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光明遍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光明遍照,学习〈佛说无量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257

主题

851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000

[忍辱勋章]

51#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

【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家室眷属饥寒困苦。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

【学习解说】
佛继续说:第五种恶就是:世间人民徘徊懒惰之心炽盛,总是不肯做善事,不肯修身养性,消除业障,因为懈怠懒惰,导致家中亲眷受到饥寒交困之苦
对父母的劝导教诲总是怒目相视,态度恶劣,一开口说话就是吵架,恶言相加,总要违背父母的教导,与父母的意见相左
双方在一起就像怨家一样,令父母悲痛万分,不如没有这个儿子
总是伸手向别人要钱,而且没有节制,令家里的人都厌烦他
又总是做些忘恩负义的事,对先前有恩与他的人总是没有报答之心

【词解】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汉典

【治身】犹修身。© 汉典

【瞋目】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汉典

【违戾】
1.违背。 2.抵触;不一致。 3.乖谬;不合情理。
© 汉典

【反逆】
1.相反。 2.叛逆;谋反。 3.北齐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议论赎之列。隋唐律承北齐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 4.颠簸。
© 汉典

【无节】
1.谓无先验之明。一说谓不通礼节。 2.没有法度;不加节制。 3.没有节操。 4.指物体不分段,没有节。
© 汉典

【负恩】
1.谓承受恩德。 2.忘恩;背恩。
© 汉典



【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夺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自赈给。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鲁扈抵突,不识人情强欲抑制。见人有善憎嫉恶之,无义、无礼,无所顾录。自用职当不可谏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欲杀真人,斗乱众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属,六亲憎恶愿令其死。】

【学习解说】
因为懈怠懒惰又不行善,致使生活贫穷潦倒,虽然家中各种生活用品都缺乏,但是因为先前取与没有节制,又没有感恩之心,所以别人都不会再给与他
于是放纵任性的走上了搜刮众生钱财的叛逆之路,整日游手好闲,抢夺财物,把不义之财恣意挥霍,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整日沉迷于美酒佳人,饮食没有节制,肆意的放纵自己,又鲁莽跋扈,总是与别人起冲突,不管人情世故,总是强制约束别人,不令别人反对
见到行善之人不起敬仰之心反而心生嫉妒憎恨,对人不讲情义,也没有礼义廉耻,行事没有一丝的顾念,总是肆无忌惮,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听不进别人的劝导,总是刚愎自用
对自己家中的家人亲戚朋友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不会有一丝的记挂,只想到自己是否够用
不会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内心也不存师长朋友平时谆谆教导的情义,心中常怀着恶念,口中常说着恶语,身体常行恶事,从来都不做一件善事

不相信先世圣人们所讲的经文法义教导,不相信修行佛法可以度脱三世之迷,不相信人死后,神识还会转生在六道轮回,不相信行善能得善业果报,作恶就会受到恶报的因果法则
因此,放纵自己的心念行为,不仅杀阿罗汉,破坏僧众团结,令他们生起争斗,还想杀害父母,兄弟、眷属,这样的行为,令亲属朋友们都对他生起憎恨之心,都希望他死去

【词解】
【辜较】
1.搜刮聚敛。指对财利的把持。 2.大略﹔大概。 3.比较。 4.查对﹔计点。
© 汉典

【 放恣】 放纵任性© 汉典

【唐得】
 徒得;白白得到。
© 汉典

【肆心】
1.用心;尽心。 2.犹恣意。
© 汉典

【荡佚】
放纵;不受约束。
© 汉典

【抵突】
1.触犯;逼近。 2.率直;莽撞。
© 汉典

【抑制】约束;压制© 汉典

【顾录】
顾念收纳。
© 汉典

【晓谏】即规劝使明白。© 汉典

【度世】
<一>指度脱三世迷界之事。度即渡、出,犹言出世、出世间、离世间。如华严经离世间品,又称度世品经。
<二>指为自己名利、生计所作一切之生业。
<三>指济度世间之人。如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八上):“能度诸世间。”(佛说无量寿经卷上)p3778
FROM:【佛光大辞典】

【真人】
阿罗汉之异名。以彼等乃修无伪真道者,故称真人。此外,伟大之修行者(佛陀),或趋向证得真谛法又不自贵、不贱他之圣人,皆称为真人。((参见:阿罗汉)3692)p4193
FROM:【佛光大辞典】



【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痴曚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逆恶天地,而于其中悕望侥幸,欲求长生,会当归死。慈心教诲令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信之;】

【学习解说】
这样的世间人自己总是自满自足,实则愚痴蒙昧却自以为自己有智慧,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死后又不知轮转到哪里?
对人不仁不义又不孝顺,所做之事已经违背了天地公理,违背了人伦道德
但是却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然而这怎么可能?像这样的恶念恶行,只有堕入三恶道的可能

善知识慈悲教导希望他能够心生善念,行善事,并为他开示生死轮回之道理
开示善恶业的果报,行善也必定投生善道,造作恶业必定堕入恶道的基本道理,但是众生愚昧对于因果却不相信

【词解】
【具然】自满自足貌——摘自百度

【会当】意思是该当——摘自百度

【归死】指的是接受死刑



【苦心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穷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学习解说】
别人苦口婆心的教导还是对他毫无受益,他的心中还是愚昧不开窍,还是无法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相信人死后会根据自己的业力而轮回不同的六道,这样的人等到寿命终结的时候,肯定会后悔会恐惧
但是平时不事先修习种种善业,累积福德,等到临命终时方才后悔害怕,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天地之间,天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分的清清楚楚,什么样的业力投生到哪一道明明白白,不会有错
这一真理深奥开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祸福因果一脉相承,每一个人做了善恶业,必定会有相应的善恶果报,谁也替代不了谁

【词解】
【不豫 】不事先预备。© 汉典

【恢廓】宽阔,恢廓的胸襟,扩展© 汉典

【窈冥】深奥© 汉典



【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学习解说】
因为众生的恶行,灾祸自然就会跟随他要他的命,绝不会放纵和舍弃
善良的人常常行善事,就会得到福德,今后享受各种荣华富贵,这就是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常常造作恶业,就会受到恶的苦报,以后堕入恶道遭受无量痛苦,这就是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这样的因果报应谁才会知道呢?独独只有佛才能知道,但是对于佛的教导开示,相信的人并如实落实的众生实在太少
所以众生才会一直在轮回的道路上生生死死,不断轮回在三恶道中

【词解】
【殃咎】灾祸。©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1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000

[忍辱勋章]

52#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

【学习解说】
像这样愚痴的世人真的是数之不尽,因此就自然会有三恶道,在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烦恼痛苦

在三恶道中不断地轮回,等到地狱道中的果报受完,再投生到饿鬼道,受饿鬼道的痛苦,等到饿鬼道的果报受完,再展转到畜生道,受畜生道的痛苦,如此展转其中,累生累世都不得出离,更难以解脱,在三恶道所遭受的痛苦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这就是众生在世上的第五大恶——不信教导,所要承担的世间第五痛——受到恶的苦报,命终后受到的五烧——堕三恶道,遭受无量痛苦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心口不转,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学习解说】
不信佛的教导所受到的现世报和后世报就如大火焚烧身体一样痛苦万分
所以,众生应坚信先世圣人们所讲的经文法义教导,相信修行佛法可以度脱三世之迷
相信人死后,神识还会转生在六道中轮回,相信行善能得善业果报,作恶就会受到恶报的因果法则

因此众生都应该时时保持正念,以正念制伏自己内心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心念行为
平时一定要言行一致,所做所行都应以至诚心面对
所说的话必定是符合世间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也必定是契合佛法法义的正向语言
心中想的口中说的必定无有违背,总是想着为众生多做善事,不造作恶业,这样就能度脱三世迷惑
又因做善业所获得的福德就能在未来世投生天上或是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最终实证涅槃之道,这就是第五大善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1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000

[忍辱勋章]

53#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5小时)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
【学习解说】
佛告诉弥勒菩萨:我今天为你们说的娑婆世界的这五种恶业,如果不停的造作这些恶业,所要承受的果报真的是非常的痛苦
他所承受的五痛(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五烧(其于未来世受三恶道苦报)不断地因造作五恶而辗转发生
所以只要众生不断地造作恶业,不修习善业,结果自然都会堕入三恶道受苦

【词解】
【五痛五烧】
由造五恶所受之果报。依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卷下载,五恶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造五恶者,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称为五痛;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又憬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谓,痛是苦受,烧是苦具,二者皆为地狱之报。(无量寿经卷下、灌顶经卷一)p1163
FROM:【佛光大辞典】

【展转】
梵语 param!para^ 或 anupu^rva。又作转转。即顺次连续之意。顺次对照,称为展转相对,或展转相望。相互由他转生,则称为展转相生。p4086
FROM:【佛光大辞典】



【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恶所招示众见之。身死随行入三恶道,苦毒无量自相燋然。】

【学习解说】
或是先在今世承受五痛的折磨,身体久病不愈,被病魔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都是自己造下恶业所承受的现世报,让众生都能在今世亲眼见到,起到警示作用
临终之后神识则随着自己的罪业堕入三恶道,在三恶道承受五烧的无量无边的痛苦,就如大火烧身一样剧痛无比

【词解】
【燋然】意思是憔悴貌。——摘自百度

【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 汉典



【至其久后共作怨结,从小微起遂成大恶,皆由贪着财色、不能施慧,痴欲所迫、随心思想,烦恼结缚无有解已,厚己诤利无所省录。】

【学习解说】
到了很久以后,才发现自己所结下的怨仇,一开始都是由小恶而引发相互报复,这报复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逐渐就引发了大恶,结下了大的仇恨
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因为众生贪着世间财色、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缘故,又因为愚痴无智,时常随顺凡夫贪欲的心念,令自己堕入种种烦恼中,不能解脱
众生因为自私,总是对自己宽厚,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而相互诤斗,彼此勾心斗角,对于这些恶业自己又不会好好反省,只能一直随恶业流转


【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身生劳苦久后大剧。】

【学习解说】
世人在享受荣华富贵时,只贪图一时的肆意快乐,而不知要节制,更不懂要修习善业,增上福德
殊不知自己微弱的福报没有消耗多时就会随时消失,由此身心就会承受各种辛劳痛苦
并随着自己造作的恶业逐渐增加,最后就会承受大的苦报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纲纪罗网上下相应,焭焭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学习解说】
因果报应,这是自然法则,任何人都躲不过,造作恶业,随时都会被国家法律制度以及未来的因果报应所惩罚
到那时只能孤单一人无依无靠,惊恐不安的承受现世律法惩处的苦报以及未来堕入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苦报
这样的事例古今都有很多,听了真的是令人非常的悲伤痛苦

【词解】
【劳苦】勤劳辛苦
© 汉典

【施张】
1.施行。 2.张开;展开。 3.安放;铺陈。
© 汉典

【天道】 自然规律
© 汉典

【纠举】
1.亦作"糾举"。 2.督察举发。
© 汉典

【纲纪】治理 (2)法律制度纲要;提纲© 汉典

【焭焭】
孤单无依。
© 汉典

【忪忪】
1.惊恐不安貌。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1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000

[忍辱勋章]

54#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59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小时)


【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受行道法,无所违失,终得度世泥洹之道。”】

【学习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世间众生就是这样,总是造作恶业,不修善业,承受五痛和五烧的痛苦,佛为众生的无知感到悲哀怜悯
于是佛就以大威神力摧毁消灭众生的种种恶业,教导众生佛法的智慧,教导众生修习十善,抛弃凡夫恶的心念行为,断除恶因恶果报,结下善因成就善的果报
教导众生要严格奉持遵守经文中的戒律,不造作恶业,受持佛法中教导的种种行法,只要坚持努力落实实践佛法而不退却,也不曾有过失,那么最终就能解脱世间六道轮回,成就涅槃之道

【词解】
【摧灭】
1.摧毁消灭。
© 汉典

【奉持】
1.保持﹐保住。 2.犹奉行。 3.犹主持﹐料理。
© 汉典

【违失】
处事失当;过失。
© 汉典



【佛言:“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永离三涂无量忧畏苦痛之道。】

【学习解说】
佛说:你(指弥勒菩萨)、诸天人民以及未来世的众生,听闻佛所说的教导后应当认真的思惟,按照佛的教导端正自己的心念,做有助于解脱的正向行为
就如上级领导要一心向善,言行一致,这样就能归顺下属也一心向善,这样互相传递落实佛的教导,各自端正自己的心念,礼敬诸佛尊重贤圣,对一切众生都心怀仁慈悲博爱

对佛的教导绝不辜负,应当生起度脱六道轮回的决心,拔除造成轮回业的种种恶业根本,远离三恶道,远离造成一切忧虑畏惧苦痛的凡夫心念行为

【词解】
【正行】
梵语 samyak-pratipatti,巴利语 samma^-pat!ipatti。指不邪曲之行。即以佛之教化为基准之正当行为,与“邪行”相对;或对杂行、助行而言正行。又由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正行,由间接原因而成之行称为助行。
 据八正道经载,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等,称为道八邪行;反之,谛见、谛念,乃至谛意、谛定等,则称为道八正行。据中阿含卷三十八鹦鹉经及大智度论卷四十八等载,与外道凡夫之邪行相对的八正道等即属正行。
 诸家列有数种正行说。如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举出三种正行即:于佛宝应修供养承事正行、于法宝所应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受财法正行。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以六波罗蜜为正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正行。辩中边论卷下就十波罗蜜行之“相”分别为六种正行,即: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正行。中边分别论卷下则就上述之作意正行分出十种正行,即:书写、供养、施与他、若他读诵一心听闻、自读、自如理取名句味及义、如道理及名句味显说、正心闻诵、空处如理思量、已入意为不退失故修习。法华经玄赞卷八以法华经卷四法师品所谓之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等,称为正行六种法师。
 净土宗大德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中,谓修习五种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行业为五正行。即:(一)读诵,读诵净土之圣典。(二)观察,观想阿弥陀佛之相好。(三)礼拜,礼拜阿弥陀佛。(四)称名,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五)赞叹供养,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反之,若以阿弥陀佛以外诸佛菩萨为礼拜、观想等之对象者,则称杂行。五正行中“称名”一项特别符合弥陀之本愿,故称正定业,其余四项则称助业、助行,二者因相对而作此称。若在专修念佛(称名)之外,兼修其他四行者,则称助正兼行。又就往生净土之“正因”,而言正行。此外,密教中,则于加行之后所修之行业称正行。(转法轮经、般泥洹经卷下、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解深密经卷三、大智度论卷五十六、卷八十七、辩中边论述记卷中、法苑珠林卷十七)((参见:正因正行)1985)p1986
FROM:【佛光大辞典】

【率化】
归顺。
© 汉典

【主上】指君主或上级,表示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摘自百度

【敕令】 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
© 汉典

【转相 】
递相,互相,表示一个轮迭连续的动作或行为。
© 汉典

【亏负】对不住人;使吃亏© 汉典

【忧畏 】
忧虑畏怯。
© 汉典



【汝等于是广殖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

【学习解说】
所以,你们这些人应当广泛的培植一切增上福德之本的种种善行,广泛的布施恩惠,千万不要违犯佛经中教导的戒律,要修习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不仅自己如此,还应该互相教导,令众生都修行六度波罗蜜

【词解】
【德本】
道德的根本。古代以孝为德本。
© 汉典

【道禁】
佛道之禁戒。指大乘、小乘之诸戒律,系用以禁止诸恶者。即戒波罗蜜。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下):“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p5653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851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000

[忍辱勋章]

5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11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1.5小时)


【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

【学习解说】
在娑婆世界广行善事,教化众生,就是在培植福德,并且在世间收摄自己的凡夫心念,以正向心念,受持清净的八关斋戒一日一夜,这样的功德远胜过在无量寿佛国行善一百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无量寿佛国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具备的,国中所有的众生都在修善积德,没有一丝丝的恶念恶行

(反观娑婆世界众生,念念都是陷在贪嗔痴的恶念中,因为自私自利,造作种种恶业,由此在娑婆世界修行善业,是多么的难得)

【词解】
【无为自然】是指顺应自然之道,不强行干预,而是让事物按照其自然规律发展——摘自百度


【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学习解说】
在娑婆世界修善十日十夜,这样的功德远胜过在他方世界中修善一千年,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方世界国土中修习善业的机会有很多很多,造作恶业的机会很少,他们自然获得种种福德,因为没有造恶的地方呀!
【词解】
【自然】指的是事物本来的样子,不受外界影响,保持其自然状态。——摘自百度



【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匆务未尝宁息。】

【学习解说】
唯有在娑婆世界有种种的恶业因缘,没有福德自然,众生都是辛辛苦苦的追求自己的欲望利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相互欺诈,勾心斗角,弄得自己身心憔悴,精神和体力都极度疲劳,就如同在饮世间三苦(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食贪嗔痴三毒一样,每天都急着造做这些恶业,没有一刻停下来的时候

【词解】
【欺殆】
1.欺诈。
© 汉典

【三苦】
 (名数)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欲界有三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吾哀汝等天人之类,苦心诲喻教令修善,随器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

【学习解说】
我因为哀悯你们这些天人和世间众生,所以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成佛,苦口婆心的教导你们,运用各种方便作比喻,教导你们要修习善业,根据众生的根器作不同的开导,我为众生所传授的经法,都能使众生获得很大的利益,如果众生都能够按照我的教导去做,那么都能够成就佛道



【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学习解说】
佛所游历过的地方,如论是哪个国家、城市、或是人群聚集的乡村,那里的人们全都得到佛的教导,断除恶念,人心向善,使天下太平,日月清明,风调雨顺、没有天灾人祸,国泰民安,人民幸福,没有战争,国民人人崇尚道德,人与人之间以仁义相待,都修行十善业,文明礼让谦卑恭敬

【词解】
【游履】
犹游历。
© 汉典

【国邑】
1.国都。 2.城邑。 3.汉代诸侯的封地。
© 汉典

【丘聚】
 人群聚集居住之处。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20:11 , Processed in 0.0776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