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世尊再次以偈颂宣说法义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圣主世尊, 虽久灭度, 在宝塔中,
尚为法来。 诸人云何 不勤为法?
此佛灭度, 无央数劫, 处处听法,
以难遇故。 彼佛本愿, 我灭度后,
在在所往, 常为听法。 又我分身,
无量诸佛, 如恒沙等, 来欲听法。
及见灭度, 多宝如来, 各舍妙土,
及弟子众、 天人龙神、 诸供养事,
令法久住, 故来至此。 为坐诸佛,
以神通力, 移无量众, 令国清净。
诸佛各各, 诣宝树下, 如清净池,
莲华庄严。 其宝树下, 诸师子座,
佛坐其上, 光明严饰, 如夜闇中,
燃大炬火。 身出妙香, 遍十方国,
众生蒙薰, 喜不自胜。 譬如大风,
吹小树枝。 以是方便, 令法久住。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再次以偈诵说到:多宝佛虽然已经灭度很久了,尚且为了听法来到这里,你们为何不勤求妙法呢
多宝佛灭度已经无央数劫还要处处听法,这是因为《法华经》难值难遇的缘故,多宝佛在因地曾发过大誓愿,即使灭度后也会前往各处听闻这部《法华经》
还有我的分身佛如恒河沙数那么多,他们也都会前来听闻《法华经》,并且面见已经灭度的多宝佛,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土来到说法处,为的是令正法久住
释迦牟尼佛为了令诸佛都有地方坐,便以神通力将无量众生移到他方国土,将娑婆世界变成清净的国土,诸佛都分别来到宝树下,坐在师子座上,光明庄严,犹如黑夜中点燃的火炬
诸佛身上散发妙香,飘香值至十方国土,众生闻到这种香气后都特别欢喜,譬如大风吹动小树枝,以这种方便令正法久住
名词解释:
【本愿】
梵语 pu^rva-praN!idha^na。指“因位”之誓愿。全称本弘誓愿。又作本誓、宿愿。即佛及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果以前为救度众生所发起之誓愿。于因位发愿至今日得其果,故对“果位”而称本愿。又“本”作根本解,虽言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唯以此愿为根本,故称“本愿”。广义言之,发愿之事端亦称弘誓。语出无量寿经卷上、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等。
佛菩萨所发之本愿有多种,如一切菩萨悉发菩提心,以坚毅之弘誓救度众生,断除烦恼,累积德行,期于成就佛果,此称总愿,如四弘誓愿、二十大誓庄严等。若分别在净佛国土发大愿,各于十方净其国土,成就诸众生,或愿于秽土成佛,救度难化之众生,此等依诸菩萨各自之意乐所发之誓愿,称为别愿,如无量寿经卷上载述之阿弥陀佛(法藏菩萨)四十八愿(梵本作四十六愿,异译经典亦有作三十六愿或二十四愿者)、悲华经卷七所说释迦佛之五百大愿、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说弥勒之奉行十善愿等皆为别愿。
另如道行般若经卷六怛竭优婆夷品所说之五愿、放光般若经卷十三梦中行品之二十九愿、阿閦佛国经卷上之二十愿等亦属别愿。其他,尚有特别为灭除众生诸病或拔尽一切苦恼、恐怖而立之志愿,如药师如来本愿经所说之十二愿、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所说之四十四愿、悲华经卷三之观世音救苦愿等。又有普贤菩萨十大愿,及旧译华严经所说初地及初学菩萨所发之十种行愿等,其中,现在初发之愿称为“唯发愿”,以别于因位发起之宿愿。
庐山慧远将弥陀四十八愿分为摄法身、摄净土、摄众生等三愿。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为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念佛)者即得往生净土之愿,亦即无论何等恶人皆可依此愿力而得救。净土宗即以第十八愿为“王本愿”。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则于四十八愿中将重要之八愿分为真愿与假愿,即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二等六愿为真,而十九、二十等二愿为假,称为真假八愿。同时,在第十八愿中,发誓念佛之众生若不能往生,则不取正觉(不成佛),故第十八愿亦称若不生者誓。
此外,为本愿所救济之目标、对象者,称为本愿实机或本愿正机,即指末代浊世之众生。本愿所誓行之念佛,称为本愿行。又赞叹阿弥陀佛为本愿功德聚,以弥陀系由因位之本愿而于永劫积聚功德之故。(悲华经卷二大施品、法华经譬喻品、大阿弥陀经卷上、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七虚空藏菩萨品、平等觉经卷一、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地藏本愿经、俱舍论卷九、往生论注、往生礼赞、安乐集、选择本愿念佛集)((参见:誓愿)5929、“愿”6726)p1976 FROM:【佛光大辞典】
★ 告诸大众: ‘我灭度后, 谁能护持、
读说斯经? 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其多宝佛, 虽久灭度, 以大誓愿,
而师子吼。 多宝如来, 及与我身,
所集化佛, 当知此意。 诸佛子等,
谁能护法, 当发大愿, 令得久住。
其有能护, 此经法者, 则为供养,
我及多宝。 此多宝佛, 处于宝塔,
常游十方。 为是经故, 亦复供养,
诸来化佛, 庄严光饰、 诸世界者。
若说此经, 则为见我、 多宝如来,
及诸化佛。 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 宜发大愿。 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 未足为难。
若接须弥, 掷置他方, 无数佛土,
亦未为难。 若以足指, 动大千界,
远掷他国, 亦未为难。 若立有顶,
为众演说, 无量余经, 亦未为难。
[学习解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众:我灭度后,谁能护持、读诵和宣说这部《法华经》?多宝佛虽然灭度很久了,但是因为大誓愿而能师子吼(谓佛以无畏音说法,如狮子之咆吼。狮子为百兽之王,佛亦为人中之至尊,称为人中狮子,故用此譬喻),诸位佛子们,谁能发心护持正法,令正法久住?
如果有能护持《法华经》者,则是供养我及多宝佛,这位多宝佛在宝塔中常常游行十方世界,为了护持《法华经》,也是供养诸分身佛,如果有人能宣说《法华经》,则是见我、见多宝如来以及分身诸佛
善男子,你们应当仔细思惟并发大誓愿,其他经典数如如恒河沙那么多,即使宣说这么多经典也不是很难,如果将须弥山放置他方无数佛土都不是难事,如果用脚指摇动大千世界,然后再抛到他方也不算太难
名词解释:
【师子吼】
梵语 sim!hana^da。又作狮子吼。谓佛以无畏音说法,如狮子之咆吼。狮子为百兽之王,佛亦为人中之至尊,称为人中狮子,故用此譬喻。又当佛说法时,菩萨起勇猛心求菩提,因而外道、恶魔生怖畏;犹如狮子吼时,小狮子亦增威,百兽怖伏。
关于“师子吼”一词之语义,胜鬘宝窟卷上本举出三种:(一)如说修行,谓所说如所行,言行一致而无有虚说。(二)无畏说,谓胜鬘亲于佛前,对大众纵任辩才,阐扬妙法,而无所畏惧。此无畏又有二种:(1)不畏他,谓胜人临座而弘道绰然。(2)令他畏,谓能令外道惊愧,天魔慑惧。(三)决定说,谓依究竟理说究竟教,能上弘大道,下利群生,邪无不摧,正无不显。
此外,维摩诘所说经注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大智度论卷二十五等亦皆列举多种狮子吼之解释。其中,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并举出佛狮子吼与狮子吼之差别,即:狮子吼能令众兽惊怖,犹如濒临死亡之痛苦;佛狮子吼则无死亡之畏惧,且令闻者生喜乐心。
另新译华严经卷五十七,举出十种狮子吼。又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七,亦举出狮子吼之十一事。
此外,于后世,一般多援引佛典中“狮子吼”一词,用以形容秉持正义,排除异端,于大众之中大声作激昂慷慨之言论。或用以比喻悍妻所发出之恶声,闻之足以使人坦惧。(中阿含卷二十六师子吼经、长阿含卷十一阿閦夷经、无量寿经卷上、胜鬘经一乘章)p4091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