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焰光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1#
 楼主| 发表于 2023-8-19 22:29:39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N
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闻戒法皆能履行。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而是比丘说[有我论]。[初破戒][似善持戒]
(附注:第一种就是虽然[具足持戒],可是却说[有我论],这就是著于[我执],就是[金刚经]讲的[四相]中的第一个~[我相]
【我论】
(术语)[法我见],[人我见]二种之邪论。
楞伽经四曰:「离于我论,自性无垢。」
【我见】
(术语)指五蕴假和合之心身,视为常一之义,谓之我见,又云身见。梵语曰没曳达利瑟致,译曰我见。
唯识论四曰:「[我见]者,谓[我执]。于非我法妄计为我,故名我见。」
同述记九末曰:「梵云没曳达利瑟致,此云我见。」
大乘义章六曰:「言身见者,亦名我见。五阴名身,身中见我,取执分别,从其所迷故,名身见。以见我故,从其所立,亦名我见。」
起信论曰:「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帖子详见:四种[破戒]却[相似善持戒],与[真正善持戒] ~ 大宝积经

学习笔记:初初看到这段经文,有些不理解,为何有「我相」是破戒

透过思维,就有些明白了,因为有我相,是错误知见,是恶知见、邪见

邪见是十恶业之一,影响深远,有我相即堕入邪见,因此是破戒,对此应该没有疑惑。

关于众生一般执以为真的「自我」,[清净光明专辑]中有相关教导:
其实「自我」(不论肉体或观念上的我)没有真实性(这是从根本和究竟上来说),
因为「自我」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执着虚妄下而形成观念见解上的我,以及因念而投生成为肉体这个我
但是,除了人道和畜生道,鬼道或天道并不是以肉身为身体,而是意念身,
所以,「我」这个身体,从不断「六道轮回」的过程看来,「我」和「身体」以及「观念」都是虚幻变异的,
而且就是因为不能认清轮回真相,不知道法界的法性原理,不明白佛性,因妄念执着假象的我和客尘而轮回,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这就像在梦中,你想吃梦中的烤肉,或正在吃,醒来,梦中的肉和我都是假的,而且梦中吃肉的想法也是因迷而生,也是虚幻
所以众生执着的这个自我,就像由各种观念织成的梦境,梦中的我就是由各种观念见解织罗而成的,所以没有真实性
而如果把这种「虚妄性」中的「假我」当成真实,这种认假为真的知见就叫作「恶知见」
——帖子详见:「真我」与「假我」
由以上教导,我们可以知道,【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执着虚妄下而形成观念见解上的我,以及因念而投生成为肉体这个我】是假我

那什么是真我呢?就是「法我」
至于「法我」,从佛法上来说,就是指真正真实的我,究竟的我,根本的我,实相的我,觉悟的我
以佛法中的不同佛法名相来说,简单说就是:
清净后的「第八识」(空如来藏、第九识=庵摩罗识)、或「佛性」、或称「自性」——帖子详见:「真我」与「假我」
这肉身也是生灭无常, 并不是真实的我[真我就是佛性]——帖子详见: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维摩诘所说经
「佛性」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帖子详见:《大般涅槃经》:谁是真僧?谁是假僧?当依四法!

相关学习:

【真密&真皈依】《涅槃经》:「如来秘藏真实义」、「真归依处」即是「佛性」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2#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22:54:56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3.5小时+本楼用时30分钟以上,合计约4小时以上)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O
有色想行忍是为魔业。
(附注:色是色阴,想是想阴,众生或小乘行者对于世间苦,不离金刚经讲的四相而行忍,在色相上在念头上都无法超越,反观大乘菩萨则离四相,证无生忍)——帖子详见: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学习笔记:小乘行者是着相修行,前提就是错误的,因此无法真正超越色相,因而无法解脱轮回;而真正的大乘行人,必然要按照金刚经讲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来智慧实修,如此破除超越四相,才能证无生法忍究竟解脱。根本在于智慧的超越。


23--P
真懂金刚经就不会着于四相,而挑起[国家][民族][众生]间的对立和仇恨

如果正在修金刚经,那就应该学习不着四相

如果是大乘行者,更应该平等慈悲
又怎会在情仇上纠结呢

平常说道理很容易,嘴上说空说理很容易
但是遇到事情,真修假修就看出来了

在论坛上吵不停,还谈什么破相呢

念头如果不能心怀[慈悲][清净][平等][光明][感恩][恭敬][谦虚][关怀]
而随时都是[批判][对立][斗争][猜忌][报复][嘲笑][仇恨]
那离[三恶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值得深思——帖子详见:放下世俗执着,创造清净安祥的气氛,而不是制造对立和纷争

学习笔记:真正按照金刚经的教导,破除四相的执着,就能心怀[慈悲][清净][平等][光明][感恩][恭敬][谦虚][关怀],

如果心念上还是随时都是[批判][对立][斗争][猜忌][报复][嘲笑][仇恨],那就说明自己还是愚痴无智,执着表相,而无法扩展心量,

心量狭隘负面,那离[三恶道]的日子就不远了,这值得我们深思自省,深深感恩善知识慈悲叮咛!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05:20:43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本楼用时约3小时)


接续楼上,继续学习[不着四相]和[无住生心]相关的[清净光明专辑]帖子内容


23--Q
其实众生实有,但是,不是众生所认为的实有
其实众生非实有,但是,也非众生所认为的非实有
因为众生不论如何认为都有执着, (注一,以下说明)
真正达到没有执着的状态, 就不会有[实有]和[非实有]的问题,
而能随缘随处幻化, 所以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注一)这分开两方面来说,

一个就是众生对自己(我)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我相寿者相(就是生命)
另一个就是众生对外在众生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人相众生相

以众生来说, 因为执着于自己,所以八识变现为实有,这会产生[虚妄]的[实体]而不断轮回
[实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活着而且都有痛苦, [虚妄]就是说其实这个[实体]也是幻化的
所以说亦实亦幻, 就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生命的执着也是同理
这是对于自己来说, 所以一位菩萨行者想度化众生,可是自己真的认清楚自己了吗?
这点是要好好思维的

另外,我们对于外在众生也是如此,和上面道理相同,所以菩萨行者也要认识清楚众生
这些其实都不容易的, 所以有观照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四无量心中的大乘实相义舍观
观照众生佛性本然圆满光明,众生和我们自己都平等圆满,
这样菩萨行者在行菩萨道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例如众生很难度,刁难我们)
这时候就该用这个光明舍观, 就能够释怀了
或者直接观照刚刚上面讲的金刚经实义,也能够放下度化众生的执着

我们确实需要去救度众生,而且是用[真心]
其实这[真心]就是在救度自己,会因此圆满契入佛性本然而成佛
但是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破除自己对四相的执着——帖子详见: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学习笔记:

——【心法很重要,心真正改变,心真正明白,才能逐渐契入实义】

佛法是心法,一切行法都是在于引导入心,如果不能由心改变,就无法契入实义。所以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以众生来说, 因为执着于自己,所以八识变现为实有,这会产生[虚妄]的[实体]而不断轮回
[实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活着而且都有痛苦, [虚妄]就是说其实这个[实体]也是幻化的
所以说亦实亦幻, 就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生命的执着也是同理
这是对于自己来说, 所以一位菩萨行者想度化众生,可是自己真的认清楚自己了吗?
这点是要好好思维的】

执着实众生轮回的根本,因为执著,第八识就会将众生所执著的变为实有,而执著的根本是无明,无明幻化出来的,必然都是痛苦。

所以,众生都是自作自受。只有真正认清法界真相和生命真相,透过实修清净自心,放下一切执着,才能真正解脱。


23--R
在人生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我们第一次做,
有些做对了,就以为自己真的懂了,后来再做就失败了
(例如做生意或股市,这些人后来往往败的很惨)
这是因为我们并不是真正明白这些事情的原理和方法
也没有真正深入学习研究和长时间实际练习,
只是第一次刚好做对了,所以认为自己懂了


您上面的情况也是如此,并不是您一开始就懂无住生心
而是因为您一开始不懂,所以没想那么多,
所以您第一次或以前并不是真正无住生心
所以您现在也不是[重新回到正念上]
而是您从未明白什么是正念和实修无住生心,
您应该由基础好好学起,实际的练习和接受磨练和考验
——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420楼


23--S
菩萨摩诃萨有十三法则便退转。何等十三。
(附注: 有十三件事情会让菩萨摩诃萨退转, 这也是我们行菩萨道该注意的)
一者[心不信]。
(附注:对佛法或甚深佛法不相信, 故佛经说信为功德母)
二者[不作心]。
(附注:没有实际普渡众生的行动作为, 执着于安住空想)
三者[疑心]。
(附注: 因为多疑, 所以对甚深佛法或不能明白的佛法产生疑惑)
四者[悋惜身财]。
(附注:对身体性命和财产太过执着,就是对世间尘染放不下)
五者[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云何乃令众生永灭]。
(附注: 对于不二法没有体会, 做不到金刚经讲的无住生心, 所以对于行菩萨道的远大目标产生恐惧心, 例如四弘愿)

六者[心不堪忍]。
(附注: 心不堪忍受种种痛苦, 修行菩萨道必定要在三忍上逐渐增上, 1.对一切有情众生和外在环境的忍, 例如众生的打骂,例如气候变化冷热, 2.对一切法能精进学习,能安忍,能不懈怠,3. 对前两者的忍,进步到[忍][不忍]不二的状态)
七者[心不调柔]。
(附注: 就是心太过刚强, 刚强是指执着太深重, 另可指应该修柔和心, 这在普渡众生行菩萨道是一定要的, 就是法华经讲的柔和忍辱心)
八者[愁恼]。
(附注: 心没有放在修行上, 多为世俗而忧愁烦恼, 例如,烦恼金钱,车,房,妻,儿,女,事业,病苦,生死)
九者[不乐]。
(附注:不能随时保持欢喜心, 所以四无量心的真实修持很重要, 要随时观照佛法,让自己产生法喜, 例如,随时想到今生能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解脱轮回苦, 这样当下就会快乐)
十者[放逸]。
(附注: 贪着世俗享乐, 所以对修学佛法不精进)
十一者[自轻己身]。
(附注:轻视自己,认为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太困难,认为自己做不到, 这在许多佛经都有提到这点)
十二者[自见烦恼无能坏者]。
(附注:看到自己有烦恼,可是却没有对治消除烦恼的方法, 或认为自己无法破除烦恼, 这两点很常见, 一者,没有方法,不知道方法, 二者,众生多悲观或者情绪太过执着,整个情绪都挂碍在负面思维上,认为自己做不到)
十三者[不乐进趣菩提之法]。
(附注: 这点也很常见, 对于学习佛法没有进取心, 找种种理由搪塞, 以致[法门无量誓愿学]常常只是口号)
善男子。是名十三法。令诸菩萨退转菩提。——帖子详见:菩萨因何退转菩提之心? 又如何不退转? ~ 大般涅槃经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4#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21:15:11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缘起(继续学习楼上内容1小时+本楼用时约4.5小时,合计约5.5小时)

时,文殊师利与其眷属到此处已,即于其处说普照法界修多罗,百万亿那由他修多罗以为眷属。

说此经时,于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而来其所;闻此法已,深厌龙趣,正求佛道,咸舍龙身,生天人中。

一万诸龙,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无量无数众生,于三乘中各得调伏。


[学习解说]: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和同行的眷属们,来到了此处(注:即人间的福城东面的庄严幢娑罗林中,这个树林是过去诸佛曾经教化众生的大塔庙处,也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在过去修行菩萨道难舍能舍之处,(因为是诸佛修行教化的地方)所以,这个林子被称为[普闻无量佛刹],这是诸佛精神光明的传承处,诸佛之师的文殊菩萨在此处说法是有深义的),就在这个地方演说「普照法界修多罗」(大智慧光明佛性光明,才能普照法界、广泛利益一切众生;修多罗是契经意思--[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具体见下方词解),此外,还有百万亿那由他(那由他是数量词,有说亿的,有说为千亿、万亿的,各说不同,但总体表示很多)修多罗(即契经的意思)以为眷属(即由根本的「普照法界修多罗」所衍生的诸多契经,以适应不同的众生)

文殊师利菩萨宣说此普照法界等经的时候,在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来到菩萨所在之处(关于文殊菩萨度化无量龙类众生的事迹,在[法华经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也有记载),在听闻佛法之后,这些龙类众生都对龙身生起了深深的厌离心,发起正心追求佛道,(因为这样发心的缘故,相由心生)都舍弃了龙身(的业报身),投生为天人或人(学习注:这是因为听闻了佛法的教导,改变了观念和心念(放下对龙道龙身的执着),由此提升了生命型态,相关内容见①—⑧。由此可见,提升知见观念至关重要,如果知见观念无法提升和超越,就会一直流转在六道中无法出离。尤其要珍惜得人身的机会,因为【在累世六道轮回中,多数的时间(劫就是时间单位)往往都是堕入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中受苦
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和机会,才有可能回到人道中投胎,成为人身
也因此应该把握成为人的时候,这时候才有机会好好学习佛陀所留下的经典,才能因此而修行解脱轮回之苦】——帖子详见:「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其中有一万数量的龙众,(闻法之后)于无上的佛道永远不会再退转;还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因为听闻文殊菩萨的讲法)在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佛乘(大乘))中都相应调伏了自心(学习注:由此可见,文殊菩萨也是和诸佛一样,都是宣导三乘法,来适应娑婆众生不同根器根机,给予慈悲救度的。这是因为众生根器次第不同,无法马上讲佛陀最终想讲的一乘佛法(关于一乘,请参阅【一乘 ~ 深密解脱经】),而施设的方便)


[词解]:
【修多罗】
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修多罗】
(术语)Su%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为綖。其余经文谓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于理,合于机,故曰契。贯穿法相,摄持所化,如经之于纬。故曰经。法华玄义八曰:“修多罗,或云修单兰多,或云修妒路。彼方楚夏,此土翻释不同。或言无翻,或言有翻。”此下就无翻而示含五义,故不可翻,一法本,亦云出生。二微发,亦云显示。三涌泉,四绳墨,五结鬘。就其有翻,亦举五翻。一经,二契,三法本,四綖,五善语教。此中取经之翻。华严探玄记一曰:“修多罗,或云修妒路,或言素怛罗。此云契经。契有二义,谓契理合机故。经亦二义,谓贯穿法相故,摄持所化故。”大乘义章一曰:“修多罗者,中国之言,此方释者,翻译非二。或名经本,或复翻为直说语言,或名契经,或翻名綖。人家所以翻为经本,盖依仁王百论故尔。如仁王中佛告大王,经本偈经乃至论义,一切皆如。以彼经中名修多罗为经本故,人即执此用为翻名。又百论中名其经本为修妒路,或云经本。人复执此定为翻名,盖乃随义以名经体,非正翻名。本义有四:一理教相对,教为理本,故名为本。二就经中经论相对,经为论本,故名为本。(中略)此等乃是随义傍翻,非正翻名,人复所以翻为直说,依成实论故为此释。彼文说言修多罗者,直说语言,人即执此以为翻名,盖乃是其辨释之辞,非正翻名。诃梨跋摩作论,解释十二部经,对彼祇夜伽陀偈经,故指斥言修多罗者直说语言,如似说言热者是火,岂是翻名。人复所以翻名契经,依增一阿含序故,便作此翻。彼言契经是第一藏,毗尼第二,毗昙第三。明知契经是修多罗,又依杂心业品之文,彼文说言,断律仪者如契经品,乃其所指是修多罗品,人即执此以为翻名,斯乃随义以名其经,非是翻名。以其圣教称当人情,契合法相,从义立目,名之为契。此既方言,何用私情种种图度?若正相翻,名之为綖。何以得知?今此且以三门释之:一准定方言,二以义解,三以文证。准方言者,外国之人正名世人缝衣之綖为修多罗,那得异翻。言义解者,诸法星罗,周散法界,所以次第显理在世人不坠不失,良以圣教贯穿故尔。贯法之能如綖贯花,故名为綖。言文证者,如律中如种种花散置案上,风吹则落。何以故?无綖贯故。如是种种名种种性种种家出家令佛法疾灭不久住。何以故?不以经教摄取法故。故目圣教以之为綖。佛法如花,所被众生三业如案,造过非如风,灭法如花零落,若无言说记持彼法,法则隐灭,良以言教记持在世,人虽造过,法常不灭,以有此能,故说如綖。又杂心言修多罗者,名曰结鬘,能贯诸法。贯法犹是綖之义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素怛缆,此译云綖。旧言修多罗,或云修妒路,皆讹也。”义林章三本曰:“杂心论云:经有五义,谓出生,涌泉,显示,绳墨,结鬘五义。今大乘解,梵言素呾缆,此名契经。”大日经五曰:“四种苏多罗,谓白黄赤黑。”同疏十五曰:“綖者,梵音名为苏呾缆。是连持众德,令其不散,故名綖。”(大日经云綖即系,非经意)。此修多罗有总别之二称:总修多罗者,三藏中之修多罗藏是也,该摄十二部经。别修多罗者,十二部经中之修多罗部经是也。是于总修多罗中,各以别义分开十一,直说法相。余不收于十一者,取总名而为别名也。【又】(物名)真宗各派七条袈裟所用之组纽,名修多罗。是取綖之义也。梵Su%tra。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修多罗】
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三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修多罗】
<一>梵语 su^tra,巴利语 sutta。所指有二:(一)为一切佛法之总称。(二)特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之第一类,此时又意译为契经、正经、贯经。本意指由线与纽串连花簇,引申为能贯串前后法语、法意使不散失者。亦即契于理、合于机,贯穿法相摄持所化之义。就文体与内容而言,佛陀所说之教法,凡属直说之长行者,皆属于修多罗。((参见:十二部经)344、“经”5548)
 <二>著七条、五条袈裟时,以彩线交络组纽,结成花鬘状,垂于袈裟背后之色带。此法行于日本天台、真言、净土、真宗等。最初原使用五条袈裟,今加以简略而变化,定其威仪。使用修多罗并非自古即有,大约源于初唐时代。(释门章服仪(道宣)、考信录卷一)p4040
FROM:【佛光大辞典】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与今天的亿数,亦有说为千亿的,各说不同。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那由他】
或云阿庾多,或云术那,或那术,此云万亿。FROM:【《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


串联学习~关于[生命型态]相关帖子:

众生因为对物质和生命有很深的执着欲望, 念念都是世间的生活, 所以念念都无法摆脱,
因此, 就算今生死亡,暂时脱离肉体束缚, 一样因为习惯性执着念力的关系,
又再次和种种缘分执着相吸引而聚合成为再一次拥有肉体的生命型态


所谓的恶业, 也是因为对物质执着深重,才会造恶, 引力非常沉重, 才会变成三恶道众生 ,
如果欲望比较低, 就容易飞升, 物质的[牵引][相吸引力], 就比较弱, 所以会成为比较轻的欲念聚合, 而成为天人
——帖子详见:[佛法科学观] 引力与念力
学习笔记:生命的型态,和众生的知见正确与否以及心念对物质和世俗的执著程度,密切相关。


真正影响轮回的因素是心念,是知见观念,是不同的知见观念而产生不同的生活行为,最后产生不同的轮回后果
这就像水往低处流, 众生的心念决定来生的流向, 也像物以类聚, 心念的共业,也影响日后的投生状况

所以,当一般人为了世俗欲望或生活或工作或男女关系而忙碌的时候
明白了佛法宇宙观的修行者,您该如何决定您的一生呢?

如果您明白了佛法的宇宙观法界观,知道生命更深远的真相和意义
当一般人为了生活或男女或工作而苦恼,您还会感到烦闷或忧苦吗?

所以,知道真相就是智慧,就能清净面对,
也因为清净无烦恼,这样的心念就能物以类聚,就能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
当世俗人为了世俗而烦恼悲苦的时候
您能明白佛法而处之泰然,这分恬静安然,难道不是最大的福分吗?
何况这还决定着未来的生命型态,得以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

所以说能学佛是莫大的福报,佛法不可思议

只要我们提高思想层次,就能放下世俗一切执着和苦难,就能迈向宇宙中真正的幸福——帖子详见:提高思想层次,就能放下世俗一切执着,解脱一切苦难
学习笔记:[真正影响轮回的因素是心念,是知见观念,是不同的知见观念而产生不同的生活行为,最后产生不同的轮回后果]

所以要脱离轮回,就要抓住关键点,学习正确的知见观念,以及保持正向的心念,这样才能提升生命型态,最终解脱生死。

精神和身体(或肉体)是相应而生的
从细微或原理上来说,心念的次第会影响投生(投胎)的状态和次第
也就是,心念次第越高,轮回的去处次第就越高,
相反,心念的次第越低,就会投胎成为越低次第的生命型态
所以,从内法界来说,身体就像依报,心念才是正报
(从外法界来说,有情众生自己是正报,外在一切是依报)——帖子详见:进阶的「随缘保任」
学习笔记:[[从细微或原理上来说,心念的次第会影响投生(投胎)的状态和次第]],
所以,随时察觉自己的心念状态,保持清净光明心至关重要,决定自己未来的生命型态,甚至最终解脱轮回。


观念决定走向,正确的法界人生观,才能引导众生得到真正美好的未来

学佛修行而解脱轮回痛苦,这才是不论您在任何生命型态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可以提升您的心量和智慧,扩展您的视野和观念,让您解脱各种烦恼与痛苦,迈向美好的永恒——帖子详见:修行会无聊或无趣吗?
学习笔记:深深感恩佛菩萨善知识老师,一直陪伴我们,引导我们实修,确实修行过程有考验和成长,
很感恩能学习和验证无量法门,逐渐明白法界和生命的各种原理与现象,
只要坚持实修不懈怠,我们一定能增上次第,从自修为主,转而迈入到普度众生的阶段
这样,能从普渡无量众生的过程中得到各种经验智慧和心得体会
所以,只要用心修行,修行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并且修行的意义高远,能让我们逐渐超越物欲世俗,能进入光明的精神世界,能和佛菩萨师长们心心相印,能最终成佛自利利他!
所以,能修行真的是最有趣最幸福的事,学生一定好好努力!


就像蚂蚁或蜜蜂,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对于人来说,也只是这些昆虫陷入自己型态和认知上的无意义执着罢了
因为,既然生命不会真正消逝,那么,执着于一种型态的生命和这种生命所在乎的价值,
从更高的智慧和角度来看,这些低等次第的执着,根本是无意义、虚幻、愚痴的(简单说就是「瞎忙」)
就像以人类的角度去看蚂蚁或蜜蜂,又或者去看喝醉酒的人,或看小孩吵架,就是大概这回事——帖子详见:以「法性原理」来谈「传宗接代」与人类的延续
学习笔记:只有提高认知,放下当下次第的执着,才能提升生命型态,就像必须先离开当下的台阶,才能跨步迈上新台阶。


如果您了解:生命会随着众生的观念和执着而做不同的轮回转生(请参考[楞严经])
如果您超越了,您就会超越现在的生命型态,而可能飞升生天或往生净土(所以出家人不做世俗工作)
如果您执着了,可能因此堕入三恶道,或在六道中轮回不已——帖子详见:一般人有哪些烦恼?这些烦恼的本质是什么呢?


藉由念佛,念念想念佛菩萨的光明和清净,念念想念佛菩萨的慈善,
这样「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就能逐渐舍离世俗妄想和杂染,而逐渐提升身心次第,提升当下与来生的生命的型态

诵经也是类似的原理,藉由诵经或读经,学习佛经中的道理和修行知识或法界观或佛的观念,
以此提升正确的知见和观念,改变人类原本的低次第观念,这样在心念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改变,才能逐渐转化身心,提升生命型态——帖子详见:【法性原理解析】生命的次第与真相&吃斋念佛诵经有什么用?



一般众生因为不知道这个法界真相,所以,总是执着于物质社会的利益和诱惑
因为不知道「意生身」的心念能量场的意念生命型态,因为执着于物质(钱财车房)和肉体(美丑装扮)
所以,生命型态无法晋升更高次第,而总是堕落在低下的物质肉体型态(人道、和畜生道)
而深度执着者或极恶者,也可能因此堕入「饿鬼道」和「地狱道」

因此,宽阔我们的思想,以宇宙法界的深广来思维和探讨
相信确实有心念能量场的意念「意生身」型态,愿意修行提升
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和提升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帖子详见:「意生身」:心念能量场的意念生命型态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5#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04:34:25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2,[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听法众(本楼用时1.5小时)


时,福城人闻文殊师利童子在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无量大众从其城出,来诣其所。

时,有优婆塞,名曰:大智,与五百优婆塞眷属俱,所谓:须达多优婆塞、婆须达多优婆塞、福德光优婆塞、有名称优婆塞、施名称优婆塞、月德优婆塞、善慧优婆塞、大慧优婆塞、贤护优婆塞、贤胜优婆塞……如是等五百优婆塞俱,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五百优婆夷,所谓:大慧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妙身优婆夷、可乐身优婆夷、贤优婆夷、贤德优婆夷、贤光优婆夷、幢光优婆夷、德光优婆夷、善目优婆夷……如是等五百优婆夷,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五百童子,所谓:善财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觉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如是等五百童子,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五百童女,所谓:善贤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贤称童女、美颜童女、坚慧童女、贤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如是等五百童女,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学习解说]:

这时,福城里的人,听闻文殊师利童子(这里的童子,即菩萨的意思)在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这是释尊往昔修菩萨行时舍弃无量难舍之处),就有无量大众从福城出来,来到菩萨的处所。

这时,有优婆塞(谓虽在家,能持五戒,清净自守;又云近事男,谓能持戒,可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名优婆塞),名叫:大智(广大之智慧。通达一切之事理者),和五百优婆塞眷属一起来的,分别叫:须达多优婆塞(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乐善好施,慈济贫穷孤寡的人,又被称为给孤独长者。佛教史上第二座寺院祇园精舍,就是他建来供养佛,作为佛说法的道场)、婆须达多优婆塞、福德光优婆塞、有名称优婆塞、施名称优婆塞、月德优婆塞、善慧优婆塞、大慧优婆塞、贤护优婆塞(或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在家之菩萨也)、贤胜优婆塞……(这些都是拥护佛法的长者优婆塞),这样的优婆塞有五百位,来到文殊师利菩萨处,顶礼菩萨的双足,右绕三圈,退下坐在一面。

又有五百优婆夷(即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分别叫:大慧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妙身优婆夷、可乐身优婆夷、贤优婆夷、贤德优婆夷、贤光优婆夷、幢光优婆夷、德光优婆夷、善目优婆夷(这些都是拥护佛法有大福德智慧的优婆夷)……这样的优婆夷有五百位,来到文殊师利菩萨处,顶礼菩萨的双足,右绕三圈,退下坐在一面。

又有五百童子,分别叫:善财童子(本篇习经的主人公,具体的介绍见后续的经文和下方词解)、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觉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这样的童子(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子,并非指年幼为童子)有五百位,来到文殊师利菩萨处,顶礼菩萨的双足,右绕三圈,退下坐在一面。

又有五百童女,分别叫:善贤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贤称童女、美颜童女、坚慧童女、贤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这样的童女(辞典解释为未成年之少女。末学理解,也可以比照上面对童子的解释,也指的是菩萨是法王之真子,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女)有五百位,来到文殊师利菩萨处,顶礼菩萨的双足,右绕三圈,退下坐在一面。


——————

学习笔记:由上述听法众可知,福城是个很有福德的所在,是释尊和诸佛修行威德所泽被,所以有很多福慧深厚的佛弟子聚集在一起。

由这些听法众,我们可以知道文殊菩萨要讲的是大乘法。



[词解]:
【福城】
指善财童子参诣文殊菩萨之处所。依八十华严经卷六十二入法界品载,文殊菩萨于南行途中止住福城东方之庄严幢娑罗林中,往昔诸佛曾于此教化众生,又有一大塔庙,系释尊往昔修菩萨行时舍弃无量难舍之处。善财童子闻悉文殊在此,即来请益。其时,善财童子已了悟根本智,而更欲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以得差别智,故依文殊菩萨之指示而南游,经一百一十城,参见五十三善知识。六十华严经卷四十九,称福城为觉城,四十华严经卷四,则称之为福生城。p5856 FROM:【佛光大辞典】

【大智】
(术语)广大之智慧。通达一切之事理者。法华经序品曰:“普入佛慧通达大智。”维摩经佛国品曰:“大智本行皆成就。”同慧远疏曰:“言大智者是佛智也,佛慧深广故名大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优婆塞】
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谓虽在家,能持五戒,清净自守;又云近事男,谓能持戒,可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名优婆塞。(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须达多长者】
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乐善好施,慈济贫穷孤寡的人,又被称为给孤独长者。佛教史上第二座寺院祇园精舍,就是他建来供养佛,作为佛说法的道场。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婆须达多】
梵名 Vasudatta。意译财施、有善施行。据八十华严卷六十二载,文殊师利至福城(六十华严则为觉城)附近大塔庙处说法,时城中甚多优婆塞往诣文殊师利,婆须达多即为其中之一。(六十华严卷四十五、慧苑音义卷下)p4460 FROM:【佛光大辞典】

【贤护】
(人名)Bhadrapa%la,梵名曰颰陀,跋陀和,跋陀婆罗,跋陀罗波梨。或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在家之菩萨也。玄应音义五曰:“案移识经云:颰陀罗波梨,此译云贤护,亦云贤守。邻圣曰贤,固道称守。幻士经云:颰陀,此言仁贤。是王舍城在家菩萨也。”大宝积经百九卷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曰:“有一最大巨富商主长者之子,名颰陀罗波梨(随言贤护)。(中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长老阿难!汝欲闻此颰陀罗波梨长者家中所有众乐事乎?乃至具足说其受于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中略)是长者子,凡有六万最大商主恒随彼后。(中略)其颰陀罗波梨家内恒常铺设六万上妙六合床榻,杂色被褥以覆其上,(中略)复有六万婇女,端正殊绝,身体柔软细滑,(中略)又其长者欲食之时,则有六万杂种羹臛饭,食微妙香美,犹如天厨无有异也。”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有“贤护长者品。”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一曰:“王舍大城有优婆塞。名曰贤护。为众上首。”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优婆夷】
(术语)Upa%sika%,旧称优波夷,优婆斯。新称邬婆斯迦,邬波斯迦,优波赐迦,优婆私柯。译曰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事三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女子。四众之一。七众之一。净名疏曰:“优婆夷,此云清净女。”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邬波斯迦,或言优波赐迦,此云近善女,言优婆夷者,讹也。”同二十三曰:“优婆,此云受,私柯,此云女。”受者受五戒之义。慧琳音义十三曰:“邬波斯迦,唐言近善女,或言近事女。”西域记九曰:“邬波斯迦,唐言近事女,旧曰优波斯,又曰优波夷,皆讹也。”华严疏六十二曰:“亲近比丘尼而承事故。”(在俗之信女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优婆夷】
梵话 upa^sika^ 之音译。又作优婆私诃、优婆斯、优波赐迦。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即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列举佛在世时以难陀难陀婆罗为优婆夷三十人之上首。南方所传巴利律藏大品(Maha^-vagga),则谓优婆夷始于耶舍(在五比丘后出家受戒者)之母。(俱舍论卷十四、维摩经略疏卷二、大唐西域记卷九)p6407 FROM:【佛光大辞典】

【善财童子】
 (人名)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相师名此儿曰善财。”善财诣文殊师利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三知识而证入法界。探玄记十八曰:“由此福报财宝相起立善财名,即善为因财为果,又生时宝现为财,后叹其行德为善。”禅寺山门阁上观音菩萨左边安善财童子之像,是取善财历访五十三知识于第二十七番遇观音大士闻法之因缘而为菩萨之胁士者。大法会行道之时,有执火舍前行之小法师二人,是曰定若沙弥,别名善财童子,但依童子之形而名也。止观一曰:“常啼东请,善财南询,乐王烧手,普明刎头。”(参见:五十三参)。梵Sudhana。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善财童子】
梵名 Sudhana-s/res!t!hi-da^raka。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求道菩萨,曾南行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大乘佛教用以作为即身成佛之例证,其求法过程,则表示华严入法界之各阶段。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之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继之,历访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罗门、长者、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听受种种法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载,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具有八意,即:善知识为轨范、为胜行之缘、破见慢、离细魔、寄成行、寄显位、显深广、显缘起。又谓其行证通于见闻(前生)、解行(此生)、证入(来生)等三生,而以善财童子之此生为解行生;即表示善财于此一生之中,具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位之行法,此即“三生成佛”之义,乃约隔生果报而说三生。但华严宗另有“一生成佛”之说,谓“三生”为表示法门分位之语,实则一生一念中亦有三生,故主张见闻、解行、证入三生可各自其一生而成佛。准此,善财童子之成佛遂有三生成佛、一生成佛二说。此外,其参访诸善知识系表示因果渐证之先后顺序。其中,初遇文殊以后至第四十一人,表示寄位修行之相,即寄十信行及三贤、十圣之位。其后十一人表示会缘入实之相,即总会前述阶位差别之缘,而同入于实相之理,指亲证妙觉。其次遇第五十三位之弥勒菩萨,表示摄德成因之相,即摄此会缘入实之德,而为一生补处之正因。其次再遇文殊菩萨,表示智照无二之相,即初遇文殊菩萨为“信智”之表征,第五十四次之参访又再遇文殊,为“证智”之表征。至此,即表示善财遍求法门之结果已与本智相应,冥合而无二,已离能、所的分别之相,得以照体而独立。最后遇普贤菩萨,表示显因广大之相,即既已达智证无二,故言亡虑绝,触物皆道,法法全真,依正浑融,重重无尽,举一法即是圆因,一切诸法莫不如此,是即普贤广大之境界。     
 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之偈赞与图绘极多,如北宋杨杰之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忠师之五相知识颂、惟白之文殊指南图赞等皆是,亦常被用为佛教文学上之题材。又禅宗寺院常于观世音菩萨左侧,设置善财童子像,即取材自其历访名师之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而受教化一事。(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卷八十五、华严五教章卷二、禅林象器笺第五类灵像门)((参见:五十三参)1048、“五十五善知识”1053)p4888 FROM:【佛光大辞典】

【童子】
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子,并非指年幼为童子。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童女】
梵语 kuma^ri^ 或 da^rika^。即未成年之少女。法华经卷七普门品载,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童男童女身,为其说法。又观自在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销伏毒害陀罗尼经载,观自在菩萨之化身蘘麌哩曳童女为众生宣说真言,能除灭世间一切诸毒。又有托童女占吉凶,或于行法时,用咒法结线等。(大宝积经卷九十八妙慧童女会、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无垢贤女经)p5168 FROM:【佛光大辞典】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来集,随其心乐现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诸大众;以自在大慈令彼清凉,以自在大悲起说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乐,以广大辩才将为说法。

[学习解说]:

这时,文殊师利童子(这里,童子即菩萨之义,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知道福城里的人都已经集会来此,菩萨随顺众生心之好乐显现自在之身,威威光明容颜显赫胜过一切大众;以自在大慈心(四无量心之一,让众生感到清凉(有类似经文--【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佛菩萨的大慈心能给众生清凉,灭除众生心中烦恼之火),以自在的大悲心(四无量心之一)生起为众生说法之心,以自在智慧(智慧是菩萨六度之一)知道众生心中好乐之处(学习注:大菩萨有深空的智慧,知众生心是菩萨摩诃萨十种心之一,详见: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 ~ 华严经 ,那我们一般佛弟子要如何能知众生心呢,详见学习笔记),并将以广大的辩才为众生说法(如何能辩才无碍呢:【欲[得辩才]者,应[敬师长]】~首楞严三昧经)


学习笔记:

①如何知众生心?
佛经上说,佛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佛菩萨能知众生心,如果讲了有用,才讲,如果讲了没用,就不讲,就等待时机成熟

佛经上说,那我们一般人该怎么做呢
经上说,这其实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发起大心,真心为众生好,善护念众生,为众生着想
我们就会在行菩萨道的过程逐渐圆满智慧和方便,就能逐渐知道众生心,就能逐渐运用善巧

学佛的过程,只要我们学习正知见,信因果而逐渐明白因果,善观察心念和过失,学习智慧和方便
这样我们就逐渐能知道众生心,知道因果原理和普渡众生的方便,知道心念变化, 善观察众生相

就像妈妈会知道小孩想要什么,因为有慈悲心和关爱, 所以就能知道
就像老人知道年轻人想什么, 因为自己经验丰富,是过来人, 所以能了解
大般涅槃经上说,菩萨就是像这样累积智慧和方便的,
这要由菩萨行去实修, 才能逐渐真正俱足大智慧和方便

多读经,多深入经藏,您就会懂的更多, 您就会知道佛到底教了什么,
然后实修实做, 您就会逐渐实证, 就会逐渐发现佛法的真实和伟大——帖子详见:如何劝化发牢骚说“世界不公平,自己有多惨,遭遇多不幸”的人?



B,
拈花微笑心要就是知一切众生佛性,明白一切万物诸相法性,如此而已
如果懂,这样就懂了,如果不懂,说到这您还是不懂,因为这要实修才能体会
因为这和佛性有关,所以先要学光明心法,先自己入心契入佛性
不然又如何明白一切众生佛性和万物诸相法性呢
因为这是诸大菩萨的境界,也是首楞严三昧的境界,也是法华三昧的境界
妙法莲华启妙心,如果您尚未显露佛性真心,当然无法明白拈花微笑
所以说了也是白说,因此,先要学习光明心法,逐渐次第增上,才能逐渐明白

当您还没有显露佛性真心,可以透过如实发起大愿大心,
就能和诸佛菩萨相印,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透过心法观修而逐渐契入心法心要,逐渐显露佛性
所以一开始您可以学习光明心法来契入心要和真心
这是属于自发显露的初学阶段

下个次第,就是普渡众生的圆满阶段,这就一定要学习知众生心知众生性
这个道理在华严经法华经都是如此,懂不懂就看您是不是真的看懂佛经
禅宗心要拈花微笑就是此阶段的心法,这是迈向大菩萨次第的修持心法
如同华严经和法华经,都是教导佛子迈向大菩萨次第的佛经

虽然您可能完全还不明白,不过如果您已经有光明心法的基础,慢慢就能学习和体会这些道理
虽然还没实证拈花微笑心要,但是可以透过发心发愿和观修,逐渐契入而能知众生性,知众生心,知法界性
过程您会逐渐体会妙观察智,然后您能真正知道佛性平等,知平等性,印证平等性智
当然,这边只是简单的说明原理,实修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要看个人努力精进的情况

这是需要实修才能体会的心要,道理很简单,但是很难——帖子详见:[浅谈]拈花微笑心法



C,
首先要发大慈悲心,这样由发心和心法才能逐渐体会众生心
这要由平常就关怀众生,注意各种细节对众生的影响,善护念众生
这就是[华严经]或[大般涅槃经]上讲的菩萨智慧养成的方法——帖子详见:[略说]如何引导众生学佛?该给什么经典?


[词解]:
【赫奕】形容光辉炫耀貌,或者显赫貌;美盛貌。——百度

【无缘慈善】
谓法华一经所说之法,备有梵行之相,即无缘慈也。言无缘者,心不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一切众生自然现益,是名无缘慈。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无缘慈悲】
慈悲分三种,无缘慈悲为其一。龙树之大智度论卷四十(大二五·三五○中):“慈悲心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凡夫人众生缘;声闻、辟支佛及菩萨,初众生缘,后法缘;诸佛善修行毕竟空,故名为无缘。”此即大乘佛教所言空之思想,完全无自他之对立;乃绝对之慈悲,真实之慈悲,亦为最高之慈悲。(俱舍论卷十八、佛地经论卷五、大乘义章十四信等十行义、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参见:慈悲)5805)p5137 FROM:【佛光大辞典】

【无缘慈悲】
三种慈悲之一,即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甚至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怜愍爱护之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6#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22:49:42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3小时+本楼用时约1.5小时以上,合计约4.5小时)


复于是时,观察善财以何因缘而有其名?

知此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于其藏上,地自开裂,生七宝芽,所谓: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

善财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肢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纵广高下各满七肘,从地涌出,光明照耀。复于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宝器,种种诸物自然盈满。所谓:金刚器中盛一切香,于香器中盛种种衣,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味饮食,摩尼器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玻璃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璃,码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码瑙,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如是等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又雨众宝及诸财物,一切库藏悉令充满。

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

又知此童子,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解广大,常乐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皆无过失,净菩萨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净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

[学习解说]:

又在那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透过神通智慧观察善财童子是因为什么因缘而得善财之名?

透过神通智慧观察知道,此善财童子最初入母胎的时候,在其所住的宅子里自然生出七宝所成的楼阁,并且楼阁下方有七种伏藏((譬喻)埋伏于土中之宝藏也。贫女家中有伏藏,贫女不知之,智者教之发掘,以譬一切众生具有佛性而流浪于三界,佛为说法开示之也),在这些伏藏上面,土地自然裂开,生出七宝的芽,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这七宝。

善财童子在母胎中经过十个月然后诞生,身形肢体都端正具足,随其而生的七大宝藏,长度和宽度都是七肘的尺寸,这些宝藏从地中涌出来,并伴有光明照耀。而且在宅子里自然有五百种宝器,有各种宝物自然盈满。具体是:金刚器皿中盛有一切香,在香器中盛有种种衣,美玉器皿中盛满种种上妙美味的饮食,摩尼器皿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中盛银,银器中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华言离垢,即珠宝也。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故圆觉钞又云如意。谓意中所须财宝衣服饮食种种之物,此珠悉能出生,令人皆得如意,故名为宝),玻璃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璃,码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码瑙,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这样的五百种宝器自然出现。又有众多的宝贝和财物如雨而下,使家中库藏都充满。(学习注:这些殊胜现象是外在的)

因为上述因缘之故,父母亲属及善于占相的相师都称呼此孩童,名为:善财。(学习注:财有三种 ~ 佛说演道俗业经。善财童子之财,乃是「上财」。)

(文殊师利菩萨透过智慧观察)又知晓此童子,曾经已供养过去诸佛,种下深厚的善根(关于善根,详见学习笔记①),能真信和了解广大的大乘佛法,恒常好乐亲近诸善知识(关于善知识,见学习笔记②)(因为常亲近善知识,受到熏陶,善根深厚的缘故)身、语、意三业都没有过失,能清净行菩萨道,志求一切智(即佛智),堪任实修成佛的法器,其内心清净犹如虚空一般,(因为心量广大,没有挂碍,所以一切修行所集的善根都)能回向菩提没有障碍。(学习注:这些是不为一般众生所知的,为何伴随善财童子出生会有上述那些殊胜现象的内在原因)

[词解]:

【伏藏】
(譬喻)埋伏于土中之宝藏也。贫女家中有伏藏,贫女不知之,智者教之发掘,以譬一切众生具有佛性而流浪于三界,佛为说法开示之也。涅槃经七曰:“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无量寿如来会曰:“最胜丈夫修行已,于彼贫穷为伏藏。”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摩尼】
 (物名)Man!i,又作末尼。译曰珠,宝,离垢,如意。珠之总名。玄应音义一曰:“摩尼,珠之总名也。”同二十三曰:“末尼,亦云摩尼,此云宝珠,谓珠之总名也。”慧苑音义上曰:“摩尼,正云末尼。末谓末罗,此云垢也,尼谓离也,谓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也。又云:末尼此曰增长,谓有此宝处,必增其威德,旧翻为如意随意等。逐义译也。”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梵云摩尼,此翻为宝,顺旧译也,新云末尼,具足当云震跢摩尼,此云思惟宝。会意翻云如意宝珠,随意所求皆满足故。”圆觉大钞一下曰:“摩尼,此云如意。”涅槃经九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参见:如意珠)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摩尼】
梵语摩尼,又云末尼,华言离垢,即珠宝也。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故圆觉钞又云如意。谓意中所须财宝衣服饮食种种之物,此珠悉能出生,令人皆得如意,故名为宝。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摩尼】
梵语 maN!i,巴利语同。又作末尼。意译作珠、宝珠。为珠玉之总称。一般传说摩尼有消除灾难、疾病,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又梵语 Cinta^-maN!i,音译为真陀摩尼、振多摩尼、震多摩尼,意译如意宝、如意珠,又作如意摩尼、摩尼宝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凡意有所求,此珠皆能出之,故称如意宝珠。
 有言摩尼系由摩竭鱼脑中所取出;或言为帝释天所持物碎落而来;亦有言由佛舍利所变者。千手观音之四十手中,右手即持日精摩尼,左手则持月精摩尼。日精摩尼,又作日摩尼,为可自然发出光热照明之摩尼;月精摩尼,又作月光摩尼、明月摩尼、明月真珠、月爱珠,可除人热恼,而予清凉。
 经论中载有诸种摩尼,大毗婆沙论卷一○二载,末尼宝有光明末尼、清水末尼、方等末尼、无价末尼、如意珠等五种。旧华严经卷四十七载有青琉璃摩尼、夜光摩尼、日藏摩尼、月幢摩尼、妙藏摩尼、大灯摩尼等。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七举出帝释毗楞伽摩尼、诸天登祚所著摩尼、梵天光幢摩尼、梵天艳光摩尼等。(遗日摩尼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大品般若经卷十、旧华严经卷五十九、起世经卷二转轮圣王品、大智度论卷五十九、慧琳音义卷二十七)p6067 FROM:【佛光大辞典】


============


【学习笔记①】———关于「善根&慧根」的相关帖子内容

①--A
所谓善根,是指相信因果、断恶修善、行善布施的根性,如果过去世和今生都能如此,那才叫有「善根」
但是,善根或善行并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只是修行解脱的助缘(广结善缘),真正解脱轮回要靠「慧根」,
因为,智慧通达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解脱轮回靠的是能解脱轮回的「解脱智慧」
(如果仔细分类,在佛法上,「解脱智慧」归类于小乘解脱道,大乘或佛乘则是以「佛智」为目标)

所以,「慧根」指的就是想修行解脱的根性,对世俗或事物或修行能通达无碍的智慧
而善根或慧根的多寡,就是看这些特性、根性的比重和倾向,然后再参考今生业报情况,障碍多寡
这样大致就能看出是哪种根器,是劣根,还是足够担当法器(接受佛法或弘法的根器)
佛法所谈的是能否真正解脱,所以,纵使你有世俗财富或才智,
但是,如果没有相信因果和断恶修善的心,没有修行解脱的心和智慧,
以佛法来说,都是没有善根和慧根的,都是愚痴没有智慧的,都是业障深重的
这些没有什么好争辩的,这些都是根据真实来判断,什么真实?就是能否解脱轮回的真实
如果你有解脱轮回的根性,那才有解脱轮回的可能,也才被称为有善根(助缘)或慧根(根本)——帖子详见:我是哪种根器?
学习注:这段指出善根具体包括的内容,善根是解脱的助缘,真正要解脱需要有「慧根」。
所谓慧根就是尘染障碍的程度,障碍轻就是所谓比较有慧根,比较能明白——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12楼

①--B
一开始能吃素,听了善法就是遵守
这是善根而不是慧根
这个差别在于智慧圆通
这有很多细微上的差别影响和因果关系
例如善根也可是小善非大善
善根可能因为没有圆满智慧,而被错误引导入邪道
也可能因为没有三昧定力,所以可能被干扰而堕落

所以这种善根是缺乏深厚的实修的
因此很容易受到影响而改变
若是累世慧根,则能自行破除障碍而增上——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325楼

①--C
禅宗的要领在于心法
所以[拈花微笑]密付本心,这不是有什么秘密
而是想要懂心法,这必须有善根逐渐俱足渐修消业而显露慧根才行
不然善根智慧不足,无法接受深法,就算接受也无法领悟
再者,等到接受和明白心法后,修行是会比较快速的
因为实相智慧比较容易超越一切表相
所以所谓的顿,就是指明白实相
[知道真相]和[不知道真相]的修行当然千差万别
悟可以有[解悟][体悟][证悟],可以[小悟][大悟]
所以[悟]也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样
总之,这都要实修,没有实修,讲再多也是多余的——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92楼

①--D
一般人是否相信因果,是否行善布施,,断恶修善,,这牵扯到善根的问题
善根不同于慧根,,,大慧才能大善,,真智慧才能真善,,这点如果能好好思维,,心智会比较成熟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不相同,,价值观也不同,,善恶观念也不同,,彼此因缘也不同

没有善根的人,,可能完全不相信因果,,认为只要自己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
有善根的人,,可能自己就不会造恶,,知道什么该做不该做,,自己心中有原则
因为善根不同,,所以命终会投生不同的天道,,不过终究还是在六道中,,还是不能解脱,,
因为解脱需要智慧,,需要佛的智慧,,才有办法超越六道
虽然如此,,但是有善根的人还是比较容易学善法,,甚至佛法

说这些是让我们能够有些许的明白,,让我们心中能够放下正邪的执着,,
看的更广更远,,心中才会更平和,,这样才能接近真正的智慧——帖子详见:分别而不分别, 不分别而分别 ~ 圆觉经:净觉随顺,金刚经:破除四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8-26 03:46:39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约2小时+本楼用时约1小时,合计约3小时)


【学习笔记②】———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②--『1』  【善知识】 ~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此帖篇幅较长,请点击链接阅读)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

令住菩提心善知识;

令生善根善知识

令行诸波罗蜜善知识;

令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令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令得决定辩才善知识;

令不著一切世间善知识;

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善知识;

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令入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识。

是为十。」


(附注:等侣就是伴侣或同学的意思)

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何谓为四。
(附注:四种恶知识恶同学)
求声闻者但欲自利。
(附注:求声闻果,自求解脱,不发大心普渡众生)
求缘觉者喜乐少事。
(附注:求缘觉果,喜欢独处,不发大心普渡众生)
读外经典路伽耶毗。文辞严饰所亲近者。
(附注:喜欢读外道经典,喜欢在文字上巧辩者)
但增世利不益法利。
(附注:喜欢追逐世间利益,障碍求法者)
迦叶。是为[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善知识]四[善等侣]。何谓为四。

诸来求者是善知识。佛道因缘故。
(附注:来求佛法者都是善知识,因为都是成就佛道的因缘)
能说法者是善知识。生智慧故。
(附注:能够演说佛法者都是善知识, 因为可以让众生开智慧)
能教他人令出家者是善知识。增长善法故。
(附注:因为僧宝是三宝之一,僧宝长存佛法则长存)
诸佛世尊是善知识。增长一切诸佛法故。
(附注:一切佛才是真正的大善知识,因为佛已经究竟圆满,所以能宣扬增长一切佛法)
迦叶。是为[菩萨四善知识四善等侣]。

②--『4』  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

学习注:不两舌者,能一直亲近善知识不遭遇恶知识的欺诳迷惑。
【「两舌」:就是颠倒是非和挑拨离间,制造纷争,引起事端】——帖子详见:认识「八正道」和「正确的职业」


是菩萨摩诃萨。不能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善知识。不能请问得不退转诸菩萨相。不能咨受诸恶魔军所作事业。由斯魔缚转复坚牢。
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未久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远离方便善巧故。为恶魔之所诳惑。
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善觉知诸恶魔事。不应妄起增上慢心退失所求无上佛果。

学习注:妄起增上慢心就不会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善知识,就会退失追求无上佛果的发心。小乘行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用小乘那种小脑袋的狭隘思维来怀疑和批判大乘,这实在是太没有智慧了
([小脑袋的狭隘思维]并不夸张,请自己看佛经,看看佛的说法就知道了)
何况一般人是以凡夫的逻辑来思考,当然会陷入历史考究和迷信的困境

这种种超越时空的问题,只有大乘圆满智慧才能究竟明白
也只有累世久修菩萨道的行者才能真正明白,不会有所疑惑
这也是佛陀在佛经中早已经说明的,而且佛说只有累世修行大乘的菩萨行者
才会真正去阅读这些经典,而且明白不会惊讶疑惧

那些不去阅读这些大乘佛经,又或者阅读后惊讶疑惧者,都是福慧浅薄的增上慢人——帖子详见:[解析]观音普渡,弥陀接引,地藏普贤文殊各大名山,弥勒事迹,都是大乘铁证

佛陀讲说成佛的大乘经——「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也有五千比丘比丘尼心怀增上慢者退席,

所以,一定要注意,谨记“傲慢是魔障”,要谨记大悲咒心要(也是佛心的相貌):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以上节录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帖子详见:真心还是妄心


②--『6』  菩萨摩诃萨欲疾满足诸菩萨行,应勤修十种法 ~ 华严经 普贤行品
「佛子!若菩萨于诸菩萨起一瞋心,则成就如是等百万障门。何以故?佛子!我不见有一法为大过恶,如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心者

是故,诸菩萨摩诃萨欲疾满足诸菩萨行,应勤修十种法。何等为十?所谓:
心不弃舍一切众生,
于诸菩萨生如来想,
永不诽谤一切佛法,
知诸国土无有穷尽,
于菩萨行深生信乐,
不舍平等虚空法界菩提之心,
观察菩提入如来力,
精勤修习无碍辩才,
教化众生无有疲厌,
住一切世界心无所著。
是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此十法已,则能具足十种清净。何等为十?所谓:
通达甚深法清净,
亲近善知识清净,
护持诸佛法清净,
了达虚空界清净,
深入法界清净,
观察无边心清净,
与一切菩萨同善根清净,
不著诸劫清净,
观察三世清净,
修行一切诸佛法清净。
是为十。」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8#
 楼主| 发表于 2023-8-26 21:27:38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2小时+本楼用时1小时,合计3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佛子!菩萨摩诃萨 发十种无疲厌心。何等为十?所谓:

供养一切诸佛无疲厌心;

亲近一切善知识无疲厌心;

求一切法无疲厌心;

听闻正法无疲厌心;

宣说正法无疲厌心;

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无疲厌心;

置一切众生于佛菩提无疲厌心;

于一一世界经不可说不可说劫行菩萨行无疲厌心;

游行一切世界无疲厌心;

观察思惟一切佛法无疲厌心。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疲厌无上大智。」

学习注:行者要得如来无疲厌无上大智,之一就是要[亲近一切善知识无疲厌心]

众生心随时都是执着攀缘的世俗,一直都在错用其心,所以相由心生,不断轮回

而实修上述十种无疲厌心,正向用心,则是在转凡心为佛心,在转「识」成「智」。


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不顾身命,无能沮坏,发心趣向一切智故,一切智性常现前故,得一切佛智光明故,终不舍离佛菩提,终不舍离善知识,是为第七印

学习注: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不顾身命,无能沮坏”,因为与佛智相应相印的缘故,能终不舍离佛菩提,终不舍离善知识。


寂调伏音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以何为门。

文殊师利言。不正修门增生死故。正修行门获涅槃故。正修行门得自在故。不正修门不得自在故。
疑惑门暗障碍故。达解门无暗障故。
妄想门增烦恼故。无妄想门无烦恼故。
识门有结使故。无识门无结使故。
觉门多事务故。寂门一切寂静故。
见门增憍慢故。空门灭憍慢故。
恶知识门生诸恶法故。善知识门生诸善法故。
邪见门生诸苦本故。正见门生诸善本故。
悭惜门贫穷故。布施门大财封故。
毁戒门诸恶道故。持戒门诸善处故。
诤讼门障诸法故。忍辱门增胜法故。
懈怠门令心垢故。精进门心无垢故。
觉观门多乱闹故。禅定门心一处故。
无智慧门如痴羊故。智慧门三十七助道分故。
慈门不障智故。悲门质直无虚伪故。喜门集法宝故。舍门离爱憎故。
正念门不失本善根故。断门修正行故。神足门身心轻故。根门信为首故。力门摧伏一切诸烦恼故。觉门顺觉诸法故。八圣道门出过一切诸非道故。

复次天子。菩提心门一切佛法故。摄一切法门于一切法得自在故。摄众生门演说法故。善方便门处非处故。慧度门到于一切众生心行之彼岸故。六波罗蜜门大乘故。六神通门慧光明故。法施忍门不随他智故。

学习注:要生起善法,当亲近善知识。


②--『10』  第一义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 ~ 佛藏经
是人不得于法不得法相。不得于灭。亦不分别无生无灭。是人尔时不生不灭。不名得涅槃者。亦复不名无得涅槃。
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第一义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

学习注:这是从究竟实相来说的,引导众生入实相(第一义)的,是善知识;而实相无相,超越善知识和恶知识的概念分别,即虽明辨善知识恶知识,但心境平等,不取不着。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29#
 楼主| 发表于 2023-8-27 23:06:08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继续学习楼上内容1.5小时+本楼用时2小时,合计约3.5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附注:本篇为甚深般若修法之实相念佛,只是次第不同,不可以此来诋损毁谤一般人的念佛,当视众生根器因缘教化

为什么呢?请看底下经文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
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佛藏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云何名为[念佛]。

[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

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

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

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

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
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

汝今当知念佛事空念。所缘处是不应念。汝所念空念亦复空。是无性空能断色想能断取想。是人尔时不得无想何况于念。是人尔时都无所有寂灭无性。不集诸想灭一切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



[念佛]名为破[善][不善]一切觉观。
[无觉][无观][寂然无想]。名为[念佛]。


何以故。

不应以觉观忆念诸佛。[无觉][无观]名为[清净念佛]。

于此念中乃无微细心心念业。况身口业。



[念佛]者离诸想。诸想不在心。无分别无名字无障碍。无欲无得不起觉观。

何以故。

舍利弗。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



舍利弗。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为[念佛]

如是念中无贪无着。无逆无顺无名无想。



舍利弗。无想无语乃名[念佛]

是中乃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口意业。无身口意业处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念佛]。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亦能降伏百千亿魔。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是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测。



但以世俗言说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

何以故。


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实念佛]。所谓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何以故。

如来不名为色。不名为想。不名为念。不名分别。不逆不顺不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无明。如来不可说不可思议无相。汝今莫乐取相。莫乐戏论。佛于诸法无执无量。不见有法可执可量。是人于佛犹尚不得。何况于念。



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第一义中无有决定。是善知识是恶知识。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尔时世尊。欲说此法告诸大众。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毕竟成就十二法者。乃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二。
一者自性信大乘法。为离小乘狭劣心故。发菩提心。
二者自性成就大悲。为欲具足诸白法故。发菩提心。
三者直心本行坚固。为厌生死向彼岸故。发菩提心。
四者善集一切功德。为欲修满诸愿行故。发菩提心。
五者能善供养诸佛。为欲善起诸白法故。发菩提心。
六者身口意业清净。为离一切诸恶行故。发菩提心。
七者远离诸恶知识。为欲亲近善知识故。发菩提心。
八者闻法如说修行。为不虚妄诳众生故。发菩提心。
九者为欲利益一切畜诸资生不贪不悭故。发菩提心。
十者以得诸佛加护。为离一切诸魔加故。发菩提心。
十一者。于诸众生常起大悲。能舍内外一切诸物。为离悭嫉故。发菩提心。
十二者。具法行力为能成就诸功德故。发菩提心。
(注:法行力就是诸法实行力实践力,非空口白说)

学习注:要发起菩提心,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亲近善知识。全篇经文讲的是要十二种正确的发心,来最终成就菩提心。


 时,善财童子顶礼解脱长者足,右绕观察,称扬赞叹,思惟恋仰,悲泣流泪,一心忆念:依善知识,事善知识,敬善知识,由善知识见一切智;于善知识不生违逆,于善知识心无谄诳,于善知识心常随顺;于善知识起慈母想,舍离一切无益法故;于善知识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诸善法故。辞退而去。
时,善财童子于海幢比丘所,得坚固身,获妙法财,入深境界,智慧明彻,三昧照耀,住清净解,见甚深法,其心安住诸清净门,智慧光明充满十方,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五体投地,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恭敬瞻仰,思惟观察,谘嗟恋慕,持其名号,想其容止,念其音声,思其三昧及彼大愿所行境界,受其智慧清净光明;辞退而行。

  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于善知识深心爱乐,作是念言:「因善知识,令我见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傅,示导于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是我津济,令我得入诸佛如来莲华池故。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一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一


========================

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

[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
这边讲的当然是指利益众生成佛,而不是那些不能利益众生成佛的话
所以叫做~[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能利益众生成佛,这就是一大辩才


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
>>>>>
同样道理,这边讲的是正法,[不与法]就是指不是正法
所以能够说话与正法相应,不和[不是正法的话]相应,这就是一大辩才
这就是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讲的意根功德,说任何话都能与正法相应,符合佛法


[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
>>>>>
这边讲的就是~说出来的话能断灭众生的烦恼,而不是增长众生的烦恼
这就是一大辩才


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
>>>>>>
这边讲的就是~说话能和大涅槃相应,就是与[实相]相应,而不是有漏的
能说话符合第一义,这就是一大辩才

==============================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

=============================
末学继续稍微说明一下经文好了
上述经文讲的就是,
佛弟子对于能够具备上述四种辩才的人,应该把这善知识当作佛来看待,当作老师来看待,听受他所讲的佛法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具备这四种辩才的人讲的话就像佛讲的话一样,就是诸佛所讲的真实语

而且如果有人毁谤具备这四种辩才的人,说他讲的不是佛法,对这善知识不尊重恭敬,因为这样的怨憎恶心,就是毁谤诸佛所说的辩才和佛法
这种人就会因为错误的心念和恶业而堕入恶道

===============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
这边的经文,是另外四种诸佛不允许的邪辩
[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就是一切佛所不许的意思
遮止就是遮蔽停止

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
>>>
不和利益众生的事情相应
就是讲一些不利益众生成佛的话
就是讲一些障碍众生成佛的话
这就是一大邪辩,是佛所不允许的

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
>>>>>
就是指说话不和正法相应,
就是讲一些邪知邪见
这也是一大邪辩,是佛所不允许的

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
>>>>>
就是说话只会引起众生烦恼,无法断除众生烦恼,无法让众生清净烦恼
这种和烦恼相应的话,就是邪辩才


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
>>>>>>
指无法断除生死轮回,说话只会让众生堕入轮回相中
就是贪着生死爱染
这种说话就是邪辩,是佛所不许

学习注:【佛弟子对于能够具备上述四种辩才的人,应该把这善知识当作佛来看待,当作老师来看待,听受他所讲的佛法】

上述四辩才是判断是否善知识的标准,对于符合这标准的善知识,应该当作佛来看待,当作老师来看待,听受他所讲的佛法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3

[布施勋章]

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8 23:55:27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3,[善财童子]为何以「善财」为名?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2.5小时)


继续学习——关于「善知识」的相关帖子内容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节录)

菩萨摩诃萨成就三十二法得称菩萨。

云何为三十二?

一者、至心饶益众生,

二者、欲逮萨芸若智,

三者、自谦不毁他智,

四者、不慢一切众生,

五者、信心一切众生,

六者、爱念一切众生,

七者、至竟慈愍众生,

八者、等心怨亲,

九者、众生求于泥洹益以无量福,

十者、见众生欢喜与语,

十一者、已许无悔,

十二者、大悲普遍一切众生,

十三者、求法多闻无厌,

十四者、己之所犯知以为过,

十五者、见他所犯谏而不怒,

十六者、修行一切威仪礼节,

十七者、施不望报,

十八者、忍辱无碍,

十九者、精进求一切善根,

二十者、修习禅定出过无色,

二十一者、以权摄慧,

二十二者、四恩摄权,

二十三者、有戒无戒等以慈心,

二十四者、至心闻法,

二十五者、专止山泽,

二十六者、不乐世荣,

二十七者、不乐小乘乐大乘功德,

二十八者、远恶知识亲善知识,

二十九者、成就四梵居止,

三十者、依猗智慧,

三十一者、众生有行无行终不舍离,

三十二者、所说无二敬重真言,菩萨之心最为在前。

是谓,迦叶,菩萨摩诃萨成就三十二法得称菩萨。



修行佛法有四或五个次第(阶段)
那就是[亲近善知识],[抄写或读诵佛经],[思维解义],[实修改进],[为众生演说]

学习注:亲近善知识是修行佛法的首要和开端,非常的重要。


欲[求法]者,应[近善知识]。

②--『18』  宣说受持大般涅槃经的先要条件(涅槃经行者的戒律)‏ ~ 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说大涅槃者。说佛性者。说如来秘藏者。说大乘者。说方等经者。说声闻乘者。说辟支佛乘者。说解脱者。见佛性者。先当清净其身。以身净故则无呵责。无呵责故令无量人于大涅槃生清净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经。若闻一偈一句一字及说法者。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知是人则是众生真善知识非恶知识。是我弟子非魔眷属。是名菩萨。非世间也。

学习注:有这段经文教导想到,要真正为众生说法,让众生生起信心,自身先要清净,身心一如才能成为众生的善知识,这是实修者要谨记和努力的方向。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名能得念力。何等四。
亲近善知识。
常修习深法。
常乐至诸佛菩萨所。
常乐请问修习智慧。

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有四法名得念力。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萨]云何得受[优婆塞戒]。

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


言[北方]者即[善知识]。
若有人能供施善友任力与之。恭敬软言礼拜赞叹。
是人则能[供养北方]。

是善知识复以四事而还报之。
一者教修善法。
二者令离恶法。
三者有恐怖时能为救解。
四者放逸之时能令除舍。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4 04:32 , Processed in 0.1001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