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 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和八功德水
★ 【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旃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学习解说]:
讲堂和精舍内外左右有很多浴池
有的十由旬这么大,有的二十、三十,甚至百千由旬那样大,各自长宽深浅不尽相同
池中蓄满了八功德水,这种水有八种好处:
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
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
【八功德水】
(术语)极乐之池中及须弥山与七金山之内海,皆盈满八功德水。无量寿经上曰:“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称赞净土经曰:“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俱舍论十一曰:“妙高为初,轮围最后,中间八海。前七名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肠。”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
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
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
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
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
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
其池岸上有旃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学习解说]:
有的水池是黄金的,池底铺的是银沙;有的水池是白银的,池底铺的是黄金沙
还有水晶的水池,池底铺的是琉璃沙;琉璃的水池,池底铺的是水晶沙
珊瑚的水池,池底铺的是琥珀沙;琥珀的水池,池底铺的是珊瑚沙
砗磲的水池,池底铺的是玛瑙沙;玛瑙的水池,池底铺的是砗磲沙
白玉的水池,池底铺的是紫金沙;紫金的水池,池底铺的是白玉沙
除了上面两种珍宝合成的水池,还有三种甚至七种珍宝和合而成的
岸上是旃檀树,花和叶子自然下垂,香气普熏整个极乐世界
池中的莲花分别有:青色莲花,红色莲花,黄色莲花,还有白色莲花
【优钵罗华】
优钵罗,梵语 utpala,巴利语 uppala。即睡莲。学名 Nymphaea tetragona,属睡莲科。又作乌钵罗花、沤钵罗花、优钵剌花、殟钵罗花。意译作青莲花。若冠青色(梵 ni^la)之形容词,则作泥庐钵罗花(梵 ni^lotpala)。法华玄赞卷一载,殟钵罗华为青莲华。玄应音义卷三称之为黛花。大日经疏卷十五谓优钵罗有赤白二色,又有不赤不白者,形似泥庐钵罗花。依之,或系优钵罗花以青色者居多,且青色者为殊胜,故通常称为青色。
FROM:【佛光大辞典】
【钵昙摩华】
梵语 padma。又作波头摩华、钵特忙华。译作赤莲华。属睡莲科,学名 Nelumbium Speciosum, Will。产于印度、马来半岛、中国、日本、澳洲等地。栽培于池沼或水田,根茎肥大可供食用。叶呈圆形,直径约六十至一百公分。夏日花梗抽出水面数尺,开白色、淡红色之大花,果实大小一如豌豆,数个或十数个包于肥厚之花托中,味美可食。于诸经论中,常将此花与优钵罗华等诸种莲华并举,而为佛菩萨之敷座或严身之具。(大日莲华常经疏卷十五)p4192
FROM:【佛光大辞典】
【拘物头华】
拘物头,梵语 kumuda,巴利语同。属睡莲科。又作俱物头华、究牟地华、矩母那华、究牟地华、句文罗华。花茎有刺,色白或赤,叶稍短。其白色者,学名 Nymphaea esculenta,茎细滑,可供食用;其赤色者,学名 Nymphaea rudra。慧琳音义卷三谓,拘物头华即赤莲华,呈深朱色,甚具香味,非人间所有。于续高僧传卷二、翻译名义集卷八等,皆译作黄莲华。大日经疏卷十五则谓,俱物头乃青色之莲华。((参见:莲华)6146)p3268
FROM:【佛光大辞典】
【分陀利】
(植物)Pun!d!arika,又作芬陀利,分陀利迦,分荼利迦,分荼利华,奔荼利迦。正开敷之白色莲华也。西土之莲,有青黄赤白四种。又随未敷,开,落之三时而异名(莲华部详说之),分陀利为白莲华之正开敷者,又此华最大,花瓣数百,一名百叶华,妙法莲华经之莲华即此白莲华,八叶之分陀利华也。又此华多出于阿耨达池,人间无有,故称为人中好华,希有华等。玄应音义三曰:“分陀利,又作芬,此云白莲华。”慧苑音义上曰:“芬陀利,此云白莲华。亦曰百叶花也。”慧琳音义三曰:“奔荼利迦,古云芬陀利,正音本拏哩迦花,唐云白莲花,其色如雪如银,光夺人目,其香亦大,多出彼池(无热),人间无有。”华严疏钞八曰:“芬陀利者即白莲华,亦是正敷荣时也。”大日经疏十五曰:“分陀利迦,花可有百叶,叶叶相承,圆整可爱。”观经散善义曰:“言分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希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此华相传名蔡华是。”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
[学习解说]:
极乐世界的菩萨以及声闻众生进入七宝池沐浴,想要水位到哪里自然就会到达那里
想要没过脚背,或者到达膝盖处,或到腰的位置,或到颈部,或者沐浴全身,自然都会随念所至
如果想要水位恢复如初,就会恢复原样
★ 【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
[学习解说]:
八功德水还能随众生意念自动调解温度,满足众生适宜的水温
还可以清神提脑,洗涤无明烦恼
池水非常清澈,不论深浅都能清楚见到池底宝沙
★ 【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
[学习解说]:
池水微波自然发出微妙的法音,随众生根器而听到相应的佛法,比如内心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声
或者生起寂静声
【寂静】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槃”的境界。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空无我声
【空无我】
1、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我、我所。
2、无我所叫做空,无我见叫做无我。
3、空与无我。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空无我声】
指极乐八功德池之波声,说空无我之妙法。无量寿经说:“波扬无量自然妙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慈悲声
大【大慈悲】
(术语)大慈大悲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波罗蜜声
【波罗蜜】
(术语)Pa%ramita%,又作波罗蜜多,播啰弭多。译言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又单译曰度。以名菩萨之大行者,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法华次第下之上曰:“此六通云波罗蜜者,并是西土之言,秦翻经论多不同。今略出三翻,或翻云事究竟,或翻云到彼岸,或翻云度无极。菩萨修此六法,能究竟通别二种因果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云事究竟。乘此六法能从二种生死此岸到二种涅槃彼岸,谓之到彼岸。因此六法能度通别二种事理诸法之广远,故云度无极也。若依别释,三翻各有所主。若依通释则三翻虽异,意同无别也。”大乘义章十二曰:“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中略)波罗者岸,蜜者是到。”俱舍光记十八曰:“波罗,此云彼岸,蜜多此云到。菩萨能到自乘所往圆满功德彼岸处故。”智度论十二曰:“问曰:云何名檀波罗蜜?答曰:檀义如上说。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彼岸。复次此岸名悭贪,檀名河中,彼岸名佛道。”慧琳音义一曰:“播啰弭多,唐云彼岸到,今回文云到彼岸。”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言波罗者,梵语也。此云彼岸,对彼说此,此岸者何?于四谛中已起苦集而为此岸,未起苦集而为中流,涅槃菩提即灭道谛而为彼岸。(中略)言蜜多者,梵语也。此具二义。离义到义,于生死中离此到彼。”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或十力
【十力】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
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即于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畏
【无畏】
(术语)又云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法,泰然无畏之德也。此有四种,称曰四无畏。大乘义章十一末曰:“化心不怯,名为无畏。无畏不同,一门说四。”法华经方便品曰:“无量无碍。力无所畏。”无量寿经上曰:“善学无畏之网,晓了幻化之法。”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不共法声
【不共法】
如来的功德与众不同,故名不共法。有小乘十八不共法和大乘十八不共法两种。(参见:十八不共法)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诸通慧声
【通慧】
(术语)神通与智慧。又诸神通以慧为体,故云通慧,通即慧也。俱舍论二十七曰:“如是六通解脱道摄。慧为自性。”无量寿经上曰:“诸通慧声。”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所作声
【无作】
无因缘的造作。与无为同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不起灭声
【不生不灭】
不生也不灭,是常住的别名,也是永生的意思。涅槃经说:“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生忍声
【无生法忍】
简称无生忍。无生法是指不生不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真智安住在此理上,不再退堕,叫做“无生法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甘露灌顶
【灌顶】
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之意。佛教诸宗中,以密教特重灌顶,其作法系由上师以五瓶水(象征如来五智)灌弟子顶,显示继承佛位之意义。灌顶法有多种,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三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塗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
[学习解说]:
池水微波能发出以上这些和一切妙法的音声
令所有听闻者心生欢喜,身心清净,远离贪欲,上求佛道
极乐世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苦,唯有自然快乐的音声,所以这个佛土叫做安乐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