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缘起:深入经藏共修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帖子详见: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每个实修者,都应该深入经藏和实修,对佛、佛法、佛经「以心印心」,
这样,就会依照「次第」和「众生性」而明白符合自己次第的心要,这也是「无量义经」的「无量义」。
——帖子详见: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弟子焰光明,发心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特点:诸佛共愿,若能由初学大乘的因地,以诸佛共愿成为修行基础,那可直接走往大乘成佛之路),

祈愿在诸佛菩萨和师长们慈悲护念加持下,把善知识在上述【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帖子中列出的经文都学习一遍,

祈愿透过经文的思维观照学习,并结合日常实修,能真正增上智慧。愿早日与佛心相印,长成合格的有能力护持一方的菩萨行者!


以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习经目录】


一、节录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普贤行愿品」、「普贤十愿」相关内容3#~#)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节录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普贤行愿品」、「普贤十愿」相关内容 (本楼用时1小时)

1,
经常有一些佛弟子学佛一阵子就开始退心了,又或者读经没感觉了
(末学自己身边有这些案例, 刚好看到论坛也有人发问)

其实, 这和发心发愿有关系, 在许多佛经都有说到深心和大愿心

一般人一开始学佛都是为了改善家庭和自己的经济和情感或疾病问题
等到问题改善解决了, 就会失去学佛的重心
这是因为发心不够大,多以己利为目标, 或者只读少数佛经, 所以容易停滞


大菩萨就不一样,大菩萨以成佛和普渡众生为目的,
大菩萨发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不会退心,不会失去学佛的真正重心, 这就是大菩萨和一般人初发心以及发愿的不同

所以大菩萨会
随时注意自己的贪瞋痴, 因此能够随时与佛经相应, 有所体会
随时关怀众生, 依照众生根器, 给予方便救度, 所以随时对于法门有更深的体会
随时提高自己对修学佛经的广度和深度, 深入经藏, 融会贯通, 实际运用在自度度人上面
随时以成就佛道为第一目标, 所以孜孜不倦

因此, 佛弟子学佛的过程中, 要不断检视自己的发心, 不断的修正, 迈向深心和大愿心
例如可以普贤十大愿为根本愿, 这也是诸佛成佛的共愿, 请参普贤行愿品
最重要是落实——帖子详见:[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学习注:学佛想要不断增上不停滞,必须要发大心大愿,学习[普贤十大愿]~诸佛共愿,真正落实起来,是真正在为成佛而努力。)


2,
刚睡醒的时候,每个人因为身心状态和定力的关系所以昏沉的轻重情况和时间长短会不同
刚睡醒的时候,怀感恩心珍惜新的一天,用光明心法启发佛性,发起普贤十愿,入心法的普贤十愿的观修
这样的晨间修行非常重要,可以做5-15or20分钟
时间要做多长,看自己有多少时间,和自己禅定的能力

这真的是很重要的修行喔——帖子详见:[法门实修]每天早上刚睡醒时的重要实修观行&观想念佛 2楼

(学习注:普贤十愿是诸佛共愿,但也不是远在天边,是我们初学也可以修学的~【用光明心法启发佛性,发起普贤十愿,入心法的普贤十愿的观修】

这都是我们可以随力做到的,关键是想要做、真正做。小童子当好好观修!)


3,「普贤十愿」之「请佛住世」

(学习注:真正实修和体会「普贤十愿」,才能真正明白「请佛住世」之重要,也就不敢傲慢,而自设障碍了。

能得佛得善知识教导,实在是累世难得的殊胜因缘,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失去了才心怀悔恨!深深感恩无上佛恩、无上师恩!)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4#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节录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普贤行愿品」、「普贤十愿」相关内容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4,
发大愿可以超越妄心而恢复清净佛性本心
所以普贤十愿是诸佛共愿,就是成佛必发之愿,必行之愿
故称为普贤愿行,普贤十大愿
所以普贤十大愿可以消除一切重罪业障,上品上生极乐世界

普贤十大愿是上层心法,菩萨的成佛心法
所以[楞严经]上说[普贤心法],初心不能入

[略说]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这就是说初学者对心法次第还不明白,还无法体会

是经过上述的解说,如果佛弟子能发起大心
就能迅速超越我执和业障,迅速超越身心的痛苦,迅速成就
这就是修普贤十愿能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道理
也是心法次第实修的高明之处——帖子详见:[普贤心法~上品上生极乐世界]学佛的人有什么能力(或资格)可以代众生受苦果?

(学习注: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凡俗的心就会有凡俗的果报,就会一直轮回不止;

而发起大心(普贤十大愿),[就能迅速超越我执和业障,迅速超越身心的痛苦,迅速成就],就是成佛的果报。

这些都是要我们在日常中实际去体会的。一分实做,一分收获,不做永远不可能有收获。)


5,
如果你是修行人,如果你想解脱,那就应该看看佛经怎么说,或听修行上有智慧的人讲的话
而不是把自己的未来「随顺」没有修行的人,难道你要和凡夫同流合污吗?
所谓「普贤十愿」的「恒顺众生」,那是指「普贤行」的菩萨行者在行菩萨道的过程,随顺众生根器,而使用不同次第的法门
反观一般人初学佛的情况,自己都还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乱随顺众生,那只会搞死自己,难道众生杀生,你也杀生吗?
所以,真修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别乱来,胡搞瞎搞!——帖子详见:到底该不该结婚?!

(学习注:深入经藏实修,真正弄懂-「恒顺众生」的涵义~【那是指「普贤行」的菩萨行者在行菩萨道的过程,随顺众生根器,而使用不同次第的法门】,才能真正恒顺众生、利益众生。)


6,
还有就是我一开始发不出大愿,就以佛菩萨的愿为自己的大愿可以吗?
>>>末学回答如下>>>
当然可以,佛经中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佛教导我们应该以诸佛菩萨的本愿为愿,也要以诸佛共愿为愿(就是普贤十愿)
而且很多佛菩萨都是把以前的佛菩萨愿望当作自己的发愿的
这看[大悲莲华经]就知道了——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136楼

(学习注:普贤十愿,是诸佛的共愿。可知,这是所有的佛都发过的愿,足见其重要,是成佛的必修!

末学一定好好学习普贤行愿品、普贤十大愿,由浅入深好好落实起来。)


7,
佛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正确的引导众生走向解脱
例如[爱幻想]也可以透过引导变成很好的修行法门
例如[圆觉经]讲的[三净观]中的[三摩钵提]就是观想幻化的法门,又例如[慈心三昧]和[普贤十愿]都是要做观行的法门——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429楼


8,
[普贤十愿] 和[法华药王菩萨本事品] 能帮助我们上品上生
这是因为修行者发大心实修诸佛共愿和法华经王
因为心量和实修境界高, 所以往生极乐品位高
但是现在却说一切全都导归极乐, 强调极乐世界的殊胜
而念佛求往生者的实修却往往以少为足, 与普贤十愿和法华经不符合不相干

自己无法发起大心的人, 可能往往认为别人也做不到
能真正发起大心的人, 可能也往往能鼓励他人发起大心
请不要看轻自己, 当我们能真正发起大心, 就能真正与佛菩萨的悲愿接轨, 真正不退转
不论娑婆或者极乐——帖子详见:自力?他力?

(学习注: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给我们信心~【不要看轻自己, 当我们能真正发起大心, 就能真正与佛菩萨的悲愿接轨, 真正不退转】,

相信自己,只要好好实修[普贤十愿],能发起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就能不断突破。小童子当好好努力!)


9,
佛说就像六根习气是慢慢养成的,想要消除习气也是要逐渐才能消除的所以佛陀在其他佛经上讲了非常多方法
[六度波罗蜜]就是最根本的方法,每一度都要实践
然后到了[第六度般若波罗蜜]又增上四种波罗蜜[方便][力][愿][智]
这样十种波罗蜜就是[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过程
[法华经]和[普贤十愿]的实修者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
就是因为两者都是至少包含[般若波罗蜜]增上的[方便]和[愿]波罗蜜
这些等到您可以自己明白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这要发大心和实修才行——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91楼

(学习注:学习这段教导的时候,非常感动,感受到善知识深深的悲心。小童子真心发愿: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自在解脱】。

[普贤十大愿]实在不简单,能成就十波罗蜜的【方便波罗蜜】和【愿波罗蜜】,最终圆满【智波罗蜜】,成就佛道!)


10,【[略说]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 楞严经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5小时)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学习注:般若三藏法师翻译了此《四十华严经》,还翻译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等经典,也很重要,让我们能有因缘学习,感恩!


2,[普贤十愿]~【礼敬诸佛】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学习解说]: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所谓「礼敬诸佛」: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学习解说]:对于穷尽所有法界、虚空界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刹中,犹如极微(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始为天眼等之所见)尘数那么多的诸佛世尊,

我都以普贤行愿力的缘故,生起甚深的信心而能解了(见词解④),犹如就在眼前一般,全都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恒常实修礼拜恭敬;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而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学习解说]:每一佛所,我都化现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佛刹极微(极微,系物质(色法)分析至极小不可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以一极微为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之极微而成一团,称作“微”,又称“微尘”,亦即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始为天眼等之所见。详见词解⑥)尘数之多的身,每一身都普遍礼敬不可说不说(不可说:谓从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也。详见词解⑦)佛刹(即佛土佛国)极微尘那么多数量的佛;

这样即便虚空界有尽,而我的礼拜没有穷尽,而虚空界是不可穷尽的,因此我的礼拜恭敬也无穷无尽。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学习解说]:这样,直到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见[学习注]【1】),我的礼拜才穷尽。

而众生界(“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详见词解⑧)乃至烦恼是没有穷尽的,因此我的礼敬也无穷无尽,念念都相续没有任何间断,身、语、意三业都没有任何的疲惫厌倦。


[学习注]:

【1】:众生有无明烦恼,所以会造业,因为造业所以感召形成(九界)众生界。相关学习:[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 ~ 大佛顶首楞严经

【2】虽然相对佛来说,众生有烦恼和业障,所以仍在轮回中,但是根本来说,众生的佛性是平等不二的,都有成佛的可能,都是未来佛,

所以,礼敬诸佛要做广大观、平等观,不单是礼敬过去佛、现在佛,也包括礼敬未来佛(众生),这也是我们日常中的实修要点:

要随时保持正观,以谦卑恭敬的心来面对众生(由此想到《妙法莲华经》的常不轻菩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词解]:

①【般若】
梵语 prajn~a^。<一>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意译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蜜。其中之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即称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
 以种类而言,般若有二种、三种、五种之别,二种般若有如下之三者;(一)共般若与不共般若。共般若,即为声闻、缘觉、菩萨共通而说之般若;不共般若,则仅为菩萨所说之般若。(二)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观照一切对境之真实绝对者;此虽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称般若;观照般若,即能观照一切法真实绝对实相之智慧。(三)世间般若与出世间般若。世间般若,即世俗的、相对的般若;出世间般若,即超世俗的、绝对的般若。又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则称三般若。方便般若系以推理判断,了解诸法差别之相对智;文字般若系包含实相、观照般若之般若诸经典。又实相、观照、文字三般若加境界般若(般若智慧之对象的一切客观诸法)、眷属般若(随伴般若以助六波罗蜜之诸种修行),则称五种般若。(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解脱道论卷九分别慧品、粱译摄大乘论卷中、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卷七十二)
 <二>(734~?)唐代译经僧。又称般剌若。北印度迦毕试国(罽宾)人,姓乔答摩。七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二十三岁至中印度那烂陀寺,依智护、进友、智友等三大论师研习唯识、瑜伽、中边、金刚经、五明等。后乘船遍游南海诸国,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抵达广州,旋入长安。贞元四年(788)译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翌年又译出该经中之真言、印契、法门等。六年七月,奉敕出使迦湿弥罗国。未久,受赐“般若三藏”之名及紫衣。其后又译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四十华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等。示寂于洛阳,遗骸葬龙门西冈,年寿不详。(宋高僧传卷二、卷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p4301
FROM:【佛光大辞典】

②【善财童子】
梵名 Sudhana-s/res!t!hi-da^raka。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求道菩萨,曾南行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大乘佛教用以作为即身成佛之例证,其求法过程,则表示华严入法界之各阶段。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之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继之,历访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罗门、长者、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听受种种法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载,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具有八意,即:善知识为轨范、为胜行之缘、破见慢、离细魔、寄成行、寄显位、显深广、显缘起。又谓其行证通于见闻(前生)、解行(此生)、证入(来生)等三生,而以善财童子之此生为解行生;即表示善财于此一生之中,具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位之行法,此即“三生成佛”之义,乃约隔生果报而说三生。但华严宗另有“一生成佛”之说,谓“三生”为表示法门分位之语,实则一生一念中亦有三生,故主张见闻、解行、证入三生可各自其一生而成佛。准此,善财童子之成佛遂有三生成佛、一生成佛二说。此外,其参访诸善知识系表示因果渐证之先后顺序。其中,初遇文殊以后至第四十一人,表示寄位修行之相,即寄十信行及三贤、十圣之位。其后十一人表示会缘入实之相,即总会前述阶位差别之缘,而同入于实相之理,指亲证妙觉。其次遇第五十三位之弥勒菩萨,表示摄德成因之相,即摄此会缘入实之德,而为一生补处之正因。其次再遇文殊菩萨,表示智照无二之相,即初遇文殊菩萨为“信智”之表征,第五十四次之参访又再遇文殊,为“证智”之表征。至此,即表示善财遍求法门之结果已与本智相应,冥合而无二,已离能、所的分别之相,得以照体而独立。最后遇普贤菩萨,表示显因广大之相,即既已达智证无二,故言亡虑绝,触物皆道,法法全真,依正浑融,重重无尽,举一法即是圆因,一切诸法莫不如此,是即普贤广大之境界。     
 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之偈赞与图绘极多,如北宋杨杰之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忠师之五相知识颂、惟白之文殊指南图赞等皆是,亦常被用为佛教文学上之题材。又禅宗寺院常于观世音菩萨左侧,设置善财童子像,即取材自其历访名师之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而受教化一事。(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卷八十五、华严五教章卷二、禅林象器笺第五类灵像门)((参见:五十三参)1048、“五十五善知识”1053)p4888
FROM:【佛光大辞典】


③【大圣】
梵语 maha^-muni,巴利语同。为对佛、菩萨及大声闻等之尊称;有别于世俗之圣人。如大圣普贤菩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大圣观自在菩萨、大圣不动明王、大圣欢喜天等,概皆出于尊敬之意。(佛本行集经卷十七剃发染衣品、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三送使品、持心梵天所问经卷一明网菩萨品)p874
FROM:【佛光大辞典】


④【信解】
梵语 adhimukti,巴利语 adhimutti。音译阿毗目底。<一>依信而得胜解者。又作信胜解。为钝根者修行阶位之名,乃七圣之一,十八有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与“见至”相对。俱舍论卷二十三(大二九·一二二下):“至住果位舍得二名,谓不复名随信、法行,转得信解、见至二名,此亦由根钝利差别。”此谓诸钝根者于见道位中,本称为随信行,及至修道住果之位,则称信解。(大毗婆沙论卷五十四、卷九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
  <二>起信生解之意。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大一七·九○九上):“能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大日经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二)p3721  
FROM:【佛光大辞典】

⑤【礼敬】
又作敬礼。即礼拜恭敬之意。依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印度致敬之仪分为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一亦载(大二四·二七三上):“凡是口云:‘我今敬礼’,但是口业申敬;若时曲躬,口云:‘畔睇’,此虽是礼,而未具足。(中略)有二种敬礼,云何为二?一者五轮著地,二者两手捉腨,而皆口云:‘我今敬礼。’”又于普贤十种行愿中以“礼敬诸佛”为第一大愿。(四十华严经卷十三、大宝积经卷四十三、方便心论)((参见:和南)3125、“敬礼”5465、“礼”6582)p6585
FROM:【佛光大辞典】

⑥【极微】
梵语 parama^N!u。又作极微尘、极细尘。旧译邻虚。物质(色法)分析至极小不可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以一极微为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之极微而成一团,称作“微”,又称“微尘”,亦即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始为天眼等之所见。微尘,梵语 aN!u-rajas,音译作阿拏、阿菟,又作阿耨尘。
 集合七微尘,谓一金尘,七金尘谓一水尘,七水尘谓一兔毛尘,七兔毛尘谓一羊毛尘,七羊毛尘谓一牛毛尘,七牛毛尘谓一隙游尘(又作向游尘)。金尘、水尘能够通过金中、水中之空隙,故尘有极微细之意。兔毛尘、羊毛尘、牛毛尘,乃表示尘如兔、羊、牛的毛端之微细。隙游尘则指如窗隙间,吾人肉眼可视之光中浮游细尘而言。
 极微集合形成具体物质之时,至少须具足地、水、火、风四大,与色、香、味、触四尘(四微)始能形成。因不能缺少其一,故称“八事俱生,随一不减”。(大毗婆沙论卷十三、卷七十五、卷一三六、大智度论卷十二、瑜伽师地论卷三、卷五十四、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p5479
FROM:【佛光大辞典】

⑦【不可说】
谓从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不可说】
梵语 an-abhila^pya。又作不可言说、不说。谓真理乃可证知而非言语所能诠释者。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八虚空藏菩萨品、大品般若经卷十七深奥品等,均以第一义毕竟空故不可说。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则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说六句之不可说,即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天台智顗取前四句分别配释藏、通、别、圆四教,而以前二者明界内之事理,后二者明界外之事理。此外,大乘玄论卷一、瑜伽师地论卷十六等亦各举数种不可说。又赞叹佛之功德非言语所能穷尽者亦用此语,多与不可称、不可思议等语连用。(大品般若经卷十二、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大智度论卷七十四、四念处卷一、维摩经玄疏卷五)((参见:四不可说)1660)p964
FROM:【佛光大辞典】

⑧【众生界】
“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p4749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50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接续楼上)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3,[普贤十愿]~【称赞如来】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学习解说]:(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所谓「称赞如来」: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

[学习解说]:对所有穷尽法界(关于法界,见[学习注]【1】)、虚空界(谓广大无际涯之虚空界。于时间而言,尽未来际;于空间而言,尽虚空界。详见词解②)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都有一切世界极微(又作极微尘、极细尘。旧译邻虚。物质(色法)分析至极小不可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以一极微为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之极微而成一团,称作“微”,又称“微尘”,亦即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始为天眼等之所见。详见词解⑥)尘数那么多的佛,每一佛所都有菩萨如大海一般汇聚围绕,我应当以甚深的信心而能解了(见词解④),就像出现在眼前一般清楚了知;

[学习注]:

【1】关于[法界]:
法界的秘密就是众生的第八识

第八识能够变现一切,是最不可思议的神通变现

众生都有神通,只是您不知道您现在就是神通变现

成为六道众生都是随自己的识心变现,自作自受


第八识如果以无明愚痴种子为作用,就是十二缘起,就会变成六道愚痴无明众生


第八识的无明愚痴种子如果净除,就变成楞严经讲的[菩提][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就是成佛

所以佛说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


其实,众生都没有真正的死亡或出生,都是一直变现

所以甚深佛法(例如:心经)说不生不灭

一切都操纵在众生自己, 要成佛或是要变成六道轮回众生都是由自己决定


因此,面对一切众生,和人生一切遭遇,您的态度可以决定您的未来

要[清净][光明][自在][无染]或者要[害怕][恐惧][痴迷].全都由自己决定——帖子详见: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略说]法界真相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学习解说]:(这些菩萨)都以超过大辩才天(大辩才天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为男天,或为女天,但以为女天者多。)(谓得大智慧功德,成就大辩才也。此天或居山岩深险处,或在坎窟大树藂林在处,常翘一足,八臂庄严;常持弓箭刀槊(色角切),长杵铁轮。帝释诸天,常加供养赞叹,具无碍辩,于一切时,常自护世,济物利生,流通佛法,无所怠倦,以慧资福。故光明会上,列之在功德天之前也。详见词解⑤)天女的(不可思议)微妙舌根(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二十二根之一。舌识之所依,取味境之无见有对之净色,称为舌根。详见词解⑥),每一舌根都发出如大海般的音声,每一音声都发出如大海般的言辞,以此称扬赞叹一切如来如大海般的功德,此音声相续不断直到未来无边际,此音声无不周遍穷尽法界无边界。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学习解说]:这样,直到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赞叹才穷尽。

而虚空界(“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详见词解⑧)乃至烦恼是没有穷尽的,因此我的赞叹也无穷无尽,念念都相续没有任何间断,身、语、意三业都没有任何的疲惫厌倦。


[学习注]:【1】学习这段经文的时候,末学体会到,[普贤十愿]是在教导我们要让心念随时围绕着佛,做【[广大观],[无量观],[清净观],[平等观],[光明观],[法身观],[法界观]】,这也是在念佛,而念佛能成佛,之后才能回向众生恒顺众生。




[词解]:

①【称赞如来】谓爱乐佛之功德,以微妙舌根,出无尽音声,称扬赞叹。故云称赞如来。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②【尽虚空界】谓广大无际涯之虚空界。于时间而言,尽未来际;于空间而言,尽虚空界。佛教以“尽虚空界”一语示无际涯之相,此语或系脱胎自“尽虚空遍法界”一语。三十七尊礼忏文(大一八·三三六上):“南谟大圆镜智金刚波罗蜜,出生尽虚空遍法界尘刹波罗蜜等一切诸佛。”((参见:尽未来际)5845)p5847
FROM:【佛光大辞典】

③【现前】1.出现于眼前。 2.眼前,目前。FROM:【汉典】

④【信解】
梵语 adhimukti,巴利语 adhimutti。音译阿毗目底。<一>依信而得胜解者。又作信胜解。为钝根者修行阶位之名,乃七圣之一,十八有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与“见至”相对。俱舍论卷二十三(大二九·一二二下):“至住果位舍得二名,谓不复名随信、法行,转得信解、见至二名,此亦由根钝利差别。”此谓诸钝根者于见道位中,本称为随信行,及至修道住果之位,则称信解。(大毗婆沙论卷五十四、卷九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
  <二>起信生解之意。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大一七·九○九上):“能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大日经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二)p3721  
FROM:【佛光大辞典】

⑤【大辩才天】(天名)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为男天,或为女天,但以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啰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天名也,金光明云大辩天女,大辩谓后也。”是妙音乃男天之名,大辩乃其后之名。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曰:“现为阎罗之长姊,常著青色野蚕衣,好丑容仪具有,眼目能令见者怖。”大随求经上曰:“大辩才天女。”不空罥索经十五曰:“辩才天女。”此等皆为女天也。聪明而有辩才,故曰辩才天,能发美音而歌咏,故名美音天妙音天,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若供养此天则可得福与智慧云。大日经疏十曰:“美音天,是诸天显咏美者,与乾闼婆稍异,彼是奏乐者也。”大日经义释七曰:“美音天亦名辩才天,是诸天中歌咏美妙者,犹如毗首羯磨工于伎巧之类,非乾闼婆也。”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曰:“若有法师说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者,我当益其智慧具足庄严辩说之辩。”又“若人欲得最上智,应当一心持此法,增长福智诸功德必定成就,勿生疑;若求财者得多财,求名称者得名称,求出离者得解脱,必定成就,勿生疑。”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大辩天】
谓得大智慧功德,成就大辩才也。此天或居山岩深险处,或在坎窟大树藂林在处,常翘一足,八臂庄严;常持弓箭刀槊(色角切),长杵铁轮。帝释诸天,常加供养赞叹,具无碍辩,于一切时,常自护世,济物利生,流通佛法,无所怠倦,以慧资福。故光明会上,列之在功德天之前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⑥【舌根】
梵语 jihvendriya,巴利语 jivhendriya。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二十二根之一。舌识之所依,取味境之无见有对之净色,称为舌根。梵语 jihva^,原意火焰,即能尝之义,谓祭神时投供物于火中,火焰即神之能尝。于无色界,舌根不能成就,唯欲、色界有之。于十二处,舌根称为舌处(梵 jihva^yatana);于十八界,则称舌界(梵 jihva^-dha^tu)。(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卷一四二、卷一四五、俱舍论卷一、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显扬圣教论卷一、品类足论卷一、成唯识论卷八)((参见:二十二根)171、“十二处”343、“十八界”356、“五根”1137)p2540
FROM:【佛光大辞典】

⑦【极微】
梵语 parama^N!u。又作极微尘、极细尘。旧译邻虚。物质(色法)分析至极小不可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以一极微为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之极微而成一团,称作“微”,又称“微尘”,亦即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始为天眼等之所见。微尘,梵语 aN!u-rajas,音译作阿拏、阿菟,又作阿耨尘。
 集合七微尘,谓一金尘,七金尘谓一水尘,七水尘谓一兔毛尘,七兔毛尘谓一羊毛尘,七羊毛尘谓一牛毛尘,七牛毛尘谓一隙游尘(又作向游尘)。金尘、水尘能够通过金中、水中之空隙,故尘有极微细之意。兔毛尘、羊毛尘、牛毛尘,乃表示尘如兔、羊、牛的毛端之微细。隙游尘则指如窗隙间,吾人肉眼可视之光中浮游细尘而言。
 极微集合形成具体物质之时,至少须具足地、水、火、风四大,与色、香、味、触四尘(四微)始能形成。因不能缺少其一,故称“八事俱生,随一不减”。(大毗婆沙论卷十三、卷七十五、卷一三六、大智度论卷十二、瑜伽师地论卷三、卷五十四、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p5479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51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接续楼上,6楼和7楼,合计用时约2.5小时)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4,[普贤十愿]~【广修供养】(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

[学习解说]:(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所谓「广修供养」: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

[学习解说]:对穷尽法界(关于法界,见[学习注]【1】)、虚空界(谓广大无际涯之虚空界。于时间而言,尽未来际;于空间而言,尽虚空界。详见词解②)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土的极微尘中,每一极微尘中都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又作极微尘、极细尘。旧译邻虚。物质(色法)分析至极小不可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以一极微为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之极微而成一团,称作“微”,又称“微尘”,亦即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始为天眼等之所见。详见词解⑥)尘数那么多的佛,每一佛所,都有菩萨如大海一般聚会围绕,

我以普贤行愿力的缘故,发起甚深的信入与解了(见词解④),就像出现在眼前一般清楚了知,(对这些佛)全都以上等妙好的供养具而做供养。


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

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学习解说]:具体是: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云的数量,就犹如须弥山王那么众多;

燃种种的灯,酥灯、油灯、香油灯,一一的灯炷犹如须弥山,一一的灯油犹如大海水,以如此的供养具恒常作为供养。

[学习注]:这些供养并不只是表相的供养,其实是有甚深义涵的(见下面),由此引出底下的[法供养为最]的经文教导。
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
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着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帖子详见:[达摩破相论]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之实义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

如说修行供养、
利益众生供养、
摄受众生供养、
代众生苦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离菩提心供养。

[学习解说]:善男子!在诸多供养中,法供养是最上等的。具体是:

如说修行供养(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生死之苦,证真空寂灭之道也。详见词解⑤)

利益众生供养、

(以各种善巧方便)摄受众生供养、

代众生(受)苦供养(见学习注【1】)

勤修善根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菩萨业~【也就是菩萨所该做的事情】,详见学习注【2】)

不离菩提心供养(发菩提心能使菩萨行者远离魔业,见学习注【3】)


[学习注]:

【1】代众生受苦,就是替众生担业。[清净光明专辑]中有相关教导:

真正的菩萨行者哪会怕担业呢?学佛本来就是要帮助众生承担和转化的,而且从过程中更能自利利他,让彼此成长
而真正的菩萨能荷担如来家业,那更是大担当,不然观音哪来的千手千眼呢?
所以,真修行就不怕担业或扛业,真心扛(心量增上),反而能成就大业,心无所限量,才能真正成就佛业
——帖子详见:真有「担业」之说吗?!

【2】关于[菩萨业]~详见:菩萨业 & 清净 ~ [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

【3】
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退失成佛的心,退失普渡众生的心)——帖子详见: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词解]:

①【称赞如来】谓爱乐佛之功德,以微妙舌根,出无尽音声,称扬赞叹。故云称赞如来。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②【尽虚空界】谓广大无际涯之虚空界。于时间而言,尽未来际;于空间而言,尽虚空界。佛教以“尽虚空界”一语示无际涯之相,此语或系脱胎自“尽虚空遍法界”一语。三十七尊礼忏文(大一八·三三六上):“南谟大圆镜智金刚波罗蜜,出生尽虚空遍法界尘刹波罗蜜等一切诸佛。”((参见:尽未来际)5845)p5847
FROM:【佛光大辞典】

③【现前】1.出现于眼前。 2.眼前,目前。FROM:【汉典】

④【信解】
梵语 adhimukti,巴利语 adhimutti。音译阿毗目底。<一>依信而得胜解者。又作信胜解。为钝根者修行阶位之名,乃七圣之一,十八有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与“见至”相对。俱舍论卷二十三(大二九·一二二下):“至住果位舍得二名,谓不复名随信、法行,转得信解、见至二名,此亦由根钝利差别。”此谓诸钝根者于见道位中,本称为随信行,及至修道住果之位,则称信解。(大毗婆沙论卷五十四、卷九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
  <二>起信生解之意。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大一七·九○九上):“能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大日经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二)p3721  
FROM:【佛光大辞典】

⑤【如说修行】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生死之苦,证真空寂灭之道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29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本楼用时1小时)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3,[普贤十愿]~【广修供养】(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接续楼上)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

[学习解说]:(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如前所做的(种种供具的)供养有无量功德,(然而)比之即使一念[法供养]的功德,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俱胝(指的百亿,见词解②)那由他(指的亿或者千亿,有多种说法。见词解③)分之一、迦罗分(分量名,指折人身上一毛为百分中之一分也。或曰:十六分之一分。详见词解④)之一、算分之一、数分之一、谕分之一、以及优婆尼沙陀(指的微细析分至极的意思,详见词解⑤)分之一都不及。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学习解说]:是因为诸佛都是尊重法的,因为如说修行(如佛所言说教导的那样去修行(如实相所说的那样去修行),其实就是依教奉行,也就是法法相传)能够生出诸佛。
如果菩萨众践行法供养,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这样修行就是真供养。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学习解说]:以此广大最殊胜的[法供养](注: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这是特别重要的实修要点,一定要好好落实起来,能获得无量的法义)来进行供养,直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供养才穷尽。

然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所以我此供养也没有穷尽,念念都相续,没有过间断,身、语、意业一直都没有疲惫厌倦。




[词解]:

①【迦罗】
(杂名)Kala%,又作哥罗,歌罗。分量名。慧苑音义上曰:“哥罗分,正云迦罗,此云竖,折人身上一毛为百分中之一分也。或曰:十六分之一分。谓西域风俗,以十六升为斗,如此土以十六两为一斤。义译为校量分。”玄应音义四曰:“折一毛以为百分,一分为歌罗分,论以义翻名为力胜。以无漏善法一歌罗分,胜有漏千分故也。”【又】(术语)Ka%la,又云迦攞。译曰实时。时有二种。实时云迦罗。假时云三摩耶。律中所说时食时药时衣之时,实时也,经中所说一时一日乃至一劫之时,假时也。智度论一曰:“天竺说时名有二种:一名迦罗,二名三摩耶。”名义集二曰:“刊正记云:即实时。谓毗尼中,听时食,遮非时食,则实有其时也。故大论云:毗尼结戒是世界中实,非第一义中实。”(参见:三摩耶)。【又】(人名)此翻黑。或云哥罗。是尊者。已得阿罗汉果。(参见:迦楼)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②【俱胝】
或拘致,此云百亿。
FROM:【《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③【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与今天的亿数,亦有说为千亿的,各说不同。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④【迦罗分】
(杂名)又云歌罗分,哥罗分。迦罗为分数之名,故云迦罗分。(参见:迦罗)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迦罗】
(杂名)Kala%,又作哥罗,歌罗。分量名。慧苑音义上曰:“哥罗分,正云迦罗,此云竖,折人身上一毛为百分中之一分也。或曰:十六分之一分。谓西域风俗,以十六升为斗,如此土以十六两为一斤。义译为校量分。”玄应音义四曰:“折一毛以为百分,一分为歌罗分,论以义翻名为力胜。以无漏善法一歌罗分,胜有漏千分故也。”【又】(术语)Ka%la,又云迦攞。译曰实时。时有二种。实时云迦罗。假时云三摩耶。律中所说时食时药时衣之时,实时也,经中所说一时一日乃至一劫之时,假时也。智度论一曰:“天竺说时名有二种:一名迦罗,二名三摩耶。”名义集二曰:“刊正记云:即实时。谓毗尼中,听时食,遮非时食,则实有其时也。故大论云:毗尼结戒是世界中实,非第一义中实。”(参见:三摩耶)。【又】(人名)此翻黑。或云哥罗。是尊者。已得阿罗汉果。(参见:迦楼)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⑤【邬波尼杀昙】(杂语)Upanis!ad,又作坞波尼杀昙,优波尼沙陀。译曰近少,微细,因等。慧苑音义上曰:“优波尼沙陀分,正云坞波尼杀昙。言坞波者近也,尼杀昙者少也。”慧琳音义一曰:“优波尼沙陀分,梵语算法。数之极也,大论释为微细分析至极之言也。”同十曰:“义译为微细,极至邻虚,名坞波尼杀昙。”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邬波尼杀昙分,又言优婆沙陀分,此数之极也。”能断金刚论下曰:“邬波尼[(?*文)/心]昙,译为因。”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79

[布施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1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1小时)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4,[普贤十愿]~【忏悔业障】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

[学习解说]:(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复次,善男子!所说的[忏除业障]: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学习解说]:菩萨自己忆念,我在过去的无始劫中,由贪欲、嗔恚、愚痴引发身、口、意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

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积和相貌,那么穷尽整个虚空界都无法收容纳受(注:如[地藏经]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也就是众生随时都在造业,累劫下来,恶业之多可见一斑)

我现今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普遍的到于法界中极微尘那么多数量的佛国中的一切诸佛菩萨大众前,诚心的忏悔,以后不再造作恶业,将恒常安住清净戒行成就一切(佛性)功德。

[学习注]:诚心忏悔之后,不再造新业,并且恒长清净持戒契入佛性圆满功德,这才是真忏悔~

〔七、观罪性空心〕,谓我罪性本空,无有实体,但从因缘颠倒而生,当知罪性不在内外,不在中间,本来是空,罪亦何有。若能运此心观,即是真忏悔也。】——帖子详见:七种忏悔心 ~ ﹝出慈悲水忏﹞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学习解说]:这样直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忏悔才穷尽。

然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的缘故,所以我此忏悔也没有穷尽,念念都相续,没有间断过,身、语、意三业一直都没有疲惫与厌倦。

注:相关学习~【[问答]如何发露忏悔?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4-11 03:34 , Processed in 0.0877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