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8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讲故事] 持戒升天

[复制链接]

1258

主题

8758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737

[忍辱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17 10: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1-8-17 10:44 编辑

各位同修师兄,上午好!今天末学要讲的故事叫《持戒升天》

话说在释迦牟尼佛驻世期间,有一个国家,叫波罗脂国
这个国家有二个比丘

有一天,他们听说佛陀在舍卫国为众生演说妙法,任何人都可以去聆听
二人都非常的高兴,便相约一同到舍卫国去听佛陀讲法
他们收拾了一下简单的行囊,便向舍卫国出发了

一路上,烈日当空,太阳炙烤着大地
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不一会就湿透了
而且那太阳晒的他们呀都口干舌燥,真想喝一口水呀
但是一路上都没有找到水

正当二人走得筋疲力竭的时候
突然,二人眼前一亮!
一口井就在前面不远处!
这时候二人的心呀,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对了!
就像沙漠中遇到了甘霖一样
那真是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
俩人欣喜地蹭蹭跑上前去喝水

但是当他们把水汲出井后,却发现水中有虫
大家知道,这虫也是众生,也有生命,是不是?
如果把它连水一起喝了,那岂不是杀害了它们
要这样就是犯了佛陀制定的五戒中的不杀生的戒律了,对吧!
作为修行者是万万不能这样做的

但是因为口实在太渴了
这其中的一位比丘呀,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一饮而下
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破戒了

那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另一位比丘
这另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在井边并没有去喝水

那位喝了水的比丘很奇怪,就问他:
“你不也很渴吗?为什么有水了却不喝呢?难道你不渴了吗?”

那位比丘回到道:
“佛陀有制戒,水中有虫不得饮用,饮了即犯杀生戒。”

那位喝了水的比丘就相劝说:
“您还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连佛都见不到,更别说听经闻法了!”
(从这里大家可以听出来,这个比丘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再看另一位比丘仍不为所动的说:
“我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苟活!”
(这才是真佛子啊!)

因此这位坚持不喝水的比丘就这样在半路上口渴而丧命了。
(听到这,也许大家会为死了的比丘感到遗憾
就这么渴死了,那就不能听闻佛陀的讲法,那是不是感觉很亏,很不值得?)

别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正的果报是怎么样的:

这位渴死的比丘,因为持戒的功德力,往生后立即生到天道
当天晚上就以神通力抵达佛所,顶礼佛陀
佛为他演说佛法,这位比丘便证得了法眼净
(所以受持戒律,严格奉持,真心敬信三宝
功德果报就是如此的殊胜和不可思议啊!)

反观喝了水的比丘独自一人继续赶路,隔了一天才来到佛所
一见佛陀,立刻五体投地的至诚礼拜

佛陀以神通智慧力早就得知了先前发生的事,故意询问他:
“比丘!你从什么地方来?有没有同伴随行?”

这位比丘即一五一十的把路上发生的事禀告佛陀
佛陀听完后立即呵斥这位比丘:
“你这个愚痴的人啊!你虽然现在用眼睛见到了佛,但是却是没有真正地见到佛
那位持戒而死的比丘已先你一步来见我了。”

(为什么佛这么说呢?因为用眼睛见到佛,这只是表相
用心见佛,才能真正与佛相印,
就像这位宁愿渴死也不破戒的比丘
就是因为严持戒律的功德才能与佛相印,得到佛的开示而得到法眼净)

佛陀更进一步说:
“如果有比丘放逸懈怠,虽与我同住在一起,也能常常见到我,但我却不曾见这样的比丘;
这正如《金刚经》中所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因为心还不相印啊!)

如果有比丘离我数千里,能精进用功、不放逸
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之遥,而这样的比丘却能常常见到佛,而佛也常常得见比丘。”

这位比丘听完佛的教导,若有所悟,羞愧地顶礼而退

由这则故事末学真实体会到:
1. 持戒作为佛弟子最基础的法则,每一位佛弟子必须严格的受持佛陀亲制的戒律
因为戒为无上菩提本,能长养一切善根

【戒律就像我们的师长父母,就像善知识,可以砥砺我们保护我们,有师长父母和善知识(戒律)的教导可以避免走错路】
                           ——不要怕持戒~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

再则【持戒可以让自己有持戒的力量,佛菩萨的加持,护法鬼神的护持,帮助自己修行成就】
                           ——不受戒,或还未受戒,不代表可以任意妄为,不代表没有因果

就像那位宁愿渴死也不破戒的比丘
所以【修行不要惧怕戒律,不要怕持戒】,只有严格的守持戒律,才能增上我们的修行

2.修行学佛,如何才是真正的见到佛?
就是以心印心!
只有把我们凡夫的凡心转化为与佛一样的佛心,真正与佛心相印,佛菩萨就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也才能真正的见到佛

那么什么是佛心呢?
【只要您能想到能感触的好心都可以,
例如,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光明心,欢喜心,谦和心,无染心,舍离心,无为心,圆觉心】

愿大家在修行的路上都能成就与佛一样的心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205

[布施勋章]

2#
发表于 2021-8-17 10:11:37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光明遍照师兄的故事分享

听师兄讲的这则故事,末学内心深受感动

真正受持戒律的佛子内心质直纯净,奉持戒律的精神,宁可守戒而死,不破戒而生

其实,【戒律就像我们的师长父母,就像善知识,可以砥砺我们保护我们】
(详见:不要怕持戒~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

【戒律是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前面一道防线
让佛弟子免于沉沦】

(详见:[问答]如何能破除虚妄的情执之心?

【「守持戒律」就能避免接触外界染污而堕入欲望和执着的深坑
这是第一道防线,透过戒律,如果能有效的阻绝世俗杂染,那将能顺利进入到心念的修行】

(详见:「生命方程式:因果」&「实修的次第和原理」&「为什么修行?」

所以,真心受持戒律才能真正增上定慧,逐渐戒除一切会堕入六道轮回的负面因子,最终实修成佛

所以,佛陀制定戒律,正是佛陀对众生的慈悲。这可以从佛陀制定戒律的原则中清晰的体会到
【戒律的制定原则大略如下:
1.违反世俗正当风气和法律、或会引起负面观感者,都不应该做,都应该约束,另外,用以管理僧团,制定僧俗礼节
2.会影响修行和禅定者,随修行次第增上,要逐渐消除细部的负面习气,才真有能力增上修行(观行、禅定)
3.会引起六道轮回的负面因果者,这也是要随修行次第而逐渐修正,逐渐戒除一切会堕入六道轮回的负面因子】
(详见:「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戒律是因众生违反净心、解脱、世俗法而订定的,而符合净心、解脱知见、和世俗法的人,当然就容易在戒律的标准之上了
所以,这样的人有更崇高的心量和定性,可以修行更高次第的禅定观行和智慧法门,明白法界真相和一切法性】

故事中的破戒比丘,急着想见佛闻法,而破戒杀生,这样虽然表相得以见佛,但是心不清净,不慈悲,实则和佛陀的教法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不是真正的见佛
而那位受戒而死的比丘,因为内心清净,信心坚定,这也显示出有更高的定慧和佛法佛心相印,就更容易脱离世俗和肉体的束缚,而得以顺利见佛,实证甚深法

可见,真正净心持戒,才是真正符合佛陀的教法,才能真正见佛,真正实证,真正解脱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41362

[禅定勋章]

3#
发表于 2021-8-17 10:1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8-17 11:56 编辑

感恩光明遍照师兄分享的佛法故事

读完师兄这个故事,末学想到的是楞严经的教导:摄心为戒(心解脱才是真解脱)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文中两个人虽然最后都见到了佛,但是却有次第差别

没喝水的人,因为心不犯戒(心不执着色身),这才是真持戒,所以与佛相应与法相应,见到的是法身佛

而喝水的人,心不守戒(心有执着色身),相上更不会圆满,以至于杀生破戒,虽然也有见佛,但他见到的是应身佛

可见众生因缘根器不同,所见(得)也各有不同


---------------


【三身】:
法身、报身、应身
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
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
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7360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8815

[精进勋章]

4#
发表于 2021-8-17 10:41:56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光明遍照师兄分享的佛法故事

“佛陀亲制的戒法,近能保护佛弟子,消灾解厄、遇难呈祥;远能作为清净三业、得道证果的基石。”  
(详见:持戒升天《省思》)

【对一般世俗凡夫众生来说,因为众生贪瞋痴深重,执着世俗,
所以,戒律对于佛弟子或修行人来说,就变成像世俗法律,必须去遵守,也就是:戒律就是佛弟子的法律。

但是,对于比较有善根或慧根的人来说,基本上就不会去想或做那些负面的事情,
所以,这是心念、观念、思想、知见上的问题,也就是属于心量和心法的问题(也就是定、慧上面的问题)
这样的人基本上或根本上就不会去做那些犯罪或犯戒的「事」,所以当然就不会犯「戒」】

【我们应该要明白:「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而戒律的订定和功用也是依照上述原则来制定的,透过戒律,让修行者逐渐契入「定」、「慧」的心法次第
明白了这样的法性道理和原则,才不会执持戒律而忽视本心,才不会本末倒置,才不会如经上所说:堕入执持文字和戒律的魔境】
(详见:「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所以,要真正的弄明白戒律的真实义理,如实修行!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872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1045

[持戒勋章]

5#
发表于 2021-8-17 11:58:59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光明遍照师兄分享的佛法故事

故事中的两位比丘,
一位比丘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一饮而下,然而却破戒了
另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在井边并没有去喝水,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苟活!
因此,遇到考验就能知道是否真正一心向佛,是否真正信因果了

这也让末学想起了善知识的教导,【许多人求佛菩萨是用求的,就是单纯要求佛菩萨要给自己好处
而不是真正有用足够的善行和修行去转变因果和恶业,没有真正去改变心态和行为
这样佛菩萨能给我们福报吗?当然不行,因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而且,【一般人会失去信心而抱怨佛菩萨,其实这是因为众生不懂因果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宁愿吃苦,宁愿受恶报,也不愿再做恶业
先有这样的决心,就算吃苦或受之前的恶报也无怨无悔,这样才正确
用这样的心态过真实的人生,然后清净心念佛诵经
这样佛菩萨就会看到我们向善断恶的真心和决心
这样念佛诵经就很容易转变恶业恶报,就很容易重业轻报】

所以,【我们应该先调整心态,就算受恶报也不要失去信心,甘愿承受
然后努力念佛诵经持咒行善回向一切苦难众生,这样转业比较快速
用大心大愿帮助众生,然后牵动自己的小愿,这样才容易转变

做法有很多种,有人宁死不屈
所以有人宁愿饿死,也不做坏事,这种事情历史上也很多真实故事
这种人就算饿死,也能得到一定的解脱,可能往生天上或净土】(详见 [解析]为什么初学者学佛遇到人生困难,所求没有马上满愿?)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11 02:04 , Processed in 0.0771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