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焰光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7

[布施勋章]

61#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09:37:49 | 只看该作者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1,六道众生布施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的不同?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学习解说]:

这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蒙佛陀的[威神](佛菩萨等,为凡夫之智所无法测知,不可思议之德行),从座位上站起来,跪下来合掌,对佛陀说:
世尊,我观察[业道](众生因为造作善恶业,就会随着善恶的业力趣向六道)众生,衡量考察其所作布施的功德,有轻重之分,

有获得一生能受用福报的,也有获得十生能受用福报的,或是获得能延续百生、千生能受用的福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盼望世尊,为我解说其中的原因。


这时,佛陀告诉地藏王菩萨:

我现今在忉利天宫一切参与法会的大众前,宣说阎浮提(娑婆世界)布施功德比较来看有的轻有的重,你应当仔细的听,我将会为你宣说。

地藏菩萨对佛说:这正是我疑惑的事,很欢喜听佛陀的解说。


(以地藏王菩萨的智慧,当然很清楚里面的原因的,这也是为众生在向佛陀慈悲请法。佛陀也非常慈悲地分类例举来加以说明:  )


【威神】
梵语 anubha^va。为势力或品位之义。灭绝凡念俗虑之品格者。意指佛菩萨等,为凡夫之智所无法测知,不可思议之德行。威,即威德,对外能令人敬畏;神,即神力,对内难以测度。如佛陀,其端正姝好,犹如星中之月,光耀暐晔,晃若金山,可谓相好具足,威神巍巍。(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经、卷八未曾有法经、法华经卷七普贤菩萨劝发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p3770
FROM:【佛光大辞典】

【业道】
(术语)三道之一。善恶之所作,使人向于六趣,故名为道。胜鬘经宝窟上末曰:“造作称业,通人向于三途,名之为道。”智度论九十二曰:“小者不名业道,以其能趣恶处故为道。”业以思之心所为体,十善十恶,共为业(即思游履之所),故名为道。即业之道也。俱舍论十七曰:“业之道故,立业道名。”【又】监视人善恶作业之天神地祇谓为业道神。略曰业道。观念法门引净土三智经曰:“向天曹地府一切业道数数首过。”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37

[布施勋章]

6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09:39:35 | 只看该作者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61-62楼,用时1小时)


1,六道众生布施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的不同?


7-a,慈心布施穷苦和残疾之人,在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
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
①具大慈悲,②下心含笑,③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④软言慰喻

是国王等,[⑴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

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⑵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学习解说]:

佛陀告诉地藏王菩萨:

南阎浮提(娑婆世界),有国王、宰相大臣、大长者(积财具德者之通称)、大刹利(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是印度四大种姓的第二阶级,仅次于婆罗门)、大婆罗门(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等,
如果遇到最低下贫穷,甚至残障多病、哑巴、聋子、盲人,像这样身体不具足的人(往往心意也愚痴,无法领悟佛法)

这些国王等身份尊贵的人,在布施的时候,如果能怀着大慈大悲之心(平等慈悲的心);以谦下心微笑着;亲自来布施,或是派遣他人来布施;并以柔软温和的语言来抚慰劝导

这样做,这些国王等人,能获得的福德利益,就如同布施了百恒河沙(一百条恒河中的沙子那么多数量,形容无法计算)无量佛的功德利益。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国王等,对这些最贫穷下贱以及身体不完整具足(残废)的人,能发起大慈心,所以能获得这样的福德利益。
即:在百千生中,恒常[七宝](七种宝物,具体见词解)具足,吃穿等生活用度更是无虞匮乏。

【31.菩萨施时其心平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
(此处开始以下,就是讲布施要三轮体空,布施的时候不因为福田大小而起分别心)

32.不观怨亲种姓尊卑。
(布施的时候能怨亲平等,而且不因为种性贵贱而有所差别)】


39.行施之时不以受者是尊贵故恭敬手奉。受者卑贱撩掷而与。
(布施绝对要欢喜的双手奉上,不可用丢掷的,不可因为受施者贵贱而有所差别待遇)


详见:[布施]学问大,您真懂布施吗?行菩萨道有1.[施]2.[不施] ~ 菩萨善戒经


(三轮体空的布施,功德就大。

佛菩萨福德智慧具足,所以众生会比较乐于布施;而对地位低下又穷又残的人,众生就可能不愿布施,或者虽然能布施但是往往心怀傲慢
而这些国王等,能这样以大慈心来布施,是很难能可贵的,相由心生,所以能获得这样无量的福德利益。)



名词解释:

【长者】
(杂名)梵语曰疑叻贺钵底Dr!ha-pati,积财具德者之通称。如须达长者等。法华玄赞十曰:“心平性直,语实行敦。齿迈财盈,名为长者。”又,年长者之称。孟子曰:“徐行后长者。”又,显贵者之称。史记曰:“门外多长者车辙。”又,谨厚者之称。汉书曰:“宽大长者。”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刹帝利】
梵语ks!atriya。意译地主、王种。略作刹利。乃印度四姓阶级中之第二阶级,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释尊即出身此阶级。(参阅‘四姓’1705)
FROM:【佛学大词典】

【婆罗门】
梵语bra^hman!a。又作婆啰贺磨拏、婆罗欱末拏、没啰憾摩。意译净行、梵行、梵志、承习。印度四姓中,最上位之僧侣、学者阶级。为古印度一切知识之垄断者,自认为印度社会之最胜种姓。长阿含卷六小缘经、卷十五种德经、慧琳音义卷二十九等皆载此阶级由梵天之口生,颜貌端正,清净高洁,以习吠陀、司祭祀为业。依摩奴法典规定,四姓中婆罗门有六法,即学习吠陀、教授吠陀、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罗族外,其余三姓皆得诵吠陀、自作祭祀,然为他人祭师、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则仅限于婆罗门。

婆罗门一生可分四期:(一)梵行(梵brahma -ca^rin )期,八岁就师,其后十二年学吠陀,习祭仪。(二)家住(梵gr!ha -stha )期,返家结婚生子,祭祖灵,营俗务。(三) 林栖(梵va^na-prastha )期,年老则家产让子,栖居树林修苦行,专心思惟,入宗教生活。(四)遁世(梵sam!nya^sin  )期,绝世俗之执着,被粗衣,持水瓶,游行遍历。遁世期婆罗门之行法,其后为佛教沿用者不少,如游行、乞食、雨安居等即是;又此期行之婆罗门称比丘(梵bhiks!u  )、沙门(梵s/raman!a  )、游行者(梵parivra^jaka  )亦是例证。杂阿含经卷十七、卷二十九、中阿含卷四十八马邑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等,更以沙门与婆罗门同义。长阿含卷十六‘三明经’列有诵持流布吠陀之婆罗门阿吒摩、婆摩、婆摩提婆、婆婆悉、毗婆审、伊尼罗斯、蛇婆提伽、迦叶、阿楼那、瞿昙摩、首脂、婆罗损陀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更别婆罗门为三类,即:(一)生于婆罗门种之家者称为种姓婆罗门,(二)假呼为婆罗门者称为名想婆罗门,(三)驱摈恶不善法而行善行者称为正行婆罗门。[杂阿含经卷四、长阿含卷五典尊经、增一阿含经卷十一、卷四十六、金刚针论、成实论卷七‘三业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玄应音义卷卷十八](参阅‘四姓’1705、‘梵志’4632)
FROM:【佛学大词典】

【婆罗门】
 (杂名)Br&amacron;hma&ndotblw;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啰憾摩。译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亦此名也。正言静胤,言是梵天之苗胤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传学多闻者也。’希麟音义八曰:‘婆罗门,不正梵语也。应云没啰憾摩,此云净行,或云梵行。自相传云:我从梵王口生,独取梵名,世业相传习四围陀论。’俱舍颂疏贤圣品三曰:‘此云净志,远烦恼故,同勤息义。’仁王经良贲疏中二曰:‘婆罗门,此云静志。’俱舍光记一曰:‘婆罗门法。七岁以上在家学问,十五已去,学婆罗门法,游方学问。至年四十、恐家嗣断绝,归家娶妻,生子继嗣,年至五十入山修道。’智度论十曰:‘在家中七世法净,生满六岁皆受戒,名婆罗门。’寄归传四曰:‘五天之地皆以婆罗门当贵胜,凡有座席并不与余三姓同行。’注维摩二曰:‘肇曰:婆罗门,秦言外意。’毗奈耶杂事一曰:‘见诸婆罗门。以自三指点取白土,或以白灰抹其额上,以为三画。’[囗@又]国名。见婆罗门国条。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大慈悲】
(术语)大慈大悲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无缘慈】
谓菩萨以平等智,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一切众生自然获益,故辅行云:运此慈悲,遍覆法界,故能任运拔苦,自然与乐,是名无缘慈。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七宝】
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2-24 09:55 , Processed in 0.0640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