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淨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淨慧],学习《楞严经》卷第八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18:13:07 | 只看该作者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学习解说
随不同的众生性、根器及因缘等等来为其说法及利益众生,
发心度一切众生,
就时间上而言,穷未来际,无论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皆无碍,永无止尽;
就空间上而言,十方刹土,无不周遍,
为利益一切众生行种种无尽的精进而不懈怠,
这个阶段就称为无尽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屈挠行﹖此菩萨修诸精进,所谓︰第一精进、大精进、胜精进、殊胜精进、最胜精进、最妙精进、上精进、无上精进、无等精进、普遍精进。性无三毒、性无憍慢、性不覆藏,性不悭嫉,性无谄诳,性自惭愧,终不为恼一众生故而行精进。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种类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ㄓㄨㄥˇ ㄌㄟˋ
依据人物、事物的品名、性质或特点而分的类别。《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西夜国传》:「西夜与胡异,其种类羌氐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序》:「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2#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22:1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2 22:17 编辑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学习解说
修行的善男子成就正念,无愚痴散乱,能够以种种法门来随缘度诸众生。
比如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法门虽各有不同,然而,佛法的一切法门都是为了对治众生心中的烦恼及问题,都是为了随缘度诸众生,才方便权巧演说的种种法门,因此,种种法门并无高下之分,
这个阶段就称为离痴乱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离痴乱行﹖此菩萨成就正念,心无散乱,坚固不动,最上清净,广大无量,无有迷惑。以是正念故,善解世间一切语言,能持出世诸法言说,所谓︰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说,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说,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识自性言说,心无痴乱。于世间中,死此生彼,心无痴乱;入胎出胎,心无痴乱;发菩提意,心无痴乱;事善知识,心无痴乱;勤修佛法,心无痴乱;觉知魔事,心无痴乱;离诸魔业,心无痴乱;于不可说劫,修菩萨行,心无痴乱。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尔时文殊师利谓等行菩萨:「善男子!为众生八万四千行故,说八万四千法藏,名为说法」。--- 节录自《思益梵天所问经·论寂品》

摄受正法广大义者,则是无量,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 节录自《胜鬘经·摄受章》

二千一百诸度无极,说法教化诸贪淫种。二千一百诸度无极,说法开化诸瞋恚种。二千一百诸度无极,说法开觉诸愚痴种。二千一百诸度无极,说法训诲化等分种,是合八千四百诸度无极。一变为十,合八万四千诸度无极。--- 节录自《贤劫经·八等品》

菩萨见众生,三毒烦恼病,种种诸苦恼,长夜所煎迫。为发大悲心,广说对治门,八万四千种,灭除众苦患。--- 节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节录自《六祖坛经·般若品》

合同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ㄏㄜˊ ˙ㄊㄨㄥ, 1.双方各执以为凭据的契约。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今立合同文书二纸,各收一纸为照。」《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胡三公子约定三五日再请到家写立合同,央马二先生居间,然后打扫家里花园,以为丹室。」也称为「合约」。
2.齐心协力。汉.桓宽《盐铁论.险固》:「王者博爱远施,外内合同。」《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上下合同,可以长久。」
3.会合、会同。《红楼梦.第五五回》:「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4.相同。汉.赵岐〈孟子题辞〉:「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3#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22:23:23 | 只看该作者
(28楼~33用时,约3小时)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学习解说
藉由无痴乱行,则于同类之中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于种种不一样的地方而发现有相同之处,
身口意三业寂灭,无缚无着,尽管如此,仍不舍利益众生之事,
这个阶段称为善现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现行﹖此菩萨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住无所得,示无所得,身、语、意业能知三业皆无所有。无虚妄故,无有系缚,凡所示现,无性无依,住如实心。知无量心自性,知一切法自性,无得,无相,甚深难入。住于正位真如法性,方便出生而无业报,不生不灭,住涅槃界,住寂静性,住于真实。无性之性,言语道断,超诸世间,无有所依。入离分别,无缚着法,入最胜智真实之法,入非诸世间所能了知出世间法。此是菩萨善巧方便。示现生相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4#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17:56:36 | 只看该作者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着行。
学习解说
如此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切即一);
一一尘中,现十方界(一即一切),
一切现象互为作用,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现(比喻量极小)或现(比喻量极大)无论大小,于心都不相留碍,
这个阶段称为无着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着行﹖佛子!此菩萨以无着心,于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严净阿僧祇世界。于诸世界心无所着,往诣阿僧祇诸如来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以阿僧祇华、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涂香、末香、衣服、珍宝、幢幡、妙盖诸庄严具,各阿僧祇以用供养。如是供养,为究竟无作法故,为住不思议法故。于念念中,见无数佛;于诸佛所心无所着;于诸佛剎亦无所着;于佛相好亦无所着;见佛光明,听佛说法,亦无所着;于十方世界,及佛菩萨所有众会,亦无所着。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无着行
 诸行圆融无碍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无着
 凡夫轮转,原处处着故,圣者不着,故不受轮转。
FROM:【佛学次第统编】

【无着无碍
p1065
杂集论十四卷十页云:阿罗汉比丘、于三世所知事,不能起心即解故;智见有着。不能一切悉解故;智见有碍。如来于三世境,暂起心时,即遍知一切,是故智见无着无碍。
FROM:【法相辞典】

无着
[国语辞典(教育部)
ˊ ㄓㄨㄛˊ, 1.没有着落。如:「事情无着」。唐.韦庄〈出关〉诗:「危时祇合身无着,白日那堪事有涯。」
2.人名。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立者之一。生于印度三、四世纪间(公元2903360) 。曾在那烂陀寺住过十二年,后卒于王舍城。无着综合印度三世纪前的大乘教法,成立唯识无境的理论及菩萨道的修行方法。其教法深刻的影响印度、中国、西藏的佛教思想和修行。
3.对世间的苦乐和不苦不乐的经验都没有贪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
4.佛教四果之一。指证悟无我,不再随入生死轮回的圣者境界。《出三藏记集.卷一》:「旧经无着果,新经阿罗汉。」

微尘
[佛光大辞典
梵语 anu-raja anu-rajas,巴利语同。音译阿拏、阿耨。单称微、尘。即眼根所取最微细之色量。极微,为俱舍论卷十、卷十二所说色法存在之最小单位。以一极微为中心,四方上下聚集同一极微而成一团者,即称微尘。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合七微尘为一金尘,合七金尘为一水尘。此外,诸经论亦每以「微尘」比喻量极小、以「微尘数」比喻数极多。〔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分别功德品、大智度论卷七十、大毘婆沙论卷一三六〕(参阅「极微」5479p5445

[佛光大辞典
()梵语 rajas,巴利语 raja。为显色之一。即青、黄、赤、白、云、烟、尘、雾等十二种显色,与方、圆、长、短等八种形色,合为二十种色法,共为眼根之对象。据俱舍论卷十二载,尘又有微尘、金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牛毛尘、隙游尘等分别,七个极微,合为一微尘;七个微尘,合为一金尘;七金尘合为一水尘;顺次类推。此处,尘意指微细之物质。尘常浮动,且附着于他物而染污之,故喻称烦恼为尘垢、尘劳、客尘,或俗尘。〔长阿含卷一大本经、佛本行集经卷三十四转法轮品〕(参阅「极微」5479
()梵语 artha, visaya。真谛等旧译家将之译作尘,新译作境或境界。为引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感觉思惟作用之对象、对境。计有六种,即色、声、香、味、触、法,称之六境、六尘。译作尘,盖取色等六境具有染污情识之义。〔大毘婆沙论卷一三二、卷一三六、俱舍论卷一、卷二、成实论卷四根尘合离品〕(参阅「境」5765p5762

[佛光大辞典]
    梵语 dhātu 之意译。音译为驮都,含有层、根基、要素、基础、种族诸义。(一)界为各种分类范畴之称呼,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合称为十八界。又如地、水、火、风、空、识称为六界。此外,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此「界」有接近于「境界」之意。唯识宗即将一切法之种子称为「界」,有要素、因之意。〔杂阿含经卷十二、相应部因缘篇第一、六十华严经卷五十八、法苑义林章卷五本〕
    (二)梵语动词之语根,称为字界。p4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5#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18:3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3 18:40 编辑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学习解说
上面所讲的无着行,无论现尘现界,于心都不相留碍,为什么呢?
因为全都由于透过般若观照力的缘故,
「般若」是六度的根本,也能摄导其它五度趣入波罗密。
《大智度论》有云:「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有胜。」
「般若」至尊至重,这个阶段就称为尊重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难得行﹖此菩萨成就难得善根、难伏善根、最胜善根、不可坏善根、无能过善根、不思议善根、无尽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与一切佛同一性善根。此菩萨修诸行时,于佛法中得最胜解,于佛菩提得广大解。于菩萨愿未曾休息,尽一切劫,心无疲倦;于一切苦不生厌离,一切众魔所不能动。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具行一切菩萨苦行,修菩萨行精勤匪懈,于大乘愿恒不退转。是菩萨安住此难得行已,于念念中,能转阿僧祇劫生死而不舍菩萨大愿。若有众生承事供养,乃至见闻,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的玄奘大师所主张,在译经时不予意译,而保留其原音的五种情况:
  ()多含不翻:例如罗汉一词,含有杀贼、不生、应供三义;薄伽梵一词,兼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义,故不可任择其一而译。
  ()祕密不翻:例如经中诸陀罗尼及咒语等,乃诸佛的祕密语,微妙深隐,不可思议,因此不以字义译之。
  ()尊贵不翻:例如般若意译为智慧,但是智慧是一种世智辩聪,是有善有恶、有利有弊、有染有漏的分别意识;而般若是至真、至善、至美,是无染无漏的真如自性,般若尊贵无比,因此不译为智慧。
  ()顺古不翻: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指无上正等正觉,然而自东汉以来,历代译经家皆以音译之,因此为了随顺古例故不翻。
()此方无不翻:例如菴摩罗果产于印度等地,为我国所无,因此保留原音不翻。
--- 内容节录自 星云法师 ◎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七课 般 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6#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20: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3 20:22 编辑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学习解说
透过般若观照力,所呈现的是如此圆满融通(就诸法本具之理而言),能成十方诸佛执则,
这个阶段称为善法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法行﹖此菩萨为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干闼婆等作清凉法池,摄持正法,不断佛种。(中略)菩萨成就如是十种身,为一切众生舍,长养一切善根故;为一切众生救,令其得大安隐故;为一切众生归,与其作大依处故;为一切众生导,令得无上出离故;为一切众生师,令入真实法中故。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圆融
[佛光大辞典
()圆满融通,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又为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相互隔离,各自成一单元者称「隔历」;圆融即与隔历互为一种绝对而又相对之对立关系。华严宗所谓之「行布门」,为一种由浅至深,依序渐进之修法;「圆融门」则对立于「行布门」,而谓即使处于极低之品位亦可完成究极之觉悟。此外,天台宗基于法华经所说之实相一理,而立圆融三谛、圆融三观等教义。华严宗则基于华严经所说之法界无尽缘起之说,而立事事无碍、六相圆融等教义。〔观音玄义卷上、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四教义卷六、华严五教章卷一、卷三〕(参阅「圆融门行布门」5415
()19061969)台湾屏东人,俗姓李。法名法志,号圆融。民国十八年(1929)依高雄龙湖庵心安法师剃度,四十一年于白河大仙寺受具足戒。师于三十八年,晋任屏东东山禅寺首任住持,树立清规,分设职位,增建寺宇,开坛传戒,安僧尼百众,该寺遂成为一地名剎。创办三年制东山佛学院,培植女众弘法人才,并创立屏东佛教支会,任理事长职。民国五十八年示寂,世寿六十四。 p5414

圆融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杂语)圆者周徧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徧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曰烦恼即菩提,曰生死即涅槃,曰众生即本觉,曰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也。此法门为性宗之枢机,实大乘之极谈。楞严经四曰:「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止观曰:「若就分别妄执之事,即一向不融。若据心性缘起之用,即可得相摄。」宗镜录九十九曰:「事理圆融者,即种种事称理而徧。以真如理为洪鑪,融万事为大冶,铁汁洋溢,无异相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7#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21:0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3 23:32 编辑

(34楼~37用时,约2小时)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学习解说
透过上面所讲的圆融,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法界之体为无为自然,为什么呢?
因为本性真实本来就是如此,
这个阶段称为真实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真实行﹖此菩萨成就第一诚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此菩萨学三世诸佛真实语,入三世诸佛种性,与三世诸佛善根同等,得三世诸佛无二语,随如来学智慧成就。此菩萨成就知众生是处非处智、去来现在业报智、诸根利钝智、种种界智、种种解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垢净起时非时智、一切世界宿住随念智、天眼智、漏尽智,而不舍一切菩萨行,何以故﹖欲教化一切众生,悉令清净故。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十九〈十行品〉

【一真
 唯一真实的意思,与真如同义。
FROM:【佛学常见辞汇】

【一真
 (术语)又名一如。亦曰一实。皆为绝待之真理也。一者无二,以平等不二之故谓之一。真者离虚妄之义,所谓真如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一真无为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言一真法界之体为无为自然。楞严经八曰:「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长水义疏曰:体即真如。无漏清净一真法界。此法界体。具如是无方妙用。故云本然。」

【一真法界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FROM:【三藏法数】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
学习解说
阿难! 这个修行的善男子,若以神通的部份而言则是已满足了,而且也成就佛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8#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19:4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4 19:42 编辑


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
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学习解说
藉由上面的十行,神通满足,也已成就佛事,这时侯的心地纯粹洁净,呈现的是精明真如的本性,已远离一切种种不净,接下来的十回向,乃是起大悲之心救度一切众生。
以行六度四无量心等来救护一切众生,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虽度众生,却无能度之相,回向这个无为之心趣向涅槃之路,
这个阶段称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又可称为 救护众生相回向 = 救护众生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净尸波罗蜜,修羼提波罗蜜,起精进波罗蜜,入禅波罗蜜,住般若波罗蜜,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修如是等无量善根修善根时,作是念言:『愿此善根普能饶益一切众生,皆使清净,至于究竟,永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无量苦恼。』菩萨摩诃萨种善根时,以己善根如是回向:『我当为一切众生作舍,令免一切诸苦事故;为一切众生作护,悉令解脱诸烦恼故;为一切众生作归,皆令得离诸怖畏故;为一切众生作趣,令得至于一切智故;为一切众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为一切众生作明,令得智光灭痴暗故;为一切众生作炬,破彼一切无明闇故;为一切众生作灯,令住究竟清净处故;为一切众生作导师,引其令入真实法故;为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与其无碍大智慧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纯洁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ㄔㄨㄣˊ ㄐㄧㄝˊ
纯粹洁净。通常指心地纯一清净,没有邪恶的念头。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临宠审己,不动其守,可谓纯洁皓素,绰有余裕者已。」

精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杂语)精明真如之性也。楞严经十曰:「唯一精真。」

精真
[佛光大辞典
指精明真如之本性。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大一九‧一五一下):「觉明虚静,(中略)观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 p5883

十回向
[佛光大辞典
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指从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回向,乃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之意。又作十回向心,略称十向。即:()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即行六度四摄,救护一切众生,怨亲平等。()不坏回向,于三宝所得不坏之信,回向此善根,令众生获得善利。()等一切佛回向,等同三世佛所作之回向,不着生死,不离菩提而修之。()至一切处回向,以由回向力所修之善根,遍至一切三宝乃至众生之处,以作供养利益。()无尽功德藏回向,随喜一切无尽善根,回向而作佛事,以得无尽功德善根。()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即回向所修之善根,为佛所守护,能成一切坚固善根。()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即增长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众生。()如相回向,顺真如相而将所成之善根回向。()无缚无着解脱回向,即于一切法无取执缚着,得解脱心,以善法回向,行普贤之行,具一切种德。()法界无量回向,即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之功德。十回向摄于十三住中之解行住,五位中之资粮位,正当于地前三贤中之后十位,六种性中之道种性。〔旧华严经卷十五至卷二十二、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圣贤名字品、法华经玄义卷五上〕 p455

十回向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个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名为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则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万类。一、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槃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三、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四、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五、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六、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九、诸法本空,心无缚着,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着解脱回向。十、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

【十回向
  ﹝出楞严经﹞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坏回向〕,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矣。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本觉者,谓一切众生所具真如之性,本来是觉也。)
  〔三、等一切佛回向〕,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证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则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罣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证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谓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着,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着,名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依正者,依即所依之国土,正即十界能依之色身也。)
  〔十、法界无量回向〕,谓所证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FROM:【三藏法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39#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0:21:39 | 只看该作者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学习解说
上面所讲的能度众生之相是可坏,坏其可坏,远离诸离;
然后,于三宝得种种不坏信(十确信,坚固的信心),安住如是种种不坏信,回向如是善根功德,令众生获得利益,
这个阶段称为不坏信。(又可称为 不坏一切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不坏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于去、来、今诸如来所得不坏信,悉能承事一切佛故;于诸菩萨,乃至初发一念之心求一切智,得不坏信,誓修一切菩萨善根无疲厌故;于一切佛法得不坏信,发深志乐故;于一切佛教得不坏信,守护住持故;于一切众生得不坏信,慈眼等观,善根回向,普利益故;于一切白净法得不坏信,普集无边诸善根故;于一切菩萨回向道得不坏信,满足殊胜诸欲解故;于一切菩萨法师得不坏信,于诸菩萨起佛想故;于一切佛自在神通得不坏信,深信诸佛难思议故;于一切菩萨善巧方便行得不坏信,摄取种种无量无数行境界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不坏信时,于佛、菩萨、声闻、独觉,若诸佛教,若诸众生,如是等种种境界中,种诸善根无量无边,令菩提心转更增长;慈悲广大,平等观察,随顺修学诸佛所作,摄取一切清净善根;入真实义,集福德行,行大惠施,修诸功德,等观三世。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善根功德,回向一切智:『愿常见诸佛,亲近善友,与诸菩萨同共止住;念一切智,心无暂舍;受持佛教,勤加守护;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心常回向出世之道,供养瞻[1]侍一切法师;解了诸法,忆持不忘;修行大愿,悉使满足。』菩萨如是积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长善根,思惟善根,系念善根,分别善根,爱乐善根,修习善根,安住善根。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二十〈十回向品

不坏信
[佛光阿含藏
不坏信(aveccappasāda)(),谓信仰之心坚固不坏,有若金刚。

四须陀洹支
[阿含辞典(庄春江)
另作「法镜(dhammādās,由法所成的镜子)、四不坏净(坚定不坏的信)、入流者成就四法、四预流支」,即对「佛、法、僧(四双八辈之圣者僧)、戒」四种坚固的信心。「不坏净」另译为「证净、不坏信」,即「十分确信;坚固的信心」。(相关词「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法镜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9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420

[持戒勋章]

40#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1:33:22 | 只看该作者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学习解说
众生之心体,本然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有觉知之德,即等同于如来之法身,
然而,众生常覆于无明烦恼,等到修治得力之时,才显露其觉知之德,并以此回向诸众生,
这个阶段称为等一切佛回向。(又可称为 等一切诸佛回向 = 平等一切佛回向 = 等诸佛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一切佛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顺修学去、来、现在诸佛世尊回向之道。如是修学回向道时,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欢喜悦乐,离诸忧恼;心意柔软,诸根清凉。佛子!菩萨摩诃萨获得如是安乐之时,复更发心回向诸佛,作如是念:『愿以我今所种善根,令诸佛乐转更增胜,所谓:不可思议佛所住乐、无有等比佛三昧乐、不可限量大慈悲乐、一切诸佛解脱之乐、无有边际大神通乐、最极尊重大自在乐、广大究竟无量力乐、离诸知觉寂静之乐、住无碍住恒正定乐、行无二行不变异乐。』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佛已,复以此[1]善根回向菩萨,所谓:『愿未满者令得圆满,心未净者令得清净,诸波罗蜜未满足者令得满足。安住金刚菩提之心,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不舍大精进,守护菩提门一切善根;能令众生舍离我慢,发菩提心,所愿成满;安住一切菩萨所住,获得菩萨明利诸根,修习善根,证萨婆若。』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菩萨已,复以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所有善根,乃至极少一弹指顷,见佛闻法,恭敬圣僧。彼诸善根皆离障碍,念佛圆满,念法方便,念僧尊重,不离见佛,心得清净,获诸佛法,集无量德,净诸神通,舍法疑念,依教而住。』如为众生如是回向,为声闻、辟支佛回向亦复如是。『又愿一切众生永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一切恶处,增长无上菩提之心,专意勤求一切种智,永不毁谤诸佛正法,得佛安乐,身心清净,证一切智。』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二十〈十回向品

【本觉
 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觉性。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本觉
  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FROM:【三藏法数】

【本觉
 (术语)众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于无明烦恼,隐藏至于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致。本觉之外无始觉。始觉即与本觉同一也。仁王经中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起信论曰:「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FROM:【佛学大辞典】

湛然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ㄓㄢˋ ㄖㄢˊ, 1.清明莹澈的样子。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宋.苏轼〈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湛然如古井,终岁不复澜。」
2.水深的样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注》:「寺左右杂树疏颁,有一石泉,方丈余,清水湛然。」
3.安静的样子。唐.王维〈西方净土变画赞〉:「湛然不动,疑过于往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二.服气十事》:「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4.淡泊。唐.韩偓〈地炉〉诗:「禅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
5.唐代高僧的法号。(公元710782)荆溪(今江苏宜兴)人,俗姓戚。为中国天台宗九祖。二十岁从左溪玄朗学习天台宗教义,三十八岁在宜兴净乐寺出家。玄朗圆寂后,住天台山国清寺,中兴天台宗。世称「荆溪大师」。着有《法华玄义释签》、《止观大意》、《金刚錍论》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23:40 , Processed in 0.0806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