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有二种人远离佛法得大罪
★ 如所说法如说有者。一法之中应无量名。无量名故则有无量性。
何以故。一一法中有无量名故。
云何名为无量名耶。如色一法。亦说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粗细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涩滑轻重。是名可说。
随说有者。应一法中有无量相。所可宣说实无定性。以言说故流布于世。实无说者及真实性。
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其色中乃至涅槃有实性者。不应说有青黄赤白乃至轻重。
若无实性。未流布时云何可传。以流布性有。无有初始故可流布。若未有色时有流布者。以何因缘无色之时不流布耶。
如其流布能作色性者。何故流布而不能作色无量性。是故法性不可宣说。如色受想行识乃至涅槃亦复如是。
有二种人远离佛法。非佛弟子永失佛法。一者说色乃至涅槃有真实性。二者不信世流布性
如是二人不任受持菩萨禁戒。如其受者受者不得。师则有罪。何故不得。诽谤实法着非法故。是故虽受终不得戒。若不得戒云何得名在此法中为佛弟子。是故名为远离佛法。
菩萨戒者非口所得。心口和合然后乃获。是二种人都无实心云何可得。
若于色中妄生计着。于佛法中则为永失。若不信色是流布者。是则名为谤一切法。是人则为永失佛法。
是故不可宣说若有若无。何以故。如因五阴则有我人众生士夫。若无五阴如是等名何由流布。
色亦如是。以有色故则有种种。名字流布。真实之法无有流布。离真实法亦无流布。
愚痴之人说诸法空则得大罪。若有说言大乘经中一切法空亦得大罪。
不能善解大乘经义。生憍慢心言我善解。随其自心妄想思惟。为人广说亦得大罪。
若言一切诸法性无云何得有流布于世亦得大罪。
何以故。谤一切法故。谤一切法者即是外道富兰那等真弟子也富兰那谓诸法性无。而佛法中亦有亦无。
若有人说一切法空。当知是人不中共住共语论议布萨说戒。若与共住乃至说戒则得大罪。
何以故。不解空义故。是人不能自利利他。是故大乘经说。若不解空甚于痴人。
何以故。愚痴之人说色是我至识是我。有我见者不坏佛法。不解空义永坏佛法破失灭没。
生我见者不至三恶。不解空义为人广说。当知是人必到阿鼻。
有我见者不谤三宝。妄说空者诽谤三宝。
说有我者不诳众生。不谤实性。不妨法性。不妨众生。获得解脱。不教他人毁犯禁戒。
不解空者谤一切法。不解实性。不解法性。妨于解脱。与多众生作恶知识。自不持戒教人毁禁。常乐宣说无作无受。令多众生增长地狱。以是义故。名为远离无上佛法。
[学习解说]:
如果有人认为色法乃至涅槃实有,那么一法之中应当有无量名,因为无量名而有无量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一法中有无量名的缘故
什么是无量名呢,比如色法中有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粗细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涩滑轻重,这些都可以说是色法
因为一法中有无量相,所以实无定性,以随顺众生方便的语言流布世间,实则没有真实性
一切诸法也是这样,如果色法乃至涅槃有真实性,则不应当说有青黄赤白乃至轻重
如果色法乃至涅槃无有真实性,未流布时为什么可传?
如果有流布性,即使没有初始也可流布,如果未有色时有流布者,为什么无色时就不能流布呢
假如流布能作色性者,为何流布而不能作色无量性?因此法性不可宣说,色受想行识乃至涅槃也是这样
有两种人会远离佛法,所以并非佛弟子才会永远失去佛法
一种人是说色乃至涅槃有真实性、另一种人就是不信世流布性
这两种人不能胜任受持菩萨禁戒,即使受了也不得戒,而且受戒师有罪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人诽谤实法执着于非法,所以虽然受戒也不可能得戒
如果不能得戒如何称为佛弟子,所以说是远离佛法
菩萨戒要心口和合才能得到,这两种人都没有老实修行的心如何能得戒
如果以妄心执着色法将永远失去佛法,如果不信色法是在世间流布的法则是谤一切法,此人也将永远失去佛法
因此不可宣说若有若无,为什么呢,因为五阴和合则有我人众生,如果五阴离散哪里会有我人众生流布
色也是这样,因为有色才有种种色法的名字而流布,真实之法无有流布,远离真实法同样无有流布
愚痴的人说诸法是空则犯大罪,如果有人说大乘经中一切法空也是犯大罪
他们不能善解大乘经义,生憍慢心以为是自己的善解,随顺凡夫心妄想思惟,为人广说也犯大罪
如果有人说一切诸法性无如何流布世间,这也是犯大罪
为什么呢,因为诽谤一切法的缘故,这样的人是外道富兰那的弟子认为诸法性无,然而佛法认为非有非无
如果有人说一切法空,应当知道此人不可以与共住的人议论布萨(意译为长净、长养、增长、善宿、净住、长住、近住、共主、断、舍、斋、断增长,或称说戒。即同住之比丘每半月集会一处,或齐集布萨堂,请精熟律法之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戒本,以反省过去半月内之行为是否合呼戒本,若有犯戒者,则于众前忏悔,使比丘均能长住于净戒中,长养善法,增长功德。又在家信徒于六斋日受持八斋戒,亦称布萨,谓能增长善法)说戒,如果与共住的人说戒则是犯大罪,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空义,所以不能自利利他,因此大乘经中讲不解空义的人比愚痴之人更危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愚痴的人以为色受想行识是我,只是有我见但没有破坏佛法,不解空义的人会破坏佛法
妄生我见的人不会堕入三恶道,而不解空义的人必将堕入阿鼻地狱
妄生我见的人不毁谤佛法僧三宝,不解空义的人将会诽谤佛法僧三宝
妄生我见的人不欺诳众生,不毁谤(真如)实性,不妨碍法性,不妨碍众生获得解脱,不教他人毁犯禁戒,不解空义的人毁谤一切法
不解(真如)实性,不解法性,障碍解脱,是众生的恶知识,自己不持戒还教他人毁戒,常常喜欢说法却无实修,令众生增长堕入地狱的恶业,因此远离无上佛法
★ 云何名为不解空义。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信受空。不解于空。不解于法。是则名为不解空义。何以故。说一切法。本性自空无因缘空。说一切法亦无处所。若无处所云何名空。是名不解空。
云何名为真解空义。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一切法中无有性故。是名为空。法亦不空是名解空。如是解者不妨于义。不谤三宝。是名正解无有错谬。
云何正解。如色说色乃至涅槃。分别无有种种相性。是名色空以色真实流布于世。是名不空。以是义故。说色一法亦有亦无。解是二故亦法亦空。终不于中妄生计着。是名真解空义。是故大乘经中说偈。
一法有多名 实法中则无
不失法性故 流布于世间
如色乃至涅槃则有多名。色无自性。无自性者则无多名。有多名者名为流布。
以是义故杂藏中说。诸佛世尊不着流布。若见若闻思惟觉知。如色名乃至涅槃名。名为流布。
诸佛世尊终不说言。有流布性而生染着。何以故。坏颠倒故。有染著者名为颠倒。
如来已断一切恶见故不染着。以不见不说不染着故。名为正见。
是故如来为迦栴延比丘。而作是说。迦栴延。我弟子者不着地定。水火风定。空定识定。无所有定。非有想非无想定。非此世非他世。非日非月。非见非闻。非思非量。非取非得。非觉非观。是名禅定。
云何比丘不着地定。比丘于地不作地相。乃至觉观不作觉观相。是则名为不着地定。乃至觉观亦复如是。若有比丘能作如是修集定者。即为诸天释天梵天十方诸佛及大菩萨之所赞叹。南无大士。南无大士。咸作是言。我都不知汝在何定修集何定。若有染着地相地名。当知是人名不修空。若于色中不著名相。是名修空。
为流布故宣说地相及以地名。若着色相及以色名名增长相。若坏色相及以色名名放舍相。不增不舍是名中道。修集如是二种相故。是名比丘修集地定乃至觉观。
若有比丘修是定者。是名实相。以实相故比丘于法无所言说。以诸法性不可说故。是故比丘无所言说。若一切法无可说者。云何说不可说。若不可说云何得闻。若不说不闻。云何得知一切诸法不可宣说。以可知故说令流布。
[学习解说]:
什么是不解空义,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信受空、不解于空、不解于法,则是不解空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说一切法本性自空无因缘空,又说一切法也是空无处所,如果真的无有处所为何叫做空,这就是不解空义
什么是真解空义,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一切法中没有固定的自性叫做空,但法不空叫做解空,能这样理解的人与法义不相妨碍,不毁谤佛法僧三宝,这叫做正解,无有错谬
什么是正解空义,比如说色乃至涅槃能够分别种种相性叫做色空,以此色法流布于世间叫做不空
因此说色一法亦有亦无,理解了亦有亦无,就能明白亦法亦空的道理,就不会在妄念中执着,这是真正理解空义,因此大乘经中说:一法有多名,实法中则无,不失法性故,流布于世间
比如色乃至涅槃有多种名,由于色无自性才能有多名,有多名所以叫做流布
因此杂藏中说,诸佛世尊不执着流布于世间色法中的名相或见或闻或思惟或觉知,所以叫流布
诸佛世尊从不会说有流布性而生染着心,为什么呢,因为心不颠倒的缘故,有染着者叫做颠倒
如来已经断除一切恶见所以能不染着,因为不见不说不染着的缘故,所以叫做正见
因此如来对迦栴延比丘说,我的弟子不执着地定、水火风定、空定识定、无所有定、非有想非无想定、非此世非他世、非日非月、非见非闻、非思非量、非取非得、非觉非观,这就是禅定
比丘如何做到不执着地?比丘看到大地不作地想乃至觉观不作觉观想,这叫做不着地定
如果比丘能这样修定,将会得到诸天释天梵天十方诸佛及大菩萨的赞叹说:南无大士,南无大士,我们都不知道你安住在什么定中修的哪个定,如果执着地相要知道此人不是修空,如果不着地相才是修空
地相及地名为在世间流布而说,如果着于世间色相叫做增长相,如果能破除色相叫做放舍相,不增不舍叫做中道,修习中道的比丘则能修地定乃至觉观定
修定的比丘叫做实相,能见实相的比丘于法无所言说,因为诸法性不可说的缘故,所以比丘无法可说
如果一切法不可说如何听闻?如果不说也不听如何知道一切诸法不可说?所以为了让众生知道就要流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