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极乐世界的楼阁、精舍、讲堂、浴池等都是七宝所成,微妙殊胜
★ 又,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覆盖其上。
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
其池岸上有栴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学习解说]:
另外,极乐世界的楼阁、精舍、讲堂等建筑物都是七宝自然变化而成,上面有宝珠、明月摩尼等众多宝贝交错装饰,如同日光照耀下的露珠相互辉映
内外左右有很多浴池,有的是十由旬,或有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那么大,池中有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清净、香洁,气味如同甘露,有的浴池底是黄金、沙是白银;有的池底是白银、沙是黄金;有的池底是水晶、沙是琉璃;有的池底是琉璃、沙是水晶;有的池底是珊瑚、沙是琥珀;有的池底是琥珀、沙是珊瑚;有的池底是砗磲、沙是玛瑙;有的池底是玛瑙、沙是砗磲;有的池底是白玉、沙是紫金;有的池底是紫金、沙是白玉,或有二种、三种乃至七宝组合而成
岸边是旃檀树,华和叶子纷纷下垂,香气普熏,池中有青色的优钵罗华、红色的钵昙摩华、黄色的拘物头华、白色的分陀利华,颜色相交光色鲜艳明亮遍布水上
名词解释:
【分陀利华】
(植物)释迦如来称誉念佛者曰人中之分陀利华。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拘物头华】
拘物头,梵语 kumuda,巴利语同。属睡莲科。又作俱物头华、究牟地华、矩母那华、究牟地华、句文罗华。花茎有刺,色白或赤,叶稍短。其白色者,学名 Nymphaea esculenta,茎细滑,可供食用;其赤色者,学名 Nymphaea rudra。慧琳音义卷三谓,拘物头华即赤莲华,呈深朱色,甚具香味,非人间所有。于续高僧传卷二、翻译名义集卷八等,皆译作黄莲华。大日经疏卷十五则谓,俱物头乃青色之莲华。((参见:莲华)6146)p3268 FROM:【佛光大辞典】
【钵昙摩华】
梵语 padma。又作波头摩华、钵特忙华。译作赤莲华。属睡莲科,学名 Nelumbium Speciosum, Will。产于印度、马来半岛、中国、日本、澳洲等地。栽培于池沼或水田,根茎肥大可供食用。叶呈圆形,直径约六十至一百公分。夏日花梗抽出水面数尺,开白色、淡红色之大花,果实大小一如豌豆,数个或十数个包于肥厚之花托中,味美可食。于诸经论中,常将此花与优钵罗华等诸种莲华并举,而为佛菩萨之敷座或严身之具。(大日莲华常经疏卷十五)p4192 FROM:【佛光大辞典】
【优钵罗华】
优钵罗,梵语 utpala,巴利语 uppala。即睡莲。学名 Nymphaea tetragona,属睡莲科。又作乌钵罗花、沤钵罗花、优钵剌花、殟钵罗花。意译作青莲花。若冠青色(梵 ni^la)之形容词,则作泥庐钵罗花(梵 ni^lotpala)。法华玄赞卷一载,殟钵罗华为青莲华。玄应音义卷三称之为黛花。大日经疏卷十五谓优钵罗有赤白二色,又有不赤不白者,形似泥庐钵罗花。依之,或系优钵罗花以青色者居多,且青色者为殊胜,故通常称为青色。
考之梵本,其附加赤(rakta)、青(ni^la)等形容词之语不少。梵文佛所行赞经作 rakta^tpala,法华经药王品(大九·五四下)“应以青莲花盛满末香”、妙音品(大九·五五下)“目如广大青莲华叶”等处,则使用 ni^lotpala 一语。(起世经卷二、无量寿经卷上、翻译名义集卷八)(参阅“尼罗乌钵罗华”1896)p6411 FROM:【佛光大辞典】
【交露】
比喻以宝珠交错装饰,如同日光照耀露珠,呈现相互辉映之情景。法华经卷一序品(大九·三中):“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宝铃和鸣。”同经卷四宝塔品(大九·三三上):“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此外,无量寿经卷上描绘极乐净土之状况,谓净土之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等,皆由七宝自然化成;并以真珠、明月摩尼等众宝,交露覆盖其上。据憬兴之观无量寿经疏解释,以宝珠交错造幔,其形如垂露,故称交露。(自誓三昧经、玄应音义卷六)p2151 FROM:【佛光大辞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