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接续楼上)
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译
4,佛陀教导[十六观法],令末法众生能得见[西方极乐世界]。
4--1 ,[十六观法]~第一观:【日想】
★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
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
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
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学习解说]:
佛陀告诉韦提希:「你和众生应当专心(见--学习注【1】),系念在一处,想着西方。具体怎么作观想呢?
凡是作观想的众生,只要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盲人,是有眼睛能看见的,都会见到过日落。
对此,应当想像忆念,面对西方端正而坐,谨慎仔细的观照着落日,令心坚定的安住于此,专心忆念没有偏移。
观见落日即将隐没。形状就像悬挂的鼓。这样观想落日,使得无论睁眼还是闭眼,都让此一所观境相了了分明。这就是[日想],命名为初观。
作这样观照者,就叫做正观(即正念观照,其重要性等,详见--学习注【2】)。如果作其他观想的,则名叫邪观(注,正观之外都是邪观,因为做此观照,无法令众生获得解脱)。」
[学习注]:
【1】关于[专心]:
【2】[正观]的重要性:
佛法中观想的目的在于~
让自己保持正念正观,而能取代凡夫观念思维执着,逐渐解脱——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36楼 错误或负面的[观念](想法,念头,知见,认知)
会产生身心(或内外)两种负面的影响
1.错误或负面的想法会造成悲观,或愤怒,或怀疑,或忌妒,或傲慢,或痴迷等种种负面心理
这些心理因素或情绪反应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人类大多数的病痛都是如此
再者,因为错误的观念,所以用错误的生活方式,因此引起更大的外在伤害
这两种内外的伤害,就造成众生的苦难
2.除了上述影响,错误或负面的想法,例如:悲观,或愤怒,或怀疑,或忌妒,或傲慢,或痴迷
还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或对立,或冲突,或争执,或仇恨,或报复,或杀害
甚至造成战争等更大的毁灭伤害
上述两种情况如果没有导正,
就容易一再循环或像蝴蝶效应,而引起种种更大的负面效应和结果
由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正观]的重要性
学习正确的知见和观念,随时保持正观
这样就能改善自己的身心情况,甚至改变家庭和社会以及一切众生
再者,上述这些负面观念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的想像
同样的,[正观]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人类的理解
只要能打开心胸,就能逐渐明白心念的力量和不可思议
就能明白法界清净光明的力量——帖子详见:错误观念的负面影响与正观的重要性
[词解]:
①【正观】指真正之观。有多种解释,中阿含卷二十八优陀罗经谓,相对于外道之邪观,以正慧了知真如称为正观。善导于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三,解释观无量寿经之日想观,以心境相应为正观,不相应为邪观。吉藏之三论玄义,以观“八不中道”为正观。中观论疏卷二本,以远离断、常等八邪为正观。摩诃止观卷五上,谓相对于助方便而言,正修止观称为正观。智顗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则称不净观等为对治观,而称正观实相为正观。(杂阿含经卷三、正法念处经卷二、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达磨多罗禅经卷上、大智度论卷三十七、十二门论疏卷上本、四明十义书卷上)p2008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
|