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淨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淨慧],学习《楞严经》卷第八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21:51:08 | 只看该作者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
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学习解说
由上一个修行住的智慧,于种种修行无所障碍,就能契入妙理,行与佛同,感通佛的气分,
就如同中阴身寻求投生的父母,同样因缘果报和习性的就会聚集在一起,
因此,若是行与佛同,感通佛的气分,就能入如来种,将生佛家,为法王子,这个阶段称为生贵住。

中阴身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

【法王子住
  谓自发心至生贵,名入圣胎;自方便具足至童真,名长养圣胎;至此长养功成,名出圣胎。既出胎已,则为佛之真子,而继绍佛种也。经云: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FROM:【三藏法数】

【法王子
 大菩萨的尊称,因大菩萨是出生于法王之家,而且能够传承佛法。
FROM:【佛学常见辞汇】

相关及延伸阅读:
怀孕生子和投胎的原理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22:44:00 | 只看该作者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学习解说
到了这里,就是开始要长养圣胎,日后是要承继如来家业的,如果这时侯的胎已长成,人相不缺,既与佛同,一切方便具足,这个阶段称为方便具足住。

空无有果
[法相辞典(朱芾煌)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六页云:空者:显彼无圣道胎。如女身中,不任怀孕,空无子故,说名石女。彼亦如是。虽闻佛教;不能摄受圣道胎故;佛于彼身,无士用果,虚弃功用,故名为空。无有果者,无有等流、及解脱果。

十住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为住。住生功德名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住于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涉入十信之用,圆成一心之位也。二、治地住,心之明净,如琉璃内现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为地也。三、修行住,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留碍也。四、生贵住,与佛同受佛之气分,彼此冥通,入于如来种也。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相貌无所缺也。六、正心住,非仅相貌,而心相亦与佛同也。七、不退住,身心合成,日日长增也。八、童真住,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也。九、法王子住,由初发心至第四生贵,皆名入圣胎,由第五至第八,名为长养圣胎。而于此第九,则相形具足而出胎也。十、灌顶住,菩萨既为佛子,堪行佛事,则佛以智水灌顶,如剎利王子之受职灌顶也。参照五十二位条。

十长养
[佛光大辞典
()菩萨五十二位中,指第二十一位至第三十位之十行。于此位中,暂先长养圣胎,后入十圣位。
()指菩萨为增长善根,长养圣胎所修之十种心。即十长养心。即:()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施心,()好语心,()益心,()同心,()定心,()慧心。此十种心系合四无量心、四摄心与定、慧而成者,明代智旭之梵网经合注认为十长养心即十行法门。〔梵网经心地品〕 p451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后代。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ㄧㄣˋ, [
子孙世代相承继。《书经.洛诰》:「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国语.周语下》:「胤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
[
后代、后嗣。《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峻传》:「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22:46:10 | 只看该作者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学习解说
前面所说的人相不缺,既与佛同,一切方便具足,容貌如同佛一样,
如果这时侯的心念也与佛相同,那么,这个阶段就称为正心住。

心相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心之行相。即见分也。又为肉团心。即心脏之相貌。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者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往生要集十本曰:「如来心相如红莲华。」

心相
[佛光大辞典]
(一)指心之相状。有心内相与心外相之别。心之本性清净平等,称为心内相。心随诸缘而生种种对境,称为心外相。〔维摩经卷中〕
(二)心之本来面目。〔维摩经卷中〕
(三)心之行相。即指见分。〔圆觉经〕
(四)肉团心。即心脏之形状。 p1404

【心相
p0348
瑜伽七十七卷三页云:云何心相?善男子!谓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毘钵舍那所缘。
FROM:【法相辞典】

《佛光大藏经.净土藏.纂集部.庐山莲宗宝鉴外一部.往生要集卷中》
如来心相如红莲华,妙紫金光以为间错,如琉璃筒悬在佛胸,不合不开,团圆如心,万亿化佛游佛心间。又无量尘数化佛在佛心中,坐金刚台,放无量光,一一光中亦有无量尘数化佛出广长舌,放万亿光,作诸佛事(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23:44:40 | 只看该作者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学习解说
容貌如,心念亦如佛,身心合成,日日增进又增长,跟佛一样就不会退失,这个阶段称为不退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23:46:50 | 只看该作者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学习解说
这个时侯,也就具足了佛的真实十身妙相(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不过外表体型就如同童子一样,这个阶段就称为童真住。

【十身──如来十身 】
  ﹝出华严教门指掌﹞
  〔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三、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是名化身。
  〔四、力持身〕,谓如来神力任持全身、碎身,永久不坏,作众生福田,是名力持身。(全身,即如来真身也;碎身,即如来化身灭后舍利也。)
  〔五、相好庄严身〕,谓如来证得微尘数相好庄严实报之身,是名相好庄严身。
  〔六、威势身〕,谓如来处于众会道场,威德广大,一切天魔外道,无不归伏。如月光明,掩映众星,是名威势身。
  〔七、意生身〕,谓如来随自他意,处处受生,度诸有情。意有所往,身即随到,是名意生身。
  〔八、福德身〕,谓如来福德具足,犹如大海,无不涵容,是名福德身。
  〔九、法身〕,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十、智身〕,谓如来妙智圆明,决了诸法,通达无碍,是名智身。
FROM:【三藏法数】

童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沙弥之异名,又通于有发童子,凡童子之性,天真烂漫,故云真,若准汉语则当云真童,今准梵语故曰童真。玄应音义五曰:「童真是沙弥别名。梵云究摩囉浮多Kumārabahūta,究摩囉者,是彼土八岁未冠者童子总名。浮多此云真,亦言实也。」楞严经五曰:「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23:48:08 | 只看该作者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学习解说
到了这里,容貌外形皆具足可以出胎了,就是真正的佛子,可以承继如来家业了,这个阶段称为法王子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23:52:13 | 只看该作者
(21楼~27用时,约2小时40)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学习解说
这时,佛子也渐渐长大成人,就可以准备担当重任了,这个时侯,佛是以智水灌其顶,
如同国王要把国事交由太子来治理,就像刹利王的世子长大后要受职,以海水灌顶,完成戴王冠的登基仪式,这个阶段就称为灌顶住。

灌顶王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完成登基仪式的国王。古代印度国王即位时,以海水灌顶,作为登基仪式。

灌顶王
[阿含辞典(庄春江)
即「完成水淋头(灌顶)登基仪式的国王」,另作「剎利顶生王;顶生剎利王;剎利水浇头种;顶生王」,《增壹阿含244经》作「大王」,《相应部22相应96经》作「灌顶剎帝利王」(rañño khattiyassa muddhāvasittassa),「灌顶」是「完成戴王冠登基仪式」的意思。(相关词「剎利灌顶王」)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
学习解说
阿难! 这个善男子到了此时就成了正式的佛子了,具足无量如来妙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16:41:57 | 只看该作者

◎就上面先作个小总结,这个修行的善男子已经历了十信、十住,已经成了正式的佛子,只有满足自利,但利他之行尚未满足,所以接下来需要长养利他的功行,也就是十行。

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学习解说
这里开始就要作利他之行
以具足如来无量妙德,于十方刹土来随顺并进一步利益众生,令众生和自己皆欢喜,
这个阶段称为欢喜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欢喜行﹖佛子!此菩萨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其心平等,无有悔吝,不望果报,不求名称,不贪利养,但为救护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为学习诸佛本所修行,忆念诸佛本所修行,爱乐诸佛本所修行,清净诸佛本所修行,增长诸佛本所修行,住持诸佛本所修行,显现诸佛本所修行,演说诸佛本所修行;令诸众生离苦得乐。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此行时,令一切众生欢喜爱乐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十方
[国语辞典(教育部)]
ˊ ㄈㄤ
佛教用语。佛教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泛指各处、各界。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于十方;仁寿之功,沾于万国。」《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随顺
[佛光大辞典
谓随从他人之意而不拂逆。法华经卷一序品有供养诸佛、随顺(梵 ānulomikī)行大道、具六波罗密之说。同经卷四「五百弟子受记品」亦说,世尊甚奇特,所为极希有,随顺(梵 anuvartayante)世间若干之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之贪着。
新华严经卷三十七中亦有菩萨如是观一切法之自性清净,随顺(梵 anuloma)不违),得入第六现前地,得明利之随顺忍(梵 anulomikī ksāntih),而未得无生法忍等之记载。
随顺一语,在佛、众生、教法皆可用之。于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举出十种随顺学法,即不净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厌逆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光明想、离欲想、灭想、死想;并言欲修习十想,须断十种障碍学法与违逆学法。又举出宿因、随顺教、如理加行、无间殷重所作、猛利乐欲、持瑜伽力、止息身心粗重、数数观察、无有怯弱、离增上慢等十种随顺学法,并一一加以解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成熟品、大乘庄严经论卷二成熟品、俱舍论卷四、法华经文句卷二上〕 p6352

【随顺巧方便
  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先以善巧方便,随顺教诫,令生信乐之心;然后以如来甚深法义,分别解说,令其易解易入,获大利益,是名随顺巧方便。(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FROM:【三藏法数】

十行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菩萨修行,虽于十信十住满足自利,然利他之行未满,故不可不经此目:一、欢喜行,为佛子之菩萨以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也。二、饶益行,利益一切众生也。三、无瞋恨行,自觉觉他。无违逆者。又曰无恚恨。无违逆。四、无尽行,随众生之机类而现其身,三世平等,通达十方。利他之行无尽也。五、离痴乱行,种种之法门虽不同,然一切合同而无差误也。六、善现行,以离痴乱故,能于同类中现异相,于一一异相各现同相,同异圆融也。七、无着行,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不留碍也。八、尊重行,又曰难得行。以前种种现前皆般若观照之力也,故于六度中特尊重般若波罗蜜。九、善法行,圆融之德能成十方诸佛之轨则也。十、真实行,以前圆融德相,一一皆清净无漏,一真无为之性,本来常恒也。参照五十二位条

十行
[佛光大辞典
()菩萨修行之五十二阶位中,指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所修之十种利他行。又作十行心。即:()欢喜行,菩萨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饶益行,善能利益一切众生。()无瞋恨行,修忍辱,离瞋怒,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无尽行,又作无屈挠行。菩萨行大精进,发心度一切众生,令至大涅槃而无松懈。()离痴乱行,常住正念不散乱,于一切法无痴乱。()善现行,知无有法,三业寂灭,无缚无着,而亦不舍教化众生。()无着行,历诸尘剎供佛求法,心无厌足,而亦以寂灭观诸法,故于一切无所着。()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行。()善法行,得四无碍陀罗尼门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令佛种不绝。()真实行,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
修十行之目的有四:()厌有为。()求菩提、满佛德。()欲于现在、未来世中救度众生。()求实际、证法如。以是故修诸行。有关菩萨于何阶位修此十行,经论或以为三贤位之一,或六种性中之性种性,或五位中之资粮位。〔旧华严经卷十一之十行品、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大乘义章卷十四、华严五教章卷二〕
()菩萨之十种修行。即:()信,信仰佛、法。()悲,拔众生苦。()慈,施乐与众生,对诸众生而起众生缘,知众生无实体、自性而起法缘,观五蕴之空而起无缘。()舍,行内外二施,令众生心安。()不疲倦,指行世间、出世间之行而不疲倦。()知经书,指知五明。()知世智,知晓世间实际之事、义。()惭愧,耻罪过而生惭愧。()坚固力,自守佛道而不退失,更能向上转进。()供养,供养诸佛及如其教说修行。〔旧华严经卷二十三、菩萨地持经卷三、卷七、十地经论卷三〕
()十行摄善法。即:()慈悲行(不杀生),()少欲行(不偷盗),()净梵行(不邪淫),()谛语行(不妄语),()明慧行(不饮酒),()护法行(不说人过),()息恶推善行(不自赞毁他),()财法俱施行(不悭法财),()忍辱行(不瞋恚),()赞三宝行。〔禅戒篇〕
()又指身、口、意所行之十种恶行为,称为十恶。(参阅「十善十恶」468p429

十行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三个十位名十行,因菩萨经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复须长养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长养。一、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二、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三、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瞋恨行。四、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五、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离痴乱行。六、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七、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着行。八、缘般若故,成无着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九、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十、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十行
  行即进趣之义。谓行此行,则能进向于果,名之为行。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违逆行、四无屈挠行、五无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着行、八难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
FROM:【三藏法数】

【十行
  ﹝出楞严经﹞
  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剎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剎,梵语具云剎摩,华言土田。)
  〔二、饶益行〕,谓善推妙德,饶益众生,使得法利,不生猒想。经云: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三、无瞋恨行〕,谓瞋恨生于违拒,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自他之利兼成,则瞋恨自无也。经云: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四、无尽行〕,谓随众生之类,化现其身,转化无穷,而益物无尽,竖遍三际,横周十方,通达无碍。经云: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五、离痴乱行〕,谓妙智了达一切法门,虽各不同,悉皆归于一理,而无差误。经云: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六、善现行〕,谓由无痴乱行,故能于同类中,显现异相;于异相中,不见有异;同异圆融,互现自在。经云: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七、无着行〕,无着,即无碍之义也。谓由善现之行,充扩圆融,以满空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而尘相不坏;尘界交现,小大无碍。经云: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着行。
  〔八、尊重行〕,谓前无着行中,现尘现界,皆是般若观照之力;然般若于六度中称为第一,可谓至尊至重矣。经云: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九、善法行〕,谓于妙观慧中,种种明现,以显圆融之德。十方诸佛,莫不依此圆融而为法则。经云: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十、真实行〕,谓前圆融德相,一一皆是无为真实之性,然依性起修,则所修之行,无非真实矣。经云: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FROM:【三藏法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29#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17:01:04 | 只看该作者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学习解说
以具足如来无量妙德来利益一切众生,让众生能够获得佛法的利益,
这个阶段就称为饶益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饶益行﹖此菩萨护持净戒,于色、声、香、味、触,心无所着,亦为众生如是宣说。不求威势,不求种族,不求富饶,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无所着。但坚持净戒,作如是念︰「我持净戒,必当舍离一切缠缚、贪求、热恼、诸难、逼迫、毁谤、乱浊;得佛所赞,平等正法。」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饶益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1.令人受益。
2.帮助;利益。

饶益
[佛光大辞典
()予人法益之意。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佛国品(大一四‧五三八上):「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
()富裕、丰足之意。为娑婆世界东南方之世界名称。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大一○‧五九下):「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南方,次有世界,名为饶益。如来与彼,或名现光明。」 p68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0#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17:38:17 | 只看该作者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学习解说
自己觉悟所修的法,又能令其他众生觉悟之,这样能够真正做到自利利他,自然就不会有违背拒绝的状况发生,也就不会有瞋恨,这个阶段就称为无瞋恨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违逆行﹖此菩萨常修忍法,谦下恭敬;不自害,不他害,不两害;不自取,不他取,不两取;不自着,不他着,不两着;亦不贪求名闻利养。但作是念︰「我当常为众生说法,令离一切恶,断贪、瞋、痴、憍慢、覆藏、悭嫉、谄诳,令恒安住忍辱柔和。」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三觉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名数)一自觉,二觉他,三觉行穷满,阿罗汉具自觉之一,菩萨具自觉觉他之二,佛具三觉。
又一、本觉,一切众生本来固有之自性清净心也。二、始觉,依本觉内薰与教法外薰而妄心渐起契于本觉之知觉者。三、究竟觉,始觉极与本觉一致者。见起信论。

自觉觉他
[佛光大辞典]
大乘菩萨自己觉悟所修之法,又能令其他有情觉悟之。然唯有佛已达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境界。据净影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卷本载,以自觉拣别于凡夫,觉他拣别于二乘,觉行圆满拣别于菩萨。〔观经疏玄义分〕(参阅「三觉」705、「自利利他」2522) p2537

自利利他
[佛光大辞典]
自利,梵语 svārtha,巴利语 attattha;利他,梵语 parārtha,巴利语 parattha。又作自益益他、自利利人、自行化他、自利他利、自他二利、自他利(梵 sva-parārtha)。同义语尚有自觉觉他、自信教人信等。自利,乃利己之意,即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产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他,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为己利,而为救济诸有情而致力行善。以上二者合称二利,通于世间、出世间二法,成办二者之利益,乃大乘佛教之目的,即佛之世界,称为自利利他圆满。相对于此,小乘则偏于自利方面。
据成唯识论卷九载,菩萨所修之胜行随意乐之力,通于一切自他利行。若依别相而论,则六度、菩提分等属自利行;四种摄事、四无量等属利他行。菩萨地持经卷一自他利品,列有十种自利利他行:(一)纯(梵 kevala),(二)共(梵 para-sajboddha),(三)安(梵 hitānvaya,利益种类),(四)乐(梵 sukhānvaya,安乐种类),(五)因摄(梵 hetu-sajgrhīta),(六)果摄(梵 phala-sajgrhīta),(七)此世(梵 aihika),(八)他世(梵 āmutrika),(九)毕竟(梵 ātyantika),(十)不毕竟(梵 anātyantika)。
发菩提心经论卷上,就六度之行一一解释自、他二利之意义:(一)修行布施,能流布善名,随所生之处而财宝丰盈,此为自利;能令众生得心满足,教化调伏其悭吝,此为利他。(二)修行持戒,能远离一切诸恶过患,常生善处,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不犯恶业,此为利他。(三)修行忍辱,能远离众恶,达于身心安乐之境,此为自利;能化导众生趋于和顺,此为利他。(四)修行精进,能得世间、出世间之上妙善法,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勤修正法,此为利他。(五)修行禅定,能不受众恶而心常悦乐,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修习正念,此为利他。(六)修行智慧,能远离无明,断除烦恼障、智慧障,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皆得调伏,此为利他。
佛之三身中,自性身通于自、他二利,受用身中之自受用身属于自利,他受用身及变化身则属于利他。又佛之三德、四弘誓愿、三聚净戒等,亦各有自利利他之义。
此外,唐代净土宗大德昙鸾于往生论注卷下,对利他与他利二者有所区别,谓利他乃立于佛之观点而言,他利则立于众生立场而言。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承此说而主张自利即自力,利他即他力之意。依其所着愚秃钞卷下载,至诚心有二种,即众生虔诚所起之真实心,与佛发愿救度众生所起之真实心二种。前者为自力之真实心,称为自利真实;后者乃他力之真实心,称为利他真实;二者合称二利真实。〔未曾有因缘经卷下、无量寿经卷上、无上依经卷上菩提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卷下、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往生论、大藏法数卷五〕 p2522

违拒
拼音:wéi jù
解释:1.亦作"违距"。 2.违抗;不服从。
[百科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4 00:32 , Processed in 0.0844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