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淨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淨慧,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7

[持戒勋章]

5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00:0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0 00:25 编辑

(51  用时, 4小时)  


阿弥陀佛,末学继续来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文。。。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尊者宣说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提到了诸法的本来面貌是空相,也就是一切诸法皆空的相状,即真空的体相 (诸法空相是以外在总体来说的)
而其内在涵义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

这个真空之中是无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 (经文是指五蕴空观)

也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  ----------------------------┐
也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  ----------------------------┘==> (六根+六尘= 十二处) (经文是指十二处空观)

也无眼界乃至意识界这十八界的 (六根+六识+六尘 = 十八界) (经文是指十八界空观)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段经文是指十二因缘空观

末学依文解义来理解这段经文。。。
真空里面没有[无明],既然没有[无明],当然就不会有[了脱无明]这件事
甚至于真空里面没有[老死],既然没有[老死],当然也就不会有[了脱老死]这件事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经文前面就有提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诸法][空相],也就是一切法皆空的相状(真空=不二=佛性本体),其相状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有情众生能成佛的「佛性」,这也是诸法中的一种
因此,对有情众生来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貌,我们的佛性本来就是如此的
没有任何分别杂染,是本自清净光明圆满,具足一切功德

也正如善知识所教导的:
众生生死轮回累劫累世
没有真正的死亡和出生
因为根本没有死,也没有生,您还是您
佛性本体和诸佛菩萨一样圆满光明

只是众生被尘染覆盖,所以一直轮回更换躯壳而已
因为无明而自己觉得人生痛苦,如此而已
——帖子详见:[问题解答]能不能举例说明“生灭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离不开生灭”

[无明]本来就不是真我

所谓真我(=法我)
就是指真正真实的我,究竟的我,根本的我,实相的我,觉悟的我
以佛法中的不同佛法名相来说,简单说就是:
清净后的「第八识」(空如来藏、第九识=庵摩罗识)、或「佛性」、或称「自性」
——帖子详见:「真我」与「假我」

要知道,
我们的佛性本来圆满光明具足一切功德,和诸佛菩萨都一样
所以凡夫的担心害怕或生气本来就是多余的
我们如果去除这些多余的妄念,就会和诸佛菩萨一样
所以不用担心生死种种问题,反而能让我们精神超越,不会堕入轮回
相反地,担心害怕或生气就会堕入轮回,产生业报身,这不是很呆吗

[心经]和其他般若佛经早就说明了实相~不生不灭,不生不死,不老不死
所以一点都不用担心,这样就更容易超越而达到佛性本心的状态
——帖子详见:[略说]凡夫的忧苦,本来就是妄念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7

[持戒勋章]

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20:0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0 20:08 编辑

(52  用时,2小时20分钟)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上述经文是在讲十二因缘空观

关于「十二因缘」,末学从【清净光明专辑】中节录相关内容,在此学习如下:


一. 什么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叫十二缘起,或叫做十二支
十二因缘,其实是讲有情生命的缘起, 就是有情众生生死流转的12个过程

就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无明,是指过去世无始劫以来的烦恼
无明就是愚痴, 就是累劫错误知见,在第六意识上呈现出来的就是烦恼
无明就是存在第八识, 第八识就像仓库, 就像生命不断轮回的记忆库
善恶种子都存在第八识中, 无明就是愚痴, 是相对于圆满的佛性

所以,十二因缘起于第八识1.无明(于第八识中)
然后进入第七识(行蕴,心念瀑布流) 2.行(这里的行就是行蕴,指第七识)
然后进入第六识(就是一般讲的意识) 3.识(这里是指第六识, 生成指意识已经投胎)
4.名色(名指第六识,色指第五识, 此时有意识和肉体, 但是眼耳鼻舌尚未生成)
5.六入(六根生成) 6.触(产生六触) 7.受(因为六触产生六种觉受分别)
8.爱(对六种觉受产生贪爱) 9.取(对六种觉受产生执取) 10.有(因执着而产生现业果报)
11.生(以前面的方式不断出生) 12.老死(不断以前面的方式老死)


二. 要如何了解「十二因缘」的内涵?
没有学习唯识学的人,由上面这样看来,很难真正了解十二因缘

因为,这要对八识,五蕴,六根,有所深入了解,才能明白十二因缘

如果能深入经藏,贯通楞严经,密严经,解深密经...等这些讲佛性,八识,和三昧的佛经
就容易明白十二因缘的内涵
六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指六种肉体器官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指六种肉体器官的觉知
就是人体透过六根,接受到的六种外境,于内产生六种觉知,就是六识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就是人体透过六根接受到的六种外境,称为六尘
以上 六根,六识,六尘 称为十八界

八识就是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加上第七识(末那识) 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八识就是善恶种子记忆储存库, 就像电脑的硬碟
第七识就是种子形成的意识流, 佛经说第七识像瀑布像流水
就像电脑开机后的记忆体里面有无限的运算程式序形成程式流
六根就像滑鼠,萤幕,键盘...等等, 如果想成机器人的构造,就更容易了解

五蕴 又称五阴 就是 色,受,想,行,识
六识作用,就相当于色受想, 行则是第七识, 识是指第八识
五蕴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的五蕴,  这个照见是指实相观照
五蕴也是楞严经讲的五阴魔的五蕴, 共有50种魔境
六根作用的色受想共有30种魔境, 行蕴10种, 第八识还要净除10种
基本上, 如果六根不净, 会受外在影响, 就会着外魔
所以, 如果六根不净, 一般的外道禅定一定会着外魔
就算六根清净, 还有行识共20种外道知见魔境, 很容易变成20种外道
所以, 如果不想着魔, 只能学佛, 学习佛讲的正观三昧
——帖子详见:[必修]十二因缘


三. 什麼是「观照十二因缘的智慧」?
众生由心生起的知见或思想观念,一般普通来说有两种:第一种是常见,第二种是断见,
以佛法来说,像这两种的知见和观念都不叫「中道」

佛陀当时一般的「常见」是指人以为死后还是人,不会消失,永远都是再次为人,断见则是死后就消失,变成空无,不再存在
常是指永恒,断是指灭亡消失
然而,
不执着「常」「断」两边,不堕入也不偏执这两者任何一边知见,这才叫「中道」,也才是「观照十二因缘的智慧」,这样能不堕入「常」「断」两边的观察觉照智慧才叫「佛性」~「真正【佛】地圆满状态的【性】质」。


四. 为何「十二因缘」又称为「佛性」?
对于
修学「声闻乘」「缘觉乘」两种道门的人,虽然也观照世事和诸法因缘,但是仍还不能叫作「佛性」。

这是因为小乘行者观因缘仍是堕入一边表相中,不能明白非「空」非「非空」的「佛性」「不二」境界

「佛性」虽然「真常」,真正常住,不生不灭,非生非灭,即不生也不灭,没有诞生和消亡的问题,这就是「真常」
但是因为众生没有光明智慧,所以不能够知道这原理,不能知道佛性的存在,就像兔马不能渡河,对十二因缘也不能真正明白
所以,真正不堕入「常」「断」两边的十二因缘观行智慧才是真正成佛菩提的种子,因此,「十二因缘」才叫「佛性」

例如:「胡瓜」叫「热病」,为什么呢?因为胡瓜能治疗热病,因为这样的因缘,所以说胡瓜叫热病
刚刚所说的「十二因缘」也是如此,因为「甚深十二因缘」能证佛果,所以刚刚说「十二因缘」叫「佛性」


五. 「甚深十二因缘」的真理
不出生,也不灭亡,不是永恒,也不是断灭,不完全一样,也不能分别为二,不是突然出现发生,也不突然消失离去,
也不是单纯表相因果,而是因中有因,果中有果,互为因果,不是单一因果,因也是果,果也是因,因为因因和果果
因为因果只是单一时间的表相,如果时间往前移动,或者对象互换,那么现在的因也是以前的果,现在的果也是未来的因
因为这样生生不息恶性循环永无止尽的原理,所以没有绝对的因果,故非因非果,也没有绝对的生死,故不生不灭,非生非灭,
这叫甚深十二因缘,也就是一切相一切因缘因果都还有更深的原理,这叫「因因」和「果果」,这道理也叫「不二」,非一非二


六. 为什么说十二因缘的道理非常非常深呢?
因为众生的观念行为作业都离不了常见断见,因此随着自己心念的执着,而堕入业力的果报中
虽然凡夫妄想很多,有些念头才刚消失,但是随即又很多妄念和想法,所以虽念念灭,但是念头没有消失的一刻
虽然表面上可能没有行为作业,但是事实上随着种种妄想,在念头上已经造了很多业
也因此表相上以为没有行为作业的承受者,但是却因种种妄念而有了果报,因为妄念已经在第八识造就了无明种子,这些种子就是轮回的原因
所以,众生虽然后来死亡,但是果报却不因此消失
虽然对这些都不明白和思索,却因为无明种子而不断的四大假合而轮回不休


七. 能见甚深十二因缘法,等同见佛见佛性?
一切众生因为不能知道十二因缘的道理,所以不停的生死轮回
就像蚕蛹作茧自缚,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因为不明白佛性,所以自己造业结恶缘,生死流转就像拍球弹跳不止,随业力拍向任何地方无法自主
因此佛陀在经上说,如果有人能看到十二因缘法,就等同见法,
见法则等同见佛,佛就是指佛性,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佛都以佛性为真理,或都以甚深十二因缘法为显露佛性的方法
所以,能见甚深十二因缘法,等同见佛见佛性
——帖子详见:大般涅槃经:甚深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无明(贪瞋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触(出胎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爱(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兹列表说明如下:
           ┌1  无明   (贪瞋痴等烦恼)─────(惑)
     ┌过去二因─┤
     │     └2  行    (造作诸业)───────(业)
     │     ┌3  识    (业识投胎)───────(苦)
     │     │4  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现在五果─┤5  六入   (长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十二因缘 │     │6  触    (出胎与外境接触)────(苦)
 与  ─┤     └7  受    (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苦)
三世因果 │     ┌8  爱    (对境生爱欲)──────(惑)
     │现在三因─┤9  取    (追求造作)───────(惑)
     │     └10 有    (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业)
     └未来二果─┌11 生    (再受未来五蕴身)────(苦)
           └12 老死   (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苦)


【十二因缘 】
  ﹝出天台四教仪﹞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三世相续,无间断也。(三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三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无所明了,故曰无明。
  〔二、行〕,谓过去世,身口造作一切善不善业,是名为行。
  〔三、识〕,谓由过去惑业相牵,致令此识,投托母胎,一剎那间,染爱为种,纳想成胎,是名为识。(梵语剎那,华言一念。)
  〔四、名色〕,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即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箇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五、六入〕,谓从名色已后,至第六箇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开张,有入六尘之用,是名六入。(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六、触〕,谓出胎已后,至三四岁时,六根虽触对六尘,未能了知生苦乐想,是名为触。
  〔七、受〕,谓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因六尘触对,六根即能纳受前境好恶等事,虽能了别,然未能起淫贪之心,是名为受。
  〔八、爱〕,谓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贪于种种胜妙资具及婬欲等境,然犹未能广遍追求,是名为爱。
  〔九、取〕,谓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方驰求,是名为取。(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十、有〕,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十一、生〕,谓从现世善恶之业,后世还于六道四生中受生,是名为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
  〔十二、老死〕,谓从来世受生已后,五阴之身,熟已还坏,是名老死。(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FROM:【三藏法数】


【十二因缘 】
  缘觉之慧,即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支。旧译作十二因缘,新译作十二缘起。是众生涉三世而轮回于六道次第之缘起也。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缘觉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其间有三种因缘:一约三世明十二因缘,二约二世明十二因缘,三约一念明十二因缘。
FROM:【佛学次第统编】


【十二因缘生灭二种观法 】
  十二因缘有生灭二种观法:
  一、生观者
   一、无明缘行  二、行缘识  三、识缘名色  四、名色缘六入
   五、六入缘触  六、触缘受  七、受缘爱   八、爱缘取
   九、取缘有   十、有缘生  十一、生缘老死
  二、灭观者
   一、无明灭则行灭   二、行灭则识灭   三、识灭则名色灭
   四、名色灭则六入灭  五、六入灭则触灭  六、触灭则受灭
   七、受灭则爱灭    八、爱灭则取灭   九、取灭则有灭
   十、有灭则生灭    十一、生灭则老死灭
十二因缘生灭二种观法
              ┌无明──────┬─惑迷
        ┌过去二因 ┤        │
        │     └行────┐  │
        │     ┌识──┐ ↓  │
        │     │名色─┤ │  │
        │  ┌五果┤六入─┤ │  ↑
        │  │  │触──┤ ├──→─业染
  三世十二因果┤现在┤  └受──┤ ↑  ↑
        │  │  ┌爱─→↓→↑→─┤
        │  └三因┤取─→↓→↑→─┘
        │     └有─→↓→┘
        │     ┌生──┤
        └未来二果 ┤   ├──────苦报
              └死──┘

    (二世十二因缘)

              ┌无明
              │行
              │识
              │名色
         ┌现在十支┤六入
         │    │触
         │    │受
         │    │爱
  二世十二因缘 ┤    │取
         │    └有
         │    ┌生
         └末来二支┤
              └老死
FROM:【佛学次第统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7

[持戒勋章]

5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23:0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1 23:09 编辑

(53  用时,3小时 30分钟)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学习上述经文。。。

诸法皆空,真空之中也是无苦、集、灭、道这四圣谛的 (经文是指四圣谛空观)
而且也无(菩萨六度中的智慧)也无所(行六度所证得) (经文是指修道和证得的空观)

那么,「无[智],亦无[得]」,这段经文究竟是在说什么呢?
末学在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来学习及思惟如下:

说到这个『智』,这让末学联想到「开悟」这两个字
「开悟」,这也是一个常迷惑众生的问题
[开悟]这两个字实在是大麻烦
[外道]或[附佛外道]或[贪求名利者]总是喜欢把[开悟]挂在嘴边,
借以吸引[一般人]和[信徒]的供养和尊重
而[一般人]和[信徒]也总喜欢说谁开悟了,或者说他的师父开悟了
这是上下皆迷啊!
老实说,佛经上很明确讲出实证的种种次第,实证的名称和现象都讲的很清楚
但是却不是用[开悟]两字来代表,[开悟]两字在许多佛经中的用法就像[布施]
例如,佛陀在经上教导菩萨行者应该要学习[开悟]众生,就是让众生能[破迷开慧]
这种情况就像[布施],菩萨行者不断的布施众生
同样的,经上教导菩萨要不断运用各种机缘[开悟]众生,让众生[破迷显慧]
而众生在修行过程中就会不断的破迷开慧,智慧不断增上,这就是[开悟]
所以[开悟]是个过程,不是专指特定实证,悟可以有大悟小悟,直到成佛
佛菩萨教导众生就是要让众生不断[破迷开悟] ——帖子详见:[问答]浅谈开悟
[开悟]有大悟小悟,次第是不同的
我们从凡夫到成就菩萨然后成佛
都要不断的由[戒][定][慧]三学来逐渐显露[佛性根本智慧]
这个过程就会不断的开悟
所谓[开悟]是指智慧的增上,对世俗和法界能有更深的透彻 ——帖子详见:[问答]浅谈开悟

由此可知
依戒定慧三学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破迷开慧,智慧不断增上,对世俗和法界能有更深的透彻,这就是「开悟」
而「开悟」只是个过程,不是终点,也不是专指特定实证
不论是大悟或小悟,都是修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所以在尚未成佛之前,就要不断地破迷开悟,直到成佛为止
因此,经文中的「无[智]」,末学是理解为不执着于修行中的过程(不管是大悟或小悟)
这样的「无[智]」,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再者,经文中的下一句「亦无[得]」
以白话来说的话,就是没有什么可以得到或证得的
如果认为修行可得功德,或是可以证得道果,那就是在追求表相,这就是一种执着

常听到有人问~”我做什么什么有没有功德呢?”
其实什么是功德呢?
以佛法的[实相义](甚深佛法)来说
功德其实不是一种回馈或者回报,
其实功德并不是由别人给的, 也不是做了什么善事的回报
功德是众生原本俱足的, 不需要往外求, 因为功德其实就是佛性本体显露的圆满展现
当我们究竟显露自己原本圆满的佛性,我们就和佛菩萨一样,我们就和佛菩萨有一样的功德
因为佛性平等无差别,这才是真正的功德, 是指众生原本俱足的能力
所以实证佛性本体才是真正功德, 也就是成为佛菩萨才有功德
因为功德是指佛菩萨真正清净自在平等慈悲神通变化的能力

以功德的[方便义]来说
我们一般初学佛者所想要的功德福报,其实只是[有漏布施]的因果回报
例如,我们给人一个微笑,对方就给我们一个微笑, 这是因果回馈,反作用力
但是真正的功德不需要回馈, 真正的功德是本体佛性的清净自在, 不被轮回控制, 所以能超越六道轮回
因此佛在经上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如果是有漏的(无法三轮体空)就不是波罗蜜(究竟圆满到达彼岸)
因为[一切方便义的功德]都是为了逐渐让众生恢复原有圆满佛性, 究竟到达彼岸(原本平等无差别的圆满佛性)
[念佛][持咒][诵经][施食][放生][回向][发愿][善行][六度]...等等一切佛法[方便义功德]都是如此
——帖子详见:[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

更有甚者,有的人自称得道得果,或标榜自己已经开悟了
把这些得道得果或开悟当成事实一样去执着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知道,
若真开悟,自得心开,无不自在
不会需要别人的认可,也不会需要嚷嚷告诉别人

(因为凡夫不明白开悟,多说无益,而且自己若执着开悟,也非真开悟)
只有当下明白[实相义]的平静自在

真正开悟者,有大智慧,所以会根据次第,运用更多方便引导众生学佛,
而不是急于告诉别人自己是真正实证者


所以,禅宗祖师看到两个徒弟说自己开悟了
其中一个,祖师说,是的,你开悟了
另一个,祖师敲他的头,你去干事吧

若无实证,文字上论是非者,皆是虚妄

真假开悟,一看便明,若真不二,心无碍也,又何必在此说项
还是老实读楞严经,看看自己是否堕入魔境妄想比较重要 ——帖子详见:[略说]真假开悟

其实,关于修行,善知识对此就有教导过:
不论是外道或者佛弟子,
一般修行的方式,[[以究竟来说]],大都是错误的
因为大都追求一个表相,例如:神通或者财富或禅定或某种工夫或实证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实修?

其实真正的实修,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清净,越放下,越没有执著
没有任何沾粘在欲望或恐惧或痛苦或表相上,也不是脱离现实定在某处上

就是心经讲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就是不二

所以,无论这世间,或这身体,或家人,或一切任何事物,
或念头,都无法障碍心的清净,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无漏神通
——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25#

因此,遵照经文中的「无[智],亦无[得]」来修行
才是最正确最安全的,这也才是真正的实修!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7

[持戒勋章]

5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23:4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2 23:51 编辑

(54  用时,3小时)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学习上述经文。。。

真空实相里无五蕴,也无分别的六根,也无动乱的六尘,也无十八界的种种分别
也无十二因缘,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无四圣谛的因果关系,也无修道无证果
就是因为这样修"无所得"的缘故,而有了菩提萨埵(菩萨),成就了菩萨道

并依照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来修行,所以心无罣碍
因为心无罣碍,所以
就能免除、消除一切恐怖,就能远离世俗颠倒的梦幻与妄想,
这样就能逐渐迈向真实解脱的大涅槃

也就是说,
心(心量、心念、观念)超越了世俗,自然就能超越世俗的烦恼与业障,当然逐渐就能脱离六道业力的束缚

其实,
学佛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放开,真正解脱
而怎样才能放下自己让自己解脱呢
佛说为众生就能够放下自己,所以这就是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原因
把心思放在普渡众生,不要任何事情都只想到自己,这样就能逐渐放下自私放下我执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闻声救苦普渡众生呢?就是因为完全放下自己(我执)
自己清净光明心量宽大,自然能力就大
——帖子详见:[问题解答]该如何回向?

再者,
世界那么大,宇宙无限宽广,法界无量,
如果我们的心也无量伸展,就能和无量契合,而无处不自在。
就像公园那么大、或世界的山水无尽,都可以随时尽情的游览和欣赏。
(如果心无贪着和挂碍,欣赏图片就能心满意足)

所以,
不执着的人最富有,世界尽收眼底,享受世界的美却不执着、不占有,
这样就不用担心害怕,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帖子详见:真正的自由自在VS现代人的病态:用伪装伤害自己&划地自限自寻烦恼


回到经文
那么,要如何做到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与恐怖,究竟解脱而契入涅槃呢?

善知识有教导:
那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
这在「大般涅槃经」或「般若经」(泛指大、中、小品般若经)中有解释
(「心经」就是般若部经典的精华,是从般若经中节录而出)
「般若波罗蜜多」有几种面相的意义,就是「首楞严三昧」,就是「般若实相智慧」,就是「佛性」
「首楞严三昧」指功用、功能、状态,「般若实相智慧」则是指通达一切事相与原理的真实智慧,「佛性」则是指清净光明的本体

透过学习「首楞严三昧」,我们可以学习契入这些功用与状态
透过学习「般若实相智慧」,我们可以逐渐实证通达一切的智慧
透过认识「佛性」,我们可以学习逐渐契入清净光明的本体

当我们逐渐学习佛经中的正知见(佛陀的解脱智慧,对世俗的正确看法和观念),我们就可以逐渐提升智慧
藉由观念的改变和提升,并逐渐学习操作的方式与观行而契入光明的状态,而逐渐恢复清净光明的本体-「佛性」
这样,我们就能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与恐怖,就能究竟解脱而契入涅槃

所以说,透过上述三种修行,我们可以逐渐心无挂碍,逐渐远离世俗的颠倒梦想,逐渐究竟涅槃

因此,佛弟子都应该逐渐贯彻上述三种方向的修行,
至少,要天天读诵或背诵心经,逐渐契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这样才能降伏世俗和累世凡夫习气的障碍
——帖子详见:「般若波罗蜜多」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7

[持戒勋章]

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23:5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4 00:14 编辑

(55  用时,2小时)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习上述经文。。。

真空实相里,无五蕴,无十二处、无十八界,无十二因缘,无四圣谛,无修道无证果
这个无,那个也无,因为以无所得的缘故而成了菩萨
菩萨依照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来修行,所以心无罣碍
因为心无罣碍,所以就无有恐怖,也就能远离世俗颠倒的梦幻与妄想
因此就能逐渐迈向真实解脱的大涅槃

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诸佛,也是依般若波罗蜜多而成就佛果的


一般凡夫众生都是执着于[有]
那么,对于[有]和经文中的这个[无],要怎么理解呢?

这让末学想到善知识在 有没有功德?有漏和无漏功徳?  这则帖子中的相关教导:

我们都知道,初学佛法有很多功课要修要做, 而且这些功课都有无量功徳
不过, 是否真能有无量功徳呢? 佛经上说这就要看是有漏,还是无漏了

就像
问功德这件事, 最有名的就是梁武帝问达摩
"我造了那么多佛寺塔庙, 供养那么多僧侣, 功德有多大"
达摩说 “一点功德也没有”

这是很有名的公案, 佛弟子应该都知道

反观我们自己,或许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功德,自己才刚学习,哪有什么功德
但是, 如果是修行十年以上, 又或者问一些老修行
大家一定觉得修这么久了, 或多或少一定有功德, 甚至可能有人认为自己很有功德呢!

什么是功德呢?
关于功德, 简单来说, 功是修行实证的工夫, 徳是外显的德行
如果问别人自己有没有功德, 那就可看出没有实证工夫, 不明白实相, 所以祖师说就是一点功德都没有了
就像金刚经上讲的,不能自认为证果,有所证就是著相,既然着相就是没有证果
所以金刚经讲”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所住而生其心”,”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梁武帝不明白功德, 达摩转向少林寺,
后山山洞内面壁十年才等到有缘人慧可
这仅仅是智慧还可以的禅宗二祖慧可
以上这是以佛法智慧来看功德, 不同于慈悲救度法门
可看出, 智慧修证的确是困难的

假设,
如果有人问我们“他有多少功德”
如果这个人有机会领悟佛法甚深智慧,又或者该破除他的傲慢,
那我们或许会跟他说“你一点功德也没有”
如果这个人没有领悟甚深智慧的慧根, 仍需加强对佛法的信心,
那我们或许会跟他说“您有功德, 要多做功德”
这是佛法智慧和慈悲度生的差别, 这在很多佛经都可以发现
有很多佛经慈悲的告诉我们有大功德,这都是期望我们老实去做,多做
有些般若智慧佛经则不断的破除我们执着的功德相, 让我们更接近实证

而且,
学佛如果深入到了实相般若的佛经,
例如,金刚经,金刚三昧经,维摩诘经,般若经... 就会发现
经上说真正以实相般若,来实行六度波罗蜜,或十度波罗蜜, 才是无漏功徳
经上说未能以实相般若来做的都是有漏功徳,
所谓有漏功徳, 就是人天福报, 不能解脱六道断生死


不管是哪种宗教 ,
一般人所做的,大都还是以求福报的心,而造作了有漏功徳,
都是为了某种目的, 而去做功德

相反地, 真菩萨无我相,无菩萨相,无众生相,无所证而实证, 这即是金刚经的要义
所以我们凡夫都是有漏的, 可漏的厉害了

所以
如果您很担心到底有没有功德, 到底功德回向众生有没有收到,
那您就要相信佛所说的, [实有功德], 并且多做功德, 欢喜的去做, 高兴的去做
这样就能以欢喜心和信心契入实修

如果您对于[无功德之说]能内心平静, 反而能入清净心,
那您就以清净心, 不着相的去做,老实的做, 无功无德的做,
这样就能渐入不着两边的实相修行

如果您觉得自己[有大功德], 那就该破除自己的傲慢心多忏悔
观照怨亲平等, 观众生都是父母, 观众生都是佛, 以慈悲心和谦卑心契入
或观诸法空相, 破除法执, 以空心契入

其实功德是佛的, 佛真正成佛了, 佛才有功德, 我们只是拿佛的功德借花献佛
佛用自己的功德, 引导我们学习修行, 只是这样而已
有的佛弟子反而逐渐觉得自己有功德, 或者觉得自己天天都有做功课
而批评或歧视未学和后学, 不能以清净慈悲平等和感恩心看待众生
这是本末倒置, 不明白自己的业障和处境

因此,
以现代科学的说法来讲, 精神上的超越, 才是契入佛法实相般若的要件

真正的超越, 才是无漏功徳, 才有无量功徳
——帖子详见:有没有功德?有漏和无漏功徳?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7

[持戒勋章]

56#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6 06:18 编辑

(56  用时,4.5小时以上)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学习上述经文。。。

大乘菩萨无所得,而且依照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来修行,所以心无罣碍
因为心无罣碍,所以就无有恐怖,也就能远离世俗颠倒的梦幻与妄想
因此就能逐渐迈向真实解脱的大涅槃

至于经文中的这个[无]该如何来理解呢?
末学结合【清净光明专辑】的相关内容,在此学习及思惟如下:


记得善知识和某佛友有一段关于"无我"的部份对话内容
============网友问的问题===============================
末学认为对般若智慧进行学习,真正做到无我的时候,也就没有业障了,我都找不到了,何来受者。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请师兄们指教。

============末学的回答如下============================= ====

其实众生实有,但是,不是众生所认为的实有
其实众生非实有,但是,也非众生所认为的非实有

因为众生不论如何认为都有执着, (注一,以下说明)
真正达到没有执着的状态, 就不会有[实有]和[非实有]的问题,
而能随缘随处幻化, 所以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注一)这分开两方面来说,

一个就是众生对自己(我)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我相寿者相(就是生命)
另一个就是众生对外在众生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人相众生相
——帖子详见: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众生想要去除执着,则必须要破除自己对四相的执着


然而,对真正的菩萨来说,
真菩萨无我相,无菩萨相,无众生相,无所证而实证, 这即是金刚经的要义
也就等同于《心经》中所说的「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由此可知,对于一般凡夫众生来说,在四相尚未破除之前,不论如何认为都有执着
就像
有轮回, 有生灭, 这是因为众生堕入轮回和物质的执着中
内心抓着不放, 执着于[永恒不变的拥有], 所以产生烦恼
当变化来临的时候, 就产生惊惧和痛苦
所以真的有生灭, 有车,有房,有老死, 有地狱, 历历在目

再者,以"生死"举例来说,
生和死只是一个名词, 它代表的只是一种认知或概念,
如果把死亡改成转生, 气氛可能完全不同,
所以, 如果你问我真的有世界末日吗? 我可以跟你说, 我的念头中没有这个东西,
[有]和[没有]是你自己认为的, 生死也是, 只是一种文字和概念的连结,牵引着无明众生
不过真的没有世界末日吗? 我想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没有说[有]或[没有]世界末日, 我只是说我们的念头应该是清净的~没有这个分别[有]和[无]的念头
,
这和[有念头]是两回事, [有念头]就会形成分别[有世界末日]或者[没有世界末日]
这种习气就会让自己堕入生死轮回的困境(和恐惧)中
而且,
众生认为有, 所以真的有, 生老病死都是, 有人可能认为"明明不是真的有生老病死吗?"
是的, 你认为那是生老病死, 那就是生老病死, 你认为[有]的当下, 你已经陷入其中,
念头就是这样奇怪, 固执很难改变, 可是如果你尝试转念或抽离, 当下就会不同,
我想说的是, 实义佛法不在乎[有]和[没有], 佛法不被[有]和[没有]束缚, 佛法不堕入[有][无]中, 佛法不堕入[空][有]两边, 这就是清净
从[有]和[没有]的窠臼中脱离出来, 这就是自在, 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是如此(如何解脱病苦,请详见维摩诘经)

众生一旦[有念头],就会形成分别[有]或者[没有],这种习气就会让众生自己堕入生死轮回的困境(和恐惧)中

但以实义佛法来说,没有这个分别[有]和[无]的念头,都要离开这两边,也就是[无有]和[无无]
不被[有]和[没有]束缚,不堕入[有][无]中,不堕入[空][有]两边,这就是清净
从[有]和[没有]的窠臼中脱离出来,这就是自在 (这就是"无"的好处)

同理可证,
如果以《心经》的「无智,亦无得 」来看,其实就是无[有智]、无[无智],也无[有得]、无[无得]
"无"就是两边都离掉,心里没有这样的念头,这才叫"无"

因此,
到了学习般若智慧的菩萨行者, 才学不分别[生死][是非][善恶], 就是所谓的[不二法门], [实相义], [第一义]
以甚深佛法来说, 既然没有生死善恶执着, 又怎会堕入生死和善恶之中呢? 当然也不会造恶.
会去造恶, 是因为有恶的习气, 既然已经脱离恶想, 怎会有恶习气去造恶呢? 这是真正的清净.

那么,众生为何会不断的轮回?
因为
一切都是[妄念], [累劫无明所累积的错误知见](就是邪知邪见,就是愚痴)和[恐惧的习气]
这愚痴和恐惧的习气种子一直造成日后不断的轮回,
因为遇到任何事情都没有佛法的正知见, 都是用邪见, 所以不断的轮回,
事情就是如此,世界末日也是如此
——帖子详见:[探讨解析]以佛法般若实义回覆: 2012马雅预言世界末日

也如同《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所说的:
「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所以,佛法也就是在破除众生的妄想颠倒执着,如果离开妄想颠倒执着,不执着,就能证得跟如来一样的智慧德相
就像
有些般若智慧佛经则不断的破除我们执着的功德相, 让我们更接近实证
如果您对于无功德之说能内心平静, 反而能入清净心,
那您就以清净心, 不着相的去做,老实的做, 无功无德的做,
这样就能渐入不着两边的实相修行
——帖子详见:有没有功德?有漏和无漏功徳?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848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0387

[持戒勋章]

5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12-17 00:05 编辑

(57  用时,2小时)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帝 揭帝 般罗揭帝 般罗僧揭帝 菩提 莎婆诃」

学习上述经文。。。

「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具大神力之陀罗尼)、大明咒(指放大光明以破除众生迷闇的陀罗尼)、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形容最尊、最贵而无有与之相等者)
能除去一切苦难灾厄,这是真实不虚妄的

大神咒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经名)具大神力之陀罗尼也。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大明咒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经名)放大光明破众生昏闇之陀罗尼也。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法藏疏曰:「鉴照不昧名为明咒。」又明为咒之别名。佛于光中说陀罗尼。故名咒为明。大明即大咒也。

大明咒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指放大光明以破除众生迷闇的陀罗尼。明是咒的别名,大明就是大咒。

无等等咒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杂名)般若波罗蜜多咒四名之一。此咒独绝无伦,故曰无等等咒。无等等者无等无等也。般若心经曰:「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中略)是无等等咒。」同略疏曰:「四独绝无偈,名无等等咒。」

无等等
[佛光大辞典]
梵语 asamasama。音译阿娑摩娑摩、阿娑磨娑摩。为佛之尊称,或表示佛乘之语。佛之烦恼净尽,且神力广大,非其余之菩萨所能等同,称为无等;佛与佛之果位平等,故称无等等。又佛道超绝,无有能与等同者,故称无等;唯佛与佛道等同,故称无等等。维摩经义疏卷一(大三八‧九二二中):「诸佛无等,唯佛与佛等,是故号佛为无等等也。又实相无等,唯佛与实相等,名无等等。」此外,又形容最尊、最贵而无有与之相等者,如般若心经于诸部般若经典中乃最为扼要之精髓,故古来又称为无等等咒、无等等明咒。〔法华经普门品、法华文句卷十、注维摩诘经卷一〕


如同善知识所教导的:
其实佛咒的根本义就是佛性,就是法界根本实相义
所以心经所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明咒大神咒无上咒
因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佛性就是首楞严三昧(请详见大般涅槃经)

本圆满具足一切功德,不生不灭,不着二相,所以能破除一切相和魔扰
简单说就是自性本自光明,功德本自具足,所以没有一切障碍
这就是佛咒的真相,所以首楞严三昧能破一切,因为佛性本自圆满
这都是讲同一个东西,就是实相
所以功德本自具足,这就是佛咒的实相和威力
佛性和般若波罗蜜才是真正的佛咒,无上咒
先谈咒语和念佛或诵经的方便义和实义

以前末学文章谈过念佛,念佛是方便,但是也是究竟,其实持咒也是如此
在[真言法](持咒应该叫做[真言门])的经中(例如大日经,先不考虑经的争议),
经中说的很清楚,其实[真言法]的根本在于[第一义], 而真言咒语只是方便
但是不论念佛(佛号功德)或者持咒(咒语功德),
这些方便都是从[佛的究竟圆满果报]中流露出的方便法
所以,如果修行者能契入[第一义], 这样[念佛][持咒]的方便就会变成[究竟实义]
但是[契入第一义]不是随便讲讲那么简单,
这只要检讨自己的[贪瞋痴]和[财色名食睡],就清楚不容易了
——帖子详见: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也就是说,「般若波罗蜜」本圆满具足一切功德,不生不灭,不着二相,所以能破除一切相和魔扰
(简而言之,就是自性本自光明,功德本自具足,所以没有一切障碍)
功德本自具足,这就是佛咒的实相和威力
因此,佛性和「般若波罗蜜」才是真正的佛咒,无上咒


同时也要明白,「般若波罗蜜多」能除去一切苦难灾厄,这是真实不虚妄的
这是要加强我们对「般若波罗蜜多」的信心

正所谓的
「信为功德母」,这是因为:
「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
反之,如果不信或退失信心,那就是由原本或退回被累世所累积的第八识恶种子习气所主宰
——帖子详见: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尽管如此,
不过对于一般众生可能无法明白这实相的原理和内涵
所以佛咒变成了众生可揣测的表相方便义,
变成了一种有神力的咒语,变成了可以摧破障难的工具
其实这是因为众生不明白本自圆满的自性本体
因为不明白佛性不明白实相,所以佛咒变成了由佛性功德流露出的方便,变成了方便义
所以佛咒变成了可以佩带和念诵的咒语,再借由众生对佛咒的信心,逐渐引领众生回归佛性本体,启发自己的自性功德
佛咒就由方便义回到根本的真相~佛性的真实功德


一切佛法都是如此,念佛拜佛持咒诵经,都是如此
不过这可不能认为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没用,因为方便与真实不一不异,都是圆满佛地的显露
您可以相信佛咒神力能摧破一切无明障碍,更应该相信自性功德圆满具足,光明无碍
——帖子详见:[略说]佛咒的方便义和根本实相原理

总之,
[一切方便义的功德]都是为了逐渐让众生恢复原有圆满佛性, 究竟到达彼岸(原本平等无差别的圆满佛性)
[念佛][持咒][诵经][施食][放生][回向][发愿][善行][六度]...等等一切佛法[方便义功德]都是如此
——帖子详见:[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16:28 , Processed in 0.0876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