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学习:17楼共用时2小时)
★ 云何尸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身口意业性自净软。于众生中不起恶心恚害之心。若因客尘诸烦恼等造作众罪。作已心悔深生惭愧发露忏悔。于诸众生起怜愍心作一子想。终不以手若杖若石加于一切。心常求觅真善知识。志乐供养父母师长耆旧宿德。破坏憍慢先意问讯知恩念恩。若有乞者软语慰喻。不以幻术诳惑众生。终不乐以非法活命。常喜修集一切功德。教诸众生广修福业。见诸众生所受诸苦。断其命根打缚闭系饥渴寒热。菩萨尔时观彼受苦如己无异。护持佛戒乃至轻微尚不故毁。况余重者。能以十善教化一切。不乐见闻诸恶众生斗诤骂詈。所有三业常为众生终不自为。若有众生具戒忍慧。乐与同行得柔软心。无有害心无不忍心。心常敬重所有诸戒。不诳众生无有两舌及无义语。虽无问者尚赞人善。况有问者而当不说尊重宗敬正实之语。是名尸波罗蜜菩萨性印。
[学习解说]:
什么叫做尸(持戒)波罗蜜菩萨性印?
菩萨摩诃萨身口意三业清净柔软,对众生不起恶心及恚害之心,如果因为客尘烦恼造作种种罪业能深深生起惭愧心以及发露忏悔,能怜愍一切众生作一子想,菩萨从不用手或杖或石头伤害一切众生,心中常常寻求真正的善知识,志愿欢喜供养父母师长耆旧宿德,能破坏憍慢心、见到他人能做到先起身问讯、知恩念恩,如果遇到乞者能软语安慰,不以幻术欺诳和迷惑众生,不喜欢以非法生活,常常喜欢修集一切功德,教化一切众生广修福业,见到众生遭受种种苦报、断其命根、打缚闭系、饥渴寒热,能感同身受如同自己受苦一样,护持佛法戒律乃至小戒都不敢毁犯更何况是重戒,能以十善法教化一切众生,不喜欢见闻众生斗诤骂詈,所修三业常为众生终不为自己,如果有众生具足戒忍慧,菩萨乐与他们同行得柔软心、无有害心、无不忍心,心中常常敬重所有持戒律,不欺诳众生、不犯两舌及无义语的口业,菩萨喜欢称赞他人善行,这些叫做尸波罗蜜菩萨性印
名词解释:
【三业】
1、身业、口业、意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如杀生、偷盗、邪淫、酗酒等事是;口业即口之所语,如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之言语是;意业即意之所思,如贪、嗔、痴等之动念是。
2、善业、恶业、无记业。善业是良善的行为造作;恶业是恶劣的行为造作;无记业是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作业。
3、漏业、无漏业、非漏非无漏业。漏业是有烦恼的作业,可召感分段生死的果报,乃凡夫的作业;无漏业是无烦恼的作业,可召感方便有余土的果报,乃二乘人的作业;非漏非无漏业可召感实报土的果报,乃菩萨的作业。
4、顺现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顺现受业是此生造业此生就受果报;顺生受业是此生造业要在来生才受果报;顺后受业是此生造业要到二生以后才受果报。
5、罪业、福业、不动业,罪业就是罪恶之业,造了罪恶之业,将会堕落到三恶道中去受苦;福业就是福德之业,造了福德之业,将来就会招感人天的福报,享受世界上的福乐;不动业是就所修的禅定说的,如修四禅定,将来就会生到色界天去,如修四无色定,将来就会生到无色界天去,在色无色界天中,享受禅定之乐,不为外境所动,故名不动业。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耆旧】
又作长老、老宿、耆宿。即年老德高,道行深湛之老者。集异门足论卷四,谓有生年之尊长耆旧,称为生年上座。毗尼母经则谓法腊过五十以上,且为国王、长者、出家人所尊重者称为耆旧长宿。又敕修百丈清规大众章日用规范条(大四八·一一四五下):“古云:‘衩袒登溷,草履游山,莫践法堂,回互耆旧。’”(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迁化祭次条、禅林象器笺称呼门)p4288 FROM:【佛光大辞典】
【宿德】
(术语)老宿之有道德者。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云何羼提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若有来打我是身者。我则不应加恶报之。何以故。我身非身。所谓身者名为真实。真实之身则不可打。而我此身是和合身。和合身者所谓不净。于和合中少分见打多无所损。多无所损何故不喜。瞋者少分有瞋多分不瞋。多不瞋故云何名瞋。若和合打和合受者谁打谁受。譬如二物相触出声。若我瞋者应当自瞋。何以故。以业缘故而得此身。以是身故受是楚毒。譬如有的箭则着之。我若增长是瞋心者。则不能观善恶等法。若不能观善恶法者。必定当堕三恶道中。以是义故若打若骂不应于他生瞋恨心。如是观已。是名羼提波罗蜜菩萨性印。复次若见有打骂者。应于是人生一子想心无怨恨。是名羼提波罗蜜菩萨性印。云何毗梨耶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晨起夜寐不乐眠卧。终不观于寒热饥渴恐怖欢喜。凡所造作若是世事及出世事。要令究竟终不中废。事若未果终不中悔。虽得他人恭敬供养。于己所修不休不息。于自己身不起轻心言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见世间难为之事终不退缩。是名毗梨耶波罗蜜菩萨性印。
[学习解说]:
什么是羼提(忍辱)波罗蜜菩萨性印?
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打自己时不加以恶报,为什么?因为菩萨知道色身不是自己的真实身,知道真实之身不可打,知道色身只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身,假合之身不清净,在假合身中少分见打多无所损,既然多无所损为何要心不欢喜
如果和合打者与受者,那么谁是打谁是受,譬如二个物体相触出声,如果我生嗔恚应当自瞋,为什么呢,因为是自己的业缘而感召此身,因为这个业报身的缘故而遭受楚毒,我如果增长瞋心就不能正观善恶等法,如果不能正观善恶法法必定会堕入三恶道,因此不论是打是骂都不应当生瞋恨心,能这样正观的,叫做羼提波罗蜜菩萨性印
还有,如果见到打骂的人应当生独子想,这样心中就不会有怨恨,这叫做羼提波罗蜜菩萨性印。
★ 云何毗梨耶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晨起夜寐不乐眠卧。终不观于寒热饥渴恐怖欢喜。凡所造作若是世事及出世事。要令究竟终不中废。事若未果终不中悔。虽得他人恭敬供养。于己所修不休不息。于自己身不起轻心言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见世间难为之事终不退缩。是名毗梨耶波罗蜜菩萨性印
[学习解说]:
什么叫做毗梨耶(精进)波罗蜜菩萨性印?
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早起晚睡不贪睡眠,做任何世事或出世事都不会半途而废,事情没有看到结果从不会后悔,虽然得到他人的恭敬供养,但是对于自己的修行从不休息,不会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能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见到世间种种困难之事,但始终不会退缩,这叫做毗梨耶波罗蜜菩萨性印
★ 云何禅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至心乐观诸法实义。乐住寂静及无人处。乐离恶人增长善法。见乐静者欢喜恭敬。虽有烦恼本性轻微。所有善心终不为于诸恶觉观之所破坏。修集慈心视怨如子。若见众生受大苦恼生于悲心。随其己力而为除断。愿诸众生悉令安隐。身设受苦不生忧恼。若失身命及以财物。若系若缚若打若摈。能自晓喻不失正念生于忧苦。专心听法书写受持读诵解说。若他忘失能为诲示。以如是等至心因缘。于后世中不忘法界。是名禅波罗蜜菩萨性印。
[学习解说]:
什么叫做禅波罗蜜菩萨性印?
菩萨摩诃萨至心正观诸法实义,喜欢住在安静无人的地方,远离恶人、增长善法,如果见到同样喜欢安静的人而心生欢喜和恭敬对方,虽然自身也有烦恼但本性使然烦恼也是比较轻微的,所有善心永远都不会被各种恶念破坏,菩萨常修慈心视怨贼犹如儿子,见到众生遭受大苦恼能心生悲心,然后尽己所能帮助众生断除苦恼获得安乐,菩萨身在苦中心不忧恼哪怕失去生命、丢失财物、或者被系缚、被追打也不会失去正念、不生忧悲苦恼,能专心听法、书写、受持、读诵、解说,以此因缘来世也不会忘记一切诸法,这叫做禅波罗蜜菩萨性印
名词解释:
【法界】
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 云何般若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了知一切世间之事。知诸方术及诸众生所有言说。虽知此事心不迷谬亦不放逸。不为外道之所诳惑。不随邪见所说义理。是名般若波罗蜜菩萨性印。
[学习解说]:
什么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性印?
菩萨摩诃萨了知一切世间之事,知各道种方术(指天文、历算、占验、星相、医药(包括巫医)、卜筮、堪舆、遁甲、神仙、房中术等)及诸众生所有言说,虽然知道这些世间事,心却不会被迷谬、也不会放逸,不被外道欺诳迷惑,不随邪见所说义理,这叫做般若波罗蜜菩萨性印
名词解释:
【方术】
我国古代方士所行之术。指天文、历算、占验、星相、医药(包括巫医)、卜筮、堪舆、遁甲、神仙、房中术等。其炼丹采药、服食养生、祭祀鬼神、祈禳禁咒等为道教所承袭,成为重要之修炼济度方法。p1441 FROM:【佛光大辞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