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经正见,实修要点] [必修]十二因缘

[复制链接]

443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84

[布施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1 16: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必修]十二因缘

[节录编辑][白话解说]:首楞严三昧


[四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
这些种种心识作用的名相,是心法实修者应该要弄清楚的
所以提供以前的帖子给大家参考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叫十二缘起,或叫做十二支

就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没有学习唯识学的人,由上面这样看来,很难真正了解十二因缘

因为,这要对八识,五蕴,六根,有所深入了解,才能明白十二因缘

如果能深入经藏,贯通楞严经,密严经,解深密经...等这些讲佛性,八识,和三昧的佛经
就容易明白十二因缘的内涵

六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指六种肉体器官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指六种肉体器官的觉知
就是人体透过六根,接受到的六种外境,于内产生六种觉知,就是六识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就是人体透过六根接受到的六种外境,称为六尘
以上 六根,六识,六尘 称为十八界

八识就是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加上第七识(末那识) 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八识就是善恶种子记忆储存库, 就像电脑的硬碟
第七识就是种子形成的意识流, 佛经说第七识像瀑布像流水
就像电脑开机后的记忆体里面有无限的运算程式序形成程式流
六根就像滑鼠,萤幕,键盘...等等, 如果想成机器人的构造,就更容易了解

五蕴 又称五阴 就是 色,受,想,行,识
六识作用,就相当于色受想, 行则是第七识, 识是指第八识
五蕴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的五蕴,  这个照见是指实相观照
五蕴也是楞严经讲的五阴魔的五蕴, 共有50种魔境
六根作用的色受想共有30种魔境, 行蕴10种, 第八识还要净除10种
基本上, 如果六根不净, 会受外在影响, 就会着外魔
所以, 如果六根不净, 一般的外道禅定一定会着外魔
就算六根清净, 还有行识共20种外道知见魔境, 很容易变成20种外道
所以, 如果不想着魔, 只能学佛, 学习佛讲的正观三昧

回说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其实是讲有情生命的缘起, 就是有情众生生死流转的12个过程

就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无明,是指过去世无始劫以来的烦恼
无明就是存在第八识, 第八识就像仓库, 就像生命不断轮回的记忆库
善恶种子都存在第八识中, 无明就是愚痴, 是相对于圆满的佛性

所以,十二因缘起于第八识1.无明(于第八识中)
然后进入第七识(行蕴,心念瀑布流) 2.行(这里的行就是行蕴,指第七识)
然后进入第六识(就是一般讲的意识) 3.识(这里是指第六识, 生成指意识已经投胎)
4.名色(名指第六识,色指第五识, 此时有意识和肉体, 但是眼耳鼻舌尚未生成)
5.六入(六根生成) 6.触(产生六触) 7.受(因为六触产生六种觉受分别)
8.爱(对六种觉受产生贪爱) 9.取(对六种觉受产生执取) 10.有(因执着而产生现业果报)
11.生(以前面的方式不断出生) 12.老死(不断以前面的方式老死)

上面是末学简单的说明,恐有遗误, 以下请参考两辞典详细说明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无明(贪瞋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触(出胎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爱(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为辟支佛之观门。说众生涉三世而轮回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三、识,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受胎之一念也。
四、名色,在胎中心身渐发育之位也。名者心法,心法不能以体示之,但以名诠之,故谓为名。色者即眼等之身。
五、六处,六处即六根,为六根具足将出胎之位也。此中有五位,(参见:五意)。
六、触,二三岁间对于事物未识别苦乐,但欲触物之位也。
七、受,六七岁以后渐对事物识别苦乐而感受之之位也。
八、爱,十四五岁以后,生种种强盛爱欲之位也。
九、取,成人已后爱欲愈盛驰驱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
十、有,依爱取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定当来之果之位也。有者业也,业能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即依现在之业于未来受生之位也。
十二、老死,于来世老死之位也。
其中无明与行二者,即惑业之二,属过去世之因,识名色六处触受五者属缘于过去惑业之因而受之现在果,是过现一重之因果也。又爱取二者为现在之惑,有则为现在之业也,缘于此惑业现在之因而感未来之生与老死之果,是现未一重之因果也。此为三世两重之因果。依此两重之因果,而知轮回之无极。盖既见现在之惑(爱取)、业(有),由现在之苦果(识乃至受)而生,则知过去之惑(无明)、业行亦从过去之苦果而生,既见现在之苦果(识乃至受)生现在之业(有),则亦知未来之苦果(生老死),生未来之业。上溯之,则过去之惑业,更从过去之苦果而来,下趁之则未来之苦果更生未来之惑业,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此为无始无终之生死轮回。辟支佛观之,一以厌生死,一以知无常实之我体,遂断惑业而证涅槃也。其中分别因与缘,则行与有之二支是因,无明与爱取之三支是缘。余七支总是果,但果为还起惑业因缘之缘。故摄之于缘中,不别存果名,是曰因缘观。

无明就是愚痴, 就是累劫错误知见,在第六意识上呈现出来的就是烦恼

这是末学很久以前的文章转贴到论坛的
若有不严谨的地方请提出纠正, 感恩


[心][意][识]~ 详情请参阅"楞伽经"
详情请参阅"楞伽经"(不在此说明了)

【心意识】

 (术语)[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于其名虽许互通,然其实体各别,如其次第配之于[第八识]与[第七识]及[余六识]。俱舍论以之为一体之异名,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识,是故说唯心。」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种法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中略)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有异而体是一如。」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会补充这个是因为大家经常会搞混
而且很多人读经的時候会弄不清楚心意识是什么
不知道心意识是三个名相,分别是 [心][意][识]
而且往往和[意识]等其他名相搞混

举例说明一下                                                                                                                                                                                                                                                                                                                        念佛三昧~ 节录自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云何念佛
。谓不观色相。出生种性过去净业。是时心中不生自高。不观现在阴界。见闻觉知心意识等。无有戏论生住灭相。不取不舍不念不思。不观思想及非思想。不分别想法想己想无一异想。境界功德内外中间。不起觉观始终之念。不观形貌威仪法式。不观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十力无畏不共之法。

(注:,阴就是五阴,色受想行识,界就是十八界,六根六识六尘,合称十八界,,入就是六入,就是六尘入六根,,,,这在佛经中很常见,佛子若不明白,就不容易读懂佛经,,
心意识也是如此,,心意识请参照楞伽经,,简单说,心就是第八识藏识阿赖耶,或称如来藏,,阿赖耶清净后,,称第九识,庵摩罗识,,请参照楞严经,,,,意就是第七意识,,识就是指六识,,这个识和五阴的识并不相同,,五阴的色受想属于前六识的作用,五阴的行约略是第七识末那识的作用,五阴的识是指第八识,
十力无畏不共指佛的境界,请参照大集经贤护分或无尽意菩萨品)

正念佛者。不可思议。不造行不作想。无等等离思惟。无所念无思处。无阴入界生住灭想。无有处所非无处所。非动非住。非色非识非想非受非行。于识不生识知。于地水火风不生识知。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亦复如是。如是不缘一切境界。不生诸相我及我所。不起见闻觉知之想。究竟能到一切解脱。心心数法灭不相续(注:,心即心王,即藏识阿赖耶,心数即心所,就是心法,心的作用)。净诸忆想非忆想等。善除爱恚灭因缘相。此彼中间悉断无余。

是法清净无文字故。法无欢喜不动转故。法无有苦不味着故。法无燋热本寂灭故。法无解脱性舍离故。法无有身离色相故。法无受相无有我故。法无结缚寂无相故。法相无为无所作故。法无言教无识知故。法无始终无取舍故。法无安止无处所故。法无有作离受者故。法无有灭本无生故。心数思惟所缘住法。不取其相不生分别。不受不着不然不灭不生不出。法性平等犹如虚空。过于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是名菩萨念佛三昧

菩萨得是念佛三昧。一切法中得自在智陀罗尼门。闻佛所说悉能受持终不忘失。亦得晓了一切众生言辞音声无碍辩才。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3 16:56 , Processed in 0.0574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