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5-1-1 12:26 编辑
(学习用时 2 小时 分钟 以上 )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之一
-- [经文] --
或有说言:身业三事有作无作,口不如是。
是义不然!何以故?
若口有作、无无作者,口敕杀已,不应得罪,是故口业亦应有作及以无作。
心则不尔,何以故?
贤圣之人不得罪故。
何因缘故名作、无作?
是业堕于三恶道故,生于人中寿命短故,所有六入常受苦故,余果相似根本正果,或有相似或不相似。
受果报时,在活地狱、黑绳地狱,饿鬼、畜生、人中三处受于余果。
若于一人作杀庄严,作庄严已,有二人死,当知唯于本所为人得作无作。
▪[末学解说]▪
或者有人说言:身业三事(杀盗淫)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无作(无因缘的造作。与无为同义),口业则不是这样的。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口有作、没有无作者,那么以口下令杀后,就不应得罪,所以口业也应当有作及以无作。
心则不同,为什么呢?
因为贤圣(在凡夫之位的修行人叫做“贤”,已经断惑证真的人就叫做“圣”)之人而不得罪的缘故。
为什么叫作、无作(无因缘的造作。与无为同义)呢?
因为这些业会堕入三恶道的缘故,会生于人中寿命短的缘故,所有六入(六根入六尘,叫做“六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六入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常受苦的缘故,其余果报相似根本正果,或有相似或有不相似。
受果报时,在活地狱、黑绳地狱,饿鬼、畜生、人中三处受到其余的果报。
如果对一人作杀庄严,作庄严后,有二人死,应当知道,只会对原本要杀的人得作、无作罪。
注解:
【有作】: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作】:无因缘的造作。与无为同义。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贤圣】:在凡夫之位的修行人叫做“贤”,已经断惑证真的人就叫做“圣”。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六入】:六根入六尘,叫做“六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六入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若有说言:色是无记,命亦无记,如是无记,云何杀已而得杀罪?
是义不然!何以故?
如是身命是善恶心器,若坏是器,遮于未来善恶心故,是故得罪。
若王敕杀,侍臣称善,是王与臣罪无差别;猎亦如是。
若有垂终,其命余残有一念在,若下刀杀,是得杀罪;若命已尽而下刀者,不得杀罪。
若先作意规欲挝打,然下手时,彼便命终,不得杀罪。
若作毒药与怀妊者,若破歌罗罗,是人则得作无作罪。
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
不起他想故,无瞋恚心故,非他自因缘故。
▪[末学解说]▪
如果有人说言:色是无记(非善非恶,无可记别),命也是无记,既然都是无记,为什么杀后会得杀罪呢?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比如身命(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是善恶心之容器,如果破坏了这器皿,因为会遮于未来善恶心的缘故,所以得罪。
如果国王命令杀,侍臣称赞做的好,那么国与臣的罪业没有差别;捕猎杀生也是如此。
如果有人临命终时,虽命余残但尚有一念在,这时如果下刀杀,也会得杀罪;如果命已尽而下刀者,则不得杀罪。
如果先作意(心所名。相应于一切之心而起者,具使心惊觉而趣所缘之境之作用)只想挝打(没想杀人),但在下手时,对方便命终了,则不得杀罪。
如果作毒药给怀妊者,如果破坏歌罗罗(初宿胎内之位),这样的人则得作无作(作者身口造作之义,表者身口表彰之义)罪。
如果自刑者,则不得杀罪。为什么呢?
因为不起他想的缘故,无瞋恚心的缘故,非他自因缘故。
注解:
【无记】:非善非恶,无可记别。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身命】:(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心器】:指有情之心识。心识总摄吾人一切精神现象,能缘虑、容受、积集诸法,其自性原本清净,佛典中多称为如来藏、真如,法相宗称之为阿赖耶识;以其能摄受万法,犹如器皿能容受物品,故以器喻之。p1410FROM:【佛光大辞典】
【作意】:(术语)心所名。相应于一切之心而起者,具使心惊觉而趣所缘之境之作用。俱舍论四曰:“作意,谓能令心惊觉。”成唯识论三曰:“作意,谓能惊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歌罗逻】:(杂名)初宿胎内之位。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三之上曰:我初生时揽父母身,分以为已有,名歌罗逻。歌罗逻时,名曰无明。(参见:羯逻蓝)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作无作】:(术语)戒律之语。新译谓之表无表,旧译谓之作无作。作者身口造作之义,表者身口表彰之义。成实论谓之教无教,教示人身口作业之义。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在上述内容中,佛陀讲:
“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瞋恚心故,非他自因缘故。”
从中可以获知,自杀不会得杀罪
这里需要注意,虽然自杀不得杀罪,也不能自杀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相关内容
一、为什么不能自杀呢?
当下的念头非常重要, 每一个念头决定我们思绪想法的惯性,
这种心念与众生心念交互作用的牵引, 就会决定日后我们六道轮回投胎的去处
所以楞严经说~
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
(这都是心念不同所以业力的走向也不同)
因此, 不论是被杀或自杀, 这种当下极度恐惧的念头, 又或者放弃自己的念头, 都会在八识种子中形成严重的烙印, 这种后果就会形成
1.仇恨愤怒和恐惧(被杀的情况), 而造成生生世世轮回的痛苦和报复的怨念
2.恐惧加上自我否定不愿面对现实(自杀的情况), 这会造成日后累世不断自杀的种子
所以学佛应该要内心平静, 看破一切世间相, 恢复佛性原本的光明圆满自在
所以我们不应该杀生, 也不应该自杀——为什么不要杀生,也不能自杀 ~ 心念的惯性作用
二、自杀的因与果
自杀是因为自己对社会和自己失去了希望,以黑暗和灭绝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和社会
这种病态的心态则会让自己堕入无法超越的禁锢中,如果自己没有端正思维寻求光明和正见
自己就会被自己这种错误的观念而把自己几乎永远的埋葬在黑暗中
这自杀的观念和行为则会卷起相同共业众生的黑业,形成更大的禁锢力量,令自己活在更痛苦的地狱中,难以超越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杀能解决事情,那只会让自己堕入几乎永恒(除非能改正观念)和无力自拔的地狱中——自杀的因果和真相 1.每个人第八识中都有无明种子,这个无明,会让众生做出种种事情
2.由于无明,所以活着遇到事情无法透彻释怀,情绪纠结,引发累世习气种子,更加郁闷
3.累劫有怨仇的非人鬼神,如果有因缘遇到,也可能趁机报复,激发情绪或控制思想
4.或者不肖的非人鬼神,由于各自情绪执着因素,也会玩弄陷害福报和意志薄弱的人
(有些家庭争吵或工作上的纷争,又或者意外灾难,也和这些非人鬼神都有关)
以上这些如有疑问,请自行深入经藏和实修,这样就会逐渐明白——[问答]人想自杀是因为非人干扰吗? 一般人想自杀,这都是思维和情绪陷入了泥沼
就是执着在一处,单一的想法和观念,促使自己走往绝境
这通常是因为一时之间对人生没有找到生机,固执的习气和情绪驱使自己走向黑暗
这时候如果有人能适当的引导绝望者,引入截然不同的观念
例如:新鲜,或乐观,或光明,或特殊,或跳脱式的思维
这样或许就能促使或引导绝望者生起反思,或引发乐观开心的思维
而跳脱黑暗的思维和情绪,走往光明,或引发尝试另一种人生的企图
例如:有人是因为年纪尚浅,遇到小事情就想不开
这是因为缺乏人生经验和历练,所以观念狭隘,遇到不顺心,情绪就容易纠结
这时候只要我们提出人生其他各种乐趣,往往就能引发年轻人求新求变的企图和生机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强迫带他们出去玩乐几天,就能忘却悲伤
另外,有人是因为年纪大了尝尽苦难,却失去对人生的乐趣,
这是以为死亡就能结束痛苦,其实这是错误知见,
因为绝望和逃避的念头只会变成累世的习气,
而让自己以后累劫累世都被这种习气所困扰,甚至造成习惯性自杀,贻害累世
对于这类人,只要带他们到佛寺走一走,体会佛法的清凉,就能真正找到人生的清净和安乐,这很容易就能让人体会到比自杀好多了——为什么不要杀生,也不能自杀 ~ 心念的惯性作用
三、自杀的真相
越是痛苦的年代,越多人自杀
有些人因为人生不如意,以为人死后一了百了,就不会再痛苦了
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人死后并不是就变成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妄自杀害自己,那只会令自己堕入更痛苦的禁锢中 自古以来,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人死后会有灵魂(佛经中称为[识],请参阅[大乘显识经],
不同的宗教或年代或民族,对灵魂会有不同的称呼,认识的详细层度也不同),
并且会依照执着和业力而轮回,就是依照自己的念力行为走向,然后和其他众生的念力和行为的共业交互作用下而流转轮回
另外,有些科学家经过实验,也宣称人死后能测量到灵魂的重量
所以,人死后并不是变成空无一物,而是会随自己的念力执着和行为业力而自作自受
因此,透过自杀来寻求解脱,那正好是大大的错误了
反而会因为自己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而令自己堕入黑暗的地狱中——自杀的因果和真相
四、遇到想要自杀的人,佛弟子当要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劝众生不要自杀是我们的责任,而且我们人人都能做到
只要有这样的信心,就能劝导众生不要自杀,也能得到佛菩萨的支持
千万不要说自己做不到,这样就已经违背菩萨道的戒律
这在很多佛经都有提到,菩萨行者绝对不能说自己做不到
因为这在心念上已经蒙上了缺陷,心法这关卡就已经没过关
所以菩萨行者应该发起光明心,才能承继佛菩萨的大愿和威力
这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才是真正所谓的加持
对于想自杀的人,就是不要让他们孤独,因为孤独就会乱想,就容易情绪纠结而走入绝境
因此,佛弟子或菩萨行者,想要引导众生避免自杀
除了要有大悲心,还要有不退的光明心,因为自己能保持光明,才能引导众生走向光明 再者,在观念上要很开阔和圆通,除了明白各种佛法知见
还要对人生和世俗有全面的涉略和了解,以便明白和体谅众生的苦难和执着
这样才能清楚的知道各种黑暗思维和解脱的方便
所以,行菩萨道发四无量心,这要如实的发心,才能逐渐具备这些全面的能力
要真正发起~誓愿度一切众生,誓愿解除一切烦恼,誓愿学习一切佛法,誓愿成就佛道
这要真正的发心和实作,才能增上修行
因此,不要只拘泥在教导众生念佛或念经,这样会让众生觉得乏味或难以接受
这也是因为佛弟子不能圆通佛法,而把念佛诵经变成窼臼
才会遇到什么事情都只会劝众生念佛诵经
其实佛经和佛法所教导佛弟子的并不是只有这些
而是还有很多义理和心要,例如:虚幻和光明,以及种种方便
这些佛弟子应该用心体会和实修,才能变成自己的心得和言语
才能透过自己的体会来告诉众生,这样的劝化才容易有生命的劝导众生
而不是遇到众生的问题,只会生硬的劝众生念佛和诵经
劝导众生,并不是一开始就要众生念佛和诵经
而是让众生能感受到您的真心和温暖,这就是所谓四摄法的精神
先能摄受众生,以后才方便教导众生更深的法义,才方便引导解脱
能体会到这点,这才代表自己对心法有些了解
以上提供参考
请大家珍惜周遭的人,要相信自己能帮助他们
和我们有缘的人,就是有机会成为我们菩萨眷属的人
看看法华经中普贤菩萨一出现的时候,身边多少菩萨眷属,这些都是菩萨累世救度的众生
(其实很多佛经中都是如此,不只普贤菩萨)
所以不要浪费了机缘,这都是累世难得的缘分
因此佛弟子应该广结善缘,避免缔造恶缘——[略说]佛弟子如何劝导众生不要自杀?
不禁想起近日末学看到一个视频,是家里摄像拍到一位老奶奶临自杀前的影像
背景中介绍,这位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子女不在身边,身患疾病已经多年
视频中的老奶奶,在自杀前,穿上自己喜欢的新衣、新鞋,坐了一会走出了门
但很快又回来了,坐下沉思,擦拭眼泪,之后好似下定决心,又再次走出了门
这时背景中说,如果老奶奶返回时,能有个人和她说说话,也许会有不同结果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当要时时生起慈悲心,平等心,光明心......
当要时时保持慈悲心,平等心,光明心......
也许是一个微笑,也许是一句问候,也许是一件礼物,也许是一段陪伴......
当我们发起慈悲心,平等心,光明心......这些心时,便能够自利利他
什么是学佛?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未完待续~)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