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光明遍照,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26 14:5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缘起:深入经藏共修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弟子光明遍照,按照善知识的教导接下来发心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

恳请诸佛菩萨  善知识慈悲加持

让弟子能够入清净光明心,学习、按照经中教导的修持方法如法实修,自利利他

弟子光明遍照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14:5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14:5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5-1-9 20:46 编辑

经文导读: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一、法会缘起:释迦牟尼佛为母说法
二、十方无量世尊都共同赞叹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以智慧神通力调伏刚强众生
三、面对十方世界诸佛赞叹,世尊放出大光明云和出种种微妙音声作为回应
四,参加法会的人员:十方一切世界的无量无数天人众、龙神众、鬼神众都来集会聆听世尊说法
五、参加法会众生的数量多的连世尊都无法测度




分身集会品第二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地狱名号品第五
一、地藏菩萨为众生略说地狱名号



4,丑陋、多疾病者只要至心瞻仰礼拜地藏菩萨,来世生尊贵家且相貌端正
5,歌咏赞叹地藏菩萨,能得百千鬼神护念,不会被诸横祸所害
6,讥笑诋毁那些恭敬供养地藏菩萨像者受无量三恶道罪报,虽得人身贫穷下贱
7,久病不起之人,家人若能为其转读地藏经,供养经像,命终后宿殃重罪皆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
8,世尊叮嘱普广菩萨要劝导众生恭敬赞叹地藏经,能得不可思议功德
9,至心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能使过去世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出离恶道永得解脱
10,至心瞻仰礼拜称念地藏菩萨名号,今世下贱之人来世生尊贵之家,且永不堕恶道
11,至心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以称念地藏菩萨名号万遍,所生之子宿世殃报可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
12,众生于十斋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能令众生无诸灾难,家中安乐,生活富裕
13,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读诵地藏经,就能令众生现世安乐,未来世生尊贵家

三、普广菩萨请问世尊《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文名称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利益存亡品第七
一、凡夫众生起心动念皆是恶念,遇到善知识才能走出恶道
二、众生无量恶业皆有小恶而生起
三、恶业众生临命终时,眷属应为他广做佛事,由此临命中人的众罪就能消除
四、身死之后,亲人为其广造善行,就能远离恶道,投生善趣
五、有人临终之日,亲属切勿杀生,否则更是增上亡者罪业,影响其投生善道
六、地藏菩萨以通俗易懂的道理来强调说明不要杀生来增加亡者的罪业
七、地藏菩萨教导众生无论作多小的善业也都能利益众生

八、长者大辩代众生问地藏菩萨,眷属为亡者做功德能否获益
1,地藏菩萨回应长者,众生临命终时,凡是听闻到佛菩萨名号,都能解脱
2,眷属为临命终人造作善业所得的福报七分之中能得一分,其余生者自利
3,亲人眷属应在七七日内为亡者广做佛事,修竹福德,救拔亡者出离恶道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20:48:17 | 只看该作者
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世尊在即将涅槃时,为了报答母亲恩情,特意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引导母亲发起菩提心而自在解脱

又在这部经文中,介绍地藏菩萨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时期和清净莲华目如来时期分别以婆罗门孝女和光目圣女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孝心救渡自己的母亲出离地狱之苦

由此这部经也被世人称为孝经

经文中的地藏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刚接触这部经文时,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深深震撼着末学,让末学想要更亲近地藏菩萨

在净土学习,在善知识老师的引导下,有了要学习地藏菩萨慈悲救渡众生的愿心

在经文中,每次读诵到地藏菩萨在因地救度世间母亲出离地狱之苦时,末学觉得地藏菩萨好像离我们很近很近

这是地藏菩萨为众生做的示范,也是在教导我们如何修行,如何行菩萨行,如何救渡众生

经文中讲述了各种因果报应之事、也讲述了众生业力深重以致不断轮回、讲述了地狱的恐怖

以及如何救拔众生消除业障、远离苦难的具体方法,都是需要我们好好的深入学习效仿

因为地藏菩萨的无上愿心,释迦牟尼佛殷勤叮嘱地藏菩萨不但要救度众生出离恶道,还要好好善护念众生,令众生修习善业,哪怕是少善根的人也要【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这就是佛的大悲心

世尊把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全都交给了地藏菩萨,就如经文中言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  吾今殷勤付嘱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  勿令堕在诸恶趣。”

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读诵此经,供养赞叹地藏菩萨也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不但能够消灭众生无始劫以来的无量罪业,还能能够获得包括成就佛道的二十八种利益,所以我们应当好好深入学习这部经文,为众生演说这部经文,而自利利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21:2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5-1-8 10:09 编辑

(4楼—5楼用时约2小时40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一、法会缘起:释迦牟尼佛为母说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学习解说】
我(指阿难尊者)亲自听闻佛这样说:一时(指佛于某时说法之时期)佛来到欲界中的忉利天宫,为自己的母亲摩耶夫人说法,引导母亲发起菩提心而解脱自在

【如是我闻】
 (杂语)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阿难自言也,佛经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阿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阿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伛(有之义)二字为吉祥之表,是诤论之本也,故佛教为避诤论列如是等之六成就。如是二字为信成就,我闻二字为闻成就。凡诸经之首有通别二序,通序称为证信序,中列六事。是佛入灭时告阿难使置于诸经之冠首者。出于集法藏经。佛地论一曰:“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探玄记三曰:“如是总举一部文义,谓指己所闻之法故云如是。”理趣释曰:“如是者所谓结集之时所指是经也,我闻者盖表亲从佛闻也。”智度论一曰:“问曰:诸佛经何以故初称如是语?答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是者即是信也。(中略)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信者言是事如是。”注维摩经一:“肇曰:如是信顺辞,经无丰约非信不传,故建言如是。”法华文句一曰:“对破外道阿伛二字不如不是对治悉檀也。”法华义疏一曰:“立此六事为简外道,外道经初皆标阿伛二字,如来教首六事贯。”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一时】
梵语 ekasmim! samaye,巴利语 ekam! samayam!。指佛于某时说法之时期。诸经之首,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一语,乃经典序文六种成就之一。金刚仙论卷一(大二五·八○一上):“既曰我闻,说必有时,故次云一时。然时有多种,或有一念时,有日夜时,有百年时,有一劫时,有春秋冬夏时。今言一时者,非此等时(中略)。虽言一时,不云某年某月某日说,故不知何时也。”又据天台观经疏之说,时有二种,即:(一)迦罗,乃短时之意。又称实时。(二)三摩耶,长时之意。又称假时。然不论时之长短、假实,于佛说一经毕时,总称一时。(大智度论卷一、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上、法华经文句卷一)p63
FROM:【佛光大辞典】

【摩耶夫人】
摩耶,梵名 Maha^ma^ya^,巴利名同,又作摩诃摩耶、摩诃摩邪,意译大幻化、大术、妙。即释尊之生母。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城(梵 Kapilavastu)净饭王(梵 S/uddhodana)之妃。临产前依时俗返回娘家待产,途中于其父天臂城(梵 Devadaha)主须菩提(梵 Subhu^ti)之别宫蓝毗尼园(梵 Lumbini)休息时,生下释尊。七日后逝世。据传其死后生于忉利天(梵 Tra^yastrim!s/a,欲界六天之第二),释尊曾于某夏,升至忉利天,为其母说法。(杂阿含经卷十九、中阿含经卷八未曾有法、长阿含卷四游行经、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修行本起经卷上降身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佛本行集经卷五贤劫王种品、卷八树下诞生品、众许摩诃帝经卷三)p6073
FROM:【佛光大辞典】

二、十方无量世尊都共同赞叹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以智慧神通力调伏刚强众生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学习解说】
这时,十方无量世界有无量无数不可说尽的诸佛以及大菩萨们全部都来到释迦牟尼佛为母说法的忉利天宫

都异口同声的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一)劫浊(梵 kalpa-kas!a^ya),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二)见浊(梵 dr!s!t!i-kas!a^ya),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使人不修善道。(三)烦恼浊(梵 kles/a-kas!a^ya),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而恼乱心神。(四)众生浊(梵 sattva-kas!a^ya),又作有情浊。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慧施、斋法,不持禁戒等。(五)命浊(梵 a^yu-kas!a^ya),又作寿浊。往古之世,人寿八万岁,今时以恶业增加,人寿转减,故寿命短促,百岁者稀。五浊之中,以劫浊为总,以其余四浊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中示现不可思议的大智慧神通之力

调伏(调伏身口意三业而制伏诸恶行也。又调理恶魔使降伏我也。又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娑婆世界中的刚强众生

让众生明白世间种种都是苦,教导众生不要沉陷在苦中,以苦为乐,应修习佛法,这才是能让众生出离苦的唯一快乐的法门

因为释迦牟尼佛的无上悲心,所以十方世界诸佛都各自派遣佛的侍者上前来恭敬礼拜释迦牟尼佛

【词解】
【五浊】
梵语 pan~ca kas!a^ya^h!。又作五滓。指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之五种滓浊。据悲华经卷五、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之说,五浊即指:(一)劫浊(梵 kalpa-kas!a^ya),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二)见浊(梵 dr!s!t!i-kas!a^ya),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使人不修善道。(三)烦恼浊(梵 kles/a-kas!a^ya),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而恼乱心神。(四)众生浊(梵 sattva-kas!a^ya),又作有情浊。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慧施、斋法,不持禁戒等。(五)命浊(梵 a^yu-kas!a^ya),又作寿浊。往古之世,人寿八万岁,今时以恶业增加,人寿转减,故寿命短促,百岁者稀。五浊之中,以劫浊为总,以其余四浊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
 据法华文句卷四下载,劫浊无别体,劫是长时,刹那是短时,总约四浊而立此假名。众生浊亦无别体,揽见慢果报上而立此假名。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见浊以五利使为体,命浊以连持色心为体。其中见浊、烦恼浊是因浊,命浊是果报浊,众生浊则是行因得果之人浊。另据悲华经之说,人寿自八万岁渐次减至二万岁后,为五浊生起之时,其时,现实世界充满烦恼痛苦,称为五浊恶世,又作浊恶世、浊世。五浊之始较轻微,渐次则随时代之变化而五浊炽烈,称为五浊增时。
 又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佛界与九界相织而产生五种之浑浊,称为五浊。即:(一)劫浊,谓见虚空遍于十方界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而相织妄成,称为劫浊。(二)见浊,谓身以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以地、水、火、风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称为见浊。(三)烦恼浊,谓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而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而相织妄成,称为烦恼浊。(四)众生浊,谓人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于此而相织妄成,称为众生浊。(五)命浊,谓人之见闻原无异性,以众尘隔越,故无状异生,虽性中相知,然用中相背,同异失准而相织妄成,称为命浊。
 楞严经义疏注经卷八将五浊配于大乘起信论所说之三细六粗,即以劫浊配于三细中之业相转相,见浊配于现相,烦恼浊配于六粗中之前四相,众生浊配于造业相,命浊配于业系苦相。此系关于五浊之转释,而非为减劫中所起之五种浊乱相之说。又毗尼母经卷一除去见浊,加上业浊为五浊。另十地经论卷一举出六浊之说,即:不欲浊、威仪浊、盖浊、异想浊、不足功德浊、痴浊等六者。另据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二举出十二浊,即:(一)示现劫浊,(二)示现时浊,(三)示现众生浊,(四)示现烦恼浊,(五)示现命浊,(六)示现三乘差别浊,(七)示现不净佛国土浊,(八)示现难化众生浊,(九)示现说种种烦恼浊,(十)示现外道乱浊,(十一)示现魔浊,(十二)示现魔业浊。
 于法华经玄赞卷四中,举出十二浊与五浊之关系,谓诸佛国土具足清净庄严,为利益众生,乃方便示现诸浊。此十二浊唯大乘具有,即随佛所化土之胜、劣二法,而示现立之。五浊则仅据秽土之相而立论,故通于大、小二乘。其中,十二浊之劫浊、时浊即五浊之劫浊;众生浊、难化众生浊即众生浊;烦恼浊、说种种烦恼浊即烦恼浊;命浊即命浊;外道乱浊即见浊。其余三乘差别浊、不净佛国土浊、魔浊、魔业浊等四种,则非为五浊所摄。(杂阿含经卷三十二、阿弥陀经、悲华经卷二、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一、文殊师利问经卷下、顺正理论卷三十二、俱舍论卷十二、注维摩诘经卷三、法华经义记卷三、菩萨地持经卷七、华严经孔目章卷二)p1201
FROM:【佛光大辞典】

【调伏】
 (术语)调伏身口意三业而制伏诸恶行也。又调理恶魔使降伏我也。又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唐华严经五曰:“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探玄记四曰:“调者调和,伏者制伏。谓调和控御身口意业,制伏除灭诸恶行故。”维摩经净影疏曰:“调令离恶,离过顺法,故名调伏。”无量寿经下曰:“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同嘉祥疏曰:“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问讯】
梵语 pratisam!modana。敬礼法之一。即向师长、尊上合掌曲躬而请问其起起居安否。大智度论卷十,载有二种问讯法,若言是否少恼少患,称为问讯身;若言安乐否,称为问讯心。至后世之问讯,仅为合掌低头。
 禅宗所用之作法有九种:(一)三巡问讯,于方丈小座汤(众僧坐于方丈室慢吮汤)之际,行揖坐、揖香、揖汤(揖即行礼)之三回问讯。(二)四处问讯,对僧堂之四板头(四板之头首)烧香问讯。(三)七处问讯,就僧堂内七处之炉烧香问讯。(四)座下问讯,在法堂之须弥座前问讯请法。(五)借香问讯,当维那于出班上香之际借住持香时,先向住持问讯,待烧香之后,再向住持行问讯礼,其时则称谢香问讯。(六)趺坐问讯,秉拂人(持拂子代住持上法座向大众开示说法者)请住持趺坐,令侍者问讯。(七)请座问讯,于方丈行茶礼时,先由侍者行至住持前问讯。(八)普同问讯,又作普问讯、普通问讯,即普向大众问讯,或大众一时问讯。(九)略问讯,又作小问讯,仅为合掌低头。此外,一般所行之问讯法,以两手相屈,曲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来,两手拱齐眉。我国佛教徒多于拜佛将结束时,以问讯作结。(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经、法华经卷五从地踊出品、大智度论卷十、大宋僧史略卷上、释氏要览卷中)p4412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7 20:12:42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6楼—7楼用时约3小时以上)


三、面对十方世界诸佛赞叹,世尊放出大光明云和出种种微妙音声作为回应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学习解说】
这时,释迦牟尼佛面含微笑,身上大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分别是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皈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出这些大光明云后,又发出种种微妙菩提之音,分别有檀波罗蜜音(布施)、尸波罗蜜音(持戒)、羼提波罗蜜音(忍辱)、毗离耶波罗蜜音(精进)、禅波罗蜜音(禅定)、般若波罗蜜音(智慧)这些般若六度法门、慈悲音、喜舍音(四无量心)、解脱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无漏音(清净没有烦恼)、智慧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慑伏,好像狮子一叫,百兽降伏一样)、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形容法云即将降下清凉法雨之前的法音。广摄有情,使聚云下,安慰群生,疗疾拔苦,令众信服,愿闻法要)、大云雷音

【词解】
【解脱】
 (术语)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s!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又曰:“但无忧憎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又曰:“云何解脱心?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传心法要下曰:“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又】涅槃之别称。以涅槃之体,离一切之系缚故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俱舍论十八曰:“解脱涅槃,亦名无上。”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同十八曰:“言解脱者,自体无累,名为解脱。又免羁缚,亦曰解脱。”梵语杂名曰:“解脱,梵语木底。”【又】禅定之别称。如三解脱,八解脱,不思议解脱。脱缚自在者禅定之德也。大乘义章十三曰:“八解脱者,名为解脱绝下缚故。”注维摩经一曰:“什曰: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故名解脱。”【又】五分法身之一。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漏】
清净没有烦恼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狮子吼】
(喻)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慑伏,好像狮子一叫,百兽降伏一样。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云雷音】形容法云即将降下清凉法雨之前的法音。广摄有情,使聚云下,安慰群生,疗疾拔苦,令众信服,愿闻法要——摘自百度



四,参加法会的人员:十方一切世界的无量无数天人众、龙神众、鬼神众都来集会聆听世尊说法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学习解说】
释迦牟尼佛发出这些微妙的菩提音之后,娑婆世界以及他方国土中,有无量无数的天龙鬼神也都来到忉利天宫,他们分别是: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居住的地方,欲界第一天)、忉利天(佛说地藏经的天庭,欲界第二天)、须焰摩天(欲界第三天)、兜率陀天(欲界第四天)、化乐天(六欲天之第五。在兜率天之上,他化自在天之下)、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之第六,故称为第六天)、梵众天(色界初禅天)、梵辅天(色界初禅天)、大梵天(色界初禅天)、少光天(色界二禅天)、无量光天(色界二禅天)、光音天(色界二禅天)、少净天(色界三禅天)、无量净天(色界三禅天)、遍净天(色界三禅天)、福生天(色界四禅天)、福爱天(色界四禅天)、广果天(色界四禅天)、无想天(色界四禅天)、无烦天(色界四禅天)、无热天(色界四禅天)、善见天(色界四禅天)、善现天(色界四禅天)、色究竟天(色界四禅天)、摩醯首罗天(色界四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天),这些天中的一切天人众生、龙神众生、鬼神众生等全部都来到忉利天宫集会,聆听世尊说法

【词解】
【须夜摩】
 (界名)又作须炎,须炎摩。天名。译曰妙善,妙时分。智度论五十四曰:“须夜摩,夜摩天王名也。秦言妙善。”玄应音义三曰:“须炎或作须夜摩天,此云妙善天。又炎摩,此云时分。须炎摩,此言善时分。”慧苑音义上曰:“须夜摩。须,善也。夜摩,时也。言彼诸天,光明赫奕,昼夜不别。依看花开合以分其时,既非明闇之时,故曰善时也。”(参见:夜摩天)。Suya%ma。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兜率陀】
 (界名)即兜率天。欲界诸天之一。其义为妙足。亦译知足。谓此天人。于五欲皆知足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化乐天】
 (界名)Nirmanarataya,六欲天之第五。在兜率天之上,他化自在天之下。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日一夜。身长八由旬,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儿自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人间十二岁之童。梵名尼摩罗,须涅蜜陀。智度论九曰:“化自乐天。”仁王经上曰:“化乐天。”俱舍论十一曰:“乐变化天。”智度论九曰:“化自乐者,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言化自乐。”仁王经上曰:“若菩萨住十亿佛国中,作化乐天王修千亿法门。”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他化自在天】
 (天名)略名他化天,欲界六天之第六,故称为第六天。此天为快乐,不要自己乐具变现,下天化作,假他之乐事,自在游戏,故曰他化自在。梵名娑舍跋提Paranirmitavas/avartina,此天为欲界之主与色界之主摩醯首罗天,皆为害正法之魔王。即四魔中之天魔也。佛成道时,来试障害者,亦此天魔也。或言第六天上别有魔之宫殿,魔王住之,非他化天王也。智度论九曰:“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他化自在天,于他化中得自在故。”智度论五曰:“魔有四种,(中略)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佛祖统纪二曰:“诸经云:魔波旬在六欲顶,别有宫殿。今因果经乃为自在天王,如此则当第六天。有此两异,盖是译者用义之不同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欲界六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往世三十三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三、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五、化乐天,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六、他化自在天,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色界十八天】
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载,色界之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共十八天。初禅三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小严饰天、无量严饰天、严饰果实天、无想天、无造天、无热天、善见天、大善见天、阿迦尼吒天。然亦有经论主张色界有二十二天、二十一天、十七天、十六天者。(立世阿毗昙论卷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参见:色界)2545)p2547
FROM:【佛光大辞典】

【无色界】
梵语 a^ru^pya-dha^tu,巴利语 aru^pa-dha^tu。又作无色天、无色行天。与欲界、色界共称三界。即指超越物质之世界,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四无色定者死后所生之天界。谓此界有情之生存,固无色法、场所,从而无空间高下之别,然由果报之胜劣差别,则分为四阶级,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四空处,故又称四无色、四无色天、四无色处、四空天、四空、无色界诸天;若三界分为九地,则此四界相当于后半之四地,而一一附加“地”字称呼,例如“空无边处地”等。复以其属于天界,故有时亦一一附加“天”字,称为“空无边处天”等。关于四天之寿命,各有异说,据大毗婆沙论卷八十四载,空无边处有二万劫,识无边处四万劫,无所有处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处八万劫;长阿含经卷二十则依次为一万劫、二万一千劫、四万二千劫、八万四千劫;依立世阿毗昙论卷七,则将四天各分上、中、下三品,由空无边处下品之一万七千五百大劫,至非想非非想处上品之八万大劫,总有十二品之寿量差别。此外,非想非非想处天因位居世界(有情之生存)之最高位,故又称有顶、有顶天。又无色界之有情均为男身,但不具男根。(业报差别经、法蕴足论卷十一、俱舍论卷八、卷十一、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三、卷九十八、法苑珠林卷二、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五本)((参见:四无色定)1772)p5083
FROM:【佛光大辞典】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学习解说】
又有他方国土以及娑婆世界中的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等等各处之神全都来到忉利天宫集会,聆听世尊说法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学习解说】
又有他方国土以及娑婆世界中的大鬼王,即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等等这么多的鬼王也都来到忉利天宫集会,聆听世尊说法


五、参加法会众生的数量多的连世尊都无法测度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学习解说】
这时,释迦牟尼佛问文殊师利菩萨:你看到的一切诸佛菩萨、以及天龙鬼神,他们来自于这个娑婆世界、也来自于他方世界,来自这个国土、也来自他方国土,今天他们都来到忉利天宫集会,你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吗?

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果以我现在的神通力,用一千劫的时间来测算,还是不能知晓来到忉利天宫的这些菩萨众、鬼神众、天神、龙神究竟的数目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学习解说】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我以佛眼观察,也还是没有计算出他们的数量,这些都是地藏菩萨从久远以来的历劫中到现在,已经度脱成就佛道的、或是正在度脱的将要成就佛道的、或是未来世要度脱成就佛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7 20:15:32 | 只看该作者
六、文殊师利菩萨代众生向世尊请法
1,文殊师利菩萨请问世尊为何地藏菩萨能成就不思议事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学习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问世尊:世尊!我在过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修行善业功德,已经实证佛的无碍智慧,今天听闻佛这样说,我是绝对的相信没有一丝疑惑的,但是那些小乘的声闻乘者、天龙八部众生以及未来世末法时代的众生们,虽然听闻到如来说的这些真实的话语,但是因为智慧缺乏,心里一定会有所怀疑,假使他们能够强制对如来的话相信受持,也免不了障碍现前时对佛的教导进行毁谤

所以,恳请世尊能够为众生广泛的宣说地藏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是如何行菩萨道,如何立下宏大的誓愿而成就现在这些度众无数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词解】
【无碍智】
 (术语)谓佛智之通达自在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涅槃经八曰:“如来不尔。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来名无碍智。”大集经一曰:“无碍智慧无有边,善解众生三世事。”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为人演说。”胜鬘宝窟上末曰:“无碍智者,于世谛法知之自在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设使 】如果;假使© 汉典

【顶受】
顶礼受持。
© 汉典



2,地藏菩萨实证果位以来已经无数劫,在无数劫中都在救渡众生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克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学习解说】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譬如在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草、木、丛林、稻、麻、竹子、芦苇、山、石、以及小小的尘埃,把这些每一个物都各自算一个数,把这些数作为一个恒河沙,把这一恒河沙中的每一个沙作为一个世界,把这一个世界中的一个尘埃作为一劫,把一劫中所累积的尘埃数,全部都算为劫数
地藏菩萨从实证十地果位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的劫数已经超过上面的这个比喻数,想想,在那么多的劫数中地藏菩萨已经救渡了多少众生,更何况地藏菩萨在小乘声闻乘、辟支佛乘修行中也已经在救渡众生



3,赞叹,瞻礼,称名,供养,彩画、刻镂、塑漆地藏菩萨形象就能不断投生忉利天宫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学习解说】
文殊师利!地藏菩萨的威神功德力不可思议,如果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到地藏菩萨名号,或是发出由衷的赞叹,或是瞻仰礼拜,或者称其名号,或者恭敬供养,甚至用彩色绘画、刻镂 、雕塑地藏菩萨形象,那么此人所做的这些功德就能往生到忉利天宫一百多次了,而且永远不会堕入到恶道受苦

【词解】
【十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即指十种地位,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摘自百度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8 21:2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12-28 21:26 编辑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5小时)

七、地藏菩萨在因地的修行事迹
1,地藏菩萨在因地作为大长者儿子时发下的誓愿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学习解说】
世尊继续对文殊菩萨说:文殊师利!地藏菩萨在过去很久很久劫前,她投生为一名大长者的儿子,那时正好有佛驻世,名号叫做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这位大长者的儿子看到师子奋迅万行如来相貌、仪态都非常的端正庄严,因此就问佛:到底应该怎么修行,发怎样的誓愿才能够获得像您那样端庄的身相
师子奋迅万行如来告诉这位大长者的儿子:想要证得我这样的身相,就必须要长久的发愿,要度脱世间一切受苦众生

【词解】
【行愿】
指修行与誓愿。又作愿行。依据智顗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所载,若有愿而无行,则犹如一人要度到彼岸,而不肯预备船筏一般,当知此人必常在此岸,而终不得度;菩萨虽发四弘誓愿,若不修四行,亦复如是。此即言修行与誓愿犹如鸟之二翼,若不能兼备,即不能到达所期之境。p2567
FROM:【佛光大辞典】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学习解说】
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当时这位大长者的儿子就发下了如下的誓愿:
在以后的未来世无量无边的不可计数的劫中,我必定广泛的运用一切方便,救渡众生都能出离苦海
令他们修习佛法而获得解脱,等到众生都因修行而解脱的时候,我自己才成就佛道

正因为这位大长者的儿子在佛前发下如此广大的誓愿,所以他在距今百千万亿那由他数不尽的劫中不遗余力的行菩萨道,至今还尚为菩萨

【词解】
【未来际】
 (术语)未来世之边际也。未来无边际而假视为有,谓之尽未来际。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2,地藏菩萨在因地示现婆罗门时救渡母亲的事迹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学习解说】
又在过去,不可思议无量阿僧祇劫,当时有佛驻世,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有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驻世的像法时期,有一位婆罗门女,她因为累世修习善心,所以宿世的福德非常的深厚,周围的众生都非常的钦佩敬仰她
她的行住坐卧,就是无论她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事情,各个天的天人们都会护念着她,不会遭到任何的恶事和恶人的侵害

(学习注:真修行,真心恭敬供养称念诸佛,受持经文,都会得到龙天护法护念,这在很多经文中都有说到,比如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经》中记载: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在本经中下面也会提到,恭敬供养地藏菩萨,受持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功德很殊胜,都能获得天人们的守护,家宅平安,身心健康,让我们慢慢的来学习)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说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支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稣,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学习解说】
这位婆罗门的母亲一开始不相信佛法,而是走上了邪道,常常轻视佛法僧三宝,当时这位婆罗门为了挽救母亲走上学习佛法的道路,就广泛的运用种种方便说来劝导母亲,令母亲学习佛法正见,以正见破除邪见,然而她的母亲因为根器因缘的缘故,并没有完全相信接受婆罗门的教导,不久之后就命终,因为邪见的因果报故,她的魂神就堕入到了无间地狱

这位婆罗门女,知道母亲在世不信因果,知晓母亲定会随着她自己的业力而堕入到三恶道,于是婆罗门女就变卖自己的家产,请购大量香、花以及供养佛法僧三宝的供具,之后在已经涅槃的佛的塔寺中大兴供养,有一次在一个寺庙中,看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形象在寺庙中,只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塑画中容貌非常的端庄威严慈祥,这时这位婆罗门女在瞻仰礼拜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尊容时,心里加倍的生起敬仰之心,不由得自言自语道:自觉觉他已经圆满的佛,具足一切智(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如果佛现在还在世,那么我母亲死后,来问佛母亲的趣向,佛肯定是知道的

当时婆罗门女低着头哭泣,而后久久的瞻仰着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在说:哭泣中的圣女,请不要在悲哀了,我现在就告诉你母亲死后的去处

这位婆罗门女听后马上对着天空合掌,并向着空中说:你是何方神德,来宽慰我心中的忧愁思虑,我从母亲死后,日日夜夜的思念母亲,也没有地方可以去问母亲死后投生到了何处

这时空中又传来声音,对婆罗门女说:我是你现在正在瞻仰礼拜的过去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看到你思念已故的母亲,超过一般众生思念之情,所以我就来告诉你母亲的去处

婆罗门女一听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音声,非常的感动,马上全身往地上一扑,恭敬礼拜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以至于自己的手和脚关节都损坏,处在左右的人们马上过来扶起她
等了好久婆罗门女才苏醒过来,于是对着空中说:恳请佛慈悲哀悯与我,为我说说我母亲投生在哪里了?我因为思念自己的母亲,身心憔悴,这样过不了多久,就也要死了。

这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诉婆罗门女:你在这里供养完毕后,早一点回家,在家中的佛堂前,端正坐好,清净自心,一心思惟我的名号,就能知道你母亲的投生之处

(学习注:学习到这里,末学想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教导婆罗门女要【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这就是一心忆念佛号,就能与佛起连接,就能与佛心相印,就能感应道交,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而心想事成,这就是排除一切杂念清净自心的功德,也是真正念佛的功德)

【词解】

【威容】 庄重威严的仪容
© 汉典

【大觉】
 (术语)佛之觉悟也。凡夫无觉悟,声闻菩萨有觉悟而不大,佛独觉悟实相,彻底尽源,故称大觉。又声闻虽自觉,而不使他觉,菩萨虽自觉亦使他觉,而觉事未满。佛自觉觉他皆圆满,故独称之为大觉。仁王经上曰:“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心地观经一曰:“敬礼天人大觉尊。”止观一曰:“大觉世尊,积功行满。涉六年以伏见,举一指而降魔。”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一切智】
梵语 sarvajn~a。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音译为萨婆若、萨云然。系三智之一。关于其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大八·八四三上):“满足无漏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大三○·四九八下):“于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时,智无碍转,名一切智。”即如实了知一切世界、众生界、有为、无为事、因果界趣之差别,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者,称为一切智。又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相之义,若依总义,则总称佛智,义同一切种智,如华严经大疏卷十六所载,如来以无尽之智,知无尽法,故称一切智。若依别义,则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此即声闻、缘觉所得之智;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乃了知“平等相即差别相”之佛智,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二五·二五八下):“总相是一切智,别相是一切种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一切智者,总破一切法中无明闇;一切种智者,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中略)佛自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大毗婆沙论卷十五、杂阿毗昙心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十九)((参见:一切种智)19)p14
FROM:【佛光大辞典】

【忧虑 】忧愁思虑© 汉典

【端坐】端正地坐着© 汉典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学习解说】
这位婆罗门女等到礼佛完毕,就来到家中,就如忆念母亲那样,端坐着忆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样经过一天一夜,忽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海边,只见大海中的水犹如沸腾的水上下翻滚着,并且出现许多长得极其凶恶的怪兽,他的身体是用铁做的,飞走在海上,不断的驱逐着众生,又看见有百千万数的男子女人出现在大海中,被那些恶兽互相争夺着来吃掉
又看见形相各异的夜叉,有的多手多眼,有的多足多头,有的口中的牙齿向外露出,有的拿着锋利的刀剑驱逐着罪人,把他们都感到那些恶兽的身边,好让恶兽吃掉
不仅如此,这些夜叉有时还自己动手去搏击这些罪人,甚至把他们的头和双脚都弄弯曲然后捆起来,惩罚的方式形形色色,让人不敢多看一眼
然而这位婆罗门女因为有佛力加持,所以心中自然就不害怕

【词解】
【搏攫】
1.搏击攫取。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9 21:10:52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小时以上)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学习解说】
这时,有一位名叫无毒的鬼王,走过来恭敬的礼拜这位婆罗门女后对她说:善哉!菩萨怎么会来到这儿呢?
此婆罗门女问鬼王说: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鬼王无毒说:这里是大铁围山(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西面的第一重海
婆罗门女问:我听闻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是事实吗?
无毒鬼王回答说:是的,确实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
婆罗门女疑惑的问:我今天是怎么来到这地狱中间的?
无毒鬼王回答说:来到这里的众生有二个有原因:一个是众生因为累劫行善累积功德,具足大威神通力,所以能够来到这儿,另一个则是随着自己的业力而来到地狱受报,除去这二个原因,没有别的原因众生可以来到这个人间地狱。

(学习注:由此可以看出,此婆罗门女来到大铁围山包围的业海中是因为婆罗门女平时修习善行,在菩萨的慈悲加持下而具足神通功德力)

【词解】
【稽首】
为佛教礼法之一。即以头著地之礼。我国周礼所载之九拜中,稽首为最恭敬之行礼法。佛教之稽首,弯背曲躬,头面著地,以两掌伸向被礼拜者之双足,故又称为接足礼(接著对方之足)。此种以头额触地之礼拜,为印度之最高礼节。所谓接足作礼、头面礼足、五体投地等即指此而言。在佛教中,稽首与归命同义,若区别之,则稽首属身,归命属意。(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卷一、大乘义章卷四、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释门归敬仪卷下、玄应音义卷二十四、释氏要览卷中)p6117
FROM:【佛光大辞典】

【大铁围山】
即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据彰所知论卷上器世界品载,以阎浮提等四大洲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其外有一铁山围之,称为小铁围山;集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其外亦有一铁山围之,称为中铁围山;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其外复有铁山围之,称为大铁围山。((参见:铁围山)6878)p914
FROM:【佛光大辞典】

【继嗣】指传宗接代;继承 (2) 继承的人© 汉典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学习解说】
这位婆罗门女继续问:这里的海水,为什么像水沸腾时那样上下翻滚呢?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罪人以及那么多凶恶的怪兽在这儿呢?
无毒鬼王回答:这些人都是在阎浮提(娑婆世界)造恶的众生,他们死后经过四十九天,世上没有子女、亲戚、朋友为他们广做功德,救拔他们出离苦海
而他们自己在生前不好好行善,又造作恶业,所以根据他们各自所造恶业死后只能堕入地狱中,堕入地狱的众生,必定先会渡到这个大海中
这个大海往东走十万由旬,又有一个大海,来到那个大海中的众生所受到的痛苦要比前一个大海所承受的痛苦大好几倍
那个大海继续往东又有一个大海,那儿承受的痛苦又比上一个大海中承受的痛苦大好几倍,也就是越往大海东走,众生承受的痛苦愈加成倍增加
而这都是众生自己身口意三业造作恶因所招感来到这些苦海的因果报应
而所谓的业海,就是在这里

【词解】
【阎浮提 】
1.梵语,即南赡部洲。阎浮,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洲上阎浮树最多,故称阎浮提。诗文中多指人世间。
© 汉典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学习解说】
婆罗门女又问鬼王无毒:那么地狱在哪里呢?
无毒回答:这三个业海中间就是大地狱,数量有成百上千个,每一座地狱都不相同,各有差别
最大的地狱有十八个,比这小一点的有五百个,地狱中有无量无边的苦难喝毒害,再小一点有百千个,也有无量无边的苦难
婆罗门女又问鬼王无毒:我母亲死后刚不久,不知她的魂神投生到了哪一道?
鬼王无毒问婆罗门女:您的母亲在生前有做善业或恶业吗?
婆罗门女回答:我的母亲生前入邪道,学习的都是邪知邪见,不信因果,时常非议毁谤三宝。后来经我劝导,有一段时间暂时相信佛法,但是马上又对佛菩萨不敬,又不相信佛法正见了,
我的母亲虽然死的日子还很短,但是我不知道她到底投生在哪里了
鬼王无毒问婆罗门女:您的母亲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婆罗门女回答:我父我母都是属于婆罗门种族,父亲叫尸罗善现,母亲叫悦帝利
鬼王无毒合掌对婆罗门女说:圣者(指婆罗门)现在就可以返回到家里,不用在思念悲戚忧愁,悦帝利罪女,至今已经升天三日,这都是因为她有一个孝顺的子女(就是婆罗门女),在她母亲死亡后,为她母亲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前广设供养佛法僧三宝,修习一切善业回向母亲能够脱离恶道,而且并不是只有菩萨母亲一个人脱离了地狱,其他的那些在无间地狱中受苦的罪人也在同一天脱离地狱,投生善道享受快乐

(学习注:所以家中亲人亡故,在世的亲人们为亡者做功德回向,亡者就能受益)

【词解】
【讥毁】
1.非议诋毁。 2.指被非议毁谤。
© 汉典

【婆罗门】
 (杂名)Bra%hman!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啰憾摩。译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亦此名也。正言静胤,言是梵天之苗胤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传学多闻者也。”希麟音义八曰:“婆罗门,不正梵语也。应云没啰憾摩,此云净行,或云梵行。自相传云:我从梵王口生,独取梵名,世业相传习四围陀论。”俱舍颂疏贤圣品三曰:“此云净志,远烦恼故,同勤息义。”仁王经良贲疏中二曰:“婆罗门,此云静志。”俱舍光记一曰:“婆罗门法。七岁以上在家学问,十五已去,学婆罗门法,游方学问。至年四十、恐家嗣断绝,归家娶妻,生子继嗣,年至五十入山修道。”智度论十曰:“在家中七世法净,生满六岁皆受戒,名婆罗门。”寄归传四曰:“五天之地皆以婆罗门当贵胜,凡有座席并不与余三姓同行。”注维摩二曰:“肇曰:婆罗门,秦言外意。”毗奈耶杂事一曰:“见诸婆罗门。以自三指点取白土,或以白灰抹其额上,以为三画。”【又】国名。(参见:婆罗门国)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鬼王言毕,合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学习解说】
鬼王无毒对婆罗门女叙述完这些,就向婆罗门女恭敬合掌退了下去
而婆罗门女就像做了一个梦一样,梦醒后发觉自己已经在家中了
仔细思惟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心中已经了然,知道这都是菩萨的大威神通力的悲愿加持,令母亲和罪业众生脱离了恶道
为了承继菩萨的悲愿,婆罗门女就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发下大弘誓愿:
我愿从今日起到未来世的一切劫中,对一切造作恶业而受苦的广大众生,运用种种善巧的方法救拔他们,使令他们都能出离恶道而解脱自在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学习解说】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当时那个鬼王无毒,就是现在的财首菩萨,那位婆罗门女,就是如今的地藏菩萨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主题

8744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2693

[忍辱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0 20:58:36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 本楼层用时约2.5小时)

分身集会品第二

一、所有地藏菩萨分身以及受地藏菩萨教导的无量无数众生也都来到忉利天宫听法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学习解说】
当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说完婆罗门救母的事迹后,这时候有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义、不可计量、不可说的
无量无数阿僧祇世界和所有地狱,那些分身在这些世界和所有地狱中的地藏菩萨,全部都来到忉利天宫集会

还有因为如来的大威神通力,那些在六道轮回中从方方面面中获得解脱的众生,也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他们都拿着香和花来到忉利天宫恭敬供养佛
那些一起来的众生,都是因为受到了地藏菩萨的教导点化,在实证成佛的道路上,永远不会退转

这些人等,长久劫以来,都在生死中流浪,在六道轮回中受种种痛苦,没有一刻歇息下来的时候
就是因为地藏菩萨对众生的广大慈悲心,发下誓渡一切众生的深切的大愿心
因此在地藏菩萨的教导下,修习正信的佛法,获得解脱的正知见,从而依之修行而都获得证悟

他们都怀着欢喜踊跃的心来到了忉利天宫,恭敬瞻仰着如来,眼睛一刻都不舍得离开

【词解】
【果证】
即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果地之证悟。盖就果与因之相对关系而言,于因位之修行称为因修;依因修而证得果地称为果证,如佛果及小乘四果等。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大五○·二二○下):“示之以因修,明之以果证。”据四十二章经注载,佛陀初出家,于雪山修道时,净饭王命阿湿婆、摩诃男、憍陈如等五人随行侍卫,世尊成正觉后,五人皆获果证。p3325
FROM:【佛光大辞典】

【分身】
指分身化现,或指其化身。诸佛、菩萨由于慈悲,用种种方便法门,化身至各处教化众生;故分身乃是为教化、摄取众生而起,称为分身摄化。(法华玄义卷七)p1319
FROM:【佛光大辞典】


二、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叮嘱地藏菩萨应时时护念众生,令他们脱离苦难解脱轮回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舒展开金色的双臂,抚摸着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义、不可计量、不可说、无量无数阿僧祇世界中的分身地藏菩萨们的头顶
对他们说:我在这个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事(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炽盛之时
教化这里刚强难化众生,调伏他们凡夫的刚强习气,令他们舍弃邪恶的念头,回归善良的习性
但是十个人中,总还是有一、二个人那些恶习惯还是存在,不能改掉

【词解】
【恶世】
即浊恶之世。此时烦恼、邪见炽盛,且人寿短促,苦多而乐少。据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恶世中有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浊,其时众生垢重,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应机示教,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之法。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八上):“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盖正法时代,众生烦恼薄少,人人自行十善,且其寿命长达数万岁;反之,末法时代,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炽盛之时,特称之为恶世或恶时。(安乐集卷上、观经疏散善义)p4946
FROM:【佛光大辞典】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学习解说】
我也分身千百亿身,在不同的地方广设种种方便教导救度众生去恶为善
那些有利根(指受教修道之素质,速疾而生妙解,称为利根。利根之人能敏锐理解佛法,并进而达到解脱)的众生,一听闻到我说的佛法,就会马上相信,并且会按照教导去受持修习
那些有善果因缘的众生,经过劝导就能精进修行而获得成就
那些根器比较愚钝的,需要很长时间的教化才能开始修行
那些累世业障深重的,就不会对佛法生起恭敬敬仰之心
世间上这样的众生,情况千差万别,我都分不同的身相去度脱他们

或示现男子身,或示现女人身,或示现天龙身,或示现神鬼身,或示现高山、森林、山川、高原、河流、池塘、山泉、水井
总是千方百计的利益于人,引导他们都修习佛法,使他们都能够解脱

或示现天帝身、或示现梵王身、或示现转轮王身、或示现居士身、或示现国王身、或示现宰相身、或示现官员身、或示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之身,乃至示现声闻身、阿罗汉身、辟支佛身、菩萨身,来随缘度化娑婆世界众生出离苦海

所以,佛在救度众生的过程中,并不是单单示现佛身救度众生,而是根据众生不同根器而示现不同身份来引导救度众生,这就是方便法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学习解说】
你已经看到我累劫以来都在勤勤恳恳的救渡娑婆世界那些刚强难以教化的罪苦众生,令他们都能出离六道轮回
其中那些没有调和降伏的众生,则随着他们各自的业力而受到不同的果报

如果那些堕入恶道的众生,遭受大痛苦时,你应当忆念今天我在忉利天宫对你的殷勤托付和叮嘱
令娑婆世界直至弥勒佛出世以来的这些众生(由这里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佛即将涅槃)
你应当以你的大威神通力时时护念他们,令他们都能解脱,永远的脱离世间诸苦,直至能够遇到佛的授记

【词解】
【利根】
<一>梵语 tiks!a-indriya。利,速疾之义;根,为根机、根性、根器,有能生之义。指受教修道之素质,速疾而生妙解,称为利根。利根之人能敏锐理解佛法,并进而达到解脱。据大毗婆沙论载,利根者不信他言,但自披阅教典而得悟道,随法起行,称为随法行。(法华经方便品、大乘起信论)((参见:根)4131)
<二>利,锐利之义;根,指信、精进、念、定、慧五根,或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俱舍论卷二十三)p2809
FROM:【佛光大辞典】

【调伏】
 (术语)调伏身口意三业而制伏诸恶行也。又调理恶魔使降伏我也。又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唐华严经五曰:“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探玄记四曰:“调者调和,伏者制伏。谓调和控御身口意业,制伏除灭诸恶行故。”维摩经净影疏曰:“调令离恶,离过顺法,故名调伏。”无量寿经下曰:“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同嘉祥疏曰:“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三、地藏菩萨向世尊保证一定会护念众生,让世尊不用忧虑末世恶业众生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学习解说】
这时,在无量阿僧祇世界分身度化众生的地藏菩萨,恢复了自己的一体身形,流着泪无比的悲哀眷恋,对着佛说:我从很久劫以来,承蒙佛的慈悲教导接引,使我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广大神通威德力,具足菩萨行的大智慧,我的分身已经遍满了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个世界中,又都化成百千万亿个身形,我的每一个化身都能度百千万亿个人,使令他们都能皈依敬仰佛法僧三宝,修习佛法,永远远离生死轮回,一直到达涅槃的彼岸,享受涅槃的快乐

对众生在学习佛法中,所做的善事,哪怕是只有一根毛一滴水那般微小,或是一粒沙一个尘埃那般微小,或是只有如毛发那么一点点的,我也会救渡他们,令他们出离苦难获得大利益

唯一希望世尊不要再忧虑担心未来世的造恶众生,地藏菩萨为了让释迦牟尼佛真正放心,同样的话连说了三遍

【词解】
【哀恋】
哀伤眷恋。
© 汉典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学习解说】
这时,释迦牟尼佛称赞地藏菩萨说:善哉善哉,我随喜你救渡众生的宏大愿心,你从久远劫来一直不断的发起救渡众生的宏大誓愿,待你度尽众生后,你就能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佛道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1-10 06:00 , Processed in 0.0882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