轮回
真相就是如此——[倒果为因的邪见]为何行凶做恶的人都多子多福!?

(三)福从哪来?
福从何来?

祸福皆从因果而来

断恶修善,自有福
端正行为风俗,修正错误,自有福——[略说]众生求福慧,福慧从哪来?

(四)如何增长【福报】【福德】【福慧】?
想要有福报,就该朝向正确的方式来努力
但是佛弟子应该还要好好认清,福报并不能解脱轮回,
不过可以是普渡众生和成佛的助缘

如果明白了上述的原理,聪明人应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然就是多做一些增长福德的事情,
不过没福的人要花钱去布施或花时间去广结善缘,
这的确就要自己如实发心了,不然也难以办到
不过方法还是挺多的,也不一定要花大钱,或者甚至不用花钱
一般增长福德的事情就是多做一些世间的好事
例如,捐善款利益地方医疗文化各项建设,或照顾孤苦老人病患儿童
如果以宗教来看,还可以超度鬼神亡灵,戒除杀生,广行放生
如果以佛法来看,念佛持咒拜佛诵经,增上一切佛法,都可以增长福德和智慧,方法很多
药师佛的法门就是增长现世世间福报和智慧的法门
[放生]也是药师经教导的一项重点,对于救命和与药师法相应都很重要
念楞严咒,或者文殊菩萨名号也都能增长智慧,其实任何经咒都行
因为诸佛本来就是福慧圆满,所以任何经咒和佛号都能增上福慧功德——[略说]福德的因果原理
世界那么大,宇宙无限宽广,法界无量,
如果我们的心也无量伸展,就能和无量契合,而无处不自在。
但是,人们或众生都习惯,划地自限,宣告自己的财产和领地(就像狗到处尿尿),
却不知道这样只会让自己愈来愈狭隘、烦恼和辛苦、痛苦。

就像公园那么大、或世界的山水无尽,都可以随时尽情的游览和欣赏。
(如果心无贪着和挂碍,欣赏图片就能心满意足)
但是,人们就贪心、自私,这划圈、那划限(或线),把自己圈限在自己的小圈圈,
然后又担心受怕的守护和防备,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所以,不执着的人最富有,世界尽收眼底,享受世界的美却不执着、不占有,
这样就不用担心害怕,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所以有句话说:「攥紧手,你什么都得不到;放开手,你拥有整个世界!」—— 真正的自由自在VS现代人的病态:用伪装伤害自己&划地自限自寻烦恼
如果能信佛,能以佛法的智慧去看世间,
自然就能放下争执和执着,远离冲突和纷争,就能避免灾难和不幸,
自然就能广结善缘,福至心灵,得道多助,事事顺利
而这些福慧的实证,就是功德的相貌——信佛念佛能有福慧和功德的原理


(未完待续~)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2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228

[精进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9:38:18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 2 小时  以上 )


--
[经文]
--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


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

阿难问言:九横云何?

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

又信世间邪魔、 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

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

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

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四者、横为火焚。


五者、横为水溺。


六者、 横为种种恶兽所啖。


七者、横堕山崖。


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


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


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善知识解说】
这段讲九横死, 其实仔细推敲都是一般人常见的现象, 不可不慎, 如果能信佛, 造续命幡灯供养药师佛, 就能免难, 这是佛为了摄受末法众生的大乘慈悲法, 相信而能这样做就能解脱

[末学解说]

这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列之为八大菩萨之第四。有关其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身呈红色,坐莲花座,右手执持妙法藏供养,左拳按胯。又修药师仪轨布坛法载,救脱菩萨身呈白色,二手为金刚拳印,按于两胯,呈微慢之相而坐:善男子!如何能将已尽之命增益(为增益福德所修之法)呢?

救脱菩萨回答:大德(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您难道没有听闻如来演说有九种横死(指九种横死。即:(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即耽荒乐而身不慎,为非人(鬼怪)乘隙夺其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啖。(七)堕崖。(八)毒药咒咀,即中毒药或罹咒咀。(九)饥渴所困)吗?所以才劝众生造续命幡灯,修习种种福德(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因修福的缘故,能够尽其寿命(人的一期生命)不再经苦患。

阿难问到:什么是九横呢?

救脱菩萨回答:如若种种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得病虽轻,然而没有医药以及医生,假设遇到了医生,也不能对症下药,实际上不应死却横死(指非因往世之业果致死,而系遭意外灾祸死亡者,称为横死。又作非时死、不虑死、事故死)了。

再有,相信世间邪魔、 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令众生产生恐怖躁动,心不能自正,占卜询问觅祸,杀害种种众生,解奏神明(无法思惟分别者,称为神;能照见者称为明),呼唤诸魍魉,请乞福佑,想要延年益寿,但始终不能得到。

愚痴(又作痴、无明。即无智无明,闇愚迷惑,对事物不能下一适当判断)迷惑(谬于事理,称为迷;不明事理,称为惑。佛菩萨之境界无迷惑,凡人则常迷于事理,起烦恼之业),相信邪见倒见(颠倒事理真相之妄见。众生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皆为倒见),就会令其横死,堕入地狱,无有出期,这名为初横。

第二种、横死是被王法所诛戮。

第三种、畋猎嬉戏,沉溺淫欲嗜好饮酒,放逸(放纵心思,任性妄为)无度,横死是因为非人(指非人类之天龙八部,以及夜叉、恶鬼、修罗、地狱等。一般又作为鬼神之泛称)夺其精气(人之精神气力也)。

第四种、横死是因为火焚。

第五种、横死是因为水溺。

第六种、 横死是因为种种恶兽所啖。

第七种、横死是因堕入山崖。

第八种、横死是因为毒药、厌祷、咒诅(以秘密词句祈求神明降厄难予怨敌之行为。又称诅祝)、起尸鬼(又作起尸鬼。行毗陀罗法所用之鬼名。毗陀罗为印度古代之咒法,诵此咒能使死尸起而杀人)等之所中害。

第九种、因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令其横死。

这些便是如来简略演说的横死,有九种,还有其余无量诸横,很难全都说尽!

注解
【救脱菩萨】: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列之为八大菩萨之第四。有关其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身呈红色,坐莲花座,右手执持妙法藏供养,左拳按胯。又修药师仪轨布坛法载,救脱菩萨身呈白色,二手为金刚拳印,按于两胯,呈微慢之相而坐。(灌顶经卷十二、孔雀王咒经、陀罗尼杂集经卷一)p4594  FROM:【佛光大辞典】

【增益】:<一>梵语 sva^ha^。音译为僧莎诃、娑婆诃、萨婆诃、苏婆诃、娑缚贺、僧婆诃。意译作究竟、圆满、成就、吉祥、息灾、忆念。为真言密咒中最后所附之语句,亦是古来印度在供神时,祈求幸福吉祥所唱念之赞叹语。如般若心经(大八·八四八下):“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二>三种、四种等坛法之一。于密教,为增益福德所修之法,通称为增益法。p5970FROM:【佛光大辞典】

【大德】: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福德】: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寿命】:人的一期生命。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九横】:<一>指九种因缘,令人命未尽不应死而死。即:(一)不应饭而饭,不当食而食。(二)不量饭,食不知节制,多食、过足。(三)不习饭,不知时、不知俗、食不习惯之饮食。(四)不出生,食未消化又食。(五)止熟,抑制大小便。(六)不持戒,犯重罪刑法。(七)近恶知识,结交恶人、恶友。(八)入里不时,不如法行。(九)可避不避,遇恶兽、狂犬、醉人、水火等,当避而不避。(九横经、佛医经)
 <二>指九种横死。即:(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即耽荒乐而身不慎,为非人(鬼怪)乘隙夺其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啖。(七)堕崖。(八)毒药咒咀,即中毒药或罹咒咀。(九)饥渴所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p158FROM:【佛光大辞典】


【横死】:指非因往世之业果致死,而系遭意外灾祸死亡者,称为横死。又作非时死、不虑死、事故死。共有九种,即:(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啖,(七)堕崖,(八)毒药咒咀,(九)饥渴所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佛说九横经、虚空菩萨问七佛陀罗尼咒经)p6246FROM:【佛光大辞典】

【神明】:无法思惟分别者,称为神;能照见者称为明。(一)指天地之诸神,诸神能明白察知善恶邪正,确实无误,故有此称。(二)指众生之神识(灵魂、精神之主体)。p4249FROM:【佛光大辞典】

【愚痴】:梵语 moha 或 mu^d!ha。又作痴、无明。即无智无明,闇愚迷惑,对事物不能下一适当判断。为六种根本烦恼之一,亦为三毒(贪、嗔、痴)之一。(俱舍论卷四、顺正理论卷十一)p5455FROM:【佛光大辞典】

【迷惑】:谬于事理,称为迷;不明事理,称为惑。佛菩萨之境界无迷惑,凡人则常迷于事理,起烦恼之业。(唐译华严经卷五、法华经方便品)p4332FROM:【佛光大辞典】

【倒见】:颠倒事理真相之妄见。众生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皆为倒见。(大乘义章卷五末)p4024 FROM:【佛光大辞典】


【放逸】:放纵心思,任性妄为,为二十随烦恼之一。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非人】:梵语 amanus!ya,巴利语 amanussa。指非人类之天龙八部,以及夜叉、恶鬼、修罗、地狱等。一般又作为鬼神之泛称。比丘六物图私抄卷下载,于律典中,谓有人趣、非人趣、畜生趣等三趣,而以非人趣指天、修罗、地狱、饿鬼等四趣。又出家遁世之沙门,亦自谦为非人。此外,又用为对乞儿、穷乏者之贬称。(长阿含卷十五种德经、法华经普门品、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俱舍论卷十二)p3706FROM:【佛光大辞典】

【精气】:(杂语)人之精神气力也。药师经曰:“无有非人夺其精气。”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咒诅】:以秘密词句祈求神明降厄难予怨敌之行为。又称诅祝。古代印度盛行两种咒法,一为吉祥增益之咒法(梵 atharva),一为调伏之咒法(梵 an%giras)。后者又有恶魔与怨敌之调伏法(梵 a^bhicarika^ni),或令他人之咒诅无效,而反破灭咒诅者之反击法(梵 kr!tya-pratiharaN!a^ni)。于阿闼婆吠陀(梵 Atharva-veda)中载有各种咒法与咒物。佛教对于此类咒法亦有所记载,且诸经中有远离咒诅之说。
 据药师如来本愿经所述,有诸众生性情乖戾,好相斗讼,彼此互起恶心,身口及意等遂作诸恶,时时意图加害对方。如祷告林神、树神、山神、冢神等,及杀戮诸畜生,取其血肉,祭祀一切夜叉、罗刹等食血肉者以助其行恶;又书写所怨者之名,并绘其形貌,成就种种毒害咒术、厌魅蛊道、起尸鬼咒等,欲断送彼性命及坏损其身体。若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即不受诸恶咒之伤损,而互起慈心、益心、无嫌恨心,各各欢悦,更相摄受。由上述记载,可知于印度古代,试图以咒诅来加害怨敌之行为极其普遍。(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四天王经、顺正理论卷四十二、法华经玄赞卷十末、慧苑音义卷下)p3115FROM:【佛光大辞典】

【起尸鬼】:又作起尸鬼。行毗陀罗法所用之鬼名。毗陀罗为印度古代之咒法,诵此咒能使死尸起而杀人。(法华文句卷十下)((参见:毗陀罗鬼)3851)p4322FROM:【佛光大辞典】

======================================================

学习上述佛经和善知识的解说,可获知

世间有九种横死,如果能信佛,造续命幡灯供养药师佛, 就能免难。这是佛为了摄受末法众生的大乘慈悲法,相信而能这样做就能解脱。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归纳重点:

一、众生因贪嗔痴造作诸多业障,相应的果报便如九种横死关于【消业】善知识有很多相关的教导,可以参阅:
透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消业】相关内容

二、佛经中讲到的九种横死,就如善知识解说中讲到的:
其实仔细推敲都是一般人常见的现象, 不可不慎

表面上看,似乎就是常见的现象,或者认为是巧合,其实并不然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巧合】【因缘】相关内容

(一)到底有没有【巧合】呢?
其实没有巧合这种事情
一切都是因缘果
只是众生不明白因缘果的原理
看到眼前发生的就以为是巧合

(二)【巧合】从何而来呢?
其实人当下的每个念头都在造业都在造因
每个念头都会和众生和周遭产生共业因缘影响而产生后果
今生为人也都是种种过去的念头所成

巧合其实也是过去已经存在八识田的念头
因为妄念驱使,所以物以类聚,众缘和合,就形成果报

(三)如何正确看待学佛中的【巧合】
一开始学佛的种种感应也是如此
这还包含佛菩萨的愿力,所以也是众缘和合,形成初学时期的感应果报
这也是佛菩萨给初学者的信心,
初学者不论何种因缘想学佛,加上佛菩萨普渡众生的愿力,就会形成所谓的感应

不过,学佛久了,应该就要逐渐承担起菩萨志业,不是一直当乞求救度的人
而是要发起大心,学习当救度众生的人,这样才是和佛菩萨站在同一阵线
这样自然就会圆满成就,不用担心是否能被救度的问题
心态不同心量不同,自然成就不同能力不同——[分析解说]如何解释巧合?

(四)为何众生的【因缘】各有不同呢?其原理又是什么呢?
因为心念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所以果报不同
[心念]是一切的根本,
这也是末学常讲心法的原因,因为这是根本

心念的原理,就是~
由众生六根受到外尘(外相)影响,产生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各种感官觉受,产生种种意念或思想观念,这些念头就会成为潜意识,然后逐渐成为第八识的习气或无明(无智愚痴)种子
不论是痛苦或快乐,都逐渐形成强烈的执着
而又由这第八识累积的无明习气,累世影响众生的观念和行为
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就造成轮回,这就是轮回的真相

什么是轮回的根本呢?
就是[贪欲][瞋念][愚痴]
什么是[贪][瞋][痴]呢?
就是负面的心念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
就是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光明心,不二心
就是种种正面的心念

所以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略说]为什么常说众生根器因缘不同,所以成就或果报不同?
从佛法上来说,就是有情众生的起心动念和行为(有情众生的内在,称为内法界,有情众生自己称正报),
全都会造成外在世间的种种变化(有情众生之外的世间一切,称为外法界或器世间,或称依报)

其实,这道理并不难理解,这意思是说
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会受到「有意识生命体」(例如人和一般动物)的影响而改变
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也有自己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人活在其中也会受影响
而「有意识生命体」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而改变——以「超科学」看「因果」

早上出门,老人忘记带手机,末学回家帮着取
往返的过程中,家人打电话,埋怨末学自己走回去而不是开车回去
末学原本要外出办事,时间就紧迫,这一来一回又耽误了很多时间,加上家人的不断指责,心中生起了不满情绪

放到从前,早就不客气的直怼回去。当时,末学便告诉自己,深呼吸,不要生气,不要生起嗔恨之心
醒一醒,要考试了!可不能让自己随着负面心念被转走了,要转回来
迟到便迟到吧,家人的指责也是有道理的,并不是无理取闹
到嘴边的话,最终没有说出来,心平缓之后,家人自觉的不再埋怨一个字
开车去办事的路上也全是绿灯,本来是迟到了10分钟,没想到末学还是第一个到的
写到这里,末学不禁感叹,心念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啊!
所以善知识慈悲教导:[心念]是一切的根本
所以老师慈悲引导进行:正向心记录
末学当要落实善知识与老师的教导,好好学习佛法,练习心法


(未完待续~)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12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228

[精进勋章]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6:4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6-26 11:34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 2 小时  以上 )


--
[经文]
--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


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善知识解说】
总之, 人们还是要好好遵守道德, 孝顺父母, 尊重佛法僧三宝, 遵守世间法, 多放生修福, 这样才能免难, 不然, 业报现前时, 只能依靠佛法, 临时抱佛脚。

[末学解说]

再有,阿难!那位琰魔王(琰魔为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为法王)主管世间名籍(书名之簿籍。地狱冥官,书恶人之名以免忘而漏罚者也)的记录,如若诸众生,不孝五逆(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破坏侮辱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毁坏君臣之法,毁于性戒(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那么,琰魔法王(琰魔为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为法王)会随其罪轻重,给与考量进而惩罚。

所以,我现今奉劝诸众生,应当燃灯、造幡,放生、修福,能令度化苦厄,不遭受众难。

注解
【琰魔法王】:(天名)琰魔为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为法王。药师经古迹记曰:“晓悟罪人,止众恶故。虽鬼界摄,亦名法王。”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名籍】:(杂语)书名之簿籍。地狱冥官,书恶人之名以免忘而漏罚者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性戒】:(术语)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五逆】:(术语)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毗罗大将,

伐折罗大将,


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


頞你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


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


招杜罗大将,


毗羯魔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


【善知识解说】
这边介绍药师佛的十二药叉神将

[末学解说]

这时,大众之中有十二位药叉大将(药师之十二神将也。参见上图),都在会中而坐,他们是:

宫毗罗大将(意译为极畏。身呈黄色,手持宝杵,以弥勒菩萨为本地),

伐折罗大将(意译为金刚。身呈白色,手持宝剑,以大势至菩萨为本地),

迷企罗大将(意译为执严。身呈黄色,手持宝棒或独钴,以阿弥陀佛为本地),

安底罗大将(意译为执星。身呈绿色,手持宝锤或宝珠,以观音菩萨为本地),

頞你罗大将(意译为执风。身呈红色,手持宝叉或矢,以摩利支菩萨为本地),

珊底罗大将(意译为居处。身呈烟色,手持宝剑或螺贝,以虚空藏菩萨为本地),

因达罗大将(意译为执力。身呈红色,手持宝棍或鉾,以地藏菩萨为本地),

波夷罗大将(意译为执饮。身呈红色,手持宝锤或弓矢,以文殊菩萨为本地),

摩虎罗大将(意译为执言。身呈白色,手持宝斧,以药师佛为本地),

真达罗大将(意译为执想。身呈黄色,手持罥索或宝棒,以普贤菩萨为本地),

招杜罗大将(意译为执动。身呈青色,手持宝锤,以金刚手菩萨为本地),

毗羯魔大将(意译为圆作。身呈红色,手持宝轮或三钴,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地):

这十二位药叉大将,每一位药叉神将各有七千位药叉(八部众之一。通常与“罗刹”(梵 ra^ks!asa)并称。又作药叉、悦叉、阅叉、野叉。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作为其眷属。

注解
【十二药叉大将】:(名数)药师之十二神将也。(参见:药师)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药师十二神将】:又作十二神王、十二神将、十二药叉大将。为药师佛之眷属,即守护诵持药师经者之十二夜叉神将;或以其为药师佛之分身。每一神将各拥有七千药叉,计为八万四千护法神。即:(一)宫毗罗,又作金毗罗,意译为极畏。身呈黄色,手持宝杵,以弥勒菩萨为本地。(二)伐折罗,又作跋折罗、和耆罗,意译为金刚。身呈白色,手持宝剑,以大势至菩萨为本地。(三)迷企罗,又作弥佉罗,意译为执严。身呈黄色,手持宝棒或独钴,以阿弥陀佛为本地。(四)安底罗,又作頞你罗、安捺罗、安陀罗,意译为执星。身呈绿色,手持宝锤或宝珠,以观音菩萨为本地。(五)頞尔罗,又作末尔罗、摩尼罗,意译为执风。身呈红色,手持宝叉或矢,以摩利支菩萨为本地。(六)珊底罗,又作娑你罗、素蓝罗,意译为居处。身呈烟色,手持宝剑或螺贝,以虚空藏菩萨为本地。(七)因达罗,又作因陀罗,意译为执力。身呈红色,手持宝棍或鉾,以地藏菩萨为本地。(八)波夷罗,又作婆耶罗,意译为执饮。身呈红色,手持宝锤或弓矢,以文殊菩萨为本地。(九)摩虎罗,又作薄呼罗、摩休罗,意译为执言。身呈白色,手持宝斧,以药师佛为本地。(十)真达罗,又作真持罗,意译为执想。身呈黄色,手持罥索或宝棒,以普贤菩萨为本地。(十一)招度罗,又作朱杜罗、照头罗,意译为执动。身呈青色,手持宝锤,以金刚手菩萨为本地。(十二)毗羯罗,又作毗伽罗,意译为圆作。身呈红色,手持宝轮或三钴,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地。
 或谓十二神将于昼夜十二时、四季十二个月轮流守护众生,若以地十二支逆配十二神将,则宫毗罗属亥,伐折罗属戌,招度罗属丑,毗羯罗属子等。
盖于药师经并未举出十二神将配于十二支之说,又一行阿阇梨诠集、妙见菩萨神咒经等亦未见记载,故此说为何人所传不详。疑系十二之数与十二支之数相合,且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三举有十二兽之说,故后世附会之,遂产生种种说法。(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灌顶经卷十二、陀罗尼经卷二、净琉璃净土标)p6692FROM:【佛光大辞典】

【宫毗罗大将】:(天名)药师如来十二神将之一。宋译药师经曰:“金毗罗大将。”善珠之药师经钞下曰:“宫毗罗大将,宋译本云名金毗罗。宫金不同,传梵本经重为异。”(宋本今不传)。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伐折罗大将】:(天名)药师经所说十三神将之一。译曰金刚大将。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迷企罗大将】:迷企罗,梵名 Mihira。又称弥佉罗大将、迷佉罗大将。为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其形像诸说不一,依净琉璃净土标所载,第三迷企罗阿揭拏方护法大将,其色带炎,上有青烟,由龙所驾。大将手中执鉾,上有炎旗,以二手调之。而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念诵仪轨说药叉大将迷企罗,其身黄色,执宝棒,主领七亿药叉众,誓愿守护如来之教。(灌顶经卷十二)p4330  FROM:【佛光大辞典】

【頞你罗神】:頞你罗,梵名 Anila。为药师十二神将之一,般若守护十六善神之一。又作安你罗神、阿閦噜神。意译执风神、传送神。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大一九·四七中):药叉大将頞你罗,其身红色,执宝叉,主领七亿药叉众,誓愿守护如来教。关于其形像,净琉璃净土摽谓,其身带火炎,驾蛇,执持战荼钺,左手结拳状,伸食指。又修药师仪轨布坛法谓,其身红色,手持三股叉。(灌顶经卷十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佛像图汇卷四)((参见:药师十二神将)6692)p6199FROM:【佛光大辞典】

【因陀罗】:(天名)Indra,本为雷雨之神。佛教当时之最高神,与梵天并称。译为天主者,由释提桓因Sakradevendra也。又作因坻,因提,因提梨,因达罗等。译曰天主帝。即帝释天。玄应音义三曰:“因坻,直尸切,或言因提梨,或言因陀罗。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经中亦称天主,或称天帝释,并位之与名也。”【又】(神名)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又作因达罗,印陀噜。药师七佛本愿经念诵仪轨供养法曰:“药叉大将因陀罗,其身红色执宝棍,主领七亿药叉众,誓愿守护如来教。”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波夷罗神】:为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又作婆夷罗神、波异罗神、跋伊罗神、波耶罗神。意译为执饮神。主领七亿夜叉众,守护佛法,为夜叉神王之上首。其形像诸说不同,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其身红色,执持宝锤。(灌顶经卷十二、药师如来本愿经)p3437  FROM:【佛光大辞典】

【摩虎罗神】:西藏名 Sgra-h!dsin。又作摩呼罗神、摩休罗神、摩睺罗神、薄呼罗神。意译为执言神。为药师十二神将之第九,乃守护佛法之药叉神王。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摩虎罗神身呈白色,手执宝斧,主领七亿药叉众,誓愿守护如来之教。关于此尊之形像,于修药师仪轨布坛法、净琉璃净土标等尚有不同说法。(灌顶经卷十二、药师如来本愿经、药师十二神将图)p6071FROM:【佛光大辞典】

【真达罗神】:真达罗,梵名 Sindu^ra。药师佛十二神将之一。又作真特罗神、真持罗神、真陀鲁神、真达罗缚神。主领七亿夜叉众,誓愿守护佛法,为夜叉神王之上首。依诸经之说,其形像或身为黄色,执持罥索;或驾猪,右手执钩,弯屈左手之小指、无名指,其色如黑水;或身赤色,左手举肘握拳向南,右手握拳安在腰上等诸异说。(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修药师仪轨布坛法)p4224   FROM:【佛光大辞典】

【招杜罗】:梵名 Catura。于密教中,乃药师十二神将之一,为拥护佛法之夜叉神王。又作松杜罗、招住罗、提徒罗、朱杜罗、照头罗。意译敏捷、巧妙。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药叉大将招杜罗,青色身,执宝锤,主领七亿乐叉众,誓愿护持如来之教。有关其形像,诸说不一,于今之供养法中,身为青色,执宝锤;于修药师布坛法中,身为蓝色,持棒。(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陀罗尼集经卷二、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参见:药师十二神将)6692)p3261FROM:【佛光大辞典】

【夜叉】:梵语 yaks!a,巴利语 yakkha。八部众之一。通常与“罗刹”(梵 ra^ks!asa)并称。又作药叉、悦叉、阅叉、野叉。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称为夜叉女(梵 yaks!iN!i^,巴 yakkhini^)。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据长阿含卷十二大会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三、顺正理论卷三十一等载,夜叉受毗沙门天王统领,守护忉利天等诸天,得受种种欢乐,并具有威势。
 有关夜叉之种类,大智度论卷十二举出三种夜叉,即:(一)地行夜叉,常得种种欢乐、音乐、饮食等。(二)虚空夜叉,具有大力,行走如风。(三)宫殿飞行夜叉,有种种娱乐及便身之物。注维摩诘经亦举出三种夜叉,即:(一)地夜叉,因过去世仅行财施,故不能飞行。(二)虚空夜叉。(三)天夜叉,因过去世布施车马而能飞行。
 另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二毗沙门天王品载,毗沙门天王有无病、吉祥等十六夜叉大臣大力军将,及因陀罗、苏摩、婆楼那、伊奢那、阿吒薄拘等五十夜叉军将。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序品载,毗沙门天王为上首,庵婆、持庵、莲花光藏、莲花目、颦眉、现大怖、动地、吞食等三万六千药叉众来会。据大日经疏卷五载,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中,于北门置毗沙门天,其左右绘有摩尼跋陀罗、布噜那跋陀罗、半只迦、沙多祈哩、醯摩嚩多、毗洒迦、阿吒嚩迦、半遮罗等夜叉八大将。
 经典中常述及身为正法守护神之夜叉。如药师如来本愿经载,宫毗罗、跋折罗等十二夜叉大将,誓言护卫药师如来本愿经之受持者。据陀罗尼集经卷三载,达哩底啰瑟吒等十六大药叉将(即般若十六善神),愿护卫念诵“般若波罗蜜”者。据大毗婆沙论卷一八○载,两国交战时,由护国药叉先行比斗。据孔雀王咒经卷上载,钩钩孙陀等一九七名夜叉住于诸国,降伏怨敌。然经典中亦述及为害众生之各类夜叉。据大吉义神咒经卷三载,诸夜叉、罗刹鬼等,常作狮、象、虎、鹿、马、牛、驴、驼、羊等形象,或头大而身小,或赤腹而一头两面、三面等,手持刀、剑、戟等,相状可怖,令人生畏,能使见者错乱迷醉,进而饮啜其精气。南本涅槃经卷十五、观佛三昧海经卷二等亦载有该类夜叉之可怖形状,彼等即为夺人精气、啖人血肉之狞恶鬼类。
 夜叉之梵语 yaks!a,语根为 yaks!,有尊敬、祭祀、躁动等意,指半人半神之群类。故注维摩诘经卷一,将夜叉译作贵人;慧琳音义卷二十三,称夜叉为祠祭鬼,谓印度民间常祭祀夜叉以求福。于印度神话中,夜叉则为一种半神之小神灵。有谓其父为补罗娑底耶,或迦叶波,或补罗诃(梵 Pulaha),或谓系由梵天脚中生出者;其母系财神俱毗罗之随从,或为毗湿奴之随从。于密教中,据大日经疏卷一载,密迹力士为夜叉王,称为金刚手,或执金刚。(长阿含经卷二十、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起世经卷六“四天王品”、立世阿毗昙论卷一、卷四、大唐西域记卷三迦湿弥罗国条)((参见:多闻天)2331)p3130FROM:【佛光大辞典】

-- [经文] --

同时举声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

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

随于何等村城围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

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善知识解说】
能皈依佛法僧者, 都有天人神将护持, 劝大家趁早皈依佛门, 修身行善, 免灾免难, 五色缕就是五色绳, 五色绳的方法在其他经也有, 尤其是讲佛咒的法门

[末学解说]

他们同时举声对佛陀说道:

世尊!我等现今承蒙佛陀的威神之力,得以闻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不再有恶道之恐怖。

我等互相带领,都会共同一心,乃至尽形(又作尽形寿。形,具有形体样相之色身。尽形,意指过完此一期有形体、有寿限之有限生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发誓当愿荷负一切众生,为其作义利(佛地经论一卷十五页云:现益名义,当益名利。世间名义,出世名利。离恶名义,摄善名利。福德名义,智慧名利。如是等别),饶益(给人丰饶的利益)安乐(身安心乐也)。

不论是任何村城、围邑,空闲、林中,如若有流布此经之处,或是再有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之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都会作文其眷属,卫护这样的人,皆会使其解脱一切苦难,所有愿求也都会令其满足。

或是有疾苦、厄难,想求度脱者,也应当读诵此经,以五色缕(五色绳),结我名字,得偿所愿后,然后解结。

注解
【尽形】:又作尽形寿。形,具有形体样相之色身。尽形,意指过完此一期有形体、有寿限之有限生命。佛藏经卷下净见品(大一五·七九七下):“我时皆作转轮圣王,以一切乐具尽形供养及诸弟子,亦不记我,以有所得故。”p5845FROM:【佛光大辞典】

【义利】:佛地经论一卷十五页云:现益名义,当益名利。世间名义,出世名利。离恶名义,摄善名利。福德名义,智慧名利。如是等别。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饶益】:给人丰饶的利益。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安乐】:(术语)身安心乐也。文句八下曰:“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经文] --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


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末学解说]

这时,世尊赞叹诸位药叉大将说道:

善哉!善哉!大药叉将!你等忆念报答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之恩德者,常应像这样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 [经文] --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善知识解说】
这段说经名, 所以药师经又叫做[拔除一切业障经], 和往生咒的真正名字很类似

[末学解说]

这时,阿难对佛陀说道:世尊!应当如何称名此法门?我等要如何奉持呢?

佛陀告诉阿难:此法门叫做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也叫做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也叫做拔除一切业障;应当这样奉持!

-- [经文] --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善知识解说】
这段终结, 后面是天龙八部, [阿素洛]就是[阿修罗],  [玄奘]大师翻译的和其他大师翻译的不太一样, 这些只要大家常读佛经应该都很熟悉

[末学解说]

此时,薄伽梵(为佛陀十号之一,诸佛通号之一。即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之意)说完后,诸位菩萨摩诃萨,以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又作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帝释天乐神也)、阿素洛(参见:阿修罗。六道之一,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酒,言其国酿酒不成。性好斗,常与帝释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揭路荼(鸟名。华译为金翅鸟,它取龙为食,为八部众之一)、紧捺洛(佛书所说一种人首畜身、非人非神的怪物。天龙八部之一)、莫呼洛伽(八部众之一,即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人、非人(对于人而谓天龙八部及夜叉,恶鬼之冥众,总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都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也)。

注解
【薄伽梵】:梵语 bhagavat,巴利语 bhagava^ 或 bhagavant。为佛陀十号之一,诸佛通号之一。又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嚩誐帝。意译有德、能破、世尊、尊贵。即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之意。在印度用于有德之神或圣者之敬称,具有自在、正义、离欲、吉祥、名称、解脱等六义。在佛教中则为佛之尊称,又因佛陀具有德、能分别、受众人尊敬、能破除烦恼等众德,故薄伽梵亦具有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等四种意义。另据佛地经论卷一载,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种意义。此外,亦有将佛与薄伽梵并称为“佛薄伽梵”者。(大智度论卷二、清净道论卷七、大乘义章卷二十)((参见:世尊)1522、“婆伽婆”4453)p6510FROM:【佛光大辞典】

【健达缚】:(鬼类)又作乾闼婆。(参见:乾闼婆)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乾闼婆】: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帝释天乐神也。(阴,即身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阿素洛】:(异类)(参见:阿修罗)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修罗】:六道之一,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酒,言其国酿酒不成。性好斗,常与帝释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揭路荼】:(动物)鸟名。(参见:迦楼罗)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迦楼罗】:又作迦留罗,华译为金翅鸟,它取龙为食,为八部众之一。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紧捺罗】:佛书所说一种人首畜身、非人非神的怪物。天龙八部之一。        《佛学词典》

【莫呼洛伽】:(异类)大蟒神也。(参见:摩呼洛伽)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摩呼洛伽】:又作摩睺罗伽,八部众之一,即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非人】:(杂名)对于人而谓天龙八部及夜叉,恶鬼之冥众,总为非人。法华经提婆品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药师经曰:“无有非人,夺其精气。”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信受奉行】:(杂语)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也。诸经之终多有斯语。(参见:奉行)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学习上述佛经和善知识的解说,可获知

1.劝导众生要好好遵守道德,孝顺父母,尊重佛法僧三宝, 遵守世间法,多放生修福,这样才能免难。

2.药师佛的十二位药叉神将。

3.此法门叫做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也叫做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也叫做拔除一切业障

4.药叉神将会护持皈依佛法僧者,恭敬受持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者,流布读诵药师经者,修身行善者,所以众生想要免灾免难,应当趁早皈依佛门。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归纳重点:

一、十二位药叉大将因忆念报答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之恩德,而常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众生
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感恩】【报恩】的专题,可以参阅:
透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感恩】【报恩】相关内容

二、佛经中多次提到,应当皈依佛、法、僧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皈依】相关内容

(一)【皈依】的功德
很多经典都有讲「皈依」后可以消除多少业障、得到多少功德福报以及善神护法的护持,
例如:「地藏经」也有教导信奉「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普门品」则详述念「观世音菩萨」的好处
「阿弥陀经」则介绍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功德利益,这些都是劝人皈依学佛或学经念佛的诱因。
转载「皈依的功德和利益」: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获免恶道经》中讲了嗟袜曩法天子因五衰相现,七日后天报受尽将堕人间受猪身报,因帝释天主教他皈依三宝而脱免堕猪身生兜率天!
     经中有偈颂:若归依于佛,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若归依于法,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若归依于僧,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
复说伽陀曰。诚心归命佛,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佛心常忆念,诚心归命法,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法力常加持,诚心归命僧,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僧威常覆护。尔时帝释天主。说伽陀已。世尊印言。如是如是。归命佛法僧,定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讲了三皈依的功德和福报非常之大: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善男子。真实智慧微妙能善思量。能问如来如斯之义。如汝思量。彼善男子及善女人。若能清净发如是心。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得几所功德者。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阿难白佛。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阎浮提地纵广七千由旬。形如车葙南狭北广。假使满中须陀洹人。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如是一切须陀洹人。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满一百年。持于世间一切所有娱乐之具。尽给施与。复以四事具足供养恭敬礼拜。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塔庙皆以香华苏油灯烛。作倡伎乐。缯彩幡盖种种供养。于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难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难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于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如是供养。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及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难白佛。甚多世尊。

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直能供养一佛世尊。满二万岁。四事具足供养恭敬。乃至灭度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伎乐幡盖香油灯烛。一切奉施其福尚多。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何况满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二万岁中常以四事供养供给。乃至灭度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各以华香伎乐幡盖及香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

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及。

。。。。。。

尔时,长老阿难,闻佛说此三归依处,乃至尽寿,护大比丘波罗提木叉,功德无量,叹未曾有。白佛言:甚奇,世尊。是经微妙,不可思议,明甚深义。功德广大,难可校量。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希有希有经,汝当奉持。所以者何?

是经中说,希有之法,所演胜法,一切世间难闻,故名希有。

佛说是经已,长老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皈依的功德利益,&如何劝父母和家人皈依学佛?

在佛经故事皈依三宝获福无量后面的【省思】中写到:
修行学佛,皈向三宝,如同生死苦海中找到舟航的方向,令众生得渡苦海至涅盘岸。「依佛为师」,找到正确的修行方向,「凭法为药」,断除烦恼,「依僧为友」,提携接引于正道,是故皈依三宝能得第一功德。

(二)什么是【归依(皈依)】?
「佛性」才是我们的真正归依处。

《涅槃经》上,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
这个能够让我们成佛的「佛性」,才是法界最大的秘密。——【真密&真皈依】涅槃经:「如来秘藏真实义」、「真归依处」即是「佛性」

(三)如何劝导众生【皈依】学佛?
先讲因果报应和功德福报!
众生都有趋吉避凶之心,所以讲因果报应和如何获得功德福报,这就是最好的方便——皈依的功德利益,&如何劝父母和家人皈依学佛?

比如,劝导父母、家人,可以这样做:
尽量鼓励父母去皈依、受五戒,这些听「出家法师」讲因果和持戒道理,比你自己讲还有用。
有些事情,该由别人或出家法师去说比较快又容易(身为子女容易讲不听或不好说),这样也是方便

所以,让父母有信任并追随的出家法师,这样会比较方便
不用自己一直讲,可以让父母多听多看出家法师的录音或录影或弘法电视
这样比自己说还有用(当然,对于实修者来说,演说能力也是要加强的,也要能劝化家人才行)

不过,也不用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要先让父母成为基本的佛弟子,
让父母愿意信佛念佛、愿意皈依三宝,愿意去佛寺佛七,愿意求生西方净土,这样就行了,
吃素方面,如果一开始无法全素,可以先从蛋奶素开始,进食前都要念佛供养超度
就是还可以吃蛋和奶,只要蛋不要吃太多还算可以(从食安和因果来说,蛋奶都有问题,还是少吃为妙)
如果没办法每天吃素,就从初一、十五或六斋日、十斋日开始
(这些当然都是以初学者来说,不要太勉强初学者。而对于真正的实修者,当然都要严谨持戒的)
基本上,一开始只要愿意皈依三宝成为佛弟子,
愿意吃素持五戒、信佛念佛往生净土,这样大概就足够了
如果日后能增上修持,那当然更好
——皈依的功德利益,&如何劝父母和家人皈依学佛?

其他相关文章如下:

家人学佛的好处
[问答]如何劝化父母?
[建议初学必读]~认识生老病死和法界真相,以及改变命运的原理和方法

(四)什么是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优婆塞。不起二见。不起我见不起彼见。不起我见不起佛见。不起我见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附注:这在破除两边执着,就是[维摩诘经]讲的[不二],
[不二]是破除两边的意思,离两边执着,
[不二]不是世俗所认为的唯一,
当然您要把[不二]当作是成佛的唯一法门,而认为[不二]是唯一,这也是可以的,
不过应该要明白不二的原义~原来的义理:离两边执着)


又优婆塞。不以色见佛。不以受想行识见佛。是名归依佛。

(附注:不以(色受想行识)五蕴见佛,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
其实要了解五蕴应该要读楞严经,50阴魔就是讲五蕴[也称五阴],
如果连50阴魔都弄不明白,又如何称自己实证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呢?
所以心经的义理其实是很难的,非常难,
心经讲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大般涅槃经说这就是佛性,
其实楞严经也是讲佛性,全都在讲佛性,用不同的方法面向来诠释佛性)

优婆塞。于法无所分别。亦不行非法。是名归依法。
若优婆塞。不离有为法。见无为法。不离无为法见有为法。是名归依僧。

(附注:这就是维摩诘经讲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又优婆塞。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附注:这还是在破相,与金刚经讲的破四相意思相同,
大般涅槃经说真正的皈依处就是佛性,所以佛法究竟就是要讲佛性,人人恢复佛性本然就能成佛)——何谓 优婆塞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思益梵天所问经

(五)怎样会失去三皈依?或根本不能得到三皈依?
优婆塞戒经~

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于三归。


若人质直。心无悭贪。常修惭愧。少欲知足。是人不久。得寂静身。

若有造作。种种杂业。为受乐故。修于善事。如市易法。其心不能怜愍众生。如是之人。不得三归。
(附注:造作世间种种不清净业,为了得到善报好处,所以才行善,这样像在做世间买卖一样,不是真的怜悯众生才做好事,这样的人不能得到真正三皈依)


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归依法。

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

若闻诸天有曾见佛功德胜已。礼拜供养。是人不失归依之法。

或时礼拜自在天王。应如礼拜世间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
虽复礼拜。所说邪法。慎无受之。
——怎样会失去三皈依? 或根本不能得到三皈依 ~ 优婆塞戒经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19:31 , Processed in 0.0832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